行政公文的概念
各类行政公文格式

各类⾏政公⽂格式□⾏政公⽂第⼀节□⾏政公⽂概述⼀、⾏政公⽂的概念⾏政机关的公⽂,是⾏政机关在⾏政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和规范体式的⽂书,是依法⾏政和进⾏公务活动的重要⼯具。
⼆、⾏政公⽂的特点(1)公⽂由法定作者制发。
(2)公⽂的制发具有程序性。
(3)公⽂具有法定效⼒。
(4)公⽂具有规范的体式。
三、⾏政公⽂的种类⾏政公⽂从不同的⾓度分类,可从不同的⽅⾯,揭⽰了公⽂的特征或属性。
(⼀)按适⽤范围来划分《办法》规定的公⽂有⼗三种:命令(令)、决定、公告、通告、通知、通报、议案、报告、请⽰、批复、意见、函和会议纪要。
(⼆)按⾏⽂⽅向来划分可分为下⾏⽂、上⾏⽂和平⾏⽂。
(三)按缓急程度来划分可分为特急、急件、⼀般⽂件三类。
(四)按保密级别来划分可分为三个等级:绝密、机密和秘密。
四、⾏政公⽂的⾏⽂规则(⼀)下⾏⽂规则(1)政府各部门依据部门职权可以互相⾏⽂和向下⼀级政府的相关业务部门⾏⽂;除以函的形式商洽⼯作、询问和答复问题、审批事项外,⼀般不得向下⼀级政府正式⾏⽂。
(2)部门之间对有关问题未经协商⼀致,不得各⾃向下⾏⽂。
如擅⾃⾏⽂,上级机关应当责令纠正或撤销。
(3)上级机关向受双重领导的下级机关⾏⽂,必要时应当抄送其另⼀上级机关。
(4)向下级机关或者本系统的重要⾏⽂,应当同时抄送直接上级机关。
(⼆)上⾏⽂规则(1)请⽰应当⼀⽂⼀事;⼀般只写⼀个主送机关,需要同时送其他机关的,应当⽤抄送形式,但不得抄送其下级机关。
(2)“报告”不得夹带请⽰事项。
(分类:公务员)(3)⼀般不得越级请⽰和报告。
(4)除上级机关负责⼈直接交办的事项外,不得以机关名义向上级机关负责⼈报送请⽰、意见和报告。
(5)受双重领导的机关向上级机关⾏⽂,应当写明主送机关和抄送机关。
(三)联合⾏⽂规则(1)同级政府、同级政府各部门、上级政府部门与下⼀级政府可以联合⾏⽂;(2)政府与同级党委和军队机关可以联合⾏⽂;(3)政府部门与相应的党组织和军队机关可以联合⾏⽂;(4)政府部门与同级⼈民团体和具有⾏政职能的事业单位也可以联合⾏⽂。
行政公文概述

(四)程式的规范性 编制和办理具有 一系列的原则、要求、方法、程序和格式。
三、行政公文的演变和种类
我国的行政公文,自新中国建立至今, 根据党的革命事业和国家形势的发展之需, 前后发生了多次变化,时至今日,我国各级 各类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主要 使用的行政公文即以上13种。
(4)除上级机关负责人直接交办的事项 外,不得以机关名义向上级机关负责人报 送“请示”、“意见”和“报告”。
(5)受双重领导的机关向上级机关行文, 应当写明主送和抄送机关。
(三)联合行文规则 (1)同级政府、同级政府各部门、上 级政府部门与下一级政府可以联合行文。 (2)政府与同级党委和军队机关可以 联合行文。 (3)政府部门与相应的党组织和军队 机关可以联合行文。 (4)政府部门与同级人民团体和具有 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也可以联合下文。
实用写作
行政公文概述
一、行政公文的概念 “行政机关的公文是行政机关在行政 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 式的文书,是依法行政和进行公务活动的 重要工具。”
二、行政公文的特点
(一)鲜明的政策性 是行政机关指挥 意图、决策意图、行动意图的体现。
(二)法定的权威性 具有法定的作者。 根据法定的原则和程序制发、发布 。
《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中规 定使用的13种行政公文,按照不同标准, 可以划分不同种类。按行文方向(即文件 走向)划分:有上行文、平行文和下行文 三种。
上行文是下级机关向直属上级机关报 送的公文,有请示、报告和意见。
下行文是上级机关向所属下级机关发 送的公文,有命(令)、决定、公告、通 告、通知、通报、批复、意见、会议纪要。
第二章 行政公文

意见的写作要求
1、撰写意见的原因一般要写的有概括性, 说清楚撰写意见的重要性。 2、意见的见解和事项要围绕核心问题, 采用夹叙夹议的方式,分条陈述。所述 办法要具体、可行。
第三节 文告、通知、通报
一、文告 二、通知 三、通报
一、文告
概念:文告是公告和通告的统称,是周知性 公文. 1、公告是“适用于向国内外宣布重大事 项或者法定事项”的公文。 2、 通告是“适用于公布社会有关方面应 当遵守或者周知事项”的公文。
(4)发文机关标识 发文机关标识又称公文版头,由发文机关全 称或规范化简称后加“文件”组成。 (5)发文字号 发文字号简称文号,又称公文编号,是发文 机关同一年度公文排列的顺序号,由发文机 关代字、年份和序号组成。 (6)签发人 在上行文也就是报送上级机关的公文中,要 标识签发或会签公文的机关领导人姓名,平 行排列于发文字号右侧。
行政公文的概念有广义、狭义之分。 1、广义的行政公文是指国家机关、社会组织 和团体行使职权、办理公务所使用的文书。 2、狭义的行政公文专指国家行政机关制发的 文书。《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给它 下的具体的定义为:行政机关的公文,是行 政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法定 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是依法行政和进行 公务活动的重要工具。
版记部分
版记部分又称文尾部分,通常是由主题 词、抄送机关名称、印发机关和印发时 间等项目构成的。
(1)主题词 主题词是标示公文的内容特征和归属类别的 关键性词语。 标注主题词必须讲求层次,要根据主题词本 身的涵义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由内容到形 式地有次序地将其排列出来;一份公文的主 题词一般不能超过7个。上报的文件,应当 按照上级机关的要求标注主题词。 (2)抄送机关名称 抄送机关是指主送机关之外需要执行或了解 公文内容的其他机关。标注抄送机关,应当 使用该机关全称或规范化简称、统称。
属于行政公文

属于行政公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公文处理条例》的规定,行政公文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活动中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的文书。
为了确保公文的规范性和有效性,以下内容将指导如何制订一份标准的行政公文:一、公文种类行政公文主要包括命令(令)、决定、公告、通告、通知、通报、议案、报告、请示、批复、意见、函等。
二、公文格式1. 公文2. 发文机关标识:包括发文机关全称或规范化简称。
3. 发文字号:由年份、发文机关代字、文书种类代字和序号组成。
4. 签发人:公文签发人应为发文机关的负责人。
5. 秘密等级和保密期限:如涉及国家秘密,需标明秘密等级和保密期限。
6. 紧急程度:根据公文处理的时限要求,标明“特急”、“加急”等。
7. 主送机关:明确指出接收公文的主要机关。
8. 正文:公文的主体部分,应条理清晰、逻辑严密、表述准确。
9. 附件:如有附件,应在正文后注明附件名称和顺序号。
10. 成文日期:公文的签发日期。
11. 印章:公文应加盖发文机关的印章。
12. 附注:如有需要说明的事项,可在文末注明。
三、公文撰写原则1. 合法性:公文内容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
2. 真实性:公文内容应客观真实,不得有虚假记载。
3. 准确性:公文用词应准确无误,避免歧义。
4. 精简性:公文应简洁明了,避免冗长复杂。
5. 规范性:公文格式、用语、标点等应符合国家标准和规定。
四、公文处理流程1. 拟稿:由相关工作人员根据工作需要和领导指示起草公文。
2. 审核:由发文机关的负责人或授权的人员对公文进行审核。
3. 签发:审核通过后,由有权签发人签署公文。
4. 盖章:在公文规定位置加盖发文机关印章。
5. 发送:通过适当方式将公文发送至主送机关和抄送机关。
6. 归档:公文发送后,应按照档案管理规定进行归档保存。
以上内容为制订行政公文的基本指导原则和流程,具体操作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和发文机关的具体要求进行调整。
公文写作讲义(初稿)

行政公文写作讲义一、行政公文的概念和特点(一)行政公文的概念公文是在党政管理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公务文书,是依法行政和进行公务活动的重要工具。
(二)行政公文的特点一是法定的作者行政公文是由法定的作者拟制和发布的。
所谓法定的作者,指的是依据法律和有关规定成立的能够行使职能的组织或单位。
有的行政公文以国家领导人或机关首长的名义发布,这并不代表个人,而仅仅是制发机关领导人行使自己职权的一种表现,行政公文所反映的也应是领导人所在机关或组织的集体意图。
二是严格的政策性行政公文的政策性是由其反映的内容决定的。
国家制定的一系列政策、法律法规都是以行政公文的形式下达,而国家各级行政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都负有传达、贯彻、执行的责任。
各级行政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行文时,必须与国家的方针政策相一致,以严格保证国家各项政策的贯彻落实。
三是法定的权威性行政公文是由行政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及其领导人,为了特定的目的而制作和颁发的,其法定的权威性主要体现在:一是国家政权赋予发文机关或单位法定的地位和职权;二是国家从法律和行政措施上对行政公文的权威性给予可靠的保证,要求受文者的思想、行为受到文件的约束、规范,做到令行禁止;三是行政公文的内容的合法性,能够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四是体式的规范性行政公文是具有规定体式的公务文书,有严格的规范性。
这种规范性是公文的权威性和法定性的具体体现,也是公文处理的客观需要。
如国务院2000年8月24日发布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中就规定了统一的公文名称和体式。
国家技术监督局于2000年9月发布了《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9704—1999)的国家标准。
该标准进一步指出:“本标准规定了国家行政机关公文通用的纸张要求、印制要求、公文中各要素排列顺序和标识规则。
其他机关公文可参照执行。
”行政公文写作必须严格按照这两个文件的规定执行。
二、行政公文的种类(一)按照行文关系和行文方向分类1、上行文,指下级机关向所属上级机关呈送的公文。
应用文写作第二章 行政公文写作

第二节 指挥类公文
五、意见 六、会议纪要
会议纪要是各级党政机关、 人民团体和企事业单位召开比较 重要会议时使用的一种公务文书。 会议纪要是根据会议的宗旨和要 求写成的,要准确地反映会议的 主要内容、指导思想、主要结论 等。
第二节 指挥类公文
五、意见 六、会议纪要
决议一般分为公布性决议、 批准性决议和阐述性决议三种类 型。
第二节 指挥类公文
一、命令(令) 二、决定 三、决议 四、批复
批复是上级机关用来答复下 级机关请示事项的下行公文。批 复具有上级机关答复下级机关请 示事项的专指性,下级有请示, 上级才有批复。而且针对性极强, 下级机关请示什么上级机关就答 复什么。
最主要的载体,从某种程度上来 说,公文是国家法律法规的延续 和补充。
三、行政公文的种类
四、行政公文的作用
第一节 行政公文写作概述
一、行政公文的概念 二、行政公文的特点 三、行政公文的种类
(一)内容上具有鲜明的政治 性和可靠性
(二)法定的权威性和简洁的 实用性
(三)特定的效用性和明确的 定向性
四、行政公文的作用
第二节 指挥类公文
一、命令(令) 二、决定 三、决议 四、批复
命令(令)是法定的行政公 文的一个文种,是应用文写作的 重要文体之一。命令(令)是国 家行政机关及其领导人发布的指 挥性和强制性的公文。
第二节 指挥类公文
一、命令(令) 二、决定 三、决议 四、批复
它适用于依照有关法律公布 行政法规和规章;宣布施行重大 强制性行政措施;嘉奖有关单位 及人员,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的 决定。命令必须严肃审慎,不能 滥用,错用。
目录 第一节 行政公文写作概述
行政公文的定义

行政公文的定义行政公文是指由政府机关或行政组织发布的文件,目的是实施政府的决策、命令和指示,以及进行信息传递和沟通。
行政公文是国家行政机关与社会各界进行日常业务往来和管理的重要工具,具有权威性和规范性。
一、行政公文的特点行政公文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 规范性:行政公文是政府机关或行政组织根据法律法规制定的规章制度而发布的,具有强制性和约束力。
它为行政机关和公务员的工作提供了具体的操作指南,规范了行政管理的流程和方式。
2. 客观性:行政公文以真实、客观的方式传达信息,准确记录重要决策和行政事务的过程和结果。
它不仅要求语言表达准确,还要求文字严谨,不含主观偏见和个人情感。
3. 公开性:行政公文是政府机关与社会各界沟通的重要渠道,信息的公开透明是现代行政管理的基本要求。
行政公文的公开性可提高政府的透明度,促进政府与公众的互动和合作。
4. 严谨性:行政公文要求内容严谨,逻辑清晰,表述精炼。
行政公文通常采用正规的文体和格式,结构合理,层次分明,以方便读者快速理解和使用。
二、行政公文的分类行政公文根据其用途和内容可以分为多个分类,例如:1. 决策性公文:这类公文包括政府的命令、决议、指示等,用于发布重大决策和政策的具体实施细则。
它们对社会和公民有明确的约束力,属于具有最高权威性的行政公文。
2. 办理性公文:这类公文主要用于处理具体的行政事务,如公务员的派遣、调动、晋升、审批等。
它们通常以函件形式发布,用于传达和处理各种具体的办公事项。
3. 通知公文:这类公文用于传递信息,通知公众某项重要事宜或政策。
通知公文一般以公告、通报、公函等形式发布,广泛用于公文的日常操作和组织活动的安排。
4. 函件公文:这类公文主要用于政府机关和社会各界的书面联系和往来,例如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合同、协议等。
函件公文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格式化和个性化的设计。
三、行政公文的重要性行政公文在现代行政管理中具有重要地位。
它们不仅是政府机关和公务员工作的基本工具,还是政府与社会各界进行信息交流和沟通的重要桥梁。
行政公文

行政公文总结行政公文的概说行政公文的概念公文是公务性文书的简称,广义的公文泛指在公务往来活动中所以活动形成的一切书面文字材料,狭义的公文专指行政公文,即国务院2008年8月24日发布,2001年1月1日起实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中规定的13类13种公文分类按用途、适用范围划分命令(令)、决定、公告、通告、通知、通报、议案、报告、请示、批复、意见、函、会议纪要。
按性质划分指导性公文是上级领导机关指导、指挥下级机关所属机关工作活动的公文。
如命令、决定、意见、批复、通知、通报等报请性公文是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提出意见或建议、答复询问、请求指示或批准时使用的公文。
如报告、请求、以及带有请求批准事项的函、议案等知照性公文是各级机关通知事项、传递信息、知照公众的公文。
如通报、通知、公告、通告、和某些带有通知性质的函等商洽性公文是平级机关或不相隶属机关之间相互商洽工作,询问或答复问题是使用的公文。
主要有函记录性公文是对比较重要的会议,在会议记录的基础上加工整理,扼要的反应会议情况和结果的公文。
主要有会议记要按行文方向划分上行文是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呈送的公文。
如报告、请求等平行文(联合行文)是平级机关或不相隶属机关之间相互沟通协调时使用的公文。
如议案、函,也包括通知。
下行文是上级机关向下属各级机关发送的公文。
如命令、决定、通知、通报、意见、批复等按阅知范围划分秘密公文有权限的公文。
按规定,凡是秘密公文必须标明秘密等级(简称密级,密级分为绝密、机密、秘密)内部公文只在机关内部使用,且需要注意保存,立卷归档的公文。
在机关、团体、事业单位内部使用的公文,大部分属于内部公文。
按办文时限划分特级件内容至关重要需要紧急送达和优先办理的公文。
急件内容涉及重要工作,需要急速形成和办理的公文常规件内容没有特殊的时间要求,可按正常程序送达办理的公文。
大部分公文属于此类公文。
行政公文的特点鲜明的政治性和政策性决定的权威性和行政约束力规范的文体式和处理程序行政公文的作用领导指导作用宣传教育作用联系沟通作用依据凭证作用行政公文的格式眉首部分公文份数序号秘密等级和保密期限紧急程度发文机关标志发文字号签发人主体部份标题主送机关正文附件及附件说明成文日期印章附注版记部分主题词抄送机关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命令(令)命令(令)的含义命令(令)是一种领导性、强制性和指令性很强的下行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行政公文的概念:是公务文书的简称,是人类在治理社会,管理国家公务实践
中使用的具有法定权威和规范格式的应用文。
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公文包括通用的公文和专用的公文。
狭义公文有13种:命令、决定、通告、通报、通知、议案、报告、请示、批复、意见、函、会议纪要。
二、行政公文的特点:1.鲜明的政策性。
2.作者的法定性、3.制度的程序性、4.决定
的权威性。
5.体式的规范性。
6.文风的庄严性。
三、行政公文的作用:1.依据和凭证作用。
2.沟通交流作用。
3.领导和指导作用。
4.
宣传和教育作用。
四、报告:(一)概念:报告是行政机关和党务机关都广泛采用的重要的上行文,
适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答复上级机关
(二)特点:单向性、陈述性、事向性
(三)分类:1.工作报告。
2.情况报告。
3.建设报告。
4.答复报告。
5.报送报告
(四)写法:1.报告的标题(俩种 a.发文机关+事由+文种 b.事由+文种)。
2.发文
字号。
3.主送机关(一般只送一个上级机关,不越级行文)。
4.正文(报告缘由、报告主体、报告结语),5.落款。
6.成文时间
五、会议纪要:
(一)、概念:会议纪要用于记载会议主要精神和议定事项,是记载和传达会议议定
事项和重要精神,并要求有关单位执行的一种文体,基本上是下行文。
(二)、特点:1.纪实性。
2.概括性。
3.条理性
(三)、分类:决策性、协调性、研究性、专公性、专题性
(四)、写法:1.标题(三种:a.机关名称+会议名称+文种。
b.会议名称+文种 c.双标题)。
2.成文日期(加标号,写于标题之下正中位置)。
3.主送机关。
4.正文(前言、主体【概述式、摘要式、归纳式】、结尾)
六、计划:(一)、概念:是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或个人为完成某一任
务或实现某项目标,预先对今后一定时期内的工作、活动所做的的安排、设想、部署、规划和筹措。
(二)、特点:预见性、可行性、指导性、简明性、约束性、规范性、针对性
(三)、分类:1.按性质划分为综合性计划和专题性计划。
2.按内容分为工作计划、培训计划、科研计划、教学计划、基建计划。
3.按时间分为长期计划、短期计划、年度
计划、季度计划。
4.按范围分为国家计划、部门计划、单位计划、个人计划。
5.按表达方式分为条理式计划、表格式计划、文表结合式计划
(四)、写法:1.标题。
2.正文(引言、主体【目标、措施、步骤】、结尾。
3.落款
七、总结:(一)、概念:是单位或个人对已完成的工作或已发生的事项进行回顾、检查、分析评价,从而得出经验教,概括出规律性的认识,认备查考和指导今后工作实践所写的一种文体、
(二)、特点:实践性、理论性、简明性
(三)、分类:1.按性质分为综合性总结和专题性总结。
2.按内容分为工作总结、学习总结、科研总结、教学总结、行业总结。
3.按时间分为年度总结、季度总结、月份总结。
4.按范围分为地区总结、部门总结、个人总结。
(四)、写法:1.标题(文件式标题、文章式标题。
双行式标题)。
2.正文(前言【概括式、提问式、对比式、总结式】)、主体、结尾
八、调查报告:(一).概念:指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客观事物进行全面、深入、科学的调查研究、分析推理,从而得出能够反映客观事物本质规律的书面报告。
(二)、特点:写实性、针对性、逻辑性、新颖性
(三)、分类:1.介绍典型经验的调查报告。
2.揭露问题的调查报告。
3.反映新生事物的调查报告。
4.反映社会情况的调查报告
(四)、写法:1.标题(单行标题【公文式标题、文章式标题】、双标题)。
2.正文(前言【简介式、揭露式、议论式】、主体【基本情况、事实分析、归纳总结】、结尾)。
3.落款(单位内部的调查报告一般在正文右下角写调查者和完成时期;公开发表的一般在标题下)
九、演讲稿:(一)概念:也叫演说词、演讲词,他是演说者在某些公众场合或集会上,就一些问题发表自己的主张和见解,表达自己的情感或阐释某种事理时所依据的讲话文稿
(二))、分类:即兴演讲、文稿演讲
(三)、特点:针对性、鼓动性、临场性
(四)、写法:1.开头(楔子、衔接、激发、触题)。
2.主体(层次、节奏、衔接)。
3.结尾
十、讲话稿:(一)、概念:为力提高会议效率,集中、有条理的把问题说清,避免走题和把话说错,收到预期效果,事先把要讲的话用文字表述
(二)、特点:主旨的鲜明性、表达的主动性、语言的通俗性、听众的制约性
(三)、分类:传达报告、动员报告、工作报告、其他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