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的概念、特点与分类

合集下载

结合教材,简述公文的概念、特点、功用、构成要素与分类

结合教材,简述公文的概念、特点、功用、构成要素与分类

公文的概念、特点、功用、构成要素与分类公文是指由国家机关、组织、企事业单位等机构所制发的具有法律效力、具有公共性质、用于传达、记录和决策的书面文件。

公文的特点包括:1. 法律效力:公文具有法律效力,可以作为证据使用。

2. 公共性质:公文是为公众服务的,其内容和形式应当公开透明。

3. 严肃性:公文的语言应当正式、准确,符合规范。

4. 规范性:公文的格式、用词、用语等都有一定的规范要求。

5. 专业性:公文的内容通常涉及专业知识,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背景才能理解。

公文的功用主要有:1. 传达信息:公文是机构之间、机构与个人之间传递信息的重要方式,可以确保信息的准确、全面传达。

2. 记录事实:公文可以记录机构的决策、行动、活动等重要事实,作为后续工作的依据。

3. 决策指导:公文可以对机构的决策进行指导,明确工作目标、任务和要求。

4. 约束行为:公文可以规范机构和个人的行为,明确责任和义务,保证工作的有序进行。

公文的构成要素包括:1. 标题:公文的标题应当简明扼要,能够准确概括公文的内容。

2. 正文:公文的正文是公文的主体部分,包括引言、主体和结尾,内容应当准确、清晰、简明。

3. 附件:公文的附件是对正文内容的补充和具体化,可以是表格、图表、文件等。

公文可以根据用途和形式进行分类,常见的分类有:1. 行政公文:用于行政机关之间、行政机关与公民、法人之间的传递信息和决策指导。

2. 党政公文:用于党政机关之间、党政机关与公民、法人之间的传递信息和决策指导。

3. 企事业单位公文:用于企事业单位之间、企事业单位与公民、法人之间的传递信息和决策指导。

4. 外交公文:用于国际间的传递信息和决策指导。

5. 公告通知:用于向公众发布重要信息和通知。

6. 决议决定:用于机构内部的决策和指导。

7. 报告材料:用于向上级机构汇报工作情况和提出建议。

公文的概念、特点与分类

公文的概念、特点与分类

公文的概念、特点与分类一、文书、公文及文件的概念文书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为处理各种事物而形成的、具有特定效用的信息记录。

包括行政公文、事务文书、公关文书、财经文书、法律文书和生活文书等常用文体。

文书是公文、书信、契约的统称,外延最大。

根据文体功用、行文方式及语言风格等方面的差异,文书可分为行政文体(公文)、财经文体、法律文体及科研文体等种类。

公文是党和国家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其他法定的社会组织行使职权,处理公务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是治理国家、管理社会的重要工具。

公文是公务文书的统称,外延较文书小;从广义角度说,为了工作需要而写作的各种文体都可以被称作公文。

从狭义角度讲,公文分为两大块:中国共产党的公文,中国国家行政机关的公文及国家各部委机关的公文。

文件是指人们在社会管理、交往和科学技术、文化艺术以及其他实践活动中自然形成的文字信息及其物质载体构成的结合体。

文件是具有特定版头的公文,外延小于公文。

二、公文的特点公文具有如下几个特点:法定性:公文是由法宝机关或组织制发,内容具有法定权威和法定效力;政策性:公文是处理公务问题的工具,内容要符合党和国家各项方针、政策;实用性:公文是为完成某项工作或者针对某公务活动而制发,为解决实际问题;时效性:公文有严格时间要求,是制发机关的法定地位所赋予的特定现实效用;规范性:公文不是可以任意撰写的文种,其文体、格式有统一标准和要求。

三、公文的分类公文也即公务文书,概括地说,主要包括两大种类:一类为行政机关公文或行政公文,即国家有关机构与部门正式规定的公文文种,它又称法定公文或通用公文,:如决定、通知、通报、报告、请示、意见、函、会议纪要等;另一类为事务文书,即机关、单位、团体为处理工作而普遍使用的法定公文之外的文书,由于适用于不同的社会行业或领域,所以它又称通用文书或常用文书,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调查报告、讲话稿和述职报告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依照不同的标准,对公文进行分常用的分类法有以下三种:1 、按行文关系和行文方向分类可分为上行文、平行文、下行文三种。

13种公文分类

13种公文分类

常用公文的特点辨析
一、“条例”“规定”“办法”间的区别
“条例”与“规定”和“办法”相比,主要特点是所涉及事物和问题的性质更重要,范围比较宽;内容高度概括;有效的时间与空间范围广阔,稳定性强;对制定与发布机关的地位有较严格限制,如行政系统只有国务院有权使用,“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不得称“条例”(见1987年4月21日国务院发布的《行政法规制定程序暂行条例》)党的系统也只限“用于党的中央组织制定规范党组织的工作、活动和党员行为的规章制度”(见1996年5月3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一般属于“自主的”规范性公文,即自身即可创造新的规则。
述职报告是报告人在会议上向本单位领导与群众如实陈述个人履行职责的情况、请求他们评议的报告。它是近几年来伴随着人事制度改革,为适应干部科学化管理而新产生的一种公文。
公文作为传达和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联系和处理各级机关公务的工具,体现着组织的意志,表达着组织的主张,显现着组织活动的行为目的。因此,公文的种类和体式取决于公文的性质和公务活动的内容与方式。不同的文种反映着公文不同的内容与作用。各机关在拟制公文时,必须从实际需要出发,根据本机关的职权范围、所处地位与发文目的,正确使用文种。在机关单位,除了应用公文之外,经常用到的还有常用文书。常用文书包括:计划类、总结类、讲话类和信息类等。
(2)大事记
大事记也是一种记录,主要记载单位的重要日常活动与事件。大事有时一天不止一件,有时几天、十几天没有,应该有则记之,无则免记。一天之内有几件大事就记几件,成为一天的大事记。也有半年或一年的大事记。
(3)简报
简报是情况的简要报道。它是个统称,“情况交流”、“互通情况”、“**动态”,“内部参考”等,都属于简报。地大(北京)信息简报就是对地大情况的简要报道,通过下发和上报起到宣传地大的作用。地大党委会议简报和校务会议简报是把地大党委会议和校务会议的会议情况扼要记录下来并以简报的形式集结成册。

结合教材简述公文的概念特点功用构成要素与分类

结合教材简述公文的概念特点功用构成要素与分类

结合教材简述公文的概念特点功用构成要素与分类公文是一种正式的文书,用于处理公务活动中的事务和问题。

它具有以下特点:1. 正式性:公文是一种正式的文书,通常需要正式的格式和语言来表达。

2. 规范性:公文通常需要遵守一定的规范和标准,例如文种的选用、行文的格式等。

3. 权威性:公文代表了发文单位的权威和立场,具有相应的法律和行政效力。

4. 实用性:公文通常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和事务而写的,因此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公文的功用包括:1. 传达政策:公文可以传达政府的政策、法规和指令。

2. 发布信息:公文可以发布各种信息,例如通知、通告、广告等。

3. 联系公务:公文可以用于各个部门、机构、组织之间的联系和协调。

4. 凭证资料:公文可以作为凭证和资料,用于记录和保存。

公文的构成要素包括:1. 发文单位:公文的发文单位是文书的作者,通常是政府机构、组织、企业等。

2. 收文单位:公文的收文单位是文书的接收者,通常是政府部门、机构、个人等。

3. 文件标题:公文的文件标题是文书的名称,通常用于标识公文的主题和性质。

4. 日期:公文的日期是文书的制作时间,通常用于记录文书的制作时间和时间戳。

5. 正文:公文的正文是文书的主体部分,通常包括文本、表格、图片等内容。

6. 附件:公文的附件是文书的附加材料,通常包括表格、报告、证明等。

公文的分类包括:1. 按性质分类:公文可以按照性质分为行政公文、事务公文、法律公文等。

2. 按文体分类:公文可以按照文体分为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诗歌等。

3. 按行文方向分类:公文可以按照行文方向分为上行文、平行文、下行文等。

4. 按保密程度分类:公文可以按照保密程度分为公开公文、内部公文、机密公文等。

gov 公文 格式

gov 公文 格式

gov 公文格式
摘要:
一、公文概述
1.公文的概念与特点
2.公文的作用与分类
二、公文格式要求
1.公文版头的格式
2.公文主体的格式
3.公文版记的格式
三、公文写作规范
1.公文写作的基本原则
2.公文的语言要求
3.公文的结构与内容要求
四、我国公文处理办法
1.公文处理的基本流程
2.公文的归档与保管
3.违反公文处理规定的处理
正文:
公文是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在处理公务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特定格式的文件。

它是一种重要的信息传递工具,对于推动工作、指导实践、记载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公文有多种分类,如行政公文、党务公文、经济公文等。

公文格式要求严格,包括版头、主体和版记三部分。

版头是公文的眉首,包括文件字号、密级、紧急程度、主题词等;主体是公文的核心内容,包括标题、正文、附件、成文日期等;版记是公文的结尾部分,包括印发单位、印发日期等。

公文写作应当遵循准确、简洁、明确、规范的原则,语言要求正式、庄重、严谨。

公文的内容要结构完整、层次分明、观点清晰。

同时,公文还需遵守我国《公文处理办法》的规定,确保公文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我国公文处理办法对公文的产生、传递、使用、归档等环节进行了详细的规定。

公文处理的基本流程包括拟稿、审核、签发、印刷、发送等环节。

对于违反公文处理规定的,我国将依法追究相关责任。

公文归纳总结

公文归纳总结

公文归纳总结公文是指国家机关、组织或团体在行政和事务处理过程中所采用的正式书面文件。

它具有规范性、准确性和正式性等特点,起到记录、传达和决策的作用。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常常需要处理各类公文,因此需要对公文进行归纳总结,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公文。

一、公文的种类及其特点公文的种类繁多,常见的有通知、公告、公函、报告、请示、批复等。

不同类型的公文具有不同的特点。

通知和公告主要用于向广大人员传达某一信息或宣布某一决定,具有一般性、宽泛性和公开性的特点;公函一般用于机构之间的书信往来,具有个性化和私密性的特点;报告主要用于向上级机构汇报工作情况或征求意见,具有具体性和针对性的特点;请示和批复常用于请示上级意见或回复下级请求,具有咨询性和回应性的特点。

二、公文的格式要求公文的格式是按照一定的规范来设置和书写的,具体要求如下:1. 页眉:页眉中应包括机关名称或标志、文件标题、文件字号和页码等信息,其中文件字号是指文件的编号,用于公文的管理和归档。

2. 密级:公文应根据内容的保密程度划定密级,通常有绝密、机密、秘密和普通等级别。

3. 标题:公文的标题应简明扼要,突出主题,便于读者快速了解公文的内容。

4. 主送、抄送:公文应明确主送单位和抄送单位的名称和地址,便于公文的传递和阅知。

5. 正文:公文的正文应分段落,各段之间应空一行,段首应缩进两个字的空格。

正文应言简意赅,表达准确清晰。

6. 签名和日期:公文的最后一部分应列明发文机关、签发人和日期,以确认公文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三、公文的归纳总结作为工作中的重要文书,公文的归纳总结对于提高工作效率和规范工作流程有着重要的意义。

以下是公文归纳总结的几个方面:1. 简洁明了:公文的归纳总结应遵循简洁明了的原则,摘取公文的核心内容,突出重点,并用简短的语言进行总结。

2. 按类别归纳:根据公文的种类和内容,将其归纳总结到相应的类别中。

比如,可将通知类公文、报告类公文、请示类公文等分别归纳总结,以便于查阅和使用。

公文的种类及定义

公文的种类及定义

公文的种类及定义
一、公文的概述
公文是指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等组织机构内部或者与外部进行沟通、交流和协调的一种书面文件。

公文是组织机构内部管理和外部交流的重要工具,具有法律效力和规范性。

二、公文的分类
1. 行政类公文
行政类公文是指政府机关在履行职责过程中所发出的各种书面文件,包括行政命令、行政处罚决定、行政许可证书、行政复议决定等。

2. 经济类公文
经济类公文是指企业或事业单位在经营管理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各种书面文件,包括合同、协议、报价单、发票等。

3. 社会团体类公文
社会团体类公文是指各种社会团体在开展活动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各种书面文件,包括章程、规章制度、通知等。

4. 外交类公文
外交类公文是指国家间或者国际组织间进行沟通和协商时所发出的各种书面文件,包括谈判记录、条约协议等。

5. 法律类公文
法律类公文是指法院、检察院、公安机关等司法机关所发出的各种书面文件,包括判决书、起诉书、调查报告等。

三、公文的定义
公文是组织机构内部或者与外部进行沟通、交流和协调的一种书面文件,具有法律效力和规范性。

公文分为行政类公文、经济类公文、社会团体类公文、外交类公文和法律类公文等五大类。

不同种类的公文具有不同的特点和用途,但都是组织机构内部管理和外部交流的重要工具。

在撰写公文时,需要注意格式规范、语言简洁明了、内容准确清晰等方面的要求。

简述公文特点

简述公文特点

简述公文特点
公文是指政府机关、事业单位、企事业单位等行政组织发出的以公共利益为目的的正式文件,具有以下特点:
1. 正式性:公文是一种正式的文件,必须符合一定的格式和规范,并用正式的语言来表达。

它具有法律效力,要求准确、明确、严谨,不能含糊、随意或夸大。

2. 共性:公文主要用于处理与公共利益相关的事务,通常是为了解决公共问题或传达政府政策、政令和决策结果。

它的内容是公众要了解和知晓的,不涉及个人私密信息。

3. 标准化:公文具有一定的格式和规范,包括标题、编号、成文日期、签发单位、正文、落款等内容。

每个组成部分都有特定的排列顺序和语言表达方式,以便于组织和管理。

4. 行政性:公文主要是由政府机关或其他行政组织发出,属于行政管理的范畴。

它们用于传达和实施行政命令、决策和措施,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约束力。

5. 保密性:公文涉及的内容可能涉及国家机密、商业机密和个人隐私等,需要严格保密。

公文的传输、存档和处理都需要保证信息安全性。

总之,公文是一种正式、标准、行政性的文件,用于传达政府政策和行政命令,以及处理与公共利益相关的事务。

它具有形式上的规范性和内容上的公开性,是行政管理中的重要工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文的概念、特点与分类
一、文书、公文及文件的概念
文书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为处理各种事物而形成的、具有特定效用的信息记录。

包括行政公文、事务文书、公关文书、财经文书、法律文书和生活文书等常用文体。

文书是公文、书信、契约的统称,外延最大。

根据文体功用、行文方式及语言风格等方面的差异,文书可分为行政文体(公文)、财经文体、法律文体及科研文体等种类。

公文是党和国家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其他法定的社会组织行使职权,处理公务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是治理国家、管理社会的重要工具。

公文是公务文书的统称,外延较文书小;从广义角度说,为了工作需要而写作的各种文体都可以被称作公文。

从狭义角度讲,公文分为两大块:中国共产党的公文,中国国家行政机关的公文及国家各部委机关的公文。

文件是指人们在社会管理、交往和科学技术、文化艺术以及其他实践活动中自然形成的文字信息及其物质载体构成的结合体。

文件是具有特定版头的公文,外延小于公文。

二、公文的特点
公文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法定性:公文是由法宝机关或组织制发,内容具有法定权威和法定效力;
政策性:公文是处理公务问题的工具,内容要符合党和国家各项方针、政策;
实用性:公文是为完成某项工作或者针对某公务活动而制发,为解决实际问题;
时效性:公文有严格时间要求,是制发机关的法定地位所赋予的特定现实效用;
规范性:公文不是可以任意撰写的文种,其文体、格式有统一标准和要求。

三、公文的分类
公文也即公务文书,概括地说,主要包括两大种类:一类为行政机关公文或行政公文,即国家有关机构与部门正式规定的公文文种,它又称法定公文或通用公文,:如决定、通知、通报、报告、请示、意见、函、会议纪要等;另一类为事务文书,即机关、单位、团体为处理工作而普遍使用的法定公文之外的文书,由于适用于不同的社会行业或领域,所以它又称通用文书或常用文书,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调查报告、讲话稿和述职报告等。

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依照不同的标准,对公文进行分类。

常用的分类法有以下三种:
1、按行文关系和行文方向分类
可分为上行文、平行文、下行文三种。

上行文是指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呈送的公文,如请示、报告等。

平行文指同级机关或不相隶属机关之间的行文,如函等。

通知有时也可作为平行文。

下行文是指上级机关向所属下级机关的行文,如决定、指示、公告、通知、通知、通报等。

2、按照紧急程度分类
可分为特急、急办和常规公文。

公文内容有时限要求,需迅速传递办理的,称紧急公文。

紧急文件可分为特急和急件两种,紧急公文应随到随办,时限要求越高,传递、办理的速度也就要求越快,但要“快中求准”。

3、按机密等级分类
可分为绝密、机密、秘密和普通公文。

绝密、机密、秘密公文又称保密文件,是指内容涉及党和国家的机密,需要控制知密范围和知密对象的文件。

文件的密级越高,传达、阅办、保管的要求也越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