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围神经损伤表现

合集下载

(完整word版)周围神经损伤类型和表现

(完整word版)周围神经损伤类型和表现

周围神经损伤类型和表现(一)周围神经损伤类型1.神经失用:指周围神经比较轻的挫伤或压迫,神经传导功能暂时中断,一般数天或数周后恢复;2.轴突断裂:周围神经受到明显的损伤,轴突断裂,远端发生瓦勒氏变性,但是神经内膜保持完整,可望获得神经再生或功能恢复;3.神经断裂:周围神经严重的损伤,神经结构完全离断。

不能期望获得神经再生或功能恢复。

周围神经干包含运动神经纤维、感觉神经纤维和植物神经纤维,故神经干损伤后会出现相应主动运动障碍、感觉功能障碍和植物神经功能障碍。

(二)周围神经损伤的表现1.主动运动障碍周围神经损伤后,其所支配的肌肉主动运动障碍,甚至消失,肌张力也消失,呈弛缓性瘫痪。

神经干损伤后,瘫痪肌肉与其相拮抗的肌肉之间失去平衡,可出现动力性畸形。

损伤时间越久,畸形就越明显。

必须指出挛缩和畸形是截然不同,神经损伤后,早期出现动力性畸形是由对抗肌肉牵拉所致,呈可复性;如果畸形持续过久而不纠正,则瘫痪的肌肉相对缩短,形成继发性肌肉挛缩。

肌肉挛缩进一步促使关节韧带挛缩使畸形成为不可复性,甚至引起骨性的固定畸形。

2.感觉功能障碍周围神经损伤后,其感觉纤维支配的皮肤区域内感觉理应消失,但皮肤的感觉神经分布呈现相互重迭的,故开始时形成感觉减退区,称为中间区。

由于皮肤感觉神经分布重迭和上、下神经代偿,所以在逐渐恢复后,仅剩其中较小的区域,形成局限性感觉完全消失,称为自主区。

这里所指的感觉包括触觉、痛觉、温觉、振动觉、深部位置觉及两点辨别觉等。

这些感觉在神经完全断裂时全部消失,但在不完全性神经损伤时,各种感觉消失程度不一;同样,在神经再生恢复的过程,各种感觉的恢复程度也不一。

3.植物神经功能障碍周围神经具有交感性植物神经纤维,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功能:(1)血管舒缩功能;(2)出汗功能;(3)竖毛肌运动;(4)营养性功能。

4.反射消失:周围神经完全离断后,经其传导的所有反射均消失。

但是在部分神经损伤时反射活动也会消失,所以反射活动消失不能作为神经损伤严重程度的评估指标。

周围神经损伤分类

周围神经损伤分类

周围神经损伤分类
周围神经损伤分类
周围神经损伤分类
四周神经损伤是常见的外伤,可以单独发生,也可与其他组织损伤合并发生。

周围神经损伤后,受该神经支配区的运动,感觉和营养均将发生障碍。

临床上表现为肌肉瘫痪,皮肤萎缩,感觉减退或消失。

闭合性损伤,如关节脱位或骨折,可挤压或牵拉神经;骨筋膜室综合征对神经血管的压迫;锐利骨折端刺破和切割作用致伤神经;暴力冲击钝性挫伤,石膏外固定压伤浅表神经;肢体被暴力牵拉等因素致伤神经。

开放性损伤,如锐器切割和火器伤致神经断裂;机器绞伤或撕脱伤等;这类神经损伤范围有时可达20 ̄30厘米,治疗困难,预后差。

[症状体症]
1.指神经损伤:(1)多为切割伤;(2)手指一侧或双侧感觉缺失。

2.桡神经损伤:(1)腕下垂,腕关节不能背伸;(2)拇指不能外展,拇指间关节不能伸直或过伸;(3)掌指关节不能伸直;(4)手背桡侧皮肤感觉减退或缺失;(5)高位损伤时肘关节不能伸直;(6)前臂外侧及上臂后侧的伸肌群及肱桡肌萎缩。

3.正中神经损伤:(1)手握力减弱,拇指不能对指对掌;(2)拇、。

周围神经损伤考点总结

周围神经损伤考点总结

周围神经损伤考点总结考试大纲考情分析重难点:易考点:神经损伤后的表现、检查概述周围神经损伤1.概念外伤→神经传导障碍→运动感觉的异常2.分类①神经传导功能障碍神经暂时失去传导功能,神经纤维不发生退行性变。

临床表现为运动障碍明显而无肌肉萎缩,痛觉迟钝而不消失。

数日或数周内功能可自行恢复,不留后遗症。

②神经轴索中断神经受钝性损伤或持续性压迫,轴索断裂导致远端的轴索和髓鞘发生变性,神经内膜管完整,轴索可沿施旺鞘管长入末梢。

临床表现为该神经分布区运动、感觉功能丧失,肌肉萎缩和神经营养性改变,但多能自行恢复。

严重的病例,神经内瘢痕形成,需行神经松解术。

③神经断裂神经完全断裂,神经功能完全丧失,需手术修复,方能恢复功能。

3.表现①运动功能障碍神经损伤,其所支配的肌肉呈弛缓性瘫痪,主动运动、肌张力和反射均消失。

由于关节活动的肌力平衡失调,可出现一些特殊的畸形。

随时间延长,肌肉逐渐萎缩。

②感觉功能障碍皮肤感觉包括触觉、痛觉与温度觉,神经断裂,其所支配的皮肤以上感觉均消失。

由于感觉神经相互交叉,重叠支配,实际感觉完全消失的范围很小,称为神经的绝对支配区。

如神经部分损伤,则感觉障碍表现为减退、过敏或异常感觉。

感觉功能检查对神经功能恢复的判断亦有重要意义。

③神经营养性改变即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所表现,神经损伤立即出现血管扩张、汗腺停止分泌,表现为皮肤潮红、皮温增高、干燥无汗等汗腺功能检查对神经损伤的诊断和神经功能恢复的判断均有重要的意义。

无汗表示神经损伤,从无汗至有汗则表示神经功能恢复,而且恢复早期为多汗。

④神经叩击试验(Tinel征)Tinel征既可帮助判断神经损伤的部位,亦可检查神经修复后,再生神经纤维的生长情况。

⑤神经电生理检查肌电检查和体感诱发电位对于判断神经损伤的部位和程度,以及帮助观察损伤神经再生及恢复情况有重要的价值。

4.治疗治疗原则神经损伤的治疗原则是尽可能早地恢复神经的连续性。

(1)闭合性损伤:大部分自行恢复①理疗、药物≤3个月②无效者手术(2)开放性损伤:a.切割→一期b.火气伤→不宜一期缝合C.碾压、撕脱→二期修复断端与周围组织固定手术方法(1)神经缝合术:切割伤的一期缝合(2)神经移植术:切断肢体腓肠神经做游离移植(3)神经松解术:牵、拉、磨损→神经粘连(4)神经移位术:功能不重要的神经将其切断,其近端移位到功能重要的损伤神经远端(5)神经植入术:将神经近端分成若干神经束,分别植入肌肉组织,可通过再生的新的运动终板或重新长入的原运动终板。

周围神经损伤概念以及临床表现

周围神经损伤概念以及临床表现
运动障碍: 环指、小指掌指关节过伸、指间关节屈 曲呈爪形,拇指不能内收,四指不能外
展、内收;
周围神经损伤概念和临床表现
诊断
周围神经损伤概念和临床表现
2、治 疗
新鲜损伤: 神经吻合;
陈旧性损伤: (1)神经松解 (2)神经再吻合
周围神经损伤概念和临床表现
四)桡神经损伤
周围神经损伤概念和临床表现
周围神经损伤概念和临床表现
周围神经损伤概念 和临床表现
周围神经损伤概念和临床表现


周围神经损伤概念和临床表现
周围神经损伤概念和临床表现
周围神经损伤概念和临床表现
一)病因
1、挤压伤 2、牵拉伤 3、切割伤 4、摩擦伤 5、弹片伤
周围神经损伤概念和临床表现
二)临床病理变化
1943年Seddon提出将神经损伤 分为三种类型
周围神经损伤概念和临床表现
诊断
周围神经损伤概念和临床表现
3、治疗
(1)非手术治疗:单纯挫伤 (2)手术治疗:神经吻合、神经松
解 (3)肌腱转位;
周围神经损伤概念和临床表现
三)尺神经损伤
周围神经损伤概念和临床表现
周围神经损伤概念和临床表现
1、临床表现及诊断
感觉障碍: 手尺侧一个半手指的感觉消失
周围神经损伤概念和临床表现
3、手术方法
1)神经缝合术:适应于神经断裂. 包括:神经外膜缝合术 神经束膜缝合术。
2)神经移植术; 3)神经松解术; 4)神经植入术; 5)神经移位术;
周围神经损伤概念和临床表现
周围神经损伤概念和临床表现
周围神经损伤概念和临床表现
周围神经损伤概念和临床表现
上肢神经损伤
5、肌电图检查 6、神经传导速度

周围神经病诊断标准

周围神经病诊断标准

周围神经病诊断标准
一、症状与体征
1. 感觉障碍:周围神经病患者通常会出现感觉障碍,包括感觉缺失、感觉过敏、感觉异常等症状。

2. 运动障碍:周围神经病患者可能会出现运动障碍,包括肌无力、肌肉萎缩、肌肉震颤等症状。

3. 反射异常:周围神经病患者可能会出现反射异常,包括反射亢进、反射减弱等症状。

4. 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周围神经病患者可能会出现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包括皮肤潮红、皮肤温度异常、心动过速等症状。

二、神经电生理检查
神经电生理检查包括肌电图和神经传导速度等检查,可以检测到周围神经病的神经电生理异常,如神经传导速度减慢、肌肉萎缩等。

三、神经影像学检查
神经影像学检查包括CT、MRI等检查,可以检测到周围神经病的神经结构异常,如神经根病变、脊髓病变等。

四、血液检查
血液检查可以检测到周围神经病的血液学异常,如维生素B12缺乏、甲状腺激素水平异常等。

五、病史与家族史
了解患者的病史和家族史,可以帮助诊断周围神经病。

例如,遗传性疾病引起的周围神经病通常有家族史。

六、病理学检查
对于一些难以诊断的周围神经病,需要进行病理学检查,以确定病变的性质和原因。

病理学检查包括肌肉活检和神经活检等。

周围神经损伤康复诊疗规范

周围神经损伤康复诊疗规范

周围神经损伤康复诊疗规范【概述】周围神经损伤是周围神经由于外伤、感染、受压、中毒、缺血和营养代谢障碍等病因所形成的各种类型、各种程度的损伤。

临床根据损伤程度的不同,常可分为:神经失用、轴突断裂、神经断裂、神经根性撕脱伤四种类型。

【临床表现】1.运动功能障碍一般表现为迟缓性瘫痪,所支配肌肉的主动活动、肌张力和腱反射均消失,出现各种畸形。

2. 感觉功能障碍表现为触觉、痛觉、温度觉、两点辨别觉的减退、过敏、甚至消失。

肢体感觉的绝大部分区域是由交叉的神经支配所分布,但是上肢的某些神经,分别有其绝对的支配区,可以通过绝对支配区的感觉测定,而判断神经损伤的程度。

正中神经其绝对支配区在示、中指远节的掌侧;桡神经的绝对支配区位于虎口区的背侧;尺神经的绝对支配区位于小指。

3. 神经营养性改变查体可发现相应部位的皮肤潮红、皮温增高、干燥无汗等。

4. Tinel 征:1915年由Tinel首先描述,表现为叩击神经损伤部位出现放射性的麻痛感,以及扣击部位的点状自痛感。

其原理是在神经损伤之后,轴突在髓鞘没有再生时,会出现一种兴奋的放化过程,从而表现在查体上的异常改变。

Tinel征有两种意义,一是可以帮助判断神经损伤的部位;另外在神经修复以后,或是神经恢复的过程中,可以检查神经修复后的再生情况。

5.电生理检查:电生理检查是临床上最常使用的辅助检查手段,包括EMG、SEP、CMAP、SNAP、NCV、F反射等。

【辅助检查】1.三大常规检查、常规血液生化检查、心电图检查、腹部B超检查、相关部位X线检查;2.梅毒血清学、艾滋病HIV血性抗体、肝炎标志物测定;3.常规电诊断:常规电诊断虽然操作技术简单,但对于判断神经病损的程度、范围与预后,有很大帮助,临床工作中应首先采用;4.神经电生理检查:神经传导检查对于周围神经病损价值很大,可以确定传导速度、动作电位幅度和末端潜伏时,既可用于运动神经也可用于感觉神经的功能评定;肌电图检查可用于明确失神经的范围与程度。

外科学:周围神经损伤

外科学:周围神经损伤

周围神经损伤第一节概述周围神经损伤的原因很多,常见有切割伤、挤压伤、牵拉伤、电灼伤和缺血性损伤等,常与机体其他损伤同时存在。

因此,在处理各类损伤时,应仔细检查神经功能,以防漏诊。

【神经损伤的分类】1神经传导功能障碍是神经损伤最轻的一种。

神经暂时失去传导功能,组织结构无明显改变。

临床上,有运动障碍而无肌萎缩,痛觉迟钝而不消失,电生理反应仍存在。

多在数日至数周内恢复,无后遗症。

2神经轴突断裂神经损伤后,神经轴突断裂,而神经内膜管保持完整。

伤后神经远端发生瓦勒(Waller)变性。

临床上该神经支配的感觉、运动功能完全丧失,肌电反应消失。

但多能自行恢复。

3神经断裂神经完全断裂,或虽然连续性存在,但有严重的束膜、内膜断裂。

临床上神经支配区感觉、运动功能丧失,肌电反应消失,需要手术修复。

【临床表现与诊断】1运动功能障碍受损神经支配的肌肉呈弛缓性瘫痪,主动运动、肌张力和反射均消失。

2感觉障碍受损神经支配的皮肤感觉消失或减弱。

3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支配区皮肤早期潮红、皮温增高;后期因血管收缩而出现温度降低、苍白、萎缩发亮、变薄、无汗等现象。

4神经干叩击试验(Tinel征)当再生的神经轴突尚未形成髓鞘时,外界叩击可产生疼痛或放射痛,Tinel征既可帮助判断神经损伤的部位,又可用于检查神经修复后再生神经纤维的生长情况。

5神经电生理检查利用电刺激观察受损神经所支配肌肉的电反应情况。

肌电图无动作电位引出,表现为纤颤电位和正相电位,神经传导速度减慢或消失。

【治疗】1非手术疗法主要适用于神经传导功能障碍及神经轴突断裂者。

多数闭合性神经损伤属此两种类型,因此原则上可非手术治疗观察3个月。

3个月后仍无神经再生表现,或虽然有一定程度的恢复,但停留在某一水平功能不再改善,且主要功能无恢复,应采取手术治疗。

非手术疗法主要包括针灸、理疗、体疗、电刺激及神经营养药物治疗等。

2手术治疗(1) 神经缝合术:适用于神经断裂伤。

切除两断端挫伤段或瘢痕后,精确对合断端,在没有张力的情况下进行缝合。

周围神经损伤(Injury of Peripheral Nerves)[可修改版ppt]

周围神经损伤(Injury of Peripheral Nerves)[可修改版ppt]
因此,肢体近端多用外膜缝合, 肢体远端可用束膜(束组)缝合
神经端一侧缝合:研究方向
2.神经松解术:(neurolysis)
用显微外科器械 松解神经内外瘢痕 最好在显微镜下行神经松解 移至血运良好的组织床
3.神经移植术:(nerve transfer)
来源:
自体腓肠神经 废物利用 多股神经电缆式缝合 吻合血管的神经移植,如:
3.神经营养性改变
即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早期:血管扩张,汗腺停止分泌,潮红、 皮温增高、干燥
晚期:血管收缩,皮肤苍白、皮温降低、 觉寒冷,皮肤光滑,指甲增厚、纵嵴、 生长慢、弯曲
汗腺功能检查:
意义:诊断神经损伤、判断神经功能恢复 方法:⑴触诊、视诊
⑵碘淀粉试验 碘+淀粉+汗液蓝色
⑶茚三酮指印试验 茚三酮试纸+汗液→蓝紫色
potential,SEP)
肌电图检查:
将肌肉、神经兴奋时生物电流的变化放大 并描记成图 正常肌肉松弛时:电静息(无电位、直线) 轻度收缩:单纯相(单个、多个运动单位电位) 中度收缩:混合相(单个、重迭干扰) 最大收缩位 神经修复后:纤颤、正相电位减少,
神经纤维不变性
表现:
运动障碍,但无肌萎缩 痛觉迟钝,但不消失 电生理正常,神经营养正常 数日或数周内完全恢复
例:止血带麻痹

经 损 伤 的 分 类
2.神经轴索中断(axonotmesis)
轴索断裂,远端轴索和髓鞘变性, 雪旺氏鞘(Schwann’s sheath)完整
原因:钝性伤,持续压迫 表现:
周围神经:感觉纤维、运动纤维 神经远端:分泌神经活性因子,引导神经
定向生长 终末器官:肌纤维、感觉小体萎缩,
运动终板变性消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周围神经损伤早期症状
1.臂丛神经损伤:主要表现为神经根型分布的运动、感觉障碍。

臂丛上部损伤表现为整个上肢下垂,上臂内收,不能外展外旋,前臂内收伸直,不能旋前旋后或弯曲,肩胛、上臂和前臂外侧有一狭长的感觉障碍区。

臂丛下部损伤表现为手部小肌肉全部萎缩而呈爪形,手部尺侧及前臂内侧有感觉缺失,有时出现霍纳氏综合征。

2.腋神经损伤:运动障碍,肩关节外展幅度减小。

三角肌区皮肤感觉障碍。

角肌萎缩,肩部失去圆形隆起的外观,肩峰突出,形成“方形肩”。

3.肌皮神经损伤: 肌皮神经自外侧束发出后,斜穿喙肱肌,经肱二头肌和肱肌之间下行,并发出分支支配上述三肌。

终支在肘关节稍上方的外侧,穿出臂部深筋膜,改名为前臂外侧皮神经,分布于前臂外侧皮肤。

肌皮神经受伤后肱二头肌、肱肌及前臂外侧的皮肤感觉障碍。

4. 正中神经损伤:第一、二、三指屈曲机能丧失;拇对掌运动丧失;大鱼际肌萎缩,出现猿掌畸形;食指、中指末节感觉消失。

三个鱼际肌即拇对掌肌、拇短展肌及拇短屈肌浅头瘫痪---不能对掌
5 桡神经损伤: 桡神经损伤为全身诸神经中最易受损伤者,常并发于肱骨中段骨折。

主要表现为伸腕力消失,而“垂腕”为一典型病症;拇外展及指伸展力消失;手背第一,二掌骨间感觉完全消失。

桡神经于肘上发出分支至肱桡肌和桡侧腕长伸肌,若发生肘上损伤,患者还会出现出现伸腕功能障碍。

6.尺神经损伤:第四和第五指的末节不能屈曲;骨间肌瘫痪,手指内收外展功能丧失;小鱼际萎缩变平;小指感觉完全消失。

尺神经深支支配小鱼际肌、拇收肌、骨间肌及第三、四蚓状肌
7.股神经损伤:运动障碍,股前肌群瘫痪,行走时抬腿困难,不能伸小腿。

感觉障碍,股前面及小腿内侧面皮肤感觉障碍。

股四头肌萎缩,髌骨突出。

膝反射消失。

8.坐骨神经损伤:坐骨神经完全断伤时,临床表现与胫腓神经联合损伤时类同。

踝关节与趾关节无自主活动,足下垂而呈马蹄样畸形,踝关节可随患肢移动呈摇摆样运动。

小腿肌肉萎缩,跟腱反射消失,膝关节屈曲力弱,伸膝正常。

小腿皮肤感觉除内侧外,常因压迫皮神经代偿而仅表现为感觉减退。

坐骨神经部分受伤时,股二头肌常麻痹,而半腱肌和半膜肌则很少受累。

另外,小腿或足底常伴有跳痛、麻痛或灼痛。

9腓总神经损伤:垂足畸形,病人为了防止足趾拖于地面,步行时脚步高举,呈跨越步态;足和趾不能背伸,也不能外展外翻;足背及小趾前外侧感觉丧失。

10.腓肠神经是感觉神经,在小腿后面,走行表浅,行程长且束数适宜,易于切取,术后不遗留严重的后遗症和并发症,是横跨面部神经移植术的最佳供体
神经损伤分为三类:A、神经断裂B、神经轴突断裂C、神经失用。

只有神经失用电生理检查正常。

神经失用由于神经轴突及鞘膜完整,虽功能丧失但电生理正常。

1 /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