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化学李保山第二版4化学热力学基础习题答案(供参考)
基础化学习题参考答案 (2)[4页]
![基础化学习题参考答案 (2)[4页]](https://img.taocdn.com/s3/m/0b45e290680203d8ce2f24be.png)
难度系数: A
题目:下列化合物中,具有极性共价键和配位键的离子化合物为( )
答案 A NaOH
答案 B H2O 答案 C NH4Cl 答案 D MgCl2 正确答案: C
编号方法:题目编号按章编号:章号在前占 2 位,共用四位数。如简答题第十一章第二题: 1102 答题卡请同时提供电子版文档,如果某种类型题没有,就不用填该类型卡。如果提供卡中有没有所须类型,可仿照设计
试题库出题卡 1 单选题 教材名称 基础化学(第二版) 作者
题目编号: 0208 第 1 章 节 页码
难度系数: B (A 简单,C 最难)
题目:下列关于 CS2 分子的杂化方式和空间构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答案 A 平面三角形,sp2 杂化
答案 B V 形,sp2 杂化
答案 C 三角锥形,sp3 不等性杂化
题目编号: 0202 第 1 章 节 页码
难度系数: B
题目:下列用一套量子数表示的电子运动状态中,能量最高的是( )
答案 A 4,1,-1,-12 答案 B 4,2,0,-12 答案 C 4,0,0,+12 答案 D 3,1,1,+12
正确答案: B
题目编号: 0203 第 1 章 节 题目:下列不存在的能级是( ) 答案 A 3s 答案 B 2p 答案 C 3f 答案 D 4d 正确答案: C
难度系数: B
题目:根据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指出下列化合物中,化学键极性最大的是( )
答案 A H2S 答案 B H2O 答案 C NH3 答案 D CH4 正确答案: B
题目编号: 0205 第 1 章 节 页码
难度系数: C
题目:根据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指出下列同浓度溶液中,酸性最强的是( )
基础化学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

基础化学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篇一:基础化学第二版习题答案chap5】1.何谓沉淀溶解平衡?同物质的量的bacl2和h2so4混合溶液中,含有哪些离子?这些离子浓度之间存在着哪些关系?答:难溶电解质溶解和沉淀速度相等,固体的量和溶液中分子或离子的量不再改变的状态,称为沉淀溶解平衡。
ba2+、cl-、so4、h+、oh-2?2.活度积、溶度积、离子积之间有何区别与联系?答:活度积、溶度积指平衡状态下的活度积或浓度积,对给定的难溶电解质其活度积只与温度有关,溶度积不但与温度有关,还和溶液离子强度有关,对于ma型难溶电解质:?ksp(ma)。
离子积指任意状态下的浓度积,其值是任意的。
?(m?)??(a?)3.无副反应时,沉淀的溶度积与溶解度有何关系?溶度积小的物质,它的溶解度是否一定小?举例说明。
答:s?mmnn不同类型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度不能根据溶度积数值大小直接判断。
溶度积小的物质,它的溶解度是不一定小,如ag2cro4与agcl。
4.除了沉淀物质本性以外,影响沉淀溶解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答:除了沉淀物质本性以外,影响沉淀溶解度的主要因素还有:同离子效应、盐效应、酸碱效应、配位效应等。
5.判断下列操作中可能发生的反应和现象并予以解释。
(1)将少量caco3固体放入稀hcl中。
(2)将少量mg(oh)2放入nh4cl溶液中。
答:(1)caco3固体溶解,有无色无味气体产生。
caco3(s)ca2+ + co32-+2h+h 2co 3→co2 +h 2o(2)mg(oh)2固体溶解,有无色刺激性气体产生。
的氨水,有肉色沉淀生成。
原因是饱和h2s水溶液提供的s2-很少,此时mg(oh)2(s)mg2+ + 2oh-+2nh4+(4)黑色固体变成白色固体。
so42- +h2o(5)白色沉淀变成黄色沉淀。
agcl(白)+ i-(6)浅兰色沉淀消失,生成深兰色溶液。
cu(oh)2 + 4nh3pb2++so42-→pbso4↓(白)agi(黄)+cl-[cu(nh3)4](oh)2答:(1)(2)减小(同离子效应);(3)增大(盐效应);(4)增大(配位效应)。
大学基础化学课后习题解答()

大学基础化学课后习题解答第一章 溶液和胶体溶液 第二章 化学热力学基础2-1 什么是状态函数?它有什么重要特点?2-2 什么叫热力学能、焓、熵和自由能?符号H 、S 、G 、∆H 、∆S 、∆G 、θf m H ∆、θc m H ∆、θf m G ∆、θr m H ∆、θm S 、θr m S ∆、θr m G ∆各代表什么意义?2-3 什么是自由能判据?其应用条件是什么? 2-4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1)指定单质的θf m G ∆、θf m H ∆、θm S 皆为零。
(2)298.15K 时,反应 O 2(g) +S(g) = SO 2(g) 的θr m G ∆、θr m H ∆、θr m S ∆分别等于SO 2(g)的θf m G ∆、θf m H ∆、θm S 。
(3)θr m G ∆<0的反应必能自发进行。
2-5 298.15K 和标准状态下,HgO 在开口容器中加热分解,若吸热22.7kJ 可形成Hg (l )50.10g ,求该反应的θr m H ∆。
若在密闭的容器中反应,生成同样量的Hg (l )需吸热多少?解:HgO= Hg(l)+1/2O 2(g)θr m H ∆=22.7×200.6/50.1=90.89 kJ·mol -1Qv=Qp-nRT=89.65 kJ·mol -12-6 随温度升高,反应(1):2M(s)+O 2(g) =2MO(s)和反应(2):2C(s) +O 2(g) =2CO(g)的摩尔吉布斯自由能升高的为 (1) ,降低的为 (2) ,因此,金属氧化物MO 被硫还原反应2MO(s)+ C(s) =M(s)+ CO(g)在高温条件下 正 向自发。
2-7 热力学第一定律说明热力学能变化与热和功的关系。
此关系只适用于:A.理想气体;B.封闭系统;C.孤立系统;D.敞开系统 2-8 纯液体在其正常沸点时气化,该过程中增大的量是:A.蒸气压;B.汽化热;C.熵;D.吉布斯自由能2-9 在298K 时,反应N 2(g)+3H 2(g) = 2NH 3(g),θr m H ∆<0则标准状态下该反应A.任何温度下均自发进行;B.任何温度下均不能自发进行;C.高温自发;D.低温自发2-10 298K ,标准状态下,1.00g 金属镁在定压条件下完全燃烧生成MgO(s),放热24.7kJ 。
基础化学第二版(李保山)物质的聚集状态和溶液习题解答

3 物质的聚集状态和溶液习题(p67-68)参考答案1.解答:mol/L 182.042SO H =c , mol/L 125.0342)(SO Al =c2.解答:(1) m BaCl2 =1.000×10-3mol, m Ba =1.000×10-3mol, m Cl =2.000×10-3mol(2) c BaCl2 =0.0100 mol/L(3) G Ba =0.1373g , G Cl =0.07090g(4) m AgCl =0.2866g, m AgNO3 =0.3397g , V AgNO3 ==20.0ml(5) m Al2(SO4)3=0.1140g, V Al2(SO4)3=11.40ml3.解答:V =(a /28+b /44)RT/p , p N2=[11a /(11a +7b )]p , p CO2=[7b /(11a +7b )]p4.解答:Zn 的质量分数为0.709,Al 的质量分数为0.2915.解答:CO 、CH 4、C 2H 2的体积分数分别为0.22、0.33、0.456. 解答:ρ=1.53g/L7. 解答:2O 40.9953.043.45kPa 50.0P ⨯==, 2N 98.02 3.92kPa 50.0P ⨯== 混合物的总压力:kPa 4.47z =P8. 解答:(a) 1Kg mol 149.6-• (b) 3dm mol 430.-• (c) 09966.0NaCl =x (d) 9003.0O H 2=x9.解答:渗透压为:B B 0.2928.31(27337)752kPa c RT b RT π=≈=⨯⨯+=10. 解答:已知质量摩尔浓度b B 为:1kg m ol 118.0-⋅=B b -1b 0.455 3.85K kg mol 0.118K ==⋅⋅ 11.解答:1.4L12.解答:mol 00246.0=n ,64.6ml =V13.解答:g 79.38 =x14.解答:(1)立方;(2)单斜;(3)正交15.解答:(参见10.1节)(1)NaF> NaCl> NaBr> NaI ; (2)NaCl> KCl>RbCl;(3)MgO> CaO> BaO ;16.解答:(参见10.1节)(1)CaO> NaCl>KCl>KBr ; (2)SiC>Fe>HF>O 2;17.解答:Cl 2——分子晶体; BaCl 2——离子晶体; Si ——原子晶体; Cu ——金属晶体HCl ——分子晶体18.解答:2301001.6-⨯=N19.解答:3cm g 997.3-⋅=ρ。
基础化学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

基础化学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篇一:基础化学第二版习题答案chap5】1.何谓沉淀溶解平衡?同物质的量的bacl2和h2so4混合溶液中,含有哪些离子?这些离子浓度之间存在着哪些关系?答:难溶电解质溶解和沉淀速度相等,固体的量和溶液中分子或离子的量不再改变的状态,称为沉淀溶解平衡。
ba2+、cl-、so4、h+、oh-2?2.活度积、溶度积、离子积之间有何区别与联系?答:活度积、溶度积指平衡状态下的活度积或浓度积,对给定的难溶电解质其活度积只与温度有关,溶度积不但与温度有关,还和溶液离子强度有关,对于ma型难溶电解质:?ksp(ma)。
离子积指任意状态下的浓度积,其值是任意的。
?(m?)??(a?)3.无副反应时,沉淀的溶度积与溶解度有何关系?溶度积小的物质,它的溶解度是否一定小?举例说明。
答:s?mmnn不同类型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度不能根据溶度积数值大小直接判断。
溶度积小的物质,它的溶解度是不一定小,如ag2cro4与agcl。
4.除了沉淀物质本性以外,影响沉淀溶解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答:除了沉淀物质本性以外,影响沉淀溶解度的主要因素还有:同离子效应、盐效应、酸碱效应、配位效应等。
5.判断下列操作中可能发生的反应和现象并予以解释。
(1)将少量caco3固体放入稀hcl中。
(2)将少量mg(oh)2放入nh4cl溶液中。
答:(1)caco3固体溶解,有无色无味气体产生。
caco3(s)ca2+ + co32-+2h+h 2co 3→co2 +h 2o(2)mg(oh)2固体溶解,有无色刺激性气体产生。
的氨水,有肉色沉淀生成。
原因是饱和h2s水溶液提供的s2-很少,此时mg(oh)2(s)mg2+ + 2oh-+2nh4+(4)黑色固体变成白色固体。
so42- +h2o(5)白色沉淀变成黄色沉淀。
agcl(白)+ i-(6)浅兰色沉淀消失,生成深兰色溶液。
cu(oh)2 + 4nh3pb2++so42-→pbso4↓(白)agi(黄)+cl-[cu(nh3)4](oh)2答:(1)(2)减小(同离子效应);(3)增大(盐效应);(4)增大(配位效应)。
基础化学第二版习题答案chap6

第六章 化学热力学基础 习题答案1.试述热力学第一定律并写出其数学表达式。
解:热力学第一定律就是能量守恒定律,即能量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但在转化和传递过程中,能量的总值不变。
热力学第一定律数学表达式为:△U =Q -W 。
2.试述Hess 定律。
它有什么用途?解:Hess 定律:一个化学反应不管是一步或分几步完成,这个反应的热效应总是相同的。
用途:根据Hess 定律,可以用少量已知的热效应数据计算出许多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尤其是某些不易准确地直接测定或根本不能直接测定的反应的热效应。
3.在常压下,0℃以下的水会自发地结成冰,显然这是一个熵降低的过程,为什么该过程能自发进行? 答:这个体系并非孤立体系,在体系和环境间发生了热交换。
从水变成冰的过程中体系放热给环境。
环境吸热后熵值增大了,而且环境熵值的增加超过了体系熵值的减小。
因而体系的熵变加上环境的熵变仍是大于零的,所以该过程能自发进行。
4.在298K 、100kPa 下,一定量的水加热到373K 化为蒸汽,蒸汽冷凝为298K 的水再冷却到273K 结冰。
冰冷却至263K 后,加热溶化,再加热到298K 并保持在100kPa 下。
假定整个过程是在封闭体系中进行的,总过程焓的变化为△H , 问下列哪一个答案是正确的?为什么? A. △H 决定于试样的多少; B. △H =0;C. △H 依赖于加热的能源;D. △H 取决于每一分步保持的时间多少。
解:B 。
△H 是状态函数,只决定于体系的始态和终态,而与变化的途径无关。
5.在298.15K 、100kPa 下,H 2(g)+21O 2(g) = H 2O(1)的反应放出285.9kJ·mol -1的热量。
试判断下列哪一个答案是正确的。
A. △U =–285.9 kJ·mol -1B. △c H θm =△f H θm = –285.9 kJ·mol -1C. △c H θm (H 2,g)=Q V =–285.9 kJ·mol -1D. △c H θm (H 2,l)=–285.9 kJ·mol -1 解:B 。
基础化学李保山第二版4-化学热力学基础习题答案

4 化学热力学基础习题解答(p87-89)思考题1.解:(1) ⨯ 原因见(3)(2) ⨯ 原因见(3)(3) √ 确切地说,应为:恒压过程中,系统的焓变等于恒压反应热。
(4) ⨯ H 是状态函数,任何过程都有∆H ,不是只有恒压过程才有∆H 。
(5) ⨯ 原因见(7) (6) ⨯ 原因见(7)(7) √ 应为:在某温度和标准压力下,最稳定的纯态单质的标准生成焓等于零。
(8) ⨯ 由于CaCO 3的生成焓为负值,但不是由于它的分解是吸热的。
(9) ⨯ 热化学方程式的系数影响反应的焓变值。
2.解:(1)、(2)、(5)单质的标准生成焓不等于零。
3.解:(1) 不同,因为二反应方程式中各物质前的系数不同; (2) 不同,因为二反应中Br 2的状态不同。
4.解:书写热化学方程式应注意:(1) 注明各物质前的计量系数−表明物质的量。
(2) 标明物质所处的状态(l 、g 、s)和晶形;对于溶液中的反应,还要注明物种的浓度,以aq 代表水溶液。
(3) 注明温度。
(4) 标明反应热(焓变)。
5. 解:(1) ∆S > 0 ; (2) ∆S > 0 ; (3) ∆S > 0 ; (4) ∆S < 0 ; (5) ∆S < 0 ; (6) ∆S < 0 6. 解:(1) ∆S < 0 ; (2) ∆S > 0 ; (3) ∆S > 0 ; (4) ∆S < 0 ; (5) ∆S > 0习题1.解:(1) ∆U = Q + W = 100 – 540 = - 440 J(2) ∆U = Q + W = – 100 + 635 = 535 J2.解:(1) W = – p 外∆V = – 100( 0.040 – 0.015 ) = - 2.5 kJ(2) 中间平衡态时,气体的体积为V = 33025.010200298314.80.2m p nRT =⨯⨯⨯= W = – p 外,1∆V 1 + (– p 外,2∆V 2) = - 200(0.025-0.015) - 100(0.040-0.025) = - 3.5 kJ3.解:此过程为: )()(22l O H g O H =解法1:恒压过程:∆H = Q = - 2.26 ⨯ 450 = -1017 kJ∆U = ∆H – (∆n)RT = -1017 – ( 0 - 18450)⨯ 8.314 ⨯ (100 + 273.15) ⨯ 10-3 = -939.4 kJW = ∆U – Q = -939.4 – (-1017) = 77.6 kJ解法2:33311m 76480Pa 103101mol Kg 100218K 15373K mol J 3148Kg 450 0218450../....V RT .pV nRT pV =⨯⋅⨯⋅⋅⋅⋅=⇒=⇒=--- 所以77.5KJ 7648.0103.101W 33=⨯⨯=m PaKJ 1017g 450KJ/g 26.2-=⨯-=Q 由于为恒压过程,KJ 1017Q -==∆p H-939.5KJ 77.5KJ KJ 1017U =+-=+=∆W Q4.解:方程式 (1) – (2) 得2N 2(g) + 2O 2(g) = 4NO(g) ∆H θ = 360 kJ ⋅mol -1所以11904360),(--⋅=⋅=mol kJ mol kJ g NO H m f θ∆5.解:反应)()(2)(42g CH g H s C =+可由 (1) + 2 ⨯ (2) – (3) 得到,所以123123935228588900753.(.)(.).r m r r r H H H H kJ mol θθθθ-∆=∆+⨯∆-∆==-+⨯---=-⋅6.解:① N 2H 4(l)生成反应为:N 2(g) + 2H 2(g) → N 2H 4(l)由反应[(2) ⨯ 3 + (3) – (1) – (4)]/4 得 N 2(g) + 2H 2(g) → N 2H 4(l)② N 2H 4(l)的)]4()1()3()2(3[41θθθθθm r m r m r m r m f H H H H H ∆-∆-∆+∆=∆16.50)]8.285()5.1011()143()3.317(3[41-⋅=-----+-⨯=mol kJ7.解:由反应(1) – 2 ⨯ (2) – 2 ⨯ (3)得N 2H 4 (l) + 2H 2O 2 (l) → N 2 + 4H 2O(l) 故此反应的12.818)5.51(25.14922.622)3(2)2(2)1(-⋅-=-⨯-⨯--=∆⨯-∆⨯-∆=∆mol kJ H H H H m r m r m r m r θθθθ8.解:(1) 反应NH 3(g) + HCl(g) = NH 4Cl(s) 的4313144461923176 (,)(,)(,).(.)(.)r m f m r m f m H H NH Cl s H NH g H HCl g kJ mol θθθθ-∆=∆-∆-∆=-----=-⋅故2.0mol HCl (g)与2.0mol NH 3 (g)反应生成NH 4Cl (s)放出的热量为2 ⨯ 176 kJ = 352 kJ ;(2) 由于HCl (g) → HCl (aq) 12.73-⋅-=∆mol kJ H m r θNH 3 (g) → NH 3 (aq)2.35⋅-=∆mol kJ H m rNH 3 (aq) + HCl (aq) = NH4Cl (aq) 1602.r mH kJ mol θ-∆=-⋅ 故1.0mol HCl (g)和1.0mol NH 3 (g)同时溶解于水中NH 3 (g) + HCl (g) = NH4Cl (aq) (i) 的热效应为17323526021686.(.)(.).r mH kJ mol θ-∆=-+-+-=-⋅ (3) (i)过程的热效应),(),(),(34g HCl H g NH H aq Cl NH H H m f m r m f m r θθθθ∆-∆-∆=∆146.168)3.92()1.46(),(-⋅-=----∆=mol kJ aq Cl NH H m f θ可求出),(4aq Cl NH H m f θ∆=-307.0 kJ ⋅mol -1(4) 用反应NH 3(g) + HCl(g) = NH 4Cl(aq)减去NH 3(g) + HCl(g) = NH 4Cl(s)得 NH 4Cl(s) = NH 4Cl(aq)此过程的热效应为14.7)176(6.168-⋅=--=∆mol kJ H m r -θ,所以NH 4Cl (s)溶解是吸热过程。
化工热力学答案第二版完整版

化工热力学答案第二版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第1章 绪言一、是否题1. 封闭体系的体积为一常数。
(错)2. 封闭体系中有两个相βα,。
在尚未达到平衡时,βα,两个相都是均相敞开体系;达到平衡时,则βα,两个相都等价于均相封闭体系。
(对)3. 理想气体的焓和热容仅是温度的函数。
(对)4. 理想气体的熵和吉氏函数仅是温度的函数。
(错。
还与压力或摩尔体积有关。
)5. 封闭体系的1mol 气体进行了某一过程,其体积总是变化着的,但是初态和终态的体积相等,初态和终态的温度分别为T 1和T 2,则该过程的⎰=21T T V dT C U ∆;同样,对于初、终态压力相等的过程有⎰=21T T P dT C H ∆。
(对。
状态函数的变化仅决定于初、终态与途径无关。
) 二、填空题1. 状态函数的特点是:状态函数的变化与途径无关,仅决定于初、终态 。
2. 封闭体系中,温度是T 的1mol 理想气体从(P i ,V i )等温可逆地膨胀到(P f ,V f ),则所做以V 表示)以P 表示)。
3. 封闭体系中的1mol 理想气体(已知igP C ),按下列途径由T 1、P 1和V 1可逆地变化至P 2,则A 等容过程的 W = 0 ,Q =()1121T P P R C ig P ⎪⎪⎭⎫ ⎝⎛--,∆U =()1121T P P R C ig P ⎪⎪⎭⎫⎝⎛--,∆H =1121T P P C ig P ⎪⎪⎭⎫ ⎝⎛-。
B 等温过程的 W =21lnP P RT -,Q =21ln P PRT ,∆U = 0 ,∆H = 0 。
C 绝热过程的 W =()⎥⎥⎥⎦⎤⎢⎢⎢⎣⎡-⎪⎪⎭⎫ ⎝⎛--11211igPC RigPP P R V P R C ,Q = 0 ,∆U =()⎥⎥⎥⎦⎤⎢⎢⎢⎣⎡-⎪⎪⎭⎫ ⎝⎛-11211ig PC RigPP P R V P R C ,∆H =1121T P P C ig P C R ig P⎥⎥⎥⎦⎤⎢⎢⎢⎣⎡-⎪⎪⎭⎫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化学热力学基础习题解答(p87-89)思考题1.解:(1) ⨯ 原因见(3)(2) ⨯ 原因见(3)(3) √ 确切地说,应为:恒压过程中,系统的焓变等于恒压反应热。
(4) ⨯ H 是状态函数,任何过程都有∆H ,不是只有恒压过程才有∆H 。
(5) ⨯ 原因见(7) (6) ⨯ 原因见(7)(7) √ 应为:在某温度和标准压力下,最稳定的纯态单质的标准生成焓等于零。
(8) ⨯ 由于CaCO 3的生成焓为负值,但不是由于它的分解是吸热的。
(9) ⨯ 热化学方程式的系数影响反应的焓变值。
2.解:(1)、(2)、(5)单质的标准生成焓不等于零。
3.解:(1) 不同,因为二反应方程式中各物质前的系数不同; (2) 不同,因为二反应中Br 2的状态不同。
4.解:书写热化学方程式应注意:(1) 注明各物质前的计量系数−表明物质的量。
(2) 标明物质所处的状态(l 、g 、s)和晶形;对于溶液中的反应,还要注明物种的浓度,以aq 代表水溶液。
(3) 注明温度。
(4) 标明反应热(焓变)。
5. 解:(1) ∆S > 0 ; (2) ∆S > 0 ; (3) ∆S > 0 ; (4) ∆S < 0 ; (5) ∆S < 0 ; (6) ∆S < 0 6. 解:(1) ∆S < 0 ; (2) ∆S > 0 ; (3) ∆S > 0 ; (4) ∆S < 0 ; (5) ∆S > 0习题1.解:(1) ∆U = Q + W = 100 – 540 = - 440 J(2) ∆U = Q + W = – 100 + 635 = 535 J2.解:(1) W = – p 外∆V = – 100( 0.040 – 0.015 ) = - 2.5 kJ(2) 中间平衡态时,气体的体积为V = 33025.010200298314.80.2m p nRT =⨯⨯⨯= W = – p 外,1∆V 1 + (– p 外,2∆V 2) = - 200(0.025-0.015) - 100(0.040-0.025) = - 3.5 kJ3.解:此过程为: )()(22l O H g O H =解法1:恒压过程:∆H = Q = - 2.26 ⨯ 450 = -1017 kJ∆U = ∆H – (∆n)RT = -1017 – ( 0 - 18450)⨯ 8.314 ⨯ (100 + 273.15) ⨯ 10-3 = -939.4 kJW = ∆U – Q = -939.4 – (-1017) = 77.6 kJ解法2:33311m 76480Pa 103101mol Kg 100218K 15373K mol J 3148Kg 450 0218450../....V RT .pV nRT pV =⨯⋅⨯⋅⋅⋅⋅=⇒=⇒=--- 所以77.5KJ 7648.0103.101W 33=⨯⨯=m PaKJ 1017g 450KJ/g 26.2-=⨯-=Q 由于为恒压过程,KJ 1017Q -==∆p H-939.5KJ 77.5KJ KJ 1017U =+-=+=∆W Q4.解:方程式 (1) – (2) 得2N 2(g) + 2O 2(g) = 4NO(g) ∆H θ = 360 kJ ⋅mol -1所以11904360),(--⋅=⋅=mol kJ mol kJ g NO H m f θ∆5.解:反应)()(2)(42g CH g H s C =+可由 (1) + 2 ⨯ (2) – (3) 得到,所以123123935228588900753.(.)(.).r m r r r H H H H kJ mol θθθθ-∆=∆+⨯∆-∆==-+⨯---=-⋅6.解:① N 2H 4(l)生成反应为:N 2(g) + 2H 2(g) → N 2H 4(l)由反应[(2) ⨯ 3 + (3) – (1) – (4)]/4 得 N 2(g) + 2H 2(g) → N 2H 4(l)② N 2H 4(l)的)]4()1()3()2(3[41θθθθθm r m r m r m r m f H H H H H ∆-∆-∆+∆=∆16.50)]8.285()5.1011()143()3.317(3[41-⋅=-----+-⨯=mol kJ7.解:由反应(1) – 2 ⨯ (2) – 2 ⨯ (3)得N 2H 4 (l) + 2H 2O 2 (l) → N 2 + 4H 2O(l) 故此反应的12.818)5.51(25.14922.622)3(2)2(2)1(-⋅-=-⨯-⨯--=∆⨯-∆⨯-∆=∆mol kJ H H H H m r m r m r m r θθθθ8.解:(1) 反应NH 3(g) + HCl(g) = NH 4Cl(s) 的4313144461923176 (,)(,)(,).(.)(.)r m f m r m f m H H NH Cl s H NH g H HCl g kJ mol θθθθ-∆=∆-∆-∆=-----=-⋅故2.0mol HCl (g)与2.0mol NH 3 (g)反应生成NH 4Cl (s)放出的热量为2 ⨯ 176 kJ = 352 kJ ;(2) 由于HCl (g) → HCl (aq)12.73-⋅-=∆mol kJ H m r θNH 3 (g) → NH 3 (aq)12.35-⋅-=∆mol kJ H m r θNH 3 (aq) + HCl (aq) = NH4Cl (aq) 1602.r mH kJ mol θ-∆=-⋅ 故1.0mol HCl (g)和1.0mol NH 3 (g)同时溶解于水中NH 3 (g) + HCl (g) = NH4Cl (aq) (i) 的热效应为17323526021686.(.)(.).r mH kJ mol θ-∆=-+-+-=-⋅ (3) (i)过程的热效应),(),(),(34g HCl H g NH H aq Cl NH H H m f m r m f mr θθθθ∆-∆-∆=∆ 146.168)3.92()1.46(),(-⋅-=----∆=mol kJ aq Cl NH H m f θ可求出),(4aq Cl NH H mf θ∆=-307.0 kJ ⋅mol -1 (4) 用反应NH 3(g) + HCl(g) = NH 4Cl(aq)减去NH 3(g) + HCl(g) = NH 4Cl(s)得NH 4Cl(s) = NH 4Cl(aq)此过程的热效应为14.7)176(6.168-⋅=--=∆mol kJ H m r -θ,所以NH 4Cl (s)溶解是吸热过程。
(或1307031447444NH Cl,aq NH Cl,s ()().(.).r m f m f mH H H kJ mol θθθ-∆=∆-∆=---=⋅)9.解:根据θθθm r m r m r S T H G ∆∆∆-=有 ⎩⎨⎧-=-≈-=-≈9.1073004.95400300400θθθθθθm r m r r m r m r r S H G S H G ∆∆∆∆∆∆ 可求得 ⎩⎨⎧⋅⋅-=∆⋅-=∆---1111254.145Kmol J S mol kJ H m r m r θθ10.解:查表得 )(21)()()(22g N g CO g NO g CO +=+ 1/-⋅mol kJ H mf θ∆ -110.525 90.25 -393.509 0 11/--⋅⋅K mol J S m θ197.674 210.761 213.74 191.61 1/-⋅mol kJ G m f θ∆ -137.168 86.55 -394.359 0所以 ∑∆=∆Bm f B m r B H H )(θθν= -373.234 kJ ⋅mol -1< 0∑=∆Bm B m r B S S )(θθν= -98.89 J ⋅mol -1⋅K -1 < 0 ∑∆=∆Bm f B m r B G G )(θθν= -343.741 kJ ⋅mol -1< 0从上述数据可看出,此反应在标准状态下可以自发进行。
而且,此反应的0<θmr H ∆,0<θm r S ∆,所以低温有利于反应的进行,高温有利于逆反应的自发进行,利用此反应净化汽车尾气中的CO 和NO 是完全可行的。
此反应的转换温度为K S H T m r m r 23.37741089.98234.373=3转换=⨯--=∆∆-θθ11. 解:(1) K S H T m r m r 16.284110388.2047.580=3转换=⨯=∆∆-θθ(2) K S H T m r m r 21.9031025.207191.187=3转换=⨯=∆∆-θθ(3) K S H T mr m r 15.84010532.115064.97=3转换=⨯=∆∆-θθ所以,按热力学原理选用反应(3)来炼制金属锡更好一些。
12.解:(1) 查表得 2Al 2O 3 (s) + 3C (s) = 4Al (s) + 3CO 2 (g)1/-⋅mol kJ H m f θ∆ -1675.7 0 0 -393.50911/--⋅⋅K mol J S m θ50.92 5.740 28.83 213.74 1/-⋅mol kJ G m f θ∆ -1582.3 0 0 -394.359所以 ∑∆=∆Bm f B m r B H H )(θθν= 2170.873 kJ ⋅mol -1∑=Bm B m r B S S )(θθν∆= 637.48 J ⋅mol -1⋅K -1∑=Bm f B m r B G G )(θθν∆∆= 1981.523 kJ ⋅mol -1(2) 查表得 Al 2O 3 (s) + 3CO (s) = 2Al (s) + 3CO 2 (g) 1/-⋅mol kJ H mf θ∆ -1675.7 -110.525 0 -393.509 11/--⋅⋅K mol J S m θ50.92 197.674 28.83 213.74 1/-⋅mol kJ G m f θ∆ -1582.3 -137.168 0 -394.359所以 ∑=Bm f B mr B H H )(θθν∆∆= 826.748 kJ ⋅mol -1 ∑=Bm B m r B S S )(θθν∆= 54.938 J ⋅mol -1⋅K -1∑=Bm f B m r B G G )(θθν∆∆= 810.727 kJ ⋅mol -从上述数据可看出,用焦炭和一氧化碳还原Al 2O 3炼制金属铝的反应在标准态下均不能自发进行,且二反应的0>θmr H ∆,0>θm r S ∆,所以高温有利于正反应的自发进行,低温有利于逆反应的自发进行,二反应的转换温度分别为3405.40K 和15048.75K ,因此用焦炭比用一氧化碳还原Al 2O 3炼制金属铝的实现可能性更大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