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第六单元第10课元朝的统一(思维导图)素材川教版

合集下载

中考历史全部思维导图

中考历史全部思维导图
远古居民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及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农耕文明 华夏之祖 早期国家 变革时代
元北 谋京 人人
山河 顶姆 洞渡 人原
始 农 耕
半人 坡文 原初 始祖 农黄 耕帝
尧夏 商 周 春战商

秋国鞅

世袭制
五七变 霸雄法


分封制

生产力的发展
第二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及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秦: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 权制度
衣食住行用的变化 就业与社会保障
稳定富裕
第十二单元古代世界的发展历程与古代文明

原始社会
人类的出现→氏族社会


界 的 发
奴隶社会
大河文明:古代埃及、巴比伦、印度、中国 西方文明:古希腊、罗马

亚洲:日本大化改新、阿拉伯国家的建立

封建社会

西欧:等级制度、罗马教廷、城市兴起

古 代
古代文明的
传播
汉:颁布推恩令 秦:统一货币、度量衡
汉:盐铁官营、统一铸币
秦:焚书坑儒、统一文字
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推行儒学教育
秦:修长城、开灵渠
汉:卫青、霍去病反击匈奴
十北
政 治


政 权
魏 蜀
西
六 国

分 立







晋朝
济 思

分 裂
两 晋
江南
想 文


北民南迁
经济 开发

化统
北族


融文 族
军 一 朝合 帝 大

第10课《元朝的统一》课件(七年级下)

第10课《元朝的统一》课件(七年级下)

思考: 为什么说元统一是符合历史潮流 的,那么是否意味着文天祥坚持抗元是 不识时务、逆历史潮流呢?可是为何直 到今天人们还是非常敬佩文天祥呢?
答:元统一结束长期分立局面,建立统一多民族国 家,有利于历史的进步和发展,有利于民族融合。 所以应该肯定元统一全国的客观作用。但蒙古发动 战争的主观动机却是掠夺人口、土地。文天样抗元 斗争,保卫南宋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是正义的。兵 败被俘,始终坚贞不屈,最后英勇就义,体现民族 气节和爱国精神。这种气节和精神,已成为中华民 族性格的象征。
二、元朝建立与统一
1. 1260年,忽必烈继承汗位, 推行中原制度和文化。 2、1271年,改国号为元,次年迁 都大都(北京) 3、1276年,元军攻入临安,南宋灭亡 意义: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 分裂割据的局面,为统一多民族国家 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元朝巩固统一的措施及作用 1、(改革蒙古旧制,采取措施)使社会经 济有所恢复和发展 ——大都 (北京) 2、处理民族关系: 民族分化政策(四等人) 3、加强对全国及边疆地区的统治: (1)设立行省制度 (2)管理西藏: 在中央设“宣政院” 西藏正式成为中国的一个行政区 (3)设立“澎湖巡检司”, 管理澎湖和琉球 (今台湾)
④南宋等政权的腐朽;
3、文天祥抗元
文天祥 文天祥祠
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 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沉浮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
说一说:既然元朝的统一是人心所向,大 势所趋,而文天祥组织了抗元斗争却又受 到后人的敬佩,这是为什么呢?
■蒙古族的兴起
此图描绘了蒙古军队在 西征中,用木枷押送战俘的 情景。 该画是波斯史学家拉施 特丁《史集》中的插图,现 藏于德国柏林。

七下历史共21课知识点(总结)思维导图

七下历史共21课知识点(总结)思维导图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1.唐朝的建立年改年号为贞观完善三省六部制度,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发兵反击突厥,击败东、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从善如流,广纳贤才,知人善任,虚心纳谏,大臣魏征敢于直言,宰第3课盛唐气象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一、唐朝与日本二、唐朝与天竺玄奘西行三、唐与新罗(朝鲜半岛上的国家)访唐制建立了政治制度采用科举制选拔官员引入医学、天文、历算唐新罗音乐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第6课北宋的政治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一、契丹族与党项族政权(辽)契丹族政权的建立(西夏)党项族政权的建立首领耶律阿保机元昊时间10世纪初91611世纪前期1038都城上京临潢府兴庆府发展情况发展生产,创造文字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鼓励垦荒,发展农牧经济;创造西夏文字辽太宗占领燕云十六州宋太祖保持友好关系宋太宗从进攻到防御宋真宗澶(cán)洲之战与“澶渊之盟”:辽宋议和,辽军撤回,宋朝给辽岁币三、西夏与北宋元昊多次进攻北宋北宋被动挨打,节节败退,损失惨重宋夏合约西夏称臣,宋给西夏岁币第8课金与南宋的对峙第9课宋代的经济发展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第11课元朝的统治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第14课明朝的统治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第17课明朝的灭亡第18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七年级历史下册目录思维导图知识点结构图都在一张纸上2018年最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目录思维导图知识点结构图都在一张纸上2018年最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目录思维导图知识点结构图都在一张纸上2018年最新人教版,1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2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3 盛唐气象4唐朝的中外文化交5安史之乱与唐朝衰 6北宋的政治7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8金与南宋的对峙9宋代经济的发展10 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11元朝的统治12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13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14明朝的统治 15明朝的对外关系 16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17明朝的灭亡 18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 19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20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21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隋的统一开通大运河开创科举取士制度隋朝的灭亡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女皇帝武则天开元盛世经济的繁荣民族交往与交融开放的社会风气多彩的文学艺术遣唐使鉴真东渡玄奘西行安史之乱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重文轻武契丹族与党项族辽与宋的和战西夏与北宋的关系女真族的崛起金灭辽与北宋南宋的偏安农业的发手工业的兴盛商业贸易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蒙古灭西夏与金元朝的建立与统一元朝的疆域行省制度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繁荣的都市生活宋词元曲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火药的应用发达的中外交通明朝的建立朱元璋强化皇权科举考试的变化经济的发展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科技名著明长城和北京城小说和戏剧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清朝对全国的统治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在台湾的建制清廷对西藏地区的有效管辖巩固西北边疆清朝的疆域恢复和发展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军机处的设立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不断加剧的社会矛盾闭关锁国政策《红楼梦》昆曲与京剧艺术隋文帝(杨坚)581年夺北周建隋朝长安为都,废除门第,用考试选人才。

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隋炀帝:1开通大运河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全国的统治。

影响: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是一条贯通南北的大动脉。

消极影响: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加速隋朝的灭亡。

人教版七年级下历史思维导图

人教版七年级下历史思维导图

第11课 元朝的统治
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明朝的对外关系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第18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第20课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人教版七年级下历史思维导图(1--21课)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第3课 盛唐气象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第8课 金与南宋的对峙
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第10课 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初中历史全部18个单元的线索思维导图(共18张PPT)

初中历史全部18个单元的线索思维导图(共18张PPT)

罪恶的“三角贸易” “日不落帝国”在印度
印度民族大起义 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英国的宪章运动
无产阶级的斗争与国际 工人运动发展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巴黎公社的建立


美国南北战争

资产阶级的革命和改革
俄国废除农奴制
日本明治维新
第十五单元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世界与近代科技文化
电力广
泛应用


迈入电

气时代
工 业 革



科技著作
《齐民要术》《水经注》《天工开物》
化 繁

古代思想
儒家 道家 墨家 法家 兵家

文学艺术
唐诗 宋词 元曲 明清小说 书法绘画雕塑
史学巨著
《史记》《资治通鉴》
第六单元 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及近代化的探索
鸦片战争
西
第二次鸦

片战争

英俄侵略

新疆


甲午中日

战争
八国联军 侵华战争
制度
步 酝酿 入 近 代 制度
确立
资本 主义 时代 曙光
早期 资产 阶级 革命
经济基础: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思想基础:文艺复兴
经济动力:新航路的开辟
英国
工 业
生产力大 大提高
美国

法国

社会面貌
发生变化
第十四单元世界近代的殖民侵略与人民抗争及国际共运与资产阶级统治的加强

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




殖民地人民的抗争

斯大林:第一、二个五年计划、斯大林模式

第10课《元朝的统一》课件(七年级下)

第10课《元朝的统一》课件(七年级下)

思考: 为什么说元统一是符合历史潮流 的,那么是否意味着文天祥坚持抗元是 不识时务、逆历史潮流呢?可是为何直 到今天人们还是非常敬佩文天祥呢?
答:元统一结束长期分立局面,建立统一多民族国 家,有利于历史的进步和发展,有利于民族融合。 所以应该肯定元统一全国的客观作用。但蒙古发动 战争的主观动机却是掠夺人口、土地。文天样抗元 斗争,保卫南宋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是正义的。兵 败被俘,始终坚贞不屈,最后英勇就义,体现民族 气节和爱国精神。这种气节和精神,已成为中华民 族性格的象征。
(只识弯弓射大雕)
你能否根据所 学历史知识谈谈毛 泽东评价成吉思汗 是“一代天骄,成 吉思汗,只识弯弓 射大雕”的理解?
成吉思汗召开军事会议
• 成吉思汗统一了蒙古各部,建立了蒙古 汗国,对蒙古历史作出了贡献,不愧是 蒙古族的骄傲。随后,成吉思汗及其子 孙向南向西扩张,兵锋最远抵达欧洲多 瑙河流域,建立起地跨欧亚的蒙古大汉 国,使中国在世界的影响得到进一步的 扩大,超出以往任何王朝。在统一中国 的过程中,他灭金、灭西夏,为忽必烈 的统一奠定了基础,因而,用“一代天 骄”称呼成吉思汗是名副其实的。
内蒙古成吉思汗陵墓
2、蒙古大汗国的扩张 (地跨欧亚)
蒙古
成吉思汗和他的继任者先后灭西夏、 金,降伏畏兀儿、吐蕃,攻占大理。
一 代 天 骄
一、成吉思汗 (铁木真) 统一蒙古 1、统一了蒙古
2、1206年,被尊称为“成吉思汗” 蒙古大汗国正式成立 3、向外扩张(欧洲多瑙河流域),建立起 地跨欧亚的蒙古大汗国 4、(1227年,灭西夏前夕病死, 蒙古已占有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 为元朝统一奠定了基础
契丹 耶律阿保机 汉 党项 女真 汉
赵匡胤(宋太 960年 祖) 元昊 完颜阿骨打 1038年 1115年

七年级(初一)下册历史思维导图+重点知识梳理

七年级(初一)下册历史思维导图+重点知识梳理

⑤科技、文化成就显著;⑥中外交流加强。
辽 北宋
西夏
大蒙 蒙古 古国
西夏 蒙古 金
金 元
耶律阿保机 元昊 完颜阿骨打
赵匡胤 (宋太祖)
赵构 (宋高宗)
金 辽 金 北宋 南宋
元 大都 南宋
统一 全国
成吉思汗
意义
(铁木真)
忽必烈 (元世祖)
岳飞抗金
蒙古 (1271建元)
文天祥、陆秀夫抗元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重要依据。
⑤人民的辛勤劳动
经济重心南移过程
从黄河流域移至长江流域 江南地区不断在开发
北方
南方 北方 南方
北方 南方
魏晋南北朝 奠定南移基础
唐中期 开始南移
南宋 南移完成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宋史》
六、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宋元大都市:北宋开封、南宋临安、元大都

繁华的都市生活
市民生活丰富多彩:
商 ①商业城市的发展: 开封、杭州;经商打破空间、时间限制

②纸币的出现: 北宋四川出现“交子”(世界最早), 大大促进了商业贸易的发展。
海 1、著名大商港? 广州、泉州
外 贸
2、最远去到哪?
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易 3、管理机构? 市舶司
货郎图 与唐都长安相比,宋朝商业区在空间分布上有什么变化?
目的 摆脱统治危机,实现富国强兵
经济:募役法、方田均税法、
主要
农田水利法
措施
军事:保甲法
①政府财政收入有所增加; ②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③军队素质有所提高。
失败 标志
宋神宗死后,司马光任宰相,新法几乎全部被废除。
败因 王安石变法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驻军队
西藏正式成 为中央直接 管辖下的一 个地方行政
区域
元朝的统一
思维导图
元朝时我国历史上 第一个由少数民族 贵族为主建立的全
国性的统一王朝
北逾阴山,西极流 沙,东尽辽左,南
越海表
政权性质
疆域 范围
元朝 的疆 域
今天的新疆、西藏 、云南、东北广大 地区,台湾及南海 诸岛都在元朝的统
治之下
设枢密使负责全 国军事政务,调
度全国军队
疆域 拓展
中央
设御史台负责监察事 物,把山东、山西和 河北称为“腹里”直
属于中央的中书省
设置了岭北、辽阳 、河南等10个行省
在行省下继承前代 的制度,设置路府
州县

地方
行省制 度
元朝的 统治
目的
对辽阔的疆域 进行有效的治

方式
对台湾 地区的
管辖
因地制宜
设置澎湖巡 检司
首次在台湾 建立正式的
机构
对边疆 地区的 管辖
对西 藏地 区的 管辖
措施 意义
由宣政院直 接统辖,在 当地设置地 方机构,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