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论选择题

合集下载

文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文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文学概论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文学的定义是什么?A. 一种艺术形式B. 一种科学学科C. 一种娱乐活动D. 一种社会现象答案:A2. 下列哪项不是文学的基本功能?A. 审美功能B. 教育功能C. 娱乐功能D. 经济功能答案:D3. 现代文学理论中,文学的“四要素”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作者B. 作品C. 读者D. 出版社答案:D4. 以下哪位不是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A. 巴尔扎克B. 托尔斯泰C. 卡夫卡D. 狄更斯答案:C5. 浪漫主义文学的特点是什么?A. 强调理性和秩序B. 强调个人情感和想象力C. 强调社会现实和批判D. 强调自然和传统答案:B6. 下列哪部作品不是悲剧?A. 《哈姆雷特》B. 《罗密欧与朱丽叶》C. 《悲惨世界》D. 《安娜·卡列尼娜》答案:C7. 以下哪种文学形式不属于诗歌?A. 抒情诗B. 叙事诗C. 散文诗D. 小说答案:D8. 后现代主义文学的主要特征是什么?A. 强调历史连续性和传统B. 强调文本的确定性和客观性C. 强调多元性和相对性D. 强调理性和逻辑答案:C9. 以下哪位不是象征主义诗人?A. 波德莱尔B. 马拉美C. 叶芝D. 雪莱答案:D10. 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是?A. 《百年孤独》B. 《悲惨世界》C. 《安娜·卡列尼娜》D. 《追忆似水年华》答案:A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请简述文学创作中“灵感”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答案:灵感是文学创作中作者突然获得的创作冲动或思想火花,它通常来源于作者的内在情感、生活体验或外部环境的刺激。

灵感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够激发作者的创作激情,引导作者深入思考,从而创作出具有独特性和新颖性的作品。

2. 描述文学批评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答案:文学批评的基本原则包括客观性、公正性和多元性。

批评者应基于作品本身进行分析,避免主观偏见。

文学批评的方法多种多样,包括文本分析、历史批评、心理批评、文化批评等,每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视角和侧重点。

文学理论期末考试试题

文学理论期末考试试题

文学理论期末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 以下哪位学者是结构主义文学理论的代表人物?
A. 亚里士多德
B. 弗洛伊德
C. 萨义德
D. 雅克·德里达
2. 术语“文本间性”是由哪位理论家提出的?
A. 罗兰·巴特
B. 米哈伊尔·巴赫金
C. 朱丽亚·克里斯特娃
D. 弗朗茨·卡夫卡
3. 女性主义文学理论主要关注以下哪个方面?
A. 文学作品的叙事技巧
B. 文学作品中的性别问题
C. 文学作品的美学价值
D. 文学作品的社会背景
4. 后殖民理论通常关注以下哪些主题?
A. 文学作品的创作年代
B. 文学作品中的种族和文化问题
C. 文学作品的作者生平
D. 文学作品的出版机构
5. 以下哪个不是文学理论中的术语?
A. 符号
B. 隐喻
C. 叙事
D. 统计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6. 简述新批评主义的主要特点。

7. 解释“互文性”在文学理论中的意义。

8. 描述后现代主义文学理论对传统叙事结构的挑战。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
9. 论述女性主义文学理论如何改变了我们对文学作品的解读。

10. 以一部你熟悉的文学作品为例,分析后殖民理论如何揭示其文化和政治维度。

四、案例分析题(共30分)
11. 选择一部具有明显后现代特征的文学作品,分析其如何体现后现代主义文学理论的特点。

五、论文题(共70分)
12. 从文学理论的角度,撰写一篇不少于2000字的论文,探讨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学创作和接受方式的变化。

考研文学理论试题及答案

考研文学理论试题及答案

考研文学理论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项不是文学理论的研究对象?A. 文学作品B. 文学创作C. 文学批评D. 历史事件答案:D2. 文学理论中的“形式主义”主张关注文学作品的:A. 社会背景B. 作者意图C. 内在结构D. 主题思想答案:C3. 以下哪位学者不是结构主义理论的代表人物?A. 罗兰·巴特B. 雅克·德里达C. 弗拉基米尔·普罗普D. 弗洛伊德答案:D4. 后现代主义文学理论强调的是:A. 历史的连续性B. 知识的客观性C. 语言的稳定性D. 知识的相对性答案:D5. 以下哪部作品不是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A. 《安娜·卡列尼娜》B. 《百年孤独》C. 《悲惨世界》D. 《战争与和平》答案:B6.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认为文学是:A. 个人情感的表达B. 社会意识形态的反映C. 纯粹艺术的创造D. 客观现实的再现答案:B7. 以下哪个概念不是新批评理论的核心?A. 文学文本的自足性B. 作者意图的无关性C. 读者反应的多样性D. 文本内部结构的分析答案:C8. 以下哪位学者不是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代表人物?A. 西蒙·德·波伏娃B. 朱莉娅·克里斯蒂娃C. 贝尔·胡克斯D. 弗洛伊德答案:D9. 符号学在文学理论中的应用主要关注:A. 文本的符号系统B. 文本的创作过程C. 文本的社会影响D. 文本的作者背景答案:A10. 以下哪项不是文学理论中的“接受美学”所关注的?A. 读者的阅读过程B. 读者的期待视野C. 文本的客观意义D. 读者的解读策略答案:C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文学理论中的“新批评”理论的主要观点。

答案:新批评理论主张文学研究应关注文学作品本身,而非作品的外部因素,如作者的生平、社会背景等。

新批评强调文本的自足性,认为文学作品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其意义和价值完全存在于文本内部。

文学理论试题及答案

文学理论试题及答案

文学理论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部作品是由弗洛伊德所创作的?A. 《梦的解析》B. 《乌托邦》C. 《百年孤独》D. 《追忆似水年华》2. 以下哪位学者是结构主义文学理论的代表人物?A. 马克思B. 萨特C. 罗兰·巴特D. 弗洛伊德3. 后现代主义文学理论认为,文学作品的解读是:A. 唯一的B. 固定的C. 无限的D. 受限于作者意图的4. 德里达的“解构主义”主张:A. 重建文本的结构B. 强调文本的中心性C. 揭示文本的多义性D. 忽视文本的内在逻辑5. 存在主义文学理论强调的是:A. 社会环境对个体的影响B. 个体的自由选择C. 个体与社会的冲突D. 个体的社会责任6. 以下哪部作品是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A. 《悲惨世界》B. 《百年孤独》C. 《追忆似水年华》D. 《变形记》7. 符号学在文学理论中主要研究的是:A. 文学作品的创作过程B. 文学作品的接受过程C. 文学作品的语言结构D. 文学作品的社会背景8. 以下哪部作品是后殖民主义理论关注的对象?A. 《简·爱》B. 《鲁滨逊漂流记》C. 《安娜·卡列尼娜》D. 《战争与和平》9. 女性主义文学理论关注的核心问题是:A. 性别平等B. 社会公正C. 个体自由D. 文化传承10. 以下哪位学者是接受美学的代表人物?A. 巴赫金B. 伊瑟尔C. 德里达D. 萨义德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理论在文学批评中的应用。

2. 解释“互文性”这一概念,并举例说明其在文学作品中的体现。

3. 阐述后殖民主义文学理论的主要观点和批评方法。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 论述现实主义文学与自然主义文学的区别和联系。

2. 分析存在主义文学理论对现代文学的影响,并举例说明。

四、案例分析题(共30分)请选取一部你熟悉的文学作品,运用至少两种文学理论对其进行分析,并阐述这些理论如何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该作品。

文学理论习题及答案

文学理论习题及答案

文学理论教程习题一、概念题(10分,每小题2分)1.文学文本:2.陌生化:3.期待视野:4.原型:5.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二、填空题(20分,每小题1分)1.依据冲突性质,戏剧可分为、、。

2.依据表现形式,诗歌可分为、、。

3.抒情作品的三个结构要素是、、。

4.构成文学叙事的三方面涵义是、、。

5.英加登的“文本五层面”说是指、、、、。

6.亚里士多德提出的悲剧六因是指、、、、、。

7.文学话语活动的五要素包括、、、、。

8.审美意识形态的复杂组合包括、、。

9.常见的风格形态分类包括、、、。

10.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三块基石是、、。

11.中国古代文论的心理学观点主要有、、、。

12.人类文学传播的三个阶段包括、、。

13.王国维把文学意境分为、。

14.马克思主义的批评标准是、。

15.文学接受对象的文化属性包括、、。

16.常见的批评文体包括、、、。

17.文学风格形成的客观因素包括、、。

18.故事行动序列的典型形式有_______ 、_______ 、________ 。

19.三国时期王弼关于本文层次的说法是______、______、______。

20.文学创作的一般过程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选择题(20分,每小题2分)(在正确的题号上打“√”)1.历史上关于雅与俗的两种表述方式是:①寓庄于谐②阳春白雪③曲高和寡④下里巴人⑤文以载道2.文学抒情在本质上属于:①现实评价②自我表现③审美体验④情感宣泄⑤艺术形式3.文学阅读活动对读者的要求是:①期待视野②对话欲望③思想正确④情感丰富⑤见仁见智4.依据手段和材料,艺术可分为:①表演艺术②造型艺术③综合艺术④影视艺术⑤语言艺术5.现实主义的基本特征是:①关注现实②细节真实③反映本质④排斥理想⑤反对虚构6.文学批评的艺术标准包括:①真实程度②文体形式③形象特征④意蕴内涵⑤政治倾向7.作为文学最本质的特征是:①文字的科学②文章的学问③文化的载体④语言的艺术⑤抒情的方式8.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相同点是:①源于生活②细节真实③手法夸张④反映本质⑤表现情感9.文学典型的艺术魅力实质上是在于:①真实性②科学性③新颖性④诚挚性⑤蕴藉性10.文学批评的正确态度是:①实事求是②客观公正③艺术民主④批评作家⑤炒作作品四、简答题(30分,每小题10分)1.简述文学概念三种含义的具体内涵。

文学理论复习题选择题(整理版)

文学理论复习题选择题(整理版)

文学理论复习题(选择题)练习一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1.无论是中国还是在西方,最早研究文学的学科都叫(C )A.文艺学B.文学学C.诗学D.文学理论2.《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的作者是(D )A.亚里士多德B.黑格尔C.英伽登D.艾布拉姆斯3.作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基石之一的文学活动论把文学艺术看成是(C )A.社会生活的反映B.精神生产C.人的生活活动D.一种社会意识形态4.作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基石之一的艺术生产论把文学看成是(C )A.人的生活活动B.社会生活的反映C.精神生产D.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对话与交往5.文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C )A.社会生活B.文学作品C.人D.摹仿6.马克思说“人却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这个尺度是指(A )A.合规律性B.合目的性C.深刻性D.丰富性7.从作者与作品的关系角度认识文学的本质,所形成的文学观念是(B )A.摹仿论B.表现论C.文学本体论D.读者反应论8.在西方,强调文学与作者的联系,进而强调作品表现功能的表现论正式出现于(C )A.15世纪B.16世纪C.17、18世纪D.19世纪9.接受美学和读者反应批评兴起于(D )A.20世纪30年代B.20世纪40年代C.20世纪50年代D.20世纪60年代10.用哈贝马斯的理论来看,文学活动系统是由世界、作者、作品、读者构成的一个(B )A.系统结构B.交往结构C.读者反应系统D.创造系统11.在弗雷泽《金枝》有两条巫术原理,其中“甲乙二物接触后,施力于甲可影响乙,施力于乙可影响甲”称为(B )A.相似律B.接触律C.必然律D.可然律12.文学艺术发生的根本原因是(D )A.巫术B.游戏C.宗教D.劳动13.章炳麟认为:“文学者,以有文字著之竹帛,故谓之文;论其法式,谓之文学。

”其文学的概念是(A )A.广义的B.狭义的C.审美的符号学的14.在中国,文学的审美属性被正式确认是在(B )A.先秦时期B.魏晋南北朝时期C.唐宋时期D.明清时期15.在西方,狭义的文学从广义的文学中独立出来是在(C )A.古希腊时期B.古罗马时期C.18世纪D.19世纪16.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发展中价值观的中心问题是(B )A.文学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问题B.文学与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C.文学的创作原则的问题D.文学的反映对象问题17.马克思说:“希腊神话不只是希腊艺术的武库,而且是它的土壤”,指出了(B )A.文学活动与现实生活的关系B.文学活动的历史继承性C.文学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D.文学活动的人民性18.“精神生产”的概念首见于(A )A.《德意志意识形态》B.《共产党宣言》C.《剩余价值论》D.《〈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19.与科学语言和日常语言比较,文学语言强调的是(D )A.严谨的逻辑B.严谨的语法结构C.服从说明的需要D.个人感情色彩和风格20.提出“诗缘情而绮靡”的是(C )A.《毛诗序》B.《乐记》C.陆机《文赋》D.钟嵘《诗品》21.认为“艺术乃是象征人类情感的形式之创造”的是(B )A.科林伍徳B.苏珊·朗格C.贝尔D.阿恩海姆22.创作主体对客体审美价值评价的心理特征是(C )A.逻辑推理B.感性直观C.情感体验D.理性思维23.文学创造是一种意识形态的生产,文学创作的材料应该是(B )A.独立于作家之外的物质B.贮存于作家内心的精神现象C.记录于书本上的知识D.独立于作家之外的社会生活24.文学创作活动的内驱力指(C )A.素材积累B.艺术发现C.创作动机D.艺术构思25.由此形象想到彼形象的心理过程称为(B )A.想象B.联想C.幻想D.记忆26.对比联想是指(C )A.由于事物间在时间或空间上的接近而引起的联想B.由事物间类似的特征引起的联想C.由事物间相比照的关系而引起的联想D.由对象在特定关系情境中引起的联想27.艺术构思中的动力因素是指(D )A.记忆B.想象C.联想D.情感28.在艺术构思中,将习见的事物换一种样式出现,以取得最佳效果的方式称为(C )A.变形B.漫画C.陌生化D.粘合29.袁于令认为《西游记》是“极幻之事,乃极真之事”、“极幻之理,乃极真之理”,指出了文学的真实乃是(B )A.客观的真实B.假定的真实C.历史的真实D.科学的真实30.西晋的陆机充分肯定文学的情感性,他在《文赋》中说:(C )A.情动于中而形于言B.为情造文C.诗缘情而绮靡D.为文造情31.文学创造的终极价值追求和永恒主题是( D )A.认识真理 B.反映生活 C.表现情感 D.人文关怀32.在20世纪提出艺术是“有意味的形式”理论的是(A )A.克莱夫·贝尔B.苏珊·朗格C.什克洛夫斯基D.阿恩海姆33.下列作品属于现实型文学作品的是(A )A.《红楼梦》B.《变形记》C.《桃花源记》D.《等待戈多》34.在中国,最早体现理想型文学倾向的是(B )A.《诗经》B.《离骚》C.《史记》D.《左传》35.现代主义文学思潮兴起于(C )A.18世纪B.19世纪C.20世纪D.21世纪36.戏剧之划分为悲剧、喜剧、正剧,是按照(C )A.题材处理B.主题表现C.戏剧冲突性质D.戏剧结构37.提出现实主义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命题的是(B )A.马克思B.恩格斯C.列宁D.毛泽东38.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其形象是间接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文学形象是(D )A.主观与客观的统一B.假定与真实的统一C.个别与一般的统一D.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39.最早使用“意境”一词,并提出诗境之三境的是(C )A.刘勰B.钟嵘C.王昌龄D.皎然40.按王国维对意境的分类,“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属于(A )A.有我之境B.无我之境C.诗人之境D.常人之境41.在中国,“意象”作为一个概念,最早出现在(B )A.《论语》B.《论衡》C.《史记》D.《汉书》42.据黑格尔的考察,世界一切民族的最古老的艺术几乎都是(A )A.象征B.写实C.神秘D.浪漫43.20世纪,西方文学理论批评对叙事作品进行研究并形成新的理论观念的是(B )A.英美新批评B.法国结构主义C.接受美学D.读者反应批评44.在叙事作品中,作为事件、情节发生的动因的是(A )A.人物B.环境C.场面D.语言45.叙事性作品中的“文本时间”是指(B )A.故事发生的自然时间状态B.故事内容在叙述文本中具体呈现出来的时间状态C.故事内容中虚构事件中的前后关系D.故事内容本身的时间46.廖燕说:“借彼物理,抒我心胸。

《文学理论》期末考试试题参考答案(09-10.1)

《文学理论》期末考试试题参考答案(09-10.1)

第 1 页 共 2 页琼台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考试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A 卷)(2009 -2010 学年第1学期)课程名称 文学理论 考试时量 100 分钟系(部) 中文系 专业班级 06小教(1-8班)、07小教 命题教师 凌学东一、名词解释(5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话语蕴藉:是指文学活动的蕴蓄深厚而又余味深长的语言与意义状况,表明文学作为社会话语实践蕴含着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

(它的两种典范形态是含蓄和含混。

)2、 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是话语蕴藉中的审美意识形态。

3、 陌生化:倾向于不用习见的“称谓”,作者或人物似乎都未见过此事物,不得不以陌生的眼光如实地描写它,结果消解了“套版反映”,进而使读者产生某种新奇感。

它的心理基础是,摆脱日常的“自动化”感觉,而用事物给人的第一次新奇反应为基础展开描写,来调动、激发读者的想象力。

4、 艺术真实:是作家在假定性情境中,以主观感知和诗艺性创造,达到对社会生活的内蕴,特别是那些规律性的东西的把握,体现着作家的认识和感悟。

4、艺术概括:作家依据自己的体验和认识,以主体的审美价值追求能动介入方式,对富有特征的事物给予独特艺术处理,从而在主体与客体相统一的基础上,创造既具有鲜明独特个性又具有相当普遍意义、体现着一定审美价值取向的艺术形象的方法。

二、选择题(在本题的每一小题的备选答案中,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请把你认为正确的答案题号,填入下列表格中相应的括号内。

(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下列不属于审美关系范畴的是(C)A 、作家路遥有一次在黄土高原上看到一朵盛开的野菊花, 不知不觉中已泪流满面。

B 、贾宝玉和林黛玉细品《西厢记》D 、“我失去了一只臂膀,就睁开了一只眼睛”2、文学理论应该具备的品格是(D)A 、指导性和现实性B 、实践性和指导性C 、现实性和价值取向 3、主张“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反映的产物……它们是一切文学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的源泉。

文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文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文学概论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文学的根本特征是()。

A. 社会性B. 艺术性C. 思想性D. 历史性2. 下列哪位作家是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

A. 威廉·莎士比亚B. 弗朗茨·卡夫卡C. 列夫·托尔斯泰D. 詹姆斯·乔伊斯3.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这一观点主要强调的是()。

A. 文学的形式B. 文学的内容C. 文学的传播D. 文学的创作过程4. 诗歌的主要特征不包括()。

A. 抒情性B. 叙事性C. 议论性D. 音乐性5. 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典型作品是()。

A. 《百年孤独》B. 《追风筝的人》C. 《动物农场》D. 《了不起的盖茨比》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浪漫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2. 描述文学作品中的“象征”手法,并给出一个例子。

3. 阐述文学批评的作用和意义。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1. 论述小说与现实生活的关系。

2. 分析《红楼梦》中林黛玉的人物形象。

3. 讨论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关系。

四、作文题(共20分)以“文学的力量”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答案:一、选择题1. B2. C3. A4. C5. A二、简答题1. 浪漫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包括对个人情感的强调,对自然的崇拜,对社会和政治现状的批判,以及对超自然和神秘事物的兴趣。

它倾向于表现个人理想和追求,强调想象力的重要性,并常常表现出对传统规范的反叛。

2. “象征”是文学作品中用以代表或暗示其他意义的手法。

例如,在《老人与海》中,老人与大马林鱼的斗争象征着人类与自然的斗争,以及人类不屈不挠的精神。

3. 文学批评的作用在于对文学作品进行分析、评价和解释,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作品。

它还能促进文学创作的繁荣发展,通过批评和讨论,激发作家的创作灵感和思考,同时也为文学理论的发展提供实践基础。

三、论述题1. 小说与现实生活的关系是复杂而微妙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部分选择题第一部分:选择题一章练习(不定项选)1. 文艺学学科包括哪几个分支(ABC)。

A 文学理论B 文学批评C 文学史D 文学信息学2. 中西方最早研究文学的科学叫(A)。

A 诗学或诗论B 修辞学C 文艺学D艺术学3,(AB )著的《文学理论》中强调区分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三者的关系。

A 韦勒克B 沃伦C 卡勒D 若愚4,《镜与灯》的作者是(B ),本书的副标题是(D )。

A 燕卜逊B 艾布拉姆斯C 论朴素的诗与感伤的诗D 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5,80年代,中国诗歌理论界最重要的争论是关于()的论争。

A 七月派B 九叶派C 朦胧诗派D 百花文学6,中国古代文论中()提出了“妙悟”说。

A 勰B 钟嵘C 王国维D 严羽7,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提出了(B )这一概念。

A 无意识(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B 原始意象C 净化(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D 移情(德国学者利普斯)8,丹纳在(AB )中最早提出“种族、时代、环境”三要素。

A 艺术哲学B 英国文学史C 拉•封丹及其寓言诗D 十九世纪法国哲学家研究9,(B)在《新科学》中“发现了真正的荷马”。

A 孔德B 维柯C 克罗齐D 莱辛10,所谓的传记式批评在中国可追溯到(A)的“知人论世”,在法国以( )为代表。

A 孟子B 孔子C 杜威D 圣伯夫二章练习(不定项选择)1. 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观点来源于(A )。

A 黑格尔B 莱辛C 马克思D 卢卡契2.(B)曾指出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一面镜子。

A 车尼尔雪夫斯基B 列宁C 高尔基D 尼克拉索夫3.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批评《弗兰茨•冯•济金根》时提出“我们不应该为了观念的东西而忘掉()的东西”。

A 莎士比亚B 现实主义C 浪漫主义D 象征4,德国理论家(B)提出了交往行为理论。

A 本雅明B 哈贝马斯C 弗洛姆D 马尔库塞5,20世纪西方文论发展大致上取(A)和(D)两条路线。

A 人本主义B 反理论主义C 直觉主义D科学主义3章练习(单项选择)1.提出“神游物外”的是()。

A 王夫之B 陆机C 勰D 司空图2.表现论的代表人物是()。

A 尼采B 立普斯C 克罗齐D 波德莱尔3.福科的话语理论对作者作的是()研究。

A 历史主义B 谱系学C后现代主义D 解构4.结构主义强调()的分析方法。

A文本细读B 二元对立C 解构D 语境5.“诗言志”最早出自()。

A 《乐记》B 《典论•论文》C 《尚书•尧典》D《毛诗序》6.提出“人是目的”理论的西方文艺理论家是():A 费尔巴哈B 康德C 席勒歌德7.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话语理论并对文学活动中四要素之一的作者做了谱系学研究的是():A 阿多诺B 杰姆逊C 哈贝马斯D 福柯8, 提出“陌生化”概念,强调作品语言与现实之间的距离,认为文学创造的过程就是通过“扭曲”的语言使现实生活变得陌生化的过程的是()。

A 女权主义B 结构主义C 俄国形式主义D 英美新批评派9.提出“隐含的读者”的概念,开启了接受美学由接受研究向效应研究的在转变的是( ):A 斯B 伊瑟尔C 哈贝马斯D 兰色姆10.德国美学家格罗塞在《艺术的起源》一书中认为,艺术起源于(B ):A 巫术B 宗教C 游戏D 劳动11.提出:“宗教力量对民族性格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并以此分析了资本主义率先在西欧发生的原因的是()A 列维•斯特劳斯B 马克思•韦伯C 普罗普D 弗莱四章练习(单项选择)1.莱辛在《拉奥孔》中的艺术特指()。

A 绘画和雕塑B 诗C 文学D 美2.“文笔之争”是关于( )的争论。

A 文学作品与非文学的文章B 文学与艺术C 文学与绘画D 文章与艺术3.()称曹丕的时代是“文学觉醒的时代”。

A 勰B 钟嵘C 师培D 鲁迅4.西文美学成为一门学科由()最早提出。

A 康德B 柏拉图C 亚里士多德D 鲍姆嘉通5.被钟嵘在《诗品》中称为“古今隐逸的诗人之宗”的是()。

A 屈原B 谢灵运C 陶渊明D 江淹6.提出“诗赋欲丽”、“文以气为主”的中国古代文论家是()。

A 勰B 陆机C 曹丕D 钟嵘7.在西方,文学从广义的文学中独立出来,审美的文学观念从文化的文学观念中分离出来,大约是在()世纪完成的。

A 16 b 17 c 18 d 198.勰在()中提出“是以陶钧文思,贵在虚静,疏瀹五藏,澡雪精神”的文论观。

A 《诗品》B 《文赋》C 《文心雕龙》D 《诗话》5章练习(单项选择)1.20世纪50年代,文论界展开了对“七月派”()的批评。

A 风B 绿原C 鲁黎D 企霞2.“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的文艺观点是()提出的。

A 周扬B 丁玲C 毛泽东D 周恩来3.“较大的思想深度和意识到的历史容,同莎士比亚剧作的情节的生动性和丰富性的完美的融合”(简称“三融合”)的审美理想是在()中提出的。

A 恩格斯:《致斐迪南•尔》B 恩格斯:《致敏•考茨基》C 恩格斯:《致弗•梅林》D 恩格斯:《致玛•哈克奈斯》4.提出“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物体”这一命题的是():A 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B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C 马克思《剩余价值论》D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5.“无可争论,写作事业最不能机械划一,强求一律,少数服从多数。

无可争论,在这个事业中,绝对必须保证有个人创造性和个人爱好的广阔天地,有思想和幻想、形式和容的广阔天地。

”这段话出自():A 毛泽东《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B 列宁《党的组织和党的出版物》C 鲁迅《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D 高尔基《论短见与远见》6章练习(单项选择)1.亚里士多德认为文学艺术是起源于()。

A 原始宗教B 祭祀C 人的模仿本能D 人的劳动2.《摹仿论》的作者是()。

A 亚里士多德B 柏拉图C 列维.斯特劳斯D 奥尔巴赫3.()提出“艺术乃是象征着人类情感的形式之创造”。

A 科林伍德B 华兹华斯C 苏珊..朗格D 托尔斯泰4.“缀文者情动而发”出自()。

A《诗品》B《与元九书》C《文心雕龙》D《人间词话》5.“主体即移情者”的代表人物是()。

A 席勒B 立普斯C 克罗齐D 左拉6.最早提出艺术起源于模仿的是()。

A 雅典人B 斯巴达克人C 古希腊人D 古罗马人7.把情感看作是人类的一种普遍情感,而不是个人的感情,认为“艺术乃是象征着人类情感的形式之创造”的是()。

A 英国美学家科林伍德B 英国浪漫诗人雪莱C 俄国现实主义大师托尔斯泰D 符号学美学家苏珊?朗格8.提出“诗人的职责不在于描述已发生的事,而在于描述可能发生的事,即按照可然律或必然律判断可能发生的事。

”的是()。

A 柏拉图B 亚里士多德C 赫拉克利特D 德谟克里特7章练习(不定项选择)1、《文心雕龙》中()篇专讲艺术构思。

A 明诗B 情采C 熔裁D 神思2、少女与鲜花、鲜花与春天常被连接,这是()。

A 接近联想B 类似联想C 想象D 对比联想3、直觉主义的代表人物是( )。

A 伯格森B 雅可布逊C 贡布里奇D 萨特4、在艺术构思中,突出有两种实现即途径,即()和()。

A 浓涂重抹B 陌生化C 扭曲D 淡化背景5、提出灵感来源于“神赐的迷狂”的文艺理论家是()。

A 柏拉图B 亚里士多德C 劳森D 伍尔夫6、由画竹提出从“形之于心”到“形之于手”理论的是()。

A 勰B 渔C 燮D 苏轼8章练习(单项选择)1.巴尔扎克断言“获得全世界闻名的不朽的成功的秘密在于()”。

A 想象B 灵感C 真实D 情感2.艺术真实以()表现对社会生活的蕴的认识和感悟。

A 假定性情境B 形象C 象征D 意象3.“极幻之事,乃极真之事”是对小说()的评价。

A《封神榜》B《聊斋志异》C《西游记》D《世说新语》4.“诗意的裁判”是恩格斯评价()使用的一个概念。

A 司汤达B 巴尔扎克C 福楼拜D 歌德5.称列夫•托尔斯泰为“俄国革命的一面镜子”的是():A 恩格斯《致玛•哈克奈斯》B 巴尔扎克《〈古物列馆〉、〈钢巴拉〉初版序言》C 别林斯基《一八四〇•别林斯基作品全集》D 列宁《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镜子》9章练习(不定项选择)1. 黑格尔在《美学》中将艺术分为()三种类型。

A 古典型B 象征型C 荒诞型D 浪漫型2. 席勒曾将诗分为()和()两种类型。

A 素朴的诗B 伤感的诗C 象征的诗D 古典的诗3. 我国古代象征性文学的源头可追溯到()。

A《楚辞》B《庄子》C《搜神记》D《吕氏春秋》4. 从艺术的容和形式的角度讲艺术分为象征型、古典型、浪漫型的是()。

A 黑格尔B 席勒C 康德D 费尔巴哈5. 象征性文学的重要特点是()。

A 再现性与逼真性B 表现性与虚幻性C 暗示性与朦胧性D 想象性与隐喻性6. 以下几项容最符合报告文学特点的是()。

A 题材广泛、结构自由灵活 B 完整复杂的情节叙述C 以人物台词推进戏剧动作D 及时性与纪实性10章练习(不定项选择)1.()将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由表及里分为四个层面。

A 英加登B 什克洛夫斯基C 雅可布逊D 兰色姆2,陌生化理论体现出文学语言的()特点。

A 指性B 含混性C 心理蕴含性D 阻拒性3.文学意蕴层面可分为几个层面()。

A 历史容层B 哲学意味层C 审美意味层D 文化层4.“境生于象外”是()提出的。

A 王夫之B 王昌龄C 禹锡D 司空图5.下列哪一项不是文学语言的特点():A 指性B 心理蕴含性C 拒绝性D 真实性6提出“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的著名论断的是()A 黑格尔《美学》B 左拉《论小说》C 恩格斯《致玛•哈克奈斯》D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7、“意境”这一畴最早出现在():A《庄子•齐物论》B《文心雕龙》C 《诗品》D《姜斋诗话》8、“意象”这一审美畴最早出现在():A《原诗》B《周易•系辞》C《人间词乙稿序》D《论衡•实知》11章练习(不定项选择)1.叙事学的代表作是()的《民间故事形态学》。

A 雅可布逊B 托多罗夫列维.斯特劳斯D 普洛普2.一个()就是一个叙事单位。

A 故事B 功能C 事件D 情节3.“国王死了,不久王后也因伤心而死”是一个()。

A故事B事件C情节D功能4.叙事作品中人物自身的二重性特点是()。

A 行动元B 角色C 功能D 叙事诗5.首次使用“叙述学”这一概念的是()。

A 普洛普B 列维斯特劳斯C 托多罗夫D 格雷马斯6.叙事文学研究开始转向文学的社会文化背景研究的是()。

A 俄国形式主义B 英美新批评派C 法国结构主义D 西方马克思主义学派12章练习(单项选择1.“诗缘情而绮靡”出自()。

A《文心雕龙》B《诗品》C《典论•论文》D《文赋》2.()认为文化就是一整套符号体系。

A 卡西尔B 苏珊•朗格C 拉康D 格雷马斯13章练习(不定项选择)1、A 柏拉图B 亚里思多德C 毕达哥拉斯D 黑格尔2、中国古代一般将“气”分为()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