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前夜中国封建社会的危机

合集下载

历史皇权膨胀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历史皇权膨胀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危机2023-11-06•历史皇权膨胀背景介绍•历史皇权膨胀现象分析•近代前夜的危机概述•历史皇权膨胀对近代前夜危机的影响•总结与启示目录01历史皇权膨胀背景介绍封建社会是在生产力水平较低、中央权力无法有效控制各地的背景下产生的。

起源于西周时期,并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演变。

封建社会的起源封建社会的建立与演变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是土地分封、领主自治和等级制度。

这些特点导致了权力分散、地方自治和贵族世袭的倾向。

封建制度的特点在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中央政权逐渐衰落,地方豪强崛起,形成了割据局面。

封建社会的演变皇帝制度的确立与扩张皇帝制度的起源皇帝制度起源于秦朝,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确立了皇帝作为国家最高统治者的地位。

皇帝制度的扩张随着时间的推移,皇帝制度逐渐扩张,权力高度集中于皇帝手中。

皇帝成为国家的最高决策者、军事统帅和宗教领袖。

皇帝制度的弊端皇帝制度的扩张导致了权力滥用、官僚腐败和民众苦难。

同时,由于缺乏制衡机制,皇帝的个人品质和决策往往直接影响到国家的兴衰。

在封建社会向帝国转型的过程中,中央集权逐渐形成。

帝国皇帝开始直接控制更多的领土和资源,地方豪强则逐渐失去权力。

中央集权的形成面对中央集权的加强,地方豪强和贵族开始反抗。

他们试图维护自己的特权和利益,与中央政权进行斗争。

地方分权的抗争在长期的斗争中,中央政权和地方势力逐渐找到了一种平衡。

中央政权保障国家的统一和稳定,同时给予地方一定程度的自治权和特权。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平衡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02历史皇权膨胀现象分析历史上,皇帝的权力往往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对国家政治决策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皇权独尊皇权通过官僚体系来实施统治,官员们作为皇权的代表,执行皇帝的命令,维护皇权独尊。

官僚体系皇权膨胀在一定程度上也维护了政治的稳定,通过统一管理和控制,减少地方势力的反抗。

政治稳定皇权对政治决策的影响皇权对社会经济的作用官商勾结皇权与商人之间的利益勾结,促进了商业的发展,同时也为皇权提供了经济支持。

第24课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

第24课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

第24课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第一篇:第24课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第24课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课程标准】1、归纳明清经济发展的主要史实。

2、归纳盛世隐藏的危机的主要表现。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明清经济发展状况、重农抑商、文字狱、鸦片贸易等基础知识。

掌握康乾盛世,理解近代化因素萌发的表现和危机出现的原因。

阅读课文插图、地图和文字材料,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同时期东西方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的对比,培养分析比较历史现象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与同时期西方国家相比较,学会运用比较的方法分析历史现象产生的原因。

通过阅读教材插图,提取有效的历史信息,培养对历史的敏感性。

通过自编自演历史短剧,提高学习兴趣,直观教学内容,加深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的学习,懂得闭管锁国、固步自封只会导致落后、落伍。

培养忧患意识,居安思危。

提高以史为鉴、拥护改革开放政策的自觉性。

教学重点通过对盛世与危机、农耕文明衰落和工业文明发展的比较,培养比较历史现象的能力。

教学难点近代化因素萌发的趋向。

本课出现了“近代化”“经营手段”“农耕文明”“工业文明”“雇佣劳动方式”“现代股份制”“经营方式”“四民”等一些高难度的概念,这些概念就初一学生的认知水平来说,理解比较困难,应作为难点处理。

【教学过程】导入:展出图片《南都繁会景物图(局部)》和《盛世滋生图》,让学生感受明清时期社会的繁荣提问:这两幅图画反映的是中华帝国最后一个繁荣的时期,这个历史时期最鼎盛的时期被称为什么?这样一个“鲜花着锦、烈火烹油”的盛世具体有哪些表现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文,进行归纳。

由此导入新课一、明清经济的发展历史小提示:【康乾盛世】“康乾盛世”,又称“康雍乾盛世”,是我国封建清王朝前期统治下的繁盛社会。

起于康熙二十年(1681年)平三藩之乱,止于嘉庆元年(1796年)川陕楚白莲教起义爆发,持续时间长达115年。

1、农业:人口增加、劳动效率提高、耕地面积增加——经济总量位居世界首位2、手工业:纺织品、陶瓷、茶叶远销国外3、商业:出现商帮;城市繁荣阅读材料,巩固练习:材料一:据测算,1700~1820年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在世界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从23%提高到32%,而欧洲仅从23%提高到26%,中国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一位。

2020-2021学年人教版八年级 历史与社会下册 5.3.2《近代前夜中国封建社会的危机》 同步练

2020-2021学年人教版八年级 历史与社会下册 5.3.2《近代前夜中国封建社会的危机》 同步练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5.3.2《近代前夜中国封建社会的危机》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 清朝乾隆年间,一位英国商人到中国出售货物,应该到哪个机构办理手续()A.宣政院B.市舶司C.广州十三行D.军机处2. 清王朝自认为“大皇帝君临万国,恩被四表,无论内地外夷,均系大皇帝百姓”。

形成这一认识的根本原因是( )A.君臣们愚昧无知,自傲自大B.长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C.封建专制制度的腐朽D.政治黑暗腐败3. 乾隆二十五年(1760)中国政府曾颁发给部分商人海外渡航证明书,这说明当时清政府()A.严格管制对外贸易B.积极发展对外交往C.废止重农抑商政策D.屈从于列强的侵略4. 我国的科举考试始于隋朝,到明朝时发生了巨大变化。

明朝科举考试最突出的特点是()A.八股取士B.试题类型繁多C.以诗词为主要内容D.考生可发表个人见解5. “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

”雍正皇帝时的一位进士因写这两句诗而被斩首,这主要反映了清朝()A.设立特务机构B.制造文字狱C.实行八股取士D.设立军机处6. 清乾隆年间,严格限制对外交往,只开放一处通商口岸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这一处位于( )A.上海B.京师C.广州D.福州7. 马克思说:“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

”下列对清朝前期“与外界隔绝”措施表述正确的是()A.严格限制对外贸易B.禁止一切对外贸易C.使清朝长治久安D.拒绝一切外国人来华8. 清朝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须同外国互通有无,于是,实行了什么政策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A.重本抑末政策B.闭关锁国政策C.鼓励海外贸易D.禁海政策9. 下图是1785年的广州十三行,是清政府唯一特许经营管理对外贸易的机构,此种情况反映了这个时期清朝( )A.实行闭关锁国政策B.被迫开放五口通商C.坚持重商轻农政策D.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10. 17、18世纪,当欧洲上空的“理性之光”将人们引向光明时,东方的中国人正逐步被禁锢于“思想的牢笼”。

5.3.2近代前夜中国封建社会的危机课件(23张PPT)

5.3.2近代前夜中国封建社会的危机课件(23张PPT)
乾隆断然实行封关,仅留广州一口对外开放,即是为了维护东南海防,也是为了保证广州 洋行生意。
行商为迎合清政府,开始以各种名义给清政府捐输银两,自1788年到1820年,共计捐输银 两达350万余两。
资料1:马克思说:“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 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 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
土地总量在一定程度上是不怎么会发生变动的,人口增加,使得人均耕地数量不断下 降,其次,由于土地兼并严重,也使得人、地矛盾更加突出。 (土地兼并严重也是每个封建王朝末期比较突出的特征,为各个朝代的持续统治埋下 隐患。)
2、统治集团奢侈腐朽
官员的奢靡生活
乾隆南巡图
3、各族人民起义不断
白莲教起义
天理教起义
发展状态
蒸蒸日上
日薄西山
西 方
结果: 中西易位
中 国






















日 上
愈 下
课堂小结
闭关锁国政策



中国的落后



社会危机

具体实施
云台山 宁波
漳州
广州
澳门
1.早期(清初40年) 实行严厉的海禁政策
明时便有海禁政策
2.统一台湾后(1683年之后)
四口通商,但有严格的限制。(宁波、云台山、漳州、澳 门)
3.英商宁波贸易后
只留下广州一处通商。
广州十三行外的 来往船只及洋商 汇集的情况。

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

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

1,19,335,023
2,190,619
9,950,286
( +)
997,704
( +)
346,957
( +)
2,615,263
康乾盛世时的帝王对世界工业文明的发展的历 史性大变动毫无认识,对外禁闭国门,对内坚持“重 农主义”政策,压制打击工商业鄙薄科学技术,严重 摧残近代话因素的萌芽。在思想领域大兴文字狱, 把文化专制推向顶峰。 清后期,朝政腐朽,民生日益艰难。各族 人民的反抗斗争不断。太平天国起义极大地动 摇了清王朝的统治。同时,外国列强发动了鸦 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战 争和八国联军等侵略,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中 国的主权和领土受到严重的侵犯。中日战争以 后,帝国主义纷纷在中国租借土地,设立银行, 鸦片烟具 对中国进行资本输出,通过经济侵略进一步影 响中国的朝政,中国在半殖民地的深渊里越陷 越深,清朝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中国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一位
花楼机
明《皇都积胜图》
清· 黄地缠枝牡丹纹金宝地锦
凸花金鹿故事银钵
五彩大缸
黑漆描金山水大 笔筒
宴乾 河隆 清霁 尊青 金 彩 海
花雍 天正 球斗 瓶彩 海 水 江 山 团
清 代 景 德 镇 瓷 器 欣 赏
外 商 订 货 的 瓷 盘
《南都繁会景物图卷》
真实地反映了明朝留都南京市井情形,一 直享有“南京本土的《清明上河图》”之 盛誉。
钱。本来想到官绅家做仆人,后来一想还是自己出来卖东西好。
唉,你们现在忙些什么? 学生丙:我呀,在一家杂货店里帮忙。 学生乙:我现在还没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四处游荡。
地点:劳动力充足的货运码头 雇主:我这个做小买卖的,虽不太起眼,但业务多了自然就照顾不 了。今天上这儿来找几个人帮忙。(乙、丙闲走,遇到雇主) 雇主:你们好!看样子你们一定是外地来的吧?! 学生乙:是呀! 雇主:那么,你们……就到我那儿干活吧! 学生丙:行。但我只会做包饺子、蒸馒头之类的活。 雇主:太好了。你就去我那儿做面食工作,一小时我给二十文钱, 这样以计时的方式算工钱怎么样? 学生丙:OK,太棒了。 学生乙:我能吆喝。 雇主:也好。你帮我卖竹席,卖出一个大的,你将得到四文钱的报 酬;卖出一个小的,我给你两文钱,这样以计件的方式算工钱你看 怎样? 学生乙:哈哈,为什么不行呢? 雇主:那么咱们就去我的店铺里吧!

5.3.2`近代前夜中国封建社会的危机

5.3.2`近代前夜中国封建社会的危机
近代前夜中国封建社会的危机
中国近代史的时间为,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历史。 近代前夜指中英鸦片战争前夕(1840年)。
1.工商业发展容易滋生奢华的风气; 2.工商业不生产粮食,却与农业争劳动力; 3.造成人员流动,容易给社会管理带来隐患。
强化了自然经济形态,导致大量商业资本投向土 地,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土地兼并;影响了农产品 和手工业品的流通;影响了商业资本的积累,阻 碍了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拉大了中国与西方 国家之间的差距。
闭关锁国:鸦片战争前明清政府限制和禁止对外交 通、贸易的政策。
资料一 乾隆末年,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第一位, 人等康 定口都乾,占居时 经世于期济界世中总界1国量/3先实世;进力界农水强 领业平盛 先、;, ,手对传 对工外统 外业贸的 贸、易自 易贸长然 长易期经期、出济出城超比超市。较。发稳展
资料二 乾隆在答复英国使团通商的请求时说: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 通有无。”英使者邀请大将军福康安观看自己随 行卫队的欧洲火器操法,福康安却说:“看亦可, 不统看治亦者可的。狂这妄火自器大操心法理,。谅来没有什么稀罕!”
清初为打击郑成功等沿 海抗清力量
“片板不准下海”
⑴ 清初40年 严厉的海禁政策
宁波
广州
泉州 厦门
⑵ 统一台湾后 四处通商口岸 但有严格限制
⑶ 英商宁波贸易后
广州一口通商
乾隆时期,又关闭了其他海港,限定广州一 处海港通商,并只能通过“广州十三行”统一进 行商品贸易。
资料1:马克思说:“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 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 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 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 资料2:邓小平指出:“如果从明朝中叶算起,到鸦片战 争,有三百多年的闭关自守,如果从康熙算起,也有近 二百年。长期闭关自守,把中国搞得贫穷落后,愚昧无 知。”

2020-2021学年人教版八年级 历史与社会下册 5.3.2《近代前夜中国封建社会的危机》 同步

2020-2021学年人教版八年级 历史与社会下册 5.3.2《近代前夜中国封建社会的危机》 同步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5.3.2《近代前夜中国封建社会的危机》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 清朝前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是指()A.严格限制对外贸易B.不准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C.封闭关口,固守疆域D.禁止中国对外贸易2. 马克思说:“一个人口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世,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界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觉自欺。

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

”其中“大帝国”是指()A.唐朝B.元朝C.宋朝D.清朝3. “康乾盛世”时期,哪座城市丝织生产超过苏州、杭州,成为新兴丝织业中心()A.松江B.广州C.南京D.无锡4. 康熙、雍正、乾隆统治时期,一方面社会安定、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另一方面却潜藏着巨大的危机,“危机”的表现主要有( )①文化专制达到顶峰②压制打击工商业③鄙薄科学技术④白银大量外流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5. 清初曾厉行禁海,规定“片板不准下海”。

这种政策带来的消极影响包括()①完全隔断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②限制了中外正当的经济文化交流③不利于接触外国的先进文化和科学④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6. 乾隆二十二年(1757)四月,英国商人洪仁辉第二次率领商船到宁波贸易。

乾隆皇帝担忧“洋船至宁波者甚多。

将来番船云集,留住日久,将又成粤省一澳门矣,于海疆重地,民风土俗,均有关系”,于是,下令实行“一口通商”政策。

这表明乾隆实行闭关政策的主要原因是()A.统治者法律意识欠缺B.防止清统治出现危机C.应付中外的不满情绪D.清政府骄傲盲目自大7. 清初曾推行海禁,规定“片板不准下海”。

这种政策带来的消极影响包括( )①隔断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②限制了中外正当的经济文化交流③不利于接触外国的先进文化和科学④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8. 某历史兴趣小组在学习闭关锁国政策时,制作了以下学习卡片,其中有误的一项是( )A.①B.②C.③D.④9. 清朝乾隆皇帝给英国国王的信函中写道:“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在此思想影响下,清朝统治者采取的对外政策是( )A.禁止对外贸易政策B.闭关锁国政策C.禁海政策D.重本抑末政策10. 下列关于明朝中后期“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机房”,就是手工工场B.机户开设“机房”,雇用几个至几十个工人,进行生产C.机户与机工的关系,是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D.许多大商户掌握大量资本、原料和织机,是早期的资本家11. 历史上被称为“鲜花着锦、烈火烹油”的康乾盛世指的是下列哪几位皇帝在位时期()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②④12. 清朝初年从开放四港口进行对外贸易,后关闭其他港口,仅留一处由政府特许的“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对外贸易。

2020-2021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三课皇权加强与近代前夜中国封建社会的危

2020-2021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三课皇权加强与近代前夜中国封建社会的危

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三课皇权加强与近代前夜中国封建社会的危机练习题一、选择题1.清初康熙年间,下列机构中权限最大的是()A. 殿阁大学士B. 中书省C. 议政王大臣会议D. 军机处2.清代一位军机大臣写诗形容自己的工作:“依样画葫芦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

画成依样旧葫芦,要把葫芦仔细看。

”该诗说明了()A. 军机处的设置提高了办事效率B. 军机大臣揣摩皇帝的意思来拟发谕旨C. 军机大臣在皇帝心目中没有任何地位D. 军机大臣掌握了处理国家大事的实权3.清王朝自认为:“大皇帝君临万国,恩被四表,无论内地外夷,均系大皇帝百姓。

”形成这一可笑认识的主要原因是清朝()A. 政治经济制度先进B. 实行闭关锁国政策C. 自给自足的经济结构D. 政治黑暗腐败4.有学者认为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统治发展到顶峰,其主要依据应包括()①废丞相,权分六部②设立厂卫特务机构③设立军机处,跪受笔录④设议政王大臣会议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5.如果把“锦衣卫、东厂和西厂”“军机处”“文字狱”“八股取士”确定为一个学习单元,则这个单元的主题应该是()A. 特务统治的强化B. 思想控制的加强C. 文化专制的强化D. 专制集权的加强6.从经济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

下列选项中能支持这一结论的是()A. 耕织结合、自给自足的经济结构已占主导地位B. 商品经济活跃异常,重农抑商政策已名存实亡C. 苏州等地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现象D. 流入中国的白银数量不断增长,成为主要货币7.以下是18世纪的中国和欧洲大事年表。

据此判断正确的是()中国欧洲1729年始设军机处,文字狱盛行18世纪欧洲兴起了宣扬理性主义思想1792年马嘎尔尼使团来华1792年法国国王路易十六被送上断头台①中国疆域在不断扩大②欧洲资产阶级革命不断兴起③中国君主专制制度被强化④欧洲兴起了启蒙运动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④8.从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到清雍正帝设置军机处, 这反映了( )A. 地主权力增大B. 相权不断加强C. 军政实现合一D. 皇权不断膨胀9.当西方各国开始向工业文明迈进时,中华文明却日渐落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问题:(1)唐朝政府采取的是什么对外政策? (2)清统治者为什么采取“闭关锁国”政策? (3)以上两种政策导致的结果各是什么?你
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1)唐朝政府采取的是什么对外政策?
对外开放,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
(2)清统治者为什么采取“闭关锁国”政策?
认为天朝物产丰盈,无需同外国互通有无, 还害怕外国商人同沿海人民往来会“滋扰生事”。
你认为一个国家的发展应 该怎样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大中国,历史长,文明源远又流长; 有秦汉,有隋唐,四方来朝荣无尚; 大元朝,势力强,纵横欧亚广无疆; 华夏族,智慧广,四大发明创辉煌; 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印刷传四方;
康雍乾,盛世生,白银入库哗哗响; 近代化,在滋长,文明进程赛西方; 统治者,守古制,繁荣背后危机藏; 锁国门,闭耳目,天朝迷梦做夜郎; 重农业,抑工商,兴文字狱害忠良; 鸦片入,民遭殃,神州华夏遍地伤; 遭侵略,主权丧,任人宰割成羔羊; 恨闭关,悲专制,扼杀文明的成长; 历史恨,记在心,坚持改革与开放; 重交流,搞创新,国家才能够富强。
限制外商来华贸易
合作探究
资料1:乾隆末年,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第一位,人口占世界1/3; 农业、手工业、贸易、城市发展等都居于世界先进水平; 对外贸易长期出超。
资料2:乾隆帝在答复英国使团通商的请求时说:“天朝物产丰盈, 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英使马戛尔尼邀 请大将军福康安观看自己随行卫队的欧洲火器操法,福康 安却说:“看亦可,不看亦可。这火器操法,谅来没有什 么稀罕!”
(3)以上两种政策导致的结果各是什么?你得到了怎样 的启示?
前者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提高 了唐朝在国际上的声誉;后者阻碍了经济文化 的交流和发展,逐渐落后于世界其他各国。
启示:开放则兴,闭关则衰。
近代前夜中西方对比
资本主义 萌芽缓慢发展
★对比东西方近代前夜历史
经济
画面一:当黄河岸边柳荫树下,犁间耕作的喘 息与手摇纺车吱呀呻吟合奏着悠闲的田园慢板时;
“夕阳无限好,只 是近黄昏。”这也许是 对明清历史的最好写照。 明清(鸦片战争前)时 期中国传统农耕经济高 度发展,无限繁荣,只 可惜已然落后于世界发 展大势。今天就让我们 一起走进历史的画卷, 去感受那古老帝国的彷 徨。体味近代前夜中国 的危机!
近代:指中英鸦片战争开始(1840年)到南京
国民党政权覆亡(1949年)这中间的一 段时间。
(1)资料1说明了什么?
康乾时期中国实力强盛,传统的自然经济比较 稳定,经济总量世界领先,对外贸易长期出超。
(2)资料2说明了什么? 统治者的狂妄自大心理
综合课文和上述资料提供的信息,说说清朝 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
①清朝统治者以“天朝上邦”自居,自认为无需 同外国通商买卖。
②防范外国人的侵略和沿海居民集中力量抗清。
但有严格限制
⑶ 英商宁波贸易后
广州一口通商
只能住指定会馆,不能在广东过冬, 不能向中国商人借款,不能打听商业行情。
——《防夷五事》
闭关锁国
海禁政策:
禁止国人出海贸易
指明清两代严禁私人出海贸易, 即“片板不得下海”,对外贸易在官 方主持下进行(郑和下西洋)。
闭关政策:
严格限制
绝对禁止
严格限制(不是禁绝)对外贸易, 即只准在“公行”中进行,对外人在华 的活动采取了严格限制的措施。
“闭关”原指关闭城门, 后来引申为断绝往来;
“锁国”指像锁门似的把国 家关闭起来,不与外国往来。 “闭关锁国”指明清统治者 严格限制对外贸易,禁止同 外国互通有无的一种对外政 策。
清初为打击郑成功 等沿海抗清力量
“片板不准下海”
云台山
宁波
漳州
广州
澳门
⑴ 清初40年 严厉的海禁政策
⑵ 统一台湾后 四口通商
(2)影响了商业资本的积累,阻碍了商品经济 的进一步发展;
(3)拉大了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差距。
乾隆皇帝以所请“与天朝体例”不合,驳 回了英国使者马戛尔尼与中国通商的请求,并 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 物以通有无”。
乾隆
皇帝接见 马戛尔尼
表现出明清统治者 “夜郎自大”的心态
“闭关锁国”的含义
中西方近代前夜历史对比
经济 政治 外交 思想文化 发展状态
西方 工业革命 机器生产 资本主义制度 (民主制度) 殖民扩张
自由民主平等
工业文明 蒸蒸日上
中国 自然经济 手工生产 中央集权 君主专制
闭关锁国
思想文化专 制























画面三:当乾隆傲慢地拒绝英国通商要求, 正在为“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而沾沾自喜 时;西方的殖民者早已踏上殖民扩张的征途,正 在掠夺金钱,贩卖奴隶,开辟市场,力图建立一 个全新的世界!
★对比东西方近代前夜历史
思想文化
画面四:当两鬓飞雪的范进士子因中举登科 而神经错落时;
牛顿正在通过自制的反射望远镜关注着宇宙 间的行星运动规律。
1.清朝统治者对民间工商业的发展有哪些担忧 (1)工商业不能生产粮食,还与农业争劳力; (2)工商业发展易助长奢华风气; (3)跨州县招募工人,给社会管理带来隐患。
2.清政府对民间工商业发展所采取的措施会有什 么后果?
(1)强化了自然经济形态,导致大量商业资本 投向土地,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土地兼并;
闭关锁国政策会产生哪些影响?
积极影响:在抵御西方殖民者侵略方面发挥 了一定作用。
消极影响: 限制了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 发展,使中国更加闭塞、停滞,远离世界发展潮 流。
清王朝周 边形势险恶, 西方殖民扩张 的触角已经伸 向中国。
1840年,英国人用枪炮轰开中国的大门, 中国开始了百年屈辱的历史。




近代前夜的危机:
政治:君主专制制度日趋衰落;
经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受到商品经 济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商品输出的冲击;
科技文化:以总结性著作为主,基本上 停滞不前;
对外:闭关自守,边疆地区不断遭受外 来侵略,对外活动主要是抗击外来侵略。
闭关锁国政策 社会危机 重农抑商
近 代 前 中国的落后 夜 的 危 机
能力拓展
材料一 隋朝时,和中国通商往来的有十几个 国家,到唐朝时发展到70多个国家。唐政府鼓励各 国商人到中国贸易,不许官吏加重他们的税收。大 批外商从陆路、海陆来到长安、洛阳、广州等城市。
材料二 (清朝)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盈, 无需同外国互通有无,还害怕外国商人同沿海人民 往来会“滋扰生事”。因此,清政府严厉限制对外 贸易,采取了闭关政策。
英格兰西北部兰开夏郡的蒸汽锅炉正在吼叫出震 耳欲聋的工业交响曲。
★对比东西方近代前夜历史
政治
画面二:当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独揽大权, 雍正皇帝君临天下时;英国的查理一世和法国的路 易十六正躺在断头台上,以十倍的绝望与百倍的仇 恨诅咒着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到来。
★对比东西方近代前夜历史
外交
奴隶买卖园
近代前夜:明清(鸦片战争前)。
社会危机的表现
1.人口的迅速增长与田地的矛盾突出
清代人口数变化
清代人均田地变化
2、统治集团奢侈腐朽
3、各族人民起 义不断
重农抑商
1.清朝前期,耕织结合、自给自足的经济 结构在全国范围内仍占主导地位。
2.尽管社会上早已出现“工商皆本”的观 念,但清朝统治者坚持“以农为本”的传统观 念,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