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氧化碳达到多少ppm值会对人身有危害
一氧化碳标准

一氧化碳标准一氧化碳(CO)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但它却是一种非常危险的有毒气体。
一氧化碳的主要来源包括燃烧煤、天然气、木材和石油等燃料时产生的废气,以及汽车尾气等。
由于一氧化碳无法被人体察觉,因此一氧化碳中毒事故时有发生,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为了保障人们的生命安全,各国都制定了一氧化碳的标准,以便监测和控制一氧化碳的浓度。
一氧化碳标准的制定是为了保护公众的健康和安全。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标准,室内空气中一氧化碳的浓度不应超过9ppm(每百万分之一)。
而美国环境保护署(EPA)制定的标准则更为严格,规定室内空气中一氧化碳的浓度不应超过9ppm。
这些标准的制定是基于对一氧化碳的毒性和危害的深入研究和分析,旨在最大程度地减少人们暴露在一氧化碳中的风险。
一氧化碳标准的执行需要依靠监测和控制技术。
目前,市面上已经有各种各样的一氧化碳监测仪器,可以用于室内和室外环境的监测。
这些监测仪器可以实时监测一氧化碳的浓度,并在浓度超过标准时发出警报,提醒人们及时采取措施。
此外,一些建筑物和设施也配备了一氧化碳报警器,一旦检测到一氧化碳浓度超标,就会自动启动通风系统,排除室内的有毒气体。
除了监测外,控制一氧化碳的浓度也是非常重要的。
燃烧设备的合理设计和使用可以减少一氧化碳的排放。
此外,加强对燃烧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及时更换过滤器和清洁燃烧设备,也可以有效地降低一氧化碳的排放。
另外,加强室内通风,保持室内空气的流通也是控制一氧化碳浓度的有效方法。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方法来预防一氧化碳中毒。
比如,在使用燃气炉、壁炉和热水器时要保持通风良好,不要将这些设备安装在密闭的空间内;在使用汽车时,不要将车辆发动机长时间空转在密闭的车库内;在使用燃烧式取暖设备时,要定期清理烟囱和通风口,确保烟气排放畅通。
这些简单的措施可以有效地预防一氧化碳中毒的发生。
总之,一氧化碳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保障人们的生命安全至关重要。
一氧化碳达到多少ppm值会对人身有危害

CO空气中的含量吸入时间和中毒显示症状
如果考虑体力消耗,正常人接触1小时为35ppm,所以36ppm对人是显然有害的,并且不能超过一小时,如果超了会有明显中毒反应。
下面是一氧化碳中毒机理:
精心整理
长时间接触低浓度的一氧化碳是否会造成慢性中毒,目前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在血液中形成的碳氧血红蛋白可以逐渐解离,只要脱离接触,一氧化碳的毒作用即可逐渐消除,因而不存在一氧化碳的慢性中毒;另一种认为接触低浓度的一氧化碳能引起慢性中毒。
近年来,许多动物实验和流行病学调查都证明,长期接触低浓度一氧化碳对健康是有影响的,主要表现在:①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S.M.艾尔斯等人发现,当血液中碳氧血红蛋白的饱和度为8%时,静脉血氧张力降低,从而引起心肌摄取氧量减少和促使某些细胞内氧化酶系统停止活动。
P.阿斯特鲁普等还证明,一氧化碳能促使大血管中类脂质沉积量增加。
当血中碳氧血红蛋白达15%时,能促使大血管内膜对胆固醇
,脑组
精心整理。
一氧化碳危险浓度标准

一氧化碳危险浓度标准
空气中一氧化碳的含量达到不同数值时,对人体的影响和危害不同,具体如下:
1. 空气中一氧化碳的含量达到50ppm,成年人置身其中所允许的最大含量,超过这个含量,就会对人体产生伤害。
2. 空气中一氧化碳的含量达到200ppm,成人置身其中2-3小时后,会有
轻微的头痛、头晕、恶心等不良症状。
3. 空气中一氧化碳的含量达到400ppm,成人置身其中2h内前额痛,3h
后将有生命危险。
4. 空气中一氧化碳的含量达到800ppm,成人置身其中45min内头痛、恶心,2-3小时内死亡。
5. 空气中一氧化碳的含量达到1600ppm,20min内头痛、恶心,1h内死亡。
至于国家规定的一氧化碳报警器限值,通常情况下一氧化碳的二级报警设定值应小于或等于200%OEL,也就是32 ppm。
当现有探测器的测量范围不
能满足测量要求时,一氧化碳的二级报警设定值不得超过10%IDLH,也就
是136 ppm。
此外,根据国家规定,一氧化碳浓度达到24PPM可以正常工作,车间空气中CO的最高容许浓度为30mg/m³。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需更具体准确的浓度值,建议咨询相关气体专家或查阅气体安全方面的文献资料。
一氧化碳 标准值

一氧化碳标准值
一氧化碳(CO)的标准值:
1. 一氧化碳100PPM:人体最大允许值。
2. 一氧化碳200PPM:23小时有轻微的头痛、头晕、恶心(表现不明显)。
3. 一氧化碳400PPM:12小时头疼,恶心。
4. 一氧化碳800PPM:45分钟痉挛,2小时昏迷。
5. 一氧化碳1600PPM:20分钟痉挛,2小时死亡。
6. 一氧化碳3200PPM:5分钟痉挛,半小时死亡。
另外,根据我国《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一氧化碳最高容许浓度为20mg/m3(工作周的平均容许接触浓度),不过另外一氧化碳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为30mg/m3,还有一氧化碳最高容许浓度与海拔有关,海拔20003000m,为20mg/m3;海拔大于3000m,为15mg/m3。
一氧化碳浓度 中毒标准

一氧化碳浓度中毒标准一、健康危害一氧化碳是一种常见的有毒气体,它可以通过呼吸进入人体,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长期接触一氧化碳可以导致许多健康问题,包括头痛、头晕、恶心、呕吐、乏力、胸闷、心悸、呼吸困难等。
严重情况下,可导致昏迷、抽搐、心律失常等,甚至死亡。
二、急性中毒急性中毒是指短时间内大量接触一氧化碳所引起的中毒。
症状包括:1.轻度中毒:头痛、头晕、恶心、呕吐、乏力、胸闷、心悸等。
2.中度中毒:除轻度中毒症状外,还可能出现抽搐、意识模糊、面色苍白、口唇发绀等症状。
3.重度中毒:昏迷、抽搐、心律失常、呼吸衰竭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死亡。
三、慢性中毒慢性中毒是指长期接触低浓度的一氧化碳所引起的中毒。
症状包括:1.神经系统损伤:记忆力减退、智力下降、反应迟钝等。
2.心血管系统损伤:心脏功能减退,血压波动等。
3.其他健康问题:如乏力、胸闷、心悸等。
四、诊断标准1.接触史:有明确的一氧化碳接触史。
2.临床症状:出现上述中毒症状中的一种或多种。
3.检查:血常规、心电图等检查结果异常。
4.一氧化碳浓度:在职业场所中,一氧化碳浓度超过阈限值(TLV)为10ppm;在居住环境或公共场所中,一氧化碳浓度超过10ppm也被认为是有害的。
五、治疗措施1.迅速将患者移离中毒现场,给予吸氧、保暖等措施。
2.维持呼吸循环功能,保持呼吸道通畅。
3.纠正缺氧状态,采用高压氧治疗等方法。
4.对症治疗,如控制感染、减轻脑水肿等。
5.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帮助患者克服焦虑和恐惧等情绪。
六、预防措施1.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防止一氧化碳泄漏。
2.在工作场所设置一氧化碳报警器,及时发现泄漏情况。
3.禁止在室内使用煤炉取暖,避免产生一氧化碳。
4.在使用燃气热水器时,要确保通风良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一氧化碳检测标准

一氧化碳检测标准# 一氧化碳检测标准一氧化碳(CO)是一种无色、无味、无刺激性的气体,由于其对人体健康具有严重危害,需要对其进行监测和控制。
一氧化碳检测标准旨在确保室内和室外环境中CO浓度处于安全范围,以保护公众的健康和安全。
## 室内环境CO检测标准在室内空气中,CO的来源包括燃烧器具、汽车尾气、香烟等。
高浓度的CO会对人体造成头痛、恶心、呕吐、昏迷甚至死亡的危害。
为确保室内空气质量达到安全水平,以下是室内环境CO检测标准的要求:1. **一氧化碳浓度限制:** 室内空气中CO浓度应保持在安全水平以下。
根据国际标准,室内空气中CO浓度不得超过9 ppm(每百万分之九),而根据中国标准,室内CO浓度不得超过30 ppm(每百万分之三十)。
2. **监测频率:** CO浓度应进行定期监测,尤其是容易受到CO污染的区域,如炉具、燃气灶和车库等。
监测频率可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但建议至少每季度进行一次。
3. **报警机制:** 在CO浓度超过安全限制时,应设立报警机制以提醒人们可能存在的危险。
报警器应能够及时发出音频或可视信号,并具有足够的音量和亮度,使人们能够立即采取适当的措施。
4. **通风要求:** 为了降低CO浓度,室内环境应保持良好的通风。
通风系统应定期维护和保养,确保其正常运行。
对于没有通风装置的区域,应随时打开门窗以保持空气流通。
## 室外环境CO检测标准在室外环境中,CO主要来自于汽车尾气、工厂排放和燃烧等。
长期暴露于高浓度的室外CO环境可能导致呼吸系统疾病和心血管疾病。
以下是室外环境CO检测标准的要求:1. **一氧化碳浓度限制:** 室外空气中CO浓度应保持在安全水平以下。
根据国际标准,CO浓度不应超过9 ppm。
根据中国标准,CO浓度不应超过30 ppm。
2. **建筑物设置:** 当周围CO浓度超过安全限制时,应考虑建筑物的设置。
建筑物应远离交通拥堵区域、工厂排放源和其他CO污染源。
作业场所一氧化碳浓度范围

作业场所一氧化碳浓度范围
作为一种无色、无味、有毒的气体,一氧化碳常常被忽视却又危险无比。
在工作场所,一氧化碳的浓度可能会超标,对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根据相关规定,作业场所一氧化碳的浓度应该控制在35ppm以下。
当一氧化碳浓度超过35ppm时,就会对人体产生危害。
在100ppm以下,人体会出现头痛、乏力、恶心等症状;在200ppm时,人体会出
现昏迷;在400ppm时,人体会出现致命效果。
因此,在作业场所中要加强一氧化碳的监测和防控,定期检查空气质量,及时清理通风设备,避免一氧化碳积聚。
同时,应该加强员工的安全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避免不必要的伤害。
- 1 -。
常见有毒气体测量标准

常见有毒气体测量标准1.一氧化碳(CO)一氧化碳50ppm允许的暴露浓度,可暴露8小时(OSHA)。
200ppm2至3小时内可能会导致轻微的前额头痛。
400ppm1至2小时后前额头痛并呕吐,2.2至3.5小时后眩晕。
800ppm45分钟内头痛、头晕、呕吐。
2小时内昏迷,可能死亡。
1600ppm20分钟内头痛、头晕、呕吐。
1小时内昏迷并死亡。
3200ppm5至10分钟内头痛、头晕。
30分钟无知觉,有死亡危险。
6400ppm1至2分钟内头痛、头晕。
10至15分钟无知觉,有死亡危险。
12800ppm马上无知觉。
1至3分钟内有死亡危险。
2.硫化氢(H2S)硫化氢0.13ppm最小的可感觉到的臭气味浓度。
4.60ppm易察觉的有适度的臭味的浓度。
10ppm开始刺激眼球,可允许的暴露浓度,可暴露8小时(OSHA、ACGIH)。
27ppm强烈的不愉快的臭味,不能忍受。
100ppm咳嗽、刺激眼球,2分钟后可能失去嗅觉。
200~300ppm暴露1小时后,明显的结膜炎(眼睛发炎)呼吸道受刺激。
500~700ppm失去知觉,呼吸停止(中止或暂停),以至于死亡。
1,000~2,000ppm马上失去知觉,几分钟内呼吸停止并死亡,即使个别的马上搬到新鲜空气中,也可能死亡。
3.氯气(Cl2)氯气0.5ppm允许的暴露浓度(OSHA、ACGIH)。
3ppm刺激黏膜、眼睛和呼吸道3.5ppm产生一种易觉察的臭味。
15ppm马上刺激喉部。
30ppm30分钟内最大的暴露浓度100~150ppm肺部疼痛、压感,暴露稍长一会将引起死亡。
4.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25ppm允许的暴露浓度(OSHA)0~50ppm较低的水溶性,因此超过TWA浓度,对粘膜也有轻微刺激60~150ppm揧更强烈,咳嗽、烧伤喉部,如果快速移到清新空气中,症状会消除200~700ppm即使短时间暴露也会死亡5.二氧化氮NO2二氧化氮0.2~1ppm可察觉的有刺激的酸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氧化碳达到多少ppm值会对人身有危
害
吸入时间和中毒显示症状
令狐采学
CO空气中的含量
50ppm 成年人置身其中所允许的最大含量
200ppm (2-3)h后,有轻微的头痛、头晕、恶心
400ppm 2h 内前额痛,3h 后将有生命危险
800ppm 45min 内头痛、恶心,(2-3)h内死亡
1600ppm 20min 内头痛、恶心,1h内死亡
一氧化碳,分子式CO,是一种无机化合物。
在水中的溶解度甚低,但易溶于氨水。
空气混合爆炸极限为12.5%~74%。
一氧化碳是含碳物质不完全燃烧的产物。
也可以作为燃料使.
【临床表现】
1.急性中毒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是我国发病和死亡人数最多的急性职业中毒。
CO也是许多国家引起意外生活性中毒中致死人数最多的毒物。
急性CO中毒的发生与接触CO的浓度及时间有关。
我国车间空气中CO的最高容许浓度为30mg/m3。
有资料证明,吸入空气中CO浓度为240mg/m3共3h,Hb中COHb 可超过10%;CO浓度达292.5mg/m时,可使人产生严重的头痛、眩晕等症状,COHb可增高至25%;CO浓度达到117 Omg/m3时,吸入超过6Omin可使人发生昏迷,COHb约高
至60%。
CO浓度达到11700mg/m3时,数分钟内可使人致死,COHb可增高至90%。
如果考虑体力消耗,正常人接触1小时为35ppm,所以
36ppm对人是显然有害的,并且不能超过一小时,如果超了会有明显中毒反应。
下面是一氧化碳中毒机理:
长时间接触低浓度的一氧化碳是否会造成慢性中毒,目前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在血液中形成的碳氧血红蛋白可以逐渐解离,只要脱离接触,一氧化碳的毒作用即可逐渐消除,因而不存在一氧化碳的慢性中毒;另一种认为接触低浓度的一氧化碳能引起慢性中毒。
近年来,许多动物实验和流行病学调查都证明,长期接触低浓度一氧化碳对健康是有影响的,主要表现在:①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S.M.艾尔斯等人发现,当血液中碳氧血红蛋白的饱和度为8%时,静脉血氧张力降低,从而引起心肌摄取氧量减少和促使某些细胞内氧化酶系统停止活动。
P.阿斯特鲁普等还证明,一氧化碳能促使大血管中类脂质沉积量增加。
当血中碳氧血红蛋白达15%时,能促使大血管内膜对胆固醇的摄入量增加并促进胆固醇沉积,使原有的动脉硬化症加重,从而影响心肌,使心电图出现异常。
②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脑是人体内耗氧最多的器官,也是对缺氧最敏感的器官。
动物实验表明,脑组织对一氧化碳的吸收能力明显高于心、肺、肝、肾等。
一氧化碳进入人体后,大脑皮层和苍白球受害最为严重。
缺氧还会引起细胞呼吸内窒息,发生软化和坏死,
出现视野缩小,听力丧失等;轻者也会出现头痛、头晕、记忆力降低等神经衰弱症候群,并兼有心前区紧迫感和针刺样疼痛。
③造成低氧血症。
出现红细胞、血红蛋白等代偿性增加,其症状与缺氧引起的病理变化相似。
④对后代的影响。
通过对吸烟和非吸烟孕妇的观察,吸烟孕妇的胎儿,有出生时体重小和智力发育迟缓的趋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