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秦始将连横教案
苏秦始将连横 ppt

三、《苏秦始将连横》8自然段大意
⒈苏秦最早向秦惠王进谏秦国一统诸侯国的优势。 ⒉秦惠王认为条件不成熟,拒绝接受苏秦的游说。 ⒊苏秦进谏:天下只能靠军队和武力解决问题。 ⒋苏秦向秦王进谏没有成功,生活十分拮据,回家后 被家人的冷落。 ⒌苏秦发奋努力(锥刺股),诵读姜太公的《阴符》, 终于从中悟到了说服天下的道理。
苏秦之死
苏秦在齐国,苏秦得到了齐宣王的高度信任。 齐宣王去世,齐湣王继位后,齐国大夫中有许多 人和苏秦争夺国君的宠信,因而派人刺杀苏秦, 苏秦当时没死,带着致命的伤逃跑了。齐湣王派 人到处捉拿凶手,然而却一直没有抓到。由于受 伤太重,苏秦临终前对齐湣王说:“请您在我死 后在人口集中的街市上把我五马分尸示众,就说: ‘苏秦为了燕国在齐国谋乱 ’,这样做,刺杀 我的凶手一定可以抓到。”
• 当时,齐湣王就按照他的话做了。他吩咐左右 把苏秦的头悬挂在城门上,然后在下面贴了一 道悬赏榜。榜上写道:苏秦是一个内奸,杀他 为齐国除了大害,当赏黄金千两,望除奸的壮 士前来领赏。 榜文一上墙,马上就有四个人前来,齐湣 王说道:“你们四位是真正的 ‘勇士’啊! 1000两黄金,你们四个人分,每人分多少呢?” 四个人齐声答道:“每人二百五。”齐湣王这 时“啪”的一声,拍案大怒道:“来人,把这 四个‘二百五’推出去斩了!”从此,“二百 五”的说法就流传开了。
(你如何评价苏秦说秦王的语言?)
•
(三)运用多种艺术手法刻画了战国时 期的一个策士形象
本文刻画了一个执著追求个人成功的说客,
•
他追名逐利,欲求闻达。
• 文章从人物的语言、肖像、外貌情态、心理、 动作等方面细腻描绘,以典型化语言揭示人物 的心灵。
(四)前后对比“相形而彰 作者运用对比的手法,描写了苏秦说 秦失败和说赵成功后的不同遭遇,生动细 腻地刻画了他失败后,困顿落拓的窘相和 功成名就后,尊贵无比的自得形象,以及 父母、妻子,嫂子对他的不同态度。 文章描绘苏秦两次回家的遭遇,反映 了当时的世态炎凉和人情势利。
《苏秦始将连横》课件

《苏秦始将连横》选自《战国策﹒秦策》选自《战国策秦策一》刘向整理一、作品及作家介绍《战国策》作者已不可考,所记非一时作者已不考所记非时之事,又非涉及国,应非人所作,可之事,又非涉及一国,应非一人所作,可能是战国时期各国史官和纵横策士所记,也许有些是秦汉人所作。
名称各异,有也许有些是秦汉人所作名称各异有国策国事长长书事《国策》《国事》《短长》《长书》《事语》《修书》等称呼。
西汉末年,刘向整理宫中图书,编辑西汉末年整理宫中图书成33篇,他认为主要记载“战国时游士辅所用之国,为之策谋”,故定名为《战国策》。
策》1973年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了一批帛书,内有战国纵横家作品27章,无书名和篇名,专家称其帛书《战国策》,其中11章的内容见于《战国策》与《史记》,16章属失传己久的佚作,这说明战国时记载的类似资料在当时肯定很多,传于汉时仍为数不少,刘向编订的只是一部分而己。
目录学之祖-刘向刘向,西汉目录学家、文学家。
元帝时,任宗正。
以反对宦官弘恭、石显下狱,旋得对宦官弘恭石显下狱旋得释。
后又以反对恭、显下狱,免为庶人免为庶人。
所撰《别录》,为我国目录学之祖。
据《汉书·艺文志》,刘向有辞赋33篇,今还存《新序》《说苑》《列女传》等书。
《楚辞》书是刘向辑等书《楚辞》一录的一部“楚辞”体的诗歌总集收入屈原宋玉及贾谊等集,收入屈原、宋玉及贾谊等人的仿骚作品。
《战国策》(共33篇,486章) 1.《西周策》1篇,分为17章。
《周策》篇分为章2.《东周策》1篇,分为22章。
3.《秦策》5篇,分为64章。
4.《齐策》6篇,分为57章。
4《齐策》6篇分为57章策篇分为章5.《楚策》4篇,分为52章。
6.《赵策》4篇,分为66章。
7.《魏策》4篇,分为81章。
7《魏策》4篇分为81章8.《韩策》3篇,分为69章。
9.《燕策》3篇,分为34章。
10.《宋卫策》1篇,分为14章。
10《宋卫策》1篇分为14章11.《中山策》1篇,分为10章。
苏秦始将连横说秦——课文辅导及练习

苏秦始将连横说秦苏秦始将连横,说秦惠王曰:“大王之国,西有巴、蜀、汉中之利,北有胡貉、代马之用,南有巫山、黔中之限,东有崤、函之固。
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万,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便,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
以大王之贤,士民之众,车骑之用,兵法之教,可以并诸侯,吞天下,称帝而治,愿大王少留意,臣请奏其效。
”秦王曰:“寡人闻之,毛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文章不成者,不可以诛罚;道德不厚者,不可以使民;政教不顺者,不可以烦大臣。
今先生俨然不远千里而庭教之,愿以异日。
”苏秦曰:“臣固疑大王不能用也。
昔者神农伐补遂,黄帝伐涿鹿而禽蚩尤,尧伐驩兜,舜伐三苗,禹伐共工,汤伐有夏,文王伐崇,武王伐纣,齐桓任战而伯天下。
由此观之,恶有不战者乎?古者使车毂击驰,言语相结,天下为一;约从连横,兵革不藏;文士并饬,诸侯乱惑,万端俱起,不可胜理;科条既备,民多伪态;书策稠注,百姓不足;上下相愁,民无所聊;明言章理,兵甲愈起;辩言伟服,战攻不息;繁称文辞,天下不治;舌弊耳聋,不见成功;行义约信,天下不亲。
于是,乃废文任武,厚养死士,缀甲厉兵,效胜于战场。
夫徒处而致利,安坐而广地,虽古五帝、三王、五伯,明主贤君,常欲佐而致之,其势不能,故以战续之。
宽则两军相攻,迫则杖戟相,然后可建大功。
是故兵胜于外,义强于内;武立于上,民服于下。
今欲并天下,凌万乘,诎敌国,制海内,子元元,臣诸侯,非兵不可!今之嗣主,忽于至道,皆于教,乱于治,迷于言,惑于语,沉于辩,溺于辞。
以此论之,王国不能也。
”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
黑貂之裘弊,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
羸滕履蹻,负书担橐,形容枯槁,面目黎黑,状有归色。
归至家,妻不下纴,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
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
于是乃摩燕乌集阙,见说赵王于华屋之下,抵掌而谈。
赵王大悦,封为武安君,受相印。
革车百乘,绵绣千纯,白壁百双,黄金万溢,以随其后,约从散横,以抑强秦。
苏秦始将连横PPT课件

(按:春秋时使用皮草制作铠甲,春秋战国之交,出现了铁 甲。图中铁兜鍪由八十九片铁甲片编缀而成。)
夫徒处(无年事事地待着)而致(使动)利,安坐 而广(使动)地,虽古五帝三王五伯,明主贤君, 常欲坐而致之,其势不能,故以战续之。
五帝
虞舜。
:黄帝、颛顼、帝喾、唐尧、
三王 :指夏禹、商汤、周武王。 五伯 :说法不一,一般指齐桓公、 晋文公、秦穆公、 楚庄王、宋襄公。
• 涉及政治、军事、外交,以及谋臣策士的言论。
[ 解 题]
战国之初,七雄并起,及至中叶,秦国日 趋强大,已显兼并六国之志.战国的形势,已由七 雄并霸,转入六国不得不联合抗秦的政治格局, 秦国以连横之策,远交近攻,蚕食诸侯,六国则以 合纵应之,阻扼秦国发展的势头.在这种背景之 下,“士”阶层相应而生,聚然崛起,游说诸侯, 运作天下,以“智”佐助诸侯之“力”,成为 战国政治舞台上最为活跃的一群。
神 农
黄 帝
唐 尧 ,
传 说 中 陶 唐 氏 部 落 长
尧
虞 舜
成
汤
姬昌
夏禹
古者使车毂(车轮中心装车轴之处)击驰(使者往来) ,言语 (名词作状语。用语言)相(指代性副词,指 诸侯们)结,天下为一。约纵连横,兵(武器)革(铠 甲)不藏(战乱不断);文士(辩士)并餝(同饰。指 游说之士言辞夸饰),诸侯乱惑 (被惑乱)。万端( 百家争鸣)俱起,不可胜理。科条(制度)既备,民多 伪态(下策);书策(文书、簿策,指政令、税册等) 稠浊(多而乱),百姓不足(没有足够的智力和精力) ;
例数黄帝到齐桓公,说明若欲霸有
第二部分讲析
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皮衣)弊,黄 金(战国通用的货币)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 归。羸(Léi通累,缠绕)滕(绑腿布)履 蹻(通 屩,草鞋),负书担橐(tuÓ,口袋,无底曰囊, 有底曰橐),形容枯槁,面目黎黑,状有归(通愧 )色(脸色)。归至家,妻不下絍(纺织。此用作 名词,指织机),嫂不为炊(烧火做饭),父母不 与言。苏秦喟(叹息)叹曰:“妻不以为夫,嫂不 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之罪也!”
大学语文苏秦始将连横教案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苏秦的生平和《战国策》的背景。
(2)掌握“连横”和“合纵”的基本概念。
(3)学习苏秦的说辞技巧,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和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讨论、分析,引导学生理解苏秦的游说策略。
(2)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体验苏秦的游说过程。
(3)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兴趣。
(2)引导学生学习苏秦的智慧和勇气,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1. 苏秦的生平和《战国策》的背景。
2. “连横”和“合纵”的基本概念。
3. 苏秦的说辞技巧。
教学难点:1. 理解苏秦的游说策略。
2. 体验苏秦的游说过程。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介绍苏秦的生平和《战国策》的背景。
2. 提出问题:苏秦为何能成为战国时期的著名策士?二、学习内容1. 阅读课文,了解苏秦的游说策略。
2. 讨论苏秦的游说技巧,分析其成功的原因。
3. 分析“连横”和“合纵”的概念及其在战国时期的运用。
三、课堂练习1. 小组讨论:苏秦的游说策略有哪些特点?2. 角色扮演:学生扮演苏秦,进行模拟游说。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课后进一步思考。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苏秦游说策略的理解。
二、深入学习1. 分析苏秦的说辞技巧,如辞藻华丽、排比气势如虹、比喻夸张等。
2. 结合课文内容,分析苏秦如何运用说辞技巧来说服秦惠王。
三、课堂练习1. 小组讨论:苏秦的说辞技巧对现代沟通有何启示?2. 写作练习:以苏秦的游说策略为主题,写一篇议论文。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课后阅读相关资料,深入了解苏秦及其游说策略。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阅读、讨论、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式,使学生了解了苏秦的生平和《战国策》的背景,掌握了“连横”和“合纵”的基本概念,学习了苏秦的说辞技巧。
《苏秦始将连横》课件

《苏秦始将连横》选自《战国策﹒秦策》选自《战国策秦策一》刘向整理一、作品及作家介绍《战国策》作者已不可考,所记非一时作者已不考所记非时之事,又非涉及国,应非人所作,可之事,又非涉及一国,应非一人所作,可能是战国时期各国史官和纵横策士所记,也许有些是秦汉人所作。
名称各异,有也许有些是秦汉人所作名称各异有国策国事长长书事《国策》《国事》《短长》《长书》《事语》《修书》等称呼。
西汉末年,刘向整理宫中图书,编辑西汉末年整理宫中图书成33篇,他认为主要记载“战国时游士辅所用之国,为之策谋”,故定名为《战国策》。
策》1973年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了一批帛书,内有战国纵横家作品27章,无书名和篇名,专家称其帛书《战国策》,其中11章的内容见于《战国策》与《史记》,16章属失传己久的佚作,这说明战国时记载的类似资料在当时肯定很多,传于汉时仍为数不少,刘向编订的只是一部分而己。
目录学之祖-刘向刘向,西汉目录学家、文学家。
元帝时,任宗正。
以反对宦官弘恭、石显下狱,旋得对宦官弘恭石显下狱旋得释。
后又以反对恭、显下狱,免为庶人免为庶人。
所撰《别录》,为我国目录学之祖。
据《汉书·艺文志》,刘向有辞赋33篇,今还存《新序》《说苑》《列女传》等书。
《楚辞》书是刘向辑等书《楚辞》一录的一部“楚辞”体的诗歌总集收入屈原宋玉及贾谊等集,收入屈原、宋玉及贾谊等人的仿骚作品。
《战国策》(共33篇,486章) 1.《西周策》1篇,分为17章。
《周策》篇分为章2.《东周策》1篇,分为22章。
3.《秦策》5篇,分为64章。
4.《齐策》6篇,分为57章。
4《齐策》6篇分为57章策篇分为章5.《楚策》4篇,分为52章。
6.《赵策》4篇,分为66章。
7.《魏策》4篇,分为81章。
7《魏策》4篇分为81章8.《韩策》3篇,分为69章。
9.《燕策》3篇,分为34章。
10.《宋卫策》1篇,分为14章。
10《宋卫策》1篇分为14章11.《中山策》1篇,分为10章。
苏秦始将连横说秦王

世言苏秦多异, 异时事有类者皆附于 苏秦。 夫苏秦起闾阎 , 连六国从亲,此其 智有过人者。
———司马迁
①巫山、黔中之限: 巫山在今四川巫山县东, 黔中包括今湖南西北及贵州东部地区。“限”, 古籍中通“险”, 险阻, 险隘。……
记载意义
课前热身
春秋以来,长期分裂战乱,人民无不渴望解甲息兵、恢复和平统一的生活。诸侯中的强大者,都 想“并天下,凌万乘”,所以战国末年,秦齐两国皆各自称帝。由于社会变革的影响,以及“地势形 便”的秦国后起变法以致富强,从而打破六国均势局面。从此以后,秦以新兴力量向外扩张,企图蚕 食诸侯、统一海内,因此引起了各国间的复杂矛盾和斗争。
苏秦说:“我本来就怀疑大王不会接受我的意见。过去神农讨伐补遂,黄帝讨伐涿鹿、擒获蚩 尤,尧讨伐驩兜,舜讨伐三苗,禹讨伐共工,商汤讨伐夏桀,周文王讨伐崇国,周武王讨伐纣 王,齐桓公用武力称霸天下。由此看来,哪有不用战争手段的呢?古代让车辆来回奔驰,用言 语互相交结,天下成为一体,有的约从有的连横,不再储备武器甲胄。文士个个巧舌如簧,诸 侯听得稀里胡涂,群议纷起,难以清理。规章制度虽已完备,人们却到处虚情假意,条文记录 又多又乱,百姓还是衣食不足。君臣愁容相对,人民无所依靠,道理愈是清楚明白,战乱反而 愈益四起。穿着讲穿服饰的文士虽然善辩,攻战却难以止息。愈是广泛地玩弄文辞,天下就愈 难以治理。说的人说得舌头破,听的人听得耳朵聋,却不见成功,嘴上大讲仁义礼信,却不能 使天下人相亲。于是就废却文治、信用武力,以优厚待遇蓄养勇士,备好盔甲,磨好兵器,在 战场上决一胜负。想白白等待以招致利益,安然兀坐而想扩展疆土,即使是上古五帝、三王、 五霸,贤明的君主,常想坐而实现,势必不可能。所以用战争来解决问题,相距远的就两支队 伍相互进攻,相距近的持着刀戟相互冲刺,然后方能建立大功。因此对外军队取得了胜利,对 内因行仁义而强大,上面的国君有了权威,下面的人民才能驯服。现在,要想并吞天下,超越 大国,使敌国屈服,制服海内,君临天下百姓,以诸侯为臣,非发动战争不可。现在在位的国 君,忽略了这个根本道理,都是教化不明,治理混乱,又被一些人的奇谈怪论所迷惑,沉溺在 巧言诡辩之中。像这样看来,大王您是不会采纳我的建议的。”
《苏秦始将连横》66解析

苏秦之死
齐宣王去世,齐闵王(前)继位后,齐国大夫中有 许多人和苏秦争夺国君的宠信,因而派人刺杀苏秦,苏 秦当时没死,带着致命的伤逃跑了。齐王派人捉拿凶手 ,然而没有抓到。 苏秦将要死去,便对齐王说:“我马上就要死了, 请您在人口集中的街市上把我五马分尸示众,就说:‘ 苏秦为了燕国在齐国谋乱 ’,这样做,刺杀我的凶手一 定可以抓到。”当时,齐王就按照他的话做了,那个刺 杀苏秦的凶手,为了邀功,果然自动出头露面了,齐王 因而把他杀了。燕王听到这个消息说:“齐国为苏先生 报仇,作法也太过份啦。”
㈡ 《苏秦始将连横》8自然段大意 ⒈苏秦最早向秦惠王进谏秦国一统诸侯国的优势。 ⒉秦惠王认为条件不成熟,拒绝接受苏秦的游说。 ⒊苏秦进谏:天下不可能只靠军队和武力解决问题, 如果那样,战争就会越来越多。 ⒋苏秦向秦王进谏没有成功,生活十分拮据便回家, 被家人的冷落。 ⒌于是,苏秦开始锥刺大腿,诵读姜太公的《阴符》 ,终于从中悟到了说服天下的道理。
《战国策》语言流畅犀利,笔 调辛辣,善于将寓言故事巧妙地穿 插于文中,用以说明抽象的道理, 阐述自己的论点,是论辩文的典范。 其中很多寓言和比喻后来成了著名 的典故,如画蛇添足、狐假虎威、 惊弓之鸟、南辕北辙、鹬蚌相争等。 《战国策》文笔优美,叙事生 动形象,刻画人物栩栩如生,对后 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汉初著 名散文家贾谊、晁错、司马迁,宋 代的苏洵、苏辙、苏轼的散文都受 到《战国策》的影响。《战国策》 中运用的工整的对偶和排比句法及 主客对答、抑客申主的写法,亦为 汉赋所继承。
• 这篇文章可以分为两个部分。 • 第一部分,从“苏秦始将连横”到“王固不能行 也”,记叙苏秦用连横策略游说秦惠王,但没有 成功。这部分主要是记言。 • 第二部分从“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到最后 ,写苏秦连横活动失败后,受到家人的冷遇,于 是发奋读书,并改变自己的政治主张,以合纵游 说赵王,终于取得成功,不仅被封为武安君,拜 为赵相,且以合纵决策人的身份联合六国诸侯以 抗秦,以及衣锦归家时,尽显尊贵的情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秦始将连横教案
苏秦始将连横
战国策?秦一
[教学目标]:
一、了解《战国策》的有关知识。
二、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
三、鉴赏本文出色的论辩艺术~品味辩驳技巧和修辞方法。
[教学重点]:
评价苏秦和当时的纵横家们。
[教学难点]:
领会作品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战国之初,七雄并起,及至中叶,秦国日趋强大,已显兼并六国之志.战国的形势,已由七雄并霸,转入六国不得不联合抗秦的政治格局,秦国以连横之策,远交近攻,蚕食诸侯,六国则以合纵应之,阻扼秦国发展的势头。
在这种背景之下,“士”阶层相应而生,聚然崛起,游说诸侯~运作天下~以“智”佐助诸侯之“力”~成为战国政治舞台上最为活跃的一群。
,板书课题,
二、作品及作家介绍
1.《战国策》
《战国策》作者已不可考。
有人认为是秦汉间辩士蒯通著 (近人罗根泽《古史辩》第四册)~也有人认为出于战国策士虞卿之手。
但都没有确切的信证。
有《国
策》《国事》《短长》《长书》《事语》《修书》等称呼。
到了西汉末年~刘向整理宫中图书~编成33篇~他认为主要记载“战国时游士辅所用之国~为之策
谋”(刘向《战国策书录》,~所以~定名为《战国策》。
《战国策》语言流畅犀利~笔调辛辣~善于将寓言故事巧妙地穿插于文中~用以说明抽象的道理~阐述自己的论点~是论辩文的典范。
《战国策》文笔优美~叙事生动形象~刻画人物栩栩如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汉初著名散文家贾谊、晁错、司马迁~宋代的苏洵、苏辙、苏轼的散文都受到《战国策》的影响。
2.刘向
刘向,约前77-前6,原名更生,字子政~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
沛县,今属江苏,人。
楚元王刘交四世孙。
宣帝时~为谏大夫。
元帝时~任宗正。
以反对宦官弘恭、石显下狱~旋得释。
后又以反对恭、显下狱~免为庶人。
成帝即位后~得进用~任光禄大夫~
改名“向”~官至中垒校慰。
曾奉命领校秘书~所撰《别录》~为我国目录学之祖。
治《春秋彀梁传》。
三、关于苏秦
纵横家鼻祖——苏秦
苏秦~字季子~东周(公元前317年前)洛阳轩里,今洛阳东郊太平庄一带,人~战国时期的韩国人~是与张仪齐名的纵横家。
可谓“一怒而天下惧~安居而天下熄”。
他出身农家~素有大志~曾随鬼谷子学习纵横捭阖之术多年。
与赵秦阳君共谋~发动韩、赵、燕、魏、齐诸国合纵~迫使秦国废帝退地~至乐毅破齐前夕~《汉书〃艺文志》著录有《苏子》三十一篇~今佚。
帛书《战国策》残卷中~存有其游说辞及书信十六篇~与《史记》所载有出入。
生于战国时期的苏秦~凭着三寸不烂之舌游说于诸侯之间~从出身卑微的一介寒士成为身挂六国相印的显赫人物。
他说服六国联合对抗秦国~以一己之力促成了
一个空前庞大的国际大联盟~他卓尔不凡的政治才能受到了一代一代文人志士的敬仰~被誉为纵横家的鼻祖。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经天纬地的谋略家~最终却没能摆脱悲剧的命运~他被处以极刑~车裂而死。
四、分角色朗读课文~回答问题。
1.教师和学生分别读问话和答话~其他学生默读。
2.分男女两组分别读问话和答话。
五、鉴赏分析
(一)内容概括
本文描写了当时著名的纵横家苏秦游说各国~牟取功名富贵的经过。
先是以连横之谋~游说秦惠王而惨败~后又经过自己发奋苦读~以合纵之谋~游说赵王而一举成功~直至成为六国之相。
本文刻画了一个执著追求个人成功的说客~他追名逐利~欲求闻达。
文章也描绘了苏秦两次回家的遭遇~反映了当时的世态炎凉和人情势利。
,二,7自然段大意
1.苏秦最早向秦惠王进谏秦国一统诸侯国的优势。
2.秦惠王认为条件不成熟~拒绝接受苏秦的游说。
3.苏秦进谏:天下不可能只靠军队和武力解决问题~如果那样~战争就会越来越多。
4.苏秦向秦王进谏没有成功~生活十分拮据便回家~被家人的冷落。
5.于是~苏秦开始锥刺大腿~诵读姜太公的《阴符》~终于从中悟到了说服天下的道理。
6.苏秦到赵国展示才华~以便孤立、抵制秦国。
苏秦终于得到赵王重用~赵国因此崛起。
7.苏秦在赵国功成名就~准备前往楚国说服楚王~路过家门与家人相见~家人视自己为贵客~苏秦从中悟出:“在世界上~还是钱、权的最有效用。
”
,三,写作特点:
1.纵横家的人生价值取向
与《春秋》《左传》《国语》主要反映儒家思想不同~《战国策》突出表现了纵横家的思想~反映了纵横家独具风格的人生观。
两者对于义与利的取舍截然不同:儒家羞于言财利~主张舍生取义~忘怀个人得失~追求品德的高尚和理想的人格,纵横家重利轻义~渴望个人成扔~追求功名利禄~崇尚奇谋权变~因而朝三暮四之为仕~鸡鸣狗盗之行径~于儒家来说是大不当~于纵横家来讲却是实现自己人生目标的必需。
2.语言纵横捍闺~“文采裴然”
本文无论叙事~还是说理~常常使用铺排夸张的手法~辞藻也华美~呈现出一股酣畅淋漓的气势~有强烈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文章还善于从人物的肖像、外貌情态上作细腻描绘~以典型化语言揭不人物的心灵。
3.前后对比~“相形而彰”
作者运用对比的手法~描写了苏秦说秦失败和说赵成功后的不同遭遇~生动细腻地刻画了他失败后~困顿落拓的窘相和功成名就后~尊贵无比的自得形象~以及父母、妻子~嫂子对他的不同态度。
六、课后思考
结合苏秦的人生经历~谈谈你是如何理解纵横家的人生价值观。
本文的说辞有何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