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秦始将连横
国学宝典《战国策》:苏秦始将连横说秦

【导语】苏秦游说时很讲究语⾔艺术,华丽辞藻的堆砌、语⾔的堆砌本⾝就具有很强的说服⼒。
下⾯是分享的国学宝典《战国策》:苏秦始将连横说秦。
欢迎阅读参考! 【提要】 苏秦,战国时代最的说客、谋⼠,纵横家中合纵派的领军⼈物和⾸脑。
苏秦擅长于战略谋划、长篇游说和辩论,他所解决的问题都是当时国际上的⾸要问题或者⼀个国家的核⼼问题,对具体问题和局部问题的策略,他不是太感兴趣。
他游说时善于抓住要害和本质问题,单⼑直⼊、鞭辟⼊⾥;富有逻辑性,说理清楚、极具信服⼒。
他也是最讲究语⾔修辞的说客,他的辞藻华丽、排⽐⽓势如虹、⽐喻夸张随⼿拈来,各种修辞⼿段应有尽有,可以说他是战国时代说客、谋⼠中的集⼤成者。
合纵,即“合众弱以攻⼀强”。
南北为纵,是以魏国、韩国、赵国为中⼼,北联燕国,南联楚国,东联齐国,共同联合起来对付秦国的霸权和侵略的国际战略。
此战略核⼼⼈物就是苏秦。
连横,即“事⼀强以攻众弱”。
东西为横,曾是齐、秦两国⽤武⼒迫使弱国听命,继⽽兼并其他弱国的国际战略。
在战国后期齐国衰弱之后,连横便成为秦国专⽤的吞并六国的谋略。
此战略核⼼⼈物是张仪。
【原⽂】 苏秦始将连横,说秦惠王⽈:“⼤王之国,西有巴、蜀、汉中之利,北有胡貉、代马之⽤,南有巫⼭、黔中之限,东有崤、函之固。
⽥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万,沃野千⾥,蓄积饶多,地势形便,此所谓‘天府’之,天下之雄国也。
以⼤王之贤,⼠民之众,车骑之⽤,兵法之教,可以并诸侯,吞天下,称帝⽽治,愿⼤王少留意,⾂请奏其效。
” 秦王⽈:“寡⼈闻之,买⽻不丰满者不可以⾼飞;⽂章不成者不可以诛罚;道德不厚者,不可以使民;政教不顺者,不可以烦⼤⾂。
今先⽣俨然不远千⾥⽽庭教之,愿以异⽇。
”苏秦⽈:“⾂固疑⼤王不能⽤也。
昔者神农伐补遂,黄帝伐涿⿅⽽禽蚩尤,尧伐欢兜,舜伐三苗,禹伐共⼯,汤伐有夏,⽂王伐崇,武王伐纣,齐桓任战⽽伯天下。
由此观之,恶有不战者乎?古者使车毂击驰,⾔语相结,天下为⼀;约中连横,兵⾰不藏;⽂⼠并饬,诸侯乱惑,万端俱起,不可胜理;科条既备,民多伪态;书策稠注,百姓不⾜;上下相愁,民⽆所聊;明⾔章理,兵甲愈起;辩⾔伟服,战攻不息;繁称⽂辞,天下不治;⾆弊⽿聋,不见成功;⾏义约信,天下不亲。
苏秦始将连横文言文阅读答案

苏秦始将连横文言文阅读答案1. 文言文《苏秦始将连横》译文合纵派的领军人物苏秦一开始却对秦惠王倡导连横战略,他游说秦惠王说:“大王的国家,西面有巴、蜀、汉中等地的富饶物产,北方有来自胡人地区的贵重兽皮与代地的良马,南边有巫山、黔中作为屏障,东方又有崤山、函谷关这样坚固的要塞。
土地肥沃,民殷国富;战车万辆,壮士百万;沃野千里,资源丰富,积蓄充足;地势险要,能攻易守。
这正是天下公认的‘天府之国’,秦国因而真正是雄霸天下的强国。
凭着大王您的贤能,秦国士卒与百姓的众多,战车、骑兵等武器的巨大作用,兵法和谋略的运用之妙,完全有把握吞并其他诸侯,一统天下,称号皇帝,统治全中国。
希望大王能考虑一下这一前景,允许臣陈述自己的方略。
”秦惠王说:“寡人常听人说:羽毛不够丰满的鸟儿不可以高飞,法令不完备的国家不可以奖惩刑罚,道德不崇高的君主不可统治万民,政策教化不顺应天意的君主不可以号令大臣,如今先生不远千里来到我秦国登庭指教,寡人内心非常感激,不过关于军国大计,最好还是等将来再说吧!” 苏秦说:“我本来就怀疑大王能否听取我的意见。
以前神农攻打补遂,黄帝讨伐涿鹿擒获蚩尤,唐尧放逐欢兜,虞舜攻打三苗,夏禹王攻打共工,商汤王灭夏桀,周文王攻打崇侯,周武王灭商纣,齐桓公用战争雄霸天下,都说明了一个国家要想称霸天下,哪有不经过战争就达到目的的?古代使者都坐着兵车奔驰,各国互相缔结口头盟约,谋求天下统一;虽然讲究合纵连横,却是战争不息;说客和谋士们进行巧辩和权诈之术,致使诸侯慌乱疑惑,结果一切纠纷都从此发生,简直复杂到无法处理的地步;章程和法律都完备的国家,人们又常常做出虚伪的行为;文书、籍策杂乱繁琐,百姓生活贫困不足;君臣上下都愁眉不展,百姓无所依赖;法令规章越多,战争发生的也就越多;能言善变穿着儒士服装的越多,战争就越发无法停止。
什么事如果不顾根本而专门讲求文辞末节,天下就越发无法太平。
因此说客的舌头说焦了,听的人耳朵都有听聋了,却不见什么成效;做事即使讲义气守信用,也没办法使天下和平安乐。
《战国策·苏秦始将连横》赏析.doc

《战国策·苏秦始将连横》赏析.doc
《战国策·苏秦始将连横》是一篇古代历史文献,主要讲述了苏秦为了实现自己的政
治理想,先后拜师学艺,并最终开始了自己的外交工作。
本文中苏秦乃是个心怀大志之人,从小就有为国家贡献的愿望。
他曾拜访过楚国的名
臣张仪,向他请教谋略和兵法,可惜饮鸩止渴,没有得到什么实质性的东西。
于是,苏秦
师从了六国显赫的高级谋士孙膑,深入研究诸侯国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达成权力平衡。
在孙老师知道自己已经无法再为弟子传授更多谋略后,苏秦决定游历各国,寻找机会实现
自己的抱负。
苏秦在外交路上遭遇不少的挫折和困难,但他并不灰心丧气,反而不断尝试不同的方
法来打通自己的关系网,甚至冒着生命危险去和雍门的大夫们进行谈判。
苏秦的坚韧精神
和强大的毅力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值得一提的是,苏秦创造了一种外交策略——“连横”,此策略是指通过联盟,打破
原有的固定的国家阵营,达到自己的利益。
苏秦有一次带着秦国的诸侯去到荆州,无意中
听到了楚国的太子在练习弓箭。
苏秦突然提议,比拼珠联壁合的能力,引起了太子的兴趣。
随后,苏秦和太子成了好友,通过各种手段,争取到了楚国和秦国的联盟,实现了自己的
愿望。
这种外交策略被后世的政治家广泛运用,成为了战国时期重要外交手段。
总的来说,《战国策·苏秦始将连横》不仅讲述了苏秦的成长历程和取得的外交成果,更包含了中国古代重要的外交策略——“连横”,它的思想在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深
远的影响。
《苏秦以连横说秦》原文翻译及作品欣赏-古文观止

《苏秦以连横说秦》原文翻译及作品欣赏【作品介绍】《苏秦以连横说秦》讲的是战国时期,著名说客苏秦见秦王时献连横之策,秦王没有采纳,于是苏秦发奋学习纵横之术、终于成功当上赵相,并且以功名显于天下的故事。
【原文】苏秦以连横说秦出处:《战国策》苏秦始将连横(1)说秦惠王曰(2):“大王之国,西有巴、蜀、汉中之利(3),北有胡貉、代马之用(4),南有巫山、黔中之限(5),东有肴、函之固(6)。
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万(7),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便,此所谓天府(8),天下之雄国也。
以大王之贤,士民之众,车骑之用,兵法之教,可以并诸侯,吞天下,称帝而治。
愿大王少留意,臣请奏其效。
”秦王曰:“寡人闻之:毛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文章不成者不可以诛罚,道德不厚者不可以使民,政教不顺者不可以烦大臣。
今先生俨然不远千里而庭教之(9),愿以异日(10)。
”苏秦曰:“臣固疑大王之不能用也。
昔者神农伐补遂(11),黄帝伐涿鹿而禽蚩尤(12),尧伐驩兜(13),舜伐三苗(14),禹伐共工(15),汤伐有夏(16),文王伐崇(17),武王伐纣(18),齐桓任战而伯天下(19)。
由此观之,恶有不战者乎(20)?古者使车毂击驰(21),言语相结,天下为一,约从连横,兵革不藏。
文士并饰(22),诸侯乱惑,万端俱起(23),不可胜理。
科条既备,民多伪态,书策稠浊(24),百姓不足。
上下相愁,民无所聊(25),明言章理(26),兵甲愈起。
辩言伟服(27),战攻不息,繁称文辞,天下不治。
舌弊耳聋,不见成功,行义约信,天下不亲。
于是乃废文任武,厚养死士,缀甲厉兵(28),效胜于战场。
夫徒处而致利(29),安坐而广地,虽古五帝三王五伯(30),明主贤君,常欲坐而致之,其势不能。
故以战续之,宽则两军相攻,迫则杖戟相橦(31),然后可建大功。
是故兵胜于外,义强于内,威立于上,民服于下。
今欲并天下,凌万乘(32),诎敌国(33),制海内,子元元(34),臣诸侯,非兵不可。
《苏秦以连横说秦》译文.doc

《苏秦以连横说秦》译文苏秦以连横说秦选自《战国策》文本译文原文文本又名《苏秦始将连横》[1/4]苏秦起初用连横的策略游说秦惠王,他说:“秦国西边有巴、蜀、汉中等富庶之地,北面有可用的胡貉、代马,南方有巫山、黔中为屏障,东边有坚牢难攻的郩、函之地。
秦国土地肥美,百姓殷实富足,兵车万辆,勇士百万;而且有千里沃野、蓄积丰厚;地势险峻,便利攻守。
这正是人们所说的得天独厚的天府,天下的大国啊!况且凭借您的贤明,百姓的众多,如果习用车骑,教以兵法,一定可以兼并诸侯,统一天下,成就帝业。
我希望大王对此稍加留意,请允许我陈明其成效吧。
”苏秦始将连横说秦惠王,曰:“大王之国,西有巴、蜀、汉中之利,北有胡貉、代马之用,南有巫山、黔中之限,东有郩、函之固。
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万,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便,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
以大王之贤,士民之众,车骑之用,兵法之教,可以并诸侯,吞天下,称帝而治。
愿大王少留意,臣请奏其效。
”秦惠王说:“我听说:羽毛不丰满的鸟,不能高飞;法令不完备的国家,难以施行诛罚;德行不高的人,不能够役使百姓;政治教化不曾修明,不可以烦劳大臣。
现在您不远千里郑重庄严地在宫廷上指教我,我希望您以后再说吧!”秦王曰:“寡人闻之:毛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文章不成者,不可以诛罚;道德不厚者,不可以使民;政教不顺者,不可以烦大臣。
今先生俨然不远千里而庭教之,愿以异日。
”[1/4]《苏秦以连横说秦》2002/08/15苏秦以连横说秦选自《战国策》文本译文原文文本又名《苏秦始将连横》[2/4]苏秦回答道:“我本来就疑惑您是否能用我的主张。
往古之时,神农氏讨伐补遂,黄帝出征涿鹿而擒杀蚩尤,唐尧讨伐驩兜,虞舜讨伐三苗,夏禹讨伐共工,商汤诛灭夏桀,周文王征伐崇侯虎,周武王灭掉商纣,齐恒公用武而称霸天下,由此看来,哪有不凭借武力的呢?近世各国派遣使者,车辆往来,奔驰道路;策士们各用言语,互相交结,使天下为一体。
古文观止(11)·苏秦以连横说秦

古文观止(11)·苏秦以连横说秦苏秦以连横说秦《战国策》苏秦始将连横,说秦惠王曰:“大王之国,西有巴、蜀、汉中之利,北有胡貉、代马之用,南有巫山、黔中之限,东有肴、函之固。
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万,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便,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
以大王之贤,士民之众,车骑之用,兵法之教,可以并诸侯,吞天下,称帝而治。
愿大王少留意,臣请奏其效。
”秦王曰:“寡人闻之:毛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文章不成者不可以诛罚,道德不厚者不可以使民,政教不顺者不可以烦大臣。
今先生俨然不远千里而庭教之,愿以异日。
”苏秦曰:“臣固疑大王之不能用也。
昔者神农伐补遂,黄帝伐涿鹿而禽蚩尤,尧伐驩兜,舜伐三苗,禹伐共工,汤伐有夏,文王伐崇,武王伐纣,齐桓任战而伯天下。
由此观之,恶有不战者乎?古者使车毂击驰,言语相结,天下为一,约从连横,兵革不藏。
文士并饰,诸侯乱惑,万端俱起,不可胜理。
科条既备,民多伪态,书策稠浊,百姓不足。
上下相愁,民无所聊,明言章理,兵甲愈起。
辩言伟服,战攻不息,繁称文辞,天下不治。
舌弊耳聋,不见成功,行义约信,天下不亲。
于是乃废文任武,厚养死士,缀甲厉兵,效胜于战场。
夫徒处而致利,安坐而广地,虽古五帝三王五伯,明主贤君,常欲坐而致之,其势不能。
故以战续之,宽则两军相攻,迫则杖戟相橦,然后可建大功。
是故兵胜于外,义强于内,威立于上,民服于下。
今欲并天下,凌万乘,诎敌国,制海内,子元元,臣诸侯,非兵不可。
今不嗣主,忽于至道,皆惛于教,乱于治,迷于言,惑于语,沈于辩,溺于辞。
以此论之,王固不能行也。
”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弊,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羸縢履蹻,负书担橐,形容枯槁,面目犁黑,状有归色。
归至家,妻不下紝,嫂不为炊。
父母不与言。
苏秦喟叹曰:“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之罪也。
”乃夜发书,陈篋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
中考文言文《苏秦始将连横》全文详细翻译

中考文言文《苏秦始将连横》全文详细翻译导读:苏秦始将连横选自《战国策》苏秦起初用连横的策略游说秦惠王,他说:“秦国西边有巴、蜀、汉中等富庶之地,北面有可用的胡貉、代马,南方有巫山、黔中为屏障,东边有坚牢难攻的郩、函之地。
秦国土地肥美,百姓殷实富足,兵车万辆,勇士百万;而且有千里沃野、蓄积丰厚;地势险峻,便利攻守。
这正是人们所说的得天独厚的天府,天下的大国啊!况且凭借您的贤明,百姓的众多,如果习用车骑,教以兵法,一定可以兼并诸侯,统一天下,成就帝业。
我希望大王对此稍加留意,请允许我陈明其成效吧。
”苏秦始将连横说秦惠王,曰:“大王之国,西有巴、蜀、汉中之利,北有胡貉、代马之用,南有巫山、黔中之限,东有郩、函之固。
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万,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便,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
以大王之贤,士民之众,车骑之用,兵法之教,可以并诸侯,吞天下,称帝而治。
愿大王少留意,臣请奏其效。
”秦惠王说:“我听说:羽毛不丰满的鸟,不能高飞;法令不完备的国家,难以施行诛罚;德行不高的人,不能够役使百姓;政治教化不曾修明,不可以烦劳大臣。
现在您不远千里郑重庄严地在宫廷上指教我,我希望您以后再说吧!”秦王曰:“寡人闻之:毛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文章不成者,不可以诛罚;道德不厚者,不可以使民;政教不顺者,不可以烦大臣。
今先生俨然不远千里而庭教之,愿以异日。
”苏秦回答道:“我本来就疑惑您是否能用我的主张。
往古之时,神农氏讨伐补遂,黄帝出征涿鹿而擒杀蚩尤,唐尧讨伐驩兜,虞舜讨伐三苗,夏禹讨伐共工,商汤诛灭夏桀,周文王征伐崇侯虎,周武王灭掉商纣,齐恒公用武而称霸天下,由此看来,哪有不凭借武力的呢?近世各国派遣使者,车辆往来,奔驰道路;策士们各用言语,互相交结,使天下为一体。
但结果或者约从,或者连横,兵革甲胄也并未因此藏起。
辩士们巧言文饰,使各国诸侯昏乱迷惑,结果万端俱起,莫衷一是,不可理喻;规章制度虽已完备,人民作伪的却愈多;国家法令多而混乱,百姓被搅得更加贫穷,这样君臣愁怨,百姓无所依靠。
苏秦始将连横

苏秦始将连横说秦【提要】苏秦,战国时代最著名的说客、谋士,纵横家中合纵派的领军人物和最高首脑。
苏秦擅长于战略谋划、长篇游说和辩论,他所解决的问题都是当时国际上的首要问题或者一个国家的核心问题,对具体问题和局部问题的策略,他不是太感兴趣。
他游说时善于抓住要害和本质问题,单刀直入、鞭辟入里;富有逻辑性,说理清楚、极具信服力。
他也是最讲究语言修辞的说客,他的辞藻华丽、排比气势如虹、比喻夸张随手拈来,各种修辞手段应有尽有,可以说他是战国时代说客、谋士中的集大成者。
合纵,即“合众弱以攻一强”。
南北为纵,是以魏国、韩国、赵国为中心,北联燕国,南联楚国,东联齐国,共同联合起来对付秦国的霸权和侵略的国际战略。
此战略核心人物就是苏秦。
连横,即“事一强以攻众弱”。
东西为横,曾是齐、秦两国用武力迫使弱国听命,继而兼并其他弱国的国际战略。
在战国后期齐国衰弱之后,连横便成为秦国专用的吞并六国的谋略。
此战略核心人物是张仪。
【原文】苏秦始将连横,说秦惠王曰:“大王之国,西有巴、蜀、汉中之利,北有胡貉、代马之用,南有巫山、黔中之限,东有崤、函之固。
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万,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便,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
以大王之贤,士民之众,车骑之用,兵法之教,可以并诸侯,吞天下,称帝而治,愿大王少留意,臣请奏其效。
”秦王曰:“寡人闻之,毛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文章不成者不可以诛罚;道德不厚者,不可以使民;政教不顺者,不可以烦大臣。
今先生俨然不远千里而庭教之,愿以异日。
”苏秦曰:“臣固疑大王之不能用也。
昔者神农伐补遂,黄帝伐涿鹿而禽蚩尤,尧伐欢兜,舜伐三苗,禹伐共工,汤伐有夏,文王伐崇,武王伐纣,齐桓任战而伯天下。
由此观之,恶有不战者乎?……夫徒处而致利,安坐而广地,虽古五帝、三王、五伯,明主贤君,常欲坐而致之,其势不能,故以战续之。
宽则两军相攻,迫则杖戟相冲,然后可建大功。
是故兵胜于外,义强于内;威立于上,民服于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翻开历史看苏秦
——读《苏秦始将连横》有感
苏秦,这个活跃在战国时期的纵横家,是“人生在世,势位富贵,盖可忽乎哉!”的最好诠释者。
有人说苏秦是一个擅长谋划的智者,有人则说他是一个追名逐利的小人,但在我看来,智者和小人都是苏秦的真实写照,存在于他身上的所谓卑劣和高贵都有其不容忽视的历史根源。
苏秦展露拳脚之际,正逢天下大乱之时,在那个世风日下、仁心诡诈、一切的的取舍都以现实的功名利禄为标准的年代,连骨肉亲情的父母妻嫂都可以绝情寡义,发达时就对你曲意逢迎,落魄时便将你扫地出门,一切的亲情都以利益为主,所谓的“笑贫不笑娼”正是那个社会的最好写照。
世道尚且如此,怎能没有像苏秦这般追名逐利的人呢?
初访秦国,苏秦也曾有过幻想,渴望通过“连横“的主张,让秦国打败六国,从而达到加功进爵的目的,然而,老天却跟他开了个玩笑,原本无懈可击的演说词被秦王驳回,最后只能被遣回家。
富贵梦的破碎还伴随着金钱的耗尽,最潦倒的时候,“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渐渐地,生活无着,面黄肌瘦,幸好,他并没有因此而堕落下去,既不怨天尤人、也不灰头丧气,而是将这些不公的待遇归为“秦之罪”,在那个兵荒马乱,“狡兔死,走狗烹”的时代,这无疑不是一条生存之道。
“觉醒”后的苏秦躬身自省,忍辱负重,后“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
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
曰:‘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进而更加奋发苦读,发誓一定要立志成才。
都说“顺天者昌,逆天者亡”,苏秦终于踩到了“顺天”的点,开始了他步步高升的一生。
起初他只是“摩燕乌集阙”,“说赵王于华屋之下”,没想到却引得“赵王大悦,封为武安君。
”依仗着他的刻苦好学,熟悉实事,有胆有识,能言善辩的优秀品质,或游说在宫廷庙堂之上,或奔走在大国小国之间,终于成为了“夫贤人在而天下服,一人用而天下服”的权势之人,一了当年之愿。
自身的富贵引来了父母妻嫂的逢合:父母“清宫除道,张乐设饮”;“妻侧目而视,倾耳而听”;“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谢”。
态度转变之快令苏秦瞠目结舌,以至于他发出了“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
人生世上,势位富贵,盖可忽乎哉!”的悲叹。
苏秦虽然总在追命逐利,但他能让“连横”、“合纵”在自己的股掌之间灵活运转,对当时政治时局的有着高度的认识与掌控,观天下如一盘棋,可见其博闻广识、韬略过人。
此外,苏秦的躬身自省、坚韧不拔的进取精神,不畏失败、忍辱负重的可贵品质也有其可取之处。
值得肯定的是,苏秦是个功利心很强的人,在他身上,体现了功利主义,所谓功利主义,是与讲究仁义礼智信、追求人生的道德完满为宗旨的儒家相反的,以现实的功名和利益为人生宗旨和人生价
值的根本的,为了获得名利而讲求积极进取、勤奋苦练的思想。
毫无疑问,苏秦是具有这样思想的人。
功利主义的方法论具体表现为一种顺应时势、知机应时、知权善变、努力进取、自强不息的实践方法论,功利主义的人有时为了名利,甚至可以不择手段。
在这里,我并不是要提倡功利主义,只是想说,苏秦的坚强的意志和为了抱负拼搏玩命的精神是值得现代的我们学习的,尽管功利主义者有些自私自利,但在正义目的下的个人奋斗精神,充分张扬了人的智慧、个性和气度,显示了人之为人的生命的力量和存在的价值,是正是我们社会所应该提倡的。
处于现代社会的我们,在内心深处都向往、渴求那种“遗世独立、羽化登仙”的澡雪精神,但面对现实却往往不得不向世俗低下高傲的头。
苏秦是没能守住心灵深处的那方净土,因而他没能成为孔孟这样的儒家学派的圣人;但是他也没有打着圣人的幌子,运用不所谓的高尚道德去骗取功名利禄、快意人生,因而他是现实中一个真实的英雄,一个值得现代人学习的真实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