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力学的出现和发展
力学的发展历程

力学的发展历程力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物体在受力作用下的运动规律和力的作用原理。
它是自古以来人们对自然界运动规律的探索和认识的基础,对于我们理解和解释物理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详细介绍力学的发展历程。
1. 古代力学的起源古代力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
古希腊的哲学家和数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了自然哲学的理论,他认为物体的运动需要外力的推动。
他的观点在几个世纪内向来被广泛接受,并成为古代力学的基础。
2. 牛顿力学的奠基17世纪末,英国科学家艾萨克·牛顿提出了经典力学的三大定律,即牛顿三定律。
第一定律是惯性定律,描述了物体在无外力作用下保持静止或者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第二定律是力的定律,描述了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其上的力的关系。
第三定律是作用-反作用定律,描述了力的相互作用。
牛顿力学的建立奠定了力学研究的基础,对后来的科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3. 运动学与动力学的发展在牛顿力学的基础上,人们进一步研究了运动学和动力学。
运动学研究物体的运动状态和轨迹,动力学研究物体的运动原因和力的作用。
通过对运动学和动力学的研究,人们能够更加全面地理解和描述物体的运动规律。
4. 波动力学的兴起19世纪末,人们开始研究波动力学。
波动力学研究机械波、声波、光波等的传播和相互作用规律。
著名的物理学家亨利·亚伯拉罕·布拉神奇和奥古斯丁·让·菲涅尔等人对波动力学做出了重要贡献,推动了波动力学的发展。
5. 经典力学的局限性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人们发现在一些特殊情况下,经典力学的理论无法解释和预测实验结果。
例如,当物体的速度接近光速时,经典力学无法描述其运动规律。
这引起了对力学理论的重新思量和发展。
6. 相对论力学的诞生20世纪初,爱因斯坦提出了相对论力学的理论。
相对论力学修正了经典力学中的时间和空间观念,并提出了著名的质能方程E=mc²。
相对论力学在高速和强引力场下能够更准确地描述物体的运动规律,并对现代物理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力学的发展历程

力学的发展历程力学是研究物体运动和受力规律的学科,它是自然科学中最基础、最重要的学科之一。
力学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经过了漫长的历史演变和不断的发展,逐渐形成了现代力学的基本原理和理论体系。
下面将详细介绍力学的发展历程。
古代力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著名的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对力学的研究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他提出了自然物体分为四种元素(地、水、火、气)的理论,并认为物体的运动是由于与其自然元素的相互作用。
亚里士多德的力学理论在古代长期占主导地位,直到近代才被推翻。
古代中国力学的发展也有着独特的贡献。
中国古代的力学理论主要体现在工程技术和军事战略方面。
例如,中国古代的工程师和军事家在建筑和兵器设计中运用了许多力学原理,如杠杆、滑轮等。
这些实践经验积累为后来力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随着科学方法的不断发展,力学在近代经历了重要的革命。
17世纪,英国科学家伽利略·伽利莱和英国物理学家艾萨克·牛顿的工作为力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石。
伽利略提出了惯性原理和斜面运动等基本概念,牛顿则通过研究物体的运动和力的关系,提出了经典力学的三大定律,即牛顿定律。
这些理论为力学奠定了坚实的数学基础,并在科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9世纪,法国科学家拉格朗日和哈密顿等人对力学进行了重要的发展。
拉格朗日提出了以能量为基础的拉格朗日力学,将力学问题转化为能量和约束的问题,极大地简化了力学的计算。
哈密顿则提出了哈密顿力学,通过引入广义坐标和广义动量的概念,为力学问题的求解提供了新的方法。
20世纪,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对力学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对论扩展了牛顿力学的范围,提出了质量和能量之间的等价关系,揭示了高速运动物体的特殊性质。
相对论的发展使力学理论更加完善,并为后来的量子力学和场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现代力学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学科体系,包括经典力学、量子力学、统计力学等多个分支。
力学的应用广泛涉及到物理学、工程学、天文学、生物学等领域。
分析力学发展历程

近代分析力学
分析力学近代发展的重要表现在于它的现代 化.近二十年来分析力学发生了根本变化,促 进这种变化的主要因素有两个.一个是微分几 何的进步,用以得到更几何更本质的观点.这 种观点充满物理学(如规范场论),特别是力 学.另一因素是数学分析以及流形上泛函分析 的近代发展.荷兰著名力学家Koiter说得 好:“为使力学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我们一定 要逐步应用更加抽象和更加精密的数学”。
Company Logo
近代分析力学
近代分析力学也可以叫作“几何动力学”, 系指用近代微分几何(如流形、微分流形、辛 流形等)观点研究分析力学的原理和方 法.1982年6月在意大利都灵召开的分析力学 近代发展讨论会上,许多力学家、数学家和 物理学家介绍了他们在几何动力学方面的研 究成果.法国人在用近代微分几何方法研究天 体力学、刚体力学、动力系统的结构等方面 取得重要进展;意大利人在分析力学中的辛关 系上贡献突出
中国分析力学的发展方向
5
约束系统 非线性动 力学的研 究
6
数学问 题的力 学化求 解方法
7
分析力学 与工程科 学、高新 技术的结 合
Company Logo
LOGO
Company Logo
近代分析力学的主要内容
流形与 lagrange 力学
辛sympletic 流形与 hamilton力 学
KAM定理
Company Logo
流形与lagrange力学
Lagrange力学用位形(configuration)空间 描述力学系统的运动.力学系统的位形空间具 有微分流形结构,其同胚群作用在此结构 上.Lagrange力学的基本思想和定理相对此 群是不变的. 一个Lagrange力学系统用一流形(位形空间) 和在流形的切丛上的函数(Lagrange函数)给 出。
力学发展简史范文

力学发展简史范文力学是研究物体运动的科学,由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首次提出,但直到近代才得到较为完善的发展。
以下为力学发展的简史。
1.古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提出地心说,认为物体在自然状态下有两种运动形式:上落运动和四种元素间的混合运动。
这奠定了古希腊力学的基础。
2.文艺复兴时期:伽利略·伽利莱通过实验和观察,提出了相对论和惯性定律。
他的研究成果颠覆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对力学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3.牛顿力学的建立:艾萨克·牛顿在17世纪末提出了经典力学的三大定律和引力定律。
他的工作为力学奠定了基础,并建立了质点运动的数学描述和物体运动的力学定律。
4.拉格朗日力学的发展:18世纪末,约瑟夫·拉格朗日提出了一种新的力学描述方法,即通过数学的变量和方程来表示动力学系统的运动,而不再关注力的原因。
这种方法在物体间的相互作用问题上更为方便,为进一步研究创造了条件。
5.哈密顿力学的建立:19世纪初,威廉·哈密顿提出了哈密顿力学,这是一种类似于拉格朗日力学的描述方法,但主要关注于系统的能量。
这种方法比拉格朗日力学更加简洁,适用于有较多自由度的运动问题。
6.20世纪的量子力学:量子力学是在20世纪初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力学理论,将传统的牛顿力学和统计力学推广到微观尺度。
通过对粒子的波动性和粒子-波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研究,量子力学改变了人们对力学的认识。
7.相对论力学的提出: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在20世纪初提出了相对论力学,即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
这种新的力学理论修正了牛顿力学在高速和强引力条件下的适用性,改变了人们对时空结构和物体运动的认识。
8.现代力学的发展:随着科学技术和理论的不断进步,力学在20世纪后期得到了更为深入和广泛的研究。
包括流体力学、非线性力学、混沌力学等新的分支学科在内,力学的发展加深了人们对物体运动规律和力的作用机制的认识。
总结起来,力学经历了从亚里士多德到牛顿再到现代的发展过程,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得到了不同的理论和方法的完善和推广。
力学的发展历程

力学的发展历程引言概述:力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物体的运动和受力情况。
力学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经过了漫长的发展和演变。
本文将介绍力学的发展历程,从古代到现代,分为五个部份,分别是:古代力学的奠基、经典力学的建立、相对论力学的提出、量子力学的发展以及现代力学的前沿。
一、古代力学的奠基1.1 古代力学的起源古代力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其中最著名的代表是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提出了自然哲学的基本原理,包括力的概念和物体运动的原因。
他认为物体的运动是由于物体本身的特性,比如分量决定了物体的下落速度。
1.2 古代力学的发展在亚里士多德的基础上,古代力学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
其中最重要的是阿基米德的力学原理的提出。
阿基米德的力学原理是基于浮力和杠杆原理,他通过实验和观察推导出了浮力和物体平衡的关系,为后来的力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1.3 古代力学的局限性尽管古代力学做出了一些重要的贡献,但它的局限性也逐渐显现出来。
古代力学没有涉及到速度、加速度等概念,也没有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数学模型来描述物体的运动。
因此,古代力学的研究成果在后来的发展中逐渐被超越。
二、经典力学的建立2.1 牛顿力学的提出17世纪,牛顿提出了经典力学的三大定律,即惯性定律、动量定律和作用反作用定律。
这些定律为力学建立了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可以准确描述物体的运动和受力情况。
2.2 牛顿力学的应用牛顿力学的提出不仅仅是一种理论,它还被广泛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牛顿力学可以解释天体运动、机械运动以及其他各种物体的运动情况。
这使得经典力学成为物理学的基石,对后来的科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3 经典力学的限制尽管经典力学在描述宏观物体的运动方面非常成功,但它在描述微观世界的现象时存在一些局限性。
例如,在高速运动和弱小尺度下,经典力学的定律无法准确描述物体的运动。
这促使科学家们寻求一种新的力学理论。
三、相对论力学的提出3.1 狭义相对论的提出爱因斯坦在20世纪初提出了狭义相对论,它是一种描述高速运动物体的力学理论。
力学的发展历程

力学的发展历程力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物体运动和力的作用。
它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和演变,形成了现代力学的基础。
本文将详细介绍力学的发展历程,并探讨其在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1. 古代力学的起源古代力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
古希腊的哲学家和数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了一些关于力和运动的理论,他认为物体的运动是由于其本质的内在动力而产生的。
然而,亚里士多德的理论并没有提供明确的数学描述和实验验证,因此在科学发展中的地位并不重要。
2. 开普勒和伽利略的贡献在16世纪,约翰内斯·开普勒和伽利略·伽利莱的研究对力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开普勒通过对行星运动的观测和分析,提出了行星运动的三个定律,揭示了行星运动的规律性。
伽利略通过实验和观察,提出了自由落体和斜面上物体滑动的规律,奠定了力学实验基础。
他的研究为后来的牛顿力学奠定了基础。
3. 牛顿力学的建立17世纪末,艾萨克·牛顿提出了经典力学的三大定律,即牛顿定律。
第一定律(惯性定律)指出,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第二定律(动力学定律)描述了物体受力时的加速度与力的关系。
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说明了相互作用物体之间的力是相等且反向的。
牛顿力学为解释天体运动、机械运动和其他物体运动提供了统一的理论框架。
4. 拉格朗日力学和哈密顿力学的发展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约瑟夫·拉格朗日和威廉·哈密顿提出了新的力学理论,即拉格朗日力学和哈密顿力学。
拉格朗日力学通过定义广义坐标和拉格朗日函数,从能量角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哈密顿力学通过定义广义动量和哈密顿函数,从相空间的角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这两个力学理论在解决复杂系统的运动问题时具有重要的作用。
5. 相对论力学的出现20世纪初,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提出了相对论力学,即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
狭义相对论描述了高速运动物体的运动规律,引入了相对论性质量和相对论动力学。
了解力学的发展历史以及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完成相关的课程小论

了解力学的发展历史以及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完成相关
的课程小论
力学是研究物体运动的学科,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年的古希腊。
在数千年过去的时间里,力学不断发展和改进,它已经成为现代科学和工程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古代,著名的古希腊学者阿基米德和亚里士多德都对力学做出了重要贡献。
阿基米德提出了关于浮力和质心的理论,而亚里士多德则提出了自然运动和强制运动的理论,这些理论直到中世纪都被广泛接受。
在文艺复兴时期,很多科学家开始对力学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著名的学者伽利略·伽利莱通过研究天体运动和落体运动发现了运动的惯性定律,这直接推动了力学的发展。
同样著名的学者艾萨克·牛顿也是力学领域的杰出贡献者,他通过研究物体如何相互作用并提出了著名的牛顿三定律,重要程度不亚于前人。
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使得力学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
基于计算机模拟和数值计算技术,科学家们能够更加深入地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
同时,力学在现代工程和制造业,如汽车工业和空间航天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例如,力学学科被应用于建造高速列车和运用机器人作业,同时也将量子力学应用于设计电子设备。
除此之外,力学学科也被广泛应用于天文学和地球物理学,用于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和天体运动的轨迹,有助于预测未来的天气和地震等自然灾害信息。
综上所述,力学作为一个古老但富有活力的学科,不断地吸引着新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加入其中,同时也为现代社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
力学的发展历程

力学的发展历程力学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和力的作用。
它是自古以来人类对自然界运动现象的观察和实践经验的总结,经过长期的发展和演变,形成为了今天我们所熟知的力学理论体系。
下面将为您详细介绍力学的发展历程。
1. 古希腊时期的力学古希腊时期的力学主要由亚里士多德提出,他认为物体的运动是由于物体本身具有内在的趋向性。
他的观点主要包括自然运动和强迫运动两种形式。
自然运动是指物体根据其固有属性而发生的运动,如石头下落;而强迫运动是外力作用下物体发生的运动,如推动物体。
2. 文艺复兴时期的力学文艺复兴时期,伽利略·伽利莱提出了力学的实验方法和科学观点。
他通过实验和观察,发现自由落体物体的加速度是恒定的,并提出了“万有加速度定律”。
此外,他还研究了斜面上物体的滑动运动和摆锤的运动规律,为后来的力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3. 牛顿力学的建立17世纪末,伊萨克·牛顿提出了经典力学的三大定律,即牛顿定律。
第一定律是惯性定律,指出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时将保持静止或者匀速直线运动;第二定律是运动定律,描述了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之间的关系;第三定律是作用-反作用定律,说明了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之间的力相等、方向相反。
牛顿力学的建立使得力学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4. 19世纪的力学发展19世纪,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力学得到了更深入的研究。
拉格朗日和哈密顿等科学家提出了变分原理和广义动力学原理,为力学的数学形式化提供了重要的工具。
此外,达朗贝尔也为力学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他提出了刚体力学和弹性力学的理论。
5. 现代力学的发展20世纪,随着量子力学和相对论的发展,力学也发生了重大变革。
量子力学揭示了微观粒子的运动规律,相对论则描述了高速物体的运动规律。
这些新的理论使得力学的研究再也不局限于经典力学,而是涉及到更广泛的领域,如量子力学、相对论力学和统计力学等。
总结:力学的发展历程经历了古希腊时期的亚里士多德观点、文艺复兴时期的伽利略实验方法、牛顿力学的建立、19世纪的力学发展以及现代力学的发展等阶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析力学的出现和发展
(一)
分析力学的基本理论体系有微分形式和积分形式两种。
分析力学的微分形式,是由虚功原理和达兰贝尔原理相结合而得到的拉格朗日“动力学普遍方程”,进而推广为自由参数的一般动力学方程——拉格朗日方程。
“虚功原理”是十八至十九世纪力学发展最重要的成果之一,它的提出使静力学由“几何静力学”时期进入了"分析静力学"时期。
早在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学派的《力学问题》一书中,就已经出现了“虚位移”的概念。
亚历山大里亚的希隆也得出过结论:在机械及附属装置中,省力必迟缓,时间越长则举重力越小,即力与时间成反比,这就是所谓的“力学的黄金定则”。
十六世纪末叶,荷兰物理学斯台文指出:“得于力者失于速”。
伽利略也指出,在同一机械中,提升重物所需之力乘以高度保持不变。
J.伯努利在1715年的一封信中曾提出过“虚速度”的概念,并断言,如果诸力平衡,力与力的方向上的虚速度的乘积之和必等于零。
他把这个乘积称为“能量”。
这个原理的最终完成,应归功于法国著名数学家和物理学家拉格朗日。
拉格朗日出版了《分析力学》一书,该书对力学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在书中,拉格朗日把“虚速度”原理看作是一个普遍原理,认识到全部静力学问题都可以用这个原理作论证。
在《分析力学》中他为叙述这一原理写道:“如果某一由任意多个物体或质点组成的系统,受到某一引力或运动的作用而处于平衡中,且系统会有一不大的运动,因此,每一质点将占据无限小的空间范围(虚位移),那么,作用在所有给定点上的力和点在力的方向上产生的位移量之积的和始终为零。
在计算中规定,在力的方向上产生的位移为正,反之为负。
”
现在这条原理通常表述为:“假定产生一定的运动,对于每一个力,构成力和它的作用点在力的方向经过的路程的乘积,如果这些乘积的和(按照规定的正负符号)为零,那么这种运动就不会发生。
”
利用“虚速度”原理,杠杆原理、力的合成和分解原理等都可以由它推导出来。
拉格朗日利用这两个原理,将所有静力学的问题归结为纯数学运算。
(二)
分析力学的另一种形式是积分形式。
积分形式是从莫泊丢的最小作用量原理发展起来的变分原理。
变分原理和牛顿所建立的运动方程等价,我们也可以说牛顿运动原理是变分原理的子集。
这是直到十九世纪中叶以前,牛顿力学体系的最重要的进展。
变分学是以“最小”观念为基础开辟的一个处理力学问题的全新途径。
至于“最小观念”的提出,可以追溯到公元初期。
我们知道,亚历山大里亚的希隆已经把光线取最短路径或最短时间的思想引入光的反射问题上。
根据这种反射现象以及哲学、神学和审美的原则,哲学家们形成了这样一种认识,就是大自然以最短捷的可能途径运动,或者说自然界总是力求用尽可能简单的手段来获得某种效果。
罗吉尔.培根的老师,林肯教区主教格罗塞特相信,自然总是以数学上最短和最好可能的方式行动。
十四世纪时英国的唯名论者奥卡姆的威廉根据这个“经济原则”提出了著名的“奥卡姆剃刀”。
而列奥那多.达.芬奇说自然是经济的,而且这种经济是定量的。
到了十七世纪,科学家们很容易接受这种观点。
英国哲学学院领导人威尔金斯重新提出自然“从来不用任何麻烦而困难的方法去做那些用简易方
法就可以完成的事情”,即自然界的一切运动和变化都是沿着“用力最小”的途径进行的。
近代物理学史上最早使用最小观念而且成功的例子当属费马原理的
发现。
费马知道反射时光线沿需时最少的路径行走,而且相信自然确实是简单
而又经济地行动的。
由次,他在1657年和1662年的两封信里,确言了最小时间原理,并据此导出了光的折射定律。
最初曾经反对过费马原理的惠更斯,后来证明了光线在变折射率的介质中传播时同样遵守费马原理。
在牛顿总结的第一定律中,也表明物体的自然运动是直线的或最短距离的运动。
所有这一切似乎预示着存在着某种潜在的普遍性原理。
1834年,由英国的哈密顿作为公设提出的哈密顿原理,真正完成了莫泊丢把费马光程极值原理推进到力学中的尝试,这是牛顿三大运动定律建立之后力学理论发展的一个最大的飞跃。
但是,哈密顿不同意把它称为“最小作用原理”,而称为“稳定作用原理”。
他在1833年发表于“都柏林大学评论”上的一篇论文中写道:“虽然最小作用原理已如此立足于物理学最高级定理之林,然而在宇宙经济的基地上看,当时人们普遍拒绝把它作为宇宙规律的主张,对此,拒绝恰恰在于其他理由,事实上伪装节约的数量却常常浪费地消耗着”。
在1834年和1835年的两篇论文中他阐述了哈密顿原理。
质点在一定时间间隔内由一点到另一点满足运动学条件的运动是多种多样的,这就需要在这些运动中找出满足动力学关系的真正运动来。
哈密顿原理所给出的就是这样一条准则。
哈密顿原理更深刻的揭示了客观事物之间的紧密联系,它把力学原理归结为更为一般的形式,并成为从经典力学到广义相对论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