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52医学免疫学Ⅱ》期末考试复习总结资料.doc

合集下载

医学免疫学专业复习资料很详细的哦.doc

医学免疫学专业复习资料很详细的哦.doc

医学免疫学复习资料二、免疫系统及其功能(一)免疫系统的组成与结构(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二)免疫系统的功能:免疫防御免疫白稳免疫监视三、免疫的类型1.天然免疫(innate immunity)其特点是:个体出生时即具备,作用范围广,并非针对特定抗原,故亦称为非特异性免疫(nonspecific immunity)。

此类免疫的主要机制为:皮肤、黏膜及其分泌的抑菌/杀菌物质的屏障效应;体内多种非特异性免疫效应细胞和效应分子的生物学作用。

2.获得性免疫(acquired immunity)即适应性(adaptive)免疫,乃个体接触特定抗原而产生,仅针对该特定抗原而发生反应,故亦称为特异性免疫(specific immimity)。

特界性免疫应答(简称为免疫应答)是由抗原刺激机体免疫系统所致,包括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对抗原的识别、活化、增殖、分化及产生免疫效应的全过程。

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的比较见表1-2免疫应答具有如下特点:1・特异性 2.记忆性 3•耐受性一、免疫学发展经历的阶段(一)经验免疫学时期(17世纪~19世纪)人痘苗:牛痘苗(二)经典免疫学时期(19世纪屮叶辽0世纪屮叶)疫苗的发展和使用细胞免疫理论体液免疫理论(三)近代和现代免疫学时期(白20世纪屮叶至今)【教务成绩修改提髙学分绩点消除挂科记录改后付款【996262445]](二)细胞免疫学进展——揭示免疫学现彖木质的物质基础1.免疫系统的解剖学基础2. T淋巴细胞生物学特征3.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应答4.免疫耐受及其细胞学机制5.抗体生成的理论(三)分了免疫学进展——促进免疫学理论与应用研究的催化剂1.抗体多样性的遗传学基础2・细胞因了的基础与应用研究3・T淋巴细胞的特异性识别、激活和效应机制4.抗原递呈的机制(四)应用免疫学进展——赋予免疫学新的生命力的源泉1.疫苗的发明、应用及推广2.免疫学技术的建立和发展(1)血清学技术和免疫标记技术:(2)细胞融合技术:(3) T淋巴细胞克隆技术:(4)分了生物学技术:3.免疫生物治疗第四节“医学免疫学”教材基本轮廓 f 免疫系统抗原补体 免疫调节 遗传控制免疫应答*抗 体 *细胞因子 *致敏淋巴细胞正常 异 常 抗 肿 免 免 超 白 免 移免 感 瘤 疫 疫 敏 身 疫 殖疫 染 免 学 学 反 免 增 免缺 免 疫防 检 应疫生疫陷疫治测“医学免疫学”教材内容概要第二章抗原抗原(antigen )作用于T 、B 淋巴细胞的抗原识别受体,促使其增殖、分化,产生免疫效应物质(抗体或致敏淋巴细 胞)并与Z 结合,从而发挥免疫效应。

免疫学期末复习资料:免疫总结.docx

免疫学期末复习资料:免疫总结.docx

免疫总结免疫是我个人很喜欢的一门课,哈,因为能让你尽尝恍然大悟之快感。

不过总结的吋间离考试的时间稍稍远了一点儿,必定没有及时总结來的思路清楚,详尽到位,多多包涵,请按照自己老师的课件和重点删减补充。

就像很多学科一样,或者说更加典型一点,免疫学是一个太网络化的综合体系,毕竟免疫系统也是个网络循环的感觉,不像消化系统,有进有11!的。

不论老师从那一点入手,不论从那一点开始去了解这张网,都会发现千头万绪,而没有头绪。

但是,当你硬着头皮学完全部, 对前面的不着头脑的东西,立即就能联系起來,那么在你眼前展现的就是一张无缝之网。

这时候无论从哪一个节点处,都可以把这张网完完整整的拎起来,才发现原来是那么简单,清楚。

我就不多感慨了,看看我的思路对你们有没有帮助吧。

虽然说考试范围全在老师课件之内,但是有时候重点却会猜偏。

所以要紧扣课件,适当拓展, 拓展的范围也就是两本书:高晓明的和陈慰峰的。

前者比较有意思,但是不体系。

后者很体系,可是太基本。

结合一下就好了。

所以,我的经验是,打印出课件,一边看书一边往课件上注字儿,最后就是只要课件了。

另外陈慰峰的有不少表格和很清楚的图,粉好粉好,有助于理解记忆。

大体思路可以顺着一次感染来看,首先有了抗原,那么就要看如何分类,不同的类别引起不同的免疫反应方式,或者同时或先后引起多种免疫。

不论是天然免疫还是获得性免疫,都要从两个方面考虑,细胞和分子,然而这两者乂是不可分割的。

对于细胞,要知道它的膜分子尤其是标志性的,及某些膜分子的结构和功能,它就是通过这些被活化、调节或者发挥效应的;其次要知道他产生了什么分子,某些分子的产生过程,比如说最重要的就是抗体是如何产生的,并且这些分子有什么作用。

其实说细胞就是再说分子。

还有体液里的一些分子,比如说补体系统,结构次耍作用为主。

在分散认识了这些分子和细胞之后,就要把它们串起来, 那就是一些过程,比如说补体活化的三个途径,抗原识别呈递的途径,抗体形成的分化及成熟的过程,等等。

免疫学考试总结

免疫学考试总结

免疫学期末复习要点总结1. 免疫基础:包括免疫系统、抗原、免疫球蛋白、补体、细胞因子、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白细胞分化抗原2. 免疫应答:涉及抗原呈递细胞、抗原的呈递与加工、T 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B 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等3. 免疫学应用:涉及免疫检测、免疫治疗、免疫预防和免疫制剂等4.第一章, 绪论1. 基本概念免疫:是机体识别“自己”和“非己”抗原、维持体内外环境平衡的一种生理学反应。

换言之,机体识别非己抗原,对其产生免疫应答并清除之,正常机体对自身组织抗原成分则不产生免疫应答,即维持耐受。

2. 免疫的基本特性1) 识别自身和非自身2) 特异性:能识别非自身物质间的微小差异,如同分异构体、旋光性等3) 免疫记忆:有初次应答、再次应答。

再次应答产生的抗体更多、更快,反应更强烈。

如:传染病康复后或疫苗免疫后,能获得长期免疫力。

3. 免疫的基本功能1) 免疫防御:即抗感染免疫,主要指机体针对外来抗原(如微生物及其毒素)的免疫保护作用。

若应答过强或持续时间过长,则在清除致病微生物的同时,也可能导致组织损伤和功能异常,即发生超敏发应;若应答过低或缺失,则可发生免疫缺陷病。

2) 免疫自稳:免疫细胞会把身体内的废物清除出体外,这些废物有敌人的尸体,老化死去的细胞,外来的杂质等,我们流出的汗与吐出的痰即属此类。

3) 免疫监视:由于各种体内外因素的影响,正常个体的组织细胞不断发生畸变和突变。

机体识别此类异常细胞并将其清除,此为免疫监视。

该功能异常,可能导致肿瘤的发生或持续的病毒感染。

4. 免疫的类型1) 天然免疫,即固有免疫,是机体抵御微生物侵袭的第一道防线。

其特点是:个体出生时即具备,作用范围广,并非针对特定抗原,故亦称非特异性免疫。

此类免疫的主要机制为:皮肤、粘膜及其分泌的抑菌/杀菌物质的屏障效应;体内多种非特异性免疫效应细胞和效应分子的生物学作用。

2) 获得性免疫,即适应性免疫,乃个体接触特定抗原而产生,仅针对该特定抗原而发生反应,故亦称特异性免疫。

医学免疫学复习重点及考试重点

医学免疫学复习重点及考试重点

医学免疫学复习重点及考试重点医学免疫学复习重点及考试重点免疫学复习重点第一章免疫器官和组织名词解释粘膜相关淋巴组织(非常十分以及及其重要):或黏膜免疫系统(MIS),存在于呼吸道、消化道、泌尿道生殖道黏膜下的淋巴组织,它们在免疫防御中发挥重要作用。

是机体内部与外部的第一道防线,主要分泌SIgA(分泌型IgA)完成其免疫效应。

:问答题:免疫系统的组成第二章免疫球蛋白名词解释1、CDR: (互补决定区)(非常十分以及及其重要):在免疫球蛋白的重链和轻链V区,各有3个区域的氨基酸组成和排列顺序高度可变,这个区域称为高变区。

高变区实际上是Ig与抗原表位特异性结合的位置,这些高变区序列在空间结构上与抗原表位互补,故称为CDR.2、单克隆抗体(非常十分以及及其重要):用杂交瘤和细胞融合技术使B淋巴细胞产生识别同一抗原表位的同源抗体,称为单克隆抗体,其有高度均一性、特异性与高效性.3、多克隆抗体(抗血清)(非常十分以及及其重要):用人工方法以相应天然抗原免疫动物,由于该抗原的高度异质性,含有不同抗原表位、且未经纯化,造成接种动物获得的免疫血清为多种抗体的混合物,称为多克隆抗体,含多克隆抗体的血清称为抗血清。

4、免疫球蛋白超家族问答题1、试述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功能及各类Ig的作用(非常十分以及及其重要)(阐述题):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功能免疫球蛋白的指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上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

由2条轻链与重链组织,分为可变区(V区)和恒定区(C区),其V区的功能主要是靠其互补决定区(CDR)特异性识别、结合特异性抗原。

发挥免疫效应,如中和毒素、阻断病原侵入。

C区的功能主要是(1)激活补体:通过IgG1-3和IgM的CH2/CH3通过补体途径激活补体达到溶解细胞或细菌的作用。

(2)结合细胞表面的FC受体:Ig的Fc段与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的Fc受体(FcR)结合,增强其吞噬作用。

也称为调理作用。

IgE的FC段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表面的FcεR高亲和力结合。

医学免疫学期末复习资料 免疫笔记(终版)

医学免疫学期末复习资料 免疫笔记(终版)

前言:身为学渣的我顶着巨大压力把它全部整理完了才开始复习。

不过整理了一遍之后发现免疫的思路就清晰了很多,所以建议大家如果有时间的话也可以自己整理一遍课件,但是要速成免疫的话那就将就着用这份吧。

第一章医学免疫学绪论一、基本概念医学免疫学Medical immunology研究人体免疫系统、免疫相关疾病及免疫学临床应用的学科免疫力Immunity机体识别和排除异源性物质的功能,关键是机体需要具备区分自己(self)和异己(nonself)二、发展经验免疫学时期(18-20c初)近代免疫学时期(20c中)现代免疫学时期(20c末-今)三、免疫系统(Immune system)防御(defence):病原微生物、异原成分超敏反应免疫缺陷、感染自稳(hemeostasis):衰老、病变细胞自身免疫病—监视(surveillance):肿瘤细胞—癌症?固有免疫(Innate Immunity):体先天存在的免疫力,直接抵抗外来侵袭的免疫系统。

?适应性免疫(Adaptive Immunity):机体后天获得的免疫力,能特异性识别和排除抗原的免疫系统,具有记忆性的特点,又称获得性免疫。

?特点:记忆性、反应性、特异性?组成:器官:胸腺、骨髓、淋巴结、脾脏细胞:淋巴、单核巨噬、粒、树突状分子:抗体、补体、细胞因子、免疫细胞膜分子、信号转导分子 ?免疫组:人类1000-3000个免疫相关基因编码>1013 不同序列的蛋白,其中的抗体、T细胞抗原受体(TCR)、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具有高度多样性和多态性第二章免疫器官(Immune organ)一、中枢免疫器官(Central immune organ):免疫细胞分化发育的部位 1、胸腺(Thymus)?结构:由皮质,髓质组成,含Thymocyte和Stromal cells ?功能:T 细胞分化发育的部位参与细胞免疫(Cellular immunity)分泌胸腺激素?缺陷:裸鼠(Nude mouse):先天无胸腺小鼠DiGeoge 综合征:先天性胸腺发育不良,甲状旁腺缺陷,发作性感染,低血钙抽搐。

《B052医学免疫学Ⅱ》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B052医学免疫学Ⅱ》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D
49.对Ig类别转换的正确理解是(C)
A.不接受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调节B.一般不需要抗原诱导产生C.由IgG向IgE转换D.转换后的Ig其V区不变E.转换后的Ig其V区发生变化
50.对半抗原的正确理解是(B)
A.能够直接刺激机体产生抗体B.是小分子物质C.通常是多肽D.本身有免疫原性E.不能与抗体分子结合
A.分子量不同B.VH不同C.Fc段不同D.Fab段不同E.CH不同
68.铰链区位于(A)
A.CH1和CH2之间B.CH2和CH3之间C.V区和C区之间D.H链和L链之间E.CH和CL之间
69.接种抗毒素的免疫是(B)
A.人工主动免疫B.人工被动免疫C.效果与死疫苗相同D.效果与活疫苗相同E.常常引起免疫耐受
42.不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组织损伤机制是(D)
A.由位于组织细胞表面自身抗原刺激产生的自身抗体引起B.由自身反应性T淋巴细胞针对自身抗原引起C.游离的自身抗原与自身抗体形成复合物引起D.对外来抗原引起的I型超敏反应E.IV型超敏反应
C
43.参与II型超敏反应的效应细胞有(D)
A.T细胞B.B细胞C.红细胞D.NK细胞E.肥大细胞
75.具有抗原特异识别受体的细胞是(B)
A.巨噬细胞B.T细胞C.树突状细胞D.NK细胞E.上皮细胞
14.IgG的特点是(A)
A.含有四肽链的单体B.由五聚体组成C.含有分泌片D.是分子量最大的免疫球蛋白E.不含铰链区
15.IgG分子中能与巨噬细胞Fc受体结合的功能区是(D)
A.CLB.VLC.VHD.CH3 E.CH1
16.IgG重链绞链区位于(B)
A.在CH1链内B.在CH1和CH2之间C.在CH2和CH3之间D.在CH3和CH4之间E.在VH和CH1之间

《B052医学免疫学Ⅱ》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B052医学免疫学Ⅱ》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B052医学免疫学Ⅱ》期末考试复习资料一、单选题1.Ⅰ型超敏反应主要特征是(C)A.再次接触变应原后反应发生慢B.不具有明显个体差异 C.对变应原易产生IgE型抗体 D.IgG或IgM类抗体与靶细胞表面相应抗原结合 E.中等大小可溶性免疫复合物沉积2.Ⅱ型超敏反应主要特征是(E)A.IgG或IgM类抗体参与B.抗原位于细胞表面C.以细胞溶解或组织损伤为主 D.以上都不是 E.以上都是3.Ⅲ型超敏反应主要特征是(D)A.常在几分钟内发病B.损伤过程与补体和抗体无关C.主要由位于细胞膜表面的抗原引起D.主要由中等大小可溶性免疫复合物引起 E.以上都是4.Ⅳ型超敏反应主要特征是(B)A.反应发生较快B.反应发生与抗体和补体无关C.效应与巨噬细胞无关 D.效应与B细胞有关 E.皮肤反应与青霉素皮试一样5.B细胞的功能有(E)A.产生抗体B.提呈抗原C.分泌细胞因子D.表达MHCII类分子 E.以上都有6.B细胞发育成熟的免疫器官是(A)A.骨髓B.胸腺C.脾脏D.淋巴结E.扁桃体7.B细胞活化需要(A)A.抗原向B细胞提供第一活化信号B.抗原向B细胞提供第二活化信号 C.Th细胞CD40分子提供第一活化信号 D.Th细胞CD4分子提供第二活化信号 E.干扰素作用8.C3a的作用是(E)A.具有粘附作用B.具有酶的作用C.参与C3转化酶的组成 D.参与C5转化酶的组成 E.具有过敏毒素的作用9.CD4阳性T细胞一般是(A)A.辅助T细胞B.杀伤T细胞C.不分泌细胞因子的T细胞 D.细胞毒性T细胞 E.高表达MHCⅡ类分子的细胞10.CD8阳性的T细胞的TCR识别的是(E)A.抗原抗体复合物B.抗原抗体补体复合物C.膜攻击复合物 D.抗原肽和MHCII类分子复合物 E.抗原肽和MHCI类分子复合物11.HLAII类分子表达的细胞有(B)A.T细胞B.B细胞C.NK细胞D.以上都表达E.以上都不表达12.HLAI类分子是(C)A.由相同的二条α链组成的B.类似免疫球蛋白C.其中一条链是α链 D.只表达在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 E.由TCR基因编码13.HLA基因复合体位于人(A)A.第6号染色体B.第12号染色体C.第20号染色体D.第8号染色体E.第1号染色体14.IgG的特点是(A)A.含有四肽链的单体B.由五聚体组成C.含有分泌片D.是分子量最大的免疫球蛋白E.不含铰链区15.IgG分子中能与巨噬细胞Fc受体结合的功能区是(D)A.CLB.VLC.VHD.CH3E.CH116.IgG重链绞链区位于(B)A.在CH1链内B.在CH1和CH2之间C.在CH2和CH3之间 D.在CH3和CH4之间 E.在VH和CH1之间17.Ig的类别与下列哪项有关(D)A.L链B.J链C.二硫键D.H链E.可变区18.Ig根据其CH(重链恒定区)不同可分为(A)A.5类B.2类C.3类D.2型E.3型19.MHCII类分子将抗原肽提呈给(B)A.B细胞B.CD4阳性的T细胞C.CD8阳性的T细胞D.NK细胞E.红细胞20.NK细胞的功能是(A)A.杀伤某些病毒感染的靶细胞B.吞噬细菌C.分泌抗体 D.提呈抗原 E.特异杀伤带有抗原的肿瘤细胞21.NK细胞功能是(D)A.吞噬病原微生物B.产生IgEC.提呈抗原D.通过ADCC效应杀伤某些肿瘤 E.辅助B细胞产生抗体22.Tc细胞释放胞浆内的颗粒含有(B)A.补体B.穿孔素C.组织胺D.IgE.粘附分子23.TD抗原可以是以下哪种成分(D)A.小分子物质B.抗原决定基C.细菌脂多糖D.蛋白质 E.表位24.TD抗原是(B)A.抗原决定基B.胸腺依赖抗原C.免疫佐剂D.胸腺非依赖抗原 E.半抗原25.Th细胞在B细胞的免疫应答中的辅助作用表现为(D)A.提供免疫球蛋白B.摄取抗原C.递呈抗原给B细胞D.提供B细胞活化的第二活化信号E.提供补体26.Th细胞在B细胞免疫应答中的辅助作用是(B)A.向B细胞提供第一活化信号B.向B细胞提供第二活化信号 C.Th细胞CD4分子提供第一活化信号 D.Th细胞CD3分子提供第二活化信号 E.不包括细胞因子的作用27.TI抗原的特征是(C)A.引起强的IgG应答B.通常是蛋白C.引起抗体产生不需T细胞参与 D.引起抗体产生需T细胞参与 E.能够与TCR结合28.T或B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的过程不包括(C)A.效应细胞和效应分子产生B.B细胞对抗原的特异性识别 C.T细胞在胸腺内分化成熟 D.T、B细胞的活化、增殖和分化 E.T细胞对抗原的特异性识别29.T细胞发育成熟的免疫器官是(B)A.骨髓B.胸腺C.脾脏D.淋巴结E.扁桃体B30.半抗原(B)A.有免疫原性和反应性B.有反应性但没有免疫原性C.有免疫原性,但没有反应性D.既没有免疫原性,也没有反应性 E.多数为蛋白质31.半抗原是(D)A.单独能够引起免疫应答B.是大分子物质C.通常是多肽 D.本身不能单独刺激产生抗体 E.只有与载体偶联才能与抗体分子结合32.表达HLAII类分子的细胞是(C)A.NK细胞B.静止T细胞C.B细胞D.红细胞E.浆细胞33.表达HLAI类分子的细胞是(E)A.B细胞B.单核细胞C.上皮细胞D.T细胞E.以上各细胞都有34.补体激活的旁路途径,不经过(A)A.C1、C2B.C3、C6C.C5、C7D.C6、C8E.C7、C935.补体膜攻击复合物是(A)A.C5b6789B.C4b2b3bC.C4b3bD.C3bBbE.C4b2b36.补体系统的生物学活性包括(E)A.介导的细胞溶解B.调理作用C.引起炎症反应D.清除免疫复合物 E.以上都包括37.补体系统的生物学活性不包括(E)A.介导细胞溶解B.调理作用C.引起炎症反应D.清除免疫复合物 E.特异杀伤靶细胞38.不成熟的B细胞在下列哪种免疫器官中发育成熟(A)A.骨髓B.胸腺C.脾脏D.淋巴结E.扁桃体39.不属于II型超敏反应的特征是(D)A.IgG或IgM类抗体参与B.抗原位于细胞表面C.以细胞溶解或组织损伤为主 D.有可溶性抗原抗体复合物参与 E.有补体参与40.不属于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过程的是(D)A.T细胞识别抗原肽与MHC分子复合物B.T细胞活化、增殖、分化 C.效应T细胞发挥效应 D.补体介导的溶细胞作用 E.T细胞释放细胞因子41.不属于细胞因子功能特点的是(E)A.相互可以具有协同作用B.相互可以具有拮抗作用C.一种细胞因子可以具有多效性D.一种细胞可以分泌多种细胞因子 E.可以特异结合抗原42.不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组织损伤机制是(D)A.由位于组织细胞表面自身抗原刺激产生的自身抗体引起 B.由自身反应性T淋巴细胞针对自身抗原引起 C.游离的自身抗原与自身抗体形成复合物引起 D.对外来抗原引起的I型超敏反应 E.IV型超敏反应C43.参与II型超敏反应的效应细胞有(D)A.T细胞B.B细胞C.红细胞D.NK细胞E.肥大细胞44.参与II型超敏反应损伤的效应细胞是(D)A.T细胞B.B细胞C.红细胞D.NK细胞E.肥大细胞45.参与粘膜局部免疫的主要抗体是(B)A.IgGB.IgAC.IgMD.IgDE.IgE46.超急性排斥发生于(B)A.移植手术后数周内B.移植手术后数分钟到数小时内C.移植手术后数月D.移植手术后数年E.移植手术后反复发作47.迟发型超敏反应的特点除外(C)A.对抗原发生反应的是T细胞B.出现反应需24小时以上 C.IgG参与反应 D.细胞因子起关键作用 E.巨噬细胞有重要作用48.迟发型超敏反应的主要特征是(D)A.补体在动脉壁大量沉着B.动脉周围嗜中性粒细胞浸润 C.表皮水肿 D.单个核细胞浸润和组织细胞损伤的炎症反应 E.小血管周围红细胞浸润D49.对Ig类别转换的正确理解是(C)A.不接受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调节B.一般不需要抗原诱导产生 C.由IgG向IgE转换 D.转换后的Ig其V区不变 E.转换后的Ig其V区发生变化50.对半抗原的正确理解是(B)A.能够直接刺激机体产生抗体B.是小分子物质C.通常是多肽 D.本身有免疫原性 E.不能与抗体分子结合51.对单克隆抗体的正确理解是(B)A.由多种B细胞分泌的抗体B.由一个B细胞克隆分泌的抗体 C.与对多种抗原表位反应 D.含有多种抗体的混合物 E.特异性不高,易出现交叉反应52.对免疫耐受基本概念错误的理解是(A)A.对免疫系统普遍的抑制B.只对特定的抗原不应答C.表现为特异的免疫不应答D.具有免疫特异性E.T、B细胞都可以引起耐受53.对免疫耐受基本概念错误的理解是(A)A.对免疫系统普遍的抑制B.只对特定的抗原不应答C.表现为特异的免疫不应答D.具有免疫特异性E.T、B细胞都可以引起耐受54.对细胞因子的错误理解是(C)A.是低分子量的蛋白B.具有多效性C.能够与抗原结合 D.自分泌的方式发挥作用 E.具有拮抗或协同效应55.对于C3的理解,下列哪项是正确的(D)A.不参与补体激活的旁路途径B.只参与补体激活的经典途径 C.能够被C1酯酶裂解 D.其片段参与补体激活旁路途径的C3转化酶的组成 E.其片段参与补体激活经典途径的C3转化酶的组成56.对于C5转化酶的错误理解是(B)A.两条激活途径的C5转化酶组成成分不相同B.两条激活途径的C5转化酶的功能不同 C.两条激活途径的C5转化酶组成成分不同,功能相同 D.旁路激活途径的C5转化酶可以裂解C5 E.经典激活途径的C5转化酶不可以裂解C457.对于HLAI类分子的正确理解是(D)A.是由相同的二条α链组成的B.具有补体功能C.只表达在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 D.由重链(α链)和β2M组成 E.由Ig基因编码F58.肥大细胞颗粒内预先形成储备的介质有(A)A.组织胺B.白三烯C.细胞因子D.免疫球蛋白E.IgE受体59.肥大细胞释放胞浆内的颗粒含有(C)A.补体B.穿孔素C.组织胺D.IgE.MHC分子60.分子量最大的免疫球蛋白是(D)A.IgGB.分泌型IgAC.IgED.IgME.血清型IgA61.辅助B细胞产生抗体的细胞是(D)A.CD1阳性细胞B.CTLA-4阳性细胞C.CD8阳性T细胞 D.CD4阳性T细胞 E.CD2阳性T细胞62.辅助抗原增强免疫原性的物质被称为(B)A.抗原B.佐剂C.调理素D.半抗原E.变应原G63.固有免疫细胞不表达(A)A.特异性抗原识别受体B.MHCⅡ类分子C.CD分子D.黏附分子E.细胞因子受体64.关于T细胞介导的免疫,下列哪点是错误的?(C)A.Th细胞参与B.需有抗原刺激C.不需要巨噬细胞参与效应功能 D.释放淋巴因子 E.特异杀伤靶细胞J65.机体抗肿瘤的免疫效应机制不包括(E)A.NK细胞的抗肿瘤作用B.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C.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D.巨噬细胞的抗肿瘤作用E.肿瘤细胞MHC分子表达降低66.既是过敏毒素又是趋化因子的补体片断是(C)A.C5bB.C4aC.C5aD.C3bE.C3d67.将免疫球蛋白分为五类的依据是(E)A.分子量不同B.VH不同C.Fc段不同D.Fab段不同E.CH不同68.铰链区位于(A)A.CH1和CH2之间B.CH2和CH3之间C.V区和C区之间 D.H链和L链之间 E.CH和CL之间69.接种抗毒素的免疫是(B)A.人工主动免疫B.人工被动免疫C.效果与死疫苗相同 D.效果与活疫苗相同 E.常常引起免疫耐受70.接种疫苗属于(A)A.抗原特异免疫B.抗原非特异免疫C.人工被动免疫D.与接种抗毒素效果一样E.与接种细胞因子制剂效果一样71.经典补体激活途径中各补体成分的活化顺序是(B)A.C124356789B.C142356789C.C145236789D.C124536789E.C12345678972.巨噬细胞作用是(B)A.产生抗体B.吞噬、消化抗原C.具有典型树突状形态D.不分泌细胞因子E.上述全部73.具有调理作用中的免疫球蛋白(E)A.能够和巨噬细胞特异结合B.能够和B细胞特异结合C.主要是IgMD.主要是IgEE.主要是IgG74.具有过敏毒素作用的补体片段是(C)A.C3bB.C4bC.C3aD.C5bE.C2b75.具有抗原特异识别受体的细胞是(B)A.巨噬细胞B.T细胞C.树突状细胞D.NK细胞E.上皮细胞76.具有四肽链结构的Ig是(E)A.IgGB.IgEC.IgAD.IgME.以上都是77.具有五个四肽链结构的Ig是(D)A.IgGB.IgEC.IgAD.IgME.IgDK78.抗体的抗原结合部位的特殊区域是(B)A.可变区B.高变区C.恒定区D.绞链区E.二硫键79.抗体与抗原结合的部位是(E)A.Fc片段B.轻链的V区C.重链的V区D.重链的C区 E.重链和轻链的V区80.抗体再次应答特点的是(D)A.潜伏期长B.产生的抗体量少C.缓慢到达平台期D.产生的抗体主要为IgGE.产生的抗体主要为IgM81.抗体直接结合抗原的特殊区域被称为(B)A.可变区B.高变区C.恒定区D.绞链区E.二硫键82.抗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的强度取决于(D)A.抗原分子化学性质B.抗原分子量大小C.抗原结构的复杂性 D.以上都是 E.以上都不是83.抗原决定基被认为是(B)A.大分子蛋白质分子B.TCR/BCR及抗体特异结合的基本单位 C.不能与抗体结合 D.不能与TCR结合 E.可增强机体对抗原的免疫应答84.抗原是(E)A.可以是蛋白B.可以是多肽C.能够与抗体结合D.能够与抗原识别受体结合 E.以上都是85.可以引起免疫耐受的细胞是(C)A.NK细胞B.巨噬细胞C.肥大细胞D.T细胞E.树突状细胞86.可引起继发性免疫缺陷病的原因包括(E)A.营养不良B.恶性肿瘤C.感染D.免疫抑制药物E.以上都包括L87.赖抗原是(C)A.必须在胸腺中产生B.不刺激机体产生抗体C.TD抗原 D.TI抗原 E.通常是多糖M88.免疫调节包括以下哪项?(E)A.抗原、抗体的调节B.各种免疫细胞的调节作用C.神经-内分泌对免疫功能的调节 D.独特性网络调节 E.以上都包括89.免疫球蛋白四条肽链应该是(C)A.分子量一样大B.分子量各不相同C.分子量两条轻链相同、两条重链相同 D.只有重链能够结合抗原 E.只有轻链能够结合抗原90.免疫缺陷病的临床特点不包括(D)A.患者可出现反复的、持续的、严重的感染B.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增高 C.自身免疫病的发病率增高 D.经常没有临床症状 E.感染的性质和严重程度主要取决于免疫缺陷的成分及其程度。

医学免疫学重点整理(期末复习)

医学免疫学重点整理(期末复习)

第一章免疫学概论❖免疫术语免疫(immunity):机体免疫系统识别“自己”和“非己”,对自身成分产生天然免疫耐受,对非己异物产生排除作用的一种生理反应。

免疫防御:防止外界病原体的入侵及清除已入侵病原体及其他有害物质。

免疫监视:随时发现和清除体内出现的“非己”成分,如肿瘤细胞、衰老凋亡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

免疫自身稳定:通过自身免疫耐受和免疫调节两种主要的机制来达到免疫系统内环境的稳定。

❖免疫应答的种类及其特点固有免疫(先天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分类适应性免疫(获得性免疫/特异性免疫)固有免疫(innate immunity):概念:固有免疫是生物在长期进化中逐渐形成的,是机体抵御病原体入侵的第一道防线物质基础:组织屏障:皮肤粘膜屏障、血脑屏障、血胎屏障固有免疫细胞:吞噬细胞、DC、NK细胞、NKT细胞、B1细胞、δγT 细胞固有免疫效应分子:补体系统、细胞因子、溶菌酶、抗菌肽、乙型溶素作用特点:♦先天性(无需抗原激发)♦作用在先(0~96小时)♦非特异性(模式识别受体)♦无记忆性适应性免疫(acquired immunity):概念:适应性免疫应答是指体内T、B淋巴细胞接受“非己”的物质(主要指抗原)刺激后,自身活化、增殖、分化为效应细胞,产生一系列生物学效应(包括清除抗原等)的全过程。

物质基础: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抗原提呈细胞(APC)作用特点:♦获得性(需抗原激发)♦作用在后(96小时后启动)♦特异性(TCR/BCR)♦记忆性♦耐受性第二章免疫器官和组织❖免疫术语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mucosal-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概念:亦称黏膜免疫系统,主要指呼吸道、胃肠道及泌尿生殖道黏膜固有层和上皮细胞下散在的淋巴组织,以及含有生发中心的淋巴组织,如扁桃体、小肠派尔集合淋巴结及阑尾等,是发生黏膜免疫应答的主要部位。

MALT的组成:肠相关淋巴组织、鼻相关淋巴组织、支气管相关淋巴组织MALT的功能及特点:♦行使黏膜局部免疫应答♦产生分泌型IgA❖免疫器官的组成和功能中枢免疫器官(初级淋巴器官)♦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发育和成熟的场所♦包括骨髓和胸腺外周免疫器官(次级淋巴器官)♦成熟淋巴细胞定居的场所,免疫应答的主要场所♦包括淋巴结、脾脏和黏膜相关淋巴组织骨髓的功能:♦各类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的场所♦B细胞和NK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体液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胸腺的功能:♦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免疫调节♦自身耐受的建立与维持淋巴结的功能:♦T细胞和B细胞定居的场所(T占75%,B占25%)♦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参与淋巴细胞再循环♦过滤作用脾的功能:♦T细胞和B细胞定居的场所(T占 40%,B 占60%)♦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合成生物活性物质♦过滤作用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的功能:♦行使黏膜局部免疫应答♦产生分泌型IgA淋巴细胞再循环:指定居在外周免疫器官的淋巴细胞由输出淋巴管经淋巴干、胸导管或右淋巴导管进入血液循环,经血液循环到达外周免疫器官后,穿越HEV,重新分布于全身淋巴器官和组织的反复循环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052医学免疫学II》期末考试复习资料一、单选题1.1型超敏反应主要特征是(C)A.再次接触变应原后反应发生慢B•不具冇明显个体差异C •对变应原易产生IgE型抗体D.IgG或IgM类抗体2靶细胞表面相应抗原绪合E.小等犬小可浴性免疫复合物沉积2・II型超敏反应主要特征是(E)A.IgG或IgM类抗体参与B.抗原位于细胞表而C•以细腕溶解或组织损伤为卞D.以上都不是E.以上都是3・ni型超敏反应主要特征是(D)A.常在几分钟内发病B.损伤过程与补体和抗体无关C.主要由位于细胞膜表而的抗原引起D.主要由「等人小可溶性免疫复合物引起E.以上都是4.IV型超敏反应主要特征是(B)A.反应发生较快B.反应发生与抗体和补体无关C •效应与乜囈细胞无关D.效应与B细胞有关E•皮肤反应与青每索戍衣一稗5.B细胞的功能有(E)A •产生抗体B•提呈抗原C.分泌细胞因子D •表达MHCII类分子E•以上都有6.B细胞发育成熟的免疫器官是(A)A.骨髓B.胸腺C.脾脏D.淋巴结E.扁桃体7.B细胞活化需要(A)A.抗原向B细胞提供第一活化信号B.抗原向B细胞提供第二活化信号 C.Th细胞CD40分子提供第一活化信号D.Th细胞CD4分子提供第二活化信号E.干扰素作用&C3a的作用是(E)A.具有粘附作用B.具有酶的作用C•参与C3转化酶的组成D•参与C5转化酶的组成E.具有过敏毒素的作用9.CD4阳性T细胞一般是(A)A.辅助T细胞B.杀伤T细胞C.不分泌细胞因子的T 细胞D.细胞毒性T细胞E.高表达MHC1I类分子的细胞10.CD8阳性的T细胞的TCR识别的是(E)A •抗原抗体复合物B.抗原抗体补体复合物C.膜攻击复合物D•抗原肽和MHCII类分子复合物E•抗原肽和何HCI类分子复合物H.HLAII类分子表达的细胞有(B)A.T细胞B.B细胞C.NK细胞D.以上都表达E•以上都不表达12.HLAI类分子是(C)A•由相同的二条u链组成的B•类似免疫球蛋白C•英1|一条链是a链D•只表达在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E. 由TCR基因编码13.HLA基因复合体位于人(A)A•笫6号染色体B•第12号染色体C•第20号染色体D•第8号染色体E•第1号染色体14.IgG的特点是(A)A.含有四肽链的单体B.由五聚体组成C.含有分泌片D.是分子的免疫球蛋口E •不含较链区15.IgG分子中能与巨噬细胞Fc受体结合的功能区是(D)A.CLB.VLC.VHD.CH3E.CH116.IgG重链绞链区位于(B)A.在CH 1链内B.在CH 1和CH2之间C.在CH2和CH3 Z间D•在CH3和CH4 Z间E•在VH和CHI Z间17.1g的类别与下列哪项有关(D)A.L链B.J链C.二硫键D.H链E.可变区18.1g根据其CH (重链恒定区)不同可分为(A)A.5类B.2类C.3类D.2型E.3型19.MHCII类分子将抗原肽提呈给(B)A.B细胞B.CD4阳性的T细胞C.CD8阳性的T细胞D.NK细胞E.红细胞20.NK细胞的功能是(A)A.杀伤某些病毒感染的靶细胞B.祚噬细菌C.分泌抗体D•提呈抗原E •特异杀伤带有抗原的肿瘤细胞21.NK细胞功能是(D)A.祚噬病原微生物B.产生IgEC.提呈抗原D•通过ADCC效应杀伤某些肿瘤E.爺助B细胞产生抗体22・Tc细胞释放胞浆内的颗粒含有(B)A •补体B.穿孔素C.组织胺D.Ig E •粘附分子23.TD抗原可以是以下哪种成分(D)A.小分子物质B.抗原决定基C.细菌脂多糖D.蛋白质E.羔佥24.TD抗原是(B)A •抗原决定基B.胸腺依赖抗原C •免疫佐剂D •胸腺非依赖抗原E.半抗原25・Th细胞在B细胞的免疫应答中的辅助作用表现为(D)A.捉供免疫球蛋白B•摄取抗原C•递呈抗原给B细胞D.捉供B细胞活化的第二活化信号E•捉供补体26.Th细胞在B细胞免疫应答中的辅助作用是(B)A•向B细胞捉供第一活化信号B•向B细胞捉供第二活化信号C.Th细胞CD4分子捉供笫一活化信号D.Th 细胞CD3分子捉供第二活化信号E•不包括细胞因子的作用27.TI抗原的特征是(C)A•引起强的IgG应答B.通常是蛋白C.引起抗体产生不需T细胞参与D.引起抗体产生需T细胞参与E•能够与TCR 结合28.T或B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的过程不包括(C)A.效应细胞和效应分子产生B.B细胞对抗原的特异性识别C.T细胞在胸腺内分化成熟D・T、B细胞的活化、增殖和分化E.T细胞对抗原的特异性识别29.T细胞发育成熟的免疫器官是(B)A•骨髄B购腺C •脾脏D.淋巴结E.扁桃体B30.半抗原(B)A.有免疫原性和反应性B.有反应性但没有免疫原性C.有免疫原性,但没有反应性D.既没有免疫原性,也没有反应性E.多数为蛋白质31 .半抗原是(D)A •单独能够引起免疫应答B.是人分子物质C.通常是多肽D.本身不能单独刺激产生抗体E•只有与载体偶联才能与抗体分子结合32.表达HLAII类分子的细胞是(C)A.NK细胞B.静止T细胞C.B细胞D.红细胞E.浆细胞33•表达HLAI类分子的细胞是(E)A.B细胞B•单核细胞C•上皮细胞D.T细胞E•以上各细胞都有34•补体激活的旁路途径,不经过(A)A.CK C2B.C3、C6C.C5、C7D.C6、C8E.C7、C935•补体膜攻击复合物是(A)A.C5b6789 B・C4b2b3b C.C4b3b D.C3bBb E.C4b2b36.补体系统的生物学活性包括(E)A•介导的细胞溶解B.调理作用C.引起炎症反应D. 淸除免疫复合物E •以上都包括37.补体系统的生物学活性不包括(E)A.介导细胞溶解B •调理作用C.引起炎症反应D.清除免疫复合物E •特异杀伤靶细胞38.不成熟的B细胞在下列哪种免疫器官中发育成熟(A)A.骨髄B.胸腺C.脾脏D.淋巴结E.扁桃体39•不属于II型超敏反应的特征是(D)A.IgG或IgM类抗体参与B•抗原位于细胞表面C.以纽I血溶解或组织损伤为主D.冇町溶性抗原抗体复合物参与E •冇补体参与40.不属于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过程的是(D)A.T细胞识别抗原肽与MHC分子复合物B.T细胞活化、增殖、分化C•效应T细胞发挥效应D.补体介导的溶细胞作用E.T细胞释放细胞因子41 •不属于细胞因子功能特点的是(E)A •相互可以具有协同作用B.相互可以具有拮抗作用C.—•种细胞因子可以具有多效性D.—种细胞可以分泌多种细胞因子E.可以特异结合抗原42.不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组织损伤机制是(D)A.由位于组织细胞表血a身抗原刺激产生的口身抗体引起B.±l£|身反应性T淋巴细胞针对自身抗原引起C. 游离的口身抗原与口身抗体形成复合物引起 D.对外来抗原引起的I型超敏反应E.IV型超敏反应C43.参与II型超敏反应的效应细胞有(D)A.T细胞B.B细胞C.红细胞D.NK细胞E.肥大细胞44.参与II型超敏反应损伤的效应细胞是(D)A.T细胞B.B细胞C.红细胞D.NK细胞E.肥大细胞45•参与粘膜局部免疫的主要抗体是(B)A.IgGB.IgAC.IgMD.IgDE.IgE46.超急性排斥厦生于(B)A •移植手术后数周内B•移植手术后数分钟到数小时内C•移植手术后数月 D •移植手术后数年E•移植手术后反复发作47.迟发型超敏反应的特点除外(C)A.対抗原发生反应的是T细胞B.出现反应需24小时以上C.妙参与反应D.细胞因子起关键作用E.巨噬细胞有重靈作用48.迟发型超敏反应的主要特征是(D)A •补体在动脉壁大戢沉着B.动脉周围嗜中性粒细胞浸润C •表皮水肿D.单个核细胞浸润和组织细胞损伤的炎症反应E •小血管周围红细胞浸润D49•对Ig类别转换的正确理解是(C)A.不接受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调节B.-・般不需要抗原诱导产生C•由IgG向IgE转换D.转换后的Ig其V 区不变E•转换后的Ig其V区发生变化50.对半抗原的正确理解是(B)A.能够肓接刺激机体产生抗体B.是小分子物质C •通常是多肽D•本身有免疫原性E.不能与抗体分子结合51.对单克隆抗体的正确理解是(B)化由多种B细胞分泌的抗体B.由一个B细胞克隆分泌的抗体C •与对多种抗原表位反应D.含有多种抗体的混合物E.特异性不高,易出现交叉反应52•对免疫耐受基本概念错误的理解是(A)A •对免疫系统普遍的抑制B•只对特定的抗原不应答C.表现为特异的免疫不应答D •具冇免疫特异性E.T、B细胞都可以引起耐受53.对免疫耐受基本概念错误的理解是(A)A •对免疫系统普遍的抑制B.只对特定的抗原不应答C.表现为特异的免疫不应答D •具冇免疫特异性E.T、B细胞都可以引起耐受54•对细胞因子的错误理解是(C)A •是低分子量的蛋白B •具有多效性C.能够与抗原结合D.自分泌的方式发挥作用E.具有拮抗或协同效应55•对于C3的理解,下列哪项是正确的(D)A.不参与补体激活的旁路途径B.只参与补体激活的经典途径C.能够被C1酯酶裂解D.苴片段参与补体激活旁路途径的C3转化酶的组成E.其片段参与补体激活经典途径的C3转化酶的组成56•对于C5转化酶的错误理解是(B)A.lW条激活途径的C5转化酶组成成分不相同B.两条激活途径的C5转化酶的功能不司C.两条激活途径的C5 转化酚组成成分不同,功能相司D.旁路激活途径的C5 转化酚可以裂解C5 E.经典激活途径的C5转化酶不可以裂解C457•对于HLAI类分子的正确理解是(D)A•是山相同的二条Q链组成的B.具有补体功能C•只表达在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 D.11J重链(u链)和B 2M 组成E.L L I ig基因编码5&肥大细胞颗粒内预先形成储备的介质有(A)A.组织胺B. 口三烯C•细胞因子D•免疫球蛋白E.IgE受体59.肥大细胞释放胞浆内的颗粒含有(C)A.补体B.穿孔素C.组织胺D.IgE.MHC分子60.分子量最大的免疫球蛋白是(D〉A.IgGB.分泌型IgAC.IgED.IgME.血清型IgA61.辅助B细胞产生抗体的细臨是(D)A.CD1阳性细胞B.CTLA-4阳性细胞C.CD8阳性T 细胞D.CD4阳性T细胞E.CD2阳性T细胞62.辅助抗原增强免疫原性的物质被称为(B)A.抗原B •佐剂C.调理素D.半抗原E.变应原63•固有免疫细胞不表达(A)A.特异性抗原识别受体B.MHCII类分子C.CD分子D.黏附分子E.细胞因子受体64.关于T细胞介导的免疫,下列哪点是错误的?(C)A.Th细胞参与B.需有抗原刺激C•不需要巨噬细胞参与效应功能D.释放淋巴因子E •特异杀伤靶细胞r65.机体抗肿瘤的免疫效应机制不包括(E)A.NK细胞的抗肿瘤作用B.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C.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D.巨噬细胞的抗肿瘤作用E. 肿瘤细胞MHC分子表达降低66•既是过敏毒素又是趋化因子的补体片断是(C)A.C5bB.C4aC.C5aD.C3bE.C3d67•将免疫球蛋白分为五类的依据是(E)A.分子量不同B.VH不同C.Fc段不同D.Fab段不同E.CH不同68.较链区位于(A)A.CH1和CH2之间B.CH2和CH3之间C.V区和C 区之间D.H链利L链之间E.CH和CL之间69•接种抗毒素的免疫是(B)A.人工主动免疫B.人工被动免疫C.效果与死疫苗相同D •效果与活疫苗相同E常常引起免疫耐受70.接种疫苗属于(A)A.抗原特异免疫B •抗原非特异免疫C.人工被动免疫D.与接种抗毒素效果一样E与接种细胞因子制剂效果一样71 •经典补体激活途径中各补体成分的活化顺序是(B)A.C124356789B.C142356789C.C145236789D.C124536789E.C12345678972•巨噬细胞作用是(B)A •产生抗体B.吞噬、消化抗原C.具冇典型树突状形态D.不分泌细胞因子E •上述全部73•具有调理作用中的免疫球蛋白(E)A•能够和巨噬细胞特异结合B.能够和B细胞特异结合C.主要是IgMD.主要是IgEE.主要是IgG74•具有过敏毒素作用的补体片段是(C)A.C3bB.C4bC.C3aD.C5bE.C2b75•具有抗原特异识别受体的细胞是(B)A.巨噬细胞B.T细胞C•树突状细胞D.NK细胞E. 上皮细胞76.具有四肽链结构的Ig是(E)A.IgGB.IgEC.IgAD.IgM E •以上都是77•具着五个曲肽链结新的Ig基(D)冬 A.IgG B.IgE C.IgA D.IgM E.IgD78•抗体的抗原结合部位的特殊区域是(B)A.可变区B •高变区C・恒定区D.绞链区E.二硫键79.抗体与抗原结合的部位是(E)A.Fc片段B.轻链的V区C.重链的V区D.重链的C 区E.重链和轻链的V区80•抗体再次应答特点的是(D)A •潜伏期长B•产生的抗体量少C.缓慢到达半台期D.产生的抗体主耍为IgG E•产生的抗体主耍为IgM81 •抗体直接结合抗原的特殊区域被称为(B)A.可变区B.高变区C.恒定区D.绞链区E.二硫键82•抗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的强度取决于(D)A •抗原分子化学性质B •抗原分子量大小C •抗原结构的复杂性 D.以上都是E.以上都不是83•抗原决定基被认为是(B)A.人分子蛋白质分子B.TCR/BCR及抗体特异结合的基本单位C.不能与抗体结合D.不能与TCR结合E•可增强机体对抗原的免疫应答84航原是(E)A.可以是蛋白B •可以是多肽C •能够与抗体结合D. 能够与抗原识别受体结合E •以上都是85.可以引起免疫耐受的细胞是(C)A.NK细胞B.巨噬细胞C•肥大细胞D.T细胞E.树突状细胞86•可引起继发性免疫缺陷病的原因包括(E)A.营养不良B •恶性肿瘤C •感染D.免疫抑制药物E. 以上都包括87•赖抗原是(C)A.必须在胸腺中产生B.不刺激机体产生抗体C.TD抗原D.TI抗原E.通常是多糖M88 .免疫调节包括以下哪项?(E)A.抗原.抗体的调节B.各种免疫细胞的调节作用C. 神经■内分泌对免疫功能的调节D•独特性网络调节E. 以上都包括89.免疫球蛋白四条肽链应该是(C)A.分子量一样大B.分子量各不和同C.分子量两条轻链和同、两条重链和同D•只有重链能够结合抗原E. 只有轻链能够结合抗原90•免疫缺陷病的临床特点不包括(D)A.患者可出现反复的、持续的、严重的感染B•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增岛 C.自身免疫病的发病率增高 D.经常没有临床症状E.感染的性质和严重程度主要取决于免疫缺陷的成分及英程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