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秋季学期 医药学院 药物分析 期末考试重点总结
药物分析实验期末总结

药物分析实验期末总结引言药物分析实验是药学专业学生进行的重要实践课程之一,通过实验了解药物的化学性质和分析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
本次药物分析实验课程分为四个部分:制备药品、药品质量分析、药物含量测定和药物质量控制。
本文将对这四个部分的实验进行总结并提出改进建议。
一、制备药品本次实验中,我们制备了几种常用的药品,如糖衣片、颗粒、口服液等。
通过制备这些药品,我们了解到了药物制剂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巧。
在实验中,我们需要掌握药物的质量控制要求,并严格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
通过实验,我们深刻理解了药物制剂的重要性和质量控制的必要性。
然而,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首先,制备过程中需要精确称量药物原料和辅料。
由于实验室天平的误差较大,导致称量结果不准确,影响了药物制剂的质量。
其次,药物制剂需要进行烘干处理,以去除水分。
但是,实验室的烘干设备质量不佳,无法提供稳定的温度和湿度。
因此,药物制剂的烘干过程存在一定的误差。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建议实验室更新天平设备,提供准确的称量结果。
同时,应该修复或更新烘干设备,以保证药物制剂的烘干质量。
此外,我们还可以探索新的制剂方法,以提高药物制剂的质量和稳定性。
二、药品质量分析药品质量分析是药物分析实验的重要环节,它能够评估药物制剂的质量和稳定性。
在实验中,我们使用了不同的质量分析方法,例如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红外光谱法(IR)等。
通过实验比对药物样品与标准样品的检测结果,我们可以评估药物的质量。
在药品质量分析的实验中,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
首先,实验条件的选择对质量分析结果有较大的影响。
例如,对于一些易挥发的药物,需要在低温下进行测定,以防止挥发损失。
其次,药物样品的制备过程需要注意。
样品的制备不当可能导致杂质的混入,进而影响质量分析结果。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可以加强实验条件选择的培训,提高学生对不同实验条件的了解和选择能力。
另外,我们还可以加强对样品制备过程的培训,以确保药物样品的纯度和稳定性。
药物分析考试复习要点

题型:选择、是非、名解、计算、设计主要考查六、七、八、十四、十五章,重点考查六和十五章,十九章之后不考。
选择:不考计算,大部份为结构分析性质是非:多为陈述名解:GLP、GCP、GMP、GSP、GAP、恒重、百分吸收系数、指纹图谱(知道概念)、比移值、杂志限量、滴定度、LOD、LOQ、标准曲线、标准品、 质控样品、溶出度、含量均匀度计算:杂质监测、含量测定设计:根据结构官能团判断性质进行方法鉴别重点有:阿司匹林(三颗星)、肾上腺素、对乙酰氨基酚、普鲁卡因(原料药、制剂)、甾体(官能团反应)、抗生素(青霉素鉴别、茚三酮、麦芽酚等专属性强反应)、滴定原理(条件、注意事项)、还有实验内容:测uv、HPLC原理,部件、四指标定法、非水溶液滴定NaNo2药物分析知识点总结国家药品标准是《中国药典》(缩写Ch.P)和局颁标准。
药品质量标准:是药品现代化生产和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份,是药品生产、经营、使用和行政、技术监督管理各部门应共同遵循的法定技术依据。
药典内容分:凡例、正文、附录、索引。
药品质量管理规范(5个G)《药品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定GL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药品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GCP》《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
标准品:用于生物检定、抗生素或者生化药品中含量或者效价测定的标准物质,按效价单位计,以国际标准品进行标定。
对照品除另有规定外,均按干燥品(或者无水物质)进行计算后使用。
药品检验工作的基本程序普通为取样、鉴别、检查、含量测定、写出检验报告。
杂质两个来源:一是由生产过程中引入,二是贮藏过程中引入。
杂质按照来源分:普通杂质和特殊杂质;按毒性分:毒性杂质和信号杂质;按理化性质分:有机杂质、无机杂质和残留杂质。
杂质限量:药物中含杂质的最大允许量。
杂质限量%=杂质最大允许量/供试品量*100% 杂质限量%=标准溶液的浓度*标准溶液的体积/供试品量*100%即L=CV/S*100% 1.氯化物检查,在硝酸酸性条件下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胶体微粒而显白色浑浊,与一定量的标准氯化钠溶液在相同条件下产生的氯化银浑浊程度比较,浊度不得更大。
药物分析重点总结

全国医药院校广东药学院粉姐作业研究会“七二零”规划教材----------------------------------------------------------------------------------------------------------一册在手,作业无忧药学生不可错过的学习好帮手!总主编方泽蘅药物分析之我与59分的战争·供药物分析专业用·主编方泽蘅副主编范国芳方艺何锦霞广药9栋720出版社·版权所有侵权必究·目录问答题 (1)第一章 (1)第二章 (1)第三章 (2)第四章 (3)第五章 (3)第十二章 (3)第十五章 (4)区分题 (5)设计题 (9)一、苯巴比妥 (10)二、司可巴比妥钠 (13)三、注射用硫喷妥钠 (16)四、阿司匹林 (18)五、盐酸普鲁卡因 (21)六、异烟肼 (23)七、重酒石酸间羟胺 (25)八、盐酸氯丙嗪 (26)九、对乙酰氨基酚 (27)十、硫酸奎宁 (28)十一、硫酸阿托品 (30)十二、硫酸庆大霉素 (32)十三、维生素B1(盐酸硫胺) (33)十四、维生素C (35)计算题 (36)药物的特殊杂质检查 (44)药物的含量测定 (46)专有名词英汉互译 (49)选择题 (57)问答题第一章1、药物分析是什么?答:药物分析是一门研究和发展药品全面质量控制的“方法学科”,是运用化学、物理化学或生物化学等方法和技术研究化学结构已经明确的合成药物或天然药物及其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也研究中药制剂和生化药物及其制剂有代表性的质量控制方法。
2、药物分析的任务是什么?答:①药物成品的检验工作②药物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③药物贮存过程的质量考察④临床药物分析工作;药物分析学科还应为相关学科的研究开发提供必要的配合和服务。
3、如何学好药物分析(本题500字)?答:要学好药物分析,要做到三点:一是拥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二是有熟练的实验操作技能;三是要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药物分析期末重点

药物分析期末重点
药物分析是指对药物及其相关杂质进行物理、化学、生物学等方法的检测、鉴定和定量分析,以确定药物的质量。
在药物研发、生产、质量控制和药品监管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以下是药物分析期末的重点内容。
1. 药物的标准化
药物的标准化是指以国家或行业的标准为基础,按照一定的规范和程序,通过特定的方法对药物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生物学检验以及质量评估,确定药物的质量标准。
2. 药物分析方法
药物分析方法包括物理学分析方法、化学分析方法和生物学分析方法。
常用的物理学分析方法有显微镜、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质谱等;常用的化学分析方法有色谱、电泳、光谱等;常用的生物学分析方法有酶联免疫法、放射免疫法、免疫荧光法等。
3. 药物杂质的分析
药物中的杂质包括有机杂质、无机杂质、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等。
对药物中的有机杂质进行分析,一般采用色谱方法,如气相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对药物中的无机杂质进行分析,一般采用原子吸收光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等方法。
4. 药物稳定性研究
药物的稳定性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药物分子结构和活性变化的性质。
在药物研发和生产过程中,药品的稳定性研究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可以通过区分药品主要剂型、评价药品贮存条件以及保证药品有效性来保证药品质量。
稳定性研究方法包括光稳定性、热稳定性、氧化稳定性等,并且药物稳定性与pH值、温度、光照等因素紧密相关。
5. 药物质量评价
药物质量评价是指按照规定的标准和方法,对药品进行必要的测试和评估,以确定药品是否符合质量标准和有无安全问题。
常见的药物质量评价指标包括外观性状、方法学评价、理化参数评价、微生物评价、毒理学评价等。
药物分析重点总结(通用6篇)

药物分析重点总结第1篇P440溶出度:系指活性药物成分从片剂(或胶囊剂等普通制剂)中的规定条件下溶出的速率和程度。
在缓释制剂、控释制剂及肠溶制剂等中也称为释放度第三节注射剂分析1 溶液型注射液应澄清 2乳状液型注射液(不得用于椎管内注射)不得有相分离现象静脉用乳状液型注射液中,90%的乳滴粒径应小于1um,且不得有粒径大于5um的乳滴。
3除另有规定外,混悬剂注射液(不得用于静脉注射或椎管内注射)中,原料药物的粒径应小于15um,粒径为15~20um者不应超过10%;若有可见沉淀,振摇时应容易分散均匀。
药物分析重点总结第2篇一般鉴别实验:是依据某一类药物的化学结构或理化性质的特征,通过化学反应来鉴别药物的真伪。
(只能证实是某一类药物,而不能证实是哪一种药物)1有机氟化物的鉴别经氧瓶燃烧法破坏,被碱性溶液吸收成无机氟化物,与茜素氟蓝、硝酸亚铈在溶液中形成蓝紫色络合物。
2有机酸盐水杨酸盐与三氯化铁生成配位化合物,中性红色,弱酸紫色。
加稀盐酸,析出白色水杨酸沉淀;分离,沉淀在醋酸铵试液中溶解。
酒石酸盐加氨制硝酸银试液数滴,水浴加热,试管内壁成银镜。
3芳伯氨基反应加稀盐酸煮沸,加等体积的亚硝酸钠和脲溶液数滴,振摇1分钟,滴加碱性B-萘酚试液数滴,生成由粉色到猩红色沉淀。
4托烷生物碱类发烟硝酸5滴,水浴蒸干,得黄色残渣,放冷,加乙醇2-3滴湿润,加固体氢氧化钾一粒,显深紫色。
5无机金属盐焰色反应钠盐鲜黄色钾盐紫色钙离子砖红色钡离子黄绿色绿色玻璃中透视蓝色铵盐加过量的氢氧化钠试液后,加热,即分解,发生氨臭;遇到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并能使硝酸亚汞试液润湿的滤纸显黑色。
6无机酸根氯化物法一:用稀硝酸酸化后,滴加硝酸银,生成白色凝乳状沉淀;分离,沉淀加氨试液溶解,再加稀硝酸酸化后,沉淀再次生成。
法二:加与供试品等量的二氧化锰,混匀,加硫酸润湿,缓慢加热,即产生氯气,能使润湿的碘化钾试纸变蓝。
硫酸盐法一:加氯化钡试液,产生白色沉淀;分离,沉淀在硝酸或盐酸中均不溶解。
药物分析期末考试总结

药分复习一、单选题:1.药物中无效或低效晶型的检查可以采用的方法是 (a)A.IR法B.AS法C.UV-Vis法D.GC法E.HPLC法2.中国药典规定:恒重,除另有规定外,系指供试品连续两次干燥或炽灼后的重量差异在(b)A.0.01lmg B.0.03mg C.0.1mg D.0.3mg E0.5mg3.下列药物中可将氧化亚铁氧化成红棕色氢氧化铁沉淀的是 (C) A.盐酸丁卡因 B.硫酸阿托品 C.尼莫地平 D.异烟肼 E.非洛地平4.2位含氟取代基的吩噻嗪类药物经有机破坏后在酸性条件下与显色剂反应显色,所用的显色剂是 (d) A.三氯化铁 B.亚硝基铁氰化钠 C.茜素磺酸钠 D.茜素锆 E.2,4-二硝基氯苯5.炔孕酮中存在的特殊杂质是 (e)A.氯化物B.重金属C.铁盐D.淀粉E.有关物质6.具有β内酰胺环结构的药物是(E)A.阿司匹林 B.奎宁 C.四环素 D.庆大霉素 E.阿莫西林7.芳酸类药物的酸碱滴定中,常采用中性乙醛作溶剂,所谓“中性”是指(b)A.PH=7 B.对所用指示剂显中性 C.除去酸性杂质的乙醇 D.对甲基橙显中性 E.对甲基红显中性8.下列药物中,可显Rimini反应的是(E)A.盐酸多巴胺 B.氧烯洛尔 C.苯佐卡因 D.对氨基苯甲酸E.重酒石酸间羟胺9.药品标准中鉴别实验的意义在于(a)A.验证已知药物与名称的一致性B.检查已知药物的纯度C.考察已知药物的稳定性D.确证未知药物的结构E.确定已知药物的含量10.采用硫代乙酰胺法检查重金属时,供试品如有色需在加硫代硫代乙酰胺前在对照溶液管仲加入的是(B)A.过氧化氢溶液 B.稀焦糖溶液 C.盐酸羟胺溶液 D.败坏血酸E.过硫酸铵11.下列鉴别反应中,属于丙二酰脲类反应的是(c)A.甲醛硫酸反应B.硫色素反应C.童言反映D.硫酸荧光反应E.戊烯二醛反应12.直接酸碱滴定发测定双水杨酯原料含量时,若滴定过程中双水杨酯发生水解反应,对离定结果的影响是(a)A.偏高B.偏低C.不确定D.无变化E.与所选指示剂有关13.体内药物分析中,最常用的体内样品是(a)A.血浆B.唾液C.尿液D.胃液E.肠液14.可用糠醛反映(Molisch反应)鉴别的药物是(b)A.青霉素钠B.庆大霉素C.盐酸四环素D.头孢拉定E.盐酸美他环素15.烟酸溶液(9→1000)系指(a)A.盐酸9.0ml加水是成为1000ml的溶液C.盐酸9.0g加水使成1000ml的溶液D.盐酸9.0g加水1000ml制成的溶液E.盐酸9.0ml加水1000ml制成的溶液16.用溶剂提取后非水溶液滴定法测定硫酸奎宁片的含量时,1mol的硫酸奎宁可消耗高氯酸的摩尔数是(e)A.1/2mol B.1mol C.2mol D.3mol E.4mol17.可与2,6-二氯靛酚试液反应的药物是(c)A.维生素AB.维生素B1C.维生素CD.维生素DE.维生素E18.取供试品少量,置试管中,加等量的二氧化锰,混匀,加硫酸润湿,缓缓加热,即产生氯气,能使用水润湿的碘化钾淀粉试纸显蓝色。
中国海洋大学《药物学》期末考试 试题

绪论:名词解释:Molecular Biology◆从分子水平上研究生命现象、阐明生物学规律的科学,其核心内容是通过生物的物质基础--核酸、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功能及其相互作用等运动规律的研究来阐明生命分子基础,从而探索生命的奥秘。
◆(狭义)偏重于核酸的分子生物学,主要研究基因或DNA的复制、转录、翻译及其调节控制的过程,当然也涉及与这些过程相关的蛋白质、酶的结构与功能的研究。
也叫分子遗传学第一章:脱氧核糖的2’位上没有自由羟基,这是DNA极其稳定的根本原因。
构成DNA的四种脱氧核苷酸通过3’,5’-磷酸二酯键彼此连接起来形成线性多聚体碱基和核糖通过糖苷键连成核苷双脱氧测序法名词解释DNA的二级结构:两条脱氧核苷酸链反向平行盘绕所形成的双螺旋结构简述DNA双螺旋结构的特点:(问答题)双螺旋中任意一条链绕轴一周所升降的距离,3.4nm,10个核苷酸。
DNA上的大沟对于蛋白质识别双螺旋DNA上的特定信息是非常重要的。
觉得DNA双螺旋结构的力:氢键;碱基堆积力;磷酸基的静电斥力;碱基分子内能。
拓扑异构酶的分类和生理作用:拓扑异构酶:拓扑异构酶可以断裂磷酸二酯键,造成暂时性的切口,使DNA的一条链得以穿越另一条链或双螺旋轴心,改变DNA的拓扑结构根据异构体化的方式而分为二个型:切断一个链而改变拓扑结构的称为Ⅰ型拓扑异构酶(top- oisomeraseⅠ),通过切断二个链来进行的称为Ⅱ型拓扑异构酶(topoisomeraseⅡ)级产物,hnRNA经过剪接成为成熟的mRNA并移到细胞质。
tRNA的二级结构都呈“三叶草” 形状,在结构上具有某些共同之处,一般可将其分为五臂四环:包括氨基酸接受区、反密码区、二氢尿嘧啶区、T C区和可变区。
除了氨基酸接受区外,其余每个区均含有一个突环和一个臂。
MicroRNAs(miRNAs)是在真核生物中发现的一类内源性的具有调控功能的非编码RNA,其大小长约20~25个核苷酸。
药品分析期末总结

药品分析期末总结一、引言药品分析是药学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旨在培养学生对药品质量控制和分析技术的理论和实践能力。
本学期,我们学习了药品分析的基本原理、常用方法和技术,通过理论学习和实验操作,深入了解了药品分析的各个方面。
在本文中,我将总结本学期所学内容,并对未来的学习和研究提出展望。
二、药品分析的概述药品分析是对药品质量的评价与控制,其中涉及到药品的理化性质、质量标准以及分析方法等方面。
药品分析的目标是确保药品的质量和安全性,确保药品的疗效,以保障人们的用药安全和生命健康。
三、药品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药品分析的基本原理包括定性分析原理和定量分析原理。
定性分析主要是通过检测药品中特定的成分或特征,确定药品的质量或纯度。
常用的定性分析方法有色谱法、质谱法、光谱法等。
定量分析则是通过计算药品中某一特定成分的含量,来确定药品的质量或纯度。
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有比色法、滴定法、重量法等。
四、药品分析的常用技术药品分析的常用技术包括色谱分析、质谱分析、光谱分析、电化学分析等。
色谱分析是通过溶质在固定或流动相中的分配行为来分离和检测化合物,常见的色谱技术有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等。
质谱分析是通过测定药品中化合物分子的质量和质量比来确定化合物的结构和组成,常见的质谱技术有质谱联用法等。
光谱分析是通过测定药品对光的吸收、发射或散射,来确定其中的化合物成分和结构,常见的光谱技术有紫外可见光谱法、红外光谱法等。
电化学分析是利用药物在电极上发生的化学反应,来检测和分析药物的成分和质量,常见的电化学技术有离子选择电极法、脱氢极谱法等。
五、药品分析实验操作本学期,我们进行了一系列药品分析实验操作,如溶液的浓度测定、酸度测定、金属离子的分析等。
这些实验操作使我们熟悉了药品分析的常用方法和技术,提高了我们的实验技能和操作能力。
在实验中,我们还注意到了实验环境的安全性和实验操作的规范性,这对于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物分析
第一章绪论
1.性质及任务
药物分析的性质:研究药物及其制剂的组成,理化性质,鉴别真伪,纯度检查以及含量测定等,以确保用药的安全、合理、有效。
任务:1. 药品的常规检验,以“药品质量全面监控”为中心,开展药品质量检验。
2. 为新药研究开发提供科学及质量控制方法。
3. 临床药学研究。
2.药品质量管理规范内容:
药品非临床研究管理规范—GLP
药品临床试验管理规范—GCP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
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
3.药品检验工作的基本程序:
取样、性状、鉴别、检查、含量测定、检验报告
第二章药物的鉴别实验
1.性质和任务
药物的鉴别实验是根据药物的分子结构、理化性质采用化学、物理化学或生物学方法来判断药物及其制剂的真伪。
、
2.药物鉴别实验的项目
a.性状:外观,溶解度,物理常数。
物理常数包括:熔点,比旋度,吸收系数等。
b.一般鉴别试验:依据某一种药物的化学结构或理化性质的特征,通过化学反应来鉴
别药物的真伪。
c.专属鉴别试验:是证实某一种药物的依据,它是根据每一种药物化学结构的差异及
其所引起的物理化学特性不同,选用其某些特有的灵敏的定性反应,来鉴别药物的真伪。
*. 一般鉴别与专属鉴别的区别:一般鉴别试验是以某些类别的药物的共同化学结构为依据,根据其相同的理化性质进行药物真伪的鉴别,以区分不同类别的药物。
而专属鉴别试验则是在一般鉴别的基础上,利用各种药物的化学结构差异来鉴别药物,以区别同类药物或具有相同化学结构部分的各个药物单体,达到最终确证药物真伪的目的。
第三章药物的杂质检查
1.药物杂质:药物的杂质是指药物中存在的无治疗作用、或影响药物的稳定性和疗效、甚
至对人体健康有害的物质。
2.药物杂质的来源:主要来源于药物的生产过程和药物的贮藏过程。
a.生产过程中引入的杂质:1. 精制时未能完全去除的未反应完全的原料,反应的中间
体和副产物。
2. 制成制剂过程中产生的新的杂质(如高温灭菌过程中水解)。
3. 药物生产过程中,常需要用到试剂、溶剂,若不能完全去除也会成为杂质。
4. 药物中存在的一些生物活性与有效成分相差很大的无效、低效异构体或晶型。
b.贮藏过程引入的杂质:药品因保管不善或贮藏时间过长,在外界条件如温度、湿度、
日光、空气或微生物的影响可能发生水解、氧化、分解等变化,从而产生有关杂质。
3.TLC 在药物相关杂质检查中的应用(重点掌握供试品自身对照法)
TLC即薄层色谱法,薄层色谱法简便快速,灵敏度高,不需要特殊设备,因此在杂志检验中应用很多。
常用方法包括:
A.杂质对照法:适用于已知杂质并能制备杂质对照品的情况。
方法:取供试品溶液和一定浓度的杂质对照品溶液,分别点样于同一薄层板上,展开、定位、检查,供试品中所含杂质的斑点,不得超过相应杂质的对
照斑点。
B.供试品自身对照法:适用于杂质的结构不能确定,或无杂质对照品的情况。
要
求供试品与所检杂质对显色剂所显的颜色应相同,显色灵敏度也应相同或相近。
方法:将供试品溶液按限量要求稀释至一定浓度作为对照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分别点加于同一薄层板上,展开、定位、检查。
供试品溶液所显杂质斑点不
得深于对照溶液所显主斑点颜色(或荧光强度)。
当供试品中有多个杂质存在时,可以配置几种限量的对照品溶液,加以比较。
C.对照药物法:当无适合的杂质对照品,尤其是供试品显示的杂质斑点颜色与主
成分斑点颜色有差异,难以判断限量时,可用与供试品相同的药物作为对照品,
此对照药物中所含待检杂质须符合限量,且稳定性好。
D.此外,少数药物还利用实验条件下显色剂对杂质的检测限来控制其限量。
第四章药物定量分析与分析方法验证
1.血样沉淀蛋白的传统方法:加入与水相混溶的有机溶剂、中性盐、强酸、含锌盐及铜
盐的沉淀剂、酶解法。
2.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的内容:(定义、意义、操作)
A.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的目的是证明采用的方法适合于相应检测要求,在起草药品质量标准时,分析方法需经验证;在药物生产方法变更、制剂的分组变更、原
分析方法进行修订时,则质量标准分析方法也需进行验证。
B.需验证的分析项目有:鉴别试验,杂质定量或限度检查,原料药或制剂中有效成分含量测定以及制剂中其他成分(如降解产物、防腐剂等)的测定。
药品溶出度、释
放度等功能检查中,其溶出量等测试方法也应做必要验证。
C.验证内容有:准确度、精密度(包括重复性、中间精密度和重现性)、专属性、检测限、定量限、线性、范围和耐用性
第五章→第十一章
三氯化铁成色反应
第六章:
1. 水杨酸及其盐在中性或弱酸性条件下与FeCl3试液反应,生成紫堇色配位化合物。
阿司匹林加热水水解后与FeCl3反应呈紫堇色;对氨基水杨酸钠加稀盐酸呈酸性后与FeCl3反应,呈紫红色;水杨酸酯的稀溶液与FeCl3反应呈紫色;贝诺酯加氢氧化钠试液煮沸水解后,家盐酸至微酸性后,与FeCl3反应呈紫堇色。
2. 苯甲酸的碱性水溶液或苯甲酸的中性溶液,与FeCl3反应生成碱式苯甲酸铁盐的赭色沉
淀。
3. 丙磺舒加少量氢氧化钠试液使生成钠盐后,在pH5.0~6.0水溶液中与FeCl3反应,生成
米黄色沉淀。
第七章:
对乙酰氨基酚分子中有酚羟基,与FeCl3反应显蓝紫色。
肾上腺素和盐酸去氧肾上腺素等药物分子结构中局有酚羟基,与Fe3+离子络合显色,加入碱性溶液,随即被高铁离子氧化而显紫色或紫红色。
第九章:
维生素E在碱性条件下,水解生成游离的生育酚,生育酚经乙醚提取后,可被FeCl3氧化生成对-生育醌;同时Fe3+被还原成Fe2+,Fe2+与联吡啶生成红色的配位离子。
第十一章:
四环素类抗生素分子中具有酚羟基,遇FeCl3显色。
盐酸四环素程红棕色,盐酸金霉素呈深褐色,盐酸土霉素呈橙褐色,盐酸多西环素呈褐色。
重氮化-偶合反应
第六章:
1. 贝诺酯具潜在的芳伯氨基,加酸水加厚产生芳伯氨基结构,在酸性溶液中,与亚硝
酸钠试液进行重氮化反应,生成的重氮盐与碱性β-萘酚偶合生成橙红色沉淀。
2. 甲芬那酸的甲醇溶液,与对硝基苯重氮盐试液在氢氧化钠碱性条件下偶合产生橙红
色。
第七章:
1. 苯佐卡因和盐酸普鲁卡因的鉴别方法,进行重氮化偶合反应生成由橙黄到猩红色沉
淀。
2. 对乙酰氨基酚—红色
非水溶液滴定法的基本原理
在非水溶液中,游离的质子(H+)不能单独存在,而是与溶剂分子结合成溶剂合质子,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是质子的转移,而质子转移是通过溶剂合质子实现的。
溶剂对酸碱的强度影响很大,非水溶液中的酸碱滴定利用这个原理,使原来在水溶液中不能滴定的某些弱酸弱碱,经选择适当溶剂,增强其酸碱性后,便可以进行滴定。
硫色素反应
维生素B1在碱性溶液中,可被铁氰化钾氧化生成硫色素。
硫色素溶于正丁醇(或异丁醇等)中,显蓝色荧光。
硫色素反应为维生素B1所特有的专属性反应。
第十二章药物制剂分析
1.重量差异
重量差异是指按规定称重方法测得片剂每片的重量与平均片重之间的差异程度。
(在片剂生产过程中,由于颗粒的均匀度、流动性以及生产设备等原因都会引起片重的差异,片重差异可引起主药含量的差异,因此重量差异是片剂均匀性的快速简便的检查方法。
)2.含量均匀度
含量均匀度是指小剂量的片剂、胶囊剂、膜剂或注射用无菌粉末等每片(个)含量偏离标示量的程度。
凡检查含量均匀度的制剂不在检查重量差异。
3.溶出度
溶出度是指药物从片剂等固体制剂在规定溶剂中溶出的速度和程度。
溶出度是片剂质量控制的一个重要指标,对难溶性的药物一般都应做溶出度检测。
凡检查溶出度的知己,不在进行崩解时限的检查。
第十三章生化药物和基因工程药物的分析
1.了解本类药物分析的特点
2.了解安全性评价的内容
第十四章中药制剂分析
1.了解中药制剂分析的样品前处理方法
第十五章药品质量标准的制定
1.掌握制定药品质量标准的目的及意义
药品质量标准是国家为保证药品质量所指定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技术法规,是药品生产、供应、使用、检验和药政管理部门共同遵循的法定依据。
目的在于保证人民的用药安全和健康。
制定并贯彻统一的药品标准,将对我国的医药科学技术、生产管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产生良好的影响与促进作用。
搞好药品标准工作,必将有利于促进药品国际技术交流和推动进出口贸易的发展。
第十六章药物分析新技术
1.掌握毛细管电泳原理及优点
毛细管电泳是以弹性石英毛细管为分离通道,以高压直流电场为驱动力,依据样品中各组分之间淌度和分配行为上的差异而实现分离的电泳分离分析方法,是20世纪8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种高效、快速的分离分析技术。
优点:高效:每米理论塔板数为几十万,高者可达几百万乃至几千万,而HPLC为几千到几万;
高速:最快可在60s内完成分离;
微量:只需nl(10-9L)级的进样量,仅为HPLC的几百分之一;
低消耗:只需要少量(几ml)流动相和价格低廉的毛细管。
主要分离模式:
采用CE作为药物分离的手段时,首先需要判断待分离物质的存在状态,从而选择不同的分离模式。
A.毛细管区带电泳B.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C.毛细管凝胶电泳D.毛细管等电聚焦
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