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明治维新教案
九下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教案

九下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九年级下册历史教材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详细内容如下:1. 明治维新的背景:黑船来航、开国与攘夷、尊王攘夷运动。
2. 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废藩置县、兵制改革、教育制度改革、经济发展、武士道精神的转变。
3. 明治维新的影响:日本走向现代化、国际地位的提升、亚洲邻国的侵略。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2. 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认识到明治维新对日本及亚洲邻国的重大意义。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明治维新的背景、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难点:明治维新对日本及亚洲邻国的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九年级下册历史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黑船来航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这一事件对日本产生了什么影响?2. 讲解明治维新的背景(1)介绍开国与攘夷、尊王攘夷运动。
(2)分析明治维新的历史必然性。
3. 讲解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1)废藩置县、兵制改革、教育制度改革。
(2)经济发展:引进西方技术,发展近代工业;实行地税改革,增加国家收入。
(3)武士道精神的转变。
4. 分析明治维新的影响(1)日本走向现代化,成为亚洲唯一独立自主的国家。
(2)国际地位提升,成为世界强国。
(3)对亚洲邻国的侵略。
5. 随堂练习(1)列举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
(2)分析明治维新对日本及亚洲邻国的影响。
六、板书设计1. 明治维新的背景2. 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3. 明治维新的影响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明治维新的背景。
(2)列举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
(3)分析明治维新对日本及亚洲邻国的影响。
2. 答案:(1)黑船来航、开国与攘夷、尊王攘夷运动。
(2)废藩置县、兵制改革、教育制度改革、经济发展、武士道精神的转变。
(3)日本走向现代化、国际地位提升、对亚洲邻国的侵略。
日本明治维新历史教案

日本明治维新历史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原因和经过。
2. 使学生掌握明治维新对日本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3. 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提高历史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明治维新的背景和原因1.1 幕府统治的危机1.2 国内外压力的增大1.3 思想启蒙和倒幕运动2. 明治维新的过程2.1 明治政府的成立2.2 废藩置县2.3 学习西方,进行现代化改革2.4 明治宪法的制定3. 明治维新对社会的影响3.1 政治制度的变革3.2 经济的发展3.3 文化的繁荣3.4 社会的现代化4. 明治维新对日本的影响4.1 强国之路的开启4.2 对外扩张的契机4.3 明治维新的局限性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明治维新的背景、原因、过程及其影响。
2. 讨论法:分组讨论明治维新对日本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3. 案例分析法:分析明治维新中的具体事件,如废藩置县、学习西方等。
四、教学资源1. 教材:《日本明治维新历史教案》2. 课件:明治维新的背景、原因、过程、影响等图片和文字资料3. 视频资料:关于明治维新的纪录片或片段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课堂参与度、讨论表现等3. 期末考试:考查明治维新的相关知识六、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 明治维新的主要事件和过程。
2. 明治维新对日本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3. 明治维新与日本现代化的关系。
教学难点:1. 明治维新的深层次原因分析。
2. 明治维新对日本历史发展的长远影响。
七、教学安排课时:本教案共安排10课时,每课时45分钟。
课时分配:1. 明治维新的背景和原因(2课时)2. 明治维新的过程(2课时)3. 明治维新对社会的影响(2课时)4. 明治维新对日本的影响(2课时)5. 总结与评价(2课时)八、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明治维新的背景和原因1. 导入:简要介绍幕府统治的危机和国内外压力的增大。
2. 讲解:详细讲解幕府统治的危机、国内外压力的增大以及思想启蒙和倒幕运动。
九下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教案

九下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九年级下册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主要围绕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内容、影响等方面进行详细讲解。
具体章节内容如下:1. 明治维新的背景:黑船来航、尊王攘夷、倒幕运动。
2. 明治维新的过程:明治天皇即位、废藩置县、兵制改革、教育制度改革、殖产兴业、脱亚入欧。
3. 明治维新的影响:日本走向现代化、成为亚洲强国、侵略扩张。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过程及影响。
2. 分析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 通过对明治维新的学习,认识到改革是推动国家发展的重要动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明治维新的过程及影响。
2. 教学重点:明治维新的背景、原因及主要改革措施。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2. 学具:九年级下册历史教材、《日本明治维新》导学案。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日本现代化城市的图片,引发学生对日本现代化起源的兴趣,进而导入新课。
2. 讲解新课:(1)明治维新的背景:讲解黑船来航、尊王攘夷、倒幕运动等历史事件。
(2)明治维新的过程:详细介绍明治天皇即位、废藩置县、兵制改革等改革措施。
(3)明治维新的影响:分析日本走向现代化、成为亚洲强国、侵略扩张等影响。
3.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分组讨论,假设自己是明治时期的日本人,面对国家危机,会如何进行改革。
4. 例题讲解:以明治维新的背景、过程、影响为知识点,进行例题讲解。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日本明治维新》导学案,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明治维新的背景黑船来航尊王攘夷倒幕运动2. 明治维新的过程明治天皇即位废藩置县兵制改革教育制度改革殖产兴业脱亚入欧3. 明治维新的影响日本走向现代化成为亚洲强国侵略扩张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明治维新的背景、过程及影响。
(2)分析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
2. 答案:(1)明治维新的背景:黑船来航、尊王攘夷、倒幕运动;过程:明治天皇即位、废藩置县、兵制改革等;影响:日本走向现代化、成为亚洲强国、侵略扩张。
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教案

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主要讲述日本明治维新的相关内容。
具体章节为第4课,内容包括明治维新的背景、过程、主要内容以及影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过程和主要内容。
2. 使学生认识到明治维新对日本历史发展的重要意义,理解其对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影响。
3. 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明治维新的背景、过程和主要内容。
难点:明治维新对日本历史发展的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历史教材、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一组图片,引发学生思考:这个时期日本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2. 讲解新课(1)明治维新的背景a. 黑船来航,迫使日本开放国门。
b. 幕府统治的危机。
c. 倒幕运动。
(2)明治维新的过程a. 王政复古。
b. 奉还版籍、废藩置县。
c. 殖产兴业。
d. 文明开化。
(3)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a. 政治体制的改革。
b. 经济政策的改革。
c. 社会文化的改革。
(4)明治维新的影响a. 推动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b. 改变了日本的政治、经济、文化面貌。
c. 奠定了日本现代化国家的基础。
3. 例题讲解a. 明治维新的背景是什么?b. 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有哪些?c. 明治维新对日本历史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4. 随堂练习a. 列出明治维新的三个主要内容。
b. 解释明治维新对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意义。
5. 小结六、板书设计1. 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2. 内容:a. 明治维新的背景b. 明治维新的过程c. 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d. 明治维新的影响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请简述明治维新的背景。
b. 请说明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
c. 请谈谈明治维新对日本历史发展的影响。
2. 答案:a. 明治维新的背景:黑船来航,幕府统治危机,倒幕运动。
b. 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政治体制的改革,经济政策的改革,社会文化的改革。
3明治维新教学设计教案

3明治维新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篇:3 明治维新教学设计教案教学准备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基本历史知识:倒幕前的日本,明治维新的内容及其影响。
2,能力培养:通过对明治维新的评价,使学生能初步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一分为二地评价历史事件。
引导学生分析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和史论结合的意识。
二.过程与方法利用教材上的插图与照片,让学生感受明治维新前后日本社会各方面的变化,通过对比,让学生自然产生问题:为什么明治维新使日本摆脱了贫穷与落后,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组织学生逐条讨论明治维新的内容,分析对日本社会的影响,巩固教学重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明治维新使日本亚洲乃至世界强国,是日本继大化改新之后又一次较为集中地学习外国先进文化的典型事件。
同时明治维新由于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日本迅速走上军国主义的道路,给亚洲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2.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明治维新的内容与影响。
.教学难点明治维新能够成功的原因。
3.教学用具幻灯片。
图片。
4.标签明治维新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教师讲述日本历史上有两次十分重要的改革,提问学生古代日本历史上重要的改革是什么?内容是什么?有什么作用?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进一步指出近代关乎日本命运的重要改革是明治维新,以此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一)幕府统治下的日本1.先向学生简单介绍一下幕府与幕府统治的概念,让学生理解,有利于学生对下文知识的理解。
2.指导学生自学课文第一段,在地图上确认的位置。
提问:哪些人构成了日本的封建统治阶级?哪些人反对幕府统治?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简要介绍一下幕藩制,指出幕府统治面临的第一个危机就是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发展,使学生认清日本国内形势。
3,指导学生自学课文第二段,提问:有哪些国家相继侵略日本?结果怎么样?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日本面临的外部环境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入侵,使日本有被沦为半殖民地的危险,这也是幕府统治面临的又一危机。
日本明治维新历史教案

日本明治维新历史教案第一章:明治维新的背景1.1 幕末时期的社会矛盾1.2 西方列强的入侵与冲击1.3 倒幕运动与戊辰战争第二章:明治维新的开始2.1 明治维新的序幕2.2 明治政府的成立2.3 废藩置县的实施第三章:明治维新的政治改革3.1 废除非生产性大名3.2 实行四民平等3.3 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第四章:明治维新的经济改革4.1 殖产兴业政策4.2 土地制度改革4.3 近代企业的发展第五章:明治维新的文化教育改革5.1 文明开化与西化浪潮5.2 教育体制的改革5.3 新闻媒体的兴起第六章:军事改革与近代化军队的建立6.1 军事现代化的必要性6.2 引进西方军事技术6.3 军队组织与训练的改革第七章:对外政策与扩张7.1 明治政府的对外政策7.2 西南战争与琉球问题7.3 走向扩张的路线第八章:社会变革与生活方式的西化8.1 文明开化政策的影响8.2 生活习俗的改变8.3 社会结构的变动第九章:文化与思想的变革9.1 近代文学与艺术的兴起9.2 思想启蒙与社会主义的影响9.3 知识分子阶层的角色第十章:明治维新的成就与局限10.1 明治维新的主要成就10.2 面临的内外挑战10.3 明治维新的历史评价第十一章:教育与科学的进步11.1 教育体制的完善11.2 科学研究的兴起11.3 教育与科学的对现代化影响第十二章:女性地位的变化12.1 女性教育的兴起12.2 女性社会地位的变化12.3 女性在明治维新中的角色第十三章:明治维新与日本现代化进程13.1 明治维新对日本现代化的推动13.2 明治维新与日本近代化的特点13.3 明治维新对日本未来发展的影响第十四章:明治维新的反思与批评14.1 明治维新的历史反思14.2 明治维新中的问题与不足14.3 明治维新以来的历史评价第十五章:明治维新的遗产与启示15.1 明治维新的遗产15.2 对日本历史的启示15.3 明治维新对世界历史的贡献这的五个章节主要关注了教育与科学的进步、女性地位的变化、明治维新与日本现代化进程、反思与批评以及遗产与启示。
日本明治维新教学设计(多篇)

日本明治维新教学设计(多篇)第1篇:日本明治维新教案第16课日本明治维新执教人:曾朝芳教学目标需要掌握的知识:倒幕前日本;西方列强的入侵;倒幕运动;明治维新的内容及其影响。
通过对明治维新的评价,使学生能初步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一分为二地评价历史事件。
引导学生分析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和史论结合的意识。
通过对明治维新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①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②认清明治维新的局限性。
由于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日本强大后迅速走上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教学建议本课地位日本明治维新在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革命和改革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唯一的非欧美国家。
明治维新是日本走向世界的起点,为日本日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它的改革并不彻底,这就决定了这个国家带有较强的封建性和军事性。
给亚洲国家尤其中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重点分析:明治维新是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起点,是日本与世界接轨的标志,也是意味着日本开始走上了侵略扩张道路。
它在日本的发展进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对亚洲国家和世界格局都产生较大影响。
难点分析:明治维新能够成功的原因。
初三学生已经学习了中国近代史中戊戌变法的内容。
同样是闭关锁国的国家,同样是被外国的船坚炮利打开了国门,同样是向西方学习先进的制度,为什么日本的明治维新能够成功,而中国的戊戌变法却失败了。
这样的问题一定会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促使他们去探究。
这种探讨的问题难度较大对于初三学生有一定困难。
.教学设计示例重点:日本明治维新难点: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
【复习提问】日本和我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
关于日本古代的历史.请同学们回忆一下,1192年,日本进入了什么时期?(学生回答) 【导入新课】明治维新是日本由封建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的转折点。
在明治维新之前,日本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是怎样的呢?【讲授新课】一、明治维新的背景19世纪中期,日本处在封建社会末期。
天皇是名义上的国家元首,朝廷设在京都,但实权掌握在将军德川庆喜手中,德川家族就占有全国四分之一的土地。
九下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优质教案

九下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九年级下册历史教材第四课《日本明治维新》。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明治维新的背景、过程、主要内容以及其影响。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掌握明治维新的主要过程。
2. 理解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分析其对日本历史发展的影响。
3.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提高对历史事件的分析与评价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明治维新的过程及其影响。
教学重点:明治维新的背景、主要内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九年级下册历史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历史图片,引发学生对日本明治维新的兴趣,进而导入新课。
2. 讲解:讲解明治维新的背景、过程、主要内容以及影响。
(1)背景:1853年,美国佩里舰队来航,迫使日本开放国门,日本面临民族危机。
(2)过程:18年明治天皇发动政变,推翻幕府统治,开始明治维新。
(3)主要内容:政治改革、经济改革、文化教育改革、军事改革。
(4)影响:明治维新使日本摆脱民族危机,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为日本现代化奠定基础。
3. 实践情景引入:讨论明治维新时期,日本政府采取的措施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启示。
4. 例题讲解:分析明治维新的背景、过程、主要内容以及影响。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明治维新对日本历史发展的影响。
六、板书设计1. 明治维新的背景2. 明治维新的过程3. 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政治改革经济改革文化教育改革军事改革4. 明治维新的影响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明治维新对日本历史发展的影响。
答案要点:(1)明治维新使日本摆脱民族危机,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2)明治维新为日本现代化奠定基础。
(3)明治维新使日本成为亚洲第一个工业化国家。
2. 课后反思:要求学生结合所学内容,反思明治维新对日本历史发展的意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阅读相关资料,了解明治维新对日本现代化进程的推动作用,以及我国现代化建设可以借鉴的经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明治维新第24课日本明治维新(教案+学案)华师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学习目标】1、了解倒幕前日本的政治经济状况及西方列强的入侵;理解倒幕运动的作用;记住明治维新的内容及其影响。
2、认识①明治维新是19世纪中期日本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各类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②改革必须建立在政权巩固的基础之上,推翻幕府统治是明治维新的必然前提。
③改革是历史发展的趋势,也是推动历史进步的重要因素。
(可适当联系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重点难点】重点:明治维新的措施影响。
难点:明治维新的背景。
【教学方法】导读式自主互助型学习【教具学具】1、学案中的图片及阅读材料2、按教材顺序充分利用其相关图片、引文、表格【新课导入】日本和我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也是一个善于向外国学习的民族,回忆:1、日本社会学习外国先进制度并实现其第一次转折是?(大化改新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的过渡学习隋唐)2、1192年,日本进入了什么时期?(幕府统治时期) 。
幕府封建统治日本长达600多年,终于在1868年被推翻了。
这一历史事件发生在日本天皇睦仁改年号为明治的这一年,所以叫“明治维新”。
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上第二次转折,由封建社会过渡到了资本主义社会。
那么,在明治维新之前,日本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是怎样的呢?【导学过程】一、德川幕府的统治1、自学阅读教材第153-154页回答:(学生先分组讨论,然后选出代表回答下面问题。
)(1)(2)看下图:幕府为何成为了众矢之的?(提示学生结合154页楷体字从当时的各个阶级阶级阶层:农民、资产阶级、大名、武士等的处境和与幕府的矛盾上思考)2、结合小组回答,老师概述:除了内忧,还有外患。
长期以来,统治日本的幕府推行锁国的政策。
政府曾经明确指示,日本各藩不必向中央政府请示,可以随意击沉一切有登陆日本企图的外国船舰。
19世纪中叶,西方列强打开亚洲许多国家的大门。
中国首当其冲地遭到资本主义的侵略,想一想,1840年,中国发生了什么大事?(同学回答:鸦片战资本主义性质的 数目增多、规模扩大。
商业城市出现: 、 、 三地成为商业中心。
统治阶级: 等掌握大权、 形同虚设。
德川幕府的统治社会性质:德川幕府下的日本是一个 、 的 国家。
社 会 剧 变 民族危机严重: 年,美国人 率军用炮舰打开日本国门;英俄法等国纷纷涌入,日本面临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
争)不久,西方列强也来敲日本的大门。
1853年,美国海军舰队闯人日本浦贺港,第二年,它第一个强迫幕府签订了不平等的《日美亲善条约》。
在这以后,俄、英、法等资本主义国家依仗着军舰和大炮的威力,先后迫使幕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西方列强的入侵激化了日本人民和以幕府为首的封建统治阶级的矛盾,苦难深重的日本人民对幕府的统治更加不满。
内因和外因结合,造成了幕府统治危机的总爆发,幕府的统治成为众矢之的。
自主测试一1、19世纪中期,日本仍是闭关锁国、落后的封建国家。
当时掌握实权的是:A.天皇B.大名C.武士D.德川幕府2、日本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逐步形成后成为主要商业中心的地方,除大阪之外还有:A.下田B.兵库C.长州D.京都3、19世纪中期,首先敲开日本大门的是哪一个欧美国家?A.美B.英C.俄D.法4、你能否用几句话从两方面概括一下日本幕府统治危机?(从内因与外因回答)二、倒幕运动:严重的民族危机激起日本许多有识之士的极大愤慨,各阶层民众痛恨引狼入室的幕府,倒幕运动因此排山倒海而来。
结合教材155页回答下面的问题:1、19世纪50年代末,下级武士发动了“”的运动,随着形发展,该运动发展为。
年,在内战中打败幕府军,统治日本260多年的被推翻。
2、通过155页第一段楷体字资料及本学案阅读材料一,设身处地的感同身受,假如你生活在当时的日本,你会怎么样?(可同桌或小组内讨论交流,不定固定答案)阅读材料一那时候,日本西南部的长州、萨摩、上佐、肥前四藩中的下级武士,迅速扩大实力,成为日本资产阶级和新型地主倒幕派的主要政治代表。
1867年,倒幕派加紧在宫廷活动,联络一些权贵,争取到年幼的明治天皇的支待,获得讨幕密诏。
陷于孤立境地的德川庆喜见势不妙,立即采取以守为攻的策略,辞去将军职务,“奉还大政”于天皇。
妄图以此来分化瓦解倒幕派;等待时机,卷上重来。
1868年初;德川庆喜潜出京都,伺机反扑。
于是,一场公开的内战爆发了。
在京都附近的鸟羽、伏见一带,倒幕军与幕府军相遇,展开战斗。
幕府军虽然拥有一万五千人的兵力优势,但将领腐败,士气低落。
倒幕军不过五千人,但大部分是农民,他们对幕府深恶痛绝,因而士气旺盛,作战勇猛。
第二天,幕府军即开始败退。
第五天,幕府军已被打得焦头烂额,再无反攻之力。
将军见大势已去,便逃回江户。
第七天,幕府军彻底清退。
鸟羽、伏见战役的胜利奠定了推翻幕府的基础。
倒幕军乘胜追击,五月,大军进逼江户,德川庆喜被迫投降。
这样,日本最后一个封建幕府政权被推翻了。
1869年,明治天皇政府从京都迁到东京,并开始进行一系列的政治经济诸方面的改革。
三、明治初年的改革:幕府统治被推翻以后,明治政府实行了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措施。
自学课本156-157页明治维新,掌握以下问题:1、记忆并写出明治维新相关信息:时间:性质:内容:将课本上的5条内容概括为三条:(1)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取消大名对各藩的统治权,全国设三府七十二县,加强了国家的统一。
(2)经济方面废除土地买卖禁令,承认土地私有权和买卖自由,实为保护新兴地主阶级利益。
还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积极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
(3)社会生活方面,颁布“学制令”,努力发展教育等。
2、结合课本156-157页图片、楷体字和阅读材料二了解相关明治维新的相关情况回答:(1)明治政府是怎样向欧美列强学习的?结果如何?(2)考察团提出的“殖产兴业、富国强兵、文明开化”分别只明治维新的哪些具体内容?(3)明治维新起到了什么样的历史作用?有何局限性性?3、讨论:明治政府为什么要改革?不改革行不行?明治政府改革的目的是什么?(开放性答案,学生理解即可。
结合阅读材料一即可理解明治维新发生的历史条件)阅读材料二明治维新三杰大久保利通(1830-1878)木户孝允(1833-1877)西乡隆盛(1827-1877)自主测试二5、幕府统治被推翻是在哪一年?A.1867年 B.1868年C.1869年 D.1873年6、明治维新的性质是:A.地主阶级性质 B.资产阶级性质 C.进步性质 D.封建性质7、明治政府采纳的“殖产兴业、富国强兵、文明开化”三大政策被奉为日本建国的指导方针,并实现了日本历史上第二次腾飞。
这反映的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该事件中关于文化教育方面的内容是什么?从促进国家的发展来看,该事件对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有何启示?【小结】这节课要掌握一个主题及其三个方面:一个主题就是明治维新。
三个方面是;明治维新的国内外原因;打倒旧政权、建立新政权;明治维新及对日本社会构成的影响。
本课带给我们的启示是只有改革开放与时俱进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抓住机遇,才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振兴的希望所在。
【综合提升】8、在比较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时,有人认为:“中国变了,但变的是皮毛,不变的是体制。
跟着,日本也变了,但先变的是体制,然后是皮毛。
”回答:(1)材料中的“皮毛”是指什么?(2)概述明治维新政治体制改革的内容。
(3)分析明治维新对亚洲邻国的影响。
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明治维新时,日本人办教育,抓近代教育改革,很有些特色。
首先就是抓得快、抓得早、气魄大,教育走在各项改革的前头……尽管明治维新时政府财源拮据,教育事业的经费却是最多。
文部省经费在政府各省(部)中为最高。
一一一以上材料均引自万峰《明治维新以来的日本教育》材料二明治维新以来,日本人办技术教育,目的很明确……使国民掌握近代科学技术,以使在实业、技术、生产和贸易上同地球上的各国展开竞争,这是“同国家富强、国家命运攸关的事情”。
材料三自从明治维新的近代教育改革以来,在日本近代教育制度确立的过程中,产生了军国主义教育这一世界近现代教育史上罕见的痛症。
日本军国主义教育,产生于明治维新这一资产阶级改革运动的不彻底性,尤其是明治维新后建立的近代天皇制政权的反动性。
材料四 1898年,日本学龄儿童就学率达97%,为当时世界最高水平。
“日本之所以立于今日世界,由免亡而跻于列强者,惟有教育故。
……要知教育之意,乃是为本国培育国民。
……无国民安得有人材?无国民且不成社会。
”一一《葵卯游行记"归潜记》请回答 :(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问题?明治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2)依据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评价日本的教育改革。
(3)结合当今激烈的国际竞争,谈谈你对材料四中观点的认识。
【课后探究】同样是闭关锁国的国家,同样是被外国的船舰炮利打开了国门,同样是向西方学习先进的制度,为什么日本的明治维新能够成功,而中国的戊戌变法怎么失败了?(分别从背景、准备和内容中找寻其成功的因素,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探讨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