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

合集下载

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

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

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
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围绕太阳公转,因此,地球的运动是这两种运动的叠加。

地球自转的平面叫赤道平面;地球公转的平面叫黄道平面,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可以用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的关系来表示。

如图1所示,地思与黄道平面的交角为66︒34’,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的交角为23︒26’。

地球在公转的过程中,地轴的空间指向和黄赤交角的大小,在一定时期内可以看作是不变的。

因此,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地表接受太阳垂直照射的点(简称太阳直射点)是有变化的。

如图2所示,从冬至到第二年夏至,太阳直射点自南纬23︒26’向北移动,经过赤道(春分时),到达北纬23︒26’;从夏至到冬至太阳直射点自北纬23︒26’向南移动,经过赤道(秋分时),到达南纬23︒26’。

太阳直射点在赤道南北的这种周期性往返运动,称为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南极图2。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异同点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异同点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异同点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异同点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它绕着太阳旋转,同时自转着。

这两种运动都是地球运动的基础,也是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基础。

那么,地球自转和公转有哪些异同点呢?下面我们来一起探讨一下。

一、定义1. 自转:指地球绕自己的轴线旋转的运动。

2. 公转:指地球绕太阳旋转的运动。

二、异同点1. 运动方式不同(1)自转:地球每天自西向东做一次自转,即24小时完成一周。

(2)公转:地球沿着椭圆形轨道绕太阳做一圈需要365.24天左右。

2. 轴线不同(1)自转:地球的轴线与黄道面倾斜23.5度,称为赤道面。

(2)公转:地球公转的轨道平面与黄道面倾斜23.5度,称为黄赤交角。

3. 影响因素不同(1)自转:影响因素主要是引力和惯性力。

由于惯性力使得物体沿直线运动,在旋转时会产生向外扩散的离心力,使得地球的赤道半径比极半径大约21公里。

(2)公转:影响因素主要是引力。

太阳对地球的引力是公转的基础,也是地球绕太阳运动的原因。

4. 影响效果不同(1)自转: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

昼夜交替是由于地球自转导致不同地区在不同时间受到太阳光照的程度不同,而四季变化则是由于地球轨道形状和倾斜角度变化导致的。

(2)公转:公转影响了地球上气候、季节等方面。

例如,在地球公转时,不同季节所受到的太阳辐射强度不同,从而导致了气温、降雨量等方面的差异。

5. 相互关系自转和公转是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

自转决定了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而这些现象又反过来影响着人类生活和生态环境;公转决定了气候、季节等方面,也为人类农业、渔业等提供了重要依据。

三、结论综上所述,地球自转和公转有着不同的运动方式、轴线、影响因素和效果,但又相互关联、相互作用。

这些运动是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基础,也是我们研究地球和宇宙的重要内容。

高二地理知识点总结:地球自转和公转详解

高二地理知识点总结:地球自转和公转详解

三一文库()/高二
〔高二地理知识点总结:地球自转和公
转详解〕
1地球的自转
(1)方向是:自西向东(北天极俯视逆时针,南天极
俯视顺时针)(画南、北极地俯视图,赤道侧视图、其他角
度的)地轴的北端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北半球仰看北极星
在地面上的高度等于当地的地理纬度)
(2)周期:恒星日——360度——真正周期——23小
第1页共5页
时56分4秒
太阳日——360度59分——人类实用周期——24小时
(4)速度:南北极点无速度(速度为0)
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60度纬线是赤道的一半)
角速度——除极点外都相等(15度/小时,1度/4分钟)
2地球的公转
25。

深入理解小学地理难题地球的自转与公转

深入理解小学地理难题地球的自转与公转

深入理解小学地理难题地球的自转与公转深入理解小学地理难题: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的学科,它帮助我们了解地球的形状、自然环境以及人类在地球上的分布和活动。

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理解地球的自转与公转是一个相对难以理解的概念,也是学生们经常遇到的问题之一。

本文旨在深入解析这一难题,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地球的自转与公转。

一、地球的自转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绕着它的轴线旋转的运动。

这个轴线被称为地轴,它穿过地球的南北两极点。

地球的自转速度相对较快,每小时约1670 公里。

这意味着地球绕一圈所需的时间是24小时。

地球自转的一个直观体验可以是我们在看日出和日落的过程中。

当我们看到太阳从地平线升起的时候,我们感受到的是地球东自西落的运动。

实际上,是地球自转使得太阳从东方升起到西方落下。

地球自转引起了白天和黑夜的交替变化。

当地球的一半面对太阳时,这一半就会经历白天,而另一半则经历黑夜。

当地球自转时,我们所处的地方也会经历这种交替变化。

二、地球的公转地球的公转是指地球围绕太阳运动的轨迹。

地球的公转速度相对较慢,约每年公转一周,即365.24天。

地球绕着太阳的轨道形状接近一个椭圆,这个椭圆形轨道被称为椭圆轨道。

地球的公转导致了四季的变化。

由于地球公转的轨道是椭圆形的,它使得地球与太阳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

当地球离太阳较近时,我们所经历的是夏季;而当地球离太阳较远时,我们所经历的是冬季。

春季和秋季则是地球离太阳中间距离的情况。

三、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地球的自转与公转是地球运动的两个基本方面,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首先,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共同决定了一个地方的时间。

地球每自转一圈(24小时),就经历了一天的时间。

而地球每公转一圈(365.24天),就经历了一年的时间。

其次,地球自转的方向与公转的轨迹相互关联。

地球的自转轴倾斜约23.5度,它决定了地球各个地方的白天和黑夜时间的长短。

而地球的公转则决定了地球不同地方的季节变化。

高中地理:地球公转和自转

高中地理:地球公转和自转

地球公转和自转绕转中心太阳地轴方向自西向东(北天极上空看逆时针)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逆时针,南极上空相反)周期恒星年(365天6时9分10秒)恒星日(23时56分4秒)角速度平均1º/日近日点(1月初)快远日点(7月初)快各地相等,每小时15º(两极除外)线速度平均30千米/小时从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1670KM\小时,两极为0.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1)黄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

目前是23º26'(2)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移动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更替(2)地方时(3)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3.太阳活动:太阳大气层结构:自内向外为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太阳活动类型:①光球层:太阳黑子,活动周期为11年②色球层:耀斑对地球影响:引起电离层扰动,使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响,产生“磁暴”现象,使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影响气候(1)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①昼夜长短的变化北半球:夏半年,昼长夜短,越向北昼越长①太阳直射点在那个半球,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现象那个半球昼长,②赤道全年冬半年,昼短夜长,越向北昼越短昼夜平分,③春秋分日全球北极圈以北出现极夜现象昼夜平分南半球:与北半球相反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春秋分日:由赤道向南北方向降低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随纬度的变化夏至日:由23º26'N向南北降低方向降低冬至日:由23º26'S向南北降低23º26'N以北在夏至日达到最大值离直射点越近高度随季节的变化23º26'S以南在冬至日达到最大值越大南北回归线之间每年有两次直射四:光照图的判读(1)判断南北极,通常用于俯视图,判断依据为:从地球北极点看地球的自转为逆时针,从南极看为顺时针;或看经度,东经度递增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的方向.(2)判断节气,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晨昏圈过极点(或与一条经线重合),太阳直射点是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若北极圈有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北纬23º26',若北极圈有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南纬23º26'(3)确定地方时在光照图中,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为正午12点,晨昏线所包围的白昼部分的中间经线为12点,晨线与赤道交点经线的地方时为6点,昏线与赤道交点经线为18点,依据每隔15º,时间相差1小时,每1º相差4分钟,先计算两地的经度差(同侧相减,异侧相加),再转换成时间,依据东加西减的原则,计算出地方时(4)判断昼夜长短求某地的昼(夜)长,也就是求该地在纬线圈上昼(夜)弧的长度,这个长度也可由昼(夜)弧所跨的经度数来推算(5)判断正午太阳高度角先求所求地区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不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和,再用90º-两地纬度差即为所求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五:晨昏线与经线和纬线(1)根据晨昏线与纬线相交判断问题①晨昏线通过南北极可判断这一天为3月21日或9月23日前后②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昼,可判断这一天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夏至日,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③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夜,可判断这一天为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冬至日,北半球为冬季,南半球为夏季(2)根据晨昏线与经线相交关系判断昼长和夜长推算某地昼长或者夜长,求昼长时,在昼半球范围内算出该地所在地的纬线圈从晨线与纬线圈交点到昏线与纬线圈交点,所跨的经度除以15即该地昼长,如果图上只画了昼半球的一半,要注意,图中白昼所跨经度差的2倍,除以15才是该地的昼长七:区时,地方时的计算第一步:先求两地的经度差.第二步:再求时间差,以每一度经度相差4分钟来算.第三步:然后判断两地的东西方向,求东用加,求西用减.若求出的时间大于24小时,则减24,日期加1天,若时间为负值,则加24小时,日期减去1天.。

地球的自转与公转

地球的自转与公转

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地球是我们所居住的家园,同时也是一颗行星。

地球的自转与公转是地球运动的两个基本方面。

它们共同决定了地球的日夜变化、季节变化以及年份的长度。

本文将详细介绍地球的自转与公转。

一、地球的自转地球的自转指的是地球围绕着自己的轴心旋转一周所需的时间。

地球的自转周期约为24小时,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一天。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从西向东,即地球西边的地区先进入日出,然后东边的地区才会出现日出。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看到太阳从东方升起,再从西方落下的原因。

地球自转带来了地球的日夜变化。

当地球自转使得某一特定地区暴露在太阳照射下时,这个地区就进入了白天;而当这个地区转到背离太阳的一侧时,就进入了黑夜。

因为地球是一个球体,所以地球上不同的地区在同一时间所处的位置是不同的,所以各个地区的时间是不同的。

二、地球的公转地球的公转指的是地球围绕着太阳运行一周所需的时间。

地球的公转周期约为365.25天,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一年。

地球的公转轨道是一个椭圆,离太阳最近的点称为近日点,离太阳最远的点称为远日点。

根据地球与太阳的距离的变化,我们可以分为四个季节,分别是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

地球的公转带来了季节的变化。

当地球公转使得地球离太阳更近时,这个地区就会经历更长的白天和更短的黑夜,气温也相对较高,这就是夏季;而当地球公转使得地球离太阳较远时,这个地区就会经历更长的黑夜和更短的白天,气温也相对较低,这就是冬季。

春季和秋季则是夏季和冬季的过渡季节,白天和黑夜的长度相对较为接近,气温也适中。

三、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地球的自转与公转有着密切的联系。

地球的自转不仅决定了地球的日夜变化,也影响着地球的公转轨道。

由于地球自转产生的离心力作用,地球的公转轨道会发生缓慢的变化,这就是所谓的岁差现象。

岁差是地球公转轨道斜率发生周期性变化的现象,大约为26000年一次。

地球的自转与公转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

比如,我们可以通过地球的自转来确定时间,从而协调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通过地球的公转来分辨季节,合理安排农作物的种植和收获;还可以通过地球的自转与公转来研究天文学、气候变化等领域的知识。

地理重难点地球自转与公转

地理重难点地球自转与公转

地理重难点地球自转与公转地理重难点:地球自转与公转地球自转与公转是地理学中的两个重要概念,它们对于我们理解地球运动和地球表面特征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地球自转与公转的概念、原理、影响以及相关的知识点。

一、地球自转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绕着自身的轴线旋转的运动。

地球自转的轴线被定义为地球的地理北极和地理南极之间的直线,该轴线与地球表面的水平面夹角称为倾角。

地球自转的周期为一天,平均约为23小时56分钟4秒。

地球自转的原理是由于受到了地球偏心引力的作用,地球的自转轴发生了方向和位置的变化。

地球的自转使得地球表面的一切物质都受到了离心力的影响,从而形成了地球的赤道膨胀和两极压缩的现象。

地球自转对于我们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有着重要的影响。

它是引起地球自然界气候现象的根本原因之一,如昼夜交替、季节变化等。

此外,地球自转也影响了地球地壳运动和形变、地球的重力场分布以及地球的地磁场等。

二、地球公转地球公转是指地球绕着太阳运动的轨道运动。

地球公转的周期为一年。

地球绕太阳的运动轨道呈椭圆形,由于椭圆轨道的离心率较小,因此可以近似看做一个圆形轨道。

地球公转是地球太阳系的基本运动之一,同时也是地球气候变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地球在不同位置与太阳之间的距离不同,所以地球表面的辐射能量也会发生变化,进而影响到气候的变化。

地球公转还使得地球表面是倾斜的,地球的极地和赤道之间形成了不同的温度带和气候带。

这也是地球表面的生物多样性和地域差异的基础之一。

三、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地球自转和公转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两种运动形式。

地球自转的存在使得我们能够感知到昼夜的交替,而地球公转则使得我们可以经历四季轮回。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不同速度导致了我们所处的地方的时间和经度的差异。

地球自转和公转也共同决定了地球的时间系统和经纬度系统。

我们所使用的日历和时区制度都是基于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规律而建立起来的。

总结:地球自转和公转是地理学中的两个重要概念,地球自转是地球绕着自身的轴线旋转的运动,而地球公转是地球绕太阳运动的轨道运动。

地球自转与地球公转的关系

地球自转与地球公转的关系

地球自转与地球公转的关系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它不仅自转,还公转。

这两个运动是地球上发生的两种重要运动,地球上任何事物都与这两个运动密切相关,因此了解地球自转与地球公转的关系对我们理解地球上的一切事物具有重要意义。

一、地球自转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绕自己的轴心旋转的运动,一个自然日即是地球绕自己轴旋转一周的时间。

地球自转的速度是每小时约1000公里,这也是导致昼夜交替的原因之一。

地球自转的影响非常大,这不仅影响了地球上生物的生活习惯,也影响了温度和气候。

例如,如果地球的自转速度过慢,那么一年中就只会有两季,这将会给生物世界带来巨大的影响。

二、地球公转地球公转是指地球沿太阳的运动轨道绕太阳旋转的运动。

地球公转是一个很漫长的周期,需要大约365.24天的时间绕太阳旋转一圈。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需要每四年增加一个闰日的原因。

地球公转的影响同样非常大,太阳的光照时间和强度都会随着地球公转而改变。

例如,在地球公转时,太阳的角度和高度不同,这影响了适宜的农作物和适宜的作物种植区域。

同时,地球公转还会引起四季的变化,这是非常显著的气候变化。

三、地球自转和地球公转互为补充,在不同的时期里,它们会共同影响着地球上的一切生物和事物。

例如,地球自转决定了白天和黑夜的交替,而太阳的高度和角度则取决于地球公转的位置。

此外,地球的轴倾角和地球公转的轨道离心率也会影响地球上的气候。

例如,战争时期,大量的二氧化碳在大气中释放,这将导致温室效应的加剧,进而导致天气变暖和冰川退缩。

这一现象被称为气候变化,它是地球自转和地球公转的重要影响。

总之,地球自转和地球公转是地球上最重要的两个运动。

它们互相依存,相互影响,决定了我们的生活和环境。

为了保护我们的家园,我们需要更多地了解地球自转和地球公转的关系,采取更多措施来保护地球,以保持地球上的美好生态环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生命的含义
二生命的起源
三地外生命存在的科学性
1:前提
2:生命存在的环境条件
3:有关地外生命的观测和实验
四探索的艰巨性
1:太阳系外行星探测
2:信号监听与发送
六太阳细内地外生命的问题
七关于UFO现象
观测与探测
一观测
1:望远镜
2:光学望远镜的类型
(1)折射型
(2)反射型
(3)折反射型
3:光学望远镜的技术特点
初始时地球自转很快,一天只有5小时,是潮汐摩擦的减速作用成了一天24小时。这就是地球月亮形成的故事。
所以,是惯性使它继续旋转,万有引力引起的潮汐摩擦使它慢慢减速。
参考资料:
1.影碟《月球之迷
其他10条回答
2009-01-29 11:30韩志强1|六级
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是地球向心力与收到的太阳向心力之间的关系
(1)简并
(1电子简并压力
(2中子简并压力
(2)钱德拉塞卡极限
(3)奥本海默极限
星系
一分类
1:哈勃分类法
(1)椭圆星系
(2)旋涡星系
(3)棒旋星系
(4)不规则星系
2:星系红移
3:哈勃常数
4:银河系
(1)概况
(2)结构
5:旋涡结构的形成
6:多重星系
7:星系群
8:星系团
9:本星系群
10:本星系团
11:本超星系团
(5)天卫
(1基本数据
(6)海卫
(1基本数据
(7)冥卫
(1基本数据
4:小行星
(1)基本数据
(2)起源
(3)探测和研究意义
(4)险级都灵标准
(5)发现和命名
5:彗星
(1)基本数据
(2)组成
(3)结构
(4)公转轨道
(5)来源
(6)发现和命名
6:流行和陨石
(1)基本数据
(2)流星雨
(3)陨石类型
二恒星
1:数量和名称
天文学分类
2010-05-09 20:15满天星斗的天空|分类:天文学|浏览1147次
越详细越好
最好有图
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
提问者采纳
查了资料才知道,天文学的分类原来这么复杂:
行星
一:行星运动
1:万有引力定律
2: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
3:二体问题
4:多体问题
5:摄动理论
6:洛希极限
7:轨道根数
(1)黑洞质量
(2)吸积率
(3)黑洞的转动角动量
七:γ射线暴
八:引力系统
九:白洞
十:虫洞
十一:黑洞理论的困难
1:奇点
2:裸奇点
宇宙模型理论
一古代宇宙模型
二现代宇宙学
1:观测宇宙学
2:理论宇宙学
3:宇宙学原理
三牛顿静态宇宙模型
(1)奥拨斯佯谬
四爱因斯坦有限无界宇宙模型
五伽莫夫大爆炸宇宙模型
六恒稳态宇宙模型
(2)食双星
(3)分光双星
(4密近双星
(5由双星测定恒星质量
7:位置和运动参数
(1)球面位置
(2)星表
(3)距离
(1三角视差法
(2分光视差法
(4)自行
(5)视向速度
(6)空间速度
(7)自转
(8)公转
8:长周期变星
9:脉动变星
(1)脉动机制
(2)损耗机制
(3)热瓦金理论
10:造父变星
(1)周光关系
(2)造父视差法
(二)、地球公转的特点:
1、轨道:椭圆轨道,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2、方向:自西向东(与地球自转方向一致)
3、周期:1个恒星年为365日6时9分10秒
4、速度:在近日点附近,角速度和线速度都较大;在远日点附近,角速度和线速度都较小。
地球自转
地球自转:地球绕自转轴自西向东的转动,从北极点上空看呈逆时针旋转,从南极点上空看呈顺时针旋转。关于地球自转的各种理论目前都还是假说。地球自转是地球的一种重要运动形式,自转的平均角速度为7.292×10-5弧度/秒,在地球赤道上的自转线速度为465米/秒。地球自转一周耗时23小时56分,约每隔10年自转周期会增加或者减少千分之三至千分之四秒。一般而言,地球的自转是均匀的。但精密的天文观测表明,地球自转存在着3种不同的变化:①长期减慢;②周期性变化;③不规则变化。
地球的自转受地球本身的向心力,地球的公转受太阳的向心力。
当地球自转所获得向心力小于太阳的向心力时,地球为绕着太阳转,相对一地球,自传的向心力越小,离太阳越近,作公转运动。
太阳的向心力相对于地球越大,当自传的向心力越大,离太阳的距离越远,作公转运动,
当地球自传的向心力是地球获得能量大于太阳的向心力时,地球就会脱离太阳的束缚,脱离公转,变为自由星体。
太阳公转与太阳自传的速度谁快?
满意答案
馮某某4级2008-10-01
当然是自传快啊,
太阳公转一周大约需要2.5亿年。
在太阳系中,地球和所有的行星都一边自转,一边绕着太阳公转。作为太阳系中心的太阳,是不是也在自转和公转呢?对于这个问题,古人是不知道的。直到1609年伽利略发明了望远镜,才证明了太阳也在不停地自转着。
其他2条回答
2006-05-11 14:44法契纳|一级
(一)、地球自转的特点:
1、方向:自西向东。从不同角度看地球自转方向。
2、周期:一个恒星日(自转360°所用时间为23时56分4秒)
3、速度:除南北两极外,地球表面任何地点的角速度都一样;地球自转的线速度,则因纬度不同而有差异––从赤道向两极逐渐递减。
12:超星系团
13:星系以上的四级天体系统
二活动星系
1:射电星系
(1)射电瓣
2:爆发星系
3:塞拂特星系
4:蝎虎座BL型天体
5:互饶星系
20世纪60年代天文学四大发现
一脉冲星
1:发现
2:特征
3:组成
4:光学脉冲星
5:X-射线脉冲星
6:γ-射线脉冲星
二类形体
1:发现
2:特征
3:空间分布
4:大红移
5:大红移的疑点
(4)克尔-纽曼黑洞
7:黑洞蒸发
8:旋转黑洞造成的时空旋涡
(1)拖曳效应
(2)静止界面
(3)能层
(4)彭罗斯过程
四天文探测
1:引力效应
2:X-射线发射机制
3:候选者
五黑洞-吸积盘-喷流模型
1:活动星系核特征
2:活动星系核与黑洞-吸积盘-喷流模型
3:吸积盘
4:喷流
5:类形体与黑洞-吸积盘-喷流模型
6:3个基本参量
有消息说,地球自转是公转带动的。地球形成之初原星云的角动量转化为其公转角动量,后受到太阳风阻,一部分公转角动量又转为其自转角动量。
不过要说的是,这条消息的正确性还有待考证!
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同时又围绕太阳公转。地球自转与公转运动的结合使其产生了地球上的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地球自转和公转的速度是不均匀的)。同时,由于受到太阳、月球、和附近行星的引力作用以及地球大气、海洋和地球内部物质的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地球自转轴在空间和地球本体内的方向都要产生变化。地球自转产生的惯性离心力使得球形的地球由两极向赤道逐渐膨胀,成为目前的略扁的旋转椭球体,极半径比赤道半径短约21千米。
七等级式宇宙模型
八标准大爆炸宇宙模型
1:化学元素演化
2:基本粒子产生机制
3:大爆炸宇宙进程
九极早期的暴胀模型
1:视界疑难
2:平直性疑难
3:磁单极疑难
十对称与破缺
十一暗物质
十二开宇宙和闭宇宙
十三奇点问题
天球坐标系
一建立球面坐标系
1:天球
2:球面几何性质
3:建立球面坐标的三个条件
二三种常用的天球坐标系
1:地平坐标系
星球自转所有的星球都在自转和公转,其能量来源于宇宙大爆炸。
潮汐(包括固体潮)摩擦可使各星球的转动能量消耗,使自转和公转减速,直至停止。这时宇宙膨胀也停止并开始收缩,时间开始倒流。
例如:太阳系所有行星停止公转后,都将撞向太阳。
下面有个地球自转的成因,可以把它应用到任何星球。
有一个很权威的理论是这样解释地球自转和地轴倾斜的:
2:赤道坐标系
3:黄道坐标系
三天体周日视运动
1:不同纬度处天球的旋转
2:中天和永不落的天体
3:赤道坐标系和地平坐标系的换算关系
四太阳周年视运动
1:太阳周年视运动是地球公转的反映
2:太阳周年视运动中黄经的变化
3:不同纬度处太阳视运动轨迹
五天球赤道坐标系本身的运动造:岁差产生的后果
11:天琴座RR型变星
12:T型星
13:非径向脉动
(1)星震学
14:A型特殊星
15:早型发射星
16:SS433星
17:耀星
18:新星
19:超新星
三星团
1:聚星系统
2:疏散星团
3:球状星团
4:星协
四恒星能源和演化机制
1:能源
(1)质子-质子反应
(2)碳-氮-氧循环
2:主序前
(1)起源
(2)维内定理
(3)星胚
地球自转,公转速度
提问者采纳
地球存在绕自转轴自西向东的自转,平均角速度为每小时转动15度。在地球赤道上,自转的线速度是每秒465米。天空中各种天体东升西落的现象都是地球自转的反映。
地球公转
1543年著名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在《天体运行论》一书中首先完整地提出了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地球公转的轨道是椭圆的,公转轨道半长径为149597870公里,轨道的偏心率为0.0167,公转的平均轨道速度为每秒29.79公里;公转的轨道面(黄道面)与地球赤道面的交角为23°27',称为黄赤交角。地球自转产生了地球上的昼夜变化,地球公转及黄赤交角的存在造成了四季的交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