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生态学PPT课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无光层(aphotic zone)
光强/(µW·cm-2)
10-11 10-9
10-7
10-5
10-3
10-1
101
103
105
0
深度/m
日光
200
清晰的近岸水
400 600
最月清光晰的大洋水
800 1000 1200
无光层
最日清光晰的大洋水 生物发光
深海鱼的检出限 弱光层
颜色可视
浮 游 植 物 生 长 真光层
根据在垂直方向上的光照条件分为几个层次:
1.透光层,也称真光层(euphotic zone 或photic zone): 有足够的光可供植物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量超过植物 的呼吸消耗。
2.弱光层(disphotic zone):在透光层下方,植物在一 年中的光合作用量少于其呼吸消耗,但光线足够动物对 其产生反应。
ID = I0 e-kD
K

lnI0-lnID D
I0:海表面光强;ID :深度D处光强;K:平均消光(衰减) 系数,K值大小与水体干净程度有关
透明度(transparency):
间接地估算调查海区的消光系数(K),并以此来估计
透光层的深度,方便实用。
透明度可反映海水的贫瘠与肥沃程度。 透明度处于不断变化之中,不同海区、同一海区不同 时间都不一样。
图3-7
海洋藻类光合色素对光谱中不同波长的吸收
图3-8
图3- 9
海洋藻类光合色素对光谱中不同波长的吸收
植物光合作用利用可见光区(生理有效辐射),其中红、橙பைடு நூலகம்吸 收最多,其次蓝、紫光,绿光最少(生理无效光)。
叶绿素 a
藻蓝素
褐藻素
相对吸收率 相对吸收率
藻红素
300 400 500 600 700 波长/nm
300 400 500 600 700 波长/nm
图 3.4 几种海洋浮游植物色素对光吸收关系的示意图(Lalli et al 1997)
图中的垂直坐标仅代表色素对光吸收率的相对值
辅助色素:叶绿素b、β胡萝卜素、岩藻黄素、藻青素等等 细菌叶绿素(bacteria-chlorophylls)
辅助色素、补色光:蓝光与紫光有利于花青素的合 成,使植物产生各种颜色,并引起向光性,抑制 伸长生长,红光促进伸长生长。紫色塑料膜可使 茄子增产,兰色膜可使草莓增产。 长波促进碳水化合物形成,短波促进有机酸和蛋 白质合成。
阳光可直接照射到的浅层海水体,具有一 定的垂直洋带性特点: 海水表层( 200米以上)是海洋浮游生物; 中层(200米~700米)是各种游泳生物; 底层(900米以下)是底栖生物。
海洋动物食物链证据
食物分布影响海洋动物分布属于光照的间 接影响。
海洋藻类>鳞虾>须鲸>虎鲸; 海洋藻类>海螺>海獭; 海洋藻类>食草鱼类>食肉鱼类>海豚; 海洋藻类>海底蠕虫>蟹类>海鸟; 海洋藻类>单细胞动物>小型鱼类>乌贼>抹 香鲸。
因此,多年来,光度变化被一致认为是影响 垂直移动的主要外界因子。
总的规律:白天,每一个种集中靠近一特 定水层,临近黄昏时,它们开始上升并持 续整个黄昏时间,到达表面后,在完全黑 暗的夜间,种群趋于分散。临近天亮时再 集中于表层,然后迅速下降,直到原先白 天栖息的水层。
近海底层 曼氏无针乌贼;真鲷;许氏平鮋;牙
鲆;红鳍马面鲀;绿鳍鱼
底层——底栖动物
在泥质海底上议掘穴动物为主,而在深海 软泥海底则以鱼、甲壳纲动物和海参为主。 对于那些从海水中吸吮悬浮物质为生的鱼 类来说,其数量与深度成反比;而对于那 些从海底沉积物中觅食为生的鱼来说,则 能生活在很深的海底。
再往下,是漆黑的深海区,它的光线来自底 栖鱼类如鱿鱼、灯笼鱼的发光器官。
深海动物
在水深更深的大洋中,真光层往下是弱光 层,颜色发红和发黑的动物取代了透明的 无脊椎动物。
一般在这种环境下缺乏食物,动物是很难 生存的,但在深海层,仍然发现一些不依 赖浮游生物生存的动物。
在光的影响下,各水层海洋生物的 分布表现出不同规律:
底栖生物一般较喜欢在黑暗环境 下栖息、生活;各类浮游生物一般还有昼 夜垂直移动的习性,而这种习性与光照也是 密不可分的。
光照
王凯迪 刘敏 付玉红 张迪 牛慧 刘文帅
(排名按出场顺序)
一、光在海洋中的垂直分布和水平分布
二、海洋藻类光合色素对光谱中不同波长 的吸收
三、光与海洋动物的分布和昼夜垂直移动 现象
四、海洋生物的发光现象
一、光在海洋中的垂直分布和水平分 布
(一)海水中光的衰减及海水的透明度
因反射、海水吸收、悬浮与溶解物质的吸收与散射, 光照强度迅速衰减。
海洋动物的垂直移动—以浮游动 物为例
海洋动物的行为莫不受海洋环境的影响,昼 夜垂直移动自不例外。
波戈洛夫(Bogorov)在北冰洋的观察:
在没有光度变化的夏季(全白昼)和冬季 (全黑夜),桡足类的哲水蚤(Calanus) 和其他浮游甲壳动物一样,没有进行垂直 移动,而在有光度变化的春、秋两季(有 白昼和黑夜的交替)就可以看到这个现象。
表层——海洋浮游生物
在表层海水中,由于光照充足,植物光合作用旺盛, 因此浮游藻类等分布较多,以其为食的浮游动物也多。在 接近表层的十几厘米中,有食肉的蓝色甲壳纲动物、软体 动物和管水母。
中层——游泳动物
中上层 中国枪乌贼(夜间);斑鰶;鲐
鱼;蓝点马鲛;日本海马
中下层
中国枪乌贼(白天);日本枪乌贼; 狭纹虎鱼;花鲈;大黄鱼;带鱼(晚 间上升到表层);绿鳍马面鲀
光照
————光与海洋动物的分布和昼 夜垂直移动现象
三、光与海洋生物的分布
一、光与海洋生物 在水生动物的生存环境中,光是一个很复杂的生
态因子,它有很多方面的生态作用,直接或间接 影响动物的趋光性、昼夜活动节律、群集活动、 摄食以及生长发育等。对于光照的变化,动物能 调节自身作出相应反应。
(一)光与海洋动物的垂直分布 生物的形态、习性和颜色随深度而变化是很明显的, 所以,每一水层中的生物有共同的特性。海洋动物在 海水中的分布与海水分层有一定的联系。 真光层:
图 3.3 根据海洋垂直方向上光透射的性质划分的 3 个生物带示意图(Lalli et al. 1997)
(二)光在海洋中的水平分布
二、光照强度与藻类光合作用速率的关系
1. 光合作用速率与光强的关系
图3-6
说明:①所有种类具相同规律(曲线形状相同); ②不同种类位置不同,尤其是Ik:光饱和值
2. 海洋藻类的光合作用与辐照度的关系因种而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