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渡金属氟化物对MgAl合金储氢性能的改性研究

合集下载

氟化物包覆对镁铝合金与水催化反应效率的影响

氟化物包覆对镁铝合金与水催化反应效率的影响

氟化物包覆对镁铝合金与水催化反应效率的影响黄海涛;谢五喜;刘运飞;鲍远鹏;邹美帅;王传华【摘要】To improve the reaction efficiency of aluminum in the Al/Mg alloy with water,the surface coating of Al/ Mg alloy powder was performed with fluoride.The reaction products of the alloy powders with high temperature water were characteriz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Xray diffraction (XRD) and laser particle size analyzer.The effect of different proportions of fluoride on the catalytic reaction efficiency of Al/Mg alloy with water at high temperature was compared and studie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article size of reaction products of Al/Mg alloy coated fluorides decrease and the dispersity was obviously improved.The combustion products in solid state mainly include MgO,Al2MgO4 and Al,meaning that Al does not react completely.The reaction efficiency of aluminum in alloy powder coating with fluorides was significantly improved,in which,the reaction efficiency of alloy powder coating with 2%Viton and 2% organic fluoride is up to 89.7%,which is 14.6%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un coated sample.%为了提高镁铝合金与水的反应效率,采用氟化物对镁铝合金粉进行表面包覆,利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和粒度分析仪对合金粉与高温水反应产物进行表征,对比研究了高温下不同比例的氟化物对镁铝合金与水催化反应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包覆氟化物的镁铝合金与高温水反应产物的粒径减小,分散性明显改善;固相燃烧产物中主要包含Al2MgO4、MgO和Al,表明Al未完全反应;合金粉包覆氟化物后铝的反应效率明显提高,其中,包覆质量分数2%氟橡胶和2%有机氟化物的合金粉反应效率高达89.7%,与未包覆样品相比提高了14.6%.【期刊名称】《火炸药学报》【年(卷),期】2017(040)005【总页数】5页(P73-77)【关键词】镁铝合金粉;高温水;包覆;铝的反应效率;氟化物;水反应金属燃料【作者】黄海涛;谢五喜;刘运飞;鲍远鹏;邹美帅;王传华【作者单位】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陕西西安710065;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陕西西安710065;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陕西西安710065;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陕西西安710065;北京理工大学材料学院,北京100081;北京理工大学材料学院,北京10008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J55;V512水反应金属燃料是一种用于水下高速武器推进系统的新型高能量密度燃料。

《2024年La-Mg-Ni系Pr5Co19型贮氢合金制备和电化学性能研究》范文

《2024年La-Mg-Ni系Pr5Co19型贮氢合金制备和电化学性能研究》范文

《La-Mg-Ni系Pr5Co19型贮氢合金制备和电化学性能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对清洁能源和高效能源存储技术的需求日益增长,贮氢合金因其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和储氢能力,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

La-Mg-Ni系Pr5Co19型贮氢合金作为其中的一种重要类型,具有高容量、良好的循环稳定性和较低的自放电率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镍金属氢化物电池中。

本文旨在研究La-Mg-Ni系Pr5Co19型贮氢合金的制备工艺及其电化学性能,为该类型合金的进一步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二、材料与方法1. 制备方法La-Mg-Ni系Pr5Co19型贮氢合金的制备采用机械合金化法。

将高纯度的La、Mg、Ni以及Pr和Co元素按照一定比例混合,然后在高能球磨机中进行机械合金化处理,得到贮氢合金。

2. 电化学性能测试电化学性能测试包括循环伏安法(CV)和恒流充放电测试。

采用三电极体系,以贮氢合金为工作电极,锂片为对电极和参比电极,在室温下进行测试。

三、结果与讨论1. 制备工艺优化通过调整球磨时间、球磨速度以及合金元素的配比等参数,优化La-Mg-Ni系Pr5Co19型贮氢合金的制备工艺。

实验结果表明,当球磨时间为X小时,球磨速度为Y转/分钟,合金元素配比为Pr:Co:La:Mg=a:b:c:d时,得到的贮氢合金具有最佳的电化学性能。

2. 电化学性能分析(1)循环伏安法(CV)测试结果CV曲线显示,La-Mg-Ni系Pr5Co19型贮氢合金具有较高的放电容量和良好的充放电可逆性。

随着充放电次数的增加,容量衰减较小,表现出良好的循环稳定性。

(2)恒流充放电测试结果恒流充放电测试结果表明,La-Mg-Ni系Pr5Co19型贮氢合金具有较高的初始放电容量和优异的倍率性能。

在充放电过程中,其电压平台稳定,自放电率较低。

3. 性能优化途径分析通过对La-Mg-Ni系Pr5Co19型贮氢合金的成分、结构和制备工艺进行优化,可进一步提高其电化学性能。

例如,通过调整合金元素的配比、引入其他元素进行掺杂、优化球磨工艺等手段,可进一步提高贮氢合金的放电容量、循环稳定性和倍率性能。

《2024年石墨烯与FeB对Mg2Ni储氢合金的复合改性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范文

《2024年石墨烯与FeB对Mg2Ni储氢合金的复合改性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范文

《石墨烯与FeB对Mg2Ni储氢合金的复合改性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绿色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已经成为科学研究的热点。

储氢合金作为潜在的氢气储存媒介,因其高效、安全、可逆的储氢性能在电动汽车、可充电电池等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在众多储氢材料中,Mg2Ni合金以其成本低、资源丰富和电化学性能稳定等优点备受关注。

然而,其较低的储氢容量和较差的电化学性能限制了其实际应用。

近年来,石墨烯和FeB因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被广泛应用于材料改性领域。

本文旨在研究石墨烯与FeB对Mg2Ni储氢合金的复合改性及其电化学性能的改善效果。

二、实验部分1. 材料与合成本文选用的Mg2Ni储氢合金作为基础材料,利用溶胶凝胶法结合化学气相沉积技术制备石墨烯,然后采用热处理工艺制备FeB粉末。

将石墨烯和FeB与Mg2Ni合金进行复合改性,通过球磨、压制和烧结等工艺制备出复合改性的Mg2Ni储氢合金材料。

2. 实验方法采用X射线衍射(XRD)分析材料的晶体结构;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材料的微观形貌;通过电化学工作站测试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包括循环伏安曲线、充放电性能等。

三、结果与讨论1. 复合改性的晶体结构通过XRD分析,我们可以发现经过石墨烯和FeB复合改性的Mg2Ni储氢合金,其晶体结构与未改性的相比并未发生明显的变化。

然而,在衍射峰的强度和宽度上有所变化,这表明复合改性对材料的晶体结构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2. 微观形貌分析SEM图像显示,石墨烯和FeB的加入使得Mg2Ni储氢合金的微观形貌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石墨烯的二维片层结构使得材料具有更好的分散性和导电性,而FeB的加入则使得材料表面出现了更多的活性位点。

这些变化有助于提高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3. 电化学性能研究经过复合改性的Mg2Ni储氢合金,其充放电性能有了显著的提高。

与未改性的材料相比,复合改性的材料在循环伏安曲线中表现出了更高的容量保持率和更小的内阻。

《石墨烯与FeB对Mg2Ni储氢合金的复合改性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范文

《石墨烯与FeB对Mg2Ni储氢合金的复合改性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范文

《石墨烯与FeB对Mg2Ni储氢合金的复合改性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新能源汽车和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快速发展,储氢材料在能源存储和转换领域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Mg2Ni储氢合金因其高容量、低成本和良好的安全性等优点,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

然而,其较低的电化学性能和动力学性能限制了其实际应用。

为了改善这一状况,研究者们开始探索利用新型纳米材料如石墨烯和过渡金属硼化物(如FeB)对Mg2Ni储氢合金进行复合改性。

本文旨在研究石墨烯与FeB对Mg2Ni储氢合金的复合改性及其对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二、材料与方法1. 材料制备采用机械合金法合成复合改性的Mg2Ni储氢合金,其中包括不同比例的石墨烯和FeB。

具体步骤详述了实验原料、制备工艺和具体参数。

2. 实验方法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手段对复合改性后的材料进行结构和形貌分析。

通过电化学工作站测试其电化学性能,包括循环性能、倍率性能和放电容量等。

三、结果与讨论1. 结构与形貌分析XRD结果表明,石墨烯和FeB的加入未改变Mg2Ni的基本结构,但可以发现微小的晶格变化。

SEM图像显示石墨烯的加入有利于改善材料的分散性和均一性,同时FeB的加入使得材料表面出现更多的活性位点。

2. 电化学性能研究(1)循环性能:经过一定次数的充放电循环后,复合改性的Mg2Ni储氢合金显示出更优的循环稳定性,其中石墨烯与FeB的适当比例对提高循环性能有显著影响。

(2)倍率性能:随着电流密度的增加,复合改性的材料展现出更好的倍率性能,特别是当石墨烯和FeB的添加量适中时,材料在大电流密度下的放电容量较高。

(3)放电容量:通过不同比例的石墨烯与FeB复合改性后,材料的初始放电容量和后期放电容量均有所提高。

其中,适量的石墨烯和FeB可以有效地提高材料的电化学反应活性,从而提高其放电容量。

四、机理探讨通过对比实验和分析数据,提出可能的改性机理。

石墨烯的优异导电性和大的比表面积有利于提高材料的电子传输能力和与电解液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强电化学反应。

《石墨烯与FeB对Mg2Ni储氢合金的复合改性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范文

《石墨烯与FeB对Mg2Ni储氢合金的复合改性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范文

《石墨烯与FeB对Mg2Ni储氢合金的复合改性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篇一摘要:本研究以改善Mg2Ni储氢合金的电化学性能为目标,采用石墨烯与FeB进行复合改性。

通过实验探究了复合改性对Mg2Ni储氢合金的微观结构、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并对其作用机理进行了深入研究。

本文首先介绍了研究背景与意义,接着详细描述了实验材料与方法,之后展示了实验结果与分析,最后进行了结论与展望。

一、引言随着科技的发展,清洁能源及其储存技术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

Mg2Ni储氢合金因具有较高的储氢容量和良好的循环稳定性,被广泛用于镍基电池等能源储存领域。

然而,其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电化学性能不佳的问题。

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采用石墨烯与FeB对Mg2Ni储氢合金进行复合改性的方法,以期提高其电化学性能。

二、实验材料与方法1. 材料准备实验所用的材料包括Mg2Ni储氢合金、石墨烯、FeB等。

所有材料均经过严格筛选和预处理。

2. 复合改性方法将石墨烯与FeB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并与Mg2Ni储氢合金进行复合改性。

通过球磨、烧结等工艺,制备出改性后的Mg2Ni储氢合金。

3. 电化学性能测试采用循环伏安法、恒流充放电测试等方法对改性前后的Mg2Ni储氢合金进行电化学性能测试。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微观结构分析通过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手段,观察了改性前后Mg2Ni储氢合金的微观结构。

结果显示,石墨烯与FeB的加入改变了合金的晶粒大小和分布,形成了更均匀的微观结构。

2. 电化学性能分析(1)循环伏安法测试:经过多次循环伏安法测试后发现,改性后的Mg2Ni储氢合金具有更高的比容量和更低的内阻。

(2)恒流充放电测试:在恒流充放电测试中,改性后的Mg2Ni储氢合金表现出了更好的充放电性能和循环稳定性。

其充放电容量、库伦效率等指标均有所提高。

(3)性能对比:通过对比不同比例的石墨烯与FeB的加入对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发现当石墨烯与FeB的比例为X:Y时(具体比例根据实验数据),电化学性能达到最佳状态。

Y2O3对LaMg(12)型储氢合金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Y2O3对LaMg(12)型储氢合金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10mA; 0 扫描 范 围( oo~9 。扫 描速度 4/ i能测试 .
2 结 果与 分 析
图 l 添加 5 Y O 为 % 球 磨 不 同时 间所 得 材 料
稀 土和 金属 镁 都具 有 易 氧化 的特性 , 了减少 为 制备 过程 的氧 化 , 土 和镁 均 采用 块 状 代 替 粉 .按 稀
第2 8届 全国化学与物理电源 学术 年 会 论 文 选 ・ ( 刊 ) 上 增
文章 编 号 :10 5 6 (09 S — 0 5—0 0 0— 4 3 20 ) 1 0 8 3
Y 3 L Mg 型 储 氢 合 金 电化 学 性 能 的 影 响 2 对 a 。 O 2
王 敬 ,马 兴 泰 ,张 莉 ,吴 锋
为对 电极 , 电解 液 用 6 mo L K H 溶 液 +l L l O / 5 LO i H溶 液 .恒 流 充 放 电 实 验 采 用 L n a d系 列 充 放
电性 能 测试 仪 . 1 2 结 构表 征 .
研究者 发现 , 添加 金 属 氧 化物 可 提 高放 电容
华 南 师 范 大 学 学报 (自然 科 学 版 ) 20 09年 1 1月
NO V.2O 9 o
J OUR NAL OUT C NA OF S H HI NORMAL UNI ERS V nY
( A U A C E E E II N) N T R L S INC DTO
效果最好.
关键词 :a ; LMg: 储氢合金 ; Y O ;电化 学性能
中图 分 类 号 :M 1 . T 9 22 文献 标 识码 : A
传统 A 型稀 土合金 因受到合金 晶体结构 的 B 限制 , 其气态 储氢 量不 超过 14 ( / , . % H M) 电化 学放

一种过渡金属氟化物掺杂的复合储氢材料的制备及其在储氢材料中的

一种过渡金属氟化物掺杂的复合储氢材料的制备及其在储氢材料中的

专利名称:一种过渡金属氟化物掺杂的复合储氢材料的制备及其在储氢材料中的应用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徐芬,吴燚鹏,孙立贤,杨侠,于芳,褚海亮,张焕芝,向翠丽
申请号:CN201711123813.X
申请日:20171114
公开号:CN107934913A
公开日:
20180420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过渡金属氟化物掺杂的复合储氢材料,该材料由LiBH、LiNH、MgH和过渡金属氟化物混合机械球磨制得。

其放氢的初始放氢温度为90℃~100℃,第二步放氢温度在150℃左右,主要放氢在180℃~200℃区间内完成,当加热到200℃时该复合储氢材料放出6.5
wt%~7.0 wt%氢气。

其制备方法包括:1)原料的称取;2)球磨法制备复合储氢材料。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1、具有较低的放氢温度和大量放氢温度;2、放氢量大;3、放氢过程大幅减少作为速控步骤的第二步放氢的过程的诱导期,降低第二步放氢的放氢温度,协调两步放氢过程,且放氢反应速率较快,具有好的脱氢动力学性能;4、原料成本低廉,合成方法、工艺简单。

在储氢材料领域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申请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地址:541004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七星区金鸡路1号
国籍:CN
代理机构:桂林市华杰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代理人:周雯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2024年石墨烯与FeB对Mg2Ni储氢合金的复合改性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范文

《2024年石墨烯与FeB对Mg2Ni储氢合金的复合改性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范文

《石墨烯与FeB对Mg2Ni储氢合金的复合改性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科技的发展,新型材料在能源、电子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其中,储氢合金因其在氢能存储与利用方面的独特优势,备受关注。

本文重点研究了石墨烯与FeB对Mg2Ni储氢合金的复合改性及其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通过对比分析改性前后的电化学性能,为Mg2Ni储氢合金的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二、材料与方法1. 材料准备实验中使用的材料包括Mg2Ni储氢合金、石墨烯、FeB等。

所有材料均经过严格筛选和预处理,确保其纯度和质量。

2. 复合改性方法将石墨烯与FeB按照一定比例与Mg2Ni储氢合金混合,通过球磨、压制、烧结等工艺进行复合改性。

3. 电化学性能测试采用循环伏安法、恒流充放电法等方法对改性前后的Mg2Ni 储氢合金进行电化学性能测试。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复合改性对结构的影响通过XRD、SEM等手段对改性前后的Mg2Ni储氢合金进行结构分析。

结果表明,石墨烯与FeB的加入使得合金的晶粒尺寸减小,晶界更加清晰,有利于提高合金的电化学性能。

2. 循环稳定性分析对比改性前后Mg2Ni储氢合金的循环稳定性,发现经过石墨烯与FeB的复合改性后,合金的循环稳定性得到显著提高。

在多次充放电循环后,改性合金的容量保持率明显高于未改性合金。

3. 电化学性能分析通过循环伏安法、恒流充放电法等实验方法,分析改性前后Mg2Ni储氢合金的电化学性能。

结果表明,石墨烯与FeB的加入使得合金的放电容量、充放电效率等电化学性能得到显著提升。

其中,石墨烯作为导电添加剂,提高了合金的导电性能;而FeB 的加入则优化了合金的储氢性能。

四、讨论与结论通过实验结果分析,石墨烯与FeB对Mg2Ni储氢合金的复合改性显著提高了其电化学性能。

其中,石墨烯通过提高导电性能,使得合金在充放电过程中表现出更好的电子传输能力;而FeB则通过优化储氢性能,提高了合金的放电容量和充放电效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章编号:1001-9731(2019)03-03107-05过渡金属氟化物对Mg-Al合金储氢性能的改性研究*卿培林1,蓝志强2,蔡芳芳2,黄显吞1,李柳杰2(1.百色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广西百色533000;2.广西大学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广西有色金属及特色材料加工重点实验室,南宁530004)摘 要: 采用热处理工艺并结合机械合金化制备Mg-Al合金,研究过渡金属氟化物(TiF3、VF4以及ZrF4)的添加对Mg-Al合金储氢性能的影响。

研究发现,所有合金均主要由Mg17Al12相组成,Mg17Al12的氢化产物为MgH2和Al,在过渡金属氟化物的催化作用下,Mg-Al合金的综合储氢性能得到明显提高。

Mg-Al合金的初始吸/放氢温度约为180和300℃,添加TiF3、VF4以及ZrF4后,合金的初始吸氢温度分别下降了80,30和30℃,初始放氢温度则分别下降了80,80和25℃,其中TiF3显示出了良好的催化性能,尤其是在Mg-Al合金添加TiF3后,Mg-Al合金氢化物的吸氢反应焓和脱氢反应焓从59.9和84.2kJ/mol分别下降到了到了45.8和55.4kJ/mol。

关键词: 镁基合金;储氢性能;动力学;机械合金化中图分类号: TG139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1-9731.2019.03.0180 引 言Mg和Al是一种高能量密度的氢能存储材料(轻质金属Mg、Al的理论储氢容量分别达7.6%和10.5%(质量分数)),且储量丰富,价格低廉,是理想的储氢材料,倍受人们的格外关注[1-6]。

然而,由于MgH2热力学性能过于稳定不易分解,AlH3易分解但不易合成,导致它们在实际应用中受到极大限制并阻碍其发展。

通常情况下,采用机械合金化制备[7-8]、纳米改性[9-11]以及添加催化剂[12-13]的方法是改善镁或镁基储氢材料储氢性能的有效手段。

如经过机械合金化制备的具有bcc结构Mg-Nb合金,在室温条件下储氢量可达4.5%(质量分数),且在175℃时材料可逆储氢容量高达4%(质量分数),尤其是具有bcc结构的Mg-Nb合金反应焓为53kJ/mol,比MgH2的反应焓(77kJ/mol)降低了24kJ/mol[8]。

在MgH2中添加Na2Ti3O7纳米管(NTs)和Na2Ti3O7纳米棒(NRs)发现,MgH2-NaTi3O7-NTs和MgH2-NaTi3O7-NRs在300℃下释放出6.5%(质量分数)的氢气所需要的时间分别为6和16min,而在同等条件下,MgH2几乎不能释放出任何的氢气。

添加有Na2Ti3O7纳米管和Na2Ti3O7纳米棒的材料展现出了良好的储氢性能。

尤其是MgH2-NaTi3O7-NTs复合材料,在275℃下,经过60min可以吸收6.0%(质量分数)的氢气,甚至在50℃下,在30min内,可吸收1.5%(质量分数)的氢气[11]。

Gasan等[12]用MgH2和5%(质量分数)不同添加剂(V,Nb,Ti)分别进行机械球磨后测试发现,在过渡金属V、Nb、Ti的催化作用下,MgH2脱氢温度下降了约低40~50K。

Khatabi等[14]也证实了3和4d过渡金属能有效改善MgH2的综合储氢性能。

过渡金属氧化物作为催化剂,对MgH2或者镁基储氢材料性能的改善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15-16]。

在MgH2中添加5%摩尔比的ZrO2后,MgH2-ZrO2复合材料在150℃即可吸收6.73%的氢气[15]。

Y2O3的添加可以降低MgH2的稳定性,Mg-Y2O3复合物的脱氢反应焓仅71.8kJ/mol[16]。

鉴于过渡金属以及过渡金属氧化物对Mg或者Mg基合金的储氢性能具有较好的催化效果,本文以过渡金属氟化物(TiF3、VF4和ZrF)作为掺杂剂,探讨过渡金属氟化物(TiF3、VF4和ZrF)对Mg-Al合金储氢性能的影响。

1 实验方法实验中使用商业化的Mg(Sigma-Aldrich,≥99%),Al(Aladdin,99.9%),TiF3(Alfa,99.0%),VF4(Alfa,95.0%),ZrF4(Alfa,95.0%)为原料。

首先将Mg粉和Al粉按摩尔比n(Mg)∶n(Al)=5∶3混合均匀,接着利用压片机在2.0MPa压力下把混合粉末冷压成片状样品,随后在氩气保护下,在温度为500℃下烧结2h,并保温2h,而后随炉自然冷却。

将烧结后的片状样品经破碎后加入正庚烷,利用行星式球磨机以300r/min进行低温机械球磨,球磨时球料比为35∶1,总的球磨时间为100h。

再将球磨后样品在90℃温度下真空干燥3h,把干燥后得到的样品均分4等份,向其中3份分别加入5%(质量分数)的TiF3、70130卿培林等:过渡金属氟化物对Mg-Al合金储氢性能的改性研究*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571065);广西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17GXNSFAA198337,2018GXNSFAA294125);广西教育厅科研资助项目(YB2014387)收到初稿日期:2018-12-12收到修改稿日期:2019-02-20通讯作者:蓝志强,E-mail:l_zq1100@163.com作者简介:卿培林 (1982-),男,湖南邵阳人,硕士,讲师,主要从事金属功能材料研究。

VF4和ZrF,于是又把这4种样品分别在氩气氛围保护下以300r/min进行机械球磨,球磨时球料比为35∶1,总的球磨时间为10h。

这样将制备所得样品标分别标记为Mg-Al,Mg-Al-TiF3,Mg-Al-VF4以及Mg-Al-ZrF4合金样品。

实验时将制备所得样品的X射线衍射(XRD)测试在RinkuMiniflex 600型X射线衍射仪中进行,采用Cu靶Kα辐射,扫描步长为10°/min,扫描范围为20~80°。

用JSM-6510隧道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合金的表面形貌。

材料的吸放氢动力学测试在自制的高压吸放氢测试系统中进行,吸氢时最高氢压为7.0MPa,放氢时最低氢压为1.1kPa。

利用Linseis STA PT-1000同步热分析仪对合金材料进行DSC测试,测试过程中用纯度为99.999%的氩气加以保护,氩气流量为30mL/min。

2 结果与讨论2.1 合金表面微观形貌图1为Mg-Al-M(M=0、TiF3、VF4、ZrF4)合金样品的SEM图。

从图1可观察到,所有复合材料经球磨颗粒变得细小,在大颗粒周围分布着很多细小的小颗粒,大颗粒最大的粒径约在20μm左右,而小颗粒的粒度大小在1μm以下。

这些细小的粒度给材料提供了更多的新鲜表面以及更大的比表面积,提高了材料表面活性。

图1 Mg-Al-M(M=0、TiF3、VF4、ZrF4)合金的SEM图Fig 1SEM images of Mg-Al-M(M=0,TiF3,VF4,ZrF4)alloys2.2 合金的相结构图2为Mg-Al-M(M=0、TiF3、VF4、ZrF4)合金样品球磨后、氢化后以及脱氢后的XRD曲线图。

如图2(a)所示,经过烧结并结合机械球磨后,Mg-Al合金材料中主要由Mg17Al12相组成,添加TiF3、VF4或ZrF4混合球磨后,Mg-Al合金材料的相成份并未发生改变。

图2 Mg-Al-M(M=0,TiF3,VF4,ZrF4)合金样品球磨以及吸放氢后的XRD曲线Fig 2XRD patterns of Mg-Al-M composites801302019年第3期(50)卷 当Mg-Al-M(M=0、TiF3、VF4、ZrF4)合金吸氢后,二元合金相Mg17Al12氢化后转化为MgH2和Al(图2(b)),而当Mg-Al合金脱氢后,MgH2与Al结合再次生成Mg17Al12(图2(c))。

这表明,Mg17Al12在吸放氢过程中是可逆的,其氢化反应过程可用下列化学式进行描述:Mg17Al12+17H幑幐217MgH2+12Al(1) 通常情况下,Mg-Al合金在氢化过程中,Mg2Al3作为中间产物,经常伴随着Mg17Al12氢化产物出现[17-18]。

但如果通过制备工艺的优化或者催化剂的添加,可以实现对Mg-Al合金氢化反应路径进行调控,如在Mg-Al合金中添加还原氧化石墨烯负载Y2O3[4],或者通过快淬处理的方式[17,19],可以实现Mg17Al12→MgH2的直接转变,且能改善Mg-Al合金的可逆吸放氢性能。

而如上所述,经过烧结并结合机械合金化制备的Mg-Al合金,其在吸放氢过程中并未出现Mg2Al3相,显然,通过制备工艺的优化以及催化剂的改性处理,可以调控Mg-Al合金的氢化反应路径。

2.3 储氢性能图3为Mg-Al-M(M=0、TiF3、VF4、ZrF4)合金样品变温吸放氢曲线图。

图3 Mg-Al-M(M=0,TiF3,VF4,ZrF4)合金材料变温吸放氢曲线Fig 3The hydrogenation/dehydrogenation curves ofMg-Al-M(M=0,TiF3,VF4,ZrF4)alloys 如图3(a)所示,Mg-Al合金的初始吸氢温度约为180℃左右,而当以VF4以及ZrF4作为催化剂,材料的初始吸氢温度下降到了150℃左右,Mg-Al-VF4和Mg-Al-ZrF4的吸氢曲线在从50~275℃这以温度区间,吸氢曲线基本重合,说明在吸氢过程,VF4以及ZrF4对Mg-Al合金吸氢作用基本一致。

当以TiF3作为催化剂,Mg-Al合金的初始吸氢温度从约180℃下降到了约100℃,显然,在过渡金属氟化物(TiF3、VF4、ZrF4)中,TiF3的催化效果更加明显。

在吸氢过程,TiF3对Mg-Al合金的催化效果最佳,其次是VF4和ZrF4,其顺序依次为TiF3>VF4=ZrF4。

在放氢过程,TiF3、VF4以及ZrF4均能改善Mg-Al合金的脱氢性能。

如Mg-Al合金的初始放氢温度为300℃,而添加TiF3、VF4以及ZrF4后合金材料的初始放氢温度分别降低到220,220和275℃,即添加TiF3、VF4以及ZrF4后合金样品的初始放氢温度比Mg-Al合金的初始放氢温度分别降低了80,80和25℃。

虽然从Mg-Al-VF4和Mg-Al-TiF3的初始脱氢温度基本一致,但是从图3(b)可知,Mg-Al-VF4脱氢曲线斜率最大,其次是Mg-Al-TiF3,最后到Mg-Al-ZrF4,显然,在脱氢过程,金属氟化物对Mg-Al的脱氢催化效果依次为VF4>TiF3>ZrF4。

综上所述,TiF3、VF4以及ZrF4的添加均能改善Mg-Al合金材料的储氢性能,尤其是以TiF3作为催化剂时,其效果更加明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