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史 History of World Architecture李晓峰 大纲
中外建筑史中国建筑史 第1章 原始社会、夏、商、周、秦、汉建筑

四川雅安高颐阙
• 1.6.5住宅
• 汉朝的住宅建筑,有下列几种形式:
• 规模较小的住宅。
• 规模稍大的住宅。
• 规模更大的住宅则为贵族住宅。
• 大型宅第则是贵族和富裕大户建筑的花园住宅。
• 1.6.6两汉、三国时期建筑材料、技术和艺术
• 1.建筑材料和技术
• 汉朝的制砖技术及拱券方面有了巨大进步。大块空 心砖及普通长条砖,已大量出现在河南一带的西汉 墓中有特制的楔形砖和企口砖。简拱顶有纵联砌法 与并列砌法两种,东汉纵联成为主流。东汉时出现 了全部石造的建筑物。
• 谷水之流自西向东横贯城中,它依西汉旧 • 宫模式在纵轴上建南北二宫。东汉中叶,在北宫
以北陆续建设苑囿,直抵城的北垣,其规
• 模比南宫大。街道两侧植栗、漆、梓、桐等行道 树。
• 1.6.2宫殿 • 1.汉长安宫殿
• 宫殿的台基是利用龙首山岗地削成高台建成的, 末央宫的前殿为其主要建筑,面阔大而进深浅, 呈狭长形,殿内两侧有处理政务的东西厢。这个 宫城总长8900m,宫内除前殿外,还有十几组宫 殿和武库、藏书处、织绣室、藏冰室、兽园、渐 池与若干官署。
枝、板等,且许多构件上都带有榫卯,这是我国 已知的最早使用榫卯技术的一个实例。
• 1.2夏、商建筑
• 商朝都城筑有高大的城墙,城内修建了大规 模的宫室建筑群以及苑囿、台池等。夯土及 版筑技术是当时的一项创造,广泛用来筑城 墙、高台及建筑物的台基。土和木两种材料 开始正式成为中国古代建筑工程的主要材料。
• 5.在装饰方面
• 汉朝建筑综合运用绘画、雕刻、文字等各种构 件的装饰,达到结构与装饰的有机结合,成为 以后中国古代建筑的传统手法之一。
汉 代 明 器 中 的 楼 阁 建 筑
中外建筑史第一章中国古建筑的主要特征ppt课件

完整版ppt课件
68
屋顶形式:庑殿、歇山、悬山、硬山、攒尖盝顶盔十字脊勾 连搭平拱有单檐重多卷棚尖山,屋顶平面有长方形、正方形、 圆形、扇形、多边形、及套方、双环等。
屋面材料:有青瓦、琉璃瓦、铜片溜金瓦和石板、茅草、树 皮、铁皮筒板瓦。
屋顶瓦作:有大式、小式之分,装饰构件有筒瓦、板瓦、勾 头、滴水各种吻兽等数十种。
完整版ppt课件
19
5. 便于修缮、搬迁
完整版ppt课件
20
完整版ppt课件 林州千年古寺慈源寺
21
+ 北京大学建筑学研究中心
完整版ppt课件
22
完整版ppt课件
23
缺点:1.容易遭受火灾
完整版ppt课件
24
2缺.木点材:日1益.容稀易少遭受火灾
完整版ppt课件
25
3.空间需求复杂不能得到满足
28
附:柱子的分类
角柱:四角的柱子 檐柱:前后檐处除了
角柱以外的柱子 中柱:处于脊下的柱
子 金柱:檐柱以内凡不
在屋脊位置的都是 金柱 山柱:在山墙内直通 屋脊的叫山柱
完整版ppt课件
29
B、梁:是承受屋顶重量的主要水平构件;上梁 较下梁短,层层相叠,构成屋架。
完整版ppt课件
30
C、枋:连接柱与柱的水平构件,起辅助和稳定 柱梁的作用;
完整版ppt课件
100
蛮子门
蛮子门的门扉安在 前檐柱之间,是一般高
前檐柱
商富户常用的宅门形式。
俯视图
完整版ppt课件
101
如意门
如意门是屋宇式大 门中等级最低的,但使 用广泛,大部分百姓人 家的院门均采用这种形 制。
如意门的雕刻却常 常华丽精美。门洞左右 上角砍磨成如意形状, 中槛两颗门簪也常雕刻 “如意”两字,
东南大学建筑学课程设置

必修 Required Course
建筑设计基础理论I Theory I: Architecture Design
必修 Required Course
建筑制图 Architectural Drawing
必修Required Course
水彩及水粉 Water Color & Gouache Painting
必修Required Course
建筑力学Ⅱ Building Mechanics II
必修Required Course
建筑构造Ⅱ Building Construction II
古典亭榭及小品设计 Chinese Classic Pxdyilions & Urban Furniture Design
限选Selective Course
环境绿化 Environmental Landscape
限选Selective Course
建筑物理Ⅱ Building Physics II
必修Required Course
建筑画 Architectural Painting
限选Selective Course
环境生态学 Environmental Ecology
必修Required Course
建筑设计理论Ⅱ Theory II: Architectural Design
必修Required Course
建筑材料 Building Materials
建筑结构 Building Structure
美育与艺术欣赏I Aesthetics of Art I
中国建筑史ppt

中国建筑史ppt中国建筑史中国作为全球文明古国之一,拥有悠久的建筑历史。
在中国建筑史上,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000年的仰韶文化时期,这是中国最早的建筑实践之一。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建筑演变出了丰富多样的特色和风格。
本文将概述中国建筑史的主要时期和其在世界建筑史中的地位。
1. 先秦时期先秦时期(公元前221年之前)是中国建筑史的起点。
在这个时期,中国建筑的主要特点是重视皇权和宗教仪式。
一些代表性的建筑包括先秦古墓、古代都城遗址等。
这些建筑展示了当时的社会结构和权力分布。
2. 秦汉时期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标志着中国建筑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伴随着秦始皇统一中国和汉朝的兴起,宫殿、陵墓和宗教建筑开始呈现出更加宏伟和壮观的规模。
这个时期最著名的建筑是秦始皇陵和洛阳白马寺。
3. 魏晋南北朝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年-公元589年)是中国建筑史上一个多元文化融合的阶段。
此时期的建筑风格受到了中原文化、北方游牧文化和外来民族文化的影响。
例如,北方的宫殿和庙宇采用了游牧民族的设计手法,而南方的建筑则融合了中原文化的风格。
4. 唐宋时期唐宋时期(公元618年-公元1279年)是中国建筑艺术的黄金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建筑迎来了繁荣和进步。
唐朝的辽阳王陵和宋朝的灵岩寺都是当时的代表作品。
同时,佛教寺庙和官方建筑也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发展。
5. 元明清时期元明清时期(公元1279年-公元1911年)是中国建筑史上最后一个重要的阶段。
元朝在建筑上引入了蒙古和西亚的风格,如北京的故宫和突尼斯陵墓。
明朝继承了元朝的建筑传统,并进一步发展了传统文化。
清朝则致力于保护和恢复古代建筑,如颐和园和南京夫子庙。
总结起来,中国建筑史上的每个时期都有着独特的特色和贡献。
无论是建筑的规模、艺术性还是技术上的创新,中国建筑都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深远影响。
中国建筑不仅仅是一种实用的生活方式,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研究中国建筑史,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并延续和传承这一独特的艺术遗产。
“建筑史课件-从古至今的建筑演变史”

1
尖顶建筑
2
建筑师们开始尝试在建筑顶部增加尖顶,
增强建筑的垂直感和视觉冲击力。
3精细雕刻Fra bibliotek4装饰和雕刻成为建筑的重要元素,展示 了建筑师的技巧和艺术能力。
意大利文艺复兴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以对古罗马 建筑的回归和解剖学原则的运用而闻名。
对称平衡
建筑师注重对称平衡的原则,创造出优 雅和谐的建筑空间。
抽象表达
2
约和实用。
建筑师开始尝试抽象的建筑表达方式,
突破传统的形式和结构。
3
可持续发展
现代建筑越来越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 发展的原则,运用可再生材料和绿色技 术。
当代建筑
创新设计
当代建筑师不断探索新的设计理念和建筑技术,创 造出独特而惊艳的建筑作品。
可持续建筑
可持续建筑成为当代建筑的重要趋势,注重环保和 能源效率。
中世纪建筑
1 哥特式教堂
哥特式教堂以其高大而华丽的尖顶和玫瑰花窗而闻名。
2 城堡和堡垒
中世纪的城堡和堡垒是颇具防御性的建筑,反映了当时的政治和社会 环境。
3 修道院和教堂
修道院和教堂是当时宗教生活和学术传承的重要场所。
4 城市防御工事
为了保护城市免受入侵,中世纪城市建造了高墙和城门。
文艺复兴时期建筑
建筑史课件——从古至今 的建筑演变史
欢迎来到建筑史课件!我们将带您探索建筑的世纪演变,从古代到现代,了 解不同时期的独特建筑风格和技术革新。
建筑史概述
时间悠久
建筑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贯穿了几千年的 历史。
文化多样
不同地区和民族具有独特的建筑特色和风格。
技术进步
建筑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建筑形态和结构的创新。
中国建筑史发展历程

中国建筑史发展历程中国建筑史可以追溯到5000多年前的原始社会,进入殷商时期后,建筑技术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此后,随着历史的发展,中国的建筑风格和技术也不断变化和完善。
下面,我将介绍中国建筑史的发展历程。
中国建筑史的第一个重要时期是古代时期,这个时期从公元前21世纪开始,到公元7世纪结束。
古代时期主要包括了两个朝代:先秦时期和秦汉时期。
在先秦时期,中国的建筑多以木质结构为主,主要采用榫卯结构进行连接。
在建筑风格上,古代时期的建筑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追求简洁、方正和稳重的风格。
第二个重要时期是唐宋时期,这个时期持续了整整五百多年,是中国建筑发展的黄金时期。
在唐宋时期,中国的建筑技术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尤其是在宫殿和寺庙建筑方面。
建筑结构更加精细和复杂,多采用榫卯结构和瓦当等技术。
在建筑风格上,唐宋时期的建筑注重造型的美感和图案的丰富性,同时也兼顾到了建筑的实用性。
明清时期是中国建筑史的第三个重要时期,从明朝开始,一直持续到清朝灭亡。
这个时期的建筑风格主要受到了儒家思想和宗教信仰的影响。
在明清时期,中国的建筑结构得到了进一步的改进,建筑材料也开始逐渐从木质转向砖石。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明清时期的园林建筑,这种建筑更注重自然景致的营造和室内外空间的设计,形成了中国独特的园林艺术。
20世纪以后,中国的建筑风格逐渐受到了西方建筑的影响,并进行了现代化改造。
随着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和经济的飞速发展,大量的现代建筑涌现出来。
中国的城市变得更加繁忙和现代化,建筑风格也趋向于多样化和国际化。
总的来说,中国建筑史的发展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和风格的转变。
从古代的木结构建筑,到唐宋时期的宫殿和寺庙建筑,再到明清时期的园林建筑,以及现代的高楼大厦,中国的建筑史不仅展示了建筑技术的进步,也彰显了中国文化的丰富和多样性。
中国建筑的独特性和博大精深的历史背景使其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很高的影响力和价值。
中国建筑史内容

中国建筑史内容
中国建筑史是指中国建筑发展的历史,从古代到现代的演变过程。
以下是中国建筑史的主要内容:
1.史前时期:中国建筑史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史前时期,包括新石器时代的洞穴和土坯建筑,以及商代和周代的青铜器、玉器等建筑装饰。
2.古代建筑:中国古代建筑以木结构为主,主要分为宫殿、庙宇、陵墓、城墙等类型。
其中最著名的是明清两代的紫禁城、故宫和颐和园等。
3.近现代建筑:中国近现代建筑受到西方建筑的影响,出现了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
例如民国时期的南京总统府、上海外滩等。
4.现代建筑:中国现代建筑经历了改革开放以来的快速发展,出现了许多具有代表性的建筑作品。
例如鸟巢、水立方、上海中心大厦等。
除了建筑本身的发展,中国建筑史还涉及到建筑材料、建筑工艺、建筑装饰等方面的演变和发展。
同时,中国建筑史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科技等方面的变化和发展。
建筑艺术的历史演变

建筑艺术的历史演变古代建筑的辉煌开端建筑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其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
最早的建筑物主要是为了居住和防御而建造的简单结构,如洞穴、土坯房等。
随着社会的发展,建筑逐渐演变成一种艺术形式,反映了不同文化和时代的特征。
在古埃及,金字塔是最具代表性的建筑之一,它们象征着法老的权力和宗教信仰。
古希腊和罗马时期的建筑则更加注重比例和对称美,如帕特农神庙和罗马斗兽场等。
这些建筑不仅具有实用价值,还体现了当时人们对美学的追求。
中世纪建筑的宗教色彩进入中世纪,建筑艺术受到了基督教的影响,教堂成为这一时期最重要的建筑类型。
哥特式教堂以其高耸的尖顶、彩色玻璃窗和精美的雕刻而著称,如法国的巴黎圣母院和英国的坎特伯雷大教堂等。
这些建筑不仅为信徒提供了祈祷的场所,还展示了中世纪工匠们的精湛技艺。
此外,中世纪的城堡也是这一时期建筑的代表之一。
这些坚固的防御工事不仅保护了贵族和骑士们的安全,还成为了权力和地位的象征。
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革新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开始重新审视古代希腊和罗马的艺术,建筑领域也迎来了新的变革。
这一时期的建筑强调人文主义精神,追求和谐与平衡。
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大教堂和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等都是文艺复兴建筑的杰作。
此外,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师还发明了许多新的建筑技术和理论,如透视法和圆顶结构等,为后世的建筑发展奠定了基础。
现代建筑的多元化发展进入20世纪,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变革,建筑艺术呈现出更加多元化的趋势。
现代主义建筑强调“形式随功能”,摒弃了过多的装饰,追求简洁实用的设计风格。
德国的包豪斯学校和美国的芝加哥学派等都是现代主义建筑的代表。
然而,随着后现代主义的兴起,建筑师们开始反思现代主义的局限性,尝试将传统元素与现代技术相结合,创造出更具个性和文化特色的建筑作品。
例如,西班牙的巴塞罗那奥林匹克体育场和美国的纽约自由塔等都是后现代主义建筑的典范。
结论总之,建筑艺术的历史演变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它既受到时代背景和文化传统的影响,又反映了人类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课程名称:中国建筑史History of World Architecture
二、课程编码:0501603
三、学时与学分:40/2.5
四、先修课程:
五、课程教学目标
1、通过该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比较全面地了解中国传统建筑的发展历程,从而对我国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的传统建筑文化的特点有所把握。
2、该课程的学习将逐步培养学生探讨建筑历史和理论的兴趣,培养其独立研究问题的能力。
3、建筑历史课应当能够作为一门辅助设计方法课程。
通过教学中对古建筑单体、群体及城市佳作的设计思想、设计手法和城市规划方法进行比较系统的剖析,使同学们在深入理解古代建筑的基础上,更深地理解建筑学的内涵,开拓建筑设计思路。
4、通过在教学中对历史上各类型建筑资料分析和评品,提高同学们对建筑艺术的鉴赏水平和评价能力,从而对建筑设计创作起到一定的促进和指导作用。
六、适用学科专业
建筑学
七、本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第一讲概说(4学时)
1、中国与西方传统建筑比较。
2、中国结构发展的历史原因。
3、中国古建筑发展阶段和成就。
第二讲中国古代建筑之特征(4学时)
1、结构特征——木构架的几种主要类型。
2、艺术形象之特征。
3、布局特征——门堂之制与建筑群体组合。
4、城市、园林特征。
5、工官制度。
第三讲都城与宫殿(6学时)
1、都城——中国古代都城规划思想和古城特征(分析:汉长安、唐长安、明、清北京等)。
2、宫殿——宫殿模式及其演变(分析:大明宫、故宫等)。
第四讲宗教、礼制建筑(8学时)
1、中国的宗教——儒、释、道精神。
2、佛教与建筑——寺院与佛塔(型制、类型)。
3、道教与建筑——特征(与佛寺比较)
4、礼制与建筑——礼制思想之渊源、礼制建筑(坛、折、明堂、辟雍、文武庙、祠堂)。
第五讲中国传统民居(6学时)
1、民居型制的决定因素——文化、自然环境、经济等。
2、中国传统民居类型、分布、结构方式。
第六讲中国园林(4学时)
1、中国园林的设计思想和原则(中国园林与西方园林比较)。
2、皇家苑囿。
3、私家园林。
第七讲中国古代建筑技术(8学时)
1、宋营造法——《营造法式》(简介)。
2、清营造法——清式营造则例(重点介绍)。
八、教材与参考书
[1]《中国古代建筑史纲要》李晓峰——本校自编讲义。
[2]《中国建筑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参考教材。
[3]《华夏意匠》李允禾——推荐参考书。
[4]《中国古代建筑史》刘敦桢,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推荐参考书。
九、考核方式
书面考试+作业
十、其它说明
1、本课程与各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为建筑学专业必修课程。
其学习效果将对本专业“建筑设计”课程学习有着较大的促进作用。
尤其在设计理论和方法方面为学生不可缺少的学习课程。
本课程学习同“外国建筑史”学习互相对照,更能获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2、实验与实践
(1)、期中安排课外就近参观古建一次。
(2)、与暑期古建学习相连贯:实习二周,赴外地古建现场参观、测绘、速写。
(3)期中参观、作业不占用课内学时。
3、教学方法
(一)讲座式——以教师综合讲解为主(占总学时的2/3)
(二)课堂讨论——以学生发言为主(占总学时的1/3)
(三)幻灯讲解——教师重点讲解(在讲座学时内)
——学生课余自组织放映
(四)参观(期中安排一天就近参观古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