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四川大学文学评论写作真题之作文感恩心结
2013年四川大型考试 2

2013年四川省大型考试现代文阅读汇编成都二诊神奇的自来水秦德龙天立医院的医生为我做了检查。
检查的结果,令人吃惊:我得了自来水依赖症。
我怎么会得这种怪病呢?我对医生说了实情。
几年前,我到一个边远山区挂职锻炼,吃住都在老乡家。
说实在的,山里很穷,很落后,老乡有了病,也只是喝碗白开水,顶多熬点稀粥喝。
这里的人,靠天吃饭,吃水要到山里去挑,山里有山泉。
当然,山里吃的喝的都是绿色环保食品,绝对不会有任何污染。
山区是没有自来水的。
可我怎么会得上自来水依赖症呢?“问题就出在这里。
几年来,你一直喝的是山泉吧?”“那当然,我一直喝的是山里的水,吃的是山里的饭和菜。
我一天都没离开过山区!”“你还没听懂我的意思。
我是说,正因为你没离开过山区,一直用山里的水烧饭,你才会得上这种怪病。
”我愕然了。
医生吩咐护士给我挂瓶子输液。
“输液吧,输几天水,你就好了。
”护士很快就给我挂上了吊针瓶子。
然后,拍拍我的手背,让血管鼓起来,一针攮了进去。
扎上吊针后,护士又调了调流速,让药液缓慢有序地滴入我的身体。
我忍不住问护士:“请问,您给我输的是什么药?”护士爽快地答道:“自来水。
”我大吃一惊“自来水?怎么不给我打药呢?”护士笑道:“这就是药啊,你得的是自来水依赖症啊。
你体内缺少自来水,所以,才给你输自来水!”真是气死我了。
我输自来水干什么?我到医院干什么来了?我就是来打针吃药的呀!我拔掉针头,找到了医生。
医生望着我,笑道:“你几年没喝自来水了,也没吃自来水煮的饭了,当然要给你输自来水了。
为什么不叫你端杯子喝呢?那样治病,看起来快,实际上慢。
自来水,必须进入你的血管,才能全面吸收。
你明白吗?”我目瞪口呆。
暗暗承认医生说得有道理。
可我似乎还是不明白,自来水真的能治病吗?医生让护士重新为我扎上了针。
既来之,则安之吧。
我心里已经有了主意,打完针,我决定去查查自来水的功能,也许能得出结论。
化验室主任接待了我。
她耐心地为我讲解了自来水的构成,还写出了分子式让我看。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感恩 (附文体详解及范文点评)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感恩(附文体详解及范文点评)原题再现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没有阳光,就没有温暖;没有水源,就没有生命;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自己;没有亲情、友情和爱情,世界就会是一片孤独和黑暗……这些都是浅显的道理,没有人不懂。
亲爱的同学们,当你们在生活中理所当然的享受着这一切的同时,你对感恩是怎样看的?请以“感恩”为题写下你的真实感受和你对感恩的思考。
要求:文体不限,不少800字。
写作指导审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
本题是一则材料+命题作文。
本题要求以“感恩”为题,这就要求考生对材料进行深度解读。
材料的核心词是“感恩”,主要讲的是人应有感恩之心,要感恩自然、父母、亲友同学,感恩他们对自己恩情。
由此,考生既可以根据材料的核心词,再由此联想具体的人和事,更容易写得真切深刻。
此外,要求“文体不限”,说明考生不管是写记叙文还是议论文均可以。
考生只要围绕“感恩”来写,都算符合题意。
行文,一定要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材料的立意,可以从材料引入,也可以从生活中的现象引入,然后从不同角度分析这些现象折射出的东西,接着联系现实,最后回扣开头和标题。
写好这篇作文,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什么是感恩。
宽泛的说就是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激。
它的情感比感谢要深切、要厚重、要丰沛。
(二)对谁感恩。
这个问题其实就是这篇文章的主要写作对象和范围。
在写作范围上同学们一定要拓宽选材空间,可以思考的范围有:回顾历史,放眼社会,倾听大自然,展望未来。
在写作对象上同学们要倾注丰富情感,可以寄托的情感的载体有人、物、景、事等。
(三)感恩的原因。
这是这篇作文的写作缘由。
感恩,充实着我们的生活;感恩,塑造着我们的心灵;感恩,使世界变得美丽;感恩,使我们拥有爱心,天天拥有感恩之心是多么幸福、清净的境界。
但现代社会中有很多缺乏感恩的表现:对父母辛苦的无动于衷、对老师付出的漠然置之、对动物受伤的冷眼相待、对别人危难的缺乏同情、对民族忧患的缺乏关注……面对这些现象,我们可以展现自己与写作对象之间发生的事件交往、情感交流和独特体悟。
2013年高考作文阅卷手记之——四川卷

2013年高考作文阅卷手记之——四川卷作者:窦银强来源:《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13年第28期窦银强真题回放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有人说:过一种平衡的生活——学些东西,想些问题,做些事情,打打球。
针对这种说法,同学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请根据以上材料,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考题解析这是典型的材料作文。
就材料的内容看,学生既熟悉,又不好下手。
一是材料所涉及的话题——过一种平衡的生活——是学生熟悉的。
平衡和不平衡是相对的,学生身边就有许多不平衡的现象;二是材料本身“学些东西,想些问题,做些事情”与“打打球”是一种内在的平衡关系,“打打球”看似一种活动,实际是前边“学些东西,想些问题,做些事情”等活动的放松,是一种平衡。
三是该题目暗扣了社会热点——社会经济发展后,人们在社会政治经济地位中的不平等造成了许多社会问题,仇富仇官等不平衡心理普遍存在。
值得注意的是“平衡”与“平稳、平常、平时、平静、平淡、平和、平庸、平凡”等词语含义有明显的区分度,如果立意以以上词语为主,如“平凡但非平庸”、“平凡也是一种美”、“平平淡淡才是真”等则属于审题失误而得分不高,一般在30—40 分(三类文)以下。
如果以阐述“平衡”为主,而将以上词语作比较则属于“切合题旨”。
如“平衡生活需要平淡”、“不平衡的人生更平庸”、“平衡却不平凡”等得分一般在二类45 分以上。
例文1拿捏平衡四川一考生日出日落,月圆月缺,花开花败,是自然的平衡,冬寒夏暑也体现出造物主对平衡的精准拿捏。
自古有论阴阳互补,或是五行八卦之说,亦有孔子之言“过犹不及”。
凡此种种,无不体现着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平衡,无数事实都证明了平衡的重要性。
拿捏好平衡,人,才能立;国,才能盛。
孔子曾言:“天下有道则仕,无道则隐。
”在隐与仕的平衡中,他行如所言,找到了那个平衡点。
在鲁国,在与季氏勾连、确保大司寇之位,在享荣华富贵和“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之间,孔子找到了隐与仕的平衡点,毅然选择了前者。
四川大学文学的评论写作历试题答案解析

四川大学文学的评论写作历试题答案解析第一篇:四川大学文学的评论写作历试题答案解析四川大学文学评论写作历年试题答案解析历年试题解析(1)10年试题分析一、填空1、杜夫海纳2、《周易•系辞上》P58(阎)3、兴观群怨4、《文心雕龙•神思》P73(阎)5、原创性文本P347(阎)6、文学欣赏P231(阎)7、艾伦•退特P254(阎)8、精神生产活动9、语言P87(阎)10、布封P165(阎)二、解释题1、体裁(唐本P157)文学作品的分类,我国最早的分类,是以语言的有韵无韵为标准,分为散文和韵文两大类,称为“二分法”。
西方把文学作品分为叙事、抒情和戏剧文学三大类,称为“三分法”。
“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人们将作品分为诗歌、小说、散文、戏剧文学四类,称为“四分法”。
文学体裁的分类有利于更好地认识各类文学现象,促进文学的繁荣发展。
2、文学接受(阎本P187)指对一切文学作品的接纳,也即阅读活动。
它包括审美的阅读,即人们通常所说的文学欣赏,也包括非审美对的(即不以审美为目的或不能达到审美水准的)阅读活动。
3、日常生活审美化(阎本P218)是英国诺丁汉特伦特大学教授迈克费瑟斯通最早提出来的。
1988年4月,他在新奥尔良“大众文化协会大会”上作了题为《日常生活审美化》的演讲。
他认为日常生活审美化正在消弭艺术和生活之间的距离,在把“生活转换成艺术”的同时也把“艺术转换成生活”。
一是艺术和审美进入日常生活,被日常生活化;二是日常生活中的一切,特别是大工业批量生产中的产品以及环境被审美化。
4、生态文学(阎本P359)美国学者密克尔1974年在《生存的悲剧:文学的生态学研究》中最早提出,他采用了“文学生态学”(Literacy ecology)一词。
1978年美国学者鲁克尔特发表了《文学与生态学:一次生态批评实验》,首次使用了生态批评术语。
生态文学和生态批评在文学领域里逐渐建立了自己的学理框架。
随着生态文学的逐步发展,在文学的未来景观中,它的存在可能不只是一种文学样式,更有肯能是一种生存观和世界观。
【2012——2013年四川卷优秀作文】

【2012——2013年四川卷优秀作文】(2012·四川)阅读下面的一首小诗,根据要求立意。
手握一滴水一滴水里有阳光的谱系图我手握一滴水有雪的过去和未来式就是握着一个世界有大陆架和沙漠但一个小小的意外,比如一个趔趄有人的生命……足以丢失这个切请根据阅读全诗后的感悟和联想立意。
捕捉最细的雨露阳光一滴水小到能够握在手心里,却大到能够氤氲整个世界。
一缕光只能照亮一瞬一霎,却蕴藏太阳古老炙热的能量。
追赶一粒沙,捕捉一丝风,滴水藏海线,坐拥世界。
苏轼捕捉到处于东山的月色,拥有了他的世界。
等名满京城的大才子变成布衣褴褛的东坡先生,等金碧辉煌的朱栏玉砌褪成一远山一秋水一亩田的淡色,苏轼似乎什么都失去了。
于是去喝酒,去耕田,去荡舟。
谁知聚在这荡漾的波心,这摇摇晃晃的小舟之上,他与一轮月亮相遇了,月光仿佛那么暗,照不亮群山,但渺小的月色却跳跃在浪花上向诗人而来。
苏轼惊喜地发现了,欣然将它捕捉,藏于怀中。
从这最细的月光中,他读懂了宇宙的无限和自我的无限,盖将自其不变者观之,则物与我皆不尽也,从而打碎人生禁锢;他读懂了造物的无私与平等,目遇之而成色,耳得之而为声,从而收获人生的坦然。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苏东坡坐拥了一个风雨皆潇洒,阔达淡然的人生。
从这最细的月光中。
乔治桑塔亚那捕捉到窗边的鸟鸣,拥有了他的世界。
这是一位著名的哲学家,他决定在四月结束自己的生涯。
这天他在哈佛大礼堂授课,忽然他停了下来,侧身谛听阵阵细而清脆的鸟鸣。
他微笑着看了看在窗边的知更鸟,转身大步离开了教室。
“我与春天有个约会。
”他说。
从这最细的鸟鸣声中,他听见了绿草青青野花待放,他听见了春天轻柔的呼唤,听见了大自然的明媚与温柔,听见了人生中他最重要的部分,自由。
与春天的约会未尝不是与灵魂、与自己、与自然的约会。
从这最细的鸟鸣中。
佛祖捕捉到最细的花香,肃然静立,拈花微笑。
孔子捕捉到最细的水流,闭目长叹,逝者如斯乎不舍昼夜,世界太匆匆。
2013年四川高考作文题目点评_900字高中作文

2013年四川高考作文题目点评_900字2013年四川高考作文题目点评2013年高考试题新鲜出炉了,与往年一样,作文题目依然是业内外的关注焦点。
今年四川高考作文是我们意料之中的材料作文。
作文材料是“有人说:过一种平衡的生活—学些东西,想些问题,做些事情,打打球,针对这种说法,同学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要求“根据以上材料,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1、文体自选,题目自拟;2、不得抄袭,不得套作;3、用规范汉书书写。
”这是典型的材料作文命题。
但就材料的内容看,学生既熟悉,又会不好下手。
这个题目命得很好。
一是材料所涉及的话题—过一种平衡的生活是学生熟悉的。
平衡和不平衡是相对的,学生身边就有许多不平衡的现象。
二是材料本身“学些东西,想些问题,做些事情”与“打打球”是一种内在的平衡关系,“打打球”看似一种活动,实际是前边“学些东西,想些问题,做些事情”等活动的放松,是一种平衡。
三是该题目暗扣了社会热点——社会经济发展后,人们在社会政治经济地位中的不平等造成了许多社会问题,仇富仇官等不平衡心理普遍存在。
那么这个作文怎样立意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一是正面立意。
即直接以“过一种平衡生活”为论题,阐述为什么要过一种平衡的生活和怎样过一种平衡生活;二是对比立意。
即人们总是生活在平衡与不平衡之间,平衡与不平衡是一种现象,也是一种心态。
不平衡的现象无处不在,我们要在不平衡中保持平衡的心态,寻求相对的再平衡。
三是反面立意,即从不平衡的现象及危害,怎样解决不平衡的现象,从不平衡中寻求平衡,过一种平衡的生活入手展开论述。
三种立意,前两种好写些,对比立意容易出彩,而第三种反面立意难度大,写得不好容易只揭露社会阴暗面,愤世嫉俗,发牢骚,导致立意不高,甚至立意。
高考考生大多是成年学生,他们处在世界观的形成阶段,处在从学校的象牙塔走向广阔社会过度期。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人性中美好的方面,关注人生价值,对社会现象有所思辨分析,正是命题人的立意所在。
2013年四川省内语文中考作文题

2013年四川省内中考作文题成都市鲁迅先生在《社戏》结尾写道: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作家琦君在异乡面对自己酿就的春酒,也发出感慨:究竟不是道地家乡味啊,可是叫我到哪儿去找真正的家醅呢?时光的流逝,世事的变迁,让我们的生活里有太多的“再也没有”。
“再也没有”,也许是一份不再拥有的遗憾,也许更是一种成长中的美好。
“再也没有”里,有对往事的追念,有对现实的感怀,有对未来的期盼……请以“再也没有”为题,写一篇文章。
(60分)要求:(1)要有真情实感;(2)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3)不少于600字;(4)不得抄袭、套作;(5)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绵阳市请以“他(她)来了”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600字以上。
德阳市也许你只是一滴甘露,你却能滋润小草;也许你只是一棵小草,你却能沐浴阳光……请以“我是的一分子”为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
要求:(1)请把题目补充完整。
(2)自定体裁(诗歌除外),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和人名。
宜宾市请从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作文。
作文中不得出现涉嫌泄密的人名、校名、地名,不得抄袭。
如选第(1)题,请将下面提示的文字抄在作文卷第一段,再续写。
(1)悉心品味下面文章的开头,充分发挥想象,自拟题目,自定主题,续写改篇文章。
夕阳正在西下,夜幕渐渐四合,周遭一片寂静。
饥肠辘辘的他,虽早已疲倦不堪,但依然不得不拖着一双沉重的双腿,朝着家的方向,艰难地向前挪移……(2)用心咀嚼下面的名言,然后以“成长的滋味”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
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
——辛弃疾成功之花,人们往往惊羡它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它的芽儿却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满了牺牲的血雨。
——冰心趁年轻少壮去探求知识吧,它将弥补由于年老而带来的亏损。
智慧乃是老年的精神养料,所以年轻时应该努力,这样,老年时才不致空虚。
2013年高考作文评析

这个作文题较简单,材料故事性强,阅读难度不 大,核心立意明显,就是最后一句老切割师的话“要 有经验,技术,但更要有勇气,不去想价值,手就不 会发抖”。从材料可以看出,更注重勇气的发挥,但 是,要写好这个相对较陈旧的命题也非易事。话题本 身比较传统,体现传统作文命题保守中强调人文情怀 的特点。考生可以结合中国当前的改革来写。经验有 时候很宝贵,可以防止我们犯错误走弯路,但是也有 时候绑住了我们的手脚;同样,有时候,裂痕不是缺 陷而是机会,是创新的机会,是增值的机会,是开辟 新道路的机会。我们要正确地对待裂痕,不能遮掩, 逃避,视而不见,而是要有勇气去利用,要创新,去 发现,从而实现经济社会会更好更快的发展。
【全国大纲卷】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4月29日,尚先生手机落在出租车上,他随后拨打了该 手机,但对方接通后又挂掉,尚先生又发信息过去,表示愿 意花2000元“买”回手机,一个小时后,收到回复,对方愿 意归还手机,见面后才发现,捡到手机的是一个年轻人,尚 先生要酬谢对方,年轻人交还手机后就转身离开了。 当天晚上,记者联系到那个年轻人,年轻人说,我本来 无意归还手机,但是看到手机里的照片和信息,发现机主刚 刚给芦山地震灾区汇去一大笔捐款,很受感动,我不能见利 忘义,不能用贪心对待爱心,我也要像尚先生一样,多一份 爱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 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作文题有创意,就材料内容来看,时代感强, 弘扬主旋律,提倡正能量。以高考作文题的方式 传递了一种价值观及道德观:人人都是正能量, 爱心传递爱心,高尚激荡高尚。这篇文章立意非 常简单,是关于私爱被大爱感动的例子,那个孩 子拿到手机据为己有,这是私爱,可是他看到尚 先生把好多钱捐到灾区的时候,孩子把这种大爱 震慑了,任何人看到了有大爱的时候,都会被这 种大爱精神感动,我们的民族想实现我们自己的 梦想,无非就是真正把个人的私爱慢慢形成大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心雕龙又考了,提醒14的考生注意。
建议自备一本平时有时间多研究下。
特别是涉及到文学评论基础理论部分的,川大易考的,希望熟悉再熟悉。
还有文学部分考了莫言。
热点文学现象一定多关注!
感恩心结
凸凹/文
扁儿有一个奇特的家庭。
扁儿的父亲是村里唯一的一个地主。
有一座小小的四合院,两个长工,种四十亩瘦瘦的山地堰田。
山地只能种玉米和谷子,所以,即便是地主,年关里也吃不上白面,只是比别人多吃几个月的小米干饭,多吃几顿粉条炖肉而已。
所以,没人想造他的反,他便没有什么看家护院的丁。
有吃不完的玉米,就多养了几头牲口。
一般的庄户人,农忙时,拉一头去使,交几个洋钱。
这是这家地主唯一霸道处:使牲口的工钱,不能用劳力顶,不能用粮食折,必须是现钱。
于是,地主平常也趁几个洋钱,是自然的。
然而地主死得却很惨。
那年伪军包围了村子,说村里窝着八路。
山口支着一挺歪把子机枪。
围了十来天,村里人感到很憋闷。
都说,死倒不怕,闷得慌可受不了。
地主也闷极了,顺梯子爬到房檐去,想透透风。
但一梭子子弹打过来了,地主就跌到院井里。
前胸只指甲盖般的一个小眼,后背却有碗大的一个洞。
塞了一包袱皮的棉花,也没止住血,死了。
伪军的中队长,带人冲进了院井。
看一看是地主被打死了,咧一咧嘴,竟说:“死就死了,不过就是一个小地主。
”扔下几块大洋,走了。
但村里的许多人都默默地流眼泪,到底是死了一个故乡人。
土改的时候,斗地主;地主死了,还有地主婆。
地主婆是个小脚女人,工作队问了一些什么,她什么也听不懂,就一直沉默着。
工作队中的一个青年就用皮鞭抽她。
一个叫李水的长工看不下这种情景:“别打了,别打了,你们觉得她反动是不?送给我吧,我不觉得她反动,我正愁没个老婆哩。
”
长工李水便一分不花地捡了个老婆。
扁儿是地主留下的,幼时,一切都坐享其成;娘嫁李水时,已十六七了,但仍什么也干不成,人长得极柔弱,像一颗泛黄的豆芽菜。
李水就让他在家里闲着,没事翻几本发黄的书看。
村里便有不少人为李水鸣不平:“李水,解放前,你给地主当长工;解放了,你又给地主婆地主崽子当长工,你怎么就不想着闹翻身呢,爱那个长工的命咋着?!”“是哩。
”李水不急不恼,憨憨地乐着。
那两年大旱,村里缺粮者众。
李水家中,更是时时揭不开锅。
他去山上打野菜,看到一块背阴地里长了几畦芜菁。
对挨饿的人来讲,这可是最时鲜的食物啊。
他眼前晃着老婆蜡黄的脸和儿子已经开始萎缩的身子骨。
他屏了气息,拔了人家一棵芜菁。
那芜菁长得好大好白啊。
未等他把芜菁藏到背篓里去,主人的声音已传过来:“李水,你恁老实的个人,怎也兴偷呢?”
李水的汗就流得满头满脸满脖子。
“完了,我这一世的好名声!”情急之下,李水掰下芜菁的缨子,在嘴里饕餮大嚼。
主人怔了:伏天的芜菁,缨子是不能吃的,苦、辣、麻、涩、梗。
“李水,你活一大把年纪了,连芜菁怎个吃法都忘了么?!”李水涎着脸说:“没忘哩,你老哥的芜菁咋种的,连缨子都好吃得要死啊!”那人心里一阵酸,一个老实的李水真是给饿坏了。
就拔了半篓芜菁,让李水背回去。
李水跪在地上:“来世,咱给你当长工吧。
”
那人哭笑不得,挽他起来,“回去吧,下辈子,让地主家给你当长工。
”
扁儿躺在李水的辛劳里看闲书。
要命的是看了两遍《红楼梦》,虽识字不多,却懵懵懂懂地记住了宝玉和花袭人那些“太虚幻境”的东西,本来柔弱的身子,便糟得一塌糊涂:走路时,双腿打别;看人时,眼白扑翻;且口涎整日价滴垂,一声接一声地朝李水要女人。
扁儿这样的身相和出身,老长工哪里去给他找女人呢?
扁儿便痴了。
整日里坐在村口,见着大姑娘小媳妇便喊:“摸手,我要摸手!”李水要挽痴儿回去,儿子便躺在地上撒泼:“摸手,摸手!我就摸一回哩!”摸一回,好说,有哪个干净女人让你摸呢?李水陪傻儿子痴痴坐着,目光朝整个山村企望着。
一个奇丑的,拖着两沱鼻涕,养了两个傻儿子,名字叫毛毛的妇人走过来。
李水眼中一亮,“他毛婶儿,求你了,让孩子摸一摸手吧。
”“咋不去摸地主婆的手呢?”毛婶眼白一翻,扭扭地朝前走了———那是一个受了极大委屈,激愤不已的身影。
天黑下去了。
扁儿仍僵伏在地上,喊着摸女人的手。
李水疙蹴在暮色里,他能怎么样呢。
绝望中,一个叫秀的女子悄然走过来,“扁儿哥,摸摸咱的手,就回吧。
”秀是村里最美的姑娘,即便是钢硬的汉子,也想都不敢想去摸她白皙、柔嫩的手呢。
奇怪地,扁儿从此就不在痴癫了,安安静静地吃,安安静静地喝,他不知道再向李水要什么了。
李水临死前,说下辈子他仍是长工的命:
一是为了那个美丽的秀;
二是为了给过他半篓芜菁的人。
李水是我的乡亲,我很想对冥冥中的他的那颗疲累的灵魂作一番劝喻,让他卸下包袱———告诉他,活着是一种状态,是一个过程,死了谁也不欠。
但这些浮飘的词他肯定听不懂;即便懂了,他也是不会依的。
乃山里人的人性使然。
(凸凹,作家,现居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