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4波的衍射和干涉
波的干涉和衍射(课堂PPT)

四、波的干涉
3.产生干涉的条件:两列波相遇叠加不一定能得到稳定的干 涉图样.而要产生稳定的干涉现象形成稳定的干涉图样, 则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
产生干涉的条件:a.频率必须相等。b.振动方向一致 (同类波)c.相差恒定
4.对振动加强区和振动减弱区的判断:
16
四、波的干涉
假设在两列波的叠加区域有一个P点,它到两 列波源的距离分别为S1、S2,两列波的波长 为λ。
矢量和.
10
两列频率相同的波相遇时,在它们重叠的区 域会发生什么现象呢?我们先观察下面的现象。
11
四、波的干涉
1.波的干涉:频率相同的两列波叠加,使某些区域 的振动加强,某些区域的振动减弱,而且振动加强 和振动减弱的区域相互隔开的现象叫做波的干涉.
干涉图样:由波的干涉所形成的图样叫做干涉图样. 学科网
12
四、波的干涉
2.干涉的解释:如果在某一时刻,在水面上的某一 点是两列波的波峰和波峰相遇,经过半个周期,就变 成波谷和波谷相遇.波峰和波峰、波谷和波谷相遇时, 质点的位移最大,等于两列波的振幅之和;因此在这 一点,始终是两列波干涉的加强点,质点的振动最激
烈.
13
四、波的干涉
如果在某一时刻,在水面上的某一点是两列波的波峰和 波谷相遇,经过半个周期,就变成波谷和波峰相遇, 在这一点,两列波引起的振动始终是减弱的,质点振 动的振幅等于两列波的振幅之差,如果两列波的振幅 相同,质点振动的振幅就等于零,水面保持平静.
B.挡板前波纹间距离相等
C.如果将孔AB扩大,有可能观察不到
明显的衍射现象 D.如果孔的大小不变,使波源频率增 大,能更明显地观察衍射现象
8
二、波的叠加
两列波相遇后,彼此 穿过,继续传播,波 的形状和传播的情形 都跟相遇前一样,也 就是说,相遇后,它 们都保持各自的运动 状态,彼此都没有受 到影响.
波的衍射和干涉

课堂练习
2、如图所示,A、B为两个完全相同的相干 如图所示, 波源,它们产生的两列波在AB AB连线的中垂 波源,它们产生的两列波在AB连线的中垂 线上的P点相遇时, 线上的P点相遇时,则( AD ) A、P点振动始终加强 点振动有时加强, B、P点振动有时加强,有时减弱 C、P点位移始终等于振幅 D、P点位移有时为零
思考与讨论 为什么频率和振动情况相同的两列波相遇时能出 现振动始终加强的区域? 现振动始终加强的区域?
如果在某一时刻, 如果在某一时刻, 在水面上的某一点是 两列波的波峰和波峰 相遇,经过半个周期, 相遇,经过半个周期, 就变成波谷和波谷相 波峰和波峰、 遇。波峰和波峰、波 谷和波谷相遇 质点的位移都是最大, 时,质点的位移都是最大,等于这两列波的 振幅之和,因此在这一点, 振幅之和,因此在这一点,始终是两列波干 涉的加强点,质点的振动最激烈。 涉的加强点,质点的振动最激烈。
思考与讨论 为什么两列波相遇时能出现振动始终减弱的区域? 为什么两列波相遇时能出现振动始终减弱的区域?
如果在某一时刻, 如果在某一时刻, 在水面上的某一点是 两列波的波峰和波谷 相遇,经过半个周期, 相遇,经过半个周期, 就变成波谷和波峰相 遇,在这一点 两列波引起的振动始终是减弱的, 两列波引起的振动始终是减弱的,质点振动的 振幅等于两列波的振幅之差, 振幅等于两列波的振幅之差,如果两列波的振 幅相同,质点振动的振幅就等于零, 幅相同,质点振动的振幅就等于零,水面保持 平静。 平静。
拓展练习
3、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有S1、S2两个波源, 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有S 两个波源, 这两个波源的频率相同。 这两个波源的频率相同。S1、S2相距两个波 点为S 直线的中点,今以B 长,B点为S1S2直线的中点,今以B为圆心以 为半径画圆,问在该圆周上( R=λ为半径画圆,问在该圆周上(S1、S2 两点除外)共有几个振动加强点? 两点除外)共有几个振动加强点?
人教版物理(选修3-4)课件:12.4波的衍射和干涉(33页)

A.该时刻质点O正处在平衡位置 B.P、N两质点始终处在平衡位置 C.随着时间的推移,质点M向O点处移动 D.从该时刻起,经过四分之一周期,质点M到达平衡位 置
【解析】
波峰与波峰(或波谷与波谷)相遇的点为振动加
强点,波峰与波谷相遇的点为振动减弱的点,在波的传播方向 上,加强点的连线为加强区,减弱点的连线为减弱区,不管波 如何叠加,介质各质点均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振动.本题考 查对干涉图样的认识,由图可知,图中O、M为振动加强的 点,此时刻O处于波谷,M处于波峰,因此A选项错误;N、P 为振动减弱的点,又因两列波振幅相同.因此N、P两点振幅
(2)振动减弱点 如图①所示,以波源S1、S2分别将波峰、波谷传到b点时 开始计时,波源S1、S2分别引起质点b振动的图象如图③甲、 乙所示,当两列波重叠时,质点b同时参与两个振动,合振动 图象如图③丙所示.
①从波源S1、S2发出的两列波传到振动减弱的b点是反相 (即振动步调相反)的,引起b点的振动方向相反,振幅为A=|A1 -A2|. λ ②两波源S1、S2到振动减弱的b点的距离之差Δx=(2k+1) 2 (k=0,1,2,„). ③振动减弱的b点并非一定不振动,只是振幅最小,等于 两列波的振幅之差. ④振动减弱的点都在图①中虚线上.
第四节
波的衍射和干涉
课标解读
明确要求 把握方向 学业有成
1.知道什么是波的衍射现象和发生明显衍射现象的条 件. 2.理解波的叠加原理. 3.知道什么是波的干涉现象及其产生条件. 4.会用波的衍射、干涉现象解释相关问题.
教材知识梳理
感受自主学习 收获成果
一、波的衍射 1.定义:波可以绕过障碍物继续传播的现象. 2.发生明显衍射现象的条件:只有缝、孔的宽度或障碍 物的尺寸跟波长相差不多,或者比波长更小时,才能观察到明 显的衍射现象. 3.波的衍射的普遍性:一切波都能发生衍射,衍射是波 特有的现象.
波的衍射与干涉的计算

波的衍射与干涉的计算波的衍射与干涉是物理学中重要的现象和计算方法。
它们描述了波动现象在传播过程中的特性和影响。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一些和波的衍射与干涉相关的计算方法,并探讨它们的应用。
波的衍射是指波在遇到障碍物或通过缝隙时发生弯曲和扩散的现象。
当波传播到障碍物或缝隙时,它们会发生折射、散射和干涉,从而形成衍射效应。
衍射现象的计算可以通过洛伦兹-费涅尔衍射公式进行。
这个公式是根据赫尔姆霍兹方程和亥姆霍兹方程推导出来的,它可以描述波在衍射过程中的传播和干涉特性。
为了更好地理解波的衍射与干涉的计算过程,我们可以以光波为例。
当光波通过一个狭缝时,它会发生衍射现象。
通过公式计算,我们可以得到波的幅度和相位分布,从而进一步分析其衍射图样。
干涉是指两个或多个波相遇时相互叠加形成新的波形的现象。
其中,干涉可以分为相干干涉和非相干干涉。
相干干涉一般指的是相干光通过分束器或其他装置分为两束,并在某一点上相遇形成干涉条纹。
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使用杨氏干涉实验来计算干涉条纹的宽度和间距。
波的相位是波动现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描述了波的振动状态。
在衍射和干涉的计算中,相位是一个关键的参数。
相位的计算可以通过波的传播速度、波长、振荡周期等指标来确定。
除了理论计算,实验也是研究波的衍射与干涉的重要途径。
在实验中,我们可以利用干涉仪、衍射光栅等装置来观察和测量衍射与干涉现象。
这些实验可以帮助我们验证理论模型,并进一步理解波的行为。
波的衍射与干涉在不同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在光学领域,干涉和衍射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激光干涉测量、光学薄膜研究等领域。
在声学领域,波的干涉和衍射技术被应用于无损检测、声学成像等领域。
此外,衍射和干涉还在电子学、无线通信等领域中起着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波的衍射与干涉是物理学中的重要现象和计算方法。
通过对波动方程和干涉公式的理解和运用,我们可以计算出波的衍射和干涉的特性,进一步理解波的行为和物理规律。
在实际应用中,波的衍射与干涉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为各个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波的干涉与衍射》 讲义

《波的干涉与衍射》讲义一、波的基本概念在我们探讨波的干涉与衍射现象之前,先来了解一下波的一些基本概念。
波是一种能量传递的方式,它可以在介质中传播。
常见的波有机械波和电磁波。
机械波需要介质来传播,比如水波、声波;电磁波则不需要介质,比如光波、无线电波。
波具有一些重要的特性,如波长、频率、波速等。
波长是指相邻两个波峰或波谷之间的距离;频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波振动的次数;波速则是波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它等于波长与频率的乘积。
二、波的干涉当两列或两列以上的波在空间相遇时,就会发生波的干涉现象。
波的干涉条件有两个:一是两列波的频率必须相同;二是两列波的振动方向必须相同,并且具有固定的相位差。
我们来想象一下这样的场景:有两个相同的波源,它们同时向外发出频率相同的波。
当这些波在空间中传播并相遇时,在某些区域,两列波的振动总是相互加强,形成振动加强区;而在另一些区域,两列波的振动总是相互削弱,形成振动减弱区。
振动加强区的特点是振幅增大,能量增强;振动减弱区的特点则是振幅减小,能量减弱。
那么,如何确定哪些地方是振动加强区,哪些地方是振动减弱区呢?这就要用到干涉的条件和波的叠加原理。
假设两列波的波程差为Δr,波长为λ,当Δr 等于波长的整数倍时,两列波在该点振动加强;当Δr 等于半波长的奇数倍时,两列波在该点振动减弱。
波的干涉在生活中有很多实际应用。
比如,在光学中,利用干涉可以制作出高精度的测量仪器,如迈克尔逊干涉仪;在无线电技术中,干涉可以用于提高信号的接收质量。
三、波的衍射接下来,我们再来看波的衍射现象。
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或小孔时,会偏离原来的直线传播路径,绕过障碍物或从小孔中“钻”过去,这种现象就是波的衍射。
衍射现象是否明显,与障碍物或小孔的尺寸以及波长有关。
当障碍物或小孔的尺寸比波长小得多时,衍射现象非常明显;当障碍物或小孔的尺寸与波长相差不多时,衍射现象也比较明显;当障碍物或小孔的尺寸比波长大得多时,衍射现象就不太明显了。
高中物理波的衍射和干涉(1)

D.如果孔的大小不变,使波源频率增大,能更明显地
观察衍射现象
三、波的叠加
在介质中常常有几列波同时传播,两列波 相遇时,会出现什么现呢?会不会像两个小 球相碰那样,都改变原来的运动状态呢?当 两列波相遇时会发生什么现象呢?
观察两列波的叠加2.swf波相遇时的现象 两列波相遇时能够保持各自的运动状态,
(2)两列波产生稳定干涉的必要条件
两列频率相同的同类波
说明:①干涉现象中那些总是振动加 强的点或振动减弱的点是建立在两波 源产生的机械波波长相同,也就是频 率相同的前提下.
②如果两列频率不同的波相叠加,得 到的图样是不稳定的,而波的干涉是 指波叠加中的一个特例,即产生稳定 的叠加图样.
例4.两列波长相同的水波发生干涉,若在某
一时刻,P点处恰好两列波的波峰相遇,Q点
处两列波的波谷相遇,则( BC)
A.P点的振幅最大,Q点的振幅最小 B.P、Q两点的振幅都是原两列波的振幅之和 C.P、Q两点的振动周期同 D.P、Q两点始终处在最大位移处和最小位移
处
例5.如图所示,S1、S2是两个频率相等的 波源,它们在同一种介质中传播,以S1、S2 为圆心的两组同心圆弧分别表示同一时刻两 列波的波峰(实线)和波谷(虚线)则以下
说法正确的是:( A )
A.质点A是振动加强点 B.质点D是振动减弱点 C.再过半周期,质点B、C是振动加强 D.质点A始终处于最大位移
③如果两列波频率相同,但振幅相 差很大,将不会有明显的干涉现象, 因为振动加强区域与振动减弱区域 都在振动,振幅差别不大.
(4)波的干涉和衍射都是波所 特有的现象
一切波都能够发生干涉和衍 射现象;反之能够发生干涉 和衍射现象的,一定是波.
高中物理-波的衍射与波的干涉

波的衍射与波的干涉波的衍射波的衍射指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后,能绕过障碍物;或遇到缝隙时传播方向发生变化的现象。
波的衍射与波的干涉都是波的重要特性之一,这是波动与其他运动模式的主要区别。
波的衍射图像波的干涉波的干涉指的是,频率相同的两列波叠加,使某些区域的振动加强,某些区域的振动减弱,而且振动加强的区域和振动减弱的区域相互隔开。
波的干涉,实际上与波的叠加原理是一致的,只不过波的干涉更加特殊,必须满足相应的条件。
而且我们考虑波的干涉时并不是单独一个波形的叠加,而是空间内众多波形的叠加情况。
波的干涉的前提条件产生干涉的一个必要条件是,两列波(源)的频率以及振动方向必须相同并且有固定的相位差。
如果两列波的频率不同或者两个波源没有固定的相位差(相差),相互叠加时波上各个质点的振幅是随时间而变化的,没有振动总是加强或减弱的区域,因而不能产生稳定的干涉现象,不能形成干涉图样。
波的干涉图样波的干涉所形成的图样叫做干涉图样,是非常好的理解波的干涉的工具。
下面我们通过波的干涉图样来进一步理解波的干涉。
如下图所示,为两个完全相同的波(S1与S2)在平面内的传播。
如果用实线来描述波峰,虚线表示波谷。
根据波的叠加原理,在平面内图像中的波峰与波峰(以及波谷与波谷)的交汇处,为振动加强点。
与之对应的是,波峰与波谷的交汇处,振动削弱。
这样,就犹如波的干涉的定义描述的那样:波的干涉指的是,频率相同的两列波叠加,使某些区域的振动加强,某些区域的振动减弱,而且振动加强的区域和振动减弱的区域相互隔开。
可能上面的图像太复杂了,不好辨识出来。
那么接下来我们通过一部分干涉图像来分析。
如下图所示,同样为两个完全相同的波(S1与S2)在平面内的传播。
实线来描述波峰的,显然波谷就是相邻的两条实线中间的位置(没有画出来)。
比较容易看出来,a点是振动削弱的(波峰与波谷交汇处),b点是振动加强的(波谷与波谷交汇处)。
波的衍射与波的干涉区别从定义上来找两者的区别:波的衍射定义:波的衍射指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后,能绕过障碍物;或遇到缝隙时传播方向发生变化的现象。
12-4 波的衍射和干涉

2.两列波产生稳定干涉的必要条件 两列 频率相同 的同类波 3.波的干涉和衍射都是波所特有的现象
干涉 一切波都能够发生干涉 和衍射 现象;反之能够发生
和 衍射 现象的,一定是波。
第十二章
第四节
成才之路 ·物理 ·人教版 · 必修3-4
重点难点突破
第十二章
第四节
成才之路 ·物理 ·人教版 · 必修3-4
第十二章
第四节
成才之路 ·物理 ·人教版 · 必修3-4
二、对波的叠加原理的理解 1.波的叠加原理说明了两方面内容,一是波的独立传 播,二是相遇时的叠加。 2.波的叠加原理是波具有独立传播性的必然结果,由 于总位移是两个位移的矢量和,所以叠加区域的质点的位移 可能增大,也可能减小。 两列同相波的叠加,振动加强,振幅增大(如图甲所 示)。
第十二章
第四节
成才之路 ·物理 ·人教版 · 必修3-4
5.干涉图样及其特征 (1)干涉图样 :如图所示
第十二章
第四节
成才之路 ·物理 ·人教版 · 必修3-4
(2)特征:①加强区和减弱区的位置固定不变。②加强区 始终加强,减弱区始终减弱(加强区与减弱区不随时间变 化)。③加强区与减弱区互相间隔。
题型3 对波的干涉的理解
干涉型消声器能有效地消除低频噪声,发动机(正 常工作期间)周期性排气噪声,就是一种典型的低频噪声。 一台四缸四冲程发动机,当它以2 000r/min的转速运转时, 其峰值频率在200Hz以下的噪声较大。所以常用干涉型消声 器来消除这类低速转动发动机所发出的低频噪声,一台带
第十二章
第十二章
第四节
成才之路 ·物理 ·人教版 · 必修3-4
第十二章
第四节
成才之路 ·物理 ·人教版 · 必修3-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显衍射现象的条件,也有可能观察不到明显的衍射现象,D错
误。
【变式训练】音箱装置布网既美观又能阻止灰尘进入音箱内部 ,
但是它又有不利的一面,对于音箱发出的声音来说,布网就成了 障碍物,它阻碍了声音的传播,造成了声音的失真。有的生产厂 家就把布网安装上子母扣,这样听音乐时就可以将布网卸下来, 从而获得真实的听觉效果,听同样的音乐时,不卸下布网跟卸下 布网相比较,你认为声音损失掉的主要是( A.高频成分 B.低频成分 )
大或二者差不多,则表现为衍射;若波长比障碍物尺寸小很多,
则表现为直线传播。
【典例1】如图是观察水面波的衍射的实验装置,
AC和BD是两块挡板,AB是一个孔,O是波源,图中已
画出波源所在区域波的传播情况,每两条相邻波
纹(图中曲线)之间距离表示一个波长。则波经过
孔之后的传播情况,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A.此时能明显观察到波的衍射现象 B.挡板前后波纹间距离相等 C.如果将孔AB扩大,有可能观察不到明显的衍射现象 D.如果孔的大小不变,使波源频率增大,能更明显地观察到衍射 现象 )
物或孔的尺寸比波长小或与波长相差不多。从题图中可看出孔 AB的尺寸与波长相差不多,所以此时能明显地观察到波的衍射 现象,A正确;因为穿过挡板小孔后的波速不变,频率相同,所以 波长也相同,B正确;若将孔AB扩大,将可能不满足发生明显衍射 现象的条件,就有可能观察不到明显的衍射现象 ,C正确;若将波 源频率增大,由于波速不变,所以波长变小,将可能不满足发生
一、波的衍射
绕过障碍物 继续传播的现象。 1.定义:波可以___________
2.发生明显衍射现象的条件:只有缝、孔的宽度或障碍物的 相差不多 或者比波长_____ 更小 时,才能观察到明显 尺寸跟波长_________, 的衍射现象。 衍射 衍射 是波特有 3.波的衍射的普遍性:一切波都能发生_____,_____ 的现象。
二、波的干涉 同时 参与这 1.波的叠加原理:在几列波重叠的区域里,质点_____ 几列波引起的振动,质点的位移等于这几列波单独传播时引 矢量和 。 起的位移的_______
2.波的干涉:
频率 相同的两列波叠加时,某些区域的_________ 振幅的_________
C.中频成分
D.不能确定
【解析】选A。当声音从音箱发出遇到布网这一障碍物时 ,若声
波的波长比布网的直径大或者和它差不多时 ,就可以发生明显
的衍射现象,这样布网就不能阻挡这部分声波,布网可以阻挡波
长比它的直径小得多的声波,即声音的高频成分,所以选A。
二、对波的叠加与波的干涉现象的理解 1.波的独立传播:几列波相遇时能够保持各自的运动特征,继续 传播。即各自的波长、频率等保持不变。 2.关于干涉的条件:波的叠加是无条件的,任何频率的两列波在 空间相遇都会叠加。但稳定干涉图样的产生是有条件的,必须 是两列同类的波,并且波的频率相同、振动方向在同一直线上、
时的近似情况。
【学而后思】
(1)如何解释“闻其声不见其人”这一物理现象? 提示:这个现象说明:声波的波长较长,容易发生衍射,而光波的 波长很短,不容易观察到它的衍射。 (2)不同波长的波在传播中遇到相同大小的障碍物时,什么时候 表现为直线传播,什么时候能绕过障碍物继续向前传播? 提示:取决于波长与障碍物的尺寸的关系,若波长比障碍物尺寸
4 波的衍射和干涉
波源 和_____ 介质 。 1.机械波产生的条件是:要有_____
振动形式和振动能量 2.机械波传播的是质点的________ ________,质点不随波迁移。 波源的频率 决定,与介质_____, 无关 波从一种介质进入 3.波的频率由___________
不变 。 另一种介质时,频率_____ 介质 决定,与频率无关,波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 4.波速由_____ 变化 。 时,波速_____ λ f。 5.波长、频率、波速的关系满足:v=____
(2)稳定干涉条件: 相同 。 ①两列波的频率必须_____ 保持不变 。 ②两个波源的相位差必须_________
一切 波都能够发生干涉,干涉是___ 波 特有的现象。 3.干涉的普遍性:_____
【思考辨析】
1.判断正误: (1)“隔墙有耳”指的是声波的衍射现象。( )
(2)在操场上不同位置听到学校喇叭的声音大小不同,是声波 的干涉现象。( ) )
【解题探究】(1)波衍射后的传播速度是否发生变化?
提示:只要介质不变,波的传播速度不会发生变化。 (2)若观察不到明显的波的衍射现象,是否说明波没有衍射? 提示:波的衍射不需要条件,但明显的衍射需满足一定的条件, 虽然没有发生明显衍射现象,也一定发生了衍射。
【标准解答】选A、B、C。根据发生明显衍射现象的条件:障碍
波的干涉,若离喇叭距离相同的不同位置听到学校喇叭的声音 大小不同,是声波的干涉现象。 (3)×。两列频率不同的水波也能发生波的干涉现象 ,只是得不 到稳定的干涉图样。 (4)×。干涉是波特有的现象,一切波都能发生干涉。 (5)×。障碍物尺寸和波长相差较大时也能发生衍射 ,只是现象
不明显。
2.问题思考:
(3)两列频率不同的水波不能发生波的干涉现象。( (4)不是所有的波都能发生干涉。( )
(5)只有障碍物尺寸和波长差不多时,才能发生衍射现象。(
)
提示:(1)√。“隔墙有耳”指的是墙这边的声音能够传到墙的 另一边,是声波的衍射现象。 (2)×。如果在操场上距离喇叭远近不同的位置听到学校喇叭
的声音大小不同,这是由于声波能量损失而产生的现象,不是声
既然一切波都能够发生衍射,那为什么生活中见不到光波的衍 射现象? 提示:光波的波长通常在0.4~0.7μm的范围内,跟一般障碍物 的尺寸相比非常小,所以通常的情况下看不到光的衍射,看到的 是光的直线传播。
一、对波的衍射现象的理解
1.关于衍射的条件:应该说衍射是没有条件的,衍射是波特有的
现象,一切波都可以发生衍射。衍射只有“明显”与“不明显” 之分,障碍物或小孔的尺寸跟波长差不多,或比波长小是产生明 显衍射的条件。 2.波的衍射实质分析:波传到小孔(障碍物)时,小孔(障碍物)仿 佛是一个新波源,由它发出的与原来同频率的波在小孔(障碍物) 后传播,就偏离了直线方向。波的直线传播只是在衍射不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