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课件 波的衍射和干涉
波的干涉和衍射(课堂PPT)

四、波的干涉
3.产生干涉的条件:两列波相遇叠加不一定能得到稳定的干 涉图样.而要产生稳定的干涉现象形成稳定的干涉图样, 则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
产生干涉的条件:a.频率必须相等。b.振动方向一致 (同类波)c.相差恒定
4.对振动加强区和振动减弱区的判断:
16
四、波的干涉
假设在两列波的叠加区域有一个P点,它到两 列波源的距离分别为S1、S2,两列波的波长 为λ。
矢量和.
10
两列频率相同的波相遇时,在它们重叠的区 域会发生什么现象呢?我们先观察下面的现象。
11
四、波的干涉
1.波的干涉:频率相同的两列波叠加,使某些区域 的振动加强,某些区域的振动减弱,而且振动加强 和振动减弱的区域相互隔开的现象叫做波的干涉.
干涉图样:由波的干涉所形成的图样叫做干涉图样. 学科网
12
四、波的干涉
2.干涉的解释:如果在某一时刻,在水面上的某一 点是两列波的波峰和波峰相遇,经过半个周期,就变 成波谷和波谷相遇.波峰和波峰、波谷和波谷相遇时, 质点的位移最大,等于两列波的振幅之和;因此在这 一点,始终是两列波干涉的加强点,质点的振动最激
烈.
13
四、波的干涉
如果在某一时刻,在水面上的某一点是两列波的波峰和 波谷相遇,经过半个周期,就变成波谷和波峰相遇, 在这一点,两列波引起的振动始终是减弱的,质点振 动的振幅等于两列波的振幅之差,如果两列波的振幅 相同,质点振动的振幅就等于零,水面保持平静.
B.挡板前波纹间距离相等
C.如果将孔AB扩大,有可能观察不到
明显的衍射现象 D.如果孔的大小不变,使波源频率增 大,能更明显地观察衍射现象
8
二、波的叠加
两列波相遇后,彼此 穿过,继续传播,波 的形状和传播的情形 都跟相遇前一样,也 就是说,相遇后,它 们都保持各自的运动 状态,彼此都没有受 到影响.
人教版物理(选修3-4)课件:12.4波的衍射和干涉(33页)

A.该时刻质点O正处在平衡位置 B.P、N两质点始终处在平衡位置 C.随着时间的推移,质点M向O点处移动 D.从该时刻起,经过四分之一周期,质点M到达平衡位 置
【解析】
波峰与波峰(或波谷与波谷)相遇的点为振动加
强点,波峰与波谷相遇的点为振动减弱的点,在波的传播方向 上,加强点的连线为加强区,减弱点的连线为减弱区,不管波 如何叠加,介质各质点均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振动.本题考 查对干涉图样的认识,由图可知,图中O、M为振动加强的 点,此时刻O处于波谷,M处于波峰,因此A选项错误;N、P 为振动减弱的点,又因两列波振幅相同.因此N、P两点振幅
(2)振动减弱点 如图①所示,以波源S1、S2分别将波峰、波谷传到b点时 开始计时,波源S1、S2分别引起质点b振动的图象如图③甲、 乙所示,当两列波重叠时,质点b同时参与两个振动,合振动 图象如图③丙所示.
①从波源S1、S2发出的两列波传到振动减弱的b点是反相 (即振动步调相反)的,引起b点的振动方向相反,振幅为A=|A1 -A2|. λ ②两波源S1、S2到振动减弱的b点的距离之差Δx=(2k+1) 2 (k=0,1,2,„). ③振动减弱的b点并非一定不振动,只是振幅最小,等于 两列波的振幅之差. ④振动减弱的点都在图①中虚线上.
第四节
波的衍射和干涉
课标解读
明确要求 把握方向 学业有成
1.知道什么是波的衍射现象和发生明显衍射现象的条 件. 2.理解波的叠加原理. 3.知道什么是波的干涉现象及其产生条件. 4.会用波的衍射、干涉现象解释相关问题.
教材知识梳理
感受自主学习 收获成果
一、波的衍射 1.定义:波可以绕过障碍物继续传播的现象. 2.发生明显衍射现象的条件:只有缝、孔的宽度或障碍 物的尺寸跟波长相差不多,或者比波长更小时,才能观察到明 显的衍射现象. 3.波的衍射的普遍性:一切波都能发生衍射,衍射是波 特有的现象.
高中物理-波的衍射与波的干涉

波的衍射与波的干涉波的衍射波的衍射指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后,能绕过障碍物;或遇到缝隙时传播方向发生变化的现象。
波的衍射与波的干涉都是波的重要特性之一,这是波动与其他运动模式的主要区别。
波的衍射图像波的干涉波的干涉指的是,频率相同的两列波叠加,使某些区域的振动加强,某些区域的振动减弱,而且振动加强的区域和振动减弱的区域相互隔开。
波的干涉,实际上与波的叠加原理是一致的,只不过波的干涉更加特殊,必须满足相应的条件。
而且我们考虑波的干涉时并不是单独一个波形的叠加,而是空间内众多波形的叠加情况。
波的干涉的前提条件产生干涉的一个必要条件是,两列波(源)的频率以及振动方向必须相同并且有固定的相位差。
如果两列波的频率不同或者两个波源没有固定的相位差(相差),相互叠加时波上各个质点的振幅是随时间而变化的,没有振动总是加强或减弱的区域,因而不能产生稳定的干涉现象,不能形成干涉图样。
波的干涉图样波的干涉所形成的图样叫做干涉图样,是非常好的理解波的干涉的工具。
下面我们通过波的干涉图样来进一步理解波的干涉。
如下图所示,为两个完全相同的波(S1与S2)在平面内的传播。
如果用实线来描述波峰,虚线表示波谷。
根据波的叠加原理,在平面内图像中的波峰与波峰(以及波谷与波谷)的交汇处,为振动加强点。
与之对应的是,波峰与波谷的交汇处,振动削弱。
这样,就犹如波的干涉的定义描述的那样:波的干涉指的是,频率相同的两列波叠加,使某些区域的振动加强,某些区域的振动减弱,而且振动加强的区域和振动减弱的区域相互隔开。
可能上面的图像太复杂了,不好辨识出来。
那么接下来我们通过一部分干涉图像来分析。
如下图所示,同样为两个完全相同的波(S1与S2)在平面内的传播。
实线来描述波峰的,显然波谷就是相邻的两条实线中间的位置(没有画出来)。
比较容易看出来,a点是振动削弱的(波峰与波谷交汇处),b点是振动加强的(波谷与波谷交汇处)。
波的衍射与波的干涉区别从定义上来找两者的区别:波的衍射定义:波的衍射指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后,能绕过障碍物;或遇到缝隙时传播方向发生变化的现象。
波的衍射和干涉 课件

【探究归纳】 1.波的叠加 (1)波在空间的传播是独立的,互不影响. (2)两列波在空间某点的合位移等于两列波在该点位移的矢量 和.
2.干涉图样的特征 (1)加强区和减弱区的位置固定不变. (2)加强区始终加强,减弱区始终减弱(加强区与减弱区不随时 间变化). (3)加强区与减弱区互相间隔. 3. 产生干涉的两个必要条件 (1)两列波的频率相同. (2)两波源的相位差保持不变.
(2)实验现象的解释 ①加强点:两列波相遇引起的介质中的某些质点振动_始__终__加 强,这些质点的振动最剧烈,它们振动的振幅等于两列波的_振__ _幅__之__和__,即A=A1+A2 ②减弱点:两列波相遇引起的介质中的某些质点振动_始__终__相互 削弱,它们振动的振幅等于两列波的_振__幅__之__差__,即A=|A1A2|;若两列波的振幅相同,则这些质点振动的合振幅就等于 零,水面保持_平__静__.
(2)振动加强点的振动总是加强,但并不是始终处于波峰或波 谷,它们都在平衡位置附近振动,有的时刻位移为零,只是振 幅为两列波振幅之和,显得振动剧烈. (3)振动减弱点的振动始终减弱,其位移的大小始终等于两列 波分别引起的位移大小之差,即振幅为两列波振幅之差.如果两 列波的振幅相同,则振动减弱点将会总是处于静止状态,并不 振动.
探究波的干涉 1.探究两列波的叠加 在一根水平长绳的两端分别向上抖动一下,演示两列波相向传 播并相遇的现象.思考以下问题: (1)两列绳波相遇时,发生了什么现象? 提示:相遇区的质点振动幅度加大了.
(2)若两列绳波的振幅均为A,则在两绳波的叠加区内,加强点 和减弱点的振幅各多大? 提示:两列绳波相遇叠加时,加强点的振幅为两列绳波振幅之 和,即为2A,减弱点的振幅为两列绳波振幅之差,即等于零, 不再振动.
波的衍射和干涉 课件

一、波的衍射现象及发生明显衍射的条件 1.生活中常见的波的衍射现象 (1)声波:声波的波长在1.7cm~17m之间,与一般障碍 物的尺寸相比差不多,或比其大,故声波的衍射现象极为明 显。 (2)水波:水面上传播的波能够越过水面上的芦苇、小石 块等障碍物,都是典型的水波的衍射现象。 (3)无线电波:在房间中可以接收到收音机和电视信号, 是电磁波的衍射现象。
特别提醒: 1衍射是波所特有的现象,一切波都会产生衍射现象, 只有明显和不明显的差异。 2凡能发生衍射现象的就是波。
二、对波的叠加原理的理解 1.波的叠加原理说明了两方面内容,一是波的独立传 播,二是相遇时的叠加。 2.波的叠加原理是波具有独立传播性的必然结果,由 于总位移是两个位移的矢量和,所以叠加区域的质点的位移 可能增大,也可能减小。 两列同相波的叠加,振动加强,振幅增大(如图甲所 示)。
λ 2
的奇
数倍,即Δr=
2k+1λ 2
时,声波的振幅A=0。这就是说该频
率的声波被消弱。利用这一原理,可以达到控制噪声的目
的。
有干涉消声器的柴油发动机经消声处理后,其排气噪声可以 降低10dB以上,干涉型消声器以其结构简单,价格低廉,消 声效果好得到了很好的应用,下图是其结构原理图,试分析 其工作原理。
解析:设一列波长为λ的声波,沿水平管道自左向右传
播。当入射波到达a处时,分成两束相干波,它们分别通过r1
和r2,再到b处相遇。若Δr=r1-r2恰好等于声波半波长
波的衍射和干涉
知识点 1 波的衍射
1.定义:波可以绕过 障碍物 继续传播的现象。 例如:我们看到水波通过两山之间狭窄的水面时,形成 半圆形的水波向外扩散,可以绕过小山。(如图)
2.实验及现象 (1)实验装置:在水槽里放两块挡板,中间留一个狭缝 。 (2)现象:①狭缝宽度比波长大得多时:波的传播如同光 沿 直线传播一样,挡板后面产生“ 阴影区”。②狭缝宽度与 波长相差不多或狭缝宽度比波长更小时:水波 绕到挡板后面 继续传播。
10.5 波的衍射和干涉

1、加强点和减弱点满足的条件
1、加强点和减弱点满足的条件
若两个波源的振动频率和振动步调(初相)相同
(1)加强点: 点到两个波源的距离差(波程差)为半波长的 偶数倍: 即: △r=r2-r1=kλ (k=0, 1,2,3……)
(2)减弱点: 点到两个波源的距离差(波程差)为半波长的 奇数倍: 即:△r=r2-r1=(2k+1)λ/2 (k=0, 1,2,3……)
(二)、波的干涉的振动加强区和减弱区的解释
意义
特征1 特征2 关系
振 两列波在加 峰峰或 质点振动的
动 强区的振动 谷谷相 振幅大,但
加 方向总是相 遇
位移不一定
强 同;加强区
大,有可能
始终加强
为零
振 两列波在减 峰谷相 质点的振幅
动 弱区的振动 遇
小
减 方向总是相
弱 反;减弱区
始终减弱
把相应的振动最激烈的质点连起来,为振动加强区;相 应的振动最不激烈或静止的质点连起来,为振动减弱区。 振动加强区和振动减弱区是相互隔开的。
随堂练习
1、下列两列波相遇时叠加的说法正确的是( B C D )
A、相遇后,振幅小的一列波将减弱,振幅大的 一列波将加强。 B、相遇后,两列波的振动情况与相遇前完全相同。
C、在相遇区域,任一点的总位移等于两列波分别 引起是位移的矢量和。 D、几个人在同一房间说话,相互间听得很清楚, 这说明声波在相遇时互不干扰。
说明:
1.衍射是波特有的现象,一切波都会产生衍射 现象。 2.衍射现象总是存在的,只有明显与不明显的 差异。
3.障碍物或孔的尺寸大小,并不是决定衍射能 否发生的条件,仅是发生明显衍射的条件。
4.一般情况下,波长较大的波容易产生显著的 衍射现象。
高中物理 第十二章 机械波 第4节 波的衍射和干涉课件

读一读
辨一辨
(3)两列波叠加时,质点的总位移一定变大。 ( ) 解析:总位移是两个位移的矢量和,所以叠加区域的质点的位移 可能增大,也可能减小。 答案:× 2.探究讨论。 (1)教材波的衍射的演示中图12.4-1中甲、乙哪个图象衍射现象 更明显? 答案:乙图象衍射现象更明显。 (2)医院中探测仪器“B超”为什么用超声波而不用普通声波? 答案:超声波的波长短,不易发生衍射,故波能反射回来并被接 收。
1.衍射是波特有的现象 (1)一切波都能发生衍射现象,只是有的明显,有的不明显。 (2)波的直线传播只是在衍射不明显时的近似。 (3)波长较长的波容易产生明显的衍射现象。 2.关于衍射的条件 应该说衍射是没有条件的,衍射是波特有的现象,一切波都可以 发生衍射。衍射只有“明显”与“不明显”之分,障碍物或小孔的尺寸 跟波长差不多,或比波长小是产生明显衍射的条件。 3.波的衍射实质分析 波传到小孔(障碍物)时,小孔(障碍物)仿佛是一个新波源,由它发 出的与原来同频率的波在小孔(障碍物)后传播,就偏离了直线方向。 波的直线传播只是在衍射不明显时的近似情况。
辨一辨
二、波的叠加与波的干涉
阅读教材第33~35页,了解波的叠加原理、波的干涉现象、产生
干涉的条件。
1.什么是波的叠加原理?
答案:几列波相遇时能够保持各自的运动特征,继续传播,在它
们重叠的区域里,介质的质点同时参与这几列波引起的振动,质点
的位移等于这几列波单独传播时引起的位移的矢量和。
2.什么是波的干涉?
答案:B
探究一
探究二
问题导引 名师精讲 典例剖析
对波的叠加、波的干涉现象的理解 如图所示,操场中两根竖直杆上各有一个扬声器,接在同一扩音 机上,一位同学沿着AB方向走来,他听到的声音会有什么变化?为什 么?
波的衍射和干涉

4、波的衍射和干涉一、波的衍射1.波的衍射:波绕过障碍物的现象。
如声音传播中的“隔墙有耳”现象。
2.发生明显衍射的条件是:只有缝、孔的宽度或障碍物的尺寸跟波长相差不多,或比波长更小时,才能观察到明显的衍射现象。
3.波的衍射现象是波所特有的现象。
二、波叠加原理和独立传播原理1.~2.几列波相遇时能够保持各自的运动状态,继续传播,在它们重叠的区域里,介质的质点同时参与这几列波引起的振动,质点的位移等于这几列波单独传播时引起的位移的矢量和。
三、波的干涉1.波的干涉:频率相同的两列波叠加,使某些区域的振动加强,某些区域的振动减弱,而且振动加强和振动减弱的区域相互隔开的现象叫做波的干涉。
注意:(1)振动加强的区域振动始终加强,振动减弱的区域振动始终减弱;(2)振动加强(减弱)的区域是指质点的振幅大(小),而不是指振动的位移大(小),因为位移是在时刻变化的。
2.产生干涉的条件:两列波的频率必须相同。
3.干涉是波特殊的叠加:频率不同的两列波相遇,叠加区各点的合振动的振幅,有时是两个振动的振幅之和,有时是两个振动的振幅之差,没有振动总是得到加强或总是减弱的区域,这样的两列波叠加,是波普通的叠加,而不是干涉。
因此,干涉是波特殊的叠加。
4.干涉也是波特有的现象。
由波的干涉所形成的图样叫做干涉图样。
{5.当两相干波源振动步调相同时,到两波源的路程差△s是波长整数倍处是加强区;而路程差是半波长奇数倍处是减弱区。
振动加强位置公式:d1=s1-s2 =±nλ (n=0、1、2、3……)振动减弱位置公式:d2=s1-s2 =±(2n+1)λ/2 (n=0、1、2、3……):1.一列水波穿过小孔产生衍射现象,衍射后水波的强度减弱是因为( ) A 、水波的波长增大 B 、水波的周期增大 C 、水波的频率减小 D 、水波的振幅减小2.如图所示,S 为波源,M 、N 为两块挡板,其中M 板固定,N 板可上下移动,两板中间有狭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现象解释: ①加强点:在某些点两列波引起的振动始终加强,质 点的振动最剧烈,振动的振幅等于两列波的 振幅之和 。 ②减弱点:在某些点两列波引起的振动始终削弱,质 点振动的振幅等于两列波的 振幅之差 ,若两列波振幅相同, 质点振动的合振幅就等于 ,零水面保持平静。
返回
(3)干涉定义: 频率 相同的两列波叠加,使某些区域的振幅 加大、 某些区域的振幅 减小 的现象。 (4)干涉图样:波的干涉中所形成的图样。 (5)干涉条件:两波的 频率 相同,两波源的相位差必 须 保持不变 。 (6)一切波都能发生干涉,干涉是波特有的现象。 [关键一点] 在波的干涉现象中,波的加强点的振幅 大,但位移并不一定大。
[答案] AD
返回
振动加强点与振动减弱点的判断方法: (1)振动加强点和振动减弱点的理解:不能认为振动 加强点的位移始终最大,振动减弱点的位移始终最小, 而应该是振幅增大的点为振动加强点,其实这些点也在 振动着,位移可为零;振幅减小的点为振动减弱点。
返回
(2)条件判断法:振动情况完全相同的两波源产生的波叠加
(2)稳定干涉图样的产生是有条件的,必须是两列同类 的波,并且波的频率相同、振动方向相同、相位差恒定。 如果两列波的频率不相等,在同一种介质中传播时其波长 就不相等,这样不能形成稳定的振动加强点和减弱点。因 此我们就看不到稳定的干涉图样,只能是一般的振动叠加 现象。
返回
(3)明显的干涉图样和稳定的干涉图样意义是不同的, 明显的干涉图样除了满足相干条件外,还必须满足两列波 振幅差别不大。振幅越是接近,干涉图样越明显。
第第 十4 二节 章
新知预 习·巧设计
名师课 堂·一点通
创新演 练·大冲关
要点一 要点二
随堂检测 归纳小结 课下作业 综合提升
返回
返回
1.知道什么是波的衍射现象,知道波发 生明显衍射现象的条件,知道衍射是 波特有的现象。
2.知道波的叠加原理,知道什么是波的 干涉现象和干涉图样,知道干涉现象 也是波所特有的现象。
返回
返回
点击下图进入 随堂检测 归纳小结
返回
点击下图进入 课下作业 综合提升
返回
[答案] ABC
返回
(1)障碍物的尺寸的大小与波长大小的关系不是发生衍 射的条件,而是发生明显衍射的条件,波长越大越易发生 明显衍射现象。
(2)当孔的尺寸远小于波长时,尽管衍射十分突出,但 衍射波的能量很弱,也很难观察到波的衍射。
返回
(1)波的叠加是无条件的,任何频率的两列波在空间相 遇都会叠加。
cm,即孔的直径 d 应与 1 cm 相当或比它还小。
答案:D
返回
3.利用发波水槽得到的水面波形如图12-4-1所示,则( )
图12-4-1
返回
A.图a、b均显示了波的干涉现象 B.图a、b均显示了波的衍射现象 C.图a显示了波的干涉现象,图b显示了波的衍射现象 D.图a显示了波的衍射现象,图b显示了波的干涉现象 解析:图a中可以看出只有一条狭缝,穿过水波发生明显的 衍射;图b中有两个振源,有些区域振动加强,有些区域 振动减弱,是干涉现象,故D项正确。 答案:D
返回
[解析] 从题图中看出,水波波长跟小孔尺寸相差不大, 此时能明显观察到波的衍射现象,如果孔AB扩大到比波长 大得多,就不能产生明显的衍射现象,所以A、C均正确。 波绕过障碍物后发生衍射现象时,波的特征并未发生改变, 即波的波长、频率和波速不改变,故B选项正确。当波的频 率增大,波速不变时,波长λ=v/f变小,衍射现象就越不明 显,故D选项错误。
返回
[试身手·夯基础]
1.下列现象属于波的衍射现象的是
()
A.在空旷的山谷里喊叫,可以听到回声
B.“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C.“余音绕梁,三日而不绝”
D.夏日的雷声有时轰鸣不绝
解析:选项A、D所述的现象均为声音的反射现象,所
以A、D错误;选项C所述的现象为波的反射,而不是
波的衍射。Leabharlann 答案:B返回2.在水波槽的衍射实验中,若打击水面的振子振动的频率是
5 Hz,水波在水波槽中的传播速度是 0.05 m/s,为观察到
显著的衍射现象,小孔直径 d 应为
()
A.10 cm
B.5 m
C.d>1 cm
D.d<1 cm
解析:本题考查波发生明显衍射的条件,一般直接比较孔
的直径 d 与水波波长 λ 的关系即可。当 d<λ 时肯定发生明
显的衍射。由题知水波的波长 λ=vf =0.505 m=0.01 m=1
3.了解波的衍射和干涉在生活中的应用, 感受物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
返回
[读教材·填要点]
1.波的衍射 (1)定义:波可以绕过 障碍物继续传播的现象。 (2)实验及现象: ①实验:在水槽里放两块挡板,中间留一个 狭缝。 ②现象:
返回
a.狭缝宽度比波长大得多时:波的传播如同光沿 直线传播一样,挡板后面产生“ 阴影区 ”。
孔的尺寸比波长大得多
返回
返回
(1)衍射是波特有的现象,一切波都可以发生衍射。 凡能发生衍射现象的就是波。
(2)波的衍射总是存在的,只有“明显”与“不明显”的 差异。波长较长的波容易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
(3)波传到小孔(障碍物)时,小孔(障碍物)仿佛一个新 波源,由它发出与原来同频率的波在孔(障碍物)后传播, 就偏离了直线方向。因此,波的直线传播只是在衍射不 明显时的近似情况。
返回
3.波的干涉 (1)实验及现象: ①实验:波源是固定在同一个振动片上的两根细杆,当 振动片振动时,两根细杆 周期性地触动水面,形成两个波源, 这两个波源发出的是频率相同、相位相同、 振动方也向相同 的两列波。 ②现象:两列波相遇后,水面上出现了一条条相对平静 的区域和 激烈振动的区域,这两种区域在水面上的位置是稳 定不变的。
返回
4.如图12-4-2所示,波长相同的水波
通过宽度不同的孔,在图甲中发生了
明显的________现象,这是因为____ ____ 的缘故;在图乙中,孔后面的水
图12-4-2
波在连接波源和孔边的两条直线所限制
的区域里 传播,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的缘故。
答案:衍射 孔的尺寸与波长差不多或比波长小
时,加强、减弱条件如下:设点到两波源的路程差为 Δr,当 Δr
=
λ 2k·2
(k
= 0,1,2 ,
…)时
为
振动加
强点;
当
Δr
=
(2k
+
λ 1)·2 (k
=
0,1,2,…)时为振动减弱点。若两波源振动步调相反,则上述结论
相反。
(3)现象判断法:若某点总是波峰与波峰(或波谷与波谷)相遇,
该点为振动加强点;若总是波峰与波谷相遇,则为振动减弱点。
b.狭缝宽度与波长相差不多或狭缝宽度比波长更小时: 水波 绕挡到板后面继续传播。
(3)发生明显衍射现象的条件:只有缝、孔的宽度或障 碍物的尺寸跟波长 相差不多,或者比波长 更小时,才能观 察到明显的衍射象。
[关键一点] 波发生衍射是无条件的,而发生明显的衍 射现象是有条件的。
返回
2.波的叠加 (1)波的独立传播:两列波相遇后彼此穿过,仍然保 持各自的运动特征 ,继续传播。 (2)波的叠加:几列波相遇时能够保持各自的运动状 态继续传播,在它们重叠的区域里,介质的质点同时参与 这几列波引起的振动,质点的位移等于这几列波单独传播 时引起的位移的矢量和 。
(4)振动加强的点和振动减弱的点始终在以振源的频率 振动,其振幅不变(若是振动减弱点,振幅可为0),但其位 移随时间发生变化。
返回
(5)干涉图样及其特征: ①干涉的示意图如图12-4-4所示。
图12-4-4
返回
②特征: a.加强区和减弱区的位置固定不变。 b .加强区始终加强,减弱区始终减弱(加强区与减弱 区不随时间变化)。 c.加强区与减弱区互相间隔。
返回
2.如图12-4-5表示两个相干波源S1、S2产生的波 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相遇。图中实线表示某时刻的波峰, 虚线表示的是波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图12-4-5
返回
A.a、c两点的振动加强,b、d两点的振动减弱 B.e、f两点的振动介于加强点和减弱点之间 C.经适当的时间后,加强点和减弱点的位置互换 D.经半个周期后,原来位于波峰的点将位于波谷, 原来位于波谷的点将位于波峰
返回
1.如图12-4-3是观察水面波衍射的实验装置,
AC和BD是两块挡板,AB是一个孔,O是波源,图中已
画出波源所在区域波的传播情况,每两条相邻波纹(图中
曲线)之间距离表示一个波长。则波经过孔之后的传播情
况,下列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图12-4-3
返回
A.此时能明显观察到波的衍射现象 B.挡板前后波纹间距离相等 C.如果将孔AB扩大,有可能观察不到明显的衍射现象 D.如果孔的大小不变,使波源频率增大,能更明显地 观察到衍现象 [审题指导] 解答本题时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1)发生明显衍射的条件; (2)由图分析孔的大小和波长的关系。
返回
[名师点睛] (1)振动加强的点的振动总是加强,但并不是始终处于波 峰或波谷,它们都在平衡位置附近振动,有的时刻位移也为 零。只是振幅为两列波振幅之和,显得振动剧烈。 (2)振动减弱点的振动始终减弱,位移的大小始终等于两 列波分别引起位移的大小之差,振幅为两列波振幅之差。如 果两列波的振幅相同,则振动减弱点将会总是处于静止。
返回
[审题指导] (1)波的干涉中波峰与波峰相遇的点为加强点,波 峰与波谷相遇的点为减弱点。 (2)振动加强区上的点都是振动加强点,振动减弱 区上的点都是振动减弱点。 (3)加强点始终加强,减弱点始终减弱。 (4)各质点在平衡位置两侧做周期性振动。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