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选修3-4“波的反射和折射 波的衍射和干涉”知识点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二物理选修3-4第十二章1波的衍射和干涉(20张)-PPT优秀课件

人教版高二物理选修3-4第十二章1波的衍射和干涉(20张)-PPT优秀课件
列说法中正确的是12.4 波的衍射和干涉 课件 (共20张PPT)
D.若S2不动,S1沿S1b连线向b运动,则b处质点仍然始终处于平衡位置
人教版高二物理选修3-4第十二章12.4 波的衍射和干涉 课件 (共20张PPT)
四、振动加强点与振动减弱点的判断方法
五、波的特有现象
声波、水波、光波都能 发生干涉和衍射现象。
一切波都能发生干涉和衍射现象。 干涉和衍射是波特有的现象。
人教版高二物理选修3-4第十二章12.4 波的衍射和干涉 课件 (共20张PPT)
人教版高二物理选修3-4第十二章12.4 波的衍射和干涉 课件 (共20张PPT)
作业
1.先复习今天所讲基础内容; 2.电子版作业的答案写在作业纸上并且拍照 上传照片到微信群; 3.预习第五节课本并做课后习题。
振动加强点和振动减弱点的理解:不能认为振动加强点的位移始终最大,振动 减弱点的位移始终最小,而应该是振幅增大的点为振动加强点,其实这些点也在 振动着,位移可为零;振幅减小的点为振动减弱点。判断方法有以下两种:
人教版高二物理选修3-4第十二章12.4 波的衍射和干涉 课件 (共20张PPT)
人教版高二物理选修3-4第十二章12.4 波的衍射和干涉 课件 (共20张PPT)
三、波的干涉
例3.如图表示两个相干波源S1、S2产生的波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相遇。图
AD 中实线表示某时刻的波峰,虚线表示的是波谷,下列正确的是( )
A.a、c两点的振动加强,b、d两点的振动减弱 B.a点位移始终处于最大位置 C.经适当的时间后,加强点和减弱点的位置互换 D.经半个周期后,原来位于波峰的点将位于波谷,
A.两列波同时到达两波源的中点P B.两列波相遇后,P点波峰值可达A1+A2 C D.两列波相遇时,绳上波峰可达A1+A2的点只有一点,

高中物理 12.4 波的衍射和干涉 新人教版选修3-4

高中物理 12.4 波的衍射和干涉 新人教版选修3-4

2.波的衍射的实质:波传到小孔(障碍物)时,小孔(障 碍物)仿佛是一个新波源,由它发出的与原来同频率的 波在小孔(障碍物)后传播,就偏离了直线方向。波的 直线传播只是在衍射不明显时的近似情况。
3.衍射现象与观察的矛盾:当孔的尺寸远小于波长时尽 管衍射十分突出,但由于衍射波的能量很弱,衍射现 象不容易观察到。
知识点一 对波的衍射现象的理解 探究导入: 光是一种波,如图为灯泡发光的情况。
(1)生活中见到的光的传播有何特点。 (2)满足什么条件才能使光发生衍射? 提示:(1)沿直线传播。 (2)障碍物或孔的尺寸与光的波长相差不多。
【归纳总结】 1.波的衍射的条件:应该说衍射是没有条件的,衍射是 波特有的现象,一切波都可以发生衍射。衍射只有 “明显”与“不明显”之分,障碍物或小孔的尺寸跟 波长差不多,或比波长小是产生明显衍射的条件。
【过关训练】 1.(2018·宜春高二检测)一列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一 个障碍物,发生了一定程度的衍射,一定能使衍射现 象更明显的措施是 ( )
A.增大障碍物尺寸,同时增大波的频率 B.缩小障碍物尺寸,同时增大波的频率 C.增大障碍物尺寸,同时减小波的频率 D.缩小障碍物尺寸,同时减小波的频率
【解析】选D。波在介质中传播时波速是由介质决定的, 与波的频率无关,所以改变波的频率不会改变波速, 但由v=λf可知,当波速一定时,减小频率则波长增大, 而发生明显衍射的条件是障碍物或孔、缝的尺寸比波 长小或相差不多,所以缩小障碍物的尺寸,同时减小 波的频率会使衍射现象更明显,D选项正确。故选D。
A.a点是振动加强点,c点是振动减弱点 B.a点与c点都是振动加强点,b点是振动减弱点 C.a点与c点此时刻是振动加强点,经过一段时间后变 成振动减弱点,而b点可能变成振动加强点 D.a、b、c点都是振动加强点

新鲁科版物理选修3-4同步讲义: 波的反射和折射

新鲁科版物理选修3-4同步讲义: 波的反射和折射

第2节波的反射和折射1.惠更斯原理:介质中波阵面上的每一个点,都可以看成一个新的波源,这些新波源发出子波,经过一定时间后,这些子波的包络面就构成下一时刻的波面。

2.波的反射定律:反射波线、入射波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波和入射波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3.波由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入射角i和折射角r及波速之间满足sin isin r=v1v2。

1.波面和波线(1)概念:①波面:从波源发出的波,经过同一传播时间到达的各点所组成的面,如图所示。

②波线:用来表示波的传播方向的线,波线与各个波面总是垂直的。

(2)波的分类:①球面波:波面是球面的波。

如空气中的声波。

②平面波:波面是平面的波。

如水波。

2.惠更斯原理(1)内容:介质中波阵面上的每一个点,都可以看成一个新的波源,这些新波源发出子波,经过一定时间后,这些子波的包络面就构成下一时刻的波面。

(2)应用:如果知道某时刻一列波的某个波面的位置,还知道波速,利用惠更斯原理可以得到下一时刻这个波面的位置,从而可确定波的前进方向。

[学后自检]┄┄┄┄┄┄┄┄┄┄┄┄┄┄(小试身手)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有平面波的波面才与波线垂直B.有些波的波线与波面相互平行C.任何波的波线都表示波的传播方向D.有些波的波面表示波的传播方向解析:选C不管是平面波,还是球面波,其波面与波线均垂直,选项A、B错误;只有波线才表示波的传播方向,选项C正确,D错误。

[自读教材·抓基础]1.波的反射波遇到障碍物时会返回来继续传播的现象,如图所示。

2.反射规律反射波的频率、波长和波速都与入射波相同。

3.反射定律反射波线、入射波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波线和入射波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跟随名师·解疑难]波的反射现象的特点(1)波速不变:波速由介质决定,而反射波与入射波在同一种介质中传播。

(2)频率不变:波的频率由波源决定。

2024年高中物理新教材讲义:波的反射、折射和衍射

2024年高中物理新教材讲义:波的反射、折射和衍射

3波的反射、折射和衍射[学习目标] 1.了解波的反射和折射现象,知道波的反射和折射规律(难点)。

2.知道波的衍射现象和波发生明显衍射的条件(重点)。

一、波的反射和折射1.波的反射(1)反射现象:波遇到介质界面(如水波遇到挡板)时会返回原介质继续传播的现象。

(2)反射规律:反射线、法线与入射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线与入射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波的折射(1)波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同样,其他波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也发生折射。

(2)水波的折射:一列水波在深度不同的水域传播时,在交界面处将发生折射。

1.在波的反射和折射现象中,反射波与入射波、折射波与入射波的频率相同吗?波长相同吗?答案在波的反射和折射现象中,反射波和入射波的频率都与波源的频率相同;反射现象是在同种介质中传播,波速相同,由v=λf可知,波长也相同,而折射现象是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波速不同,波长也不同。

2.波在发生折射过程中,方向一定改变吗?答案不一定,如果入射波垂直于交界面时,传播方向保持不变。

波的反射和折射中各物理量的变化(1)波的频率是由振源决定的,介质中各个质点的振动都是受迫振动,因此不论是反射还是折射,波的频率是不改变的。

(2)波速是由介质决定的,波反射时是在同一均匀介质中传播,因此波速不变,波折射时是在不同介质中传播,因此波速改变。

(3)波长是由频率和波速共同决定的,即在波的反射中,由于波的频率和波速均不变,根据公式λ=vf可知波长不改变;在波的折射中,当进入新的介质中波速增大时,由λ=vf可知波长变长,反之变短。

例1一列声波在介质Ⅰ中的波长为0.2m。

当该声波从介质Ⅰ中以某一角度传入介质Ⅱ中时,波长变为0.6m ,如图所示,若介质Ⅰ中的声速是340m/s 。

(1)求该声波在介质Ⅱ中传播时的频率;(2)求该声波在介质Ⅱ中传播的速度;(3)若另一种声波在介质Ⅱ中的传播速度为1400m/s ,按图中的方向从介质Ⅰ射入介质Ⅱ中,求它在介质Ⅰ和介质Ⅱ中的频率之比。

物理选修3-4人教版 12.4波的衍射和干涉 (共27张PPT)

物理选修3-4人教版 12.4波的衍射和干涉 (共27张PPT)

再好的种子,不播种下去,也结不出丰硕的果实。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竹笋虽然柔嫩,但它不怕重压,敢于奋斗、敢于冒尖。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 不息不向前走,不知路远;不努力学习,不明白真理。用习惯和智慧创造奇迹,用理想和信心换取动力天才在于积累,聪明在于勤奋。奋斗之路越曲折,心灵越纯洁 是要有信心。努力向上的开拓,才使弯曲的竹鞭化作了笔直的毛竹。不要让追求之舟停泊在幻想的港湾,而扬起奋斗的风帆,驶向现实生活的大海。习惯决定成绩, 惯是成功的保证。逆境是磨练人的最高学府。生命力顽强的种子,从不对瘠土唱诅咒的歌。一个能思考的人,才真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耕耘者的汗水是哺育种子成 刻苦劳动的结果。勤奋加智慧是开启成功大门的钥匙。读书使人成为完善的人。宝剑不磨要生锈;人不学习要落后。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是一份灵感加九十九汗水。只要不放弃努力和追求,小草也有点缀春天的价值。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谦虚是学习的朋友,自满是学习的敌人。赶脚的 是自满。如果可恨的挫折使你尝到苦果,朋友,奋起必将让你尝到人生的欢乐。人的大脑和肢体一样,多用则灵,不用则废。一帆风顺,并不等于行驶的是一条平坦 足,过失多小也别忽略。没有风浪,便没有勇敢的弄潮儿;没有荆棘,也没有不屈的开拓者。如果缺少破土面出并与风雪拚搏的勇气,种子的前途并不比落叶美妙一 志读尽人间书。好习惯成就一生,坏习惯毁人前程。攻城不怕坚,读书莫为难,科学有险阻,苦战能过关。天才就是无止境刻苦勤奋的能力。、聪明出于勤奋,天才 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茂盛的禾苗需要水分;成长的少年需要学习。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不要嘲笑铁树。为了开一次花,它付出了比别的树种 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我们要有恒心,尤其要有自信心。不去耕耘,不去播种,再肥的沃土也长不出庄稼,不去奋斗,不去创造,再美的青春也结不出硕果。 无知。骄傲是失败的开头,自满是智慧的尽头。过于欣赏自己,就发现不了别人的优点;过于赞赏别人的优点,就会看不见自己的长处。做人可以不高尚,但不能无 不能卑鄙;头脑可以不聪明,但不能糊涂;生活可以不乐观,但不能厌世;交友可以不慷慨,但不能损人。用知识的浪花去推动思考的风帆,用智慧的火星去点燃思 去创造美好的生活,用科学的力量去强劲腾飞的翅膀!每一个人都拥有生命,却并非每个人都能读懂生命;每一个人都拥有头脑,却并非每一个人都能善用头脑。只 人,才算得上真正拥有你可以不高尚,但不能无耻;你可以不伟大,但不能卑鄙;你可以不聪明,但不能糊涂;你可以不博学,但不能无知;你可以不交友,但不能 不能厌世;你可以不慷慨,但不能损人;你可以不追求,但不能嫉妒;你可以不进取,但不能倒退。健康的才是美丽的,合适的才是最好的,常新的才是迷人的,平 才是长久的,真实的才是永恒的。有一个清醒的头脑比有一个聪明的头脑更重要;有一种良好的习惯比有一种熟练的技巧更实用;有一股青春活力比有一副健全的臂 胆识比有一门知识更强劲。有了成绩要马上忘掉,这样才不会自寻烦恼;有了错误要时刻记住,这样才不会重蹈覆辙;有了机遇要马上抓住,这样才不会失去机会; 样才能迎刃而解。你可以用投机的方式赚到财富,却无法从财富中获得满足;你可以用欺骗的方法获得女友,却无法从女友心中获得爱情;你可以用作弊的手段获取 得知识;你可以用金钱买到荣誉,却无法从百姓口中获得名声。人可以不美丽,但要健康;人可以不伟大,但要快乐;人可以不完美,但要追求。有的人不管年纪多 不管是荣是辱,却波澜不惊;有的人不管是富是贫,却朴实为人;有的人不管受讥遭讽,却依然阔步前行;有的人不管自己位有多卑,却永远惦念着祖国母亲!感动 个眼神可能让你忆念一世;一次资助可能让你感动一生;一句祝福可能让你温馨一世;一点宽容可能让你感激终生。、最美的不一定是最可爱的,最可爱的才是最美 适的;最合适的才是最好的;最高大的不一定是最受尊敬的,最受尊敬的才是最高大的;最优美的不一定是最动听的,最动听的才是最优美的。如果你盼望明天,那 希望辉煌,那么你须脚不停步。宠爱的出发点是爱,落脚点却是恨;嫉妒的出发点是进,落脚点却是退;梦幻的出发点是绚(烂),落脚点却是空;贪婪的出发点是 造世界,得先改造自己;要成就事业,得先劳苦自身;要胜利登顶,得先奋力攀登生活加减法:知识要递增,烦恼要递减;友情要递增,怨恨要递减;善心要递增, 失信要递减;肚量要递增,妒量要递减。脚步要递增,烟酒要递减。如果你想快点成名,那么就得慢点睡觉;如果你想快点长智,那么就得慢点骄傲。如果你想慢点 习;如果你想慢点淘汰,那么就得快点迈步虽然我们不能决定自己生命的长度,但可以拓宽它的宽度;虽然我们不能改变容貌,但可以展现笑容;虽然我们不能控制 虽然我们不能预知明天,但可以把握今天;虽然你不能样样顺利,但你可以事事尽力。只有使自己自卑的心灵自信起来,弯曲的身躯才能挺直;只有使自己懦弱的体 才能迈开;只有使自己狭隘的心胸开阔起来,短视的眼光才能放远;只有使自己愚昧的头脑聪明起来,愚昧的幻想才能抛弃!我们缺少的不是机遇,而是对机�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4 第十二章 4 波的衍射和干涉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4 第十二章 4  波的衍射和干涉

4波的衍射和干涉[学习目标] 1.理解什么是波的衍射现象,知道波发生明显衍射现象的条件.2.理解波的叠加原理,知道波的干涉是波叠加的结果.3.知道波的干涉图样的特点,理解形成稳定干涉图样的条件,掌握振动加强点、减弱点的振动情况.一、波的衍射[导学探究]如图1所示是一个可观察水波衍射的水波发生槽,振源的频率是可以调节的,槽中放置两块可移动的挡板形成的宽度可调节的小孔,观察水波的传播,也可以在水槽中放置宽度不同的挡板,观察水波的传播.思考下列问题:图1(1)水波遇到小孔时,会观察到什么现象?依次减小小孔尺寸,观察到的现象有什么变化?(2)当水波遇到较大的障碍物时,会观察到什么现象?当障碍物较小时,会观察到什么现象?答案(1) 水波遇到小孔时,水波能穿过小孔,并能到达挡板后面的“阴影区”,小孔的尺寸减小时,水波到达“阴影区”的现象更加明显.(2)当水波遇到较大的障碍物时,将会返回,当障碍物较小时,波能继续向前传播.[知识梳理]对波的衍射现象的理解1.定义:波可以绕过障碍物继续传播的现象.2.发生明显衍射现象的条件:只有缝、孔的宽度或障碍物的尺寸跟波长相差不多,或者比波长更小时,才能观察到明显的衍射现象.3.波的衍射的普遍性:一切波都能发生衍射,衍射是波特有的现象.[即学即用]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1)一切波遇到障碍物都会发生衍射现象.(√)(2)只有当障碍物的尺寸与波长差不多或比波长小时,才会发生衍射现象.(×)(3)当小孔大小一定时,波的频率越大,衍射现象越明显.(×)(4)当障碍物大小一定时,波的频率越小,衍射现象越明显.(√)二、波的叠加[导学探究](1)两个同学分别抓住绳子的两端,各自抖动一下,绳上产生两列凸起且相向传播的波,两列波相遇后是否还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继续传播?(2)当教室内乐队合奏时,我们听到的某种乐器的声音与这种乐器独奏时发出的声音是否相同?是否受到了其他乐器的影响?答案(1)两列波相遇后仍然保持原来各自的运动状态继续传播,并没有受到另一列波的影响.(2)相同,没有受到其他乐器的影响.[知识梳理]对波的叠加的理解1.波的独立传播特性:几列波相遇时各自的波长、频率等运动特征,不受其他波的影响.2.波的叠加原理:在几列波重叠的区域里,介质的质点同时参与这几列波引起的振动,质点的位移等于这几列波单独传播时引起的位移的矢量和.[即学即用]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1)相遇后振幅小的一列波将减弱,振幅大的一列波将加强.(×)(2)相遇后两列波各自的波形和传播方向与相遇前完全相同.(√)(3)在相遇区域,任一点的总位移等于两列波分别引起的位移的矢量和.(√)(4)几个人在同一房间说话,相互都听得清楚说明波在相遇时互不干扰.(√)三、波的干涉[导学探究]如图2所示,与振动发生器相连的两个小球,在振动发生器的带动下上下振动,形成两个振动频率和振动步调相同的波源,在水面上形成两列步调、频率相同的波,两列波在水面上相遇时,能观察到什么现象?如果改变其中一个小球振动的快慢,还会形成这种现象吗?图2答案在水面上出现一条条从两个波源中间伸展开的相对平静的区域和剧烈振动的区域.改变其中一个小球振动的快慢,这种现象将消失.[知识梳理]对波的干涉的理解1.波的干涉:频率相同的两列波叠加时,某些区域的振幅加大,某些区域的振幅减小,这种现象叫做波的干涉.2.干涉的条件:两列波的频率相同,振动方向在同一直线上,相位差恒定.3.加强点(区)和减弱点(区):(1)加强点:质点振动的振幅等于两列波的振幅之和,A=A1+A2.(2)减弱点:质点振动的振幅等于两列波的振幅之差,A=|A1-A2|,若两列波振幅相同,质点振动的合振幅就等于零.4.干涉图样及其特征:(1)干涉图样:如图3所示.图3(2)特征①加强区始终加强,减弱区始终减弱(加强区与减弱区不随时间变化).②振动加强的点和振动减弱的点始终在以振源的频率振动,其振幅不变(若是振动减弱点,振幅小),但其位移随时间发生变化.③加强区与减弱区互相间隔且位置固定不变.[即学即用]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1)任意两列波都能产生稳定干涉现象.(×)(2)发生稳定干涉现象的两列波,它们的频率一定相同.(√)(3)在振动减弱的区域,各质点都处于波谷.(×)(4)在振动加强的区域,有时质点的位移等于零.(√)(5)两列波叠加时,振动加强的位置和减弱的位置是不变的.(√)一、波的衍射1.关于衍射的条件:应该说衍射是没有条件的,衍射是波特有的现象,一切波都可以发生衍射.衍射只有“明显”与“不明显”之分,障碍物或小孔的尺寸跟波长差不多,或比波长小是产生明显衍射的条件.2.波的衍射实质分析:波传到小孔(障碍物)时,小孔(障碍物)仿佛是一个新波源,由它发出的与原来同频率的波在小孔(障碍物)后传播,就偏离了直线方向.波的直线传播只是在衍射不明显时的近似情况.例1(多选)如图4所示是观察水面波衍射的实验装置.AC和BD是两块挡板,AB是一个孔,O是波源.图中已画出波源所在区域波的传播情况,每两条相邻波纹(图中曲线)之间的距离表示一个波长,则关于波经过孔之后的传播情况,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图4A .此时能观察到波明显的衍射现象B .挡板前后波纹间距离相等C .如果将孔AB 扩大,有可能观察不到明显的衍射现象D .如果孔的大小不变,使波源频率增大,能观察到更明显的衍射现象答案 ABC解析 观察题图可知道孔的尺寸与波长差不多,能观察到波明显的衍射现象,故选项A 对;因波的传播速度不变,频率不变,故波长不变,即挡板前后波纹间距应相等,故选项B 对;若将孔AB 扩大,且孔的尺寸远大于波长,则可能观察不到明显的衍射现象,故选项C 对;若f 增大,由λ=v f,知λ变小,衍射现象变得不明显了,故选项D 错. 二、波的叠加两列波相互叠加的规律:两列波相互叠加时,叠加区质点的位移等于两列波分别引起的位移的矢量和,而不是位移大小的代数和.例2 (多选)如图5所示,沿一条直线相向传播的两列波的振幅和波长均相等,当它们相遇时可能出现的波形是下列选项中的( )图5答案 BC解析 两列波的半个波形相遇时,B 正确.当两列波完全相遇时(即重叠在一起),由波的叠加原理可知,所有质点振动的位移均等于每列波单独传播时引起的位移的矢量和,使得所有质点的振动的位移加倍,C 正确.三、波的干涉振动加强点和振动减弱点的判断方法(1)振动加强点和振动减弱点的理解:不能认为振动加强点的位移始终最大,振动减弱点的位移始终最小,而应该是振幅增大的点为振动加强点,其实这些点也在振动,位移可以为零;振幅减小的点为振动减弱点.(2)条件判断法:振动频率相同、振动情况相同的两列波叠加时,某点到两列波的路程差为Δx=|x2-x1|=kλ(k=0,1,2…)时为振动加强点;当Δx=(2k+1)λ2(k=0,1,2…)时为振动减弱点.若两波源振动步调相反,则上述结论相反.例3(多选)如图6所示为两个相干波源S1、S2产生的波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相遇时产生的干涉图样.图中实线表示某时刻的波峰,虚线表示波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6A.a、c两点的振动加强,b、d两点的振动减弱B.e、f两点的振动介于加强点和减弱点之间C.经适当的时间后,加强点和减弱点的位置互换D.经半个周期后,原来位于波峰的点将位于波谷,原来位于波谷的点将位于波峰答案AD解析a点是波谷和波谷相遇的点,c点是波峰和波峰相遇的点,都是振动加强的点;而b、d两点是波峰和波谷相遇的点,都是振动减弱的点,选项A正确.e点位于加强点的连线上,仍为加强点,f点位于减弱点的连线上,仍为减弱点,选项B错误.相干波源叠加产生的干涉是稳定的,不会随时间变化,选项C错误.因形成干涉图样的质点都在不停地做周期性振动,经半个周期步调相反,选项D正确.例4波源S1和S2振动方向相同,频率均为4Hz,分别置于均匀介质中x轴上的O、A两点处,OA=2m,如图7所示.两波源产生的简谐横波沿x轴相向传播,波速为4m/s.已知两波源振动的初始相位相同.求:图7(1)简谐横波的波长;(2)O、A间合振动振幅最小的点的位置.答案(1)1m(2)O、A间离O点的距离为0.25m、0.75m、1.25m、1.75m的点为合振动振幅最小的点解析(1)设波长为λ,频率为f,则v=λf,代入已知数据,得λ=1 m.(2)以O为坐标原点,设P为OA间的任意一点,其坐标为x,则两波源到P点的波程差为Δs =|x-(2-x)|,0≤x≤2.其中x、Δs以m为单位.合振动振幅最小的点的位置满足Δs =(k +12)λ,k 为整数. 解得:x =0.25 m 、0.75 m 、1.25 m 、1.75 m.1.一列波在传播过程中通过一个障碍物,发生了一定程度的衍射,以下哪种情况一定能使衍射现象更明显( )A .增大障碍物的尺寸,同时增大波的频率B .增大障碍物的尺寸,同时减小波的频率C .缩小障碍物的尺寸,同时增大波的频率D .缩小障碍物的尺寸,同时减小波的频率答案 D解析 波在介质中传播时波速是由介质决定的,与波的频率无关,所以改变波的频率不会改变波速.由v =λf 可知,当波速一定时,减小频率则波长增大.而发生明显衍射的条件是障碍物或孔的尺寸比波长小或跟波长相差不多,所以缩小障碍物的尺寸,同时减小波的频率会使衍射现象更明显,D 选项正确.2.(多选)两列波在某区域相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两列波相遇时能够保持各自的状态互不干扰B .由于这两列波相遇时叠加,当它们分开时波的频率、振幅都会发生变化C .这两列波叠加以后一定会产生干涉图样D .两列波重叠的区域里,任何一点的总位移都等于两列波分别引起的位移的矢量和 答案 AD3.(多选)如图8所示表示两列同频率相干水波在t =0时刻的叠加情况,图中实线表示波峰,虚线表示波谷,已知两列波的振幅均为2cm ,波速为2m/s ,波长为0.4m ,E 点是BD 连线和AC 连线的交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8A .A 、C 两点是振动减弱点B .E 点是振动加强点C .B 、D 两点在该时刻的竖直高度差为4cmD .t =0.05s ,E 点离开平衡位置2cm答案AB解析A点和C点为波峰和波谷相遇点,为减弱点,选项A正确.E点为平衡位置与平衡位置相遇点且振动一致,所以为振动加强点,选项B正确.D点为波峰与波峰相遇点,B点为波谷与波谷相遇点,为振动加强点,振幅为4 cm,所以此时刻竖直高度差为8 cm,选项C错误.两列波的周期T=λv=0.2 s,所以t=0.05 s时,即经过了四分之一周期,E点离平衡位置的位移大小为4 cm,选项D错误.一、选择题1.关于波的衍射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某些波在一定条件下才有衍射现象B.不是所有的波在任何情况下都有衍射现象C.一切波在一定条件下才有衍射现象D.一切波在任何情况下都有衍射现象答案 D解析衍射现象是波在传播过程中所特有的特征,没有条件,故一切波在任何情况下都有衍射现象,只是有的明显,有的不明显,故D正确.2.如图1所示,图中O点是水面上一波源,实线、虚线分别表示该时刻的波峰、波谷,A是挡板,B是小孔,经过一段时间,水面上的波形将分布于()图1A.整个区域B.阴影Ⅰ以外区域C.阴影Ⅱ以外区域D.上述选项均不对答案 B解析从题图中可以看出挡板A比水波波长大的多,因此波不会绕过挡板A,而小孔B的大小与波长差不多,能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故B正确.3.关于波的叠加和干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两列频率不相同的波相遇时,因为没有稳定的干涉图样,所以波没有叠加B.两列频率相同的波相遇时,振动加强的点只是波峰与波峰相遇的点C.两列频率相同的波相遇时,介质中振动加强的质点在某时刻的位移可能是零D.两列频率相同的波相遇时,振动加强的质点的位移总是比振动减弱的质点的位移大答案 C解析两列波相遇时一定叠加,没有条件,A错;振动加强是指振幅增大,而不只是波峰与波峰相遇,B错;加强点的振幅增大,质点仍然在自己的平衡位置两侧振动,故某时刻的位移可以是振幅范围内的任何值,C正确,D错误.4.已知S1、S2为水波槽中的两个波源,它们在同一水槽中分别激起两列水波,已知两列波的波长λ1<λ2,某时刻在P点为两列波的波峰与波峰相遇,则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P点有时在波峰,有时在波谷,振动始终加强B.P点始终在波峰C.P点的振动不遵守波的叠加原理,P点的运动也不始终加强D.P点的振动遵守波的叠加原理,但并不始终加强答案 D解析两波源产生的波都在水中传播,故波速v相等,而两列波的波长λ1<λ2,根据v=λf 可知,两列波的频率不同,所以两列波不能产生干涉现象,不能形成稳定的干涉图样,A错误;任意两列波都可以叠加,故C错误,D正确;P点在其平衡位置附近振动,B错误.5.小河中有一个实心桥墩P,A为靠近桥墩浮在水面上的一片树叶,俯视图如图2所示,小河水面平静.现在S处以某一频率拍打水面,要使形成的水波能带动树叶A振动起来,可以采用的方法是()图2A.提高拍打水面的频率B.降低拍打水面的频率C.无论怎样拍打,A都不会振动起来D.无需拍打,A也会振动起来答案 B解析使形成的水波能带动树叶A振动起来,必须使水面形成的水波波长足够长,衍射现象明显,可以采用的方法是降低拍打水面的频率,选项B正确.6.消除噪声污染是当前环境保护的一个重要课题.内燃机、通风机等在排放各种高速气流的过程中都发出噪声,干涉型消声器可以用来消弱高速气流产生的噪声,干涉型消声器的结构及气流运行如图3所示,波长为λ的声波沿水平管道自左向右传播,当声波到达a 处时,分成两束相干波,它们分别通过r 1和r 2的路程,再在b 处相遇,即可达到消弱噪声的目的.若Δr =|r 2-r 1|,则Δr 等于( )图3A .波长λ的整数倍B .波长λ的奇数倍C .半波长λ2的奇数倍 D .半波长λ2的偶数倍 答案 C7.如图4所示,水面上有A 、B 两个振动情况完全相同的振源,在AB 连线的中垂线上有a 、b 、c 三个质点,已知某时刻,a 点是两列波的波峰的相遇点,c 点是与a 点相邻的两列波的波谷相遇点,b 为ac 的中点,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图4A .a 点是振动加强点,c 点是振动减弱点B .a 点与c 点都是振动加强点,b 点是振动减弱点C .a 点与c 点此时刻是振动加强点,经过一段时间后变成振动减弱点,而b 点可能变成振动加强点D .a 、b 、c 都是振动加强点答案 D解析 在AB 的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A 、B 的路程差都等于0,因此都是振动加强的点,故本题选D.8.(多选)如图5所示,S 1、S 2为两个振动情况完全一样的波源,两列波的波长都为λ,它们在介质中产生干涉现象,S 1、S 2在空间共形成6个振动减弱的区域(图中虚线处),P 是振动减弱区域中的一点,从图中可看出( )图5A .P 点到两波源的距离差等于2λB .P 点始终不振动C .P 点此时刻振动最弱,过半个周期后,振动变为最强D .当一列波的波峰传到P 点时,另一列波的波谷也一定传到P 点答案 BD解析 振动减弱点到两波源距离差等于半波长的奇数倍,A 错;两波源振动情况相同,故P 点振幅为零,B 对,C 错;在P 点合位移为零,故其中一列波的波峰传播到P 点时,另一列波的波谷也传播到P 点,D 对.二、非选择题9.两列简谐横波均沿x 轴传播,传播速度的大小相等.其中一列沿x 轴正方向传播(如图6中实线所示),另一列沿x 轴负方向传播(如图中虚线所示).这两列波的频率相等,振动方向均沿y 轴方向.则图中x =1、2、3、4、5、6、7、8各点中振幅最大的是x =________m 处的点,振幅最小的是x =________m 处的点.图6答案 4、8 2、610.甲、乙两人分乘两只小船在湖中钓鱼,两船相距24m .有一列水波在湖面上传播,使每只船每分钟上下浮动20次,当甲船位于波峰时,乙船位于波谷,这时两船之间还有5个波峰.求:(1)此水波的波长为多少?波速为多少?(2)若此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一根竖立的电线杆,是否会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3)若该波经过一跨度为30m 的桥洞,桥墩直径为3m ,桥墩处能否看到明显衍射现象?(4)若该桥下为一3m 宽的涵洞,洞后能否发生明显衍射现象?答案 (1)4811m 1611m/s (2)会 (3)能 (4)能 解析 (1)由题意知:周期T =6020 s =3 s .设波长为λ,则5λ+λ2=24 m ,λ=4811 m .由v =λT 得,v =4811×3m/s =1611 m/s.(2)由于λ=4811 m ,大于竖立电线杆的直径,所以此波通过竖立的电线杆时会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3)、(4)由于λ=4811m>3 m ,所以此波无论是通过直径为3 m 的桥墩,还是通过宽为3 m 的涵洞,都能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

高中物理选修3-4波的反射和折射、波的衍射

高中物理选修3-4波的反射和折射、波的衍射

波的反射和折射、波的衍射一、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波的衍射现象。

2、知道波发生明显衍射现象的条件。

3.知道衍射是波的特有现象。

二、教学重点:波发生明显衍射现象的条件。

三、教学方法:实验演示四、教具:水波槽、两块挡板、五、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大家都熟悉“闻其声不见其人”的物理现象,这是什么原因呢?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就会知道,原来波遇到狭缝、小孔或较小的障碍物时会产生一种特有得现象,这就是波的衍射。

(二)进行新课波在向前传播遇到障碍物时,会发生波线弯曲,偏离原来的直线方向而绕到障碍物的背后继续转播,这种现象就叫做波的衍射。

【板书】1、波的衍射:波可以绕过障碍物继续传播,这种现象叫做波的衍射。

大家想一想,你见过的哪些现象是波的衍射现象?答:在水塘里,微风激起的水波遇到露出水面的小石头、芦苇的细小的障碍物,会绕过它们继续传播。

下面我们用水波槽和小挡板来做实验,请大家认真观察。

现象:水波绕过小挡板继续传播。

将小挡板换成长挡板,重新做实验。

现想:水波不能绕到长挡板的背后传播。

这个现象说明发生衍生的条件与障碍物的大小有关。

下面通过实验研究发生明显衍射现象的条件。

【演示】在水波槽里放两快小挡板,当中留一狭缝,观察波源发出的水波通过窄缝后怎样传播。

(1)保持水波的波长不变,该变窄缝的宽度(由窄到宽),观察波的传播情况有什么变化。

观察到的现象:在窄缝的宽度跟波长相差不多的情况下,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

水波绕到挡板后面继续传播。

(参见课本图10-26甲)在窄缝的宽度比波长大得多的情况下,波在挡板后面的传播就如同光线沿直线传播一样,在挡板后面留下了“阴影区”。

(参见课本图10-26乙)(2)保持窄缝的宽度不变,改变水波的波长(由小到大),将实验现象用投影仪投影在大屏幕上。

可以看到:在窄缝不变的情况下,波长越长,衍射现象越明显。

将课本图10-27中的甲、乙、丙一起投影在屏幕上,它们是做衍射实验时拍下的照片。

甲中波长是窄缝宽度的3/10,乙中波长是窄缝宽度的5/10,丙中波长是窄缝宽度的7/10。

高中物理 选修3-4 光的干涉和衍射 知识点总结 题型总结 同步巩固练习 高考复习 练习

高中物理  选修3-4  光的干涉和衍射   知识点总结   题型总结   同步巩固练习    高考复习  练习

高中物理选修3-4光的干涉和衍射题型1(光的干涉——双缝干涉)1、光的波动性17世纪惠更斯提出的波动说,认为光是在空间传播的某种波。

19世纪初,人们成功地观察到了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从而证明了波动说的正确性。

2、产生光的干涉现象的条件只有由想干波源(即振动情况完全相同的光源)发出的光,才能产生光的干涉现象,在屏上出现稳定的亮暗相间的条纹。

3、光的干涉现象证明了光是一种波光的颜色由光的频率决定。

红光频率最小,在真空中波长最长,紫光频率最大,在真空中波长最短。

由红到紫频率逐渐增大,在真空中波长逐渐减小。

在同种介质中不同频率的可见光折射率不同,介质对频率高的折射率大。

对红光折射率最小,对紫光折射率最大,红光传播速度最大,紫光传播速度最小。

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但频率保持不变,波长变化。

波长、波速和频率的关系是。

由光在真空中、介质中光的传播速度、波长、频率间的关系、得:,而,所以同一色光在真空中波长和介质中波长的关系是。

3、双缝干涉(1)双缝干涉的原理使太阳光或某种单色光,通过一个具有单一狭缝的挡板,成为线光源,再让这一束光射到另一个具有相隔很近的两条狭缝的挡板上,而单缝到两条狭缝的距离相等,通过双缝的两束光就成了相干光源(即频率相同的两束光),当它们相遇在屏幕上时,相互叠加就形成了稳定的干涉条纹。

(2)双缝干涉的规律双缝干涉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用、表示双缝,它们之间的距离为d,双缝到屏幕之间的距离为L,屏幕上某一点P(或Q)到双缝的距离分别为、,则通过双缝、的光到达屏幕上P(或Q)点的距离差就是:。

①若、光振动情况完全相同,则符合,(n=0、1、2、3……)时,出现亮条纹;②若符合,(n=0、1、2、3……)时,出现暗条纹。

相邻亮条纹(或相邻暗条纹)之间的中央间距为。

(3)双缝干涉的现象利用白光做实验,在屏幕上得到的是彩色的干涉条纹;如果利用单色光做实验,则在屏幕上得到阴暗相间的干涉条纹。

其原因就是:白光是由其中不同的单色光组成,每一种单色光所形成的条纹间距各不相同,红光最大,紫光最小,各种色光的干涉条纹叠加起来时,不能相互重叠,就得到了彩色的干涉条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