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修身名言
修身古代名言名句

古代名言名句《诗经》1、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2、不愧于天,不畏于人。
3、言者谆谆,听者藐藐。
4、投之以桃,报之以李。
5、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6、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7、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8、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礼记》1、来而不往非礼也。
2、张而不驰,文物弗能也,驰而不张,文物弗为也。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
3、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足;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4、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5、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6、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7、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8、好学尽乎知,力行尽乎仁,知耻尽乎勇。
《论语》1、言必信,行必果。
2、是可忍,孰不可忍。
3、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5、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6、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7、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8、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9、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10、见贤思齐也,见不贤而内省也。
1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12、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13、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14、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15、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1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7、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8、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9、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0、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21、三军有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22、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乎,不舍昼夜。
”23、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24、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25、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26、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孟子》1、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2、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3、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修身古文名言100句

修身古文名言100句修身古文名言100句1、不以一眚掩大德。
——《左传》译:评价一个人时,不能因为一点过失就抹杀他的功劳。
2、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论语》译:见到好的人,生怕太晚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
看到了恶人、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3、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译:想看到更远更广阔的景物,你就要再上一层楼。
想学到当更多更深的知识,你就要比原来更努力。
4、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庄子》译:君子之间的交往,像水一样的平淡、纯净,这样的两国人民才会持久;往小人之间的交像甜酒一样的又浓又稠,但不会长久。
5、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中庸》译:勤奋好学就接近智,做任何事情只要努力就接近仁,聪明了是非善恶就是勇的一种表现。
6、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明代谚语译:几句良善有益的话,能让听者即使在三冬严寒中也倍感温暖;相反,尖酸刻薄的恶毒语言,伤害别人的感情和自尊心,即使在六月大暑天,也会让人觉得寒冷。
7、千经万典,孝悌为先。
——《增广贤文》译:千万种经典所讲的道理,孝顺父母,十分友爱兄弟是最应该先做到的。
8、善恶随人作,祸福自己招。
——《增广贤文》译:幸事坏事都是自己做的,灾祸幸福也全是由自己的言行招来的。
9、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周易》译:君子就算有卓越的才能超强的技艺,也不会到处炫耀、卖弄。
而是在必要的时刻把才能根本无法或技艺施展出来。
10、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译:努力学习仍旧不感到满足,教导别人不深感厌倦。
11、天下皆知取之为取,而莫知与之为取。
——《后汉书》译:人们都认为只有获取别人的东西才是收获,却不知道予以别人也是一种收获。
12、人固有一死,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汉]司马迁译:人终究阿尔罗县一死,但死的价值不同,为了人民正义的事业而死就比泰山还重,而那些自私自利,损人利已的人之死就女孩子比鸿毛还轻。
修身古文名言100句

这篇关于《修⾝古⽂名⾔100句》,是⽆忧考特地为⼤家整理的,希望对⼤家有所帮助!1、不以⼀眚掩⼤德。
——《左传》(译:评价⼀个⼈时,不能因为⼀点过失就抹杀他的功劳。
)2、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论语》(译:见到好的⼈,⽣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怕迟了就做不了。
看到了恶⼈、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样,要⽴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3、欲穷千⾥⽬,更上⼀层楼。
——王之涣(译:想看到更远更⼴阔的景物,你就要再上⼀层楼。
想学到更多更深的知识,你就要⽐原来更努⼒。
)4、君⼦之交淡如⽔,⼩⼈之交⽢若醴。
——《庄⼦》(译:君⼦之间的交往,像⽔⼀样的平淡、纯净,这样的友谊才会持久;往⼩⼈之间的交像甜酒⼀样的⼜浓⼜稠,但不会长久。
)5、好学近乎知,⼒⾏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中庸》(译:勤奋好学就接近智,做任何事情只要努⼒就接近仁,懂得了是⾮善恶就是勇的⼀种表现。
)6、良⾔⼀句三冬暖,恶语伤⼈六⽉寒。
——明代谚语(译:⼀句良善有益的话,能让听者即使在三冬严寒中也倍感温暖;相反,尖酸刻薄的恶毒语⾔,伤害别⼈的感情和⾃尊⼼,即使在六⽉⼤暑天,也会让⼈觉得寒冷。
)7、千经万典,孝悌为先。
——《增⼴贤⽂》(译:千万种经典讲的道理,孝顺⽗母,友爱兄弟是最应该先做到的。
)8、善恶随⼈作,祸福⾃⼰招。
——《增⼴贤⽂》(译:好事坏事都是⾃⼰做的,灾祸幸福也全是由⾃⼰的⾔⾏招来的。
)9、君⼦藏器于⾝,待时⽽动。
——《周易》(译:君⼦就算有卓越的才能超群的技艺,也不会到处炫耀、卖弄。
⽽是在必要的时刻把才能或技艺施展出来。
)10、学⽽不厌,诲⼈不倦。
——《论语》(译:努⼒学习却不感到满⾜,教导别⼈不感到厌倦。
)11、天下皆知取之为取,⽽莫知与之为取。
——《后汉书》(译:⼈们都认为只有获取别⼈的东西才是收获,却不知道给予别⼈也是⼀种收获。
)12、⼈固有⼀死,死或重于泰⼭,或轻于鸿⽑。
——[汉]司马迁(译:⼈终究免不了⼀死,但死的价值不同,为了⼈民正义的事业⽽死就⽐泰⼭还重,⽽那些⾃私⾃利,损⼈利已的⼈之死就⽐鸿⽑还轻。
古代经典中修身养性名言警句集锦

古代经典中修身养性名言警句集锦●不观于高岸,何以知颠坠之患;不临深渊,何以知没溺之患;不观于海上,何以知风波之患。
——《孔子家语·困誓》●绳者直之至,衡者平之至,规矩者方圆之至,礼者人道之极也。
——《荀子·礼论》●以善先人者,谓之教;以善和人者,谓之顺;以不善先人者,谓之谄;以不善和人者,谓之谀。
——《荀子·修身》●赠人心言,重于金石珠玉;劝人以言,美于黼黻文章;听人以言,乐于钟鼓琴瑟。
——《荀子·非相》●有弗问,问之弗知弗弗措也。
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
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
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
——《礼记·中庸》●寡交多亲,谓之知人。
寡事成功,谓之知用。
闻一言以贯万物,谓之知道。
——《管子·戒》●得十良马,不若得一伯乐;得十良剑,不若得一欧冶;得地千里,不若得一圣人。
——《吕氏春秋·不荀论》●寒之于衣,不待轻暖;饥之于食,不待甘旨;饥寒至身,不顾廉耻。
——《汉书·食货志》嗜欲者,溃腹之矛;货利者,丧身之仇;嫉妒者,亡躯之害;谗佞者,刎颈之兵。
——严遵(《座右铭》)●居高者自处,不可以不安。
履危者任杖,不可以不固。
自处不安则坠,任杖不固则仆。
——陆贾《新语·辅政》●六马不和,则造父不能以致远;弓矢不调,羿不能以中微;士民不亲附,汤、武不能以战胜。
——《韩诗外传》●纯柔纯弱,其势必削;纯刚纯强,其势必亡;不柔不刚,合道之常。
——诸葛亮《将苑·将刚》●知好生而不知有养生之道,知饮食过度之蓄疾病而不能节肥甘于其口也,知极纵欲之致枯损而不知割怀于所欲也。
——《抱朴子·微旨》●非淡泊无以明德,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宽大无以兼覆,非慈厚无以怀众。
——《淮南子·主术训》●爽口物多须作疾,快心事过必为殃。
与其病后能求药,不若病前能自防。
——邵雍●耳形完而听不闻者,聋也;目形全而视不见者,盲也;人性美而不鉴道者,不学也。
100句关于古文中具有哲理修身养性名言

100句关于古文中具有哲理修身养性名言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100句古文中具有哲理修身养性名言,希望可以帮到大家,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来看看1、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诗经•王风黍离)2、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诗经•风相鼠)3、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诗经•大序)4、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小雅鹤鸣)5、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诗经•大雅抑)6、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尚书)7、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大禹谟)8、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国语)9、多行不义必自毙。
(左传)10、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左传)11、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1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老子)13、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老子)14、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15、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1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公冶长)1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18、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卫灵公)19、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述而)2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21、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论语•子罕)2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2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雍也)24、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论语•子路)2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述而)26、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礼记•中庸)27、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礼记•学记)28、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礼记•学记)29、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30、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楚辞•卜居)31、尽信书,不如无书。
(孟子•尽心下)32、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关于修身名言(精选100条)

修身名言关于修身名言(精选100条)礼貌是一种回收有礼貌的尊重的愿望。
下面是小编收集的关于修身名言(精选100条),欢迎阅读参考。
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汉乐府·长歌行》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韩愈3、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4、位卑未敢忘国。
——陆游《病起书怀》5、学不可以已。
——《荀子》6、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7、人固有一死,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司马迁8、报国之心,死而后已。
——苏轼9、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左传》10、一寸山河一寸金。
——左企弓语11、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论语》1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汉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13、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庄子》14、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论语》15、欲安其家,必先安于国。
——武则天16、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中庸》17、学而不知道,与不学同;知而不能行,与不知同。
——黄睎18、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国志》19、学而不思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20、有益国家之事虽死弗避。
——明。
吕坤《呻吟语·卷上》21、笨鸟先飞早入林,笨人勤学早成材。
——《省世格言》22、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白马篇》23、见侮而不斗,辱也。
——《公孙龙子》24、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25、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26、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
——《孔子家语》27、忧国忘家,捐躯济难,忠臣之志也。
——曹植《求自诚表》28、人而不学,其犹正墙面而立。
——《尚书》29、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30、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陈蕃语31、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劝学》32、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
古人15句名言,修身齐家,字字经典

古人15句名言
以下是符合您要求的15句古人名言:
百学须先立志。
——朱熹
当仁不让于师。
——孔子
坚志而勇为,谓之刚。
刚,生人之德也。
——《练兵实纪》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龚自珍
君子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
——孔子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大学》
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论语》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孔子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陆游
三千功名尘与土,八千里云和月。
——岳飞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陶渊明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
——孔子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增广贤文》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悦乎!——孔子
天下之事常成于困约,而败于奢靡。
——陆游
这些名言涵盖了修身、齐家、治国等多个方面。
古人修身养性的名言警句

古人修身养性的名言警句古人关于修身养性的名言警句导语:成功是一座堡垒,但在堡的底端你需要通过修身养性才能不断向上攀登。
下面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古人关于修身养性的名言警句,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古人修身养性的名言警句11、“恶”,恐人知,便是大恶。
“善”,欲人知,不是真善。
2、“我欲”是贫穷的标志。
事能常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
3、必有容,德乃大;必有忍,事乃济。
4、博学于文,约之以礼。
5、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伙,而耻智之不博。
6、不患无位,患所以立。
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7、不论你是一个男子还是一个女人,待人温和宽大才配得上人的名称。
一个人的'真正的英勇果断,决不等于用拳头制止别人发言。
8、不妄求,则心安,不妄做,则身安。
9、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0、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11、不因果报方修德,岂为功名始读书。
12、不自重者,取辱。
不自长者,取祸。
不自满者,受益。
不自足者,博闻。
13、处草野之日,不可将此身看得小,居廊庙之日,不可将此身看得大。
14、处逆境心,须用开拓法;处顺境心,要用收敛法。
15、处人不可任己意,要悉人之情;处理不可任己见,要悉事之理。
16、处事不必求功,无过便是功。
为人不必感德,无怨便是德。
17、聪明者戒太察,刚强者戒太暴,温良者戒无断。
18、存平等心,行方便事,则天下无事。
怀慈悲心,做慈悲事,则心中太平。
19、大学者,非大楼之谓,大师之谓也。
20、道生于安静,德生于卑退,福生于清俭,命生于和畅。
21、德不孤,必有邻。
22、滴水穿石,不是力量大,而是功夫深。
23、读书贵能疑,疑乃可以启信;读书在有渐,渐乃克底有成。
24、读书有四个字最要紧,曰阙疑好问;做人有四个字最要紧,曰务实耐久。
25、读未见书,如得良友;见已读书,如逢故人。
26、多门之室生风,多言之人生祸。
27、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
28、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做远忧29、非礼忽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篇一:修身古代名言名句古代名言名句《诗经》1、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2、不愧于天,不畏于人。
3、言者谆谆,听者藐藐。
4、投之以桃,报之以李。
5、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6、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7、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8、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礼记》1、来而不往非礼也。
2、张而不驰,文物弗能也,驰而不张,文物弗为也。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
3、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足;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4、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5、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6、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7、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8、好学尽乎知,力行尽乎仁,知耻尽乎勇。
《论语》1、言必信,行必果。
2、是可忍,孰不可忍。
3、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5、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6、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7、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8、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9、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10、见贤思齐也,见不贤而内省也。
1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12、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13、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14、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15、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1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7、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8、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9、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20、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21、三军有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22、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乎,不舍昼夜。
” 23、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24、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25、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26、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孟子》1、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2、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3、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4、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
5、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6、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7、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8、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9、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天下可运于掌。
10、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11、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事妻子。
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
12、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13、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而笑百步,则何如? 14、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
《荀子》1、持之有故,言之成理。
2、蓬生麻中,不扶而直。
3、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4、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5、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6、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7、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8、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9、故木受绳则直,金就励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10、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
《老子》1、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2、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3、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4、祸兮,福之所依;福兮,祸之所伏。
5、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6、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7、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1、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养生主》 2、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
《庄子·山水》 1、辅车相依,唇亡齿寒。
《左传》 2、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左传》 3、庆父不死,鲁难未已。
《左传》4、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左传》 5、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左传》 6、居安思危,思则有备,备则无患。
《左传》 7、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8、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汤赋》 1、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国语》2、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国语》 3、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尚书》 4、玩人丧德,玩物丧志。
《尚书》 5、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大禹谟》 6、前事不忘,后世之师。
《战国策》 7、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战国策》 8、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战国策》 1、治国之道,必先富民。
《管子》 2、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人。
百年之计,莫如树人。
《管子》 3、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韩非子·喻老》 4、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淮南子·说林训》 5、故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以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败。
”《孙子兵法》 1、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吕氏春秋·尽数》 2、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
《吕氏春秋》 3、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 4、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物有所不是,知有所不明。
《楚辞》 5、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狱中山书自民》 1、失之毫里,谬以千里。
《史记·太史公自序》 2、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史记·李将军列传》 3、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
《史记·商君列传》 4、仓禀实而知礼节,衣实足而知荣辱。
《史记·货值列传》5、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司马迁·报任安书》6、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史记·淮阴侯列传》7、不飞则已,以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史记》8、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史记》9、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
《史记》 10、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
《史记·高祖本纪》 1、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诸葛亮《出师表》 2、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后出师表》 3、非学无以广识,非志无以成学。
诸葛亮《诫子书》 4、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薄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诫子书》 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乐府诗集·长歌行》 6、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陈情表》7、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纂要》 8、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龟虽寿》 9、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陈寿《三国志·蜀书·先主传》 10、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班固《汉书·东方朔传》 11、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后汉书·冯异传》 12、公则生明,廉则生威。
朱舜水《伯养说》 1、路遥知马力。
日久见人心。
《争报仇》 2、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韩愈《杂说四》 3、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韩愈《调张籍》 4、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李白 5、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朱子治家格言》 6、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韩愈《进学解》 7、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刘禹锡《陋室铭》 8、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9、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韩愈《师说》 10、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资治通鉴》 11、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俭,德之共也;奢,恶之大也。
司马迁《训俭示康》 12、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岳飞《满江红》 13、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朱熹 14、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15、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欧阳修《伶官传序》 16、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欧阳修《伶官传序》 17、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张傅《五人墓碑记》 18、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曹雪芹《红楼梦》 19、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清钱鹤滩《明日歌》 20、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21、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篇二:古人修身养性名言名句古人修身养性名句.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诗经·卫风·湛奥》).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诗经·大序》).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小雅·鹤鸣》).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诗经·大雅·抑》).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诗经·大雅·荡》).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离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团将愁苦而终穷。
(屈原《涉江》).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楚辞·卜居》).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楚辞(离骚》).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宋玉(对楚王问》).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左传·僖公十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辅车相依,唇亡齿寒。
(《左传·僖公五年》).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至三十三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战国策·赵策)).亡羊补牢,犹未迟也。
(《战国策·楚策》).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孙子兵法·谋攻》).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六十四章)).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五十八章)).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老子·七十三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老子)).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易经)).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卫灵公》).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论语·微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子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述两》).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论语·述而》).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论语·卫灵公)).言必信,行必果。
(《论语·子路)).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论语·学而)).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论语》).是可忍,孰不可忍。
(《论语·八佾)).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公冶长)).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养生主)).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管子·权修》).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谁北则为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