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文言文检测及答案

合集下载

五年级下册语文试题-第八单元文言文阅读专项测试卷 4篇(含答案)人教统编版

五年级下册语文试题-第八单元文言文阅读专项测试卷  4篇(含答案)人教统编版

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课外阅读专项测试卷姓名:____________(一)晏子使楚春秋末期,齐国和楚国都是大国。

有一回,齐王派大夫晏子去访问楚国。

楚王仗着自己国势强盛,想乘机侮辱晏子,显显楚国的威风。

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就叫人在城门旁边开了一个五尺来高的洞。

晏子来到楚国,楚王叫人把城门关了,让晏子从这个洞进去。

晏子看了看,对接待的人说:“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

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

我在这儿等一会儿。

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接待的人立刻把晏子的话传给了楚王。

楚王只好吩咐大开城门,迎接晏子。

晏子见了楚王。

楚王瞅了他一眼,冷笑一声,说:“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晏子严肃地回答:“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

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

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呢?”楚王说:“既然有这么多人,为什么打发你来呢?”晏子装着很为难的样子,说:“您这一问,我实在不好回答。

撒个谎吧,怕犯了欺骗大王的罪;说实话吧,又怕大王生气。

”楚王说:“实话实说,我不生气。

”晏子拱了拱手,说:“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

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

”说着他故意笑了笑,楚王只好赔着笑。

楚王安排酒席招待晏子。

正当他们吃得高兴的时候,有两个武士押着一个囚犯,从堂下走过。

楚王看见了,问他们:“那个囚犯犯的什么罪?他是哪里人?”武士回答说:“犯了盗窃罪,是齐国人。

”楚王笑嘻嘻地对晏子说:“齐国人怎么这样没出息,干这种事?”楚国的大臣们听了,都得意扬扬地笑起来,以为这一下可让晏子丢尽脸了。

哪知晏子面不改色,站起来,说:“大王怎么不知道哇?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

可是橘树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同样的道理,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好好地劳动,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小古文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小古文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小古文阅读专项训练(一)七步成诗文帝①尝令东阿王②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

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③菽以为汁。

萁④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注释]①文帝:指魏文帝曹丕。

②东阿王:指曹植,曹丕之弟。

③漉(lù):过滤。

④萁(qí):豆秸。

1.文帝和东阿王是()。

A. 父子关系B. 朋友关系C.叔侄关系D. 兄弟关系2.结合语境,文中描写东阿王很聪慧的一个词语是“()”。

A. 大法B.作诗C. 应声D.惭色3.给文中画线部分划分朗读节奏,正确的一项是()。

A. 不成者/行/大法B. 不/成者/行大/法C. 不成/者行/大法D. 不成者/行大/法4.“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中的“令”用扩词理解法来理解,最合适的一项是()。

A. 口令B. 命令C. 令人喜欢D.法令(二)徐孺子赏月徐孺子年九岁,尝①月下戏。

人语之曰:“若令②月中无物③,当极明邪?”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④,无此必不明。

”[注释]①尝:曾经。

②若令:假使。

③物:指人和事物。

神话传说月亮里有嫦娥、玉兔、桂树等。

④瞳子:瞳仁。

1.“无此必不明”中的“此”指的是()。

A. 徐孺子B. 瞳子C. 月亮D.嫦娥2.给“譬如人眼中有瞳子”划分朗读节奏,正确的一项是()。

A. 譬/如人眼中/有瞳子B. 譬如/人眼中/有瞳子C. 譬如人/眼中有/瞳子D. 譬如人/眼中有瞳/子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 “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中的“戏”指的是游戏。

B. “人语之曰”“徐曰”中的“曰”都含有“说”的意思。

C. “徐孺子”和“杨氏子”称呼都一样,这里的“徐孺子”就是这个孩子的姓名。

D. “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意思是:假使月中没有东西,是不是应当特别明亮呢?4.从这篇文言文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徐孺子?()A. 善良B. 聪慧C. 勇敢D.认真(三)智①子疑邻宋有富人,天雨墙坏②。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文言文专项测评卷(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文言文专项测评卷(含答案)

五年级下册语文期末专题练习文言文阅读一、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的意思。

1.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2.其人弗能应.也()3.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4.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5.孔指以示.儿曰.。

()()6.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7.为设.果,果有杨梅。

()8.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二、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楚人有鬻盾与矛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为设果,果有杨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判断题,对的画“√”,错的画“×”。

1.《自相矛盾》这个故事选自《韩非子·难一》。

()2.“莫能”是“没有什么不能”的意思。

()3.“鬻”的意思是“买”。

()4.寓言就是童话故事。

()5.“君”与“夫子”都是对人的尊称。

()6.《杨氏之子》中的“家禽”和现在的“家禽”意思一样。

()7.《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

()8.“儿应声答曰”中的“应”应该读yìnɡ。

()四、读下面的句子,在停顿恰当的句子后面画“F”。

1.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五年级下册语文试题-第八单元文言文阅读专项测试卷 4篇(含答案)人教统编版

五年级下册语文试题-第八单元文言文阅读专项测试卷  4篇(含答案)人教统编版

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课外阅读专项测试卷姓名:____________(一)晏子使楚春秋末期,齐国和楚国都是大国。

有一回,齐王派大夫晏子去访问楚国。

楚王仗着自己国势强盛,想乘机侮辱晏子,显显楚国的威风。

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就叫人在城门旁边开了一个五尺来高的洞。

晏子来到楚国,楚王叫人把城门关了,让晏子从这个洞进去。

晏子看了看,对接待的人说:“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

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

我在这儿等一会儿。

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接待的人立刻把晏子的话传给了楚王。

楚王只好吩咐大开城门,迎接晏子。

晏子见了楚王。

楚王瞅了他一眼,冷笑一声,说:“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晏子严肃地回答:“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

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

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呢?”楚王说:“既然有这么多人,为什么打发你来呢?”晏子装着很为难的样子,说:“您这一问,我实在不好回答。

撒个谎吧,怕犯了欺骗大王的罪;说实话吧,又怕大王生气。

”楚王说:“实话实说,我不生气。

”晏子拱了拱手,说:“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

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

”说着他故意笑了笑,楚王只好赔着笑。

楚王安排酒席招待晏子。

正当他们吃得高兴的时候,有两个武士押着一个囚犯,从堂下走过。

楚王看见了,问他们:“那个囚犯犯的什么罪?他是哪里人?”武士回答说:“犯了盗窃罪,是齐国人。

”楚王笑嘻嘻地对晏子说:“齐国人怎么这样没出息,干这种事?”楚国的大臣们听了,都得意扬扬地笑起来,以为这一下可让晏子丢尽脸了。

哪知晏子面不改色,站起来,说:“大王怎么不知道哇?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

可是橘树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同样的道理,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好好地劳动,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文言文检测及答案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文言文检测及答案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文言文检测及答案班级姓名(一)(11分)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①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注:①长:做首领.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4分)(1)子无敢食我也:(2)兽见之皆走:(3)吾为子先行:(4)故遂与之行:2.翻译下列句子.(4分)(1)天帝使我长百兽译文:(2)子以我为不信译文:3.根据故事内容写出相应的成语,写在横线上.(1分)4.请写出这则寓言的寓意.(2分)(二)曾子杀彘(10分)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rǔ)还,顾反为女(rǔ)杀彘(zhì).”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遂烹彘也.注释:女:汝,你;彘:猪特:只是;1.解释文中加点的文言词.(4分)(1)女还()(2)妻适市来()(3)特于婴儿戏耳()(4)婴儿非与戏也()2.下列句中加点“之”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1分)A.其子随之而泣 B.曾子欲捕彘杀之C.妻止之 D.曾子之妻之市3.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3分)译文:4.这则故事给了你怎样的启示?(2分)答:(三)宋濂(lián)嗜(shì)学(9分)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以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daì).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注释:【嗜】喜欢【怠】松懈,懈怠. 【逾约】超过约定的期限1.解释加点的字.(4分)毕()之()假()遍()2.翻译加横线的句子.(2分)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从宋濂身上,你学到了什么?(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为他送上一句诗句或俗语.(1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言文答案(一)1.(1)没有(2)跑(3)你(4)因此2.(1)天帝派遣(1分)我做百兽的首领(1分).(2)如果你不相信我的话.3.狐假虎威4.用来比喻和讽刺假借别人的权势(1分),威胁他人(1分).(二)1.(1)回家(2)到,往(3)语气词,罢了(4)开玩笑2. D3.现在你欺骗他,这是教孩子骗人啊!(1分)母亲欺骗儿子,儿子就不相信自己的母亲了(1分),这不是把孩子教育好该用的办法(1分).4. 用自己的行动教育孩子要言而有信,诚实待人(1分),这种教育方法是可取的.它告诫人们,成人的言行对孩子影响很大,不可不检点,做父母师长的要特别注意言传身教(1分).(三)1.(1)完,结束(2)代词,指借给他书的人(3)借(4)全?2.于是很多人都愿意把书借给我(1分),因此(1分)我读了很多书(1分).3.应从宋濂身上学习他的勤奋刻苦,求教谦虚、诚恳,诚实守信的品质(三选二).诗句: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求索.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五年级下册文言文阅读训练(附答案)

五年级下册文言文阅读训练(附答案)

五年级下册文言文阅读训练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文后的问题(一)晏子使楚晏子将使楚。

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①,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

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

酒酣,吏二缚一人诣②王。

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

”正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④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注释:①方来:将要来;②诣:到……去;③曷:同“何”,什么④得无:莫非习题:1.解释文段中加粗的词语。

习辞:____________ 何以:____________ 何坐:____________ 避席:____________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缚者曷为者也 B.傧者更道从大门入C.路转溪头忽见 D.寡人反取病焉3.晏子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目的是想说明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把“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翻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解释划线的词语。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2)撒盐空中差可拟()(3)俄而雪骤()(4)与儿女讲论文义()2.翻译下面的句子。

五年级下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人教部编版

五年级下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人教部编版

五年级下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一、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刻舟求剑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①契②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③乎!(《吕氏春秋·察今》)注①遽:急忙,立刻。

②契:用刀刻(记号)。

③惑:愚蠢,糊涂。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涉.江者________(2)其剑自舟中坠.于水________(3)求剑若此.________2.与“刻舟求剑”意思相近的词是()A.看风使舵B.见机行事C.随机应变D.墨守成规3.楚人采用什么办法寻找失落的宝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这个故事告诉我们()A.做事要切合实际情况。

B.不要存有侥幸心理,如果不付出努力,而寄希望于意外,结果只能是一事无成。

C.做任何事都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采取对策,不能因循守旧、不知变通。

二、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吾忘持度.(_____) A.量长度 B.量好的尺码 C.长度 D.温度(2)反.归取之(_____) A.反正 B.反转 C.相反 D.同“返”,返回2.“何不试之以足?”这句话是一个()。

A.反问句B.陈述句C.疑问句D.否定句3.用自己的话说说画线句子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这句话的意思是()。

A.等到回来时,街市已关门了,于是他没买到鞋子。

B.等到回来时,街市仍开门,所以他买到了鞋子。

人教版五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真题

人教版五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真题

人教版五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真题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鹬(yù)蚌相争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

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qián)其喙。

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夫也。

故愿王之熟计之也!”惠王曰:“善。

”乃止。

(《战国策》)1.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蚌方出曝( )A.bào B.pù(2)强秦之为渔夫也( )A.wéi B.wèi(3)两者不肯相舍( )A.shěB.shè2.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1)“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句中的“雨”作动词用,是下雨的意思。

( )(2)“渔者得而并禽之”句中的“禽”同“擒”,是捕捉、抓住的意思。

( )(3)“以弊大众”中的“弊”意思是问题、毛病。

( )(4)“臣恐强秦之为渔夫也”句中的“恐”意思为害怕、恐慌。

(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白话文。

(1)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夫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结合短文内容,仿句填写。

例:鹬蚌相争,渔翁并擒。

_______相_______,________并________。

5.苏代对赵惠王讲“鹬蚌相争”的故事,目的是什么?这样讲有什么好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文言文阅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文言文检测(总分30分)
班级姓名
(一)(11分)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

天帝使我长①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

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

兽见之皆走。

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注:①长:做首领。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4分)
(1)子无.敢食我也:(2)兽见之皆走.:
(3)吾为子.先行:(4)故.遂与之行:
2.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天帝使我长百兽
译文:
(2)子以我为不信
译文:
3.根据故事内容写出相应的成语,写在横线上。

(1分)
4.请写出这则寓言的寓意。

(2分)
(二)曾子杀彘(10分)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

其母曰:“女(rǔ)还,顾反为女(rǔ)杀彘(zh ì)。

”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

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

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母欺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

”遂烹彘也。

注释:女:汝,你;彘:猪特:只是;
1.解释文中加点的文言词。

(4分)
(1)女还.()(2)妻适.市来()
(3)特于婴儿戏耳.()(4)婴儿非与戏.也()
2.下列句中加点“之”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1分)A.其子随之.而泣 B.曾子欲捕彘杀之.
C.妻止之. D.曾子之.妻之市
3.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

(3分)
译文:
4.这则故事给了你怎样的启示?(2分)
答:
(三)宋濂(lián)嗜(shì)学(9分)
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以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daì)。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注释:【嗜】喜欢【怠】松懈,懈怠。

【逾约】超过约定的期限
1.解释加点的字。

(4分)
毕()之()假()遍()
2.翻译加横线的句子。

(2分)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宋濂身上,你学到了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为他送上一句诗句或俗语。

(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言文答案
(一)
1.(1)没有(2)跑(3)你(4)因此
2.(1)天帝派遣(1分)我做百兽的首领(1分)。

(2)如果你不相信我的话。

3.狐假虎威
4.用来比喻和讽刺假借别人的权势(1分),威胁他人(1分)。

(二)
1.(1)回家(2)到,往(3)语气词,罢了(4)开玩笑
2. D
3.现在你欺骗他,这是教孩子骗人啊!(1分)母亲欺骗儿子,儿子就不相信自己的母亲了(1分),这不是把孩子教育好该用的办法(1分)。

4. 用自己的行动教育孩子要言而有信,诚实待人(1分),这种教育方法是可取的。

它告诫人们,成人的言行对孩子影响很大,不可不检点,做父母师长的要特别注意言传身教(1分)。

(三)
1.(1)完,结束(2)代词,指借给他书的人(3)借(4)全?
2.于是很多人都愿意把书借给我(1分),因此(1分)我读了很多书(1分)。

3.应从宋濂身上学习他的勤奋刻苦,求教谦虚、诚恳,诚实守信的品质(三选二)。

诗句: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求索。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