碾压土石坝计算书_毕业设计

合集下载

土石坝坝体设计 毕业设计论文

土石坝坝体设计  毕业设计论文

目录摘要 (1)Abstract (2)前言 (3)第1章设计的基本资料 (4)1.1概况 (4)1.2基本资料 (4)1.2.1地震烈度 (4)1.2.2水文气象条件 (4)1.2.3坝址地形、地质与河床覆盖条件 (5)1.2.4建筑材料概况 (5)1.2.5其他资料 (7)第2章工程等级及建筑物级别 (8)第3章坝型选择及枢纽布置 (9)3.1 坝址选择及坝型选择 (9)3.1.1 坝址选择 (9)3.1.2 坝型选择 (9)3.2 枢纽组成建筑物确定 (9)3.3 枢纽总体布置 (9)第4章大坝设计 (10)4.1 土石坝坝型选择 (10)4.2 坝的断面设计 (10)4.2.1 坝顶高程确定 (10)4.2.2 坝顶宽度确定 (12)4.2.3 坝坡及马道确定 (12)4.2.4 防渗体尺寸确定 (13)4.2.5 排水设备的形式及其基本尺寸的确定 (14)4.3 土料设计 (14)4.3.1 粘性土料设计 (14)4.3.2 石渣坝壳料设计(按非粘性土料设计) (16)4.4 土石坝的渗透计算 (16)4.4.1 计算方法及公式 (16)4.4.2 计算断面及计算情况的选择 (17)4.4.3 计算结果 (17)4.4.4 渗透稳定计算 (18)4.5 稳定分析计算 (19)4.5.1 计算方法与原理 (19)4.5.2 计算公式 (19)4.5.3 稳定成果分析 (20)4.6 地基处理 (20)4.6.1 坝基清理 (20)4.6.2 土石坝的防渗处理 (20)4.6.3 土石坝与坝基的连接 (20)4.6.4 土石坝与岸坡的连接 (20)4.7 土坝的细部结构 (21)4.7.1 坝的防渗体、排水设备 (21)4.7.2 反滤层设计 (21)4.7.3 护坡及坝坡设计 (22)4.7.4 坝顶布置 (22)第5章溢洪道设计 (23)5.1 溢洪道路线选择和平面位置的确定 (23)5.2 溢洪道基本数据 (23)5.3 工程布置 (23)5.3.1 引渠段 (23)5.3.2 控制段 (24)5.3.3 泄槽 (25)5.3.4 出口消能段 (30)5.4 衬砌及构造设计 (32)5.5 地基处理及防渗 (32)结论 (33)感想体会 (34)致谢 (35)参考文献 (36)附录一:计算书 (37)附录二:外文翻译 (66)摘要适当修建大坝可以实现一个流域地区防洪、灌溉的综合效益。

土石坝毕业设计资料

土石坝毕业设计资料

土石坝毕业设计资料题目:土石坝设计及施工技术的综合分析摘要:该毕业设计主要以土石坝的设计和施工技术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土石坝的相关理论知识进行深入学习和总结,结合实际案例,分析土石坝的设计原理和施工过程中的技术要点。

通过对土石坝设计与施工工艺的综合分析,进一步提高土石坝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性。

本文主要分为引言、土石坝的设计原理、土石坝施工技术以及结论四个部分。

1.引言土石坝作为一种常见的水利工程建筑物,起到了水库蓄水和防洪的重要作用,因此对其设计和施工技术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章主要介绍研究背景和研究目的,明确本论文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2.土石坝的设计原理介绍土石坝的定义、分类和设计原则。

分析土石坝的重力坝和堆石坝两种主要设计方式,并对其设计原理进行详细解释。

重点介绍土石坝的坝体结构设计、防渗措施及排水设计等方面的原理和方法。

3.土石坝施工技术从土石坝施工的准备阶段、基础施工、坝体施工和防渗施工四个方面,详细介绍了土石坝施工过程中的关键技术要点。

包括土石料的选择、卸料和压实技术、重力坝的坝体施工流程、堆石坝的填筑和压实方法,以及防渗层的施工工艺等。

4.结论通过对土石坝设计与施工技术的综合分析,总结了土石坝设计和施工技术的关键要点。

强调了设计中应考虑的因素和施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以及土石坝工程质量和安全性的重要性。

最后,提出了进一步研究和改进土石坝设计与施工技术的建议。

关键词:土石坝、设计原理、施工技术、质量、安全性注:以上摘要只为示例,实际内容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增加。

具体内容请查看附件。

H江碾压混凝土重力坝设计计算书

H江碾压混凝土重力坝设计计算书

目录第一章工程规模的确定....................................................... - 3 -1.1 水利枢纽与水工建筑物的等级划分..................................... - 3 -1.2 永久建筑物洪水标准................................................. - 3 -第二章调洪演算 ............................................................ - 4 -2.1洪水调节计算....................................................... - 4 -2.1.1 洪水调节计算方法........................................................ - 4 -2.1.2 洪水调节具体计算........................................................ - 4 -2.1.3 计算结果统计:.......................................................... - 8 -第三章大坝设计 ............................................................. - 9 -3.1 坝顶高确定 ........................................................ - 9 -3.1.1 计算方法................................................................ - 9 -3.1.2 计算过程................................................................ - 9 -3.2 坝顶宽度 ......................................................... - 10 -3.3 开挖线的确定...................................................... - 10 -3.4 非溢流坝剖面设计.................................................. - 10 -3.4.1 折坡点高程拟定......................................................... - 11 -3.4.2 非溢流坝剖面拟定....................................................... - 11 -3.5 非溢流坝段坝体强度和稳定承载能力极限状态验算...................... - 17 -3.5.1 荷载计算成果........................................................... - 17 -3.5.2正常蓄水位时坝体沿坝基面的抗滑稳定性及强度验算.......................... - 42 -3.5.3正常蓄水位时坝体2-2面的抗滑稳定性及强度验算............................ - 43 -3.5.4正常蓄水位时坝体3-3面的抗滑稳定性及强度验算............................ - 43 -3.5.5正常蓄水位时坝体4-4面的抗滑稳定性及强度验算............................ - 46 -3.5.6校核洪水位时坝体沿坝基面的抗滑稳定性及强度验算.......................... - 47 -3.5.7校核洪水位时坝体2-2面的抗滑稳定性及强度验算............................ - 47 -3.5.8校核洪水位时坝体3-3面的抗滑稳定性及强度验算............................ - 48 -3.5.9校核洪水位时坝体4-4面的抗滑稳定性及强度验算............................ - 50 -3.5.10正常蓄水位地震时坝体沿坝基面的抗滑稳定性及强度验算..................... - 52 -3.5.11正常蓄水位地震时坝体2-2面的抗滑稳定性及强度验算....................... - 53 -3.5.12正常蓄水位地震时坝体3-3面的抗滑稳定性及强度验算....................... - 53 -3.5.13正常蓄水位地震时坝体4-4面的抗滑稳定性及强度验算....................... - 56 -3.5.14设计水位时坝体沿坝基面的抗滑稳定性及强度验算........................... - 57 -3.5.15设计水位时坝体2-2面的抗滑稳定性及强度验算............................. - 59 -3.5.16设计水位时坝体3-3面的抗滑稳定性及强度验算............................. - 59 -3.5.17设计水位时坝体4-4面的抗滑稳定性及强度验算............................. - 61 -3.6 应力计算 ......................................................... - 62 -3.6.1 边缘应力............................................................... - 63 -3.6.2内部应力............................................................... - 63 -3.6.3 截面应力计算表......................................................... - 65 -3.6.4 应力图................................................................. - 65 -3.7 溢流坝段的设计.................................................... - 79 -3.7.1 溢流坝剖面设计......................................................... - 79 -3.7.2 消能防冲设计........................................................... - 81 -3.7.3 稳定及应力的计算....................................................... - 83 -第四章第二建筑物(压力钢管)的设计计算.....................................- 102 -4.1 引水管道的布置................................................... - 102 -4.1.1压力钢管的型式 ........................................................ - 102 -4.1.2轴线布置 .............................................................. - 102 -4.1.3 进水口................................................................ - 102 -4.2 闸门及启闭设备................................................... - 103 -4.3 细部构造 ........................................................ - 103 -4.3.1通气孔设计 ............................................................ - 103 -4.3.2充水阀设计 ............................................................ - 103 -4.3.3伸缩节设计 ............................................................ - 103 -4.4 压力钢管结构设计与计算........................................... - 103 -4.4.1 确定钢管厚度.......................................................... - 104 -4.4.2 承受内水压力的结构分析................................................ - 105 -第五章施工组织设计 ........................................................- 111 -5.1 导流标准 ........................................................ - 111 -5.2导流方案......................................................... - 111 -5.3 导流工程参数..................................................... - 112 -第一章工程规模的确定1.1 水利枢纽与水工建筑物的等级划分参考《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1、可确定该工程规模为大(1)型工程等级为Ⅰ级2、水工建筑物级别(永久性水工建筑物)工程等级为Ⅰ级,则主要建筑物级别1级,次要建筑物3级3、临时性水工建筑物级别保护对象为1级主要永久建筑物,3级次要永久建筑,则临时性水工建筑物为4级。

土石坝毕业设计(全)

土石坝毕业设计(全)

前言根据教学大纲要求,我们在毕业前必须完成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是我在大学学习的重要环节,对于培养工程技术人员独立承担专业工程技术任务重要。

通过毕业设计可以进一步巩固、加深、扩大我们所学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使之系统化;培养我们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技术问题的能力,初步掌握设计原则、方法和步骤;培养我们具有正确的设计思想,树立严肃认真、实事求是和刻苦钻研的工作作风;培养我们独立思考、独立工作的能力,加强计算、绘图、编写说明书及使用规范、手册等技能;培养我们对土石坝设计计算的基本技能,同时了解国内外该行业的发展水平。

这次我的设计任务是E江水利枢纽工程设计(土石坝),本设计采用斜心墙坝。

该斜心墙土石坝设计大致分为:洪水调节计算、坝型选择与枢纽布置、大坝设计、泄水建筑物的选择与设计等部分。

1 工程提要E 江水利枢纽系防洪、发电、灌溉、渔业等综合利用的水利工程,该水利枢纽工程由土石坝、泄洪隧洞、冲沙放空洞、引水隧洞、发电站等建筑物组成。

该工程建成以后,可减轻洪水对下游城镇、厂矿和农村的威胁,根据下游防洪要求,设计洪水时最大下泄流量限制为900s m /3,本次经调洪计算100年一遇设计洪水时,下泄洪峰流量为672.6s m /3。

原100年一遇设计洪峰流量为1680s m /3,水库消减洪峰流量1007.4s m /3;其发电站装机为3×8000kw ,共2.4×104kw ;建成水库增加保灌面积10万亩,正常蓄水位时,水库面积为15.16km 2,为发展养殖创造了有利条件。

综上该工程建成后发挥效益显著。

1.1 工程等别及建筑物级别根据SDJ12-1978《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设计标准(山区,丘陵区部分)》之规定,水利水电枢纽工程根据其工程规模﹑效益及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划分为五类,综合考虑水库的总库容、防洪库容、灌溉面积、电站的装机容量等,工程规模由库容决定,由于该工程正常蓄水位为2821.4m ,库容约为 3.85亿m 3,估计校核情况下的库容不会超过10亿m 3,故根据标准(SDJ12-1978),该工程等别为二等,工程规模属于大(2)型,主要建筑物为2级,次要建筑物为3级,临时性建筑物级别为4级。

土石坝初步设计---毕业设计

土石坝初步设计---毕业设计

⼟⽯坝初步设计---毕业设计前⾔毕业设计是我们在校期间最后的、总结性的重要教学环节,其⽬的是:1.巩固、加深、扩⼤我们所学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并使之系统化;2.培养我们运⽤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技术问题功能⼒,初步掌握设计原则、⽅法和步骤;3.培养我们具有正确的设计思想,树⽴严肃认真、实事求是和刻苦钻研的⼯作作风;4.锻炼我们独⽴思考、独⽴⼯作的能⼒,并加强计算、绘图、编写说明书及使⽤规范、⼿册等技能训练。

本次毕业设计为⼟⽯坝设计,设计满⾜枢纽布置安全要求。

本设计结合国内外⼀些⼟⽯坝实例作出⽐较合理的选择,设计以减⼩⼯程量,布局经济合理为原则。

本设计共分六章。

第⼀章为本⼯程的⼀些概况,包括枢纽任务、流域概况、⽓候特性、⽔⽂特性、⼯程地质、建筑材料、经济资料等的介绍;第⼆章为洪⽔调节计算,主要内容为泄洪⽅式和拟定泄洪建筑物孔⼝尺⼨的选择,及防洪库容、上游设计和校核洪⽔位和相应的下泄流量的确定;第三章为坝型选择及枢纽布置,主要通过不同⽅案的初步技术经济⽐较,选定坝型,并确定⽔利枢纽的布置⽅案;第四章为⼟⽯坝的设计,主要通过分析⽐较,确定⼤坝基本剖⾯型式与轮廓尺⼨,通过渗流验算和静⼒稳定计算以论证选⽤坝坡的合理性;第五章为泄⽔建筑物的设计,主要为泄⽔⽅案、线路的选择和隧洞的⽔⼒计算;第六章为施⼯组织设计,也是本次设计的深⼊部分,主要进⾏施⼯导流和施⼯控制性进度的设计,⽽施⼯交通运输、施⼯总布置由于能⼒有限和时间关系并没有做进⼀步的设计。

由于没有参加过实际⼯程的施⼯组织设计,⼯作经验有限,查阅参考资料⼜有许多局限性,设计中定会存在⼀些缺点和错误,请⽼师批评指正。

摘要本⽔利枢纽⼯程由挡⽔建筑物、泄⽔建筑物和⽔电站建筑物等组成,同时具有防洪、发电、灌溉、渔业等综合作⽤。

本次设计主要内容如下:1.根据防洪要求,对⽔库进⾏洪⽔调节计算,确定坝顶⾼程及溢洪道尺⼨;2.对可能的⽅案进⾏⽐较,确定枢纽组成建筑物的型式、轮廓尺⼨及⽔利枢纽布置⽅案;3.通过详细设计和⽐较,确定⼤坝的基本剖⾯和轮廓尺⼨,拟定地基处理⽅案与坝⾝构造;4.坝型选定后,选择建筑物的型式及轮廓尺⼨,确定布置⽅案;拟定细部构造,进⾏⽔⼒、静⼒计算。

碾压混凝土重力坝设计计算书

碾压混凝土重力坝设计计算书

目录第一章设计依据11.1 工程等级与建筑物级别21.2 工程洪水标准3第二章洪水调节计算52.1 工程洪水标准52.2 调洪计算52.2.1 调洪计算基本原理52.2.2 水位与流量关系的确定62.2.3 机算调洪数据72.2.4校核水库防空时间24第三章水能计算263.1 电站出力的估算263.2 机组台数和单机容量的选择263.3 水轮机型号和参数选择263.4 淤沙高程与电站取水口高程计算273.4.1 淤沙高程273.4.2 电站进水口底板高程27第四章水电站厂房初步设计294.1 水电站厂房的布置294.2 厂房轮廓的确定294.2.1主厂房长度的确定294.2.2 主厂房宽度的确定294.2.3 尾水平台与尾水闸室的布置30第五章大坝设计315.1 大坝有关参数的确定315.2 非溢流坝设计325.2.1 非溢流坝基本剖面设计325.2.2 非溢流坝实用剖面设计335.2.3 非溢流坝的荷载组合335.2.4 非溢流坝抗滑稳定验算(坝基处2—2截面)345.2.5 非溢流坝段应力验算(坝基处2—2截面)385.2.6 坝基处2—2截面部应力验算405.2.7非溢流坝段折坡处抗滑稳定验算(1—1截面)435.2.8非溢流坝段折坡应力验算(1—1截面)485.3 溢流坝段设计495.3.1 溢流坝段基本数据495.3.2溢流坝段实用剖面设计505.3.3溢流坝段消能设施的结构尺寸确定515.3.4溢流坝抗滑稳定验算(坝基处2—2截面)525.3.5溢流坝段应力验算(坝基处2—2截面)565.3.6 溢流挑射距离和冲坑深度计算585.4 厂房坝段设计595.4.1 水电站厂房的型式595.4.2 水电站厂房的布置595.4.3 电站引水管的布置形式595.4.4 厂房坝段坝身剖面设计59第六章施工组织设计616.1 施工导流标准616.2 施工导流布置和水力计算616.2.1导流方法616.2.2 导流布置616.3 一期导流计算626.3.1 导流水力计算626.3.2 上下游围堰的堰顶高程636.3.3 围堰断面设计636.3.4 围堰工程量计算666.4 二期导流机算676.4.1 坝体缺口和底孔联合泄流水力计算676.4.2 堰顶高程的确定与堰顶宽度的确定676.4.3 围堰断面设计676.4.4 围堰工程量计算686.5 封堵时间与蓄水计划69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原创性声明本人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与取得的成果。

土石坝毕业设计

土石坝毕业设计

引言概述:
土石坝作为一种常见的重要水利工程结构,被广泛应用于水资源利用、洪水控制、水流调节等方面。

在毕业设计中,我们将对土石坝进行综合分析和设计,通过详细的介绍和研究土石坝的各方面内容,以期提高对土石坝工程设计和施工的认识和理解。

正文内容:
1.土石坝的概念和分类
1.1土石坝的定义
1.2土石坝的分类
1.3土石坝的结构特点
2.土石坝的材料与力学性质
2.1土石坝使用的材料
2.2土石坝材料的力学性质
2.3土石坝材料的可行性分析
3.土石坝的基本设计原理
3.1土石坝的稳定性分析
3.2土石坝的渗透性分析
3.3土石坝的抗震性设计
3.4土石坝的温度效应分析
3.5土石坝的变形与监测
4.土石坝的施工工艺和质量管理
4.1土石坝的施工工艺
4.2土石坝的施工监测
4.3土石坝的质量管理
5.土石坝的经济性与环境影响
5.1土石坝的经济性分析
5.2土石坝的社会影响
5.3土石坝的环境影响评价
总结:
通过对土石坝的综合分析和设计,我们深入了解了土石坝的概念、分类、结构特点以及土石坝材料的力学性质。

在基本设计原理方面,我们分析了土石坝的稳定性、渗透性、抗震性、温度效应、变形与监测等方面。

我们还介绍了土石坝的施工工艺、质量管理以及土石坝的经济性和环境影响等方面内容。

通过本文对土石坝的全面论述,希望能够提高对土石坝工程设计和施工的认识和理解,为相关领域的实践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土石坝毕业设计

土石坝毕业设计

土石坝毕业设计1. 引言土石坝是一种常见的水利工程结构,用于水库的蓄水和防洪。

在毕业设计中,我们将研究土石坝的设计原理、施工过程和监测方法,以及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本文档将详细介绍土石坝的相关内容,并提供设计和建设土石坝的指导。

2. 土石坝的基本原理土石坝是一种以土石材料为主要构造材料的大坝,主要由堤体、坝基和坝顶组成。

堤体由多种土石材料堆积而成,形成防洪和蓄水的屏障。

坝基是土石坝的基础,承受来自水体和土壤的力。

坝顶则是坝体的上部,用于堵塞水流并支撑堤体。

3. 土石坝的设计3.1 坝型选择在设计土石坝时,首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坝型。

常见的土石坝坝型包括碾压土石坝、心墙土石坝和重力土石坝。

不同的坝型适用于不同的地质和水力条件。

本文将介绍各种坝型的特点和适用范围,以供设计参考。

3.2 坝体稳定性分析为了确保土石坝的安全性,需要进行坝体稳定性分析。

这项分析用于确定坝体在正常和极端载荷条件下的稳定性,并评估任何可能的破坏机制。

本文将介绍常用的稳定性分析方法,包括切片法、有限元法和稳定性计算软件的应用。

3.3 坝体渗流分析土石坝的渗流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如果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可能会导致坝体破坏。

因此,在设计土石坝时,需要进行渗流分析,以确定坝体内部的渗流路径和渗流通量。

本文将介绍渗流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渗流试验和数值模拟。

3.4 坝体材料选择土石坝的堤体材料是其结构的基础,对坝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有重要影响。

在设计土石坝时,需要选择合适的材料,并确定其物理和力学性质。

本文将介绍常见的土石材料和其特点,以及如何选择和测试合适的材料。

4. 土石坝的施工4.1 坝基处理坝基是土石坝的基础,其处理对于坝体的稳定性至关重要。

在施工土石坝之前,需要对坝基进行处理,包括地质勘察、坑底平整和加固措施的设计。

本文将介绍坝基处理的基本原理和具体方法,以保证坝体在施工和运营中的稳定性。

4.2 堤体填筑堤体填筑是土石坝施工的核心环节,涉及大量的土石材料运输和堆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4
1、求设计洪峰流量Qm及汇流时间
①列表计算Qt值
将表1-3第7栏自最大时段净雨开始,按前后相邻时段大小连续排列填于表1-4第1栏。由第1栏计算累积值∑ht值填于第2栏除于相应历时得∑ht/t值填于第3栏。由第3栏按公式Qt=0.278F∑ht/t计算各时段相应流量填于第4栏。
②列表试算Q 值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P60min
(1)
100
P3~P60min
(2)
60
40
P6~P3
(3)
20
40
40
P24~P3
(4)
5
5
5
5
5
5
0
0
0
10
10
10
9
9
8
5
5
4
表1-1以60分钟为时段的雨型分配表
表1-2流域30年一遇24小时暴雨时程分配计算表
表1-3流域30年一遇净雨过程计算
2)扣除稳渗求时段地面径流量
计算设计24小时平均暴雨强度 = 24/24=189.8/24=7.9mm/h.
由 =7.9mm/h,查中表2-3,用经验公式fc=0.196 计算得
fc=0.196×7.9=1.55mm/h,取fc=1.6mm/h填于表2-3第6栏。
由表1-3第5栏减去第6栏即得设计24小时净雨过程,填入表1-3第7栏
表1-6各点转折点坐标
坐标
a起涨点
b起涨段转折点
c洪峰
d退水段转折点
e终止点
Q地面(m3/s)
0
0
时间T(h)
0
0.1T
0.25T
0.5T
T
T为过程线底宽,由下式计算
T=9.67W/Qm地面(h)
式中:W为洪水总量,由下式计算
已知净雨总量h24=120.7mm,地面洪峰流量Qm地面=26.5m /s,则
根据工程地理位置分别查附录图2-6和附图2-8,得流域中心最大6小时和60分钟点暴雨量,P6=72mm;P60min=44.5mm;查附图2-7和附图2-9,得Cv6=0.42;Cv60min=0.335。由设计频率P=3.33%和CS=3.5Cv查附表5-2得

则30年一遇60分钟,6小时点暴雨量为:
第一章
1.1
市东山街办南山村老虎坑,坝址座落于章江水系二级支流老虎坑河,东经114°44´,北纬25°10´,设计历时为24小时,坝址以上控制集水面积1.2km2,主河长1.63km,河床平均坡降43‰,设计频率为30年一遇为例。参照《手册》,计算步骤如下(说明:以下所用附图均来自于手册):
1.1.1
③列表计算设计暴雨时程分配
将表1-1控制时段雨量的百分数列于表1-2第1、3、5、7栏。由设计24小时暴雨控制时段雨量:
按各时段所占百分数计算各时段的雨量,填入表1-2第2、4、6、8栏。第9栏即为设计24小时暴雨过程。
时段
(60min)
控制
时段雨量
(mm)
占控制时段雨量的百分数(%)
序号
1
2
3
4
5
3小时暴雨由公式 计算,
式中: 。
则P3(3.33%)=73.8×30.316=114mm。
由流域面积F=1.2km2和暴雨历时t=60min,t=3h,t=6h分别查附图5-1,得点面系数a60min=0.9993,a3=0.9994,a6=0.9995。
则30年一遇60分钟,3小时,6小时面暴雨量为:
工程地点流域面积F=1.2km2,主河道长度L=1.63km,主河道比降J=0.043。
1.1.2
1、求三十年一遇24小时点暴雨量
根据工程地理位置查附图2-4,得流域中心最大24小时点暴雨值P24=101.5mm;附图2-5得Cv24=0.37,由设计频率P=3.33%和CS=3.5Cv查附表5-2,得
2.7
5.3
②地下径流回加计算
由已知表1-3第6栏地下径流深R下=29.3mm,表2-7地面径流过程线底宽T=5.3h。以此时间为地下流量峰顶位置,按下列公式计算地下流量峰值。
Qm地下=R下·F/3.6T=(29.3×1.2)/(3.6×5.3)=1.8m3/s,填入表1-8第5栏5行。
自Qm地下开始,向后每增加一个时段(△t=1h),其流量随之减少一个 =1/5.3×1.8=0.34,向前每减少一个时段(△t),其流量减少一个 △Q地下=△t/5.3×1.8=0.34·△t,分别向后或向前填于表2-8第5栏的第6~11行和第4~1行。即得地下流量过程线。
不同 值对应的流量 ,如表1-5第1、2栏。
表1-5流域 计算表
点绘 , 相关线,如图3-1,得 , 光滑曲线交点对应的流量Qm地面=26.5m3/s,汇流时间 =0.8h,即为所求地面设计洪峰流量和汇流时间。
图1-1本流域 , 相关
2、设计洪水过程线推求
①地流量过程线的推求
由(手册表3-2)概化五点折腰多边形过程线推求地面流量过程线。各转折点的坐标如表1-6第1,2栏。
则30年一遇24小时点暴雨量
2、求30年一遇24小时面暴雨量
根据流域面积F=1.2km2和暴雨历时t=24h查附图5-1,得点面系数 =0.9998。
则30年一遇24小时面暴雨量为:
3、求设计暴雨24小时的时程分配
①设计暴雨24小时雨配
查附表2-1,得以60分钟为时段的雨型分配表,如表1-1。
②查算30年一遇60分钟,3小时,6小时暴雨参数
1.1.3
1)扣除初损求时段总径流量
由附图3-1产流分区知,该工程地点在产流第Ⅱ区。
将表1-2第9栏各时段毛雨量列于表1-3第1栏,计算各时段累积雨量,填于第2栏。将各时段累积雨量∑P与设计前期雨量Pa(该区为70mm),相加填入表1-3第3栏。在附表3-2(Ⅱ),得相应各时段累积径流∑R总,填于表1-3第4栏。计算各时段径流量∑R总,填于表1-3第5栏。
由附图4-2推理公式分区图知,该工程地点在第Ⅱ区。
根据θ=L/J =1.63/(0.043)1/3=4.66。应用第Ⅱ区经验公式(手册表2-3)或直接查附图6-3(Ⅱ)计算参数m。
用经验公式m=0.429θ0.164计算,得m=0.633。
根据公式 =0.278L/mJ1/3Qτ1/4=0.278θ/m ,得
W=0.1×120.7×1.2=14.5(万m )
T=9.67×14.5/26.5=5.3(h)
根据表1-6第1、2两栏计算各转折点流量和时间,表1-7第1、2栏,即为所求地面流量过程线。
表1-7该流域地面流量过程线计算表
座标
序号
a点
b点
c点
d点
e点
1
0
2.7
26.5
5.3
0
T (h)
2
0
0.5
1.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