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位微机原理上机实验报告:数据传送实验

合集下载

数据传递实验报告

数据传递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数据传递实验实验日期:2023年11月10日实验地点:实验室实验人员:[姓名]一、实验目的1. 理解数据在不同系统、设备之间传递的过程和原理。

2. 掌握使用常见的数据传递协议和方法。

3. 提高在实际工作中处理数据传递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数据传递是指在不同系统、设备之间传输数据的过程。

数据传递过程中,需要使用一定的协议和方法,以确保数据的正确、完整和高效传输。

三、实验内容1. 使用TCP/IP协议进行数据传递2. 使用串口通信进行数据传递3. 使用Modbus协议进行数据传递四、实验步骤1. 使用TCP/IP协议进行数据传递(1)搭建实验环境:两台计算机,一台作为服务器,一台作为客户端。

(2)编写服务器端程序:使用Python编写一个简单的TCP服务器程序,监听指定端口,接收客户端发送的数据。

(3)编写客户端程序:使用Python编写一个简单的TCP客户端程序,连接到服务器,发送数据。

(4)测试:在客户端发送数据,观察服务器端是否接收到数据。

2. 使用串口通信进行数据传递(1)搭建实验环境:一台计算机,一台具有串口功能的设备(如Arduino)。

(2)编写设备端程序:使用C语言编写一个简单的设备端程序,实现数据的读取和发送。

(3)编写计算机端程序:使用Python编写一个简单的计算机端程序,通过串口接收设备端发送的数据。

(4)测试:在设备端发送数据,观察计算机端是否接收到数据。

3. 使用Modbus协议进行数据传递(1)搭建实验环境:一台计算机,一台具有Modbus接口的设备(如PLC)。

(2)编写设备端程序:使用C语言编写一个简单的设备端程序,实现Modbus协议的数据读取和发送。

(3)编写计算机端程序:使用Python编写一个简单的计算机端程序,通过Modbus协议与设备端通信。

(4)测试:在设备端发送数据,观察计算机端是否接收到数据。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使用TCP/IP协议进行数据传递实验结果:客户端发送数据后,服务器端成功接收到数据。

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实验报告

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实验报告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报告姓名:学号:班级: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目录实验一数据传送 (2)实验二算术运算 (4)实验三代码转换 (6)实验四程序的基本结构 (9)1、分支程序 (9)2、循环程序 (13)3、子程序 (16)实验五中断实验(8259) (19)实验六并行接口实验(8255) (25)实验七定时器/计数器实验(8235) (31)实验八D/A接口实验 (36)实验九A/D接口实验 (40)实验十串行通信实验 (43)实验一数据传送一、实验目的1. 掌握与数据有关的不同寻址方式。

2. 继续熟悉实验操作软件的环境及使用方法。

二、实验设备PC微机一台、TD-PIT + 或TD-PIT ++ 实验系统一套。

三、实验内容本实验要求将数据段中的一个字符串传送到附加段中,并输出附加段中的目标字符串到屏幕上。

四、实验步骤(1) 运行Tdpit 集成操作软件,编写实验程序。

(2) 编译连接无误后,进入调试环境,进行程序的调试。

按F8 键单步运行程序,执行完MOV DS,AX 语句后,观察DS 寄存器中出现的段地址。

如图1-1所示可以看出DS数据段中MSR源数据串"HELLO,WORLD!$"。

图1-1 进入调试环境(3)继续单步运行程序,执行MOV ES,AX 语句后,可以看数据段出现的段地址,用同样的方法可以查看ES:0000 的数据。

数据传输还没开始进行,此时ES 段的数据为空,如图1-1所示。

继续单步运行程序如图1-2可以看出数据正在逐渐的进入ES段中。

图1-2 DS源数据段数据(4)直到数据传输完毕,可以看到ES 数据段中目的数据串MSD 已经被写入了数据串"HELLO,WORLD!$"。

如图1-3所示。

图1-3 根据ES值查看附加段的数据实验二算术运算一、实验目的1. 掌握运算类指令编程及调试方法。

2. 掌握运算类指令对各状态标志位的影响及测试方法。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_32位ALU设计实验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_32位ALU设计实验

实验三32位ALU设计实验一、实验目的学生理解算术逻辑运算单元(ALU)的基本构成,掌握Logisim 中各种运算组件的使用方法,熟悉多路选择器的使用,能利用前述实验完成的32位加法器、Logisim 中的运算组件构造指定规格的ALU 单元。

二、实验原理、内容与步骤实验原理、实验内容参考:1、32位加法功能的原理与设计1)设计原理1,被加数A(32位),2,被加数B(32位),3,前一位的进位CIN(1位),4,此位二数相加的和S(32位),5,此位二数相加产生的进位COUT(1位)。

要实现32位的二进制加法,一种自然的想法就是将1位的二进制加法重复32次(即逐位进位加法器)。

这样做无疑是可行且易行的,但由于每一位的CIN都是由前一位的COUT提供的,所以第2位必须在第1位计算出结果后,才能开始计算;第3位必须在第2位计算出结果后,才能开始计算,等等。

而最后的第32位必须在前31位全部计算出结果后,才能开始计算。

这样的方法,使得实现32位的二进制加法所需的时间是实现1位的二进制加法的时间的32倍。

2)电路设计32位加法功能2、32位减法功能的原理与实现1)变减法为加法的原理1.在Y引脚处使用求补器(32位),即可变减法为加法2.用构造好的32位加法器。

Y各位取反,C0取1,即可达到减法变加法。

无符号数的减法溢出,带加减功能的ALU的进位取反后表示,有符号数的减法溢出,仍然用最高位和符号位是否相等来判断2)电路设计32位减法功能3、加减溢出检测的设计(不考虑乘除法)1)有符号数溢出的设计有符号数溢出的设计2)无符号数溢出的设计无符号数溢出的设计4、移位的原理与设计1)逻辑移位逻辑移位2)算术移位算术移位5、逻辑运算功能的原理与设计2)与、或、异或、或非逻辑6、大于、等于、小于功能设计大于、等于、小于功能设计7、AluOP的控制原理与设计1)原理:AluOP的控制原理与设计8、总电路设计图算术逻辑运算单元ALU三、实验结论及分析(实验完成功能情况、存在问题分析或改进思路、自己的心得体会等。

微机原理实验报告(两个32位无符号数乘法程序以及码制转换程序设计)

微机原理实验报告(两个32位无符号数乘法程序以及码制转换程序设计)

微机原理实验报告(两个32位无符号数乘法程序以及码制转换程序设计)----05f17e0a-6eb2-11ec-86e4-7cb59b590d7d微机原理实验报告姓名:班级:学号:时间:实验名称:基本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实验1:两个32位无符号数乘法程序实验2:代码系统转换程序设计<1>十六进制到ascii<2>从二进制到ascii一、程序流程图1、两个32位无符号数乘法程序:2.十六进制到ASCII二、程序的实现:1、实验一程序:名称32位多数据段mulnumdw0000,0ffffh,0000,0ffffh,4dup(?)dataendsstack'stack'db100dup(?)斯塔克恩兹codesegment假设:代码,ds:data,ss:stack,es:datastartprocfarbegin:pushdsmovax,0pushaxmovax,datamovds,axmoves,axleabx,mulnummulu32:movax,[bx]movsi,[bx+4]movdi,[bx+6]乳化液mov[bx+8],axmov[bx+0ah],dxmovax,[bx+2]mulsiaddax,[bx+0ah]adcdx,0mov[bx+0ah],axmov[bx+0ch],dxmovax,[bx]muldiaddax、[bx+0ah]adcdx、[bx+0ch]mov[bx+0ah]、axmov[bx+0ch]、DXFmovax,[bx+2]muldipopfadcax,[bx+2]adcdx,0mov[bx+0ch],axmov[bx+0eh],dxretSTARTENDPCODENDSENDSTART2、实验二的程序:1)名称HEX_uu更改为uuidatasegmentl1dw2stringdb34h,98hl2dw?缓冲区db2*2dup(?)数据端stacksegmentparastack'stack'db100dup(?)stackends代码段assumecs:code,ds:data,es:data,ss:stackstartprocfarbegin:pushdsmovax,0pushaxmovax,datamovds,axmoves,axmovcx,l1leabx,stringleasi,buffermovl2,cxmovcx,ax再次:moval,[bx]movdl,alandal,0fhcallchangemoval,dlpushcxmovcl,4shral,clpopcxcallchangeincbxretstartendpchangeproccmpal,10jladd_0addal,'a'-'0'-10add_0:addal,'0'mov[si],alincsiretchangeendpcodeendsendstart2)namebinary_to_acsiidatasegmentnumdw4f78hstringdb16dup(?)dataendsstack'stack'db100dup(?)斯塔克恩兹codesegment假设:代码,ds:data,ss:stack,es:datastartprocfarbegin:pushdsmovax,0pushaxmovax、数据MOVDS、axmoves、axleadi、字符串movcx,lengthstringpushdipushcxmoval,30h;repstowpopcxpopdimoval,31hmovbx,numagain:rclbx,1jncnextmov[di],alnext:incdiloopagainretstartendpcodeendsendstart三、实验感想:在实验过程中,我根据书慢慢理解了这些代码的含义,并纠正了代码中的错误。

32位微机原理上机实验报告:8255流水灯显示实验

32位微机原理上机实验报告:8255流水灯显示实验

西北工业大学明德学院实验报告实验项目 微机原理及应用 班 级 121204 姓 名 田家豪 王辰硕 学 号 121566 121567 指导老师 伍明高时 间 2015-4-21实验题目8255并口控制器应用实验实验目的(1) 掌握8255的工作方式及应用编程。

(2) 掌握8255的典型应用电路接法。

实验内容(1) 基本输入输出实验。

编写程序,使8255的A口为输出,B口为输入,完成拨动开关到数据灯的数据传输。

要求只要开关拨动,数据灯的显示就改变。

(2) 流水灯显示实验。

编写程序,使8255的A口和B口均为输出,实现16位数据灯的相对循环显示。

实验原理并行接口是以数据的字节为单位与I/O设备或被控制对象之间传递信息。

CPU和接口之间的数据传送总是并行的,即可以同时传递8位、16位、32位等。

8255可编程外围接口芯片是Intel公司生产的通用并行I/O接口芯片,它具有A、B、C三个并行接口,用+5V单电源供电,能在以下三种方式下工作:方式0--基本输入/出方式、方式1--选通输入/出方式、方式2--双向选通工作方式。

实验说明及步骤1.基本输入输出实验本实验使8255端口A工作在方式0并作为输出口,端口B工作在方式0并作为输入口。

用一组开关信号接入端口B,端口A输出线接至一组数据灯上,然后通过对8255芯片编程来实现输入输出功能。

实验步骤如下。

(1) 确认从PC机引出的两根扁平电缆已经连接在实验平台上。

(2) 如图1所示连接实验线路。

(3) 首先运行CHECK程序,查看I/O空间始地址。

(4) 利用查出的地址编写程序,然后编译链接。

(5) 运行程序,拨动开关,看数据灯显示是否正确。

图12.流水灯显示实验首先分别向A口和B口写入80H和01H,然后分别将该数右移和左移一位,再送到端口上,这样循环下去,从而实现流水灯的显示。

实验步骤如下:(1) 确认从PC机引出的两根扁平电缆已经连接在实验平台上。

(2) 首先运行CHECK程序,查看I/O空间始地址。

微机原理实验: 数据传送

微机原理实验:  数据传送

实验二数据传送一、实验目的1.熟悉8086指令系统的数据传送指令及8086的寻址方式。

2.利用Emulator仿真器来调试汇编语言程序。

二、实验预习要求1.复习8086指令系统中的数据传送类指令和8086的寻址方式。

2.按照题目要求预先编写好实验中的程序段。

三、实验任务1.通过下述程序段的输入和执行来熟悉Emulator仿真器的使用,并通过显示器屏幕观察程序的执行情况。

练习程序段如下:MOV BL,08HMOV CL,BLMOV AX,03FFHMOV BX,AXMOV DS:[0020H],BX2.用以下程序段将一组数据压入(PUSH)堆栈区,然后通过不同的出栈顺序出栈,观察出栈后数据的变化情况。

压栈程序段如下:MOV AX,0102HMOV BX,0304HMOV CX,0506HMOV DX,0708HPUSH AXPUSH BXPUSH CXPUSH DX出栈程序段请自行编写(用不同的出栈顺序)。

3.指出下列指令的错误并加以改正,上机验证之。

(1) MOV [BX],[SI](2) MOV AH,BX(3) MOV AX,[SI][DI](4) MOV BYTE PTR[BX],2000H(5) MOV CS,AX(6) MOV DS,2000H4.①编写程序设置各寄存器及存储单元为如下内容:(BX)=0010H,(SI)=0001H(10010H)=12H,(10011H)=34H,(10012H)=56H,(10013H)=78H(10120H)=0ABH,(10121H)=0CDH,(10122H)=0EFH②根据①中设置说明下列各条指令执行完后AX寄存器中的内容,并上机验证。

(1) MOV AX,1200H(2) MOV AX,BX(3) MOV AX,[0120H](4) MOV AX,[BX](5) MOV AX,0110H[BX](6) MOV AX,[BX][SI](7) MOV AX,0110H[BX][SI]5. 将DS:1000H字节存储单元中的内容送到DS:2020H单元中存放。

数据传送实验实验报告

数据传送实验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数据传送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2. 掌握数据传送的方法和步骤。

3. 熟悉数据传送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如数据压缩、加密等。

4. 通过实验加深对数据传送原理的理解,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二、实验环境1. 实验设备:PC一台、网络连接设备、数据传送软件(如FTP、TFTP等)。

2. 实验软件:Windows操作系统、网络连接工具、数据传送软件。

三、实验内容1. 数据传送实验概述数据传送实验主要分为两个部分:本地数据传送和远程数据传送。

(1)本地数据传送:将本地计算机上的数据传输到另一台本地计算机。

(2)远程数据传送:将本地计算机上的数据传输到远程服务器。

2. 实验步骤(1)本地数据传送1)准备实验数据:选择需要传送的文件,并确保目标计算机已连接到同一网络。

2)启动数据传送软件:打开FTP或TFTP等数据传送软件。

3)配置数据传送参数:设置源文件路径、目标文件路径、传输模式(上传或下载)等。

4)开始数据传送:点击“开始”按钮,软件开始进行数据传送。

5)检查传送结果:传送完成后,检查目标计算机上的文件是否已成功接收。

(2)远程数据传送1)准备实验数据:选择需要传送的文件,并确保远程服务器已连接到网络。

2)启动数据传送软件:打开FTP或TFTP等数据传送软件。

3)配置数据传送参数:设置源文件路径、目标服务器地址、目标文件路径、传输模式(上传或下载)等。

4)开始数据传送:点击“开始”按钮,软件开始进行数据传送。

5)检查传送结果:传送完成后,检查远程服务器上的文件是否已成功接收。

3. 实验关键技术(1)数据压缩:为了提高数据传送效率,通常需要对数据进行压缩。

常用的数据压缩算法有Huffman编码、LZ77、LZ78等。

(2)数据加密:为了确保数据传送的安全性,通常需要对数据进行加密。

常用的数据加密算法有DES、AES、RSA等。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本地数据传送实验结果:成功将源文件传输到目标计算机,文件大小、传输速度等符合预期。

32位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指导

32位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指导

32位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指导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32位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指导引言在现代计算机科学领域中,微型计算机的原理和接口技术至关重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北工业大学明德学院
实验报告
实验项目微机原理及应用
班级 121204
姓名田家豪王辰硕
学号 121566 121567
指导老师伍明高
时间 2015-4-7
数据传送实验
实验目的
(1) 熟悉Tdpit集成环境和调试器的使用。

(2) 掌握与数据有关的不同寻址方式。

实验内容
本实验要求将数据段中的一个字符串传送到附加段中,并输出附加段中的目标字符串到屏幕上。

实验程序如下:
DDATA SEGMENT ;定义源数据段
MSR DB "HELLO,WORLD!$"
LEN EQU $- MSR
DDATA ENDS
EXDA SEGMENT ;定义附加数据段
MSD DB LEN DUP(?)
EXDA ENDS
MYSTACK SEGMENT STACK ;定义堆栈段
DW 20 DUP(?)
MYSTACK ENDS
CODE SEGMENT ;定义代码段
ASSUME CS:CODE,DS:DDATA,ES:EXDA
START: MOV AX,DDATA
MOV DS,AX ;装载数据段寄存器
MOV AX,EXDA
MOV ES,AX ;装载附加数据段寄存器
MOV SI,OFFSET MSR ;设置SI
MOV DI,OFFSET MSD ;设置DI
MOV CX,LEN
NEXT:MOV AL,[SI] ;开始传输数据
MOV ES:[DI],AL
INC SI
INC DI
DEC CX
JNZ NEXT
PUSH ES
POP DS ;将附加段寄存器指向的段值赋给数据段寄存器
MOV DX,OFFSET MSD
INT 21H
MOV AX,4C00H ;利用DOS功能调用返回DOS状态
INT 21H
CODE ENDS
END START
将程序主体部分的寄存器间接寻址方式改为相对寻址方式,则如下所示:
MOV BX,0
MOV CX,LEN
NEXT: MOV AL,MSR[BX]
MOV ES:MSD[BX],AL
INC BX
LOOP NEXT
实验步骤
(1) 运行Tdpit软件,选择文件菜单,点击新建进行实验程序的编写。

(2) 使用编译菜单中的编译和连接对实验程序进行汇编、连接。

(3) 使用编译菜单中的运行,运行程序,观察运行结果。

(4) 使用编译菜单中的调试,调试程序,观察调试过程中,数据传输指令执行后,各寄存器及数据区的内容。

(5) 更改数据区中的数据,考察程序的正确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