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写作训练之“在记叙中穿插议论抒情”

合集下载

记叙文中穿插议论和抒情的作文七年级

记叙文中穿插议论和抒情的作文七年级

记叙文中穿插议论和抒情的作文七年级《那次难忘的旅行》在我的记忆中,有一次旅行让我难以忘怀。

那是去年的暑假,爸爸妈妈带我去了海边。

当我第一次看到大海的时候,我被它的广阔和美丽震惊了。

蓝色的大海一望无际,海浪拍打着沙滩,发出“哗哗”的声音。

我迫不及待地脱下鞋子,冲向沙滩。

沙子细细的、软软的,踩在上面就像踩在棉花上一样。

我在沙滩上奔跑着、欢笑着,还捡了好多漂亮的贝壳。

爸爸带着我一起去海里游泳。

刚开始我还有点害怕,紧紧地抓着爸爸的手。

但是慢慢地,我适应了海水的温度和海浪的冲击,开始自由自在地游起来。

我感觉自己就像一条小鱼,在大海里欢快地穿梭。

傍晚的时候,太阳渐渐西沉,天空被染成了红色、橙色和紫色,美丽极了。

我坐在沙滩上,看着夕阳慢慢落下,心里充满了感动。

这次旅行,让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

我在心里暗暗发誓,以后一定要多出去走走,看看更多美丽的风景。

《我的好朋友》我有一个好朋友,她叫小雨。

小雨有一双大大的眼睛,笑起来像弯弯的月亮。

她的性格特别开朗,总是能给大家带来快乐。

记得有一次,我在学校里遇到了一件烦心事,心情特别不好。

小雨看到我闷闷不乐的样子,主动过来问我怎么了。

我把事情告诉了她,她耐心地听我说完,然后拉着我的手说:“别难过啦,这点小事不算什么,我陪你一起解决。

”在她的鼓励下,我的心情慢慢好了起来。

还有一次,我们一起参加学校的跑步比赛。

在比赛中,我不小心摔倒了,膝盖擦破了皮。

小雨毫不犹豫地跑过来,把我扶起来,一边帮我检查伤口,一边安慰我说:“没关系,我们继续跑。

”在她的陪伴下,我坚持跑完了比赛。

小雨就是这样一个善良、热心的好朋友。

我很庆幸能有她在我身边,她让我的生活变得更加精彩。

我希望我们能永远做好朋友,一起度过快乐的时光。

《记叙中穿插议论和抒情》教案

《记叙中穿插议论和抒情》教案

《记叙中穿插议论和抒情》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记叙中穿插议论和抒情的作用。

2、引导学生掌握在记叙文中恰当地穿插议论和抒情的方法。

3、通过写作练习,培养学生在记叙中运用议论和抒情来增强文章感染力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掌握记叙中穿插议论和抒情的时机和方法。

(2)能够区分议论和抒情在记叙文中的不同作用。

2、教学难点(1)如何使议论和抒情与记叙的内容自然融合,不显得生硬突兀。

(2)引导学生在写作中灵活运用议论和抒情来深化文章主题,表达真情实感。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示例分析法、练习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在写记叙文的时候,往往只是单纯地讲述事情的经过,这样的文章虽然能够把事情说清楚,但是却缺乏感染力和深度。

如果我们能在记叙中适当地穿插一些议论和抒情,就能够让文章更加生动、深刻,引起读者的共鸣。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在记叙中穿插议论和抒情。

(二)知识讲解1、记叙中穿插议论的作用(1)深化主题通过议论,能够揭示事件所蕴含的深刻意义,使文章的主题得到升华。

例如:《走一步,再走一步》中,“我曾屡次发现,每当我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时,只要记起很久以前我在那座小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我便能应付一切。

我提醒自己,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

”这段议论深化了文章的主题,让读者明白了在面对困难时,要将大困难分解成小困难,一步步去克服的道理。

(2)画龙点睛在记叙文的结尾或关键处进行议论,能够起到总结全文、点明中心的作用。

比如:《背影》的结尾“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

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这段议论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深深思念,是全文的点睛之笔。

2、记叙中穿插抒情的作用(1)抒发真情实感抒情能够直接表达作者内心的感受和情感,使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

例如:《阿长与〈山海经〉》中,“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作者通过直接抒情,表达了对阿长的深切怀念和感激之情。

在记叙中穿插议论抒情(教案)

在记叙中穿插议论抒情(教案)

在记叙中穿插议论抒情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在记叙文中穿插议论和抒情的作用。

2. 培养学生运用议论和抒情手法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3. 提高学生写作记叙文的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穿插议论:在记叙文中适时加入对事件、人物或景物的看法,以表达自己的观点。

2. 穿插抒情:在记叙文中适时表达自己的情感,使文章更具感染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在记叙文中穿插议论和抒情,使文章更具表现力。

2. 教学难点:如何恰到好处地运用议论和抒情,使文章内容丰富、情感真挚。

四、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分析优秀作品中议论和抒情的运用。

2. 实践指导法:让学生动手实践,修改作文中的议论和抒情部分。

3. 讨论法:分组讨论,交流如何在记叙文中穿插议论和抒情。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案例文章,用于分析讲解。

2. 学生准备自己的作文,用于修改和讨论。

【教学环节】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在记叙文中穿插议论和抒情的重要性。

2. 案例分析:分析优秀作品中的议论和抒情手法,让学生体会其作用。

3. 实践指导:让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尝试穿插议论和抒情。

4. 讨论交流:分组讨论,分享修改后的作文,交流心得体会。

5.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在记叙中穿插议论抒情(教案)六、教学过程:【课堂导入】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在写作记叙文的时候,是否觉得文章缺乏深度和感染力呢?”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在记叙中穿插议论和抒情。

【案例分析】教师展示优秀文章片段,让学生分析其中议论和抒情的手法。

如:原文:“那天,阳光明媚,我们来到了烈士陵园。

”修改后:“那天,阳光明媚,我们来到了庄严肃穆的烈士陵园,不禁让我想起了那些为国家繁荣昌盛而英勇献身的烈士们。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修改后的句子如何在记叙中穿插抒情,使文章更具感染力。

【实践指导】1. 议论要言之有物,表达自己的观点。

2. 抒情要真实自然,体现真挚的情感。

在记叙中穿插议论抒情(教案)

在记叙中穿插议论抒情(教案)

一、在记叙中穿插议论抒情二、教学对象:高中语文三、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记叙、议论、抒情三种表达方式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在记叙过程中恰当穿插议论和抒情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文章情感色彩和观点表达的把握。

四、教学内容:1. 记叙、议论、抒情三种表达方式的概念和特点。

2. 如何在记叙中穿插议论和抒情。

3. 实际操作练习和作品展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记叙、议论、抒情三种表达方式的概念和特点。

2. 讲解:讲解如何在记叙中穿插议论和抒情,强调议论和抒情要与记叙内容紧密相关,自然贴切。

3. 示例:提供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片段,分析其中的议论和抒情是如何自然地穿插在记叙之中的。

4. 练习:让学生分组,每组编写一篇短文,要求在记叙中穿插议论和抒情。

5. 展示:每组选出一篇作品进行展示,其他组进行评价和讨论。

6. 总结: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指出其中的优点和不足,强调在记叙中穿插议论和抒情的重要性和技巧。

7. 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编写一篇短文,练习在记叙中穿插议论和抒情。

8.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作品和课堂表现来评价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经典文学作品中的记叙、议论、抒情穿插实例,让学生直观感受其在文章中的作用和魅力。

2. 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在编写短文过程中的心得与感悟,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3. 师生互动:教师在课堂上要积极与学生互动,解答学生的疑问,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穿插技巧。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提问、讨论、分享等,以评价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兴趣。

2. 作品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价学生在实际写作中运用穿插技巧的能力。

3. 同学互评:组织学生互相评价作品,鼓励学生提出建设性意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鉴赏能力。

记叙文中如何穿插议论和抒情

记叙文中如何穿插议论和抒情
于是我唱了五年的骊歌,现在轮到同学们唱给我们 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 来,来时莫徘徊!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 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多……”
我哭了,我们毕业生都哭了。我们是多么喜欢长高 了变成大人,我们又是多么怕呢!当我们回到小学来的 时候,无论长得多么高,多么大,老师!你们要永远拿 我当个孩子呀!
我的肩上。一叶知秋,我将它拾起,仔细地端详。
它那变化了的色泽,正在失去的柔软,以及开始
卷曲的形态,向我展示了一个生命最后阶段的依
恋与惆怅。


它似乎在告诉我,生命是多么美好,
时光又是多么容易流逝,珍惜这大好青春 吧!
这个文段有没有表达出母亲的关爱柔情?
可我能感觉妈妈并没有出去,反而好像 到了我的床前。我将眼睛微微睁开一条缝, 妈妈果然站在我的床边,眼睛愣愣地看着我, 那是什么样的眼神啊!
归纳
❖ 1、总领全文、点明中心、引出下文。(开头) ❖ 2、抒情议论、确定基调(开头) ❖ 3、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文中) ❖ 4、深化文章的主题思想,点明和加深所叙之
事的意义,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文末或叙事 之后)
❖怎样进行抒情议论?

———教你几点小妙招
❖妙招一、直接抒情
❖ 指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和事件等表明爱憎态 度。
《走一步,再走一步》结尾:
我曾屡次发现,每当我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 时,只要记起很久以前我在那座小悬崖上所学到的经 验,我便能应付一切。我提醒自己,不要想着远在下 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 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这时,我便 可以惊奇而自豪地回头看看,自己所走过的路程是多 么漫长。
表达效果:深化文章的主题思想,点明和加深所 叙之事的意义,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在记叙中穿插议论和抒情

在记叙中穿插议论和抒情

在记叙中穿插议论和抒情必须掌握记叙中穿插议论、抒情这种写作技法,这对于提高作文质量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学会在记叙中穿插议论。

议论,就是直接说理,对人物或客观事物进行分析和评论,对问题发表见解、主张,用以说服他人。

它是作者对人物、事物深刻认识的真知灼见,是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

1、为什么要在记叙中穿插议论?一般来讲,记叙中的议论主要有以下几个作用:第一,表达作者的观点;第二,抒发作者的情感;第三,表现人物形象;第四,深化文章的主题;第五,严密文章的结构;第六,增强文章的艺术感染力。

2、在记叙中穿插议论,应掌握一定的方法:①泼墨法。

这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是在文章的结尾处集中一大段语言文字进行议论,给人以“泼墨如雨”的感觉。

如《一面》,专门安排了课文的第二部分进行尽情的议论,以表达作者内心的激情。

②点示法。

即用很少、很精粹、很关键的文句,或在文章的开头,或在文章的结尾,或在文章的中间(主要是在文章的结尾)“点”一下,人们往往称这一“点”为“画龙点睛之笔”。

③穿插法。

也就是以叙为主,边叙边议的方法,其笔法是在文章的一个一个的层次之中安排议论的内容。

例如《白杨礼赞》。

【需要注意的是】文章应以记叙为重点,在详细记叙的过程中发表简短、甚至是片言只语的议论。

(二)学会在记叙中穿插抒情:抒情:是作者的主观感受和思想感情在作文中的抒发和倾注。

在记叙中抒情,就是作者在记叙人物或事物、描绘景或物的过程中,用饱含感情的语言,把自己内心的情感(或喜或悲,或热爱或厌恶,或赞美或批评)抒发和表达出来。

1、抒情的方式主要有两种:(1)间接抒情。

这种抒情形式就是借助其它表达方式(如叙述、描写、议论等)抒发感情。

(2)直接抒情。

这种抒情形式就是作者随着文章情节的发展,事物的变化,感情达到高潮,间接抒情已不能满足表达需要时,便直截了当地把内心强烈的感情抒发、倾吐出来。

这又叫做“直抒胸臆”。

2、怎样才能使抒情真实感人?1)寓抒情于叙述之中如,抒发的是上大学的儿子和妈妈离别时母子间的依依深情。

在记叙中穿插议论抒情(教案)

在记叙中穿插议论抒情(教案)

在记叙中穿插议论抒情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记叙、议论、抒情三种表达方式的基本概念。

2. 培养学生运用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作技巧。

3. 提高学生通过穿插议论抒情,使文章更具感染力和表现力。

教学内容:1. 记叙文的概念与特点2. 议论的概念与特点3. 抒情的方法与作用4. 记叙中穿插议论抒情的方法与技巧5. 实际操作演练与评价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1.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记叙文吗?它有什么特点?2. 总结:记叙文是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按照一定的顺序,客观地叙述事物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的一种文体。

二、讲解议论的概念与特点1. 提问:议论是什么呢?它在文章中起到什么作用?2. 总结:议论是以阐述作者观点、看法为主,通过分析、推理、对比等手法,对某一问题进行论证、评价的一种表达方式。

议论的作用在于使文章更具思想性和说服力。

三、讲解抒情的方法与作用1. 提问:抒情是什么意思?它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2. 总结:抒情是作者在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时,通过描绘景物、刻画人物、运用修辞等手法,抒发自己的喜怒哀乐,使文章更具感染力。

四、讲解记叙中穿插议论抒情的方法与技巧1. 提问:在记叙文中如何穿插议论和抒情呢?2. 总结:在记叙中穿插议论抒情,可以使文章更加丰富多彩,更具表现力。

具体方法有:在记叙过程中,适当地加入作者的议论,指出事物的本质特征,表达自己的看法;在记叙过程中,适当地加入抒情的描写,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使文章更具感染力。

五、实际操作演练与评价1. 布置练习:请同学们写一篇以“校园一角”为主题的记叙文,要求在记叙中穿插议论和抒情。

2. 学生互相交流、评价,教师进行讲解和指导。

教学评价:1. 学生对记叙、议论、抒情三种表达方式的理解程度。

2. 学生运用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作技巧的情况。

3.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提高文章感染力和表现力的效果。

六、案例分析:优秀作品的观摩1. 展示优秀记叙文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穿插议论抒情的手法。

在记叙中穿插议论抒情(教案)

在记叙中穿插议论抒情(教案)

记叙文写作指导:“在记叙中穿插议论、抒情”教学目标:1、明确议论和抒情在记叙文中的地位和作用,学会在记叙文中运用议论抒情为文章添色。

2、借鉴范文,引导学生用简练的语言概括自己的认识,升华文章的主题。

教学时间:1-2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请一位同学讲述画龙点睛的故事。

在梁朝,有位很出名的大画家叫张僧繇(yáo)。

他的画活灵活现,画的东西跟真的一模一样,甚至有人说他画的动物真的能活起来。

一天,张僧繇在金陵安乐寺的墙上画了四条金龙。

大家听说后,都去观看,发出阵阵赞叹声。

可是,人们却发现每条龙都没有眼睛。

张僧繇解释说:“如果我给龙加上眼睛,它们就会飞走的!”大家都不信,坚持要他加上眼睛。

张僧繇没有办法,只好给两条龙加上了眼睛。

霎时间,乌云滚滚而来,突然电闪雷鸣,两条蛟龙腾空而起,飞上了天!后来“画龙点睛”这个成语用来比喻讲话或写文章时,一两句关键的话会使它们立刻生动起来。

2、教师讲解:在记叙文中恰当地穿插一两句抒情、议论,有时就能使一篇貌似平常的文字变得精辟,璨然生色,就像画在壁上的龙,一经点上眼睛,就立刻电闪雷鸣,腾云而去。

同学在写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缺少议论抒情;议论抒情不当。

今天我们来学习在记叙中穿插议论、抒情,为文章增色。

二、起步准备,佳作欣赏。

★《一缕阳光》放学路上,我跑到超市,买了个太阳形状的暖水袋和带有向日葵图案的贺卡,送到那位监考老师的办公桌上。

我在贺卡上写着:阳光是太阳的使者,透过一缕阳光,就能寻到太阳的踪迹。

是你让我找到我的太阳,谢谢你,我的阳光。

一缕阳光,把我带到了这片阳光普照的地方,让我有机会播撒我的阳光。

光辉中的希望,温暖了眼眶,就让这一缕阳光幻化成为幸福的彼岸,一片没有破晓,没有黄昏,没有黑夜,只有永恒的彼岸。

而彼岸上,有你,有我……★《手心里的温暖》轻轻地,我托起掌心的白发。

望着阳光下母亲安静的面孔,皱纹已经爬上她的额头,原本白皙的皮肤已经有了斑斑点点,厚重的眼袋在阳光下更显突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叙文写作训练之“ 在记叙中穿插议论抒情”
赵怀兵
教学目标:
1.理解记叙文中议论的作用及常用写作方式
2.注意克服常见错误,较正确在进行写作
教材分析:
重点:写作
难点:写作
教具:多媒体平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2)
请一同学自愿讲述画龙点睛的故事
教师讲解:在记叙文中恰当地穿插一两句议论,有时就能使一篇貌似平常的文字变得精辟,璨然生色,就像画在壁上的龙,一经点上眼睛,就立刻电闪雷鸣,腾云而去。

二:起步准备(4)
教师讲解
叙是议的基础,议是叙的深化
记叙文的中议论,大多是在叙述描写的基础上引出作者的感想、认识,直接写出对所写的人物、事件的感受及主观评价。

作者犹如一个讲解员,随时随地就所讲述的人和事发表一点评论。

例如杨朔的《荔枝蜜》从看荔枝园、喝荔枝蜜,写到参观养蜂场:(齐读,无条件由教师朗读)
我想起一个问题,就问:“一只蜜蜂能活多久?”
老梁说:“蜂王可以活三年,工蜂最多活六个月。


我不禁一颤:多可爱的小生灵啊!对人无所求,给人的却是极好的东西。

蜜蜂是在酿蜜,又是在酿造生活;不是为自己,而是为人类酿造最甜的生活。

蜜蜂是渺小的,蜜蜂却又是多么高深啊!
这段饱含诗情的议论,热烈赞扬了蜜蜂无私奉献的精神,给人以强烈的震撼。

这样的议论是作者认识飞跃的产物,它既能起到点睛的作用,又可以和写人叙事互为映衬,交相辉映。

三、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其他学过的课文 , 评析是如何进行议论的 . (5)
提问后教师归纳 :
先叙后议《养花》: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

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


《故乡》: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

这正如地上
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先议后叙:如魏巍《寄故乡》:不论走到什么地方,人总是爱他的故乡的。

尽管他乡的水甜,山更青,他乡的少女更多情,他乡的花草湖光更温柔,然而,人仍然是爱他的故乡的,爱它的粗朴的茶饭更好吃,爱它的乡音更入耳,爱它的淳朴的丝弦更迷人了!“ 先议后叙,再议《一件小事》开头结尾议论,中间叙事
夹叙夹议:《谁是最可爱的人》每举一个事例后就有一段议论抒情。

四、范文欣赏:(5) ( 附)
五、写作指导:(2)
教师讲解:同学们在写记叙文中运用抒情议论时要注意避免几个问题:
一是“空”:议论和记叙脱节,各敲各的锣,让人不着边际。

应该需要时才议论。

二是“浅”:议论没有切中所记事物的深刻意义,浮光掠影,成为空洞的说教和时髦的口号。

三是“滥”:议论多而且不当,即乱发议论。

六、作文修改:(5)
请看下面一段文字:
朱老师经常给我们讲科学家的故事:著名的科学家科尔怎样利用三年中所有的星期天证出了 200 多年来无人攻克的难题;发明家爱迪生怎样刻苦钻研,废寝忘食,一共有一千三百多项发明;诺贝尔怎样舍生忘死地试制炸药;居里夫人怎样被放射元素夺去了健
康 .... 他讲伽利略、牛顿、爱因斯坦,他讲华罗庚、陈景润、李四光
....
在这三段叙述之后有这样三种议论:请选一最恰当的
1.他了解得是那么多,知识是那么渊博,讲得是那么生动,科学家的精神实在是太感人了。

2.老师在教育我们,从小要立志,要向科学家学习,努力攀登科学高峰,将来为四化作出贡献。

3.为了科学的发展,人类的进步,他们甘愿牺牲个人的一切,老师在告诉我们:要这样对待事物,要这样对待工作,要这样看待生命的价值,做无愧于时代的有志青年。

七、片断训练:(20)
给下面一段文字补上恰当的议论或抒情
离别的情思
最后几分钟到了,教室里气氛庄重。

老师站在黑板前,等待那宣布我们初中三年学习生活结束的铃声。

他炯炯的目光里充满着希望、叮嘱、告诫,还有爱 .... 在一阵铃声中,同学们目送老师走出教
室 .... 难道我就从此离开这坐位 , 走出这教室 , 告别母校了
吗 ? 我出神地坐着,目光落在书桌正中那一行用钢笔写着的小字上。

虽然模糊不清了,但我却能辨认得出:“对酒当歌,人生几何?”那是在初二第一节《平面几何》课上,老师说平面几何是古埃及最先创立的。

一下课,我就用曹操的这句诗向老师说明“几何”是中国最先开创的。

还没等我说完,老师就忍不住笑了起来,他笑得那么爽朗,眼睛眯成了一条线。

在这之后,老师和我进行了一次长谈,他给我讲解了这首诗,告诉了我两个深刻的道理:凡事不能不懂装懂;真正的民族自尊心不是排挤、贬低其他民族,而是努力赶超!这件事至今还记忆犹新。

我回过神来时,发现同学们都陆续走了。

我拿来了抹布,擦去了那行字,擦净了桌子,可那字迹却在我心上记不消失 , 教我惭
愧 , 催我奋起 !
时间在沉思中流逝,走廊里悄无一人,显得分外长。

夕阳的余辉从窗外斜射进来,地面反射出一片金黄。

操场变得空荡荡,以往它好像没有这么大,却容得下我们所有的欢乐;而今它即使再大些,也装不下我的离愁别情。

跑道也变得温柔可亲了,可往日里,我曾“憎恶”过它。

那是在一节体育课上,我艰难地跑着跑着,跑道似乎变得那样崎岖不平,长得几乎没有尽头。

我的步子迈得越来越小,终于喘着气想停下来。

这时,体育老师向我跑来,瞪起眼睛,挥舞着右手,对着我大声叫喊:“跑下去!”我重新振作了一下,努力加快步伐,可委屈的眼泪却溢出了眼眶。

如今回想起来,眼睛又一次湿润了。

正是这位那么 " 凶 " 的体育老师和那么 " 可恶 " 的跑道 , 使我今天的身体这样健康、壮实!
阅览室的门已关闭了,透过明亮的窗户,可以看到在一排排的书架上放着各种杂志,它们似乎如同往日一样,还在静静地等待着我去阅读。

办公室里已经没有一个老师了,空前的夹竹桃开出粉红色、白色的花。

透过花和叶的缝隙,依稀又见那一天的情景:老师把我叫到办公室,给我讲解了前几天我来请教的那道题,一共讲了四种解法。

桌上的几张纸,满是用红、蓝笔打的草稿。

我的心热了,直到现在,还是那样温暖。

校门口的“映松池”在喷着水,细细的水珠落在金鱼嬉戏的池面上。

清晰的池水倒映着近旁的一棵松树。

这棵苍劲的松树,充溢着青春的朝气。

这里的一切都使我难以舍弃,便我更憧憬重新回到这里的那一天。

到那时,我一定会带着对母校深沉的思念和献给母校的荣誉回来!
附:范文欣赏
难忘的一次主题班会
“1+1=?”----老师在黑板上写下了班会的标题。

同学
中立刻有人说开了俏皮话:“嘻嘻,拿谁当幼儿园大班呢!”“还不是那个希望工程,‘1(+)1=2(爱)’!”司空见惯的班会,大家早就不以为然了。

然而,当三个朝阳地区的辍学孩子当真站在我们面前时,我们却谁都笑不出来了。

托尔斯泰说过:“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

[ 引用名言代替自己议论 ] 在这里,
稚嫩的童音为我们讲述了三个浸满辛酸泪水的曲折经历。

”“爹死得早,妈病着,家里没有钱... ”“俺爹娘离婚了,俺是跟姥姥长大的,她老人家已经七十多了... ”“爸爸残废了,娘一个人干活,她好累,好累... ”也许是由于经历过,就不觉得什么,孩子们清晰而平缓地叙述着。

这句句话语,却猛然地敲击着我的心,不知不觉地已是泪流满面。

岁月啊!你过早地磨练了他们这几棵破土的幼苗,可我们这些暖房里的花朵呢?只听到门外的萧萧风吼,就已经是心惊胆寒了。

(抒情议论,表明辍学儿童的经历对于自己心灵的震撼)
三个孩子讲完了,班里一片沉寂,偶尔传来几声隐隐的啜泣。

老师站了起来:“同学们,现在我仍想问这个问题,一加一等于几?”我们抬起头,却面面相觑,我们实在回答不出这道难题。

老师看了看我们,用鼓励的语调说:“来,让我们努力求出我们所能达到的最大值!”说罢,她把手中的200元钱塞入了准备好的捐款箱。

看到老师的举动,,我们如梦初醒:对呀,我们怎么没想到,辍学的孩子们需要的不仅仅是同情。

大家一拥而上,争先恐后地挤向捐款箱。

平时购零食买贺卡,顺手就掏钱的我们,如今面对这三个孩子,面对这小小的捐款箱,脸上一阵阵发烧,都感到塞到那里的钱太少、太少了,如果我们在大把大把花钱时能想起他们 ....
“我捐二十!”“我捐四十!”“我捐... ”叫喊声还在此起彼伏。

三个孩子感动得小脸通红,不知说什么才好。

老师按下录音机,那里飘邮令人难忘的旋律:“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
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参加各种班会,欢歌笑语常相伴,唯有今天泪如泉。

与其说是受到一次震动,不如说是净化了一次心灵。

面对三个孩子那渴求知识的双眼,我平生第一次意识到了我所拥有的一切是多么值得我珍惜!这种感觉,我将视为珍宝,珍藏毕生。

(结尾议论再次点出班会的难忘,净化心灵,升华思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