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苏版《怀念母亲》教案
六年级语文《怀念母亲》教案

六年级语文《怀念母亲》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怀念母亲》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2.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和重点句子。
3.培养学生热爱母亲、尊敬长辈的美好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之情。
2.教学难点: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理解其深刻含义。
三、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引导学生关注作者季羡林对母亲的怀念之情。
学生分享自己与母亲之间感人的小故事,激发学生对母亲的热爱之情。
2.课文阅读与理解学生自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回答,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理解其含义。
3.生字词学习教师出示生字词,引导学生认读并组内交流。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解释生字词的意思,教师点评并纠正。
学生默写生字词,教师检查。
4.课文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划分段落,概括段意。
学生找出课文中的关键词语,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之情。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5.课堂讨论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你认为作者为什么会对母亲如此怀念?你从课文中感受到了哪些母爱的美好?你是如何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之情的?6.作业布置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写一篇关于母亲的作文,题目自拟。
学生搜集关于母爱的名言警句,下节课分享。
7.课堂小结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四、教学反思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
学生反馈本节课的学习感受,提出意见和建议。
五、教学延伸开展“母爱主题”的手抄报、绘画、演讲等活动,让学生更深入地感受母爱。
邀请家长参加学校的“母爱主题”活动,共同见证学生的成长。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深刻理解课文《怀念母亲》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和重点句子,同时培养热爱母亲、尊敬长辈的美好情感。
重点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深入理解课文《怀念母亲》中作者对母亲的深切怀念,通过课文学习,让学生能够体会到母爱的伟大与无私。
六年级语文《怀念母亲》教案设计

六年级语文《怀念母亲》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课文《怀念母亲》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深深怀念之情。
能够正确朗读课文,掌握生字的读音和写法。
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通过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造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母亲的感恩之情,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和责任感。
培养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和珍惜,培养学生的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课文《怀念母亲》是一篇描写作者对已故母亲的深深怀念之情的文章。
文章通过回忆母亲的日常生活和对母亲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深深思念和感激之情。
2.2 生字词:学生需要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包括“怀念”、“母亲”、“日常生活”等。
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深深怀念之情。
学生能够正确朗读课文,掌握生字的读音和写法。
3.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
学生能够通过阅读课文,培养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通过引入问题或情景,引起学生对母亲的思考和回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2 朗读课文:学生齐读课文,感受课文的情感氛围。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的韵律和节奏,培养学生的朗读技巧。
4.3 理解课文: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回答,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第五章:作业设计5.1 口语作业: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课文中的人物,进行口语表达和表演。
5.2 写作作业:学生根据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写一篇关于“怀念母亲”的短文。
第六章:教学评价6.1 课堂评价:教师在课堂中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理解程度,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六年级语文上册《怀念母亲》教案、教学设计

5.指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方法,进行以“我的母亲”为主题的作文创作,提升学生的写作技巧。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以下方法实现教学目标:
1.导入新课:通过图片展示、提问等方式,激发学生对母亲的情感共鸣,引出本课主题。
2.课文学习: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结合课文注释,理解生字词,分析课文结构,感受母亲的伟大。
4.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技巧。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对母亲的爱和感激之情。
2.各小组选代表发言,总结讨论成果,让全班同学共同分享母爱的故事和感悟。
3.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孝道文化,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体现孝敬母亲,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针对学生的不同程度,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和任务,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3.精讲精练,提高课堂效率:
对课文中的重点、难点进行详细讲解,结合实例进行分析,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
4.合作学习,培养团队精神: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分享对母亲的感激之情,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5.情感教育,渗透价值观:
8.家校共育,强化教育效果:
与家长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情感成长,鼓励家长参与学生的学习生活,让学生在家庭氛围中感受母爱,强化教育效果。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1.教师通过展示一张充满温情的母子照片,引发学生对母亲的回忆和情感共鸣。
2.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母爱是什么?请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来表达你对母爱的理解。”鼓励学生踊跃发言,分享自己的感受。
六年级语文上册《怀念母亲》教案、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怀念母亲》教案

六年级上册《怀念母亲》教案六年级上册《怀念母亲》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学会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
能抄写对祖国魂牵梦萦的句子。
2.感悟课文内容,能抓住关键词、句、段和日记,体会季羡林爷爷思念祖国的情感,感悟爱国情。
3.感情朗读。
4.搜集文中相关的资料。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能抓住关键词、句、段和日记,体会季羡林爷爷思念祖国的情感,感悟爱国情。
教学准备:学生搜集关于季羡林的资料和阅读文章《永久的悔》,《我的中国心》的歌碟教学程序第一课时一、谈话引入师:孩子们,我们每个人都有母亲,每个母亲都是世上最伟大的'人,你们爱你们的母亲吗?你们知道失去母亲的滋味吗?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文吧!怀念母亲。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1. 默读全文,想想文章主要写了什么?(我对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
对这两位母亲的怀念,一直伴随着我度过了在德国的十年,在欧洲的十一年)2.再读课文,想想文中的两个母亲分别指的是谁?(一个是生身母亲,一个是祖国。
)3.你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到了什么?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谈谈自己的感受。
4.小组交流、汇报。
师生总结。
(体会到了对亲生母亲和祖国母亲的深深的爱与怀念。
对祖国母亲:我的祖国母亲,我这是第一次离开她。
离开的时间只有短短几个月,不知道是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
我想到故乡,故乡里的老朋友,心里有点酸酸的,有点凄凉。
然而这凄凉却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
我现在还真是想家,想故国,想故国里的朋友。
我有时简直想得不能忍耐。
心里思潮起伏,又想起故国了。
一想到我的母亲和祖国母亲,就心潮腾涌,惶惶不可终日,留在国外的念头连影儿都没有。
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
对这两位母亲的怀念,一直伴随着我度过了在德国的十年,在欧洲的十一年。
)三、默读课文,勾出生字词。
1.通过查字典词典理解。
在不懂的地方做记号,准备与同学讨论。
六年级语文《怀念母亲》教案

六年级语文《怀念母亲》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怀念母亲》。
(2)学习并掌握生字词,增强语文词汇量。
(3)分析并欣赏课文中运用修辞手法的句子。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对母亲的感恩之情。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母亲,尊敬母亲的良好品质。
(2)引导学生学会珍惜与亲人相处的时光,懂得感恩。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词,丰富词汇量。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语文素养。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深深的母爱。
(2)如何引导学生将课文中的情感与自身实际相结合,培养感恩之心。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故事引导学生谈论母亲,激发学生对母亲的敬爱之情。
(2)教师简要介绍课文作者背景及课文内容。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通过工具书或讨论,学习生字词。
3. 合作学习:(1)分组讨论课文内容,分析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总结课文主题。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疑问。
(2)讲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5. 情感教育:(1)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学到的关爱母亲、尊敬母亲的重要性。
(2)让学生结合自身经历,谈谈对母亲的爱和感激之情。
四、作业布置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写一篇关于“我的母亲”的作文,表达对母亲的爱和感激。
五、教学反思1. 教师课后对学生作业进行批改,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2. 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和改进,为后续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播放温馨的背景音乐或展示母亲与孩子相处的图片,营造温馨的氛围,使学生更容易进入课文情境。
2. 情感互动: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分享与母亲相关的感人故事或经历,促进师生间的情感交流。
怀念母亲教案 《怀念母亲》教案(优秀5篇)

怀念母亲教案《怀念母亲》教案(优秀5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的5篇《怀念母亲》教案是由作者精心整理的怀念母亲教案范文模板,欢迎阅读参考。
怀念母亲教案篇一教学过程:一、导入:配乐播放图片,上课之前,我们先来欣赏一组图片,欣赏完毕之后你要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来表达你的感受。
同学们看的都非常专注,我从同学们的姿态和眼神中能看得出来,或许你们有一些感动,或者是温暖,甚至有一些甜蜜,出示ppt那让我们带着这种既感动又温暖又甜蜜的感受来深情的呼唤一声:母亲(板书)轻轻地再来一次,我们每个孩子对于自己的母亲都有着独特的爱,那么在百岁老人季羡林的笔下,他对自己的母亲又有着怎样的情愫呢?课文的题目告诉我们,他对母亲充满了“怀念”(板书)我们齐读课题。
出示ppt这是季羡林老先生的两张照片。
二、整体认知师:通过预习,我们发现这篇文章与我们以前学的文章不太一样,你发现了吗?生:这篇文章引用了很多作者以前写的日记来表达对母亲的怀念之情。
师:这位同学的发现能力太强了。
出示ppt,现在我们快速自由的朗读课文,注意,1,把字音读准,读正确2,把难读的句子读通顺3,如果能一边读一边想,这篇文章讲了什么内容,那就更棒了。
开始吧。
生:自由读。
师:同学们都读完了,老师觉得作为六年级的学生,我们在读完一篇文章后应该对文章内容有一些自己的理解,那么谁能跟我们大家说说你知道了些什么?出示ppt 还有不同的内容吗?生:点名回答。
围绕作者的母亲去世了,作者心情悲痛。
作者除了怀念自己的生身母亲,还怀念祖国母亲。
师:“去世”在文中用的是哪个词?弃养,是一种婉辞,指的是父母死亡。
同学们看的非常全面,纵观这篇课文,也就是说季羡林先生怀念的母亲有两个,一个是生身母亲(板书),一个是祖国母亲(板书),出示ppt3张,老师考考你们,哪个自然段集中讲到了这一点意思。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怀念母亲》原文及教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怀念母亲》原文及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1.2学习生字词,理解词语的含义。
1.3能够分析课文结构,概括课文内容。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讨论、分享,提高合作学习的能力。
2.2通过课文分析,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之情,培养对亲人的敬爱之情。
3.2培养爱国情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情感。
1.2学习生字词,积累词语。
2.教学难点:2.1分析课文结构,概括课文内容。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1教师板书课题《怀念母亲》,引导学生关注课题,思考:课文会讲述一个怎样的故事?2.朗读课文2.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
2.2教师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纠正发音。
3.学习生字词3.1教师出示生字词,学生跟读,理解词语的含义。
3.2学生分享生字词的识记方法,互相交流。
4.分析课文结构4.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划分段落。
4.2学生概括每个段落的主要内容。
5.理解课文内容5.1教师提问:课文讲述了作者对母亲的哪些怀念之情?6.感受作者情感6.1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词句,体会作者的情感。
7.小组讨论7.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课文中的母亲具有哪些品质?7.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讨论成果。
8.课堂小结8.2学生复述课文主要内容,巩固知识。
9.作业布置9.1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
9.2家长签字确认,监督孩子完成作业。
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朗读、分析、讨论等方式,使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之情。
2.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学习兴趣浓厚,课堂气氛活跃。
3.教师应及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节奏,提高教学效果。
4.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五、教学资源1.课文原文2.生字词表3.课文结构分析图4.课后练习题六、教学延伸1.课后组织学生进行课文朗读比赛,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怀念母亲》教学设计

《怀念母亲》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帮助学生了解母亲对自己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母亲的感恩之情。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引导学生学会用正确的方式表达对母亲的怀念之情。
二、教学内容1. 课文阅读:精读课文《怀念母亲》。
2. 课文分析: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感表达。
3.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对母亲的感恩之情。
4. 作文撰写:指导学生写一篇关于怀念母亲的文章。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为了引起学生对本课主题的兴趣,教师可以通过一个相关的短故事或者视频来导入本节课的话题,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
2. 课文阅读(20分钟)学生个人或小组阅读课文《怀念母亲》,并思考以下问题:a) 课文讲述了什么故事?主要有哪些情感表达?b) 你在课文中看到了哪些母亲对孩子的关爱和付出?c) 你觉得课文有哪些地方让你感动、感慨或者产生共鸣?3. 课文分析(15分钟)教师和学生一起讨论课文的主要内容及情感表达,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意图和感受。
4. 课堂讨论(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对母亲的感恩之情,可以提供以下问题作为引导:a) 你对母亲的哪些付出感到特别感谢?b) 你怎么感受到母亲对你的爱与关怀?c) 你是否曾经因为忙碌而忽略了对母亲的关心,如何弥补?5. 作文撰写(25分钟)学生根据课堂讨论的内容和自己的感受,撰写一篇关于怀念母亲的文章。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写作提示,如母亲的教诲、母亲的温暖、自己的成长等。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创作。
6. 作品分享(15分钟)学生可以选择自愿朗读自己写的文章,或者将文章交给其他同学阅读。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同时给予肯定和建设性的意见。
四、教学评价1. 对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进行评价,包括课前的思考和提问,以及对课文内容和课堂讨论的积极参与程度。
2. 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主要关注内容的完整性和表达的准确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上册苏版《怀念母亲》教案
《怀念母亲》课文以回忆的形式,介绍了作者对两位母亲,一位是亲生母亲,一位是祖国母亲。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六年级上册人教版《怀念母亲》教案,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目标:
1.学会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
能抄写对祖国魂牵梦萦的句子。
3.感情朗读。
4.搜集文中相关的资料。
教学重难点:
教学准备:学生搜集关于季羡林的资料和阅读文章《永久的悔》,《我的中国心》的歌碟
教学程序
一、谈话引入
师:孩子们,我们每个人都有母亲,每个母亲都是世上最伟大的人,你们爱你们的母亲吗?你们知道失去母亲的滋味吗?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文吧!
怀念母亲。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 默读全文,想想文章主要写了什么?
(我对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
对这两位母亲的怀念,一直伴随着我度过了在德国的十年,在欧洲的十一年)
2.再读课文,想想文中的两个母亲分别指的是谁?
(一个是生身母亲,一个是祖国。
)
3.你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到了什么?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谈谈自己的感受。
4.小组交流、汇报。
师生总结。
(体会到了对亲生母亲和祖国母亲的深深的爱与怀念。
三、默读课文,勾出生字词。
1.通过查字典词典理解。
在不懂的地方做记号,准备与同学讨论。
2.与同学交流不懂的地方。
1.找出写怀念生母的句子,反复读,想想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2.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你是从哪些关键的词句中体会到作者的感情的?
(我痛哭了几年,食不下咽,寝不安席。
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
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
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
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
如今到了德国,来到哥廷根这一座孤寂的小城,不知道是为什么,母亲频来入梦。
我看了她的神气,想到自己的在故乡地下卧着的母亲,我真想哭! )
(生抓住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泪流不止、频来入梦等词体会到作者对母亲深切的怀念、失去母亲的悲痛等。
其中,教师可引导学生理解寝不安席,频来入梦的意思,结合对《永久的悔》的阅读,进一步体会到作者对生母的敬意和真挚的情感。
为理解对祖国母亲的情感作好铺垫。
)
3.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
(交流放在下一课时)
四、朗读全文,师生小结。
Secord课时
一、朗读课文,品评同学的朗读。
1.重点体会以下三个句子
(常常进入梦乡或梦境。
)
从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作者有一颗爱国心。
强烈的思国情。
)
请有感情地读读这句话。
(2)出示Secord句:然而这凄凉却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
为什么我在想到故乡、老朋友时,心里感到凄凉,却又是甜蜜的呢?
(因为我深爱故乡、深爱老朋友,虽然我身在异国他乡,暂时不能与他们见面,但他们在我的心中永远都是美好的,所以我在想到故乡、老朋友时,心里感到凄凉,却又是甜蜜的。
)
从这句话,我们能感受到什么?(作者认为故乡、朋友都是最可亲、可敬的,在心目中,不管身处何地,他们都是美好的,令人回味的。
足以看出他的思乡情、爱国情。
)
有感情地朗读。
(3)出示第三句: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
在你的想象中,母亲的面影是怎样的?
细读怀念祖国母亲的句子,体会爱国情感。
2.自由读句子,说说自己的感受。
学生自由谈。
(只要不偏离主题。
)
有感情地读。
3.从其他几个句子,你又感悟到什么呢?
4.齐读这些句子,想想它们都让你体会到什么?把自己的感悟通过读表达出来。
三、读文体会表达特点,有机拓展。
1. 通读全文,说说这篇文章的写法与其他的文章有些什么不同。
(如摘录日记,摘录文章来表达思想感情等)
2.读文拓展,想象习作。
《寻梦》的开头一段和结尾一段都有(见课文),你能想象这篇文章的中间写了些什么吗?学生想象,再写一写。
3.学生交流习作片段,交流习作感受。
四、听音乐读诗歌,升华情感,结束教学。
1.在1984年的春节联欢会上,香港歌星张明敏唱了一首歌,震撼了所有中国人的心,你知道那首歌的名字吗?让我们随着音乐一起来唱唱这首《我的中国心》吧!
2.朗诵文后诗歌《我的中国心》。
3.唱完这首歌,你有什么想说的呢?
4.总结:这首歌唱出了所有海外游子的心声,虽然他们常年漂泊在外,可他们始终不忘自己的祖国,不忘自己是一个中国人。
板书:
怀念母亲
崇高的敬意真挚爱慕生身母亲= 祖国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