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主要内容

合集下载

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

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

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概述一、科学探究1. 科学探究的意义:通过观察、实验和推理来获取知识的过程。

2. 科学方法:提出问题、进行假设、设计实验、收集数据、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3. 实验安全:了解基本的实验安全知识,如穿戴防护装备、正确使用实验器材。

二、物质与能量1. 物质的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2. 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如密度、硬度)和化学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

3. 能量的形式:机械能、热能、电能、化学能。

4. 能量守恒:能量在不同形式之间的转换,总量保持不变。

三、生态系统1. 生态系统的概念: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系统。

2. 生物多样性:不同种类的生物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3. 食物链与食物网:生物之间的能量传递关系。

4. 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污染、破坏栖息地等。

四、地球与宇宙1. 地球的结构:地壳、地幔、地核。

2. 地球的运动:自转和公转。

3. 太阳系的构成:太阳、行星、卫星、小行星带、彗星。

4. 宇宙的探索:恒星、星系、黑洞等。

五、天气与气候1. 大气层的组成:对流层、平流层、臭氧层。

2. 天气现象:风、云、雨、雪、雷电。

3. 气候变化:全球变暖、极端天气事件。

4. 气候变化的原因: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六、植物的生长与发育1. 植物的分类:根据形态、生长习性、用途等分类。

2. 植物的生长条件:光照、水分、温度、土壤。

3. 植物的生命周期:种子发芽、生长、开花、结果、衰老。

4. 植物的繁殖方式: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

七、动物的分类与习性1. 动物的分类: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2. 动物的生命周期:从受精卵到成体的发育过程。

3. 动物的习性:行为模式、食性、栖息地。

4. 人类与动物的关系:宠物、野生动物保护、害虫控制。

八、人体健康与营养1. 人体的基本结构:细胞、组织、器官、系统。

2. 健康的概念: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

3. 营养的基本知识:营养素、食物来源、均衡饮食。

六年级上册科学笔记全部内容

六年级上册科学笔记全部内容

六年级上册科学笔记全部内容
六年级上册科学笔记的全部内容涉及多个方面,包括生物、自然、物理、化学等科学领域。

以下是包含在笔记中的主题和关键点:
1、生物与环境:
(1)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水、空气、阳光、适宜的温度等。

(2)生态系统: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的整体。

(3)食物链和食物网:生物之间相互依赖的关系。

(4)生物的适应性:生物如何适应其生活环境。

2、地球与宇宙:
(5)地球的构成:地壳、地幔、核心。

(6)地球的运动:自转和公转。

(7)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的原因。

(8)天体:太阳、月亮、星辰。

3、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1)物质的三个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2)物质的性质:密度、硬度、透明度等。

(3)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

(4)简单的化学反应:酸碱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

4、生活中的科学:
(5)力的作用:重力、摩擦力、弹力。

(6)能量的转化:机械能、热能、电能等。

(7)日常生活中的机械:杠杆、轮轴、滑轮。

(8)健康与营养:食物中的营养素、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

5、科学探究方法:
(9)观察:使用感官器官收集信息。

(10)实验:设计实验来验证假设。

(11)调查:收集数据并进行分析。

(12)推理:基于观察和实验得出结论。

6、科学家与科学史:
(13)著名科学家的生平和贡献。

(14)重要的科学发现和发明。

(15)科学发展的历史脉络。

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1-3单元】

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1-3单元】

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1-3单元】【导语】下面我们将有一次美妙的知识旅行,来吧,小朋友,你还等什么呢?无忧考网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1、微生物在大自然中分布极广,空气中、水中、泥土中、动植物的体内和体表……都有微生物。

水滴中的那些小家伙,还有细菌、霉菌,病毒都是不同种类的微生物。

2、微生物是一类非常微小的生命体,通常要借助显微镜才可以看清楚。

3、荷兰人列文虎克发现了微生物,并制作了显微镜4、自制酸奶的步骤:1、制作名称:自已动手做酸奶。

制作准备:鲜牛奶、白糖、勺子、保温容器制作过程:(1)在鲜牛奶里加入1―2勺白糖,煮开几分钟(2)待牛奶冷却到35℃―40℃时,加入两勺酸奶,仔细搅匀。

(3)再倒进消毒过的保温容器里,盖上盖子。

(4)保温5―6小时后,牛奶变得稠稠的,酸奶就做成了。

5、牛奶变成酸奶,是因为酸奶中有一种名为乳酸菌的细菌。

在适宜的温度下,乳酸菌会使牛奶发酵成酸奶。

6、细菌体积微小,几万个细菌合在一起才有那么粗,他们有三种基本形态:杆菌、球菌、螺旋菌。

7、细菌也要吃食物,有的细菌利用阳光自己制造食物、有的细菌从动植物身上吸收养料。

8、细菌的繁殖很快,一个细菌可以在数小时内繁殖出几百万甚至上亿个后代。

9、细菌的功:利用细菌生产新的食物,利用细菌生产药品和生物塑料。

过:有的细菌会致病。

10、物体在温暖和潮湿的环境条件下,容易发霉。

11、青梅分泌出的某种物质能杀死细菌,这种物质叫青霉素。

12、胡克发现了细胞。

13、细胞是构成生命体的基本单位。

第二单元我们的地球1、按照火山活动的历史,可分为:活火山、死火山、休眠火山。

2、古代的人们凭直觉来认识地球,提出了“天圆地方”的猜想。

3、麦哲伦的航行是人类第一次成功的环球航行。

4、在长期的风吹日晒、雨水冲刷、生物破坏等作用下,地表岩石破碎的过程叫做风化。

5、地球赤道周长是40091千米。

6、地球赤道半径是6378千米。

7、我国科学家张衡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架候风地动仪。

六年级上册科学内容

六年级上册科学内容

六年级上册科学内容科学是一门追求真理的学科,通过研究和实验来揭示自然界的规律。

在六年级上册的科学课程中,我们将学习一些基本的科学知识和实践技能,探索自然界的奥秘。

下面将介绍本学期的科学内容。

一、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物质是构成一切事物的基本单位,我们将学习物质的性质以及物质在各种条件下的变化。

例如,固体、液体和气体的特征与转变过程;物质的溶解和浓度;酸碱中和等。

二、生物的特征与分类生物是地球上的一类物质,我们将学习生物的特征及其多样性。

了解生物的共同特征,如呼吸、运动、繁殖等,并学会通过外部观察和搜集信息来进行生物的分类与归纳。

同时,我们将探索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理解生物的相互依存关系和生态系统的运作原理。

三、能量的转换与效率能量是推动一切事物运行的动力,我们将学习能量的转换与效率。

了解能量在物质中的储存和传递方式,在实验中观察和测量能量的转化过程,探究能量转换的规律和原理。

同时,我们也将讨论可持续能源的重要性,懂得节约能源的方法和措施。

四、各种力的作用力是物体运动和形状改变的原因,我们将学习各种力的作用原理和具体表现。

例如,引力、浮力、摩擦力等。

通过实验和观察,我们可以理解不同力对物体的影响,并探索力的大小和方向对物体运动规律的影响。

五、天文与地理知识通过本学期的学习,我们将了解一些天文与地理知识,包括天体运动、地球的形状与自转、气候等。

了解地球作为一个行星的特殊性质以及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和作用。

同时,也将学习地理上的一些常识,如地形、地貌等。

六、科学实验与实践作为科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还将进行一些简单的科学实验与实践。

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培养我们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能力。

这些实验将围绕以上所学的内容展开,加深我们对科学知识的理解。

总结:六年级上册的科学内容涵盖了物质、生物、能量、力、天文与地理等多个领域。

通过学习这些内容,我们将增加对自然界的认知,培养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希望同学们在本学期的科学学习中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积极思考和探索,成为具备科学素养的小科学家。

六年级上册科学复习

六年级上册科学复习

六年级上册科学复习科学是一门研究自然界的学科,通过实验和观察,我们可以了解自然界中许多有趣的现象和规律。

在六年级上册的科学课程中,我们学习了许多有关物质、生物、天文、地理等方面的知识。

接下来,让我们回顾一下本学期所学的重点内容。

一、物质与能量1. 物质的性质在物质与能量的学习中,我们了解到了物质的性质是指物体本身所具有的特点。

物质的性质可以分为物质的质量、硬度、颜色、透明度等。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观察到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性质变化。

2. 物质的变化物质的变化是指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的改变。

物质的变化可以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种类型。

物理变化是指物质由一个状态转变为另一个状态,例如水的蒸发和冰的融化。

化学变化是指物质在化学反应中发生的变化,例如铁锈的生成和火焰的燃烧。

3. 能量与能量转化能量是指物体所具有的做功的能力。

能量可以通过能量转化的方式在物体间传递。

我们学习了热能、电能、声能和光能等不同形式的能量,并了解到能量转化是物质变化和运动的基础。

二、生物和环境1. 动物和植物的特点我们学习了动物和植物的特点以及它们适应不同生活环境的方式。

动物的特点包括多样性、进化和适应性。

植物的特点包括自养性、多样性和生活习性。

2. 生物的组成与结构生物是由组织、器官和系统组成的。

我们了解了细胞是生物的基本单位,不同器官和系统在生物体内的相互作用和协调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3.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在生物和环境的学习中,我们强调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保护环境意味着保护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以及遵守环境法规和减少污染。

三、天文和地理1. 天文知识我们学习了太阳系的构成和行星的运动规律。

通过观察和实验,我们可以了解到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原理,以及日食和月食的发生机制。

2. 地球与地图在地理学习中,我们了解到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地方,它由许多陆地和海洋组成。

地图是一种描述地球形状和地理位置的工具,通过学习地图的使用,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地球的各个方面。

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

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

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
一、物质的分类
•物质的分类方式
–根据物质的来源可分为自然界物质和人工合成物质;
–根据物质的形态可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

二、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金属
–金属的性质:导电性好、延展性高、有光泽等;
–金属的用途:制作器具、建筑材料等。

•非金属
–非金属的性质:一般没有金属光泽、脆、不导电等;
–非金属的用途:制作绝缘材料、食用等。

三、集成电路
•集成电路的结构
–由晶体管、电容器、电阻器等元件组成。

•集成电路的作用
–在电子产品中起到控制、信号传输等功能。

四、生物的组成
•生物的组成
–细胞是生物体最基本的单位,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组成。

•生物体的特点
–可自主生长、代谢活动、对外界刺激有反应等。

五、生物的分类
•生物的分类方式
–分为植物界、动物界、真菌界、原生生物界、变形虫界和古细菌界等。

•生物之间的关系
–生物之间形成食物链、食物网等相互依存的关系。

六、灯的工作原理
•灯的原理
–灯是利用电能转化为光能的器具,主要有白炽灯、荧光灯和LED灯等。

•灯的结构
–通常由灯泡、灯丝、镇流器等部分组成。

以上便是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的简要介绍,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6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

6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

6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
(一)物质结构分类
1、物质分类: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

2、元素:由原子组成的基本物质,无法再分解。

3、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其中的原子存在化学键的
物质,可以水解分解。

4、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元素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
其中的元素和化合物之间不会发生化学反应。

(二)物质的性质
1、实质性质:质量、重量、密度、熔点、沸点、粘度等。

2、可感定性质:如发光、颜色、气味、电性等。

3、变化性质:如溶解性、沉淀性、可燃性、破裂性、机械性等。

(三)物质的特征及表现与反应
1、反应的特征:不同物质之间会发生化学反应,如热反应、光反应、
电反应、水解反应、合成反应等。

2、表现和反应:物质间发生化学反应,会发生无色气体、气态熔融物、水溶液和沉淀物等反应现象。

(四)气体
1、气体的组成:由原子或离子组成,它们之间没有任何化学键,即气
体都是无色无味的物质。

2、气体的特征:气体可以被压缩,体积可以变大,改变压强可以改变密度。

3、气体的应用:由于气体的特性,我们在工业、农业、交通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材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材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材一、单元主题及主要内容。

1. 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

- 知识点:- 生物的生存离不开周围环境,包括非生物因素(如阳光、空气、水、温度等)和生物因素(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如捕食、竞争、共生等)。

- 生态系统的概念,由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组成。

例如,一片森林是一个生态系统,其中树木是生产者,动物是消费者,微生物是分解者,土壤、阳光等是非生物部分。

- 研究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实验,如探究种子发芽的条件(需要适宜的温度、水分和空气等),通过对比实验来验证。

2. 第二单元:光。

- 知识点:- 光的直线传播,例如小孔成像实验可以证明光沿直线传播。

- 光的反射规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了解反射在生活中的应用,如镜子反光、潜望镜等。

- 光的折射现象,如将筷子插入水中看起来“弯折”了,了解透镜(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会聚和发散作用,以及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放大镜、近视眼镜等)。

- 光的色散,牛顿用三棱镜将太阳光分解成七种颜色,了解彩虹形成的原理与光的色散有关。

3. 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

- 知识点:- 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如高原、平原、山地、丘陵、盆地等,通过地图、图片或实地考察来认识不同地形的特点。

- 地球内部的结构,分为地壳、地幔、地核,通过地震波等研究手段来了解。

- 引起地球表面变化的因素,内力作用(如火山、地震等)和外力作用(如风、水、冰川等的侵蚀、搬运和沉积作用)。

例如,河流的侵蚀会使河谷加深加宽,而沉积作用会形成平原等。

4. 第四单元:能量。

- 知识点:- 能量的形式,如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热能、电能、光能、化学能等,了解不同形式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例如,摩擦生热是机械能转化为热能,电池放电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 电磁铁的性质,电磁铁由铁芯和线圈组成,通电能产生磁性,磁性的强弱与电流大小、线圈匝数等有关,了解电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电磁起重机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科学》知识点整理复习一、科学常识: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机械和工具》:1、工作时,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叫做()。

像钉锤、剪子这些构造简单的机械,又叫做()。

简单机械又被人们习惯地称为()。

各种各样的()就是简单机械。

家中常用的工具有()等。

2、使用机械的目的:()、()、()。

3、要打开啤酒盖你用()、拔掉墙上的钉子你用(),拧下螺丝钉你用()。

4、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做()。

杠杆上有()重要的位置: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杠杆上克服阻力的位置叫()。

5、杠杆是一种(),杠杆有三个点分别是:()、()和()。

6.当支点到用力点的距离大于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时();当支点到用力点的距离小于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时();当支点到用力点的距离等于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时()。

7、省力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

费力杠杆:()。

8、杆秤由()、()、()、()几部分组成。

它也是一种杠杆类的工具。

9、杠杆有(),(),()。

10、“四两”拨千斤,称为()。

11、杆秤是杠类工具,“秤砣虽小,能压千斤”是因为杆秤应用了()。

12、像水龙头这样,轮子和轴固定在一起转动的机械,叫做()。

13、轮轴可以()。

在轮上用力时,();在轴上用力时,()。

14、生活中的轮轴有:()、()、()、()、()、()等。

15、利用螺丝刀起出螺丝,是应用()原理,螺丝刀的刀柄总是比刀杆要粗一些,其中刀柄相当于(),刀杆相当于()。

在轮上用力(),在轴上用力();当轴粗细相同时,轮越大越()。

16.固定在一个位置()的滑轮叫(定滑轮);可以()的滑轮叫(动滑轮);把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就构成了()。

17、定滑轮的作用:();动滑轮的作用:();滑轮组的作用:();滑轮组的()越多越省力;提起重物用()绳子,就省几分之一的力。

【要数吊着动滑轮的绳子几段】18、生活中的滑轮:①定滑轮:()、();②动滑轮:();③滑轮组:()、()。

19、旗杆顶端安装的是(),吊车上安装的是(),窗帘上安装的是()。

20、像搭在汽车车厢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

斜面有()的作用。

21、斜面都能(省力),坡度越小越(),坡度越大越()。

22、将重物提上斜坡,如果斜坡的高度不变,斜面( )越省力。

(道理同上)23、斜面的坡度越小,在斜面上提升物体所用的力()。

(斜面越平缓越省力),斜面的坡度越大,在斜面上提升物体所用的力(就大)。

螺丝钉的螺纹越密,旋进去就越()。

24、生活中的斜面:()、( )、( )、( )、( )、( )、( )。

25、不论是大齿轮带动小齿轮,还是小齿轮带动大齿轮,总是()转速(慢),()转速(快)。

26、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有车把是(),刹车是(),脚蹬子是(),螺丝是()。

27、自行车综合运用(),(),()等机械原理进行省力工作。

2829、30、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1、很多房屋和桥梁都是依靠直立的材料(柱子)和横放的材料(横梁)支撑住的。

2、房屋、桥梁结构中有“柱”和“梁”,(梁)比(柱)容易弯曲。

柱比梁的抗弯曲能力(强)。

3、增加梁的宽度可以(增加抗弯曲能力),增加梁的厚度可以(大大增加抗弯曲能力)。

4、薄形材料抵抗弯曲的性能都较差,(增加材料厚度)和(改变材料形状)能显著提高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5、把薄板形材料弯折成“V”“L”“U”“T”或“工”字等形状,实际上都是减少了材料的(宽度)而增加了材料的(厚度)。

减少材料宽度虽然降低了一些抗弯曲能力,但增加了厚度,就大大增强了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6、纸的厚度与纸条的抗弯曲能力大小的关系是:(越厚抗弯曲能力越强);纸的宽度与纸条的抗弯曲能力大小的关系是:(越宽抗弯曲能力越强)7、纸的宽度增加,抗弯曲能力会增加。

纸的厚度增加,抗弯曲能力会大大增加。

增加纸的厚度比增加宽度更有效。

8、增加材料的(厚度)比增加材料的(宽度)更能提高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9、(改变形状)能提高材料的抗弯曲能力的原因是(减少了材料的宽度而增加了材料的厚度),大大增强了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10、赵州桥是一座长寿的(石拱桥)。

拱形受力时能把压力(向下向外)传递给相邻的部分。

拱形各部分受到压力时会产生一个向外推的(力),如果能抵住这个力,拱就能承受(巨大的压力)。

11、拱形可以(向下),和(向外)传递承受的压力。

12、拱形结构又叫推力结构。

它的特点是把受到的压力分解成(向下的压力)和(向外的推力),是所有结构中唯一产生(外推力)的结构。

13.圆顶形可以看成(拱形)的组合,它有拱形(承载压力大)的优点,而且不产生(向外的推力)。

14、球形在各个方向上都可以看成(拱形),这使得它比任何形状都要(坚固)。

15、圆顶形、球形等有和拱形相似的特点,可以(承受很大的压力)。

16、生活中的拱形:龟壳,贝壳,蛋壳,人的头骨、肋骨、足拱、管状的腿骨,拱门,拱窗,拱桥等。

17、同样多的材料做成(空心管状)比做成(实心的棒状)抗弯曲能力强。

18、人体的足部、头部利用了(拱形)的特点。

人的头骨近似(球形),可以很好地(保护大脑),拱形的(肋骨)护卫着胸腔中的(内脏),人的足骨构成一个拱形----足弓,它可以更好地(承载人体的重量)。

19、像铁塔这样骨架式的构造叫做(框架结构)。

框架结构的优点是(节省材料、坚固不容易变形、抗风能力强)。

20、框架结构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结构,他的优点是:省材料而又能达到很高的强度。

因此,用框架结构可以建起很高的建筑而花费的(材料)却很少,框架结构以(三角形)为基本构造。

21、我们利用(框架结构)可以用(较少的钢材)建造很高的铁塔。

22、(三角形)和(四边形)是最基本的框架结构,我们通常用(三角形)来加固框架的原因是它具有(稳定性)。

23、最常见的框架有(三角形框架)和(四边形框架)。

24、三角形框架具有(稳定性),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容易变形)。

利用(三角形框架)可以加固框架结构。

25、上小下大、上轻下重的物体稳定性好。

26、高塔不倾倒的秘密是:塔一般采用三角形框架空体结构,并且上小下大、上轻下重、地基稳固,风的阻力小,抗风能力强,所以不容易倒。

27、桥面在拱下方的拱桥优点是:①桥板可以拉住拱足,抵消拱向外的推力减少了桥墩的负担。

②桥面被水平方向的力拉紧,还增加了桥面的抗弯曲能力。

③桥面低而平坦,方便通行。

28、拉索桥通常由(钢缆)、(桥塔)、(桥面)组成。

钢缆是桥承重的主要构件,钢缆能承受巨大的拉力,人们用它们建造钢索桥,大大增加了(桥的跨越能力)。

所以,拉索桥的最大优点是(跨度大)。

拉索桥分为(悬索桥)和(斜拉桥)。

我知道的钢索桥:江阴大桥,夷陵长江大桥,美国跨海峡大桥。

(钢索桥的特点:跨度很大。

)29、拱桥的特点是(承载压力大),建造时应考虑:修筑坚固的桥墩,以承受拱受压时产生向下的压力和向外的推力。

30、拉索桥的特点是(跨度大),建造时应考虑:钢缆的拉力能力和桥塔的高度及坚固性。

第三单元《能量》:1、丹麦科学家(奥斯特)通过实验发现:电流可以产生(磁性)。

通电的线圈能产生(磁性)。

2、制作电磁铁需要的材料有(铁钉)、( 导线 )、( 电池 )。

3、电磁铁具有(接通电流产生磁性 ,断开电流磁性消失 )的性质。

4、改变 (电池正负极接法)或( 改变线圈缠绕的方向)会改变电磁铁的南北极。

5、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线圈圈数 ),(电池数量)等有关系。

6.电磁铁有(南北极)。

电磁铁的磁极是可以改变的,它与(电流方向)和(线圈缠绕方向)有关,当电磁铁的(电流方向改变时),它的磁极也会(改变);当电磁铁的(线圈缠绕方向改变时),它的磁极也会(改变)。

7、根据(同极排斥、异极吸引)的道理可以找到电磁铁的(南北极)。

8.电磁铁的磁力是(电能转化的),增加电池会增加它的磁力。

9.电磁起重机主要是由(电源)和缠绕在(铁蕊周围的线圈)构成。

即主要是由(电磁铁)构成的。

10、电磁铁的磁力大小是可以改变的,磁力的大小与(串联电池的数量)、(线圈的圈数)等有关。

(线圈圈数多),磁力大,(电池数量多),磁力大;反之,则磁力小。

11、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圈数)有关;圈数少磁力小,圈数多磁力大。

12、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使用的(电池数量)有关:电池少则磁力小,电池多则磁力大。

13、小电动机包括(外壳)、(转子)、(后盖)三部分。

外壳内有一对永久磁铁,转子上有(铁芯、线圈、换向器),后盖上有(电刷)。

14、换向器的作用是(接通电流并转换电流的方向)。

15、电动机是(用电产生动力)的机器,是(电能)转化(机械能)。

它的工作的基本原理是(用电产生磁,利用磁的相互作用转动)。

16、能量有(电能)、(热能)、(光能)、(声能)等不同的形式。

运动的物体也有能量,叫(动能)。

能量还储存在燃料、食物和化学物质中,叫(化学能)。

17、声音的能量可以控制( 电路)的通断,使电灯(亮 )或( 灭)。

18、激光有很大的( 能量),强激光可以打孔或切割材料。

19、神舟六号火箭靠(化学能)把它发射升空。

20、俗话说:“万物生长靠太阳。

”这句话道出了:(几乎所有能源都源自太阳)。

21、用沼气煮饭、照明、发电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光能)和(机械能)。

22、(电能)可以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量,其他不同形式的能量间也能(转化)。

23、电池是把(化学能)或(光能)转化成了(电能)。

电能都是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来的。

24、各种各样的电池:干电池(普通电池和钮扣电池)——化学能转化成电能;蓄电池——用化学能的形式把电能储存起来。

放电时把(化学能变成电能),充电时把(电能转化成化学能)。

25、任何物体工作都需要(能量)。

如果没有能量,自然界就不会有(运动和变化),也不会有(生命了)。

26、所有的用电器都是一个(电能)的转化器,能够把输入的(电能)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

27、课本第62页漫画,能量是这样转化的:太阳能——植物果实储存的化学能——人体储存的化学能——自行车的机械能——发电机的电能——电炉的热能—水蒸气的热能。

28、煤是几亿年前的( 植物) 经过复杂的变化变成的;石油、天然气是几亿年前大量的( 低等生物) 经过长期、复杂的变化形成的。

29、植物依靠阳光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料)长成了身体,它把(太阳能)转化成了(生物能)。

30、(煤)、(石油)、(天然气)是储存的亿万年的太阳能。

31、煤、石油、天然气是(不可再生)的能源,用一点就会少一点。

32、水能、风能、化学能大多数能源最终都来源于( 太阳能 )。

33、所有的生物能源也是来源于( 太阳能),大多数能源最终都来自( 太阳 )。

34、环保能源有 (风能)、(水能)、(太阳能 )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