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学第八版 - 心悸
心悸PPT课件

2021
26
4.心阳不振
症状: 主症:心悸不安,胸闷气短,动则尤甚。 兼症:面色苍白,形寒肢冷。 苔脉:舌淡苔白,脉象虚弱或沉细而数。
病机分析:久病体虚,损伤心阳,心失温养, 故心悸不安;胸中阳气不足,故胸闷气短;心阳 虚衰,血液运行迟缓,肢体失于温煦,故形寒肢 冷,面色苍白;舌淡苔白,脉象虚弱或沉细而数, 均为心阳不足,鼓动无力之征。
若阴虚而火不旺者,可用天王补心丹加减。方中生地、 玄参、麦冬、天冬养阴清热;当归、丹参补血养心;人参 补益心气;朱砂、茯苓、远志、枣仁、柏子仁安养心神; 五味子收敛心气之耗散;桔梗引药上行,以通心气。
若见虚烦咽燥,口干口苦等热象较著者,可用朱砂安 神丸主之。方中朱砂重镇安神;当归、生地养血滋阴;黄 连清热泻火;诸药为伍,有泻心火,养心阴,补心血,宁 心神四种功效,为治疗心神不安,烦躁心悸的常用方药。
2021
20
1.心虚胆怯
治法:镇惊定志,养心安神。 主方:安神定志丸加琥珀、磁石、朱砂治之。方中龙齿、 琥珀、磁石以镇惊宁心;硃茯神、菖蒲、远志以安神定志; 人参补益心气。 临证参考:本证亦可用平补镇心丹加减。方中人参、麦 冬、五味子益气养心壮胆,是为君药;山药、生熟地、肉桂 调补阴阳,辅助君药益心壮胆扶正为臣药;生龙骨、生牡蛎、 磁石重镇安神定惊,酸枣仁、远志、茯苓养心壮胆以安神定 惊,共为佐药;炙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经官能症、更年期综合征 。
2021
8
病因病机
3、感受外邪
痹证日久,复感外邪,内舍于心,痹阻心脉→ 心血运行受阻→心悸
➢ 常见于风湿性心脏病、心肌及瓣膜发生病 变或是出现心脏房室大小改变或是心脏功能受 损者。
2021
心悸 ppt课件

※
※
中药:附子、乌头、洋金花、麻黄、雄黄、蟾酥
西药:洋地黄、奎尼丁、阿托品、肾上腺素、锑剂,补液 过快、过多
体质虚弱 饮食劳倦 情志所伤 感受外邪 药物中毒
气血亏虚 阴阳两虚 伤脾停湿 化火生痰
突遇惊恐 忧思郁怒 风寒湿热毒 内舍于心 用药过度 毒性药物
心虚胆怯
心 神 不 宁 或 心 失 所 养
临床应分清心脏与他脏的病变情况,有利于决定治疗的先
后缓急
辨证要点
3.辨脉象变化
脉率快速型心悸:一息六至:数脉; 一息七至:疾脉; 一息八至:极脉; 一息九至:脱脉; 一息十至以上:浮合脉。 脉率过缓型心悸:一息四至:缓脉; 一息三至:迟脉; 一息二至:损脉; 一息一至:败脉; 二息一至:奇精脉。 脉率不整型心悸:促脉:数时一止,止无定数; 结脉:缓时一止,止无定数; 代脉:脉来更代,几至一止,止有定数。
断病窦也有重要意义
4 、心室晚电位检测:判断缺血性心脏病与心梗后恶性心 律失常及猝死有一定价值 5 、其它检查:测血压、X线胸部摄片、心脏超声检查有 助于明确诊断
辨证要点
1.心悸的辨证应分虚实
虚者系指脏腑气血阴阳亏虚,实者多指痰饮、瘀血、火邪 上扰
2.辨病位
病位在心,心脏病变可以导致其它脏腑功能失调或亏损, 同样其它脏腑病变亦可以影响及心。
常见于各种原因心脏疾患、甲亢、贫血、神经官 能症、更年期综合征
病因病机
3、感受外邪
痹证日久,复感外邪,内舍于心,痹阻心脉→心 血运行受阻→心悸
※
常见于风湿性心脏病、心肌及瓣膜发生病变或 是出现心脏房室大小改变或是心脏功能受损者
《诊断学基础》教学课件-心悸

辨病与辨证相结合
明确引起原发病的诊断,以提高辨证准确性。
➢ 冠心病心悸:多为气虚血瘀;或痰瘀交阻; ➢ 风心病之心悸:风湿热邪杂至,合而为痹,痹阻
心脉; ➢ 病毒性心肌炎心悸:毒邪外侵,内舍于心,气阴
两虚,瘀阻络脉;
劳累及运动时出现心悸者大多为心脏器质性变化; 相反活动时或者剧烈活动后心悸症状减轻或消失者多为功能性;
情志所伤
平素心虚胆怯;
➢ 《素问·举痛论》:“惊则心无所倚,神无所归, 虑无所定,故气乱矣”。
思虑过度,劳伤心脾,暗耗心血; 怒伤肝,肝气郁结;
饮食不节
嗜食肥甘厚味、 煎炸炙煿、嗜烟酒
蕴热化火生痰 痰火扰心
饮食不节,损伤 脾胃,运化失施
痰浊内生,痹阻心脉
心悸
体质虚弱
先天禀赋不足,气血阴阳亏损,心失所养。
刘河间提出水衰火旺引起心悸。 朱丹溪提出“责之虚与痰”的理论。
➢ 《丹溪心法•惊悸怔忡》:“惊悸者血虚,惊悸 有时,从朱砂安神丸”;“怔忡者血虚,怔忡 无时,血少者多,有思虑便动属虚,时作时止, 痰因火动”。
历史沿革-明清时期
《医学正传·惊悸怔忡健忘证》认为惊悸怔 忡与肝胆有关。
《景岳全书•怔忡惊恐》认为怔忡由阴虚劳损 所致。
治疗原则
调补气血阴阳; 分治痰、火、饮、瘀、邪毒; 宁心安神;
(一)
心悸不安,动则尤甚,形寒肢冷,伴胸闷 气短,面色晄白,自汗,畏寒喜温,或伴 心痛,舌淡,苔白,脉虚弱或沉细无力。
证型:心阳不振
治法:温补心阳,安神定悸
方药: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合参附汤加减
药物所伤
用药不当,或药物毒性较剧;
※ 中药:附子、乌头、洋金花、麻黄、雄黄、蟾酥;
※ 西药:洋地黄、奎尼丁、阿托品、肾上腺素、锑剂,补液 过快、过多;
诊断学--发绀、心悸、胸痛、腹痛 ppt课件

11
病因与临床表现
❖ 中心性发绀 ▪ 产生原因:动脉血氧饱和度降低 ▪ 类型 肺性发绀 心性发绀
12
病因与临床表现
❖ 中心性发绀 ▪ 产生原因:动脉血氧饱和度降低 ▪ 类型 肺性发绀 原因:肺通气、肺换气或弥散功能障 碍,使氧气不能进入或进行交换 呼吸道阻塞、肺淤血、肺水肿、肺气 肿、肺炎、胸腔积液、积气
9
发生机制
❖ 血液中血红蛋白氧合不全,脱氧血红蛋白增 多 ▪ 脱氧血红蛋白绝对量>50g/L
❖ 血液中含有异常血红蛋白,使部分血红蛋白 失去携氧能力 ▪ 高铁血红蛋白>30g/L ▪ 硫化血红蛋白>5g/L
10
病因与临床表现
❖ 血液中脱氧血红蛋白增多 ▪ 中心性发绀 ▪ 周围性发绀 ▪ 混合性发绀
17
病因与临床表现
❖ 周围性发绀 ▪ 产生原因:周围循环障碍,周围血管收缩、组织
缺氧
▪ 类型 缺血性周围性发绀 原因:循环血量不足、心排出量减少、 周围血管痉挛性收缩 严重休克、雷诺病
18
病因与临床表现
❖ 周围性发绀 ▪ 产生原因:周围循环障碍,周围血管收缩、组织
缺氧
▪ 类型 周围毛细血管收缩 寒冷或接触低温水
血尿者,常见于过敏性紫癜。 3、紫癜伴有广泛出血如鼻衄、牙齿出血、血尿、阴道出血、黑便等,
应考虑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再生障碍性贫血、 急性白血病等。
5
出血性疾病的诊断要点
❖ 确定是否属出血性疾病:出血是许多 疾病引起的症状或体征,只有 通过病史、体征、实验室检查等临床资料的综合分析,才能作出确 定的诊断。
2
中医急诊学心悸教案

中医急诊学心悸教案一、教学目标1. 掌握心悸的定义和临床表现。
2. 熟悉心悸的中医分类及病因病机。
3. 掌握心悸的诊断要点和鉴别诊断。
4. 学会心悸的中医治疗原则和代表方剂。
5. 能够运用中医理论分析和解决心悸相关问题。
二、教学内容1. 心悸的定义:心悸是指自觉心中悸动,心跳加快,或心律不齐,或心慌不安的症状。
2. 心悸的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心中悸动,心跳加快,心律不齐,心慌不安,头晕,乏力等。
3. 心悸的中医分类:根据中医理论,心悸可分为实证和虚证两大类。
实证心悸多由痰火、瘀血、湿热等原因引起;虚证心悸多由心脾两虚、心肾不交、心阳不振等原因引起。
4. 心悸的病因病机:心悸的病因病机复杂多样,主要与情志内伤、饮食不节、劳累过度、体质虚弱等因素有关。
心悸的基本病机是心失所养,导致心神不宁,从而出现心悸等症状。
5. 心悸的诊断要点和鉴别诊断:心悸的诊断要点包括询问病史、观察临床表现、听诊心音、测量心率等。
心悸需要与心动过速、心动过缓、早搏等进行鉴别诊断。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心悸的定义、临床表现、中医分类、病因病机等基本知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心悸的诊断要点和鉴别诊断,通过实际病例来加深学生对心悸的理解和认识。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心悸的治疗原则和代表方剂,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4. 实践操作法:安排临床实习或模拟操作,让学生亲自体验心悸的诊断和治疗过程,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2. 作业和测验:布置相关作业和测验,评估学生对心悸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权威的中医急诊学教材,如《中医急诊学》、《中医内科学》等。
2. 案例资料:收集心悸的临床案例,用于分析和讨论。
3. 教学视频:寻找相关的心悸治疗和诊断的视频资料,用于直观展示和教学演示。
4.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资源,如医学网站、学术论文等,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料和信息。
诊断学---水肿、胸痛、心悸

水肿的的皮肤特点
显性水肿(frank edema) 当皮下组织有过多的液体 积聚时,用手指按压后出现凹陷且不能立即平复, 也称为凹陷性水肿。 隐性水肿(recessive edema) 已有过多的液体积聚 在组织间隙,但水肿液被胶体 网状物(透明质酸、 胶原、粘多糖)吸附,
1.主要是右心衰竭的表现 2.钠水潴留决定水肿程度,毛细血管滤过压增高 决定水肿部位 3.水肿程度可自轻度的踝部水肿至严重的全身性 水肿 4.水肿特点:首先出现在 身体下垂部位;午后加 重,晨起减轻;颜面部 一般不肿;对称性,凹 陷性
(2)肾性水肿 renal edema
发生机制: 1. GFR下降,肾小管重吸收增加,球—管 平衡失调导致钠、水潴留 2.大量蛋白尿导致低蛋白血症 3.肾实质缺血,RAS系统激活,醛固酮和 抗利尿激素增多
(四)问诊要点
发作诱因,时间,频率,病程 有无胸痛、发热等相关症状 有无心脏病、内分泌病等病史 有无嗜茶,酒,咖啡情况,有无精神刺 激史
谢 谢!
体循环淤血 :静水压增高、回吸收减少
心源性水肿的发生机制
动脉系统 心力衰竭 有效循环血量 肾血流量 肝、肠道 淤血、缺氧、压力 静脉系统
GFR 醛固酮、ADH 毛细血 管血压
钠水排出 钠水重吸收 钠水潴留
微血管壁 淋巴回 蛋白吸收 通透性 流障碍 蛋白合成 血浆胶渗压 组织液生成增加
水肿
★
心源性水肿cardiac edema
(四)胸痛的伴随症状
发热—炎症 咳嗽咯痰—气管、支气管病变 呼吸困难—肺栓塞、心肌梗死、气胸,大叶性肺炎, 胸膜 炎 咯血-肺栓塞、支气管肺癌 吞咽障碍或食物返流—食管病变 循环障碍(苍白、大汗、血压下降或休克)—肺栓塞、 心肌梗死、夹层动脉瘤破裂
心悸新版PPT课件

44
证治分类
心虚胆怯证
证候
心悸不宁,善惊易恐,坐卧不安, 不寐多梦而易惊醒,恶闻声响,食少 纳呆,苔薄白,脉细略数或细弦。
45
病机 治法
气血亏损,心虚胆怯, 心神失养,神摇不安。
方剂。
11
3.成无己《伤寒明理论•悸》提出心悸病因不外气虚、痰 饮两端。
----“其气虚者,由阳气虚弱,心下空虚,内动而为悸也 ;其停饮者,由水停心下,心主火而恶水,水既内停, 心不自安,则为悸也。”
12
4.《丹溪心法》认为心悸的发病应责之虚与痰。 -----“惊悸者血虚,惊悸有时,从朱砂安神丸” -----“怔忡者血虚,怔忡无时,血少者多,有思虑便动属
的最早记载。
9
2.汉代张仲景的《金匮要略》和《伤寒论》 2.1首见心悸的病名,称之为“心动悸”、“心下
悸”、“心中悸”及“惊悸”等。
10
2.2主要病因:惊扰、水饮,虚劳及汗后受邪等。 ----《金匮要略•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寸
口脉动而弱,动则为惊,弱则为悸” 2.3记载了心悸时表现的结、代、促脉及其区别。 2.4提出了基本治则,并以炙甘草汤等为治疗心悸的常用
15根据本病的临床特点各种原因引起的心律失常如心动过速心动过缓期前收缩心房颤动或扑动房室传导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征预激综合征以及心功能丌全心肌炎一部分神经官能症等如表现以心悸为主症者均可参照本病证辨证论治同时结合辨病处理
心悸
1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心悸的一般概念和特征。 了解心悸的病因,掌握心悸的病机主要是阴、 阳、气、血亏损,心失所养,或痰、饮、火扰 乱心气,心主不安。
诊断学(第八版).-第九版诊断学

目录绪论第一篇问诊第一章问诊的重要性第二章问诊的内容第三章问诊的方法与技巧第一节问诊的基本方法与技巧第二节重点问诊的方法第三节特殊情况的问诊技巧第四章常见症状第一节发热第二节皮肤黏膜出血第三节水肿第四节咳嗽与咳痰第五节咯血第六节胸痛第七节发绀第八节呼吸困难第九节心悸第十节恶心与呕吐第十一节呕血第十二节便血第十三节腹痛第十四节腹泻第十五节便秘第十六节黄疸第十七节腰背痛第十八节关节痛第十九节血尿第二十节尿频、尿急与尿痛第二十一节少尿、无尿与多尿第二十二节头痛第二十三节眩晕第二十四节晕厥第二十五节抽搐与惊厥第二十六节意识障碍第二篇体格检查第一章基本方法第一节视诊第二节触诊第三节叩诊第四节听诊第五节嗅诊第二章一般检查第一节全身状态检查第二节皮肤第三节淋巴结第三章头部第一节头发和头皮第二节头颅第三节颜面及其器官第四章颈部第五章胸部检查第一节胸部的体表标志第二节胸壁、胸廓与乳房第三节肺和胸膜第四节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的主要症状和体征第五节心脏检查第六节血管检查第七节循环系统常见疾病的主要症状和体征第六章腹部第一节腹部的体表标志及分区第二节视诊第三节触诊第四节叩诊第五节听诊第六节腹部常见病变的主要症状和体征第七章生殖器、肛门、直肠检查第一节男性生殖器检查第二节女性生殖器检查第三节肛门与直肠检查第八章脊柱与四肢检查第一节脊柱检查第二节四肢与关节检查第九章神经系统检查第一节脑神经检查第二节运动功能检查第三节感觉功能检查第四节神经反射检查第五节自主神经功能检查第十章全身体格检查第一节全身体格检查的基本要求第二节全身体格检查的基本项目第三节特殊情况的体格检查第四节老年人的体格检查第五节重点体格检查第三篇病历书写第一章病历书写的基本规则和要求第二章病历书写的种类、格式与内容第一节住院期间病历第二节门诊病历第四篇实验诊断第一章概论第二章临床血液学检测第一节血液一般检测第二节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测第三节血细胞形态特征第四节血型鉴定与交叉配血试验第五节常见血液病的血液学特征第三章血栓与止血检测第一节血管壁检测第二节血小板检测第三节凝血因子检测第四节抗凝系统检测第五节纤溶活性检测第六节血液流变学检测第七节检测项目的选择和应用第四章排泄物、分泌物及体液检测第一节尿液检测第二节粪便检测第三节痰液检测第四节脑脊液检测第五节浆膜腔积液检测第六节生殖系统体液检测第五章常用肾脏功能实验室检测第一节肾小球功能检测第二节肾小管功能检测第三节血尿酸检测第四节肾小管性酸中毒的检测第五节肾功能检测项目的选择和应用第六章肝脏病常用实验室检测第一节肝脏病常用的实验室检测项目第二节常见肝脏病检测指标变化特点第三节常见肝脏病检查项目的合理选择与应用第七章临床常用生物化学检测第一节血糖及其代谢产物的检测第二节血清脂质和脂蛋白检测第三节血清电解质检测第四节血清铁及其代谢产物检测第五节心肌酶和心肌蛋白检测第六节其他血清酶学检测第七节内分泌激素检测第八节治疗性药物监测第八章临床常用免疫学检测第一节血清免疫球蛋白检测第二节血清补体检验第三节细胞免疫检测第四节肿瘤标志物检测第五节自身抗体检测第六节感染免疫检测第七节其他免疫检测第九章临床常见病原体检测第一节标本的采集运送、实验室评价和检查方法第二节病原体耐药性检测第三节临床感染常见病原体检测第四节病毒性肝炎检测第五节性传播疾病病原体检测第六节医院感染常见病原体检测第十章其他检测第一节基因诊断第二节流式细胞术及其临床应用第三节染色体检测第五篇辅助检查第一章心电图第一节临床心电学的基本知识第二节心电图的测量和正常数据第三节心房、心室肥大第四节心肌缺血与ST-T改变第五节心肌梗死第六节心律失常第七节电解质紊乱和药物影响第八节心电图的分析方法和临床应用第二章其他常用心电学检查第一节动态心电图第二节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第三章肺功能检查第一节通气功能检查第二节换气功能检查第三节小气道功能检查第四节血气分析和酸碱测定第四章内镜检查第一节基本原理简介第二节上消化道内镜检查第三节下消化道内镜检查第四节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第六篇诊断疾病的步骤和临床思维方法第一章诊断疾病的步骤第二章临床思维方法第三章临床诊断的内容和格式附录一临床常用诊断技术一、导尿术二、胸膜腔穿刺术和胸膜活体组织检查术三、经皮肺穿刺术四、腹腔穿刺术五、心包腔穿刺术六、肝脏穿刺活体组织检查术及肝穿刺抽脓术七、肾穿刺活体组织检查术八、骨髓穿刺术及骨髓活体组织检查术九、淋巴结穿刺术及活体组织检查术十、腰椎穿刺术十一、中心静脉压测定十二、眼底检查法十三、PPD皮肤试验绪论诊断学(diagnostics)是运用医学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对疾病进行诊断的一门学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③伴昏厥或抽搐
伴 随 症 状
见于:窦性停搏、高度房室传导阻 滞、阵发性室速、窦房结综合征。
④伴贫血 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性失血。
⑤伴呼吸困难
伴 随 症 状
见于:急性心梗、心肌炎、心包 炎、心衰、重度贫血等。
⑥伴消瘦及出汗 见于:甲亢。
3、神经体液调节
心衰→交感神经兴奋→去甲肾上 腺素分泌增多→心肌收缩力增强、 心率加快→心悸。 心衰→心排血量降低→肾血流量减 少→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激活→心肌收缩力增强→心悸
发 生 机 制
4、神经精神因素
发 生 机 制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心悸
①伴心前区痛
伴 见于:冠心病、心肌炎、心包炎 随 心脏神经官能症等。 症 ②伴发热 状
5、β -受体亢进综合征
β 受 体 亢 进
表现:易在紧张时发生,表现 为心悸、心率加快、胸闷、头 晕等。心电图:窦性心动过速 、ST段下移或T波低平或倒置
6、更年期综合征
更 年 期 综 合 征
发生在绝经期前后,伴有其他 内分泌和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 状。
7、其他
其 他
大量胸腔积液、高原病、胆心 综合征等。
三、发生机制:尚未完全清楚
• 心脏活动过度是心悸的基础; • 常与心率及心搏出量改变有关。
1、血流动力学改变
发 生 机 代谢增强、交感N兴奋→心率加快 制 →心搏动增强→心悸
器质性心脏病→心室肥大、心肌 收缩力增强、心搏出量增加→心搏 动增强→心悸
2、心律失常
发 生 机 制
•心动过速时,舒张期缩短,心室充盈不足 ,当心室收缩时心室肌与心瓣膜的紧张度突 然增加,可引起心搏增强而感心悸。 心动过缓时,舒张期延长,心室充盈量增加 ,心肌收缩力代偿性增强而导致心悸。 期前收缩时,在一个较长的代偿期之后往往Biblioteka 出现强而有力的心室收缩,并出现心悸。
五、问诊要点
1.发作诱因、时间、频率、病程。 2.有无心前区疼痛、发热、头晕、头痛、晕 厥、抽搐、呼吸困难、消瘦及多汗、失眠 、焦虑等相关症状。 3.有无心脏病、内分泌疾病、贫血性疾病、 神经症等病史。 4.有无嗜好浓茶、咖啡、烟酒情况,有无精 神刺激史。
二、 病因
1.心脏搏动增强 • 心脏收缩力增强引起的心悸 • 可为生理性或病理性
1、心脏搏动增强
①
生 理 性
病 1 理 性
② ③
④
过度运动或精神紧张 饮酒、喝浓茶或咖啡后 药物:肾上腺素、阿托品等 妊娠
心室肥大:高血压性心脏病、主 动脉瓣关闭不全、二尖瓣关闭不 全、动脉导管未闭、室缺等。 其他疾病:甲亢、贫血、发热、 低血糖症等。
第九节 心悸
一、心悸概述
• 定义:一种自觉心脏跳动的不适感或心慌感 • 当心率加快时感觉心脏跳动不适,心率缓慢 时则感觉搏动有力 • 心悸时心率可快、可慢也可有心律不齐、心 搏增强等 • 部分患者心率和心律亦可正常
二、 病因
• • • • • • • 心脏搏动增强 心律失常 心力衰竭 心脏神经官能症 β-受体亢进综合征 更年期综合征 其他
①
②
2、心律失常
心 律 失 常
①
②
③
心动过速:窦性、阵发性室 上性或室性心动过速。 心动过缓:二、三度房室传 导阻滞,窦性心动过缓、窦 房结综合征等。 其他:期前收缩、心房扑动 、房颤等。
3、心力衰竭
心 力 衰 竭
各种原因引起的心力衰竭。
4、心脏神经官能症
神 经 官 能 症
表现:心悸、心率加快、心前 区或心尖部隐痛、疲乏、失眠 、头痛、头晕、记忆力减退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