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a4第30课教师用书导学案
教版初一七年级语文上册第30课导学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30课《寓言四则》导学案设计:孙军红班级:审核:七年级语文组姓名:教师寄语: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学习目标】1、能用自己的话多角度概括寓言的寓意,学习编写寓言,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2、能用现代汉语翻译《智子疑邻》、《塞翁失马》,积累文言词语。
3、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
4、能从寓言中获得对生活有益的启迪。
【学习重点】重点是分析故事情节。
【学习难点】难点是多角度概括寓意,学习编写寓言,进一步培养发散思维能力【知识链接】1、作者介绍《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都选自《伊索寓言》。
《伊索寓言》是一部寓言故事集。
相传伊索是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人,善于讲动物故事。
现存的《伊索寓言》,是古希腊、古罗马时代流传下来的故事,经后人汇集,统归在伊索名下。
《智子疑邻》节选自《韩非子?说难》。
韩非(约前280—前233),战国末期著名思想家。
他的著作收在《韩非子》里。
《塞翁失马》节选自《淮南子?人间训》。
《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西汉淮南王刘安(前179—前122)等编著。
2、体裁介绍寓言是以劝喻或讽刺性的故事为内容的文学样式。
其篇幅短小,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
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
寓言在创造上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手法。
寓言最突出的特点是用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
一、自主学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赫拉﹝﹞宙斯﹝﹞庇护﹝﹞饶头﹝﹞较量﹝﹞粘住﹝﹞塞翁﹝﹞何遽﹝﹞堕﹝﹞将骏马﹝﹞折其髀﹝﹞跛足﹝﹞2. 解释加横线的的词⑴天雨墙坏()不筑,⑵暮而果大亡其财()⑶其家甚智其子()⑷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⑸马无故亡而人胡()⑹此何遽不为福乎()⑺居数月()⑻家富良马()⑼其子好骑()⑽堕而折其髀()⑾死者十九()⑿此独以跛之故()二、理解探究:1. 你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赫耳墨斯和雕像者》寓言的意思吗?请试一试。
[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30课]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
![[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30课]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https://img.taocdn.com/s3/m/d96ce287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24.png)
[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30课]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30课(一)寓言四则一、学习目标①翻译《智子疑邻》、《塞翁失马》,积累文言词语。
②分析故事情节。
③用自己的话多角度概括寓意,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④学习改写、编写寓言,进一步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二、学习重难点①分析故事情节。
②多角度概括寓意。
三、课前准备学生:熟读《智子疑邻》、《塞翁失马》,结合注释试着翻译。
老师:投影仪。
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30课(二)第一课时一、教学内容《智子疑邻》、《塞翁失马》二、自学设计1、导入课文在文学宝库里,有一种诙谐幽默的文章寓言,能不能说说寓言的一般特点能否举出你知道的寓言的题目2、翻译《智子疑邻》、《塞翁失马》①全班朗读《智子疑邻》、《塞翁失马》。
②在预习的基础上请学生解释词语并翻译句子,其他学生补充修改,个别问题老师解释。
③全班再集体朗读一遍这两则寓言,然后教师投影出示句子,全班齐读句子并解释加点的词。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不筑,必将有盗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人胡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胡人大入塞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这个环节一定要落实,这些加点词语中有的属于古今异义,有的属于一词多义,有的属于词类活用,不需要给学生分类,但一定要求学生结合上下文把意思讲对,这也是为了帮助学生积累文言词语,为以后学习文言文打基础。
④复述课文大意这是为了让学生熟悉故事情节,能够不看课本把这两个寓言故事讲出来,可以多找几个学生复述,这样学生差不多就背下来了。
3、讨论这是本节课中激活学生思维的一个重要环节。
可以先由学生四人小组讨论,尽可能每个人都说,然后再转入全班性的讨论。
第一,次讨论结果可能单一,可能深度不够,或者概括的语言表述不准确,教师可以灵活指导,提问,如讨论《智子疑邻》时,可问:对正确的意见应该采取怎样的态度如何正确对待别人提出的意见或建议学《塞翁失马》,可以问:好事坏事能转化吗必然转化吗举例说说好事、坏事在什么条件下转化这样使学生思维处于活跃状态,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概括寓意,同时也指导学生尽可能把话表述得简洁、准确。
语文版七年期上教案第30课

《30.诗五首》教学设计小关中学:余江海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给课文生字注音并组词。
2、学生能够朗读课文。
3、学生能够翻译课文。
4、学生能够解决(六)问题。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用时: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教师导语:(书面略)二、常识关:10分。
1、把学生分成四组,各组学生对作者作简介。
2、(注:教师根据学生简介情况酌情给分,每组满分10分)3、教师对文学常识作补充说明。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年),字太白,四川省江油市青莲乡。
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
中国唐朝诗人,有“诗仙”、“诗侠”之称。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
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
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杜甫:(公元712—公元770),河南巩县(今巩义市)人。
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盛唐大诗人,世称“诗圣”,代表作“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曹操:(155~220),即魏武帝。
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字孟德,小名阿瞒,谯(今安徽亳县人)。
三、生字关:10分。
1、把学生分成四组各自注音并组词。
2、生字:3、(注:教师根据各组学生注音组词情况酌情给分,每组满分10分)4、师生课堂检查更正。
四、朗读关:10分。
1、把学生分成四组分别朗读各自由教师划分的文段。
2、朗读:3、(注:教师根据各组学生朗读情况酌情给分,每组最低分5分,最高分10分)4、教师针对各组朗读情况作点评。
第二课时五,翻译关:10分。
1、把课文分成四个板块,每组抽数名同学翻译各自的板块。
2、翻译:3、(注:教师根据各组学生朗读情况酌情打分,最低分5分,最高分10分)4、教师根据学生翻译情况作点评和更正。
第三课时六,理解关:60分。
学生举手抢答。
(注:教师根据各组学生回答情况酌情打分,Y道问题每道问题最高分60/Y分)教师设置问题:七、作业关:完成教师设置问题。
级甘肃靖远冀教版七年级上lesson30优秀教学案例

针对年级知识深度,本节课要求学生能够听、说、读、写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相关话题,掌握一定的词汇量和句型结构,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跨文化交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有效的锻炼和提高。
3.教师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鼓励他们相互交流、讨论,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中国传统节日的调查,每个小组负责一个节日的资料收集和介绍。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教师将通过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培养他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例如,教师可以讲述中国传统节日的背后故事,引导学生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2.教师将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使他们能够尊重和理解不同文化的差异。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中外文化交流活动,让学生与外国学生一起分享各自的传统节日习俗。
3.教师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例如,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激励学生勇敢尝试、不断进步。
3.教师可以通过举例、讲解、示范等方式,向学生展示如何运用所学的词汇和句型进行交流和表达,让学生在听讲过程中吸收和掌握知识。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可以根据课本内容,设计一些与节日相关的话题,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探讨:“你们认为传统节日对现代社会有什么意义?请小组合作,共同编写一篇关于传统节日意义的小短文。”
3.教师可以利用一些与传统节日相关的故事或趣闻,如“屈原与端午节”、“嫦娥与中秋节”等,引起学生的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浙江省金华市汤溪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30课 寓言四则 导学案(人教版)

一、学习目标1.积累词语。
理解“饶头、智、亦云、亡、吊、何遽、居、将、十九”等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2.了解寓言的文体特点及《伊索寓言》《韩非子》《淮南子》的有关文学常识。
3.分析寓言的故事情节,领悟所蕴含的道理。
二、学习过程第一课时(点拨)生研读《赫耳墨斯和雕像者》,品味重点词语,理解赫耳墨斯爱慕虚荣的性格和寓意;学生自读《蚊子和狮子》,理解精巧构思和拟人手法。
(一)、说一说《青蛙的肚皮》、《驴与愚蠢的狼》、《怯懦的蝙蝠》、《狼和小羊》、《贪婪的狗》、《愚蠢的乌鸦》等文章,同学们,这些饶有趣味的寓言故事的出处大家知道吗?谁还能讲出这部古希腊寓言汇编中的故事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伊索寓言》中的两则:《赫耳墨斯和雕像者》和《蚊子和狮子》。
请同学们从阅读提示中圈点出有关寓言和《伊索寓言》的知识要点。
(二)、拉一把1.寓言寓言是以劝喻或讽刺性的故事为内容的文学样式。
篇幅大多简短,主人公可以是人,可以是拟人化的生物或非生物。
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
寓言在创作上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表现手法。
寓言最突出的特点是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
17世纪法国寓言诗人拉·封丹说过:“一个寓言可分为身体和灵魂两部分:所述的故事好比是身体,所给予人们的教训好比是灵魂。
”寓言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盛行。
诸子百家著作中就有不少寓言故事流传下来。
外国寓言作品,著名的有古代希腊的《伊索寓言》,法国的《拉·封丹寓言》和俄国的《克雷洛夫寓言》。
2.伊索和《伊索寓言》相传伊索是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人,善于讲动物故事。
公元前5世纪末,希腊寓言开始归于他的名下。
《伊索寓言》是古希腊寓言的汇编。
其中大多是动物故事,反映了平民或奴隶的思想感情。
耶稣会传教士在明代把伊索寓言传入中国。
(三)、生共同研读《赫耳墨斯和雕像者》1.学生自由诵读,思考:恰如寓言诗人拉·封丹对寓言的形象概括,读寓言,要从“身体”读出“灵魂”,也即从所述故事读出道理。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30课 寓言四则》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30课寓言四则》教案(新版)新人教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文章内容,把握其寓意和寓言特点,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过程与方法:在教师引领、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学会寓言学习方法,提高阅读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学会为人处事的道理。
教学重点:把握寓言特点,学会为人处事的道理,提高阅读兴趣。
教学难点: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以谈话交流方式,从读书话题引出寓言文体。
让学生说说自己读过的寓言故事,谈谈寓言的特点,进而引出本课的学习内容。
二、方法引领1、师生交流归纳寓言的学习方法读故事、知内容——品形象、明寓意——悟生活、想自己(大屏幕展示)2、自读寓言,了解大意。
(教师可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适当引导积累字词,扫除障碍)3、以难度较大的《塞翁失马》为例,引导学生进行寓言的学习。
①这则寓言讲了一个什么故事?②故事中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主人公形象?③你悟出一个怎样的道理?请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
三、自主学习(重难点落实)1、学生小组合作,选择一则自己比较喜欢的寓言,根据以上归纳的思路和方法展开自主学习。
要求每组派一至两名同学发言。
教师巡视,聆听与指导。
2、学习成果汇报(在此环节中,教师帮助学生体会情节设置的巧妙性和主人公形象的传神性;鼓励学生可以多角度解读寓意)四、拓展(也可留为作业)故事情节的设置是为一定的寓意而服务的,请你对其中前两则寓言的结尾进行改写或续写,并赋予它新的寓意。
(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寓言中故事情节为寓意而设置的特点)五、课堂小结推荐阅读:《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中华成语故事》《克雷洛夫寓言全集》《希腊寓言》。
冀教版七年级英语上册Lesson 30导学案

冀教版七年级英语上册Lesson 30导学案柞水县穆家庄九年制学校科目English 课题Lesson 30:Grandma’S BirthdayParty 课型New lesson主备人党学芳审核人授课时间第十周学案编号46学习目标Words: set, teacupPhrases :1.at my grandma and grandpa’s house;2.play with;3.have a party .Sentence structures: 1.My family is having a party. .2.she loves the presents from my mum-a little dog. .3.Happy birthday grandma. .过程与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练习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我要通过大声朗读和小组合作探究掌握本课重点单词和短语。
要积极参与,大胆展示。
重点:短语,词语用法。
难点:一般现在时态与现在进行时态的区别。
学法指导:阅读理解短文,在文中勾画出生词、短语和句型,完成预习自测题目。
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出来。
知识链接: 复习现在进行时态与一般现在时态。
学习流程一自主预习:Ⅰ.写出下列动词的单三现在分词形式。
1.set 2.sit3.play 4.have5.1augh 6.cook7.make 8.goⅡ.根据句意写出单词或短语。
1. It’s time for dinner. Jane,_________(摆放)the table, please.2. We bought a set of ________(茶杯).3. My family is having a party at my 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祖父母的)house.4.My father and Uncle Fred are talking and ____________(大笑). 备注(教师复备栏及学生笔记). 现在分词的构成:一般在动词词尾加ing,例如:do-doing; look-lookin g.以重读闭音节结尾的单词,如果只有一个辅音5.Grandma loves the present____________(来自)my mum.6. 看!你妹妹正和小猫一起玩儿。
人教七年级第30课导学案

30课寓言四则导学案课时:第1课时课型:预习+展示【课堂目标】1、了解寓言的特点2、分析故事情节。
3、学习改写、编写寓言,进一步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知识链接】寓言是文学体裁的一种。
以散文或韵诗的形式,讲述带有劝谕或讽刺意味的故事。
结构大多短小,主人公多为动物,也可以是人或非生物。
主题多是惩恶扬善,多充满智慧哲理。
《伊索寓言》是一部寓言故事集。
相传伊索是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人,善于讲动物故事。
现存是《伊索寓言》,是古希腊、罗马时代流传下来的故事,经后人汇集,同归在伊索名下。
课堂学习流程(一)独学(8分钟)1、给加点的字注音:宙.斯()庇.护()较.量()凯.歌()理解下列词语庇护:饶头较量:爱慕虚荣凯歌:3、自由朗读两则寓言,思考:恰如寓言诗人拉.封丹对寓言的形象概括,读寓言就要从“身体”读“灵魂”,也即从所述故事读出道理。
那么这两则寓言在结构安排上有什么特色?(二)对学和群学(11分钟)1、赫耳墨斯来到人间的动机和目的是什么?2、赫耳墨斯和雕像者的对话,其中也穿插了赫耳墨斯的神态、心理和语言描写(抓关键词语,一“笑”两“想”三“问”),请找出来,说说这些描写表明他是个什么样的人?3、如何理解《赫耳墨斯和雕像者》故事的结尾?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3、学生自主阅读《蚊子和狮子》思考:①蚊子为什么能打败狮子?②蚊子为什么败给了蜘蛛?4、《蚊子和狮子》寓意是什么?(三)小展生成(8分钟)1、在组内展示独学的内容;2、讨论并确定对学与群学的大展示内容(四)大展提升(8分钟)1、分组展示对学和群学的内容。
2、展开想象,续编情节(1)当赫耳墨斯听说自己的雕像当饶头只作“白送”他的心情和神态会怎么样?会说些什么掩饰这难堪呢?(2)想象一个蚊子不被吃掉的情节,给寓言安排一个不同的结局。
(五)当堂检测(5分钟)拓展阅读有一次,浓烟忽然俯视一下烟囱,就嘲笑起烟囱来了:“多渺小、多可怜啊!你那样一动也不动,不嫌乏味么?我看你就像一根呆板的木头…你是什么时候站在我身子底下的?你注意了我高超的舞蹈么?你看了不觉得惭愧么?”烟囱回答道:“你比我高,比我粗大,还会舞蹈,这都不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学案•教师用书》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感知故事情节。
2、分析课文,学会从故事寓意感知深刻的道理。
3、树立准确的评价观和祸福观。
能从寓言中获得对生活有益的启迪。
【学习重点、难点】
1、理解各则寓言的寓意。
2、用自己的话多角度概括寓意,培养发散思维水平。
【自主预习案】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赫.拉(hè)跛.(bŏ)何遽.(jù)边塞.( sài ) 髀.(bì)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暮而果大亡.其财丢失此何遽
..不为福乎怎么就(2)马无故亡.而入胡逃跑居.数月是经过的意思(3)人皆吊.之对其不幸表示安慰其马将.胡骏马而归带领3、文学常识。
(1)用假托的故事寄予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发和教育的文学体裁叫做寓言《赫尔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均选自《伊索寓言》,作者相传是古希腊的伊索。
(2)、《智子疑邻》选自《韩非子∙说难》,作者战国末期著名思想家韩非,是“诸子百家”家中法家思想的代表。
(3)、《塞翁失马》选自《淮南子∙人间训》,为西汉淮南王刘安编著的。
4、下列叙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A )。
A、寓言往往是以比喻性的故事寄予深刻的道理,《赫尔墨斯和雕像者》是以
神喻人,《蚊子和狮子》是以动物喻人。
B、两则寓言都采用了对话描写。
C、两则寓言结构相同,都是先叙述故事,篇末点明寓意。
D、《赫尔墨斯和雕像者》构思精巧,文章采用问答的形式,问答略有变化,
有起伏。
5、蚊子第二次吹喇叭的原因是(B)
A.有意气一气狮子,再一次从精神上征服狮子。
B.得胜后骄傲了,炫耀一下自己的胜利。
C.宣扬自己的功绩,要称雄于动物界。
D.庆贺自己战胜狮子而奏乐。
6.赫耳墨斯听说自己的雕像只作“白送”后,产生怎样心情,说些什么? 7.从下面提示的两个话题中任选一个作话题,发挥想象,编写一则寓言。
⑴嘴和眼的对话;⑵树和斧子。
{(6、7学生结合实际和生活经验谈的有理即可。
)}
【课内探究案】
一、情景导入,明确目标
在文学宝库里,有一种诙谐幽默的文章——寓言,它是一种古老的文学体裁,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盛行,寓言故事传达着人们对于自然、社会、人生的思考。
今天就来学习《寓言四则》,看我们能获得哪些人生经验。
二、自主探究,释疑解惑。
(一)、读一读
1、教师范读(或听课文朗读录音)
2、学生诵读,读通读准学生译读,根据注释解释词语并翻译句子,相互订正。
个别问题有老师点拨。
(二)、议一议
1、《赫尔墨...者》寓意是什么?讽刺和批评了那些爱慕虚荣、妄自尊大的人
2、你从《蚊子和狮子》中学到了什么?〔点拨〕:骄兵必败
(三)、说一说
复述《智子疑邻》和《塞翁失马》的情节,说说从中得到什么人生启示?
〔点拨〕:《智》听意见只能听准确的,而不要看这意见是什么人提出,对人不能持有偏见。
《塞》“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祸与福是对立统一的(四)、辩一辩
a、通学《智子疑邻》一文,你认为我们对于准确的意见应该采取怎样的态度?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教育人们不可因人废言,要看意见准确与否。
b、通过学《塞翁失马》一文,你觉得好事、坏事能转化吗?请举例说明。
学生结合实际和生活经验谈的有理即可。
三、结合目标,有效训练。
A、阅读《智子疑邻》,完成下列问题。
宋.....疑邻人之父。
8、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解释。
(1)天雨.墙坏( yù下雨)而邻人之父.亦云(fǔ老人)暮而果大亡.其财(wáng 丢失)
(2)解释下列词语。
筑:修补亦:也而:表顺接智:以……为聪明
9、翻译下面的句子。
(1)、不筑,必将有盗。
如果不(赶紧)修筑它,一定有盗贼进来
(2)、其家.....父。
这家人很赞赏儿子聪明,却怀疑偷盗是隔壁那老人干的
10、课文开头八个字写了什么?富家被盗的原因是什么?
写故事发生的背景;家富,且“天雨墙坏”
B、阅读《塞翁失马》,完成文后问题。
1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加点字。
善.术者(擅长、善于)亡.而入胡(逃跑。
)
将.胡骏马而归(带领)以跛之故.(因为。
)
12、翻译下面的句子。
(1)、此何遽不为福乎?这件祸事怎么就不会变成好事呢?
(2)、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
(老人)家里有了很多的好马,他的儿子又喜欢骑马,(一次)堕下马跌断了他的大腿。
(3)、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靠近边塞的人家,战死的青壮年占十分之九
13、本文蕴含的道理是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成语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就出自于这个故事。
14、给下列成语各配上另一个成语,结成对子。
守株待兔{ 缘木求鱼} 狗仗人势 { 狐假虎威 }
雪中送炭 {锦上添花} 愚公移山 {精卫填海 } (备选:A、精卫填海 B、锦上添花 C、狐假虎威 D、缘木求鱼)
【拓展检测案】
1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准确的一项是:( B )
A.司机吴斌同志舍己救人的壮举,让获救的市民们耿耿于怀
....,一生难
忘。
B.虹山湖的山光水色,在濛濛细雨中,隐隐约约,美如仙境,引人入
...
胜.。
C.易中天老师在演讲中时时旁征博引,妙语连珠,简直令同学们目不
..
暇接
..。
D.网球选手李娜从小就有自命不凡
....的理想,这激励着她持续超越自己,成为亚洲网坛的骄傲。
16下列各项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B )
A.京剧表演艺术家朱世慧发挥文化领军人物的作用,为我省培养了很多年轻的艺术家。
B.中国地质大学登山队登上珠峰峰顶,成为国内首支登上世界最高峰。
C.神州九号飞船将于6月至8月间择机发射,与天宫一号飞行器实行交会对接。
D.为提升城市品位,枣阳市近日展开了“市容环境美好示范路”的评选活动。
17.在空白处填入的一组句子,排序准确的一项是( D )
怨天尤人不但是一种懦弱,。
,,。
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强者并不是一个一帆风顺的幸运儿,必然要经历各种痛苦和挑战,而战胜一切困难的人首先必须战胜自己,战胜自己的前提就是反省自身。
①不但掩盖了自己不能面对的现实②更是一种不成熟的表现③还留下了将来可能重蹈覆辙的隐患④而不客观地责怪他人还会衍生出新的矛盾
A.②④①③ B.④②①③ C.④①③② D.②①③④
18.模仿下面的诗句再写一个句子。
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路 , 引你走到光明
读下面寓言,完成文后的问题。
猫头鹰搬家
一只猫头鹰一直向东方飞去。
它飞得很疲乏了,便停在树林里面歇息。
一只斑鸠也在那里休息。
斑鸠看见猫头鹰气喘吁吁的样子,便问它:“你这么匆匆忙忙地赶路,上哪儿去呀?”猫头鹰说;“我想搬到东方去住。
”斑鸠问:“那是为什么?”猫头鹰说;“西边的人都说我的声音难听,都讨厌我。
我在那儿住不下去,非搬家不可了!”斑鸠说:“搬家就能解决问题吗?依我看,如果,那么不管你搬到哪儿,人们都会讨厌你的!
19、在文中找出“休息”的同义词:歇息
20在语段中的横线上填上一句恰当的话。
(你不改变你(难听)的声音)
21、分别说说下面句子中“哪儿”“那儿”的意思。
(1)、上哪儿去呀?什么地方
(2)、那么不管你搬到哪儿,人们都会讨厌你的。
泛指任何地方
(3)、一只斑鸠也在那里休息。
树林里。
(4)、我在那儿住不下去,非搬家不可了!西边
22、这则寓言与《伊索寓言》一样有很巧妙的艺术特色:篇幅短小而寓意深刻;采用拟人化手法,形象鲜明;简洁客观地叙述一个故事,最后以一句话画龙点睛地揭示蕴含的道理
23、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只有彻底改正缺点,才能受人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