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调整训练》知识点提要

合集下载

呼吸调节

呼吸调节

1.脊髓:有支配呼 吸肌的运动神经元, 是联系脑和呼吸肌 的中继站。 2.低位脑干: 延髓:产生呼吸节律的基 本中枢。
脑桥:呼吸调整中枢。
3.高位脑:大脑皮层、 边缘系统、下丘脑等, 是随意呼吸调节中枢。
呼吸运动的随意调节
脑干对呼吸运动的控制属于不随意的自主控制,大脑 皮层通过皮层-脊髓束和皮层-脑干束直接控制呼吸肌的活 动,可随意控制呼吸运动,使呼吸运动与其他躯体运动相 协调,完成诸如发声、讲话、唱歌等动作。
呼吸障碍的观察
4、声音异常 一、蝉鸣样呼吸:见于喉头水肿、喉头异
物等。 二、鼾声呼吸:见于昏迷、神经系统疾病 5、形态异常 一、胸式呼吸减弱,腹式呼吸增强 二、腹式呼吸减弱,胸式呼吸增强 6、呼吸困难
谢谢 再见
窦 神 经
呼吸中枢
(1)外周化学感受器
动脉血PO2降低、PCO2或H+浓度 升高受到刺激
主动脉体 颈动脉体
冲动经窦神经和迷走神经
传入呼吸中枢延髓
反射性的引起呼吸加深加快
特点:
1.适宜刺激:对PO2↓、PCO2↑、[H+]↑高 度敏感,且三者对化学感受器的刺激有相 互增强的现象。
2.存在于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前者主 要参入呼吸调节,后者则在循环调节方 面较为重要。
1、正常呼吸:安静状态下频率为16-18次/ 分,节律规则,均匀无声且不费力。
2、异常呼吸观察: 频率异常 呼吸过速:频率超过24次/分,见于发热、
疼痛、甲亢。 呼吸过缓:频率低于10次/分,见于颅高压、
巴比妥类药物中毒。
呼吸障碍的观察
深度异常 1、深度呼吸,又称库斯莫呼吸。深而规则
的大呼吸。常见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和尿 毒症酸中毒。 2、浅快呼吸:是一种浅而不规则的呼吸, 有时呈叹息样。常见于呼吸麻痹,胸肺疾 患,休克病人,也可见于濒死病人

呼吸调节

呼吸调节
缺氧对呼吸中枢的直接作用是抑制,并与缺氧程度 呈正相关: 轻度缺氧时:通过外周化学感受器的传入冲动兴奋呼 吸中枢的作用,能对抗缺氧对中枢的直接抑制作用,表 现为呼吸增强。 严重缺氧时:来自外周化学感受器的传入冲动,对抗 不了缺氧对呼吸中枢的抑制作用,因而可使呼吸减弱, 甚至停止。 特点:①缺氧对呼吸的刺激作用远不及PCO2和[H+]↑ 作用明显,仅在动脉血PO2<80mmHg以下时起作用; ②当长期高CO2 和低O2 状态(严重肺水肿、肺 心病),中枢化学感受器对高CO2发生适应,此时低O2 对外周化学感受器的刺激成为驱动呼吸的主要刺激。 若给予高O2吸入会导致呼吸停止。
(三)呼吸肌本体感受性反射 肌梭和腱器官是呼吸肌的本体感受器。 当吸气阻力升高时→呼吸肌本体感受器 兴奋→传入冲动频率→反射性增强吸气肌收 缩力,以克服阻力保证肺通气量。
特征:平静呼吸时作用不明显,当运动或 气道阻力升高(如支气管痉挛)时作用明显。
(四)其他反射 1.咳嗽反射 2.喷嚏反射 3.肺毛细血管旁感受器引起的呼吸反射
CO2+H2O→H2CO3→H++HCO3-
3. CO2、H+和低O2对呼吸运动的调节 (1)CO2:
中枢化学感受器+ 延髓呼吸中枢+ 呼吸加深加快
外周化学感受器+
特点:
①CO2 兴奋呼吸的作用,以中枢途径为主; 但因脑脊液中碳酸酐酶含量很少,故潜伏期 较长; ②CO2 兴奋呼吸的中枢途径是通过H+ 的间 接作用(∵血液中的H+不易透过血-脑屏障); ③CO2兴奋呼吸的外周途径虽然为次,但 当动脉血PCO2突然增高或中枢化学感受器对 CO2的敏感性降低(CO2 麻醉)时,起着重要 作用。
(二)比奥呼吸(Biot breathing)

呼吸训练知识分享

呼吸训练知识分享

呼吸训练呼吸训练1.呼吸训练目的呼吸训练的目的在于改善换气;改善肺部、胸部的弹性;维持和增大胸廓的活动度;强化有效的咳嗽;强化呼吸肌、改善呼吸的协调性;缓解胸部的紧张;增强患者的体质。

[1]2.呼吸训练分类2.1缩唇呼吸2.2腹式呼吸2.3部分呼吸法2.4呼吸训练器3.一般的原则3.1尽可能在安静的环境中进行训练。

(背景轻音乐为宜)3.2充分向患者说明呼吸训练的目的。

3.3指导患者穿着轻便的衣服,尽可能的保持全身放松的肢位。

3.3.1开始采取膝屈曲的仰卧位,使腹肌放松。

3.3.2适时选择坐位、立位等其他体位进行治疗。

3.4对患者的日常呼吸方式进行观察评定。

3.5对患者进行放松技术的指导,主要是针对胸廓上部、肩胛带肌的放松。

3.5.1胸锁乳突肌3.5.2斜方肌上部纤维3.5.3肩胛提肌3.5.4斜角肌4.注意事项4.1对有呼吸困难的患者,首先考虑辅助呼吸法和给予氧气吸人,维持呼吸的通畅。

4.2不要让患者努力地呼吸,呼气时必须有意识地放松,若努力呼气,易引起气管内的气流紊乱,增加气道阻塞,易诱发支气管痉挛。

4.3训练开始时,不要让患者长呼气,这是导致呼吸急促的原因。

4.4吸气初期不要让呼吸辅助肌收缩。

4.5为了避免过度的换气,做3~4次深呼吸练习即可。

5.效果5.1增加每分通气量5.2减少呼吸次数5.3减少分钟换气量5.4增加呼吸功率5.5增加动脉血氧分压5.6降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6.训练法6.1缩唇呼吸(push lip breathing)缩唇呼吸指的是吸气时用鼻子,呼气时嘴呈缩唇状施加一些抵抗,慢慢呼气的方法.此方法气道的内压高,能防止气道的陷闭,使每次通气量上升,呼吸频率、每分通气量降低,可调解呼吸频率。

6.1.1目的缩唇呼吸可协调各种呼吸肌在呼吸运动中的活动,又由于通过缩唇形成2 ~ 5 cmH2O微弱阻力,使气道等压点向气道远端推移,从而延长呼气时间,增加气道压力,延缓气道塌陷和狭窄,降低过快的呼吸频率,吸气与呼气时间被延长,在使患者的气量和肺泡换气增加的同时,二氧化碳的排出量也增加,有利于肺内气体充分排出,增加潮气量,改善肺内气体交换,改善肺功能。

呼吸运动的调节

呼吸运动的调节
化学因素 CO2潴留(中枢化学感受器发生适应)与
呼吸功能不全 CO2 增加→呼吸加深加快 1)直接作用中枢化学感受器-
呼吸中枢兴奋 2)间接作用-外周化学感受器-
呼吸中枢兴奋
2.乏O2的影响 乏O2 - 呼吸加深加化学感受器-呼吸中枢兴奋
*临床吸O2 3.H+的影响
H+增加 -呼吸加深加快
1)直接作用中枢化学感受器-呼吸中枢兴奋
2)间接作用外周化学感受器-呼吸中枢兴奋
*呼吸与酸碱平衡
肺通气不足:CO2蓄积,H+↑ --呼吸性酸中毒
肺通气过度:CO2排出过多, --呼吸性碱中毒
1.肺扩张反射 2.肺缩反射 肺萎陷时引起吸气活动的反射.
(二)呼吸肌本体感受器反射
感受器为肌梭。当呼吸肌负荷加重时 (如,哮喘)发生本反射。
(三)防御性呼吸反射
1.咳嗽反射 2.喷嚏反射
三、化学因素对 呼吸的调节
(化学感受性呼吸反射)
(一)化学感受器
1.外周感受器 2.中枢感受器
(二)CO2、H+和O2对呼吸的调节 1.CO2的影响 CO2是调节呼吸的经常起作用的生理性
第四节 呼吸运动的调节 一、呼吸中枢与呼吸节律的形成
(一)呼吸中枢 1.基本节律中枢
-延髓 2.呼吸调整中枢
-脑桥上部 3.呼吸随意控制
-高位脑
(二)呼吸节律 形成的机理
延 髓
吸气切断机制
脊 髓
脑桥呼吸调整中枢
二、呼吸的反射性调节 (一)肺牵张反射
吸气→肺扩张→肺牵张感受器→迷走神经→ 延髓呼吸中枢→吸气转为呼气。又称黑-伯反射

呼吸调息

呼吸调息

辩证选用
自然呼吸---初学或者体质弱者 逆腹式呼吸---消化,呼吸系统疾病和高
血压 停闭呼吸---神经系统和胃肠疾患 提肛呼吸---低血压和内脏下垂
药养不如食养,食养不如气养
调心----练功中的意念要求
调心的概念
掌握并运用特定的心意,即意念内控 的技术与方法来调控身,息,使精气神 渐臻合一的过程。
“人在胎中,不以口鼻呼吸,惟脐带系 于母之任脉。须想其气,出从脐出,入 从脐入,调得极细,然后不用口鼻,但 以脐呼吸,如在胞胎中,故曰“胎息””
方法
练功者在意念的诱导下产生更柔和的腹 式呼吸,腹部几乎不动,而想象脐部在 呼吸,形若婴儿在胞胎中的一种呼吸方 法。
胎息法的练习,必须通过长期的功法练习,循
意义
古人认为,胎儿通体柔软,一片生机。 胎儿没有意识活动,没有情绪波动,所 谓“何识何知?何明何晓”(《规中指 南》),没有精、气、神的外耗,所以生 命力最旺盛。功法练习达到“再立胎息” 的境界,就意味着“返婴”,意味着取 得了最佳的功法练习效果。
踵息法 【定义】踵息在这里是指深息的意思,这是结合意守进行深长呼
3、停闭呼吸法
【定义】停闭呼吸法是一种“以意领气” 给合默念字句和有意识地停顿呼吸,以 增强锻练腹式呼吸强度的方法,其练法 有吸呼停法与吸停呼法二种。
3、潜呼吸
潜的两层含义: 一,口鼻呼吸动作小,若有若无 二,看似无呼吸,实际真息在
复习“真息”的概念 息相:在虚极静笃的情况下,呼吸无声,
息相与息法相区别:在高度安静的时候, 出现深长匀细的呼吸。
(复习)标准:深



二、推拿功法中常用的呼吸锻 练法
1、自然呼吸法 自然呼吸法是呼吸锻练的基础呼吸法,也是呼

蔡_呼吸运动的调节要点

蔡_呼吸运动的调节要点

4. 5%尼可刹米1ml
5. 静脉内注入3%乳酸 2ml(观察呼吸频率和幅度变化) 6. 切断右侧迷走神经,观察呼吸频率和幅度。再切断左侧迷走神经,观察 呼吸频率和幅度变化。
实验分析
1. CO2浓度增加使呼吸运动加强
由于吸入气中CO2浓度增加,血液中PCO2增加, CO2透过血脑屏障使脑脊液中CO2浓度增多, CO2 十H2O→ H2CO3 → HCO3-+ H+ CO2通过它产 生的 H+刺激延髓化学感受器,间接作用于呼吸中枢, 通过呼吸肌的作用使呼吸运动加强,此外,当PCO2增 高时,还刺激主动脉体和颈动脉体的外周化学感受器, 反射性地使呼吸加深加快。
麻醉效果的观察
呼吸:深慢而平稳 角膜反射:明显迟钝 肌张力:全身肌肉松弛 皮肤夹捏反射消失。
3. 家兔固定和剪毛
固定用细绳—回收 固定头部要点: 门牙—拉直以使颈部挺 起,便于手术
剪毛:
剪刀贴住皮肤剪毛; 提起毛再剪,易剪破皮肤
4. 颈部手术
颈部正中切口 — 分离 软组织 — 暴露气管 — 钝性分离双侧迷走神 经—各自穿2根丝线备 用 钝性分离气管,底下 穿棉线备用 气管倒T形切口,插入 Y形气管插管,棉线固 定
通过呼吸,机体从大气摄取新陈代谢所需要 的O2,排出所产生的CO2,因此,呼吸是 维持机体新陈代谢和其它功能活动所必需的 基本生理过程之一,一旦呼吸停止,生命也 将终止。
呼吸运动是受呼吸中枢控制的呼吸肌节律 性活动,伴随着压力变化而使气体进出呼 吸道。
呼吸中枢通过支配呼吸肌的传出神经(隔 神经和肋间神经),引起相应的呼吸肌收 缩,胸廓顺应扩张,肺内压降低,气流自 气管进入肺而引起吸气;当肺泡扩张到一 定程度时可反射性缩小,进而产生呼气, 从而完成呼吸运动。

呼吸训练

呼吸训练

第三节
体位引流
体位引流是指通过采取各种体位,应
用重力使液体流向低处的原理,达到消 耗较少的能量就能高效率地将痰液排出 的目的。主要应用于痰量较多而排出困 难的患者。
第三节
体位引流
一、体位引流的方法
1.评估患者以决定肺部哪一段要引流。确定引流 姿势,从要引流的肺段向主支气管垂直引流。
2.治疗时机选择:不能在餐后直接进行体位引
5.严重骨骼畸形
第二节
呼吸训练的方法
呼吸训练的要点
1.建立膈肌呼吸;
2.减少呼吸频率; 3.协调呼吸即让吸气不在呼气完成前开始; 4.调整吸气与呼气的时间比例。
第二节
呼吸训练的方法
一、膈肌呼吸
(一)平静时练习膈肌呼吸
方法:1.患者处于舒适放松的体位,如卧位、半 卧位、前倾依靠体位等 2.治疗师将手放置于前肋骨下方的腹直肌上。 3.患者用鼻缓慢地深吸气,同时腹部鼓起。 4.有控制地用口呼气,同时腹部下陷。 重复上述动作3~5次为一组,休息片刻后再练, 每天至少练习5~6组。使呼吸频率逐渐减少,呼吸 深度逐渐加大到接近正常,并成为固定的自发的呼 吸方式。
第二节
呼吸训练的方法
一、膈肌呼吸
(一)平静时练习膈肌呼吸
注意事项: 1.吸气时胸部和胸廓要保持平静; 2.不要让患者过度换气; 3.身体前倾体位更容易诱发膈肌呼吸; 4.在各种体位下(坐、站及活动时(行走、上 楼梯)练习膈肌呼吸。
第二节
呼吸训练的方法
一、膈肌呼吸
(一)平静时练习膈肌呼吸
注意事项: 1.吸气时胸部和胸廓要保持平静; 2.不要让患者过度换气; 3.身体前倾体位更容易诱发膈肌呼吸; 4.在各种体位下(坐、站及活动时(行走、上 楼梯)练习膈肌呼吸。

6第三节呼吸运动的调节

6第三节呼吸运动的调节

(二)防御性反射
咳嗽反射:当喉气管和支气管的黏膜受到机械性或化学性刺激时,该部呼 吸道黏膜下感受器兴奋,经迷走N传入延髓触发咳嗽反射,将呼吸道内异物 分泌物排出。
喷嚏反射:类似于咳嗽反射,不同的是刺激作用于鼻黏膜感受器,传入N是 三叉N,反射效应是腭垂下降,舌压向软腭,呼出气主要从鼻腔喷出,以清 除鼻腔内刺激物。
2、PCO2↑使呼吸加深加快的作用途径: (1)血液中PCO2↑→刺激颈A体和主A体外周化学感受 器→传入N→呼吸中枢→反射性地使呼吸加深加快。 (2)血液中PCO2↑,血液流经中枢时,经血脑屏障进 入脑脊液,CO2+H2O→ H2CO3 → HCO3ˉ+ H+,H+刺 激中枢化学感受器,反射性地使呼吸加深加快。 以后者的调节途径为主。 CO2↑时H+也↑,比单一CO2的作用强。 因为中枢化学感受器直接与脑脊液接触,非常敏感,
迷走N
切断迷走N或损坏PBKF核时,使吸气切断机制(IOS)兴奋所需时间延长, 即IOS抑制吸气N元的兴奋花费的时间延长,吸气深、时间长,呼吸频率 变慢。
二、呼吸运动的反射性调节
内外环境发生改变时,呼吸的节律性运动也会发生改变,这是因为呼 吸中枢的活动既接受来自呼吸器官本身的各种感受器、也接受其它器官 感受器传入冲动的反射性调节以及血液中化学成分改变的传入冲动调节。
三、体液因素对呼吸运动的调节
(一)二氧化碳对呼吸的影响
1、作用:CO2是调节呼吸运动最重要的生理性化学因素。血中PCO2↓→ 呼吸减弱减慢,达一定程度,呼吸暂停。一定水平PCO2对维持呼吸中枢兴奋 是必要的。血中CO2浓度↑时→呼吸加深加快,肺通气量↑;但CO2超过吸入 气20%,引起惊厥,进而出现CO2对中枢N系统麻醉作用,抑制呼吸,甚至死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呼吸调整训练》知识点提要
一、有控制的胸腹式联合呼吸
人的本能式呼吸要么是胸式呼吸,也叫浅呼吸,要么是腹式呼吸,也就是单纯横膈式呼吸,要么是胸腹式呼吸即深呼吸。

有控制的胸腹式呼吸方式是口语交际中较为理想的呼吸方式,是教师必备的基本功。

这种呼吸方式有以下几个特点:
吸气量大。

吸气时,两肋展开,横膈下降,胸腔容量扩大,因而进气快,部位深,气量大。

便于控制。

呼气时,吸气肌肉群仍要工作,用两肋展开和小腹内收“拉住”呼出的气流,有控制地将气流均匀、平稳地呼出。

这是有控制的胸腹腔联合呼吸方式训练的关键。

调解自如。

这种呼吸方式可以因情因景、因实际需要自如地调节用气,使快慢、长短、松紧、上提、下松等多种气息状态,随着思想感情的变化而运动,从而引发出各种不同的声音形式,以达到理想的口语艺术表达效果。

二、有控制的胸腹式联合呼吸的获得方法
1.调整身心状态。

在进行有控制的胸腹式呼吸训练的同时,调整好心理状态和身体状态是非常重要的。

在心理状态方面,一个人内心状态如果是积极的、振奋的,神经传导就快,口语表达也就顺畅。

反之,一个人内心状态如果是消极的、应付的,神经传导就迟钝,口语表达也就呆滞。

因此,无论在用气发声的整个训练过程中,还是在各种口语交际中,都要保持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

在身体状态方面,在口语表达过程中或用气发声时,全身肌肉应相对放松,呼吸器官要舒展自如。

具体作法是:头正、肩松、腰直、脚平。

2.吸气训练
练习吸气时,要注意学习深吸气的方法,做到气沉丹田,蓄气量大。

具体训练方法:
闻花香。

在意念上,面前放置一盆香花,双脚自然站立或采用坐姿(不要坐满,最好只坐椅子的1/2)胸部自然挺起,两肩不能耸起,用鼻子深吸一口气,将气吸到肺底,要吸得深入、自然、柔和,感觉两肋渐开,气吸进肺底,腰带周围涨满;控制一两秒钟,再用嘴缓缓呼出气流。

抬重物。

意念上准备抬起一件重物,先要深吸一口气,然后憋足一股劲。

这时,腹部所产生的感觉同时有控制的胸腹联合的吸气最后一刻的感觉相似。

半打呵欠。

不张大嘴地打哈欠,软腭向上抬起,槽牙打开。

3.呼气训练
通过训练,让呼吸稳劲自如、富于变化,也就是学会有控制地均匀平稳地呼气。

具体训练方法:
吹空瓶练习。

模仿撮起双唇吹响空瓶,气息要均匀而缓慢地流出,呼气时间逐渐延长,达到25-30秒为较好。

体会两肋逐渐收缩,腰带周围渐松,直到一口气呼完。

练习中注意要快吸慢呼。

数数练习。

一口气从1数到30,顿挫用力,声音要规整、圆润,不感到挤压、力竭,数数练习的目的是锻炼控制气流呼出的能力,切记数数当中偷偷吸气。

贯口练习。

借用相声艺术中“贯口”的方式,选择较长的地名、人名或菜名等进行快速朗读,要求合理呼吸,朗读时不结巴、不卡壳,达到发音清晰,快而不乱的效果除上述一些方法外,我们还可以用喊人名练习、朗读短诗、朗读长句和绕口令等方式进行综合训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