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教学大纲
8.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教学大纲

汽车底盘结构与维修教学纲领1.课程性质汽车底盘结构与维修是汽车维修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获得汽车底盘基本结构、维护和修理方面的系统知识,具备对汽车底盘进行拆装、常规维护和修理的基本技术,为此后从事汽车维修工作、适应职业生涯发展确立优秀的基础。
2.课程目标(1)掌握汽车底盘各总成的拆装零部件的作用、结构、工作原理,以及相互间的连结关系。
(2)掌握汽车底盘各总成的拆装步骤、方法和技术要求。
(3)掌握汽车底盘各总成、零件损害的查验方法、修理工艺和调整方法。
(4)掌握汽车底盘各总成常有故障的诊疗与清除方法。
(5)能制订并实施工作计划,进行团队合作与沟通,具备优秀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情感。
(6)掌握汽车底盘总装配的工艺与竣工查收的方法。
3.教学内容序号教学内容计划学时累计学时传动系基础 6 6离合器 6 121 汽车传动系手动变速器 6 18 自动变速器 6 24 万向传动装置 4 28 驱动桥 4 32 行驶系基础 4 362 汽车行驶系车架 4 40悬架 4 44电子控制悬架 4 48 车桥 4 52 车轮与轮胎 4 56 转向系基础 4 60 转向操纵机构 4 643 汽车转向系转向器 4 68 转向传动机构 4 72 液压动力转向系 4 76 电控动力转向系 4 80 制动系基础 4 84 车轮制动器 4 88 驻车制动器 4 924 汽车制动系液压制动传动装置 4 96气压制动传动装置 4 100制动增压装置 4 104汽车防滑控制系统 4 108汽车底盘大修底盘大修工艺 4 1125 底盘总成装配及竣工查收 4 116与竣工查收底盘检测与诊疗 4 120总计1204.教学实施建议(1)理实一体化授课内除配置黑板、挂图、模型、典型零部件、工量具等传统教具外,还应配置投影仪、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设施。
(2)学生 4—5 人为一组,配置底盘总成(或台架)以及所需的仪器和工具,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教学大纲

汽车底盘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1、使学生掌握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汽车底盘故障诊断与故障排除的能力。
2、为学生继续学习后续课程打下基础,培养学生学习掌握相关专业知识的能力。
3、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精神,为职业岗位提供技术型应用型人才。
二、课程教学目标1、理解汽车底盘的基本结构及各总成部件的工作原理。
2、掌握汽车维修常用设备操作技术。
3、掌握汽车底盘常见故障分析。
4、掌握汽车底盘常见故障的维修方法。
三、教学内容结构本书分为10个学习项目,以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为主线,分别介绍了汽车传动系、离合器、手动变速器、自动变速器、万向传动装置、驱动桥、转向系、制动系、行驶系以及车轮定位与车轮检修;同时又将其细分为多个学习任务,具体讲解了现代汽车底盘各系统部分的基本结构、作用、工作原理和故障诊断与维修。
全书在内容上加强了针对性和实用性,突出了底盘故障诊断与排除应用技能的学习,并在每个学习领域之前设置了学习目标和技能目标,以利于教学。
本书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内容丰富。
在教学过程中,各学校可根据具体情况自行取舍教学内容,并加大实践环节的教学,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要求(一)本大纲对教学要求的层次表述1. 对知识的教学要求分为了解、理解和掌握三个层次。
了解:指对知识有感性的、初步的认识。
理解:指对基本概念、基本知识有一定的理性认识,能用正确的语言进行叙述和解释。
掌握: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解决与所学知识相关的应用问题。
2. 对技能的教学要求分为会操作和熟练操作两个层次。
会:指能够运用所学的技能进行独立操作,并能正确完成指定任务。
熟练:指能够连贯娴熟地完成操作,并能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合理的操作流程,能解决操作中出现的错误和问题,准确完成操作任务。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第一单元汽车传动系第二单元离合器第三单元手动变速器第四单元自动变速器第五单元万向传动装置第六单元驱动桥续表第七单元转向系续表第八单元制动系续表第九单元制动系第十单元车轮定位与车轮检修五、教学实施1. 教学建议(1)教学时数安排建议基础模块学时安排建议(2)教学方法建议在本课程教学中,应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作为主体参与教学过程,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应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设计、教学组织中的主导作用,提倡结合现有教学条件,灵活选择、运用教学方法。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_教学大纲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_教学大纲《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情况1、教材:《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2、总学时:(210)学时,其中理论(80)学时,技能(130)学时二、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是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主要专业课之一。
课程的任务主要是介绍和讨论汽车底盘(包括传动系、行驶系、转向系、制动系等。
)及各组成部分的功用、工作原理、典型结构和国内外汽车技术最新发展状况等,使学生了解汽车底盘的构造、特点、工作原理和工作要求,初步具有应用汽车底盘的结构原理、布置和功用等方面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专业技术能力,为学习后续汽车课程提供基础。
三、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针对专业特点,以国产车型为基本车型,重点讲授汽车底盘各总成和零件的构造、原理、故障诊断及检修,授予学生规律性的知识,为学生从事本专业奠定一定理3. 思想教育目标: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
四、教学内容和要求论基础,并使学生在实践中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知识教学目标:掌握现代汽车底盘的构造与工作原理;掌握现代汽车底盘的性能、正确使用、检测、维修的基本方法;掌握汽车底盘常见故障的原因、特点及诊断分析方法。
2. 能力培养目标:具有汽车底盘拆装的能力;具有汽车底盘检测与维修的基本能力;具有诊断和排除现代汽车底盘常见故障的能力;具有诊断和排除现代汽车底盘常见故障的能力。
专业理论部分概述重点掌握内容:1.汽车底盘组成2.汽车维修常用工量具的使用一般理解内容:1.汽车总体构造组成2.汽车的行驶原理传动系统离合器了解内容:离合器的作用与分类和操纵机构;离合器主要零件的检查与维修;离合器常见故障的诊断。
重点掌握内容:1.离合器的功用及摩擦离合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2.离合器的调整理解内容: 1.摩擦离合器操纵机构。
2.离合器的类型3.离合器的拆装和故障检修手动变速器了解内容:普通齿轮变速传动机构、同步器、变速器操纵机构、分动器的构造及工作原理;变速器的装配与调整;变速器故障诊断。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教学大纲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教学大纲一、说明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汽车底盘各总成、零部件的作用、结构和工作原理,并熟悉其部件的拆装方法;掌握汽车底盘常见故障的现象、原因、诊断与排除方法;了解现代检测技术在汽车维修中的应用;掌握汽车底盘的维护和主要总成的检验、修理、调试等过程。
二、总学时240学时三、课程的性质、任务和目的《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是《汽车运用与修理》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
它是实施专业课模块化教学的三个模块之一,内容包括汽车构造与原理、汽车维修及常见故障诊断。
本课程的任务:1、以典型国产车型及常见进口车型为基本车型,重点讲授汽车底盘各总成和零件的构造及工作原理;2、了解汽车常见故障诊断及维修方法,为学生从事本专业奠定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学完本课程后,能掌握汽车底盘各总成和零件的构造及基本原理,并能对汽车常见故障进行诊断和维修。
四、本课程教学应达到基本要求1、牢固掌握底盘各总成和零件的作用、组成、构造和原理;2、掌握汽车底盘各总成和零件的支承、定位、调整、润滑和密封;3、掌握汽车底盘各总成及零件的装配关系;4、牢固掌握常见故障的诊断方法及维修工艺与维修技术要求。
五、课程内容1.传动系概述传动系的作用、组成和布置形式2.离合器(1)概述;(2)摩擦片式离合器的构造及工作原理;(3)离合器的操纵机构;(4)离合器的装配调整;(5)离合器主要零件的检查与维修,离合器常见故障的诊断。
重点:离合器的构造及工作原理;离合器的检查调整;离合器常见故障的诊断。
3.变速器与分动器(1)概述;(2)普通齿轮变速传动机构、同步器、变速器操纵机构、分动器的构造及工作原理;(3)变速器的装配与调整;变速器故障诊断。
重点:普通齿轮变速器及操作机构的构造与工作原理;同步器的构造及工作原理;变速器的装配;变速器故障诊断。
4.电子控制自动变速器(1)概述;(2)电子控制自动变速器的构造及工作原理;(3)自动变速器的使用及维修与故障诊断。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教学大纲

模块化教程大纲——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是是中高等汽车职业技术学校机电一体化专业必修的专业课,本模块课程根据专业特点,以典型国产车型及常见进口车型为例,重点讲授底盘各总成和零件的构造•原理•故障诊断及检修,使学生懂得底盘四大系统的基本理论知识和维修方法,并能将所学到的技能灵活地运用于实践中。
二.课程教学目标汽车底盘模块的教学目标是:学生学习本教材后,应基本达到汽车维修工中级或以上水平,具备汽车底盘维修技术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并在实践中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基本技能教学目标:1、具有个人安全保护.工具和设备正确使用的能力。
2、具有对离合器拆装,检查,修理,调整故障诊断和排除的能力。
3、具有对手动变速器拆装,检查,修理,调整,故障诊断和排除的能力。
4、具有对十字轴式和球笼式万向节拆装和检修的能力及对传动轴和中间支撑检修的能力。
5、具有对万向传动装置故诊断和排除的能力。
6、具有对主减速器,差速器拆装,检修,调整的能力。
7、具有对驱动桥检修,故障诊断和排除的能力。
8、具有正确选用轮胎,拆装,检查,维护轮胎的能力。
9、具有对车轮定位参数进行检查,调整的能力。
10、具有对转向盘自由行程检查,调整的能力。
11、具有对转向器进行检查和调整的能力。
12、具有对机械式转向系故障诊断和排除的能力。
13、具有对动力转向系的检查及故障诊断和排除的能力。
14、具有对制动器拆装,检修,调整的能力15、具有对液压制动系统排气的能力。
16、具有对常规制动系统故障诊断和排除的能力。
17、具有对底盘进行各级维护的能力。
解决实际问题教学目标:1、能对离合器,手动变速器,万向传动装置及驱动桥检修,拆装和调整。
2、能对悬架进行检修和拆装。
3、能对转向系统进行故障诊断和检修调整及动力转向的检查。
4、能对制动系统进行故障诊断和维修。
理论教学模块课题一:底盘概述1、理解底盘的组成和功用。
2、了解汽车的驱动形式。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教学大纲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
总学时: 204其中理论: 132 实训: 72
先修课程:《机械制图》、《机械基础》、《汽车构造》、《汽车材料》等课程。
后续课程: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学习指导练习》
适用专业: 汽车运用与维修
二、课程性质与任务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是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一门专业理论课。
本课程的任务:主要是分析汽车底盘各总成的结构、工作原理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使学生掌握汽车底盘结构的一般规律,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教学目的要求和主要内容
掌握汽车底盘的工作原理及其总体构造。
掌握传动系的功用、组成和工作原理。
掌握汽车转向系的结构和各工作原理。
掌握汽车行驶系的组成、工作状况及转向系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了解并掌握汽车制动系的类型和各部件的工作情况。
四、实践教学
运用“教学与实实训相结合的”方法;鼓励学生多去实训基地拆装分解,以加强对汽车结构的感性认识,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多看一些汽车底盘方面的网站和期刊、杂志,提高学习兴趣
五、学时分配表
六、成绩考核
期末闭卷考试占30%
平时测验5次,成绩占10%
考勤占10%
平时作业占10%
实训成绩占40%
七、教材及参考书目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第一版)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第二版)
《汽车拆装实训》
执笔教师: 杨小强
教研室主任:教学主任: 日期: 2009-10-14。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教学大纲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英文名称:Automobile Chassis Construction And Repair课程编号:040114适用专业: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学时数:72(讲课:60)学分数:4本课程全面讲授汽车的传动系、离合器、手动变速器与分动器、自动变速器、万向传动装置、驱动桥、车架与车桥、车轮与轮胎、悬架、转向系、制动系等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与实训,使学生掌握汽车底盘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汽车底盘各零部件常用的检修方法;具有汽车底盘维护的能力,具有汽车底盘故障诊断与故障排除的能力。
本课程采用理论与实训一体化的形式进行教学,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针对本课程的要求,安排相应的汽车底盘技术专业实训。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是中等职业教育汽车运用技术专业的主干专业课程。
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1)使学生掌握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汽车底盘故障诊断与故障排除的能力。
(2)为学生继续学习后续课程打下基础,培养学生学习掌握相关专业知识的能力。
(3)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精神,为职业岗位提供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全面讲授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技能和创业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
1、基本知识教学目标(1)掌握汽车底盘各总成、主要零部件的作用、分类、结构和工作原理。
(2)掌握汽车底盘技术状况和故障的诊断与检修,能准确分析故障的原因。
2、能力目标(1)掌握汽车底盘各零部件常用的检修方法。
(2)掌握汽车底盘各系统的故障诊断与排除方法。
(3)掌握常用底盘电控系统诊断仪器和设备的使用方法。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1、绪论(2学时)讲述汽车底盘的现行技术状况与未来发展。
2、汽车传动系(4学时)讲述传动系的功用与组成;传动系的布置形式。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教学大纲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汽车构造原理与维修(底盘)课程类型:职业专业课学分数:6 学时数:96 其中:实训学时:32 先修课程:机械制图、汽车材料后续课程:汽车整车性能检测适用专业:汽车运用技术专业、汽车服务与营销专业开课单位:技术应用学院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本课程是汽车电子技术专业的一门职业专业课,在专业教学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系统的讲授底盘基本结构原理、检测、故障诊断、维护、修理等方面的知识,使学生初步具备对汽车底盘零件结构和耗损分析的能力,初步具有底盘维护,维修能力和故障分析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的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
三、课程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一)汽车传动系(44学时:其中理论26学时;实践18学时)理论教学(26学时)1、教学主要内容(1)传动系的功用与组成、布置形式(2)离合器构造、操纵机构、维修、故障诊断(3)普通齿轮变速器的变速传动机构、同步器、变速器的操作机构、分动器、手动变速器的维修与故障诊断(4)液力传动装置、机械传动装置、控制系统、自动变速器的维修与故障诊断(5)万向节、传动轴与中间支撑、万向传动装置的维修与故障诊断(6)主减速器、差速器、半轴与桥壳、驱动桥的维修与故障诊断2、教学基本要求(1)了解离合器的构造原理,掌握调整检修方法。
(2)掌握手动变速器构造及拆装工艺。
(3)了解万向传动装置的结构组成及原理。
(4)基本掌握自动变速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掌握拆装注意事项。
(5)掌握驱动桥的结构、调整及组装工艺。
(6)能对传动系统常见故障作出分析。
(7)了解无级变速器和手自动一体变速器的基本组成。
3、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离合器的工作原理,典型离合器的维护检修、装配与调整,常见故障诊断与排除。
(2)普通齿轮变速器的变速传动原理,典型变速器的维护、检修、装配与调整,常见故障的诊断与排除。
(3)普通齿轮变速器的变速传动原理,典型变速器的维护、检修、装配与调整,常见故障的诊断与排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及任务
本课程是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也是后续专业课的基础课。
其任务是使学生在全面了解汽车整体构造和使用性能的基础上,掌握汽车行驶的基本原理和底盘各总成或系统的功能、结构、工作原理、故障分析、维修方法等专业理论知识。
当完成与之配套的“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实训”课后,应使学生具备初步分析、判断与排除汽车底盘常见故障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系统地讲授汽车底盘的基本结构、原理、维护、修理等方面的知识,使学生初步具有汽车底盘的零件结构和损坏分析的能力;初步具有底盘维护、修理能力和底盘故障诊断排除能力。
(一) 知识教学目标
1. 掌握各总成及零部件的作用、结构、工作原理、相互间的连接关系。
2. 掌握各总成的拆装步骤、方法和技术要求。
3. 掌握各总成、零件损伤检验方法、修理工艺或调整方法。
4. 掌握典型汽车底盘各总成及其部件的作用、结构、基本工作原理、拆装工艺和维修方法,熟悉常用维修设备的使用和维护方法。
5. 掌握汽车底盘各总成常见故障的诊断与排除方法。
(二) 能力培养目标
1. 初步具备安全生产的能力。
2. 熟练掌握常用底盘维护、修理工具和设备的使用方法。
3. 能对底盘的常见故障进行诊断排除。
4. 能按维修工艺对底盘进行维修、装配、调整和性能试验。
(三) 思想职业道德教育目标
培养严谨的工作态度、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严格的质量意识、安全意识、环保意识、团队协作意识。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绪论(1学时)
教学内容:
1.汽车底盘的组成、特点及发展趋势;
2.本课程的性质、任务及学习方法。
教学要求:
了解本课程的性质、任务与目标及学习方法。
第一章汽车传动系(20学时)
教学内容:
1.传动系分类、功用及组成;
2.合器的功用、组成、原理;离合器的构造;离合器的操纵机构;离合器的故障诊断与检修;
3.手动变速器的功用、类型及工作原理;手动变速器的变速传动机构;同步器;手动变速器的变速操纵机构;手动变速器的故障诊断与检修;
4.自动变速器的功用、组成、原理;
5.万向传动装置的组成,万向节类型及工作原理;传动轴和中间轴承;万向传动装置的故障诊断与检修;
6.主减速器的功用、组成、类型及结构原理;
7.差速器的功用、组成、类型及结构原理;
8.半轴和桥壳。
教学要求:
1.了解离合器的构造原理,掌握调整检修方法;
2.掌握手动变速器构造及拆装工艺;
3.了解万向传动装置的结构组成及原理,掌握拆装注意事项;
4.掌握驱动桥的结构、调整及组装工艺;
5.掌握主减速器的功用、组成、及维修工艺;
6.掌握差速器的功用、组成、及维修工艺;
7.了解半轴和桥壳的相关维修知识;
8.能对传动系统常见故障作出分析。
第二章汽车行驶系(12学时)
教学内容:
1.车架的种类及结构特点
2.轮毂、轮胎的结构、型号及选用
3.非独立悬架的功能及组成,非独立悬架的典型结构分析,减震器与弹性元件的功能及结构分析,悬架系统的故障分析与维修
4.独立悬架的结构、原理及应用
5.平衡悬架、电子控制悬架系统的种类及特点
6.车轮定位的重要参数,车轮定位的方法。
7.汽车行驶系统常见故障分析与维修
教学要求:
1.了解通过性和平顺性对行驶系统的要求。
2.了解车架、车桥的种类。
3.掌握轮胎的构造,基本掌握轮胎的编号规则及选用方法。
4.掌握车轮定位的原理及影响因素,能对行驶系的故障做出分析。
5.了解电控悬架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6.了解主动悬架和半主动悬架的结构、原理及应用
7.基本掌握汽车行驶系的故障诊断方法。
第三章汽车转向系(12学时)
教学内容:
1.机械式转向系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液压式动力转向系结构和工作原理;
3.电控式动力转向系结构和工作原理。
教学要求:
1.了解转向系的种类;
2.掌握转向器的故障分析方法;
3.掌握动力转向装置的结构原理与组成;
4.掌握转向系故障诊断及维修方法。
第四章汽车制动系(16学时)
教学内容:
1.制动器种类、结构、制动原理及工作特性,制动间隙的调整;
2.液压制动传动装置和气压制动传动装置组成、结构类型及工作原理;
3.制动防抱死控制装置(ABS)的组成、工作原理;
4.防滑控制系统组成与工作原理,防滑控制系统主要元件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5.汽车制动系各部件的故障维修。
教学要求:
1.了解安全性对制动系统的要求;
2.了解制动器的种类及特点;
3.掌握液压制动系统结构、组成、调整、维修及故障诊断方法;
4.掌握气压制动系统结构、组成、调整、维修及故障诊断方法;
5.掌握典型ABS的基本组成、控制方式及分类;部件的结构、工作原理和检测方法掌握典型ABS系统检修;
6.掌握防滑控制系统组成与工作原理;掌握防滑控制系统主要元件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四、实践性教学内容
(一)实训(验)教学的基本要求
掌握常用的仪器、仪表的使用方法,熟悉常见的故障诊断、维修以及维护。
(二)实训安排
1.汽车底盘认识(1学时)
实训要求:认识汽车底盘的主要组成、结构、功用。
2.离合器及操纵机构的拆装与离合器调整(2学时)
实训要求:熟悉离合器及操纵机构的拆装;掌握离合器调整。
3.手动变速器的拆装(2学时)
实训要求:掌握手动变速器的拆装。
4.万向传动装置的拆装与检修(2学时)
实训要求:掌握万向传动装置的拆装与检修。
5.驱动桥的拆装与调整(2学时)
实训要求:掌握驱动桥的拆装, 驱动桥的检修与调整。
6.车轮平衡及车轮定位的检查及调整(2学时)
实训要求:掌握车轮平衡;车轮定位的检查及调整
7.悬架拆装、弹性元件与减震器的维护(2学时)
实训要求:掌握悬架拆装、弹性元件与减震器的维护。
8.转向系统的拆装与检修(2学时)
实训要求:掌握转向系统的拆装、检修。
9.车轮制动系统的拆装与检修(2学时)
实训要求:掌握车轮制动系统的拆装;车轮制动器检修。
10.驻车制动器的拆装与检修(1学时)
实训要求:掌握驻车制动器的拆装与检修。
11.制动防抱死装置(ABS)的检测及主要部件拆装(2学时)
实训要求:掌握制动防抱死装置(ABS)的检测;掌握主要部件拆装。
五、学时分配建议(80学时)
六、学习成绩形成及考核办法
(一)形成性考核(30%)
1.平时出勤、作业、课堂表现、实训表现、实训报告等占15%;
2.平时实操测试占15%(平时实操测试按章节进行,一个或几个章节为一个单元进行一次测试,将测试成绩按按课时比例折算得到该次的测试成绩)。
(二)总结性考核(70%)
1.理论考核:占30%
2.实操考核:占40%
七、建议使用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