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浙江外向型农业发展模式的研究【开题报告】

合集下载

浙江农产品的出口结构优化分析【开题报告】

浙江农产品的出口结构优化分析【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国际经济贸易浙江农产品的出口结构优化分析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一)选题背景随着我国加入WTO以及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推进,农业和农产品贸易发展进入了新的时期。

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加快实施农业“走出去”战略,加强农产品出口的基地建设和调控管理,构建开放统一的市场体系是现代农业的重要保障。

改革开放后,浙江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农业保持较快增长,农民生活显著改善,为适应入世于1999年率先进行农业战略性结构调整和实施农业“走出去”战略,农产品出口贸易已经进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近年来浙江农产品出口已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为加快农产品出口的快速增长,并使其结构进一步优化,浙江实施了各种积极有力的农产品出口政策。

(二)选题意义浙江是效益农业和出口农业发展均走在全国前列的一个经济发达省,是我国最主要的农产品贸易大省,正确合理的评判浙江省农产品出口结构优化程度,判断各农产品主要出口品种和出口的真实关联度是优化浙江省农产品出口结构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二、相关研究的最新成果及动态(一)农产品出口结构的研究1、农产品出口结构特点Dermot J.Hayes和Frank Fuller(1999)在研究中发现,我国是一个包括畜禽产品、经济作物、水果和蔬菜的主要输出国,输出比较典型的劳动力密集型农产品。

吴彩虹(2008)利用出口额统计分析了农产品出口的商品结构、区域结构、贸易方式以及出口目的地市场结构特征与变化。

表明我国主要出口的农产品是具有竞争优势的劳动密集型农产品,东部地区是我国农产品出口的主要区域, 贸易方式以一般贸易为主,出口市场集中度仍然较高,主要集中在亚洲、欧洲和北美洲地区。

2、农产品出口结构的比较优势李崇光等(2005)从比较优势内涵着手,认为农地资源的匮乏和农业劳动力资源丰富使得我国在谷物等土地密集型农产品生产上,缺乏成本和价格优势,而在园艺产品、畜产品等劳动力密集型农产品生产上成本和价格优势明显,建议整合农业生产要素。

浙江外向型农业发展情况及对商务工作的启示浙江发展经验启示

浙江外向型农业发展情况及对商务工作的启示浙江发展经验启示

浙江外向型农业发展情况及对商务工作的启示浙江发展经验启示浙江是农林牧渔全面发展的综合性农区。

近年来,浙江外向型农业平稳发展,农产品对外贸易快速增长,农产品市场开放水平大幅提高。

在对外贸易的带动下,浙江农业市场化改革起步较早,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市场主体发育较快,农产品出口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业产业化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

一、浙江外向型农业发展情况和主要特点20XX年,浙江省农副产品出口贸易总额96.64亿美元,比20XX年增长16.49%。

目前,浙江全省有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2.6万多个,农产品专业市场583个,带动农户848.8万户,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4%来自出口农产品带动。

(一)优势农产品出口快速增长。

从出口产品看,总体呈现全面回升态势,畜产品、茶叶、罐头、蔬菜、蚕丝、中药材等优势出口农产品同比增长较快。

其中,畜产品出口5.18亿美元,同比增长39.73%;茶叶出口4.86亿美元,同比增长23.43%;罐头出口3.89亿美元,同比增长32.57%;蔬菜出口3.77亿美元,同比增长10.37%;蚕丝出口0.75亿美元,同比增长14.51%;中药材出口0.47亿美元,同比增长5.27%。

(二)出口市场结构进一步优化。

浙江农副产品对欧盟、美国、日本等传统市场出口增长强劲。

20XX年对欧盟出口21.56亿美元,同比增长16.49%,占全部出口额的22.31%;对美国出口16.89亿美元,同比增长9.73%,占全部出口额的17.47%;对日本出口15.96亿美元,同比增长20.98%,占全部出口额的16.52%。

同时,浙江农副产品对韩国、东盟等新兴市场出口迅速增长,出口额分别为 5.63亿美元和 6.22亿美元,分别增长20.37%和17.21%,分别占全部出口额的5.83%和6.44%。

对新兴市场份额的增加和对传统市场依赖性的降低,标志着浙江农产品出口市场结构进一步趋于合理。

(三)骨干出口企业优势显著。

低碳经济环境下浙江外贸增长方式转变研究【开题报告】

低碳经济环境下浙江外贸增长方式转变研究【开题报告】
尽管低碳经济的发展理念对浙江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对外贸易的增长有着深远的影响,但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环境,本地企业的整体研发能力不高,市场结构缺乏竞争,人力资源有限,以及国际上各种贸易壁垒等问题,使得低碳经济理念下浙江对外贸易增长后劲不足。学者们在理论研究方面往往集中于整个国家,对于省份的研究较少。浙江作为沿海地区经济发达省份,如何使其在今后一段时期内继续保持健康、快速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是本文研究的重要使命。
查志强(2005)以打造外贸强省为目标,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快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外贸工作的关键。要通过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在提高质量和效益的前提下。实现对外贸易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吴宏(2008)从出口企业结构、贸易方式结构和贸易差额三个方面进行了总结,并运用外向型贸易转移方法和地区显性比较优势指数的比较方法,对浙江对外贸易结构的动态演变进行了实证分析,认为中西部地区应该吸收借鉴浙江对外贸易发展的成功经验,激发出口潜力。陈肖枫(2010)提出要借鉴全球价值链理论对浙江对外贸易进行转型升级。建议通过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三方的联动,实现浙江外贸方式的转变,推动浙江由外贸大省向外贸强省转变。唐夏韵(2011)在国家鼓励发展低碳经济的大环境下,浙江作为我国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有必要、有能力、也有责任尽快采取行动,把经济发展转轨到“低碳经济”这种新的经济运行模式上来,率先创建低碳大省,给全国其他地区发挥示范作用,为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积累实践经验。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Fred rich Kahrl和David Roland-Host(2008)利用中国2002年投入产出表分析了出口对能源的影响,结果表明了出口是中国能源需求快速增长的最重要的源头,特别是对于一些关键的出口部门来说,在出口产品(最终产品)中的能耗远大于生产过程中的耗费。付允,马永欢,刘恰君,牛文元(2008)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论证了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得出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对策为:节能优先、化石能源低碳化、激励低碳技术研发以及建立我国的碳排放权交易机制。李丽平等(2008)贸易是导致温室气体排放增加的重要原因,中国温室气体排放量急剧增长的一大部分是为了满足许多发达国家的生产和生活需求而排放的,即通过大量出口廉价产品而排放的。认为进口中国产品的贸易国应该为碳排放负责和埋单。

关于外向型农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关于外向型农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关于外向型农业发展的调研报告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针对当前国内外农业发展形势,深入探究外向型农业发展的优势和必要性,为学术界、政府决策者和农业企业提供参考。

二、研究方法以文献调查和问卷调查为主,结合个案研究。

三、研究结果1. 外向型农业的概念外向型农业指将农产品出口作为农产品生产和经营的重要方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适应国际市场需求变化、加强科技创新和提高质量安全等手段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

2. 外向型农业的优势(1)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外向型农业的发展,可以带动当地农产品生产转型升级,提高农村经济收入水平。

从外贸市场上看,外向型农业产品价格相对较高,利润空间较大,可为农民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

(2)满足国际市场需求外向型农业的发展,可以更好地满足国际市场需求,提高国际影响力。

在外贸市场上,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尤为重要,外向型农业企业可以通过一系列措施确保产品质量,并通过加强国际质量认证等提高产品的国际知名度。

(3)推进农业现代化外向型农业的发展,可以通过农产品的竞争和市场机制的作用,推动国内农业现代化进程。

外向型农业不仅要求产品质量高、生产效率高,还要适应潜在的国际市场需求,促进农业科技创新和生产方式的改进。

3. 外向型农业的必要性(1)国内市场需求不足由于国内市场需求不足,国内农产品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价格和利润空间有限。

而国际市场需求量大、价格高,并且对产品的质量和安全等方面质量要求更高,是农产品出口的重要市场。

(2)国际市场规模巨大目前,国际市场的需求规模越来越大,食品安全问题受到关注,市场门槛也越来越高。

而中国拥有广阔的农业基础和悠久的农业文化,发展外向型农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3)国家政策支持外向型农业发展符合国家“一带一路”和“乡村振兴”战略,政府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支持和引导外向型农业的发展。

四、个案分析以江西省红安县为例,该县水果种植面积近万亩,年出口创汇超3亿元,为当地农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外向型农业发展战略研究

外向型农业发展战略研究

外向型农业发展战略研究一、概述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农业也逐渐转向了市场化、现代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在这样的背景下,外向型农业发展成为了一种新趋势,促进了农业的转型和提升,也为实现国家农业现代化奠定了良好基础。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外向型农业发展的意义、现状及其发展战略。

二、外向型农业的意义外向型农业是指以出口为导向的农业发展模式。

通过开展农产品出口,促进内外市场的协调发展,实现农业市场化和品质化,进而带动农业产业链和附加值的提升。

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促进农业提质增效。

外向型农业具有强大的市场竞争力,能够促使生产者加强农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并推动农业生产向规模化、专业化、精细化方向发展。

2.拓展农业发展空间。

外向型农业能够打破地域限制,开拓更广阔的市场空间,有助于实现农业的多元化发展和农民的务工收入增加。

3.拉动地方经济发展。

农业龙头企业和出口企业通过加强农业上下游产业的协作,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有利于引导更多动员地方资金和投资,带动相关领域的发展。

三、外向型农业的现状伴随着中国对外合作的深化和农业政策调整的不断完善,中国农业也已经向外开放,外向型农业也从不同维度不断取得了进展:1. 农产品出口迅速增加。

随着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地理标志等农产品标准的不断提高,中国农产品出口逐步拓宽,出口市场也由东南亚、非洲等传统市场向欧美等高端市场延伸。

2. 农业产业化水平提升。

政策红利、市场优势、科技支撑等因素下,众多地方和企业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将农业综合开发与农村旅游、文化创意、休闲度假等业态相结合,形成了以“农业+”为主要特征的新型农业经营模式。

3. 农业进口需求增加。

与农产品出口逐步拓宽相比,中国对进口农产品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不论是初级产品、半成品还是成品,通过在进口中吸纳更先进的品种、技术、管理经验,可以实现中国农业在更大范围内高效、优质、可持续发展。

四、外向型农业的发展战略发展外向型农业需要选择合适的战略,才能充分利用市场机会、快速推进农业产业化的进程,以完善农业产业链的集成、优化推进产品标准的提升、加强平台建设的研发等手段,实现农业价值链的扩张,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职业吸引力。

中共浙江省委办公厅、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外向型农业的通知

中共浙江省委办公厅、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外向型农业的通知

中共浙江省委办公厅、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外向型农业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人民政府,中共浙江省委员会•【公布日期】2003.08.09•【字号】浙委办[2003]40号•【施行日期】2003.08.0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综合规定正文中共浙江省委办公厅、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外向型农业的通知(浙委办[2003]40号)各市、县(市、区)党委和人民政府,省直属各单位:为进一步加快发展外向型农业,不断增强我省农业的市场竞争力,经省委、省政府同意,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一、大力鼓励出口企业建立农产品原料生产基地。

农产品(包括农、林、渔、牧产品及加工品,下同)出口企业在本省建立具有一定规模、与农户签订“订单”、实行标准化生产且相对固定的农产品原料生产基地(具体标准由省有关部门另行制定),各级政府都要给予扶持。

从今年起,省政府及有关部门在安排扶持特色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农业产业化等专项资金时,要加大对农产品出口企业兴办生产基地的种子种苗、技术指导、标准化生产设施、产品质量检测和认证等的补助。

凡符合条件的生产基地和项目,要优先列入农业综合开发扶持对象,在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

二、优先解决农产品出口企业退税。

农产品出口企业优先享受国家的“免、抵、退”税政策。

从今年起,自营出口规模在100万美元以上并经省外经贸厅确认的各类农产品出口企业,其农产品出口退税指标在省国税局下达各地的指标内优先办理。

凡取得国税部门应退未退税款证明书,并向银行办理出口退税账户托管贷款的企业,由同级财政给予一定的贷款贴息。

三、加强对农产品出口企业的金融服务。

对积极兴办农产品出口基地、资信良好的农产品出口企业,各级金融机构要综合运用出口信贷、打包放款、出口退税账户托管贷款、出口信用保险等多种手段,及时满足其资金需要,并提供融资、结算、信息咨询等全方位的金融服务。

【开题报告】浙江省利用外资现状及问题分析

【开题报告】浙江省利用外资现状及问题分析

主要内容 一、利用外资综述 (一)外资的概念
(一)外资的作用 二、浙江省利用外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浙江省利用外资现状 (二)浙江省利用外资存在问题 三、浙江省利用外资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内在原因 (二)外在原因 四、浙江省利用外资措施
(一)政府方面 (二)企业方面 五、总结
三、 拟采取的研究方法、研究手段及技术路线、实验方案等
开题报告
经济学
浙江省利用外资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选题背景: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的投资和市场运行环 境日益改善,外商对华投资越来越多。自 1991 年起,我国连续 17 年位列发展中国家 吸引外资之首。浙江作为沿海省份,区位优势明显,同时作为经济大省,虽然在 90 年 代时,浙江重点致力于民营企业的发展,并没有意识到引进外资的重要性。直到 90 年 代末,浙江才开始重视引进外资,在 2001 年前发展水平并不高,不过在 2001 年突破 20 亿美元后,浙江在利用外资方面呈快速发展趋势,2005 年单年利用外资已达 77.2 亿美元,截至 2005 年底,全球 500 强公司已有 72 家在浙江省投资兴办了 195 家外商 投资企业。到 2008 年,浙江的 FDI 利用为 1007294 万美元。2008 年受全球金融危机的 影响,浙江的 FDI 业绩指数从 2007 年的 1.718 下降到 1.526,下降明显,暴露出了在 引用外资方面浙江的脆弱性与不足。
2
[8]鞠娟,储诚诚.我国利用外资的形势与新趋势[J].经济研究导刊,2009,2:51-52 [9]佘雪锋.我国沿海开放城市利用外资业绩与潜力比较研究[J].改革与战 略,2010,26(4):166-170 [10]张琦,鲁莹.浙江利用外资现状及其对策研究[J].大众商务,2010,3:13-14 [11]王丽娜.中国利用外资的新形势与对策[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版),2010,33(3):29-32 [12]黄传荣,陈小红.利用外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策略[J].统计与决策,2010,8:184185 [13]李芸.我国利用外资问题研究[J].青海金融,2010,4:45-47 [14]接玉芹.江苏沿海经济带利用外资的战略思考[J].经济纵横,2009,7:45-47 [15]苏定东.基于知识价值链模型提升利用外资水平[J].中国经贸导刊,2010,1:94 [16]鲁莹,章贤军.浙江与江苏利用外资状况比较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9:3334 [17]吴乐,陶忠元.江苏浙江利用外资业绩与潜力比较[J].商场现代化,2007,5 月下旬 刊:158-159 [18]Xavier Martin and Robert Salomon. Tacitness, Learning, and International Expansion: A Study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n a Knowledge-Intensive Industry[J]. Organization Science,2003,14(3):297-311 [19]John A. Doukas and L. H. P. Lang.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Diversification and Firm Performance[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2003,34(2):153-172

区域外向型经济发展的问题——以浙江省为例

区域外向型经济发展的问题——以浙江省为例

Regional Economy区域经济2342012年6月 区域外向型经济发展的问题探析—— 以浙江省为例浙江工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周侃摘 要:浙江省地处我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的南部,经济较为发达,是我国经济增速最快和最具活力的省份之一,外向型经济所占的比重大,外贸依存度较高。

本文通过对浙江省的外向型经济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找到一些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对浙江省的区域经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和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区域经济 浙江省 探析中图分类号:F7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00(2012)06(c)-234-02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同世界各国的经贸往来愈加密切,外向型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推动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重要动力。

但随着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开始的全球性的金融危机的到来,我国的外向型经济受到了一定的冲击。

因此如何更好的发展我国的外向型经济就显得十分重要,浙江省地处我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的南部,经济较为发达,是我国经济增速最快和最具活力的省份之一,外向型经济所占的比重大,外贸依存度较高。

因此通过对浙江省的外向型经济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找到一些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有着十分重要和积极的意义。

1 外向型经济概述外向型经济是一种经济体系,它依托于全球市场的实际需求,通过贸易、资本、技术和劳动力等经济交流活动,实现出口创汇的目的,从而促进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

它要求该国家或地区必须以国际市场需求为导向,按照国际经济的基本内容和发展构建自己的经济结构,具有较为完善的市场经济秩序和经济组织结构体系,通过恰当的经济手段进行管理,从而最大限度的参与到国际分工和竞争中。

同内向型经济相比,外向型经济更加开放,面对的市场更大,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够有效的提升该地区或国家的科技水平和生产效率,使其更加健康和良性地发展。

同时由于外向型经济的活动范围更广,资源更容易得到合理有效的配置,企业能够实现最优规模效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了山西省推广“超市农业”的经验,它是按照绿色安全农产品标准建设生产基地,根据超市经营业态的要求进行分级、整理、包装、储运、配送,以品牌经营方式进入超市销售。

许关桐(2002)分析了浙江省外向型农业的发展现状,他指出浙江已基本上形成了多样化、规模化、区域特色化。

农产品出口继续保持增长势头,我省农产品出口主要集中在日本、韩国、香港、欧盟和美国。

他认为要不失时机抓住机遇,有计划、有重点、有步骤地到省外、境外合作开发重要资源和到发展中国家去援建、承建包括农机、农村能源在内的农业合作项目,投资兴办农业企业和承包土地,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和加工业。

只有走出去,才能更好地开阔视野、了解国际、国内农业。

实施“走出去”战略,是扩大对外开放的迫切需要,也有助于扬长避短,充分发挥我省地处沿海的区位优势,丰富的名特优品种资源优势,较强的技术、人才和浓厚的企业(民间)资金的优势,这对推进浙江农业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王伟(2006)指出,应从浙江省不同地区的条件和优势出发,按“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的原则对农产品利用外资项目进行统筹安排优化区域布局。

浙江东部地区要实现由数量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的转变;浙江西部地区要发挥本地区劳动力和资源丰富的特点,提高劳动密集型项目引进的规模和速度,进而从总体上扩大浙江省农农产品利用外资的规模,提高农产品利用外资的质量。

聂宣勇(2007)对浙江农产品出口的规模结构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显示浙江农产品出口总量不断增长,尤其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其增长势头更是迅猛;农副产品加工品出口量远高于初级农产品和水产品,但相对于工业制成品而言,农副产品加工品的出口竞争力仍有限;其农产品主要出口地为亚洲、欧洲、和北美国家和地区,出口的地区分布不均,特色分明。

从总体看,浙江出口农业已形成一个比较良好的发展基础,建立比较市场化和初步与国际接轨的出口机制,具有独特的自然资源和区位优势,较好的政策环境和农业结构调整的先发优势,多方经济涉足农业和企业外向性明显提高的主体优势,但当前也存在着一些不利因素,制约着浙江农产品的比较优势、资源优势有效转化为竞争优势和有效增长。

姜励卿(2008)指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和农业市场化的加剧,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和配置,国内竞争国际化、国际竞争国内化,农业企业赖以生存的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相对其他省市,农业资源禀赋短缺的浙江,人地矛盾日益突显,资源和市场的压力更大。

积极发展外向型农业是浙江农业现代化和发挥浙江省农业比较优势的必然要求,有利于减轻有限土地的承载压力,扩大农业发展空间;有利于发挥浙江省农业比较优势,支持西部农业发展;有利于改善和提高我省劳动力基础和结构;有利于稳定农产品货源,促进农业龙头企业发展。

据不完全统计,全省跨区域经营的农业企业有1121家、农民34万余户。

在外承包或租赁经营土地1045.4万亩(其中水面259.9万亩),种植食用菌2.8亿袋,养殖牲畜21.7万头、家禽1502万羽,放养蜜蜂25.5万群,外建农产品加工企业442家、农产品销售窗口3531个。

浙江省外向型农业已经涉及到了国内30个省市自治区和五大洲的31个国家和地区,充分发挥了浙江农业的比较优势,拓展了浙江农业发展的空间。

卫新,王美青,徐萍(2009)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对浙江农业区域重新定位为五大功能区,即浙东北都市型、外向型农业区,浙东南沿海城郊型、外向型农业区,浙中盆地丘陵综合型农业区,浙西南、浙西北生态型绿色农业区和沿海岛屿蓝色渔(农)业区。

在发展外向型农业的过程中,应选择适宜区域农业发展模式;建立区域分工与写作机制;合理布局农业生产基地。

同时应确立“以接轨长三角,参与国际竞争,服务城市”为目标,依托区内大中城市的“城市圈”效应,扩大外向联系,有选择地主动承接上海大都市圈农业转移,着重发展绿色蔬菜、特种水产品、生态畜禽、蚕桑、花卉苗木等具有较高成长性和发展潜力的产业,抓好农产品保鲜、精细加工、品种改良和引进等关键环节,积极建立面向国际市场和长三角地区城市群的都市型农业,把该区建成全省未来现代农业发展的核心与龙头。

上述学者从较为全面的角度分析研究了我国发展外向型农业的可行性,这些研究对于我们以后更好地发展外向型农业有着重大的作用。

同时,对浙江发展外向型农业的发展模式、存在问题、政策方针,经验教训也进行了一定的研究。

但是,对于浙江外向型农业的研究到目前为止还比较少,并且涉及深度也不是很大。

同时,这些研究成果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与不足之处,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浙江发展外向型农业的环境也在不断变化,我们需要实时实地对外向型农业的发展做更为准确的研究,已明确其发展的现状与趋势,有利于更好地发展外向型农业。

国外研究现状外向型经济的概念是西方经济学家在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些国家发展经济的经验中提出的,较早提出“外向型经济”概念的是美国经济学家贝拉·巴拉萨(Bela-Balassa)(1988)。

美国学者阿尔伯特·费萨罗认为外向型经济是一种政府主导型的出口与内需兼顾的发展战略。

美国经济学家萨布雷特·嘎塔克(Subrate Ghatek)(1996)在《农业与经济发展》一书中提出了内向型农业的定义,即农产品流向是内向的,农业生产的目的是获得本国所需要的主要农产品。

在外向型农业发展的过程中,农业产业化成为外向型农业发展的主要途径,随之外向型农业产业化就被提出来以区别于内向型农业产业化,于是就有了外向型农业产业化的提法。

瑞典经济学家克利斯特·冈纳森(2001)认为外向型经济就是出口导向型经济。

美国耶鲁大学教授T·H·斯里尼瓦森(2004)则认为外向型经济就是出口导向和进口替代并存的发展战略。

从上述有关外向型农业概念的研究中,我们可以看出:发达国家统称“外向型农业”为“市场农业”,即以国际、国内农业市场为导向的农业经济体系。

3.参考文献[1]卢肖平. 抓住机遇积极探索深化中非农业合作[J].农业经济问题,2010(1).[2]许关桐. 浅谈我省外向型农业发展的对策和措施[EB/OL].[3]孙加力.新疆外向型农业发展研究[D].北京: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数据库,2009.[4]张永山.外向型农业发展战略研究-论山东省外向型农业的发展[D].北京: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数据库,2005.[5]姜励卿.浙江区域农业产业化经营规模研究[J].财经论丛,2006(5).[6]卫新,王美青,徐萍.浙江省农业功能分区与区域农业发展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9(3).[7]陈其国.推进新形势下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几点思考[J].湖南经济,2009(4).[8]王伟.利用外资提高浙江省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思考[J].经济论坛,2006(11).[9]聂宣勇. 浙江农产品出口贸易规模结构与经济贡献分析[D]. 北京: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数据库,2007.[10]贝拉·巴拉萨等.半工业化经济的发展战略[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8.[11]周国富.我国发展外向型农业的重要意义[J].经济研究参考,2001(3).[12]Alfred Marshall. Principles of economics[M]. London: The Macmillan Company, 1938.[13]Subrate Ghatek. Agriculture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M]. Leicester: University of Leicester, 1986.二、研究方案1.主要研究内容(或预期章节安排)1 外向型农业的概述和理论基础1.1 外向型农业的概述1.2 发展外向型农业的理论基础2 浙江发展外向型农业的必要性和现状2.1 浙江利用海外资源发展外向型农业的条件2.2浙江利用海外资源发展外向型农业的现状2.3浙江利用海外资源发展外向型农业的必要性3 浙江在发展外向型农业中存在的问题4 国外发展外向型农业的经验4.1 日本利用海外资源发展外向型农业的经验4.2 美国利用海外资源发展外向型农业的经验5 浙江省进一步发展外向型农业的对策建议5.1 国家现有的政策5.2 浙江省政府提出的对策5.3 浙江企业和行业协会提出的政策6 结论2.实施方案和进度计划实施方案首先搜集了国内外有关外向型农业的研究文献,进行综合论述,然后通过网络、书刊和问卷调查等,深入了解浙江农业企业发展外向型农业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最后通过对这些资料的整理研究,提出针对这些问题的对策建议,主要是从国外发展外向型农业的经验、中国政府、行业协会、浙江企业四方面提出相关的有效措施,提高浙江发展外向型农业的国际竞争力,促进浙江外向型农业的发展。

进度计划第6学期第19-20周至第7学期1-5周: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广泛搜集、研究相关文献资料,完成毕业论文选题。

第7学期第6-12周: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外文翻译、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撰写;参加开题答辩,进一步论证选题价值、确立主要研究内容,论证研究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第7学期第13-14周:撰写论文详细提纲,交指导老师批阅,反复修改,保证论文结构的合理性。

第7学期第15-20周:开始写作毕业论文,完成初稿。

第7 学期寒假:结合毕业论文选题开展调查研究。

第8学期第1-2周: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进一步写作、完善毕业论文。

第8学期第3-6周: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充分利用毕业实习的机会,结合毕业论文内容开展进一步的调查研究,完成论文。

第8学期第7周: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进一步修改、完善毕业论文;定稿并上交。

第8学期第9-11周:参加毕业论文答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