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速公路规划网的空间效应与政策机制_王成金

合集下载

2022年-咨询工程师继续教育-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在线考试

2022年-咨询工程师继续教育-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在线考试

【试卷总题量: 40,总分: 100.00分】用户得分:97.0分,用时2492秒,通过一、单选题【本题型共20道题】1.轨道交通宏观需求分析包括交通发展趋势分析和()。

A.制定轨道交通出行分担率B.交通需求特征分析C.轨道交通需求规模分析D.轨道交通服务水平分析正确答案:[B]用户答案:[B] 得分:2.002.每座主变电所建设控制区宜为()平方米。

A.2000~3000B.2500~3500C.3000~4000D.3500~4500正确答案:[C]用户答案:[C] 得分:2.003.全国国土空间规划是对全国国土空间作出的全局安排,是全国国土空间保护.开发.利用.修复的政策和总纲,侧重战略性,由()会同相关部门组织编制,由党中央.国务院审定后印发。

A.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B.自然资源部C.住房和城乡建设部D.生态环境部正确答案:[B]用户答案:[B] 得分:2.004.控制中心采用()或者区域设置模式可节约城市用地,节省工程投资。

A.集中设置模式B.分散设置模式C.单线设置模式D.临时过渡模式正确答案:[A]用户答案:[A] 得分:2.005.1933年国际现代建筑协会提出了《城市规划大纲》,后来被称为(),指出城市规划的目的是解决居住.工作.游憩与交通城市四大功能的正常进行。

A.雅典宪章B.威尼斯宪章C.马丘比丘宪章D.弗洛伦萨宪章正确答案:[A]用户答案:[A] 得分:2.006.《城市轨道交通分类》T/CA.3个B.4个C.5个D.6个正确答案:[C]用户答案:[C] 得分:2.007.城市轨道交通舒适度水平可以分为几个等级()。

A.三B.四C.五D.六正确答案:[C]用户答案:[C] 得分:2.008.按照线路相交情况,一条线路的起终点与另一条线路的中部通过换乘站相连,属于以下哪种类型换乘站()。

A.十字相交换乘站B.多线相交换乘站C.“T”字相交换乘站D.接力型换乘站正确答案:[C]用户答案:[C] 得分:2.009.某城市中心城区的主城核心区人口密度为1.2万人/km2,就业岗位密度为0.8万人/km2,该区域的轨道交通线网密度规划指标宜为()km/km2。

2022年注册咨询工程师在继续教育 公路网规划方法与实践试卷95分

2022年注册咨询工程师在继续教育 公路网规划方法与实践试卷95分

一、单选题【本题型共5道题】1.高速公路为专供汽车分方向、分车道行驶,全部控制出入的多车道公路。

高速公路的年平均日设计交通量宜在()辆小客车以上。

A.30000B.20000C.15000D.10000用户答案:[C] 得分:6.002.国家公路网规划(2013年-2030年)规划目标中提出:国家高速公路全面连接地级行政中心,城镇人口超过()万的中等及以上城市,重要交通枢纽和重要边境口岸。

A.5B.10C.15D.20用户答案:[C] 得分:0.003.()政府是农村公路的责任主体A.中央B.省级C.市级D.县级用户答案:[D] 得分:6.004.专用公路规划,由专用公路的专管单位编制,经其上级主管部门审定后,报()以上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审核。

专用公路规划应与其他公路规划相协调。

A.省级B.市级C.县级D.乡级用户答案:[C] 得分:6.005.路线布局方案包括规划路线的名称、起讫点、()、里程、技术标准和主要功能作用。

A.路线编号B.行政等级C.主要控制点D.建设时序用户答案:[C] 得分:6.00二、多选题【本题型共5道题】1.布局研究技术方法主要包括()。

A.基于交通量四阶段预测的布局方法B.总量控制法C.交通区位法D.节点布局法E.动态规划法用户答案:[ABCDE] 得分:8.002.《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中规定公路功能:公路在路网中为车辆出行提供()的交通服务能力。

A.畅通直达B.汇集疏散C.经济高效D.出入通达E.安全绿色用户答案:[ABD] 得分:8.003.直接经济效益分析,主要分析规划实施后在()方面的效益。

A.节约运输时间B.提高运输收入C.降低运输成本D.减少交通事故损失E.节约燃油消耗用户答案:[ACDE] 得分:8.004.公路网规划按公路行政等级划分,可分为(),以及专用公路规划。

A.国道规划B.省道规划C.县道规划D.乡道规划E.村道规划用户答案:[ABCD] 得分:8.005.公路网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和保障规划实施的政策和措施。

城乡均衡发展大格局下我国公路服务区大网建设研究

城乡均衡发展大格局下我国公路服务区大网建设研究

2024年4月Apr.2024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Chongqing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第41卷第2期Vol.41㊀No.2doi :10.3969/j.issn.1672-0598.2024.02.004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收稿日期:2023-09-18㊀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BTJ055) 基于大数据的人口统计调查方法与应用研究㊀作者简介:周晓津(1971 ),男,湖南隆回人;博士,广州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主要从事区域发展㊁人口大数据和大国交通经济学研究㊂佟宇竞(1988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运输与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澳门科技大学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博士,主要从事区域经济㊁农业经济和交通管理研究㊂林志鹏,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㊁博士㊂周仁满,邵阳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高级讲师㊂㊀本文引用格式:周晓津,佟宇竞,林志鹏,等.城乡均衡发展大格局下我国公路服务区大网建设研究[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41(2):45-60.城乡均衡发展大格局下我国公路服务区大网建设研究∗周晓津1,佟宇竞2,3,林志鹏1,周仁满1(1.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农村研究所,广州510410;2.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运输与经济管理学院,广州510650;3.澳门科技大学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澳门999078)摘要:当前我国高速公路服务区功能与畅通全国城乡产销大循环要求存在五大矛盾:一是服务区封闭,过路消费需求与沿线乡镇农特产品供给脱节;二是旅客上下中转受限,营运公司客流补充成本高昂,始发终到旅客集散时间成本猛增;三是小批量物流快件不能直接沿线集散,私营公司抢占赢利路线而弃舍高速沿线乡镇小批量件;四是旅客需求日益多样化,服务种类相对国外而言极其单薄;五是城市停车难,关键要靠市郊和城乡路网㊂建设开放型服务区且注重城乡均衡布点成网,是日韩和法德推动消费惠及城乡的重要成功经验,服务区集应急救援㊁旅客集散和换乘中转㊁物流仓储和快件集散交换㊁本地农特产售卖以及旅游观景休闲等商旅文于一体已成未来发展大势㊂在我国公路沿线建设数以万计的综合服务区和各类中小微网点,利用网点换乘中转实现全国客货邮 镇-镇 直达,可以更充分地发挥现有高等级公路的网络共享优势,更有效地实现客运增流㊁快递增质增量㊁城乡产销提质增速等国内双向大循环功能,将全国人民的日常经济社会活动汇集成为城乡一体共享生产㊁交换和消费大市场,助推实施乡村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㊂关键词:公路服务大网络;公路服务区;新发展格局;乡村振兴战略;城乡融合发展中图分类号:F542㊀㊀㊀文献标志码:A㊀㊀㊀文章编号:1672-0598(2024)02-0045-16一、引言在国内,知网上有关高速服务区的研究文献多达二千余篇,其中四分之三为工程类文献,而交通运输54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41卷经济类则多限于探讨现有服务区效率提升,提出大规模建设开放型㊁组网式㊁覆盖全国城乡并实现超大型基础设施实现网络型分布式共享的公路服务区大网络则为本文笔者的首创和独创㊂笔者在广东省科技厅研究报告中首次提出了建设高速公路公交㊁快递物流站台的概念,提出建设全国高速公路公交站台大网络,构建全国高速公路客运㊁快递物流网络体系,以大幅度提升高速公路的客运物流效率和效益㊂报告在对珠三角地区的高速公路公交化建设与运营的技术及经济上可行性分析的基础上,全面阐述了高速公路公交㊁快递物流站台的功能及其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的巨大影响和效益㊂高速公路公交站台将主要实现客运㊁快件物流和区域快速旅游功能,其意义在于提升国家高速公路网络的利用率,增进运营公司和社会个人福利,加速中国城市化进程㊁促进区域平衡发展[1]㊂在国外,法国公路服务区建设主要基于地区经济均衡发展考虑,在推进路网建设和完善的同时进行基于沿线旅游服务的露营服务区建设㊂而日本和韩国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更多地从促进消费角度建设开放型公路服务区㊂日韩和德法在促进全国经济均衡发展的理念引导下最终都建成了覆盖全国的公路服务区大网络㊂在国内,早期研究多集中于探讨服务区功能,如高建平等(2015)[2]将开放式服务区基本拓展功能划分为交通服务㊁产业服务和人文服务三种基本类型,建立了基于主成分分析的高速公路开放式服务区功能定位方法,研究成果在四川省成都 德阳 南部高速公路服务区功能定位中得到应用,但其开放概念仅限于高速区域内,而并不对沿线城乡开放㊂韩伟(2018)[3]认为,随着人们对高速公路服务区功能服务需求不断趋向多元化,服务区已开始由辅助功能服务向主体功能服务功能转变,从而提出服务区以 服务区+ 模式主动与地方产业发展深度融合,依靠 互联网+ 手段,提升服务区管理和服务水平,逐步由休息地向休闲体验区转变发展的路径,并从经营模式㊁管理模式㊁经济效益增长模式等方面提出实施措施,显然这种融合只能依靠高速出入口来实现㊂李齐丽等(2021)[4]从高速公路服务区可持续发展角度探讨服务区功能多元化需求,通过多维度分析,提出新时期我国 服务区+旅游 典型融合模式和 单体服务区+旅游融合 发展功能定位㊂郑育彬等(2023)[5]认为,打造旅游枢纽型高速公路服务区,赋能区域旅游发展是我国未来高速公路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提出不同类型旅游枢纽型服务区存在的问题㊁挑战和对策建议㊂王海霞等(2023)[6]借鉴已有高速公路服务区经济开发经验,结合高速公路所处地理区位㊁区域经济发展㊁周边产业布局㊁地域文化特色和出行需求,提出可因地制宜实施 六型 特色服务区开发,即综合商体型㊁旅游休闲型㊁物流服务型㊁客运服务型㊁能源融合型㊁开放共享型等,并提出了各类型服务区开发建议[6]㊂2020年党中央提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是立足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㊁统筹发展和安全作出的战略决策,是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的战略部署㊂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要从两个维度来研究和布局:一是更有针对性地加快补上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短板弱项,确保国民经济循环畅通;二是提升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高国际竞争力,增强对国际循环的吸引力㊁推动力㊂2020年8月,本文作者的研究报告‘发挥高速路网共享优势畅通国内大循环“聚焦广东构建双循环发展新格局之重大工程,开展系列专题专项研究,上报后获得广东省领导批示[7]㊂当然,本文所提出的系统化建议也与2020年以来的一些专家观点不谋而合㊂例如,王小广㊁产健(2022)[8]认为,高速公路服务区是县域经济外联内兴的关键结合点,改革和发展高速公路服务区,可以为促进城乡深度融合发展与加快县域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㊂高速公路服务区作为新的专业化城镇将成为县域经济外联的核心区,使外部资源源源不断且大量地与县域内各类经济要素对接,这是加快县域工业化㊁城镇化㊁农业现代化等的巨大外部推进力㊂改革后充满新活力的高速公路服务区,因其具有广泛的开放性和内聚性而成为整合县域内各类优势资源的新载体㊂作为网线型枢纽经济的高速公路服务区体系的快速发展,其整体运营与扩张,一方面可以促进县域各具特色的单体64第2期周晓津,佟宇竞,林志鹏,等:城乡均衡发展大格局下我国公路服务区大网建设研究高速公路服务区迅速扩张㊁做大做强;另一方面,各个高速公路服务区又可分享全网线的资源,从而进一步强化各高速公路服务区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的内生效应㊂另外,高速公路服务区作为网线型枢纽经济整体组成部分,在有效有序的封闭管理体制下,有利于网线内市场信用制度的完善,从而为加快国家整体信用体系建设做出重要贡献㊂要加快发展高速公路服务区枢纽经济,必须将其上升为国家和交通部门的重要战略,着力打破各种阻碍高速公路服务区枢纽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障碍[8]㊂再如,刘刚等(2022)[9]认为,开展高速公路服务区航空应急救援建设是完善我国应急救援体系㊁健全服务区功能的重要举措,他们从浙江省高速公路服务区现状出发,探讨服务区航空应急救援站点布设的影响因素,从整体布局的角度提出高速公路服务区航空应急救援总体架构和站点运行方案,探索构建高速公路服务区路空一体化航空应急救援体系㊂二、当前我国公路服务与促进城乡均衡发展和构建国内大循环新格局的主要矛盾分析1989年,中国内地第一条高速沪嘉高速建成通车㊂2012年,我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9.6万公里,超越美国,居世界第一并延续至今㊂截至2022年底,我国公路总里程达到535.48万公里㊂其中,二级及以上等级公路里程74.36万公里,占公路里程比重为13.9%;高速公路里程17.73万公里,国家高速公路里程11.99万公里㊂2022年年末全国国道里程37.95万公里,省道里程39.36万公里,县道里程69.96万公里,路网规模位居世界前列㊂以国家高速公路为主体的高速公路网络覆盖了全国98.8%的城区㊁人口20万以上城市及地级行政中心,连接全国约88%的县级行政区和约95%的人口㊂普通国道基本覆盖县级及以上行政区和常年开通的边境口岸,有效连接了重要乡镇㊁产业园区㊁交通枢纽以及旅游景区等㊂未来将实现全国所有县市15分钟上普通国道,地级行政中心和城区人口10万以上的市县30分钟上国家高速公路㊂我国公路基础设施网络基本上已经达到甚至超过发达国家水平,但与目前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㊁畅通城乡大循环的发展要求还存在差距㊂(一)沿线乡镇消费仅靠本地带动,过路消费需求与沿线缺乏衔接载体过路需求与沿线乡镇未能有效衔接的原因是服务网点过少㊁密度偏低㊂我国胡焕庸线以东人口和产业密集国土能达到日本 道之站 或法国露营服务区标准的服务区密度每万平方公里只有7个,服务区间距也长达50公里㊂法国欧洲大陆地形与我国东部非常类似,面积54万平方公里,人口6000多万,每万平方公里服务区密度高达56个㊂日本本岛面积占全国60%,人口和产业占全国80%以上,每万平方公里国土的服务区密度为53个㊂考虑到日本本州主岛以山地为主,中部多3000米以上高山,平原面积狭小,而法国东北部平原占其大陆区域面积一半以上,且半壁东南山地也比较平缓,日本海拔500米以下地区公路服务区每万平方公里密度高达150个㊂以广东省为对比,截至2019年底,全省已建高速公路服务区㊁停车区共213对,其中服务区154对,停车区59对㊂服务区和停车区平均间距为42.3公里,密度为每百公里2.4对㊂其中,服务区平均间距为58.5公里,密度为每百公里1.7对㊂广东面积约为法国大陆1/3,人口是其2倍多,高速公路里程与法国不相上下,高速路面基础设施基本上已经超过美日欧发达国家,但服务区数量只有法国1/15,服务区密度只有法国1/5㊂按照‘广东省高速公路服务区布局规划(2020 2035年)“,至2035年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5000公里,高速公路服务区达到618对,服务区密度也只相当于法国目前的60%㊂过低的服务区密度和长间距布局导致我国公路服务区仅能保障过路车辆的加油供给和过路客流底层基本需求㊂服务区的封闭式运行,加上所销售产品多为城市生产,过路消费未能普惠沿线乡镇,对当地74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41卷消费和经济拉动作用几乎为零㊂我国胡焕庸线以东地区在合镇并乡前国道沿线一般5~10公里有一个乡镇,高速开通之后沿线乡镇的过路消费来源被阻断,形成了所谓的高速虹吸效应㊂以前国道的过路消费甚至能惠及沿线村级水平,高速开通之后过路消费和经济拉动回缩至县城及少数镇街,消费主要靠本地人口出入来带动㊂(二)旅客集散时间成本猛增,是客运萎缩与汽车站关闭的主因长期以来,公路客运一直在我国交通运输业中具有重要地位㊂2010年全国全社会公路客运量305.27亿人次,占全部运输方式总量93.41%;公路旅客平均出行距离49.2公里,相当于 县-县 直达;其中高速公路和跨省旅客平均出行距离分别为99.24公里和290.0公里,表明大多数高速旅客只能实现地级市直达,而跨省出行距离则表明我国公路客流主要集中于胡焕庸线以东的200多万平方公里以内区域㊂2019年全国公路客运占全部运输方式比重下降到73.92%㊂交通运输部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有58.7万辆营运客车,比2010年减少24.4万辆;公路客流只有50亿人次,仅为2010年的1/6㊂不少人将公路客运萎缩与汽车站关停归结于高铁大规模开通和私家车普及㊂我国铁路盈亏平衡点是需要日均三千万人次的客流支撑,2021年日均客流才接近一千万人次,铁路旅客平均出行距离为366公里,即大多数依旧为跨省出行㊂我国人口每年跨乡镇出行量550亿人次左右,即使铁路分摊盈亏平衡点客流,除去市区公交分流,需要公路承担的客流每年仍旧在300亿人次以上㊂引力客流模型表明,铁路和公路客运要实现盈亏平衡的关键基本类似,前者需要通过增加普速铁路车站来完成客流集散,后者则需要在高速沿线增加客运站,通过缩短运营时间和降低旅客出行时间成本来增加客流㊂时间成本猛增才是汽车客流萎缩和客运站关闭的主因㊂二十年前,我国外出农民工每天基本工资10元左右,相当于出行堵塞(等待)每小时成本1.25元左右㊂目前农民工日均工资150元左右,增长了15倍,对应的出行堵塞(等待)成本也增长了15倍㊂以广深为例,出行堵塞平均2小时甚至更多,其平均25元以上的堵塞成本相当于75元车票价格的1/3㊂而二十年前的平均出行堵塞成本仅0.5元左右,不及车票价格1%㊂这种相对价格和堵塞成本的剧烈变化,导致越来越多的汽运旅客转向非汽车运输,造成汽车客运断崖式下跌,各地客运站场迎来关闭潮㊂客运站关闭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中途上下不便导致的大量旅客流失㊂缺乏中途便捷停靠而导致的集散成本上升,其客运损失量是十分巨大的㊂例如,2021年我国公路旅客平均出行距离为71.3公里,是2010年的1.45倍,依据引力客流模型,客运量与平均出行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则2010年的客流应是2021年的2.1倍㊂现有的高速出口间距过长决定了客运公司不可能通过中途集散旅客的方式来增加客流量㊂客车中途上下一次高速出入口的时间平均为30~60分钟,以平均每车次20名乘客计算,其上下一次的时间成本在250元以上,相当于至少要有5名或以上的乘客上下才能保本㊂与城区客运萎缩关停相对应,县(区)-镇(乡)-村(社)客运市场面临的情形也一样,小批量客流根本既不能弥补汽运公司的运营成本,更不能承受高昂的停靠等待成本㊂若中途有一便捷停靠服务区,旅客集散和等待时间成本可大幅度下降㊂韩国交通研究所2011年开展的一项调研显示,仅通过在高速服务区内建成的六个换乘中心换乘的区域公交车乘客在项目投入运营后的头八个月内就达到了12万人次,区域间公交车线路增加了一倍以上,大大提升了去往小城市的交通便捷性㊂赋予服务区旅客上下和换乘功能,可使广大城市群区域内的高等级公路变成一条条城际铁路,并大大节省投资和方便各类客流24小时通过㊂无论是在城市群或偏远山区,布局具备旅客集散和换乘功能的服务区同样重要㊂例如,广州若在途经南沙的京广澳㊁莞佛㊁广龙㊁东新等高速和南沙港快速建设20个服务区,仅靠过境客货车辆就可以完成南沙至珠三角各地的快速84第2期周晓津,佟宇竞,林志鹏,等:城乡均衡发展大格局下我国公路服务区大网建设研究交通㊂估算投资可控制在50亿元以内,不到广州地铁18号线投资的1/9㊂珠三角镇域平均面积70平方公里左右,只需要建900个左右的服务区就可以实现镇-镇之间客流快速直达㊂偏远山区也可以依靠过境共享实现镇级直达㊂(三)始发和终到货物集散困难,乡村快递最后一公里成本高昂与客流相对应,县镇村快递物流也存在明显的梗阻成本和货物集散高成本㊂例如,由地处320国道线上的隆回县城发往广东中山市区㊁广州番禺和广州越秀的农产品特产快件,其快递价格分别为101元㊁42元和53元㊂越秀区离始发地最近,但其快递比番禺还多11元㊂发往广州的快递先由隆回集中至武冈机场,然后经航空至广州白云机场;广州番禺(钟村)有快件交换中心,全程相当于直达从而运费最低;而越秀缺乏中大型物流仓库,需要经白云区中转交换转运至越秀导致收费比番禺高㊂送往中山市区的快递,先需经武冈飞杭州,再由杭州转飞珠海机场,然后中转至中山㊂隆回至广州再到中山都有高速相通,航空货运补贴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干线运输承运人不走陆路而选择空运,但其背后的真正原因是始发地和收货地件数少,需要经过多次的货物集散或中转过程㊂若全国高速公路每10公里设置可进行旅客中转及货物中转的服务区(或网点),则可实现沿线客货 镇-镇 点对点式的直达,将原来的客货集散由地级市层面降至镇级层面㊂在服务网点货物中转功能的支撑下,只需开行长途快递班车,途经每一个乡镇时,仅需要5~10分钟就可以完成货物装卸或中转㊂为提升快件送达速度,可设置 地-县-镇 三级货物转运中心,其中省会城市可在环城高速设置四个(东南西北)甚至更多个㊂县级和镇级服务区主要承担县域和镇域快件集散功能㊂为提高运行速度,跨省物流可停留地级市或少数县级服务区㊂以隆回-广州-中山的快递为例,由隆回至广州需经G60沪昆(40公里)㊁G55二广(303公里)㊁G0421许广(235公里),全程580公里,沿线镇级服务区可设40个左右,县级服务区10个左右㊂货运班车全程停留2小时即可达到广州,货车平均时速60公里,干线运输总费时12小时㊂而广州至中山则可由珠三角城市群快递班车实现镇级直达,时间可控制在3小时以内㊂(四)服务区封闭运行且种类单一,难以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多元化需求我国高速服务区在过路客流方面早期以满足人们的基本生存为主,在车辆服务方面以加油为主业以及车辆简单维修㊂现有服务区难以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多元化需求,主要表现在八个方面㊂一是缺乏应急救援物资储存库或直升机救援基地,战略物资储存库和应急使用不能依赖高等级公路实现镇镇直达,在市区需要隔离等极端条件下无法支持快速有效地实施物资输送并保持市内外人员隔离㊂二是过境通道资源无法与沿线需求共享,偏远的粤东西北县镇村乃至地处珠三角中心地理位置的南沙也望路兴叹㊂三是公路旅客快速通达受高速公路出口制约,基本只能实现地级市直达,旅客沿线上下和中转服务功能缺失㊂四是面对自动驾驶数万亿元的革命性市场需求以及无人配送变革应用缺乏网络型分布式服务区支持,需要适度超前部署新型基础设施加以应对㊂高速公路的标准化使得自动驾驶和无人配送具有天然的优势,其客流和物流运动路线完全可以标准化甚至固定化㊂五是在环城高速公路沿线既需要建设大型农产品交易㊁快件交换中心或城市战略物资储备库等独立服务区,也需要集农产品交易㊁快件物流㊁客流㊁停车场及商贸一体化的大型综合服务区,甚至可以建设足球场等以体育活动为目的的城市休闲服务区㊂由高速快递㊁快速客运㊁自动驾驶㊁车辆租赁将催生系列金融及酒店商务等现代服务业,其相应的金融服务需求也会快速增长㊂六是粤东西北县级综合服务区应聚焦农特产品现场展销,实现将过路消费需求向镇乡村直接注入,农特产品快递直销则依赖遍布全省的服务区大网络实现低成本物流直达㊂七是需要建94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41卷设半封闭型的县级高速自由贸易服务区来承接广州南沙自贸区㊁深圳蛇口自贸区㊁珠海横琴自贸区对粤北东西县域实现直接扩容㊂八是应对旅游休闲小众化㊁分散化和多样化需求㊂与客流㊁物流相类似,县镇村旅游资源分散化㊁小型化导致旅游休闲的本地化,很难吸引外地过路旅客停留消费㊂若无适合旅客上下㊁中转的高速服务网点支撑,旅客来回㊁住宿都十分不便㊂根据‘轻量化户外白皮书“测算,当前轻量化户外人群总量达到5亿,是硬核户外人群的8倍,而未来可有望达到7.3亿㊂建设遍布全国的公路服务网点来满足日益增长的旅游休闲需求㊂(五)城市停车难,大规模购车消费需求要着眼于市郊及城乡路网据公安部统计,2022年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4.17亿辆,其中汽车3.19亿辆,人均汽车拥有率为22.5%㊂同期发达国家汽车拥有率普遍在50%~70%左右,地广人稀的美国为87%,人口稠密的德国和日本为62%,与广东人口密度相当的韩国也达到48%㊂美国汽车保有量2.832亿辆,依中美两国的购买力平价推算,现阶段我国汽车保有量至少应为4.248亿辆,即尚有1.416亿辆的增量消费有待满足㊂另据专家预计到2030年,我国人均汽车拥有率有望达到30%,2050年达到50%左右(7亿辆汽车),即至2050年我国尚有近4亿辆的汽车增量消费空间㊂广东省生产总值占全国生产总值的11%,截至2022年6月,全省汽车保有量只有2790.7万辆,以购买平价力和GDP占比计算全省有待释放的汽车消费高达1882.1万辆㊂停车困难及高价车位是抑制汽车消费的最主要因素,且仍在不停地增长当中㊂2009年上半年,广州二手车位买卖均价为4922元/平方米,2015年上半年价格上升到10657元/平方米,同比上涨116%(满堂红数据)㊂2022年10月,广州越秀区一手车位均价为64.4万元,同属于中心区的天河和海珠分别为37.5万元和37.9万元(阳光家缘数据),中心六区楼盘二手车位平均50万元左右,而远离中心区的增城车位均价也达到9056元/平方米(12.6万元/个),虽然只有越秀区一个车位价格的五分之一,但其车位价格已经超出工薪阶层的购车价格㊂第三届中国城市静态交通论坛(2021)与会专家称,广东车位缺口近1000万个,释放汽车消费潜能急需补齐停车位短板㊂在国内,江苏扬州广陵服务区,双侧停车场可同时容纳1300余辆,苏州阳澄湖服务区停车位数量有559个;河南原阳服务区能同时容800多辆大中型车辆停车;重庆G42沪蓉高速龙溪河服务区南北两区拟设置总停车位399个㊂广东省开阳高速梁金山服务区升级改造后成为省内面积最大的高速服务商旅文综合体,占地面积365.8亩,小车位㊁充电桩车位㊁货车位㊁超长车位及危化品车位从原来的448个增至1266个㊂总体而言,相对于庞大的潜在购车需求,现有的点状式建设仍旧远远难以起到需求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㊂2021年广东珠三角地区等级公路62328公里,可建设能提供1~3个月停车且方便旅客快捷到达的服务网点3000个㊂三、国外公路创新型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借鉴目前我国三级及以上公路里程116万公里,其中包括17.7万公里的高速公路网络,总里程雄踞全球第一已逾十年,是排名第二美国的2倍以上㊂近十多年来,拥有高速路网的发达国家掀起公路服务区建设热潮,将传统的加油服务向商业㊁旅游㊁文化等多种消费延伸,建设遍布广大乡镇的服务区网络,形成新型大规模消费增长点㊂(一)法国:数以千计的公路露营服务区均衡公布于全法境内欧洲各国高速公路服务区(站)大都设有快餐店㊁餐厅㊁小型食品店和咖啡店,不少还包括汽车旅馆㊂05。

国家高速公路网交通量调查观测站点布局规划

国家高速公路网交通量调查观测站点布局规划

国家高速公路网交通量调查观测站点布局规划(简本)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二○○八年十月目录一、规划的必要性 (1)二、《规划》的功能定位 (3)三、国家高速公路交通量调查与信息服务体系的架构 (3)(一)调查方式与调查方法 (3)(二)调查站分类 (3)(三)体系架构 (4)四、统计分析指标体系 (4)五、规划目标 (6)六、总体布局 (6)(一)公路交通情况调查数据中心 (6)(二)调查站布设的方法与原则 (6)七、实施意见 (10)(一)实施原则 (11)(二)实施安排 (11)八、地方高速公路的调查站布设 (12)国家高速公路网交通量调查观测站点布局规划一、规划的必要性高速公路主要连接大中城市、国家和区域性经济中心、交通枢纽、重要对外口岸,承担区域间、省际间以及大中城市间的快速客货运输,是我国公路网中层次最高的公路主通道,是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支撑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进步、保障国家安全、服务可持续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具有重要的政治、经济、国防意义.近年来,我国高速公路的建设与发展取得了突出成就。

至2007年底,全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约为5。

4万公里,其中国家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4.5万公里,基本实现了“东部成网、中西部连通"的目标。

开展高速公路交通量调查,采集交通流量、车速、交通密度、轴载等信息,能够为高速公路规划、建设、管理、养护、公众出行以及应急处置提供重要的信息支撑.目前,高速公路交通量调查工作的体系建设滞后、工作水平不高,无法准确反映高速公路路网的交通运行特征,与高速公路的建设进展极不相称,难以满足高速公路建设、管理的需要。

实施《国家高速公路网交通量调查观测点布局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准确、及时、全面地搜集、发布交通量信息,其重要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交通量信息是合理确定路网建设规模和布局,有效调整路网结构的重要依据开展高速公路交通量调查工作,可以积累高速公路网交通流量的历史数据,并以此为基础分析交通流量与社会经济发展间的相关关系,预测远景高速公路交通需求,为合理确定高速公路网总体规模、技术标准和空间布局提供技术依据。

地理学与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协同创新

地理学与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协同创新

地理学与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协同创新作者:张晓青王志宝来源:《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年第11期为推进我国低碳、循环、绿色发展,探索地理学与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协同创新作用,2014年9月19-21日,山东省级强化重点学科“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在山东师范大学举办了“中国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高端论坛”。

中国科学院院士陆大道先生和傅伯杰先生出席会议,与来自全国40多所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60多位国内知名学者共同围绕中国发展模式转型、生态环境管治、学科发展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取得丰富的学术性研究成果。

1 中国发展模式:以转型推动中速持续增长陆大道从中国长期高速和超高速经济增长及增长的“极限”出发,科学推断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产业发展空间及潜力等主要增长因素的变化态势,提出中国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的可持续性转型、中国未来发展应适合“三维目标空间”的经济增长等学术观点。

其他与会专家、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在多个方面达成共识。

一是强调城乡均衡发展与发展范式转型。

诊断当前中国日趋严重的“乡村病”,提出城乡发展一体化是以统筹城乡为主题的新型城乡关系,村镇建设格局是统筹城乡的空间基础、发展载体,理应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同时,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实现经济发展范式转型,而生态文明的经济形态、经济生态化进程中发展范式转型有其阶段性。

二是基于区域空间格局变动,构建区域发展新秩序。

基于中国在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分布格局的机遇,从“三个地理本性”、区域组织结构学说等出发,中国建设研发枢纽城市是必要的。

提出了长江经济带区域协同战略构想、江苏省制造业合理转移路径选择及区域产业政策趋同相应的化解方式等。

三是从碳交易与能源开发利用的角度探讨可持续发展。

如分析了中国向美国出口隐含碳中的技术和结构负效应,经济发展等四个驱动机制对太阳能资源利用的影响等。

2 生态环境管治:以生态引导发展转型傅伯杰基于当前中国生态环境本底脆弱、生态系统服务能力不强、生态系统管理严重滞后等问题,提出中国生态系统管理战略。

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

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

高速公路网规划《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2004年12月17日,《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已经国务院审议通过交通部规划研究院二○○四年九月组织单位:交通部综合规划司研究单位:交通部规划研究院主管院长:张剑飞戴东昌主管总工:杨文银关昌余陈胜营项目负责人:关昌余肖春阳参加人员:金敬东胡贵麟信红喜杨爱国范振宇曾学福徐丽徐华军陆晓华庞俊达王开山彭汉秋孙贵安李海峰李颖张立彬马骥《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专题研究及承担单位专题之一:国家高速公路网概念研究承担单位:交通部规划研究院专题之二:发达国家高速公路发展的经验与启示承担单位:交通部科学研究院交通部规划研究院专题之三:我国城镇发展趋势及其对高速公路布局的影响承担单位: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交通部规划研究院专题之四:主要公路通道交通需求分析承担单位:交通部规划研究院哈尔滨工业大学专题之五:国家高速公路网布局研究承担单位:交通部规划研究院长沙理工大学专题之六:国家高速公路网路线命名与编号承担单位:交通部规划研究院目录1概述.. 11.1 规划的目的.. 11.2 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51.3 规划工作过程.. 61.4 规划研究内容框架.. 81.5 规划概要.. 92我国高速公路发展回顾与评价.. 162.1 公路发展概况.. 162.2 高速公路发展历程.. 192.3 高速公路发展现状评价.. 233发达国家高速公路发展经验与启示.. 273.1 发展历程.. 273.2 经验与启示.. 344面临的形势和需求.. 414.1 公路交通面临的形势.. 414.2 公路交通需求趋势分析.. 484.3 高速公路规模需求分析.. 515国家高速公路网的功能定位与规划目标.. 605.1 战略取向.. 605.2 功能定位.. 615.3 规划目标.. 666布局规划.. 686.1 布局思路和方法.. 686.2 布局原则.. 706.3 布局研究.. 716.4 布局方案.. 826.5 布局效果.. 897路线命名编号.. 927.1 公路命名、编号的一般宗旨.. 927.2 国外干线公路编号简介.. 937.3 我国公路命名、编号现状.. 987.4 国家高速公路网命名、编号方案.. 998实施设想.. 1078.1 建设进展与资金需求.. 1078.2 近期建设目标.. 1079措施建议.. 110附表.. 1141概述1.1规划的目的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服务性产业,是合理配置资源、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率的重要基础,是将世界联系在一起的纽带。

高速公路建设方案的可达性分析

高速公路建设方案的可达性分析

高速公路建设方案的可达性分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发展的提速,高速公路建设成为了现代交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速公路的建设不仅可以提升城市的交通运输效率,还可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然而,在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如何确保方案的可达性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分析高速公路建设方案的可达性,以期为相关决策提供参考。

一、地理位置的可达性分析高速公路的建设方案需要考虑地理位置的可达性。

首先,需要考虑高速公路的起点和终点是否便于市民和企事业单位的出行。

如果高速公路的起点和终点位置选取不当,可能会导致交通拥堵,进而影响到整个交通网络的运行效率。

其次,需要考虑高速公路与周边交通枢纽的连接情况。

如果高速公路与火车站、机场等交通枢纽的连接不畅,可能会造成旅客的转运不便,影响到整个交通系统的运行效率。

二、交通流量的可达性分析高速公路的建设方案还需要考虑交通流量的可达性。

交通流量是指在一定时间内通过某一道路的车辆数量。

在高速公路建设方案中,需要通过交通流量的预测来确定道路的设计标准和容量。

如果高速公路的设计标准和容量不足,可能会导致交通拥堵,进而影响到整个交通网络的运行效率。

因此,在高速公路建设方案中,需要充分考虑交通流量的可达性,以确保道路的设计标准和容量能够满足未来的交通需求。

三、社会经济的可达性分析高速公路的建设方案还需要考虑社会经济的可达性。

社会经济的可达性是指高速公路对当地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首先,高速公路的建设可以提升城市的交通运输效率,减少交通拥堵,进而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其次,高速公路的建设可以改善交通条件,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人才流入当地,进一步推动经济的发展。

因此,在高速公路建设方案中,需要充分考虑社会经济的可达性,以确保高速公路对当地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能够最大化。

四、环境影响的可达性分析高速公路的建设方案还需要考虑环境影响的可达性。

环境影响是指高速公路建设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程度。

高速公路的建设可能会对周边的生态环境、水资源、空气质量等产生一定的影响。

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2003年年鉴二OO四年一月目录1、本科生教育工作 (1)2、研究生教育及学科建设工作 (11)3、科学研究与实验室建设工作 (17)4、人事工作 (36)5、继续教育工作 (40)6、其他工作 (47)本科教学工作一、各类数据1、目前在校本科生人数为1340名(截止日期:2003年12月31日)2、2003年(2002)各系在浙江省招生情况3、2003届各系学生英语四级、六级通过率情况4、2003届各系学生获得学位情况5、2003届各系学生分配情况及一次性就业率情况6、2002级学生转入我院各专业情况7、土木工程专业六个专业方向学生人数二、2003年本科教学改革立项情况三、主要工作1、给本科生上课的教师人数为153名,占全院教师总人数的66.5%,其中教授31人,占全院总教授人数的81.6%。

本科教学业绩点为140.88,教师人均业绩点为0.92。

目前,本科的师生比为1:8.76。

2、有57名研究生分别担任2003级本科生的导师和联络员,其中有30名教授担任导师。

3、本学年为23门次本科课程设置了23个助教岗位。

4、组织有关教师向学校申报了《工程管理》本科新专业。

5、2项21世纪初校级本科教学改革项目通过了学校的结题验收。

同时,6、学院的6门精品课程和18门重点课程通过了学校的中期检查验收。

7、承办了浙江大学第四届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全校共有161支队伍参赛,涉及十几个院系的480多位学生。

2003年11月9日,学院与校教务部承办了浙江省第二届“杭萧钢构杯”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来自浙江省11所高校的36支队伍参加了决赛。

我院有5支参赛队代表浙江大学参加了决赛,分别获得特等奖1个、一等奖1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1个和创意奖1个。

8、我院城规2000级学生丁睐荣获2003年城市规划专业“居住区规划设计”作业优秀奖。

指导教师为王士兰研究员。

9、第六期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SRTP)立项共有18项,其中学校立项12项(教师7项,学生5项),学院立项6项(教师3项,学生3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学报ACTA GEOGRAPHICA SINICA第66卷第8期2011年8月V ol.66,No.8Aug.,2011收稿日期:2010-04-20;修订日期:2011-01-25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701045;40635026);中国博士后基金特别资助项目(200902133);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方向项目(KZCXZ-YW-Q10-4-1);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008BAH31B05)[Foundation: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No.40701045;No.40635026;Postdoctoral Foundation of China,No.200902133,Knowledge Innovation Program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No.KZCXZ-YW-Q10-4-1;Project of 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rastructure Program,No.2008BAH31B05]作者简介:王成金(1975-),男,汉,山东沂水人,中国地理学会会员(S110007710M),主要从事交通地理研究。

E-mail:cjwang@1076-1088页中国高速公路规划网的空间效应与政策机制王成金1,丁金学1,2,杨威1,2(1.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01;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49)摘要: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地方政府对高速公路的追求,高速公路规划和建设成为中国区域发展的突出问题。

本文分析了中国高速公路网的规划规模与空间体系,重点对比集成网和国家网的规模总量和空间网络,结果表明中国高速公路网中长期目标达17.4万km ,中西部省份的规模拓展明显;揭示了中国高速公路规划网引致的空间效应,包括连通性、空间服务水平和国土碎化,结论证明省级单位拓展后的集成网过于超前,新增路线主要连接人口和经济规模较小的城镇及偏远地区,覆盖效率低,偏离了中国经济发展、人口分布、城镇体系及地理环境的国情,高速公路规划规模与覆盖水平背离了其技术经济属性。

然后,重点从政策角度分析了高速公路规划规模持续扩大的机制,认为高速公路规划审批体制、融资体制、收费政策、经济危机应对政策及政绩追求等是促使省级单位拓展规划规模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高速公路;国家网;集成网;空间效应;政策1引言高速公路的发展始于发达国家,2005年有8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高速公路,里程超过23万km 。

高速公路的发展标志着公路运输进入了快速化时代,提升了公路在综合运输体系中的地位。

但高速公路是一种全线封闭式的快速交通,也是一种奢侈性交通方式,不但表现为交通使用收费和土地占用及巨大的维护费用,也表现为区域社会经济系统被分割和碎化的发展代价,为少数社会群体所使用而非具有使用的普适性。

中国高速公路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90年代中期后发展迅速,2009年达6.5万km ,仅次于美国,起步较晚但发展快,尤其近年来进入快速扩张阶段,这是中国不同于发达国家的重要特点。

高速公路与区域发展的关系吸引了学者们的关注。

长期以来,学者们侧重于高速公路网的区域适宜性评价,如杨海荣等[1]、李晓锋等[2]、杨涛[3]、施耀忠等[4]、周伟等[5]、杨兆升等[6],考察其空间优化方法。

部分学者关注高速公路网的演化过程,凝练网络布局演化模式,如曹小曙等[7]、王成金[8]、田智慧等[9]和范振宇等[10]。

高速公路布局会对沿线地区、城市及起讫城市的社会经济产生重大影响,引发区域通达性、时空关系、产业布局的变化,重塑区域空间结构,曹小曙等[11]、吴威等[12]、牛树海[13]、王成金[8]、顾政华等[14]和徐军等[15]都围绕该主题进行了系列研究。

部分学者更注重高速公路对产业布局的空间机制,提出高速公路经济带理论,如尤飞等[16]、韩增林[17-18]和朱晓刚等[19]。

总体看,中国对高速公路网的地理研究相对较少。

任何区域内,高速公路网的规模与覆盖范围都存在限度与阈值,中国国土空间和经济规模究竟需要多大规模高速公路网的支撑,这是值得关注的科学问题,尤其在省级单位纷纷拓展高速公路规划规模并引起8期王成金等:中国高速公路规划网的空间效应与政策机制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背景下,探讨该问题更具意义。

本文针对“高速公路规划”这一核心对象,分析国家和地方高速公路网的规划规模差异及各省差异,考察国家意志和地方意愿的差距,揭示国家和地方规划网的空间效应,考察高速公路规划持续扩大的必要性,并从政策角度揭示其规划规模持续扩大的机制,为中国高速公路网规划的科学编制提供借鉴。

2中国高速公路规划网络规划是对未来整体性、长期性、基本性问题的思考和设计未来行动方案,具有长远性、全局性和战略性。

高速公路网规划是空间规划和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的重要部分,是高速公路布局和建设的总体纲领,建设规模和网络布局是核心内容。

关于高速公路网的合理规模,这是学者们不断争议但没有定论的科学问题,但也形成一般性结论,如高速公路规模应有效支撑社会经济发展和配合其他运输方式的高效运转。

本文不在于考察高速公路网规模的测算方法与给出科学的规模,而在于分析中国高速公路规划中国家意志和地方意愿的差距有多大?国家规划是指原交通部2004年编制并通过国务院审批的《国家高速公路规划》,这是中国第一部关于高速公路的总体规划。

根据规划,中国将用30年时间即2030年实现8.5万km 高速公路网的目标,该目标仅次于美国89859km 的规模,采用放射线与纵横网格相结合的布局方案,包括7条放射线、9条纵线和18条横线及相关联络线、区域环线(图1)。

7条放射线以北京为核心,联系国土边缘的主要城市,为京沪、京台、京港澳、广澳、京昆、京藏、京新、京哈等路线,9条纵线为鹤大、沈海、长深、济广、大广、二广、包茂、兰海和渝昆等路线,18条横线为绥满、珲乌、丹锡、荣乌、青银、青兰、连霍、南洛、沪陕、沪蓉、沪渝、杭瑞、沪昆、福银、泉南、厦蓉、汕昆、广昆等路线,区域环线有辽中、杭州湾、成渝、珠江三角洲、海南和台湾等高速环线。

国家网充分考虑了地理环境、人口分布、经济格局、城镇体系、区际交流等空间本底,规划路线形成“格网”状的空间特征。

如图2所示,各省市区的高速公路网规模不一,内蒙最高为6000km ,粤、新和晋介于4000-4500km ,鲁、云、甘、陕介于3500-4000km ,辽、桂、湘、川、赣、闽、豫介于3000-3500km ,吉、苏、皖、浙介于2500-3000km ,黑、鄂、黔、冀、青介于2000-2500km ,渝、宁介于1000-2000km ,京、琼、藏介于500-1000km 间,津、沪低于500km 。

规划里程超过5000km 的省份有内蒙古。

各省区的规划里程反映了国家在各地区的布局方案,反映了国家对各地区的发展意愿和国家意志。

据统计,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颁布后,大陆地区除西藏外的其他30个省级单位均编制了高速公路网中长期规划。

各省规划根据自身社会经济情况和地理条件而编制,是各省高速公路布局和建设的具体方案,在反映国家意志的同时,体现了各省区对高速公路的布局意愿。

作者搜集了各省政府颁布的高速公路规划并进行统计,中国高速公路网的中长期规划目标为17.4万km (含港澳台),比国家网高出近9万km ,翻了一倍还多,而新闻媒体的报道为接近18万km 。

汇总各省区的规划路线并绘制图1,可发现中国高速公路规划集成网表现为“蜘蛛网”的空间特征,其密集程度远高于国家方案的“格网”特征,其规模远超过国家方案的图1国家高速公路和地方高速公路规划网格局Fig.1Spatial pattern of national and provincial network ofexpressway planning 107766卷地理学报8.5万km 和原11.85万km 的国道网。

如果各省规划均能顺利实施,2030年左右将在国土上构筑起一个庞大的高速公路网。

如图2所示,各省规划里程形成几个层级;内蒙最高,达9200km ,粤、川、湘、陕、新介于8000-9000km ;桂、甘介于7500-8000km ,以上各省均超过意大利(6621km)和日本(6915km)的里程;黔、豫、青、鲁、晋、闽、滇、鄂介于6000-7000km ,冀、皖、苏、辽、吉、浙介于5000-6000km ,江西、黑龙江介于4000-5000km ,以上各省均超过英国(3476km),重庆、西藏介于3000-4000km ,其他低于2000km 。

其中,规划里程超过5000km 的省份有22个,远突破国家网仅内蒙古的方案,合计为15万km ;里程超过8000km 的省份有6个,合计为5.2万km 。

以上里程表明所有大陆省份均拓展了国家的布局方案。

以地方新增里程和国家规划里程的比重为拓展系数进行分析,可发现西藏最高达5.1,这由于川青两省编制进藏高速公路而致;青、黔较高,介于2-2.5,冀、津、鄂、川、湘、沪、陕、豫、桂、渝、甘均介于1-2。

这表明有14个省份的规划里程超过国家方案的1倍,地方高速在各省区占主导。

粤、皖、闽、黑、苏、浙、琼、吉、鲁、京、云、新和内蒙的拓展系数超过0.5,其他低于0.5。

从各省规划的拓展幅度看,四川最高,超过5000km ,湘、黔、青、陕很高,超过4500km ,粤、甘、桂超过4000km ,新、冀、豫、鄂超过3500km ,内蒙超过3000km ,闽、藏、皖超过2500km ,苏、鲁、浙、吉、云、渝、黑、晋超过2000km ,辽、赣超过1000km ,其他省市区低于1000km 。

总体看,中西部省份高速公路规划里程的拓展幅度较高,而多数沿海省市的拓展幅度较低,这表明中西部省份拓展高速公路的意愿最强,而这些省份的经济规模却相对较低。

3中国高速公路规划网的空间效应国家和省级单位编制了庞大的高速公路网规划,尤其是省级单位纷纷拓展了国家的布局方案。

作为地理学者,关注的是如此庞大的高速公路网会存在什么空间效应?与国土、人口和经济及城镇之间存在什么样的适宜水平?图2中国省级单位高速公路网国高和地高规划规模比较Fig.2Comparison between national and provincial planning length of expressway in China10788期王成金等:中国高速公路规划网的空间效应与政策机制3.1高速公路网络密度高速公路网的密度是反映空间效应的简单指标,揭示路线长度与空间范围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