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数学高中数学知识点高考必考题突破讲座2
高考数学专题讲座

导数概念
理解导数的定义,掌握导数的几何意义和物 理意义。
导数应用
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极值、最值等 问题,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角函数与解三角形
三角函数性质
理解三角函数的定义,掌握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如周期性、奇偶性、单调性等。
三角恒等变换
熟练掌握三角恒等变换公式,如和差角公式、倍角公 式等。
函数性质理解不足
包括对函数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等基本概念的理解不清晰。
导数应用问题
如极值、最值、切线等问题中,对导数概念及运算规则掌握不熟练。
三角函数变换
对三角函数的和差化积、积化和差等公式运用不熟练,导致解题困难。
数列与数学归纳法
在数列通项公式、求和公式及数学归纳法的运用中,易出现理解偏差或计算错误。
规范书写保持卷面整洁,字迹晰,步 骤完整。严谨推理
在解题过程中,保持严谨的推 理和计算,确保每一步的正确 性。
注意检查
在解答完成后,仔细检查答案 和过程,确保没有遗漏和错误 。
04 经典例题解析与 实战演练
函数与导数经典例题解析
函数性质综合应用
通过具体例题,深入剖析函数的单调性、奇 偶性、周期性等性质,并探讨它们在解题中 的综合应用。
随机变量的分布与数字特征
详细讲解离散型随机变量和连续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律、概率密度函数等概念,以及数学期 望、方差等数字特征的计算和应用。
统计推断与参数估计
介绍统计推断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点估计和区间估计等,通过实例演示如何利用样本 数据对总体参数进行推断和估计。
05 易错知识点剖析 及纠正方法
易错知识点归纳整理
03 高考数学常见题 型及解题技巧
选择题答题技巧
最新高考数学(全国卷二)备考讲座提纲

2010年高考数学(全国卷二)备考讲座提纲哈师大附中张玉萍2010年高考如期将至,在掌握科学的复习方法的基础上,把握好今年复习方向,是每一个高三教师和学生必须面临和要解决的问题。
一解析高考试题(一)命题原则的变化自1977年,30余年的高考一直坚持“两个有利”的命题基本原则,即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有利于“素质教育”观点下的中学教学,但“稳中求进,稳中求变,稳中求新”更是高考在“两个有利”基础上的改革原则。
2009年的高考大纲提出“按照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能力的原则,测试中学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方法,考查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在强调综合性的同时,重视试题的层次性、合理调控综合程度,坚持多角度、多层次的考查”;2010年的高考大纲提出“按照"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能力"的原则,确立以能力立意命题的指导思想,将知识、能力与素质的考查融为一体,全面检测考生的数学素养.”,“数学科考试要发挥数学作为基础学科的作用,既考查中学数学的知识和方法,又考查考生进入高校继续学习的潜能。
”对比两年的高考大纲,我们不难看出:1. 对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09年与10年没有变化,概括的说“以全面考查基础,以重点考查深度,即“要既全面又突出重点”,对于支撑学科知识体系的重点内容,要占有较大的比例,注重学科的内在联系和知识的综合性,在知识网络交汇点处设计试题,使对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达到必要的深度。
2. 对数学思想和方法的考查,09年与10年没有变化,概括的说“淡化特殊技巧,注重通性通法。
”具体的说,数学思想有:函数与方程、数形结合、分类与整合、化归与转化、特殊与一般、有限与无限、或然与必然、模型化思想;数学方法包含代数变换、几何变换、逻辑推理三类,代数变换有: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公式法、比值法等;几何变换有:平移、对称、延展、放缩、分割、补形等;逻辑推理或思维方法主要有: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比较与类比,具体与抽象,反证法、枚举法和数学归纳法。
高三基础复习资料书推荐

高三基础复习资料书推荐在高中学习的最后一年里,高三学生们要面对高考的巨大压力,为了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基础复习显得尤为重要。
而一本好的基础复习资料书,不仅能够系统性的帮助学生进行基础知识回顾,还能够让学生做到事半功倍,充分利用时间。
今天就给大家介绍几本值得推荐的高三基础复习资料书。
《高中数学重点突破习题集》该书由河北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由河北师范大学数学学院、河北农业大学数学系、邢台市一中教育教学研究室等多个专业团队共同编写。
全书涵盖高中数学所有的知识点,每个知识点还有许多的例题、考题以及解答。
该书的编写团队也是有资格的,陪伴学生成长,从而将知识点的掌握做到精、熟、透。
此书内容明晰,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好资料。
《新高中英语语法与写作突破》该书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是一本完美地结合了语法及写作的书籍。
书中除了详细地讲解语法知识点外,还在每个语法知识点后面练习题目,让学生更好地加深记忆。
同时,书中也给出大量的应用写作题目供学生实际操作,加深对语法知识点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本书的写作部分后面还给出许多经典范文,有力地指导了学生的写作步骤与技巧。
《黄冈中学化学高考必修一》该资料书由黄冈中学化学高考实战研修团队编写,由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全书涵盖高中的所有化学性质、规律、反应及其实验操作等问题,基于实验案例让同学们更加深入的掌握化学知识。
此书也不仅是一本基础书,它更注重知识点之间的融会贯通。
同时,每章中也有高考真题分析,整合了历年高考化学真题的考察方向。
《黄冈中学化学高考必修一》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回顾复习基础化学知识,还能使同学们更好地应用所学知识,做到“知行合一”。
建议备齐以上三本资料书,以巩固和扩大自己的学科素养。
千万不要眼高手低,从最基础的开始,同时抓住细节与偏难杂题。
毕竟,基础打牢才是成功的第一步。
高考数学专题讲座 第2讲 二次函数的综合应用问题

高考数学专题讲座 第二讲二次函数的综合应用问题一、考纲要求1.理解二次函数,一元二次不等式及一元二次方程三者之间的关系,掌握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2.以二次函数为背景的不等式问题作为代数推理题在高考中频繁出现,二次函数和绝对值不等式相结合的题目也在高考中出现多次;3.二次函数是简单的非线性函数之一,有着丰富的内涵,成为高考的一个热点.二、基础过关1.若关于x 的不等式01)1()1(22<----x a x a 恒成立,则a 的取值X 围是( B ).A .53-<a 或1>a B .a <-53≤1C .53≤a ≤1或1-=a D .以上均不对 2.函数54)(2+-=mx x x f 在区间2[-,)∞+上是增函数,则)1(f 的取值X 围是( A ).A .)1(f ≥25B .25)1(=fC .)1(f ≤25D .25)1(>f3.若32)1()(2++-=mx x m x f 为偶函数,则)(x f 在3(-,)1上是( B ).A .单调递增B .单调递减C .先增后减D .先减后增4.已知a ,∈b N *,方程022=++b ax x 和方程022=++a bx x 都有实根,则b a +的最小值是( D ).A .3B .4C .5D .65.已知函数32)(2+-=x x x f 在区间0[,]a )0(>a 上的最大值为3,最小值为2,那么 实数a 的取值X 围是 1≤a ≤2 .6.已知函数a b b ax x x f (1)(22+-++-=,∈b R )对任意实数x 都有)1()1(x f x f -=+成 立,若当1[-∈x ,]1时,0)(>x f 恒成立,则b 的取值X 围是 b<-1或b>2 .三、典型例题例1 已知函数22)(2++=ax x x f ,5[-∈x ,]5.(1)当1-=a 时,求函数)(x f 的最大值与最小值;(2)某某数a 的取值X 围,使)(x f y =在区间5[-,]5上是单调函数. 解:(1)当a =-1时, f (x )=x 2-2x +2=(x -1)2+1, x ∈ [-5,5] ∴x =1时,f (x )的最小值为1,x =-5时,f (x )的最大值为37.(2)函数f (x )=(x +a )2+2-a 2图象的对称轴为x =-a ∵f (x )在区间[-5,5]上是单调函数 ∴-a ≤-5或-a ≥5 即a ≥5或a ≤-5 故a 的取值X 围为 a ≤-5或 a ≥5.例2 (1)将长度为1的铁丝分成两段,分别围成一个正方形和一个圆形,要使正方形与圆的面积之和最小,正方形的周长应为π+44. (2)已知函数∈+-=x b ax x x f (|2|)(2R ),给出下列命题:①()f x 必是偶函数;② 当)2()0(f f =时,)(x f 的图象必关于直线1=x 对称; ③ 若b a -2≤0,则)(x f 在区面a [,)∞+上是增函数; ④)(x f 有最大值||2b a -. 其中正确命题的序号是③.例3 已知函数∈++-=x m x m x x f ()1()(2R ).(1)设A 、B 是ABC ∆的两个锐角,且A tan ,B tan 是方程04)(=+x f 的两个实根, 求证:m ≥5;(2)当m ≥3时,函数)(sin αf 的最大值是8,求m 的值. 解:(1) 方程f (x )+4=0 即x 2-(m +1)x +m +4=0依题意,得⎪⎩⎪⎨⎧>+=⋅>+=+≥+-+=∆04tan tan 01tan tan 0)4(4)1(2m B A m B A m m 解之得 ⎪⎩⎪⎨⎧->->≥-≤4153m m m m 或∴m ≥5(2)f (sin α)=sin 2α-(m +1)sin α+m =(sin α2)21+-m +m 4)1(2+-m ∵m ≥3 ∴221≥+m ∴ 当sin α=-1时,f (sin α)取得最大值2m +2由题意得 2m +2=8 ∴m =3例4 已知函数x x x f (1)(2-=≥1)的图象为1C ,曲线2C 与1C 关于直线x y =对称. (1)求曲线2C 的方程)(x g y =;(2)设函数)(x g y =的定义域为M ,1x ,M x ∈2,且21x x ≠.求证:|||)()(|2121x x x g x g -<-;(3)设A 、B 为曲线2C 上任意两个不同点,证明直线AB 与直线x y =必相交. 解(1) ∵ C 1,C 2关于直线y =x 对称, ∴g (x )为f (x )的反函数. ∵y =x 2-1, 即 x 2=y +1, 又 x ≥1 ∴x =1+y∴ 曲线C 的方程为 g (x )=1+x (x ≥0)(2)设x 1,x 2∈M, 且x 1≠x 2, 则 x 1-x 2≠0 又 x 1≥0, x 2≥0∴|g (x 1)-g (x 2)|=|||2||11|||112121212121x x x x x x x x x x -<-≤+++-=+-+ (3)设A(x 1,y 1) 、B(x 2,y 2)为曲线C 2上任意两个不同的点, x 1,x 2∈M, 且 x 1≠x 2 由(2)知|k AB |1|||)()(|||21212121<--=--=x x x g x g x x y y∴直线AB 的斜率|k AB |≠1 又直线y =x 的斜率为1 ∴直线AB 与直线y =x 必相交.四、热身演练1.函数x x y (321--=≥)2的反函数是( B ).A .∈+-=x x x y (2212R )B .x x x y (2212+-=≤)0 C .∈-+=x x x y (2212 R ) D .x x x y (2212-+=≤)0 2.设函数()(2c bx ax x f ++=)0a <,满足)1()1(x f x f +=-,则)2(x f 与)3(x f 的大小关系是( C ).A .)2()3(x x f f >B .)2()3(x x f f <C .)3(x f ≥)2(x fD .)3(x f ≤)2(x f3.若a ,b ,c 成等差数列,则函数c bx ax x f ++=2)(的图象与x 轴的交点个数是( D ).A .0B .1C .2D .不确定4.已知二次函数12)2(24)(22+----=p p x p x x f ,若在区间1(-,)1内至少存在一个 实数c ,使0)(>c f ,则实数p 的取值X 围是( C ).A .21(-,)1 B .3(-,)21- C .3(-,0)23 D .21(-,)235.一辆中型客车的营运总利润y (单位:万元)与营运年数∈x x (N )的变化关系如下表所示,则客车的运输年数为( B )时,该客车的年平均利润最大.A .4B .5C .6D .76.已知函数422)(2++-=a ax x x f 的定义域为R ,值域为1[,)∞+,则a 的取值X 围 为 [-1,3] .7.如果函数)(x f 对于任意∈x R ,存在M 使不等式|)(|x f ≤||x M 恒成立(其中M 是与x 无关的正常数),则称函数)(x f 为有界泛函,给出下列函数: ①1)(1=x f ;②22)(x x f =;③)cos (sin )(3x x x x f +=;④1)(24++=x x xx f . 其中属于有界泛函的是③④(填上正确序号).8.若方程02=++b ax x 有不小于2的实根,则22b a +的最小值为516. 9.已知不等式032<+-t x x 的解集为m x x <<1|{,∈x R }.(1)求t ,m 的值;(2)若函数4)(2++-=ax x x f 在区面-∞(,]1上递增,求关于x 的不等式0)23(log 2<-++-t x mx a 的解集.解:(1)依题意 ⎩⎨⎧==+t m m 31∴⎩⎨⎧==22t m(2)∵f (x )=-(x -44)222a a ++在]1,(-∞上递增∴12≥a即 2≥a 又 )32(log )23(log 22x x t x mx a a +-=-++-<0∴13202<+-<x x 解之得 210<<x 或1<x <23 故 不等式的解集为 {x |0<x <21或1<x <23}.10.定义在R 上的函数)(x f 满足:如果对任意1x ,∈2x R ,都有)2(21x x f +≤)]()([2121x f x f +, 则称函数)(x f 是R 上的凹函数.已知二次函数∈+=a x ax x f ()(2 R ). (1)求证:当0>a 时,函数)(x f 是凹函数;(2)如果0[∈x ,]1时,|)(|x f ≤1,试某某数a 的取值X 围. 解:(1)对任意x 1,x 2∈R ,a >0,都有[f (x 1)+f (x 2)]-2f (221x x +)=a 21x +x 1+ax 22+x 2-2[a (2)221221x x x x +++] =ax 21+ax 22-21a (x 1+x 2+2x 1x 2) =21a (x 1-x 2)2≥0∴f ()]()([21)22121x f x f x x +≤+故函数f (x )是凹函数.(2)由|f (x )|≤1知: -1≤f (x )≤1 即 -1≤ax 2+x ≤1当 x =0时, a ∈R当x ∈(0,1)时, ⎩⎨⎧+-≤--≥1122x ax x ax 恒成立即 ⎪⎩⎪⎨⎧--=-≤++-=--≥41)211(1141)211(112222x x x a x x x a 恒成立 ∵x ∈(0,1) ∴11≥x当x 1=1 即x =1时, 41)211(2++-x 取最大值-2, 41)211(2--x 取最小值0 ∴ -2≤a ≤0, 而 a ≠0 ∴-2≤a <0 即 为所求. 11.已知二次函数c bx ax x f ++=2)(.(1)若a c b >>且0)1(=f ,是否存在实数m ,使得当a m f -=)(成立时,)3(+m f 为正数?若存在,则证明你的结论;若不存在,则说明理由.(2)若+∞<<<∞-21x x ,)()(21x f x f ≠且方程)]()([21)(21x f x f x f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求证:必有一实数根存1x 与2x 之间.证:(1)由f (1)=a +b +c 及a >b >c 得a >0,c <0,ac0< ∵ 1是0)(=x f 的一个根,记另一根为α,则ac=α0<又,,c a b c b a --=>>∴a >-a -c >c ∴-2a <c 即 -2<ac<0假设存在实数m ,使f (m )=-a 成立则由a c ,1是f (x )=0的两根知: f (x )=a (x -ac)(x -1) 从而 f (m )=0)1)((<-=--a m a c m a ∴1<<m ac进而33+<+m ac∴m +3>1 又f (x )在[1,)∞+上单调递增 ∴f (m +3)>f (1)=0 故满足条件的实数m 存在.(2)令g (x )=f (x )-)]()([2121x f x f +, 则g (x )为二次函数∴g (x 1)=f (x 1)-)]()([2121x f x f +∴g (x 2)=f (x 2)-)]()([2121x f x f +∴g (x 1)·g (x 2)=-0)]()([41221<-x f x f又x 1<x 2∴g (x )=0必有一根在x 1,x 2之间 故f (x )=)]()([2121x f x f +必有一根在x 1,x 2之间12.已知函数)0(12)(22<+++=b x cbx x x f 的值域为1[,]3. (1)某某数b ,c 的值;(2)判断函数)(lg )(x f x F =在1[-,]1上的单调性;(3)若∈t R ,求证:57lg≤|)61||61(|+--t t F ≤513lg .解:(1)由∆法得 b =-2 c =2(2) 由(1)f (x )=1221222222+-=++-x xx x x 用定义判断f (x )在[-1,1]上单调递减. ∴F(x )在[-1,1]上单调递减. (3)∵||t -61|-|t +61||≤|t -6161--t |=31∴31|61||61|31≤+--≤-t t∵F(x )在[-1,1]上为减函数∴)31(|)61||61(|)31(F t t F F ≤+--≤-即 513lg |)61||61(|57lg ≤+--≤t t F。
直击2024年高考——高三数学导数考点精讲(全国版)

导数考点精讲1.导数的概念一般地,函数()y f x =在0x x =处的瞬时变化率是0000.()()limlim x x f x x f x yx x ∆→∆→+∆−∆=∆∆,称它为函数()y f x =在0x x =处的导数,记作0()f x '或0x x y =',即00000.()()()limlim x x f x x f x yf x x x∆→∆→+∆−∆'==∆∆.2.导函数从求函数()f x 在0x x =处导数的过程可以看出,当0x x =时,0()f x '是一个确定的数.这样,当x 变化时,()f x '便是x 的一个函数,我们称它为()f x 的导函数(简称导数).()y f x =的导函数有时也记作y ',即0()()()lim x f x x f x f x y x∆→+∆−''==∆.3.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1)若()f x c =(c 为常数),则()0f x '=;(2)若*()()f x x αα=∈Q ,则1()f x x αα−'=; (3)若()sin f x x =,则()cos f x x '=; (4)若()cos f x x =,则()sin f x x '=−;(5)若()x f x a =,则()ln x f x a a '=; (6)若()e x f x =,则()e x f x '=; (7)若()log a f x x =,则1()ln f x x a'=; (8)若()ln f x x =,则1()f x x'=.4.导数运算法则(1)[()()]()()f x g x f x g x '''±=±.(2)[()()]()()()()f x g x f x g x f x g x '''⋅=+.(3)2()()()()()(()0)()[()]f x f x g x f x g x g x g x g x '''⎡⎤−=≠⎢⎥⎣⎦. 5.复合函数的导数一般地,对于两个函数()y f u =和()u g x =,如果通过变量u y ,可以表示成x 的函数,那么称这个函数为函数()y f u =和()u g x =的复合函数,记作(())y f g x =.复合函数(())y f g x =的导数和函数()()y f u u g x ==,的导数间的关系为xu x y y u '''=⋅,即y 对x 的导数等于y 对u 的导数与u 对x 的导数的乘积.6.导数的几何意义函数()f x 在0x x =处的导数就是曲线()y f x =在00(())x f x ,处的切线PT 的斜率k ,即0000.()()lim()x f x x f x k f x x∆→+∆−'==∆.7. 求在某点处的切线方程(1)求出函数()f x 在0x x =处的导数,即曲线()y f x =在00(())x f x ,处切线的斜率;(2)在已知切点坐标和切线斜率的条件下,求得切线方程为000()+'()()y f x f x x x =− 8. 求过某点处的切线方程 (1)设出切点坐标00(())x f x ,;(2)利用切点坐标写出切线方程:000()+'()()y f x f x x x =−;(3)将已知调价代入(2)中的切线方程求解.9.函数单调性的判断一般地,函数的单调性与其导函数的正负有如下关系:在某个区间()a b ,内,如果()0f x '>,那么函数()y f x =在这个区间内单调递增;如果()0f x '<,那么函数()y f x =在这个区间内单调递减. 10.求函数单调区间的步骤(1)确定()y f x =的定义域.(2)求导数()f x ',求出()0f x '=的根.(3)函数的无定义点和()0f x '=的根将()f x 的定义域分成若干区间,列表确定这若干区间内()f x '的符号.(4)由()f x '的符号确定()f x 的单调区间.11.在区间单调与存在单调区间问题(1)若函数f (x )在(a ,b )上单调递增,则x ∈(a ,b )时,f ′(x )≥0恒成立;若函数f (x )在(a ,b )上单调递减,则x ∈(a ,b )时,f ′(x )≤0恒成立.(2)若函数f (x )在(a ,b )上存在单调递增区间,则x ∈(a ,b )时,f ′(x )>0有解;若函数f (x )在(a ,b )上存在单调递减区间,则x ∈(a ,b )时,f ′(x )<0有解. 12.极值的相关概念如图,函数()y f x =在点x a =的函数值()f a 比它在点x a =附近其他点的函数值都小,()0f a '=;而且在点x a =附近的左侧()0f x '<,右侧()0f x '>.类似地,函数()y f x =在点x b =的函数值()f b 比它在点x b =附近其他点的函数值都大,()0f b '=;而且在点x b =附近的左侧()0f x '>,右侧()0f x '<.我们把点a 叫做函数()y f x =的极小值点,()f a 叫做函数()y f x =的极小值;点b 叫做函数()y f x =的极大值点,()f b 叫做函数()y f x =的极大值.极小值点、极大值点统称为极值点,极大值和极小值统称为极值. 13.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存在性一般地,如果在区间[]a b ,上函数()y f x =的图象是一条连续不断的曲线,那么它必有最大值和最小值. 14.求函数()y f x =在[]a b ,上的最大(小)值的步骤(1)求函数()y f x =在()a b ,内的极值.(2)将函数()y f x =的各极值与端点处的函数值()()f a f b ,比较,其中最大的一个是最大值,最小的一个是最小值.。
高中数学考试题型解题技巧专题讲座

高中数学考试题型解题技巧专题讲座数学冲刺复习一定要把大纲中规定的核心重要考点进行梳理,结合做题来进一步的巩固,熟练把握。
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希望对您有所帮助!高中数学选择题的解题方法方法一:直接法所谓直接法,就是直接从题设的条件出发,运用有关的概念、定义、性质、定理、法则和公式等知识,通过严密的推理与计算来得出题目的结论,然后再对照题目所给的四个选项来“对号入座”.其基本策略是由因导果,直接求解.方法二:特例法特例法的理论依据是:命题的一般性结论为真的先决条件是它的特殊情况为真,即普通性寓于特殊性之中,所谓特例法,就是用特殊值(特殊图形、特殊位置)代替题设普遍条件,得出特殊结论,对各个选项进行检验,从而作出正确的判断.常用的特例有取特殊数值、特殊数列、特殊函数、特殊图形、特殊角、特殊位置等.这种方法实际是一种“小题小做”的解题策略,对解答某些选择题有时往往十分奏效.注意:在题设条件都成立的情况下,用特殊值(取得越简单越好)进行探求,从而清晰、快捷地得到正确的答案,即通过对特殊情况的研究来判断一般规律,是解答本类选择题的较佳策略.近几年高考选择题中可用或结合特例法来解答的约占30%.因此,特例法是求解选择题的好招.方法三:排除法数学选择题的解题本质就是去伪存真,舍弃不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找到符合题意的正确结论.筛选法(又叫排除法)就是通过观察分析或推理运算各项提供的信息或通过特例,对于错误的选项,逐一剔除,从而获得正确的结论.注意:排除法适应于定性型或不易直接求解的选择题.当题目中的条件多于一个时,先根据某些条件在选项中找出明显与之矛盾的,予以否定,再根据另一些条件在缩小选项的范围内找出矛盾,这样逐步筛选,直到得出正确的答案.它与特例法、图解法等结合使用是解选择题的常用方法,近几年高考选择题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方法四:数形结合法数形结合,其实质是将抽象的数学语言与直观的图形结合起来,使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结合起来,通过对图形的处理,发挥直观对抽象的支持作用,实现抽象概念与具体形象的联系和转化,化难为易,化抽象为直观.方法五:估算法在选择题中作准确计算不易时,可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估算出结果的大致取值范围,排除错误的选项.对于客观性试题,合理的估算往往比盲目的准确计算和严谨推理更为有效,可谓“一叶知秋”.方法六:综合法当单一的解题方法不能使试题迅速获解时,我们可以将多种方法融为一体,交叉使用,试题便能迎刃而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不易找到解题思路时,我们可以从选项里找解题灵感.高中数学的证明题的推理方法一、合情推理1.归纳推理是由部分到整体,由个别到一般的推理,在进行归纳时,要先根据已知的部分个体,把它们适当变形,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从而归纳出一般结论;2.类比推理是由特殊到特殊的推理,是两类类似的对象之间的推理,其中一个对象具有某个性质,则另一个对象也具有类似的性质。
高考数学高中数学知识点高考必考题突破讲座3

高考必考题突破讲座(三)数列、不等式及推理与证明[解密考纲]数列、不等式是高中数学的主干知识,涉及函数思想的渗透和逻辑推理及数学运算.高考中常以数列的计算、推理和不等式的放缩变形为载体,考查学生的逻辑推理和运算能力.1.(2018·湖南长沙统考)已知数列{a n }为等差数列,其中a 2+a 3=8,a 5=3a 2.(1)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2)记b n =2a n a n +1,设b n 的前n 项和为S n .求最小的正整数n ,使得S n >2 0162 017. 解析 (1)设等差数列{a n }的公差为d ,依题意有⎩⎪⎨⎪⎧ 2a 1+3d =8,a 1+4d =3a 1+3d ,解得⎩⎪⎨⎪⎧a 1=1,d =2, 故{a n }的通项公式为a n =2n -1,n ∈N *.(2)因为b n =2a n a n +1=12n -1-12n +1, 所以S n =⎝⎛⎭⎫11-13+⎝⎛⎭⎫13-15+…+⎝⎛⎭⎫12n -1-12n +1 =1-12n +1, 令1-12n +1>2 0162 017,解得n >1 008,故取n =1 009. 2.(2018·江西南昌模拟)已知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且a 1=1,S 3+S 4=S 5.(1)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2)令b n =(-1)n -1a n ,求数列{b n }的前2n 项和T 2n . 解析 (1)设等差数列{a n }的公差为d ,由S 3+S 4=S 5,得a 1+a 2+a 3=a 5,即3a 2=a 5,所以3(1+d )=1+4d ,解得d =2.∴a n =1+(n -1)×2=2n -1.(2)由(1)可得b n =(-1)n -1·(2n -1). ∴T 2n =1-3+5-7+…+(2n -3)-(2n -1)=(-2)×n =-2n .3.(2018·东北三省四校模拟)已知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公差d ≠0,且S 3+S 5=50,a 1,a 4,a 13成等比数列.(1)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2)设⎩⎨⎧⎭⎬⎫b n a n 是首项为1,公比为3的等比数列,求数列{b n }的前n 项和T n . 解析 (1)依题意得⎩⎪⎨⎪⎧ 3a 1+3×22d +5a 1+4×52d =50,(a 1+3d )2=a 1(a 1+12d ),解得⎩⎪⎨⎪⎧a 1=3,d =2,∴a n =2n +1. (2)∵b n a n=3n -1,∴b n =a n ·3n -1=(2n +1)·3n -1, ∴T n =3+5×3+7×32+…+(2n +1)×3n -1, 3T n =3×3+5×32+…+2×3n -1+(2n +1)×3n ,两式相减,得 -2T n =3+2×3+2×32+…+2×3n -1-(2n +1)×3n =3+2×3(1-3n -1)1-3-(2n +1)×3n =-2n ×3n ,∴T n =n ·3n . 4.已知二次函数y =f (x )的图象经过坐标原点,其导函数为f ′(x )=6x -2,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点(n ,S n )(n ∈N *)均在函数y =f (x )的图象上.(1)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2)设b n =3a n a n +1,试求数列{b n }的前n 项和T n . 解析 (1)设二次函数f (x )=ax 2+bx (a ≠0),则f ′(x )=2ax +b .由于f ′(x )=6x -2,得a =3,b =-2,所以f (x )=3x 2-2x .又因为点(n ,S n )(n ∈N *)均在函数y =f (x )的图象上,所以S n =3n 2-2n .当n ≥2时,a n =S n -S n -1=3n 2-2n -[3(n -1)2-2(n -1)]=6n -5;当n =1时,a 1=S 1=3×12-2×1=6×1-5,也适合上式,所以a n =6n -5(n ∈N *).(2)由(1)得b n =3a n a n +1=3(6n -5)[6(n +1)-5]=12·⎝⎛⎭⎫16n -5-16n +1, 故T n =12⎣⎡⎦⎤⎝⎛⎭⎫1-17+⎝⎛⎭⎫17-113+…+⎝⎛⎭⎫16n -5-16n +1=12⎝⎛⎭⎫1-16n +1=3n 6n +1.5.已知数列{a n }满足a 1=3,a n +1+1-a n +1=1,n ∈N *.(1)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2)设b n =log 2n 2+n a n,数列{b n }的前n 项和为S n ,求使S n <-4的最小自然数n . 解析 (1)由a n +1+1-a n +1=1,n ∈N *,知数列{a n +1}是以2为首项,1为公差的等差数列, 所以a n +1=2+n -1=n +1,所以a n =n 2+2n ,故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为a n =n 2+2n .(2)b n =log 2n 2+n n 2+2n =log 2n +1n +2=log 2(n +1)-log 2(n +2), 则S n =b 1+b 2+…+b n =log 22-log 23+log 23-log 24+…+log 2(n +1)-log 2(n +2)=1-log 2(n +2),由S n <-4,得1-log 2(n +2)<-4,解得n >30,故满足S n <-4的最小自然数n 为31.6.设a 1,a 2,a 3,a 4是各项均为正数且公差为d (d ≠0)的等差数列.(1)求证:2a 1,2a 2,2a 3,2a 4依次成等比数列;(2)是否存在a 1,d 使得a 1,a 22,a 33,a 44依次成等比数列?并说明理由.解析 (1)因为2a n +12a n=2a n +1-a n =2d (n =1,2,3)是同一个常数,所以2a 1,2a 2,2a 3,2a 4依次构成等比数列.(2)假设存在a 1,d 满足条件.令a 1+d =a ,则a 1,a 2,a 3,a 4分别为a -d ,a ,a +d ,a +2d (a >d ,a >-2d ,d ≠0).假设存在a 1,d 使得a 1,a 22,a 33,a 44依次构成等比数列,则a 4=(a -d )(a +d )3,且(a +d )6=a 2(a +2d )4,令t =d a,则1=(1-t )(1+t )3, 且(1+t )6=(1+2t )4⎝⎛⎭⎫-12<t <1,t ≠0, 化简得t 3+2t 2-2=0(*),且t 2=t +1.将t 2=t +1代入(*)式,t (t +1)+2(t +1)-2=t 2+3t =t +1+3t =4t +1=0,则t =-14. 显然t =-14不是上面方程的解,矛盾,所以假设不成立, 因此不存在a 1,d 使得a 1,a 22,a 33,a 44依次构成等比数列.古今中外有学问的人,有成就的人,总是十分注意积累的。
精练数学高二浙教版知识点突破大全

精练数学高二浙教版知识点突破大全精炼数学高二浙教版知识点突破大全高二是学习数学的重要阶段,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也更加繁多和复杂。
为了帮助学生全面理解、掌握和运用高二数学知识,本文将从数学高二浙教版教材的角度,对重点知识点进行全面梳理和突破。
一、函数与方程在高二数学中,函数与方程是基础中的基础,是后续知识点的基石。
主要包括函数的概念与性质,一次、二次函数的性质和图像、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三角函数等。
1.1 函数的概念与性质函数是数学中的一种重要概念,是描述两个变量之间关系的工具。
在精练数学高二浙教版中,对于函数的概念和性质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阐述。
同学们要注意掌握函数的定义、定义域、值域、奇偶性、单调性等基本概念和性质。
1.2 一次函数的性质和图像一次函数是高一阶段学过的内容,在高二中需要更深入地理解和运用。
要熟练掌握一次函数的斜率、截距、解析式、图像性质等,能够准确判断一次函数的单调性和性质。
1.3 二次函数的性质和图像二次函数是高二数学的重点内容之一,涉及到二次函数的顶点、对称轴、极值点、图像性质等。
在学习二次函数时,要通过多做练习题,掌握二次函数的图像变化及其与一次函数、指数函数的联系。
1.4 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是高中数学中的经典知识点,对于学生来说较为陌生但又非常重要。
要掌握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性质与图像,能够灵活运用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1.5 三角函数在精练数学高二浙教版中,三角函数也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要掌握三角函数的性质、图像、特殊角的值、解三角形等内容,能够准确地运用三角函数解决几何和实际问题。
二、向量与平面解析几何向量与平面解析几何是高二数学的核心内容,是复杂的几何空间中的基本工具。
主要包括向量的定义与运算、平面方程、直线方程等。
2.1 向量的定义与运算向量是高二数学中的重要概念,掌握向量的定义和运算是学习后续几何知识的基础。
要熟悉向量的加法、减法、数量积、向量积等运算法则,并能够运用向量解决平面和空间几何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必考题突破讲座(二)三角函数、解三角形、平面向量及其应用[解密考纲]近几年的高考全国卷交替考查三角函数、解三角形.该部分解答题是高考得分的基本组成部分,不能掉以轻心.该部分的解答题考查的热点题型有:一是考查三角函数的图象变换以及单调性、最值等;二是考查解三角形问题;三是考查三角函数、解三角形与平面向量的交汇性问题.在解题过程中要抓住平面向量作为解决问题的工具,要注意三角恒等变换公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注意题目中隐含的各种限制条件,选择合理的解决方法,灵活地实现问题的转化.1.(2018·江苏南京、盐城一模)设函数f (x )=A sin(ωx +φ)⎝⎛⎭⎫A >0,ω>0,-π2<φ<π2,x ∈R 的部分图象如图所示.(1)求函数y =f (x )的解析式;(2)当x ∈⎣⎡⎦⎤-π2,π2时,求f (x )的取值范围. 解析 (1)由图象知A =2,又T 4=5π6-π3=π2,ω>0,所以T =2π=2πω,解得ω=1,所以f (x )=2sin(x +φ). 将点⎝⎛⎭⎫π3,2代入,得π3+φ=π2+2k π(k ∈Z ), 即φ=π6+2kπ(k ∈Z ),又-π2<φ<π2,所以φ=π6.所以f (x )=2sin ⎝⎛⎭⎫x +π6. (2)当x ∈⎣⎡⎦⎤-π2,π2时,x +π6∈⎣⎡⎦⎤-π3,2π3, 所以sin ⎝⎛⎭⎫x +π6∈⎣⎡⎦⎤-32,1,即f (x )∈[-3,2]. 2.(2017·北京卷)在△ABC 中,∠A =60°,c =37a .(1)求sin C 的值;(2)若a =7,求△ABC 的面积.解析 (1)在△ABC 中,因为A =60°,c =37a ,所以由正弦定理得sin C =c sin A a =37×32=3314.(2)因为a =7,所以c =37×7=3.由余弦定理a 2=b 2+c 2-2bc cos A 得72=b 2+32-2b ×3×12,解得b =8,所以△ABC 的面积S =12bc sin A =12×8×3×32=6 3.3.四边形ABCD 的内角A 与C 互补,且AB =1,BC =3,CD =DA =2. (1)求角C 的大小和线段BD 的长度; (2)求四边形ABCD 的面积.解析 (1)∵A +C =π,∴cos A =-cos C .在△BCD 中,由余弦定理,得BD 2=32+22-2×3×2×cos C =13-12cos C , 在△ABD 中,由余弦定理,得BD 2=12+22-2×1×2×cos A =5+4cos C , 联立上式,解得BD =7,cos C =12.由于C ∈(0,π),∴C =π3,BD =7.(2)∵A +C =π,C =π3,∴sin A =sin C =32.又四边形ABCD 的面积S ABCD =S △ABD +S △BCD = 12AB ·AD sin A +12CB ·CD sin C =32×(1+3)=23, ∴四边形ABCD 的面积为2 3.4.已知向量a =(m ,cos 2x ),b =(sin 2x ,n ),函数f (x )=a ·b ,且y =f (x )的图象过点⎝⎛⎭⎫π12,3和点⎝⎛⎭⎫2π3,-2. (1)求m ,n 的值;(2)将y =f (x )的图象向左平移φ(0<φ<π)个单位后得到函数y =g (x )的图象,若y =g (x )图象上各最高点到点(0,3)的距离的最小值为1,求y =g (x )的单调递增区间.解析 (1)由题意知f (x )=a ·b =m sin 2x +n cos 2x . 因为y =f (x )的图象过点⎝⎛⎭⎫π12,3和⎝⎛⎭⎫2π3,-2.所以⎩⎨⎧3=m sin π6+n cos π6,-2=m sin 4π3+n cos 4π3,即⎩⎨⎧3=12m +32n ,-2=-32m -12n ,解得⎩⎨⎧m =3,n =1.(2)由(1)知f (x )=3sin 2x +cos 2x =2sin ⎝⎛⎭⎫2x +π6. 由题意知g (x )=f (x +φ)=2sin ⎝⎛⎭⎫2x +2φ+π6. 设y =g (x )的图象上符合题意的最高点为(x 0,2), 由题意知x 20+1=1,所以x 0=0, 即到点(0,3)的距离为1的最高点为(0,2). 将其代入y =g (x )得sin ⎝⎛⎭⎫2φ+π6=1, 因为0<φ<π,所以φ=π6,因此g (x )=2sin ⎝⎛⎭⎫2x +π2=2cos 2x . 由2k π-π≤2x ≤2k π,k ∈Z 得k π-π2≤x ≤k π,k ∈Z .所以函数y =g (x )的单调递增区间为⎣⎡⎦⎤k π-π2,k π,k ∈Z . 5.(2018·湖北重点中学高三起点考试)已知f (x )=a·b ,其中a =(2cos x ,-3sin 2x ),b =(cos x,1),x ∈R .(1)求f (x )的单调递增区间;(2)在△ABC 中,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f (A )=-1,a =72,且向量m =(3,sin B )与n =(2,sin C )共线,求边长b 和c 的值.解析 (1)由题意知,f (x )=2cos 2x -3sin 2x =1+2cos ⎝⎛⎭⎫2x +π3. ∵y =cos x 在[2k π-π,2k π](k ∈Z )上单调递增,∴令2k π-π≤2x +π3≤2k π(k ∈Z ),得k π-2π3≤x ≤k π-π6(k ∈Z ),∴f (x )的单调递增区间为⎣⎡⎦⎤k π-2π3,k π-π6(k ∈Z ). (2)∵f (A )=1+2cos ⎝⎛⎭⎫2A +π3=-1,∴cos ⎝⎛⎭⎫2A +π3=-1,又π3<2A +π3<7π3,∴2A +π3=π,即A =π3,∵a =72, ∴a 2=b 2+c 2-2bc cos A =(b +c )2-3bc =74.∵向量m =(3,sin B )与n =(2,sin C )共线,∴2sin B =3sin C , 由正弦定理得2b =3c ,则b =32,c =1.6.在△ABC 中,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且a cos B +b cos A =2c cos A . (1)若△ABC 的面积S =32,求证:a ≥2; (2)如图,在(1)的条件下,若M ,N 分别为AC ,AB 的中点,且BM CN =132,求b ,c .解析 (1)由a cos B +b cos A =2c cos A 及正弦定理可得 sin A cos B +sin B cos A =2sin C cos A , 即sin(A +B )=2sin C cos A ,因为A +B +C =π,所以sin(A +B )=sin C ≠0, 所以cos A =12,又A ∈(0,π),∴A =π3,由S =12bc sin A =32可得bc =2.在△ABC 中,由余弦定理可得,a 2=b 2+c 2-2bc cos A =b 2+c 2-bc ≥2bc -bc =2,当且仅当b =c =2时取等号,所以a ≥ 2.(2)因为M ,N 分别为AC ,AB 的中点,所以AM =12AC =12b ,AN =12AB =12c ,在△ABM 中,由余弦定理可得,BM 2=c 2+b 24-12bc ,在△ACN 中,由余弦定理可得,CN 2=c 24+b 2-12bc ,由BM CN =132可得,c 2+b 24-12bc =134⎝⎛⎭⎫c 24+b 2-12bc , 整理得(c +8b )(c -2b )=0,所以c =2b ,又bc =2可得b =1,c =2.古今中外有学问的人,有成就的人,总是十分注意积累的。
知识就是机积累起来的,经验也是积累起来的。
我们对什么事情都不应该像“过眼云烟”。
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
——爱因斯坦镜破不改光,兰死不改香。
——孟郊生活的全部意义在于无穷地探索尚未知道的东西,在于不断地增加更多的知识。
—做学问的功夫,是细嚼慢咽的功夫。
好比吃饭一样,要嚼得烂,方好消化,才会对人体有益。
——陶铸研卷知古今;藏书教子孙。
——《对联集锦》凡事豫(预)则立,不豫(预)则废。
——《礼记》知识是珍贵宝石的结晶,文化是宝石放出来的光泽。
——泰戈尔你是一个积极向上,有自信心的孩子。
学习上有计划、有目标,能够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学习状态挺好;心态平和,关心、帮助同学,关心班集体,积极参加班级、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具有较强的劳动观念,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尊敬师长。
希望你再接再厉,不满足于现状,争取做的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