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文学成就及人格魅力

合集下载

喜欢苏轼的理由300字

喜欢苏轼的理由300字

喜欢苏轼的理由300字
苏轼是中国北宋时期的一位杰出文学家、书画家和政治家。

以下是一些让人喜欢苏轼的理由:
1. 文学成就: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

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

2. 艺术才华:苏轼擅长书法和绘画,他的书法作品风格独特,被誉为“苏体”,他的绘画作品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3. 人格魅力:苏轼一生仕途坎坷,却始终保持着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这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让人十分佩服。

4. 美食家:苏轼还是一位美食家,他发明了许多美食,如东坡肉、东坡鱼等,至今仍深受人们的喜爱。

5. 多才多艺:苏轼除了文学和艺术方面的成就,还对医学、水利等领域有深入的研究。

总之,苏轼以其卓越的文学成就、艺术才华、人格魅力和多才多
艺的特点,深受人们的喜爱。

走进苏轼

走进苏轼

它不是一种逃避现实的消 极遁世思想,而是一种平和宁 静、超然洒脱的心态。
卜算子 黄州定惠院寓居作 •
•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 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 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 这首词是元丰五年(1082)十二月苏轼初贬黄州寓居 定慧院时所作。词中借月夜孤鸿这一形象托物寓怀,表 达了词人孤高自许、蔑视流俗的心境。 上阕前两句营造了一个夜深人静、月挂疏桐的孤寂 氛围,为幽人、孤鸿的出场作铺垫 “幽人”那孤高的 心境,不正象缥缈若仙的孤鸿之影吗?这两句,既是实 写,又通过人、鸟形象的对应、嫁接,极富象征意味和 诗意之美地强化了“幽人”的超凡脱俗。 下阕专写孤鸿遭遇不幸,心怀幽恨,惊恐不已,拣 尽寒枝不肯栖息,只好落宿于寂寞荒冷的沙洲。这里, 词人以象征手法,匠心独运地通过鸿的孤独缥缈,惊起 回头、怀抱幽恨和选求宿处,表达了作者贬谪黄州时期 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
定风波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 独不觉。已而遂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 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 也无晴。

上片借自然界骤然而来的风雨
象征现实的政治生活
• “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 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 • 表现他不为外界一切侵扰所动摇的 胸襟与休养。 • 这里的烟雨与平生已经在词人 身心深处得到了统一, •
• 乌台诗案让苏轼的事业降到了低谷,家离 子散,生活潦倒,却也同样成就了苏轼, 成就了中国文学。人在悲观、失望、绝望 之时最能抒发自己的最真的感情,往往这 个时候的情感最能打动人,这时的思考最 有深度。人在命运低谷的时候,要不毁灭 自己,要不战胜自己。苏轼经历了这么多 大起大落之后,也终于看透了尘世,壮志 未酬,世事难料,“一蓑烟雨任平生”, “但愿人长久,千里更婵娟”。

论苏轼的人格魅力和文学成就

论苏轼的人格魅力和文学成就

论苏轼的人格魅力和文学成就一.序论1.本文中心论点,苏轼的人格魅力和文学成就。

二.本论1.苏轼生平事迹。

2.苏轼人格魅力分析,根据其人生经历。

3.苏轼文学成就分析,从文,诗,词入手。

三.结论1.我心中的苏轼及我对苏轼的评价。

摘要:苏轼是我国宋代最为杰出的文学大家,他一生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儒释道三家,从思想上加以组合,形成了一个三教合一的文化体,其文学成就更是人类的一宝贵财富,对后世影响深远。

他是个多才多艺,性格多面,刚直、真诚、忘我、爱民的文人。

他以其丰富、独特的文化人格,不仅在宋代民众中具有巨大的影响与号召力,对后世文化人格模式的形成也具有示范作用。

关键词:人格魅力文学成就率真诗词巅峰“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在中国文学史上,尤其是在中国词学史上,有一位泰斗人物、风流人物是永远不会被大浪淘尽的,是不得不提的,不仅现在要提,将来永远也要提。

他就是中国词坛第一人:苏轼。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

汉族,眉州(今四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城)人,祖籍栾城。

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美食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

苏轼不仅文学功底非凡,其画意也很高超,擅长画竹子,学习文同,也喜画枯木怪石。

他较早的倡导文人画,开创了湖州画派。

作品有《枯木怪石图》、《竹石图》等。

他是"苏、黄、米、蔡" 四大书法家之一。

他擅长行书、楷书,他的书法吸取颜真卿、柳公权、褚遂良、徐浩、李北海、杨凝式各家营养,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努力革新。

他在对书法艺术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再去进行创造,不是简单机械的去学习古人。

他在拿笔上运用不同于常人的特殊方法,注意书写工具的改革。

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黃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名列“苏、黃、米、蔡”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其画则开创了湖州画派。

、家事:祖父苏序,字仲先。

请结合两篇短文谈谈你对苏轼的认识

请结合两篇短文谈谈你对苏轼的认识

请结合两篇短文谈谈你对苏轼的认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北宋时期的一位杰出文学家、诗人、政治家和书法家。

他以才华横溢和多才多艺而闻名于世,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巨擘之一。

苏轼生于公元1037年,出生在一个文化昌盛的家庭。

他的父亲苏洵是一位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而他的兄长苏辙也是一位才华出众的文人。

从小接受优秀教育的影响,苏轼对文学和艺术展现出了非凡的天赋和热爱。

苏轼的文学成就非常丰富多彩。

他擅长诗词创作,其诗作多以自然山水、人生哲理和政治抒发为主题,风格独特。

他还写过大量的散文和随笔,展示了他深刻的思想和对社会问题的关注。

苏轼的作品以其精湛的用词和情感表达而备受赞赏,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除了文学成就,苏轼还凭借其聪明才智和政治洞见成为当时政坛的重要人物。

他担任过一系列重要的官职,为国家和人民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然而,由于他直言敢谏和坚持原则的性格,他也多次陷入政治风波之中,甚至被流放到远地。

尽管苏轼在生活中经历了许多波折和磨难,但他始终保持着积极向上的态度和对人生的热爱。

他的坚持和追求使他成为了一个伟大的文化人,对中国文化和文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同时,他的作品和思想也对后世的文学家和思想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启示了人们对自然、人生和社会的理解。

综上所述,苏轼是一个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文学家、政治家和思想家。

他的才华和贡献使他成为了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人物,他的作品和思想不仅留存于文学史册,也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持续发挥着重要作用。

对苏轼的研究和认识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介绍苏轼及对他的认识。

首先,将对苏轼的生平和背景进行介绍,包括他出生的背景、成长经历以及家庭背景等方面的内容。

其次,将重点讨论苏轼在文学方面的成就,包括他的诗词、散文、绘画等方面的表现,以及他对文学的贡献和创新之处。

对于苏轼的评价

对于苏轼的评价

苏轼:一位卓越的文学巨匠与思想先驱苏轼,这位北宋时期的杰出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以其卓越的文学成就、深邃的思想观念、高尚的人格魅力和重要的历史贡献,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星。

他的人生经历和作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文学成就苏轼在文学上的成就堪称卓越。

他的诗歌挥洒自如,气势磅礴,既表达了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也抒发了对人生百态的感悟。

散文方面,他的作品语言质朴、意境深远,如《赤壁赋》等名篇,至今仍为人们传颂。

在词作上,苏轼更是独树一帜,开创了豪放词风,对后世词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思想观念苏轼的思想观念深邃而独特。

在政治上,他关注民生,主张改革,曾积极参与政治事务,为国家和人民尽职尽责。

文化上,他主张“兼容并包”,提倡向民间文化学习,促进了宋代文化的繁荣。

宗教方面,他尊重各教派,主张“儒释道”三教合一,为后世思想界打开了新的视野。

三、人格魅力苏轼的人格魅力体现在他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上。

尽管在官场中屡遭打击,他始终保持着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

在生活上,他热爱美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乐趣。

在人际交往中,他真诚待人,善于倾听他人意见,与朋友肝胆相照。

这种乐观、真诚、豁达的人格魅力,使他在当时和后世都深受人们的敬仰。

四、历史贡献苏轼的历史贡献不可估量。

他在文学上的创新和独特风格,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政治主张和思想观念,推动了宋代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作为一位美食家,他创立的菜肴至今仍为人们所喜爱。

此外,他在书法上的造诣也为宋代书法艺术树立了新的标杆。

苏轼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

他不仅在文学和艺术领域有着卓越的成就,更在政治和思想领域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人格魅力和精神风貌,使他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位伟大人物。

他所做出的贡献,不仅在当时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且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评价苏轼时,我们不仅要看重他的文学成就和艺术天赋,更要重视他的人格魅力和精神风貌。

他的乐观、豁达、真诚、善良的人格魅力为我们树立了一个积极向上、热爱生活的榜样。

人文纪录片苏东坡人物评论

人文纪录片苏东坡人物评论

人文纪录片苏东坡人物评论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苏东坡(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伟大的文学家、政治家、书法家、画家,宋代最杰出的文学家之一,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具传奇色彩的文化名人之一。

苏东坡的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诗文被誉为“苏氏一脉”,成为后世文人学习的楷模。

苏东坡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座永恒丰碑,他的一生成就几乎是无可超越的。

苏东坡生于公元1037年,出生在一个世家,自幼聪颖过人,饱学多识。

他早年曾任官,但在政治上受到排挤,被贬谪至远方,临走前留下“风过的地方哪有不留下痕迹”的名言。

这段经历让他更加沉淀与独立,最终成就了他深邃的文学才华。

苏东坡的文学作品包括诗、词、散文等多种形式,题材广泛,内容丰富,风格清新自然。

他的作品洗尽铅华,言传有物,真情流露,富有人生哲理。

其代表作品《江城子》、《赤壁赋》、《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等都成为中国古典文学的经典之作。

苏东坡还是一位优秀的书法家和画家。

其书法为后人推崇,被誉为“苏文”,独树一帜。

在画艺上,他师法自然,笔墨恣肆,气韵生动。

苏东坡的书画作品也成为中国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珍品。

苏东坡一生追求真理,追求博大的胸怀,他在文学、书法、绘画等多个领域都有独到见解和成就。

他的创作思想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融合了先秦、汉唐、宋元诸家之大成,具有极高的艺术成就和研究价值。

苏东坡的一生,充满了传奇与辉煌。

在他的作品中,我们看到了他深沉的思想、宏伟的胸怀,也看到了他对天地人生的独到见解。

苏东坡用他的文字和画笔描绘出了一幅幅绚丽多彩、意蕴深远的艺术珍品,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不可或缺的一笔。

苏东坡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座丰碑,他的一生成就了中国文学、书法、绘画等多个领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他的作品传承了中华文化的精髓,成为后人学习的典范。

苏东坡是一个永远不会被遗忘的文化巨匠,他的影响力将永远流传下去。

【未完待续】第二篇示例:《苏东坡:文风探寻者》苏东坡,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书法家,同时也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文人。

关于苏轼的名词解释

关于苏轼的名词解释

关于苏轼的名词解释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政治家。

他是中国文化史上备受推崇的文化名人之一,以其独特的才华和卓越的才艺,对中国文学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对苏轼的名词进行解释,从不同角度展示其博大精深的文化魅力。

一、辞章妙趣苏轼的辞章妙趣,是他文学才华的一大特点。

所谓辞章,指的是文章的语言表达,以富有趣味的文字组合和丰富多样的修辞手法吸引读者。

苏轼常常运用排比、对仗、夸张等方式,使文章鲜活生动,富有表现力。

他的诗文之中,充满了诙谐和幽默的元素,读起来令人捧腹大笑。

二、言情抒怀苏轼的诗词感情真挚,大多表露自己的情感和心情,堪称是中国文化史上的抒情诗人之一。

他用诗歌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和对世事的感悟,揭示了人情世故的种种困惑和不解。

在他诗词的世界里,既有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也有对人世间痛苦的思考,感人肺腑。

三、天人合一苏轼是一位重视自然与人的关系的文化人。

他提倡天人合一的观念,认为人应该顺应自然法则,与自然和谐相处。

他的诗词笔触细腻、意境深远,描绘了大自然的美景,同时表达了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境界。

他的文学作品出于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美,反映了中国古代文人雅趣的一面。

四、反抗士人苏轼一生反抗权贵、维护正义,是中国历史上的政治家和社会改革家。

他发表过多篇见义勇为的文章,直接抨击了当时的政治腐败和社会不公。

他主张清官能够改变社会风气,积极推行政改,虽然他常因此受责难和困扰,但始终保持清正廉洁的作风。

五、别样书画苏轼的艺术才华不仅体现在文学领域,他在书画方面也有卓越的成就。

他笔法流畅,章法有序,融汇了前人的经验,并且有自己鲜明的个人风格。

他的书法作品被誉为“真草”的典范,深受后来书法家的推崇。

此外,他还是一位出色的画家,擅长山水、花卉等各种绘画形式,为中国绘画史增添了一笔光辉。

苏轼是中国文化史上的巨人,他的才华和贡献无法用短短几千字来全面解释。

他的文学艺术成就与其精神追求相得益彰,对后世影响深远。

苏轼的人物传记

苏轼的人物传记

苏轼的人物传记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篱,世称苏东坡,是中国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和政治家。

他出生在一位儒学家庭,自幼聪明好学,精通经史子集,曾经考中进士。

在担任官职期间,他以清正廉洁的作风和才华横溢的文学才能获得了众人的赏识。

他的作品涉及诗、词、赋、文章、书法、绘画等多个领域,深具艺术价值。

苏轼的诗歌作品,以豪放、清新、自然、不拘泥于传统为特点,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代表作《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赤壁怀古》、《定风波》等,流传千古,成为中国古典诗歌的经典之作。

除了文学成就,苏轼还是一位杰出的书法家和画家。

他的书画风格自由、自然、流畅,具有强烈的个性特征,被后人誉为“苏氏风骨”。

苏轼不仅在文学、书法、绘画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政治方面也具备卓越的才能。

他曾任两浙、福建、广东等地的知州,行政能力突出,深得民心。

但由于他的直言不讳和批判朝政的作品,多次被贬谪,然而他仍然保持着执着的精神和对理想的追求。

苏轼是中国文化史上的巨匠,其作品、思想和人格魅力,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人物传记不仅是文学和艺术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中国文化史的重要篇章之一。

- 1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轼的文学成就及人格魅力制作人员:李台扬宁子俐赵壮航董仕森指导教师:郭刚审美人生与仕宦人生是极端对立的两种人生态度,官场生活与诗人本性,从根本上来说,是格格不入的:一个是戴着面具的政客,一个是赤子之心的诗人,一个极端需要官场应酬的虚伪,一个必须是肝胆相照、表里澄彻。

苏轼的人生是一种典型的审美人生,即以沉浸于文学艺术的读书写作,赏玩人生宇宙的色相、秩序、节奏与和谐为人生愉悦。

”在拜读了木师对苏轼人生态度的定义后,我深深有感,不光钦佩于木师对苏轼人生态度的豁达写照。

苏轼具有以儒学体系为根本的人生思想,但仕途的坎坷又使他充满出世与入世的矛盾,又由于浸染释、道的思想而形成外儒内道的作风,具体则表现为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一.苏轼其人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苏轼是我国北宋时代的大文豪.他是一位在文学艺术具有多方面才能和成就的杰出作家.他出身在一个富有文化教养的家庭.父亲苏洵是著名的散文家.长于策论.文风纵横恣肆.对苏轼有明显的影响.苏轼的散文.诗词.绘画等卓越成就的取得一方面靠的是自己的勤奋.另外苏洵对他是深有影响的.苏轼因散文成就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进而又被列为[韩柳欧苏四大家",他写的诗歌被尊为[宋诗的典范",他的词.被称为[为词立法."是公认的豪放派的代表和开创之人,他在绘画方面与米沛.李龙眠.并称宋代四大家.擅长画墨竹.其实他的书法也有独特的造诣.苏轼一生经历坎坷.二十岁中进士.之后仕途多舛.走过了一条曲折艰险的人生道路.苏轼真的是历尽苦难.完成自我的一个诗人.苏轼一生虽然走过一条极其曲折艰险的人生道路.但他从未消沉绝望过.而是在历尽苦难中完成自我.实现了一种真正的超脱.任何挫折.不幸都不能在精神上击垮他.战胜他.在坎坷的境遇中.苏轼就是苏轼.他摆脱了精神上的苦闷与压抑.在事业上终于成就一番作为.他所到之处.都积极为民众办是实事.处处留有[政声".在风翔他被称为:[苏贤能",在杭州疏浚西湖.修建苏堤,在海南他又建医院.学校等.在文明创作上.他的最优秀诗篇都是在贬低写就,在生活方面.所到之处都能密切联系群众.深得当地人民爱戴.苏轼在民间影响极大.东坡巾.东坡帽.东坡扇.东坡酒等等.或时髦一时.或流传至今.足见苏轼在民间流传之广.影响之大.苏轼留下的遗产也为数不少.除了四川眉山有[三苏祠"外.全国上下有百处关于苏轼的遗迹.三苏祠有朱德亲笔题词: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 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二.苏轼旷达性格形成的原因由于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古代读书人都希望有所作为.建工立业.所谓[大丈夫当以天下为己任".[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等.当这种理想无法实现或遭遇挫折时.会有以下表现:一.殉道.即用生命去殉自己的理想.如屈原自沉汨罗江.二.抱怨.既在诗中抒发穷困愁苦.怀才不遇的怨气.陶渊明的诗多有贫病愁苦之叹.以及对仕途郁郁不得志的抱怨.以李白的豪放也不免颓废,杜甫关心国计民生.但抱负不能施展.多有失意的悲愁之吟.像<登高>中[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陈子昂[念天地之幽幽.独怆然而涕下",李白的[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等.但到了苏轼则完全成就了一派豪放天然.飘逸豁达的词风.对人生的富泰穷通充满谅解了.表现出一种[成固欣然.败亦同样有所作为"的胸怀.这应当是人生境界的一个新的拓展.表现了人类智慧大大前进了一步.苏轼是何以达到这种境界的呢?我认为这与苏轼少年时代就具备的两种个性有一定的关系.苏轼少年读书时.就能把儒道两家最好的品格和修养融到自己的修养当中.这是非常值得我们去注意的地方.一方面他从小就有坚定的儒家用世的志向.即[大丈夫当以天下为己任"的思想.<宋史.苏轼传>中有这样的记述:苏轼少时.母亲程氏教其汉书<范谤传>.范谤是东汉党争时受迫害的一个忠臣.任命为清诏使的时候.慨然有澄清天下的志向.后受迫害时.不苟且偷生.宁愿付出生命.像[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谭嗣同一样.临别辞母时说:[为儿不孝.没能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范母说:[一个人既想成就名节.又想富贵寿考.岂能两全?母亲原你去完成理想."读到这里时.小苏轼发誓自己长大了也要做范谤.苏母说:[你能做范谤.难道我就不能做范母吗?"苏轼一生.不阿新党.也不附旧炎.他每次不管受到什么样的政治迫害.只要回到朝廷上.仍然坚持自己的理想.不盲从哪一派人物.也不愿随波逐流.因此.才遭受到那么多的贬逐.但其志愿.理想.操行始终一致.关键时候.总是忍不住要说真话.用他的话说就是[如蝇在口.不吐不快".苏轼少年时代也深受庄子思想的影响.他自幼喜欢<庄子>.<庄子.逍遥游>有这样一个比喻:[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大浸稽天而不溺.大旱金石流.土山焦而不热."这个比喻是描述一种很高的修养.说是在藐姑射的山上.有一得道真人.肌肤像冰雪样洁白.姿态像处女样美丽.洪水滔天而不会被淹死.大旱使金石融化.土山枯焦而他不会被伤害.--这实际上表达的是道家在精神上自我保全的一种操守.此外.<庄子.养生主>中还讲了一个庖丁解牛的故事:[今臣之刀近十九年矣.所解牛数千矣.而刀刃如新发于硎."这讲的是修养的问题.而在<庄子.逍遥游>中还有这样一个故事:[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将徙于南冥.南冥东.天池也."这种高远的.不受拘束的.超远旷达的修养和想象的故事.<庄子>里还讲了很多.苏轼小时侯读<庄子>他说:[吾昔有见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宋史.苏轼传)他是说从前内心也有些见解.自己不能说出来.现在在读<庄子>.正好说出了自己心中所想的.这是非常奇妙的.说明苏子自幼就像佛家说的有慧根.对道学家说精髓有早悟.苏轼在幼小读书时就能把儒道两家的最美好的品格和修养融合到自己的修养之中.这是苏轼成材的一个重要因素.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对苏轼的两点做人的态度会有教深一步的认识:苏轼两点做人态度:他对于自己的苦难挫折采取超然旷达的态度处理.正如他自己所言:[进退得丧.齐齐久矣.皆不足道."而对于国家.人民的忠爱之心.则是始终执著.没有改变的.所以只要回到朝廷去.他应该说什么正直的话.还照样说.经过多少危苦患难.仍然是那样忠直.而且贬官在外时.尽力为民办实事.在风翔被人民称为[苏贤能".在密救过旱灾.在徐州救过水灾.在杭州修西湖.建医院.惠州修桥梁.在儋州建医院.学校.尽力为民办实事.所到之处均有极好的政声.苦难铸就了苏轼伟大的人格.(一).苏轼的诗文苏轼的文学创作.以诗歌的数量最多.现存的诗中.数量最多.艺术价值最高的作品.是抒发个人情感和歌咏自然景物的诗.苏轼歌咏自然景物的诗作.往往能把寻常景物写得精警动人.极富情趣或理趣.如<惠崇春江晚景>.<饮湖上初晴后雨>等诗作.笔下描绘的湖光山色.风姿雨态及江南早春画面.无不曲尽其妙.具有悠然不尽的情致.<题西林壁>则由看山引发一个具有深刻哲理意味的问题.它告戒人们:由于各自观点立场不同.困难问题的出发点不一.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对事物有正确而全面的认识.就必须超越自己的狭小范围.摆脱个人偏见.它也启迪人们在认识复杂事物的过程中.对整体与部分.宏观与微观.分析与综合大呢个关系的思辩.以及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警戒.苏轼诗中这种引人入胜的景色与耐人寻味的诗意以及发人深省的这里融为一体.就是所谓的宋诗[理趣".反映社会现实.关心民生疾苦.是苏轼诗歌的另一主要内容.苏轼是有志于经世济民的诗人.他出身寒素.入仕后累遭贬谪.接近下层民众.这为他写作此类诗提供了基础.像<吴中田妇叹>等诗篇都是此种精神的反映.苏轼还常常借用历史题材.揭露现实政治弊端.<荔枝叹>是这类诗的名作.表现了诗人敢于抗争的精神.苏轼无事不可入诗.散文化.议论化是苏诗的特点.各种题材.他都能恰当地点染.融触处生春.无不如意.苏轼的散文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并称.有[韩如潮水.柳如泉.欧如瀚.苏如海"之喻.苏轼的论说文包括奏议.进策.经解.杂说等.其中重要的是史论和政论.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篇<教战守策>是论述居安思危.教民武备战之文..作者针对北宋苟安的现状.提出战守策略.非常切中时弊.苏轼的记叙文包括碑传文.山水游记和亭台楼堂记等.数量虽不多.却在苏文中艺术价值最高.最具独创性.碑传文代表作有<方山子传>.<书刘庭式事>.山水游记<石钟山记>是一篇带有科学考察性质的文章.它以探求石钟山得名的原因组织成文.旨在说明[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杂文小品在苏轼散文中也占有重要地位.数量大.艺术成就也很高.它包括随笔.序跋.书信.杂著等.此类文章大都是随手拈来.信笔写成.展现作者的襟怀和个性.且极富神韵和情趣.如<日喻>等.苏轼的赋作.以前后<赤壁赋>名声最著.<前赤壁赋>写名月秋夜.与友人泛舟赤壁.在水光月色之中.借景抒怀.探索人生与宇宙的哲理.虽有一定的消极情绪.但主要表达了超脱的人生态度和乐观的情怀.<后赤壁赋>写作者在东夜月下.登高览物.表现出从清风明月和挟仙遨游中摆脱苦闷的潇洒和超脱.两赋语言骈散相间.声韵铿锵和谐.主宾问答自然.是宋代文赋的佳篇.(二).苏轼的词苏轼在中国词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他的词在题材内容.风格意境和语言音律等方面都有新的突破.他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成果推广到词的领域.开创了词的创作的新阶段.苏轼对词的贡献.首先在于提高了对词的认识与评价.他打破诗词有别的人为界限.促使词成为真正独立的抒情诗作.在题材内容上.苏轼把词人的视野从传统的[花间"[尊前"引向了人间社会.以至赢得了[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的评价.苏词众多的题材中.以抒情词.咏物词和田园词的成就最高.就抒情词而言.除了传统的风月柔情之外.苏轼大胆开拓.把词体逐渐转化为文人言志抒情的工具.他用词表现自我.用词直接抒发自己的为政.爱国.怀古以至广泛的人伦之情.如<沁园春>(孤馆灯青)抒写[致君尧舜"[用舍由时"的为政抱负.<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写密州出猎的盛况.抒发了自己的爱国情怀.其中又有一首词人四奶奶爱妻王弗的悼亡作.即[十年里生死两茫茫--".借用梦境抒胸臆诉悲苦.情真意挚.沉痛断肠.实施咏物词多达30余首.且艺术精湛.不但重形似描写.而且重神似描写.不但能写出物象.而且能写出寄托.如<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苏轼的田园词是对宋词题材的一个突破.他在徐州所做的组词<浣溪沙>五首.描写了农村风光.农民形象.劳动生活和乡风民俗.宛如一曲清新优美的田园牧歌.在词风上.苏轼可谓开创了豪放的意境.最具代表的是<念奴娇>(大江东去.浪淘尽).词人挥洒如椽之笔.描画雄奇壮美的江山景色.又驱使无限时空.赞美古代英雄的丰功伟绩.慨叹自己的怀才不遇.感情豪迈而又沉郁.苏轼还开创了旷达词.所谓旷达.指豁达通脱.疏狂不羁.潇洒超俗.乐观开朗的创作个性.旷达是苏轼为人的性格特征.旷达词在苏词中数量很多.所以旷达可以称为苏词的主要风格.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此词通篇吟月.却处处关合人事.词人似与月对谈.探讨人生意义.最终从大自然中得到慰藉.摆脱了人生苦恼.实现了旷达.此类词还有<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苏轼传统婉约词的创作.也多佳制.如<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等.在语言和音律上.苏轼也有创新.苏词的语言清新朴素.简洁畅达.不似柳词的俚俗.更没有花间词的脂粉气.而以清雄韶秀见长.在词调上.他引进不少慷慨豪放的曲调.如<沁园春>.<永遇乐>.<水调歌头>.<贺新郎>等.总之.苏轼终究以他旷达的性格和独特的文风成就了一代文豪!2010.3.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