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角度看人体生命

合集下载

化学与人体健康的论文_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

化学与人体健康的论文_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

化学与人体健康的论文_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学习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有助于我们更健康的生存与发展。

化学科学的基石是由元素、分子、原子组成的,生命研究中化学的介入,让我们清晰的了解了生命现象,并揭示了生命的奥秘。

对于健康,化学研究为我们提供了合理的饮食搭配方式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

下面是本文库为你精心整理的化学与人体健康的论文,希望对你有帮助!化学与人体健康的论文篇1内容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对饮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他们想让食品更方便、更多样、更有风味、更有营养、更加的高级,而为了满足这些要求,仅仅利用我们的天然资源显然是远远不够的,于是我们渐渐开始离不开食品添加剂了,多样化的食品层出不穷,这也让我们对食品增添了从未有过的警惕心:是否都是健康的食品。

关键词:食品添加剂食品安全营养健康正文: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正所谓: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只有身体的健康,谈志论道才能进行。

国家的强大靠的是人民,只有人民的身体健康,国家才能繁荣,社会才会进步。

然而,在日益经济化的社会中,各类非自然的新物质层出不穷,人类在享受这美好的生活的同时也在注意着对自己身体好坏的东西。

尤其是在人类每日必须的餐饮方面。

"美好火腿肠,不添加任何防腐剂&&"这句耳熟能详的广告语提醒着人们食品的安全,食品添加剂,是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是天然物质。

食品添加剂是一种非营养物质,添加剂的种类按其来源可分为天然食品添加剂与化学合成食品添加剂两大类。

天然食品添加剂是利用动植物或微生物的代谢产物等为原料,经提取所得的天然物质。

化学合成食品添加剂是通过化学手段,使元素或化合物发生氧化、还原、缩合、聚合等合成反应所得到的物质。

目前使用的大多属于化学合成的食品添加剂。

有了食品添加剂,食品安全的问题也就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也引起了很多的争议,在用与不用之间产生了很多争论。

(整理)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

(整理)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自学导引】一、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构成生物体的各种化学元素和化合物。

二、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种类说明最基本元素 C 动植物体中C都是(相对)最丰富的元素,且是构成有机物的重要元素,地球上的生命是在C元素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基本元素C、H、O、N 这四种元素在组成生物体的元素中含量最多主要元素C、H、O、N、P、S 组成原生质的重要元素,占原生质总量的97%大量元素C、H、O、N、P、S、K、Ca、Mg占生物体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上的必需元素微量元素Fe、Mn、B、Zn、Cu、Mo 占生物体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下的必需元素矿质元素大量元素N、P、S、K、Ca、Mg 除C、H、O外,主要由根系从土壤中吸收的元素(表中列出的是必需矿质元素) 微量元素Fe、Mn、B、Zn、Cu、Mo、Cl必需元素C、H、O、N、P、S、K、Ca、Mg、Fe、Mn、B、Zn、Cu、Mo、Cl动植物生命活动所必不可少的大量或微量的各种元素,由此我们能理解,生物体内的有些元素未必是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

例如植物的必需元素可通过“溶液培养法”来确定三、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的重要作用四、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和差异性【思考导学】1.不同物种化学元素大体相同,但各种元素的含量却差别很大,由这些化学元素所构成的各种化合物的结构、数量可能存在差异,因而表现出的形态特征和生理活动存在明显的差别。

2.微量元素在生物体内含量虽然很少,但却是生命活动所必需的,一旦缺乏某一种化学元素,就会表现出相应的病症。

如人体缺铁会造成贫血,缺碘会造成地方性甲状腺肿。

3.几十年前,新西兰有一个牧场的大片牧草长势很弱,有的甚至发生枯萎,即使施用了大量氮、磷、钾肥也无济于事。

后来人们偶然发现牧场内的一小片牧草长势茂盛。

原来,这一小片“绿洲”的附近有一座钼矿,矿工上下班总是抄近路走,他们的鞋子上粘有钼矿粉,正是矿工鞋子踩过的地方牧草长得绿油油的。

经过科学家的化验和分析,一公顷牧草只需150克钼就足够了。

人体最重要的化学元素是什么?它在身体中扮演什么角色?

人体最重要的化学元素是什么?它在身体中扮演什么角色?

人体最重要的化学元素是什么?它在身体中扮演什么
角色?
人类身体中有许多重要的化学元素,但最重要的是氮、碳、氧、氢和磷元素,这些元素对人类生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下面来看一下它们在身体中的扮演的重要角色。

1、氮:氮是生命的组成部分,我们的身体里有约78%的氮,它是我们的蛋白质、核酸、酶等等生命有机物的基本组成成分。

氮的摄入有助于我们修复和重建细胞,保护我们的身体健康。

2、碳:碳是维持生命的基本元素,它构成了人体中的大多数分子,能把其他物质组装起来构成蛋白质、核苷酸、嘌呤等有机分子。

碳也能用来进行能量交换,能够使我们的身体存在能量、促使体内生物氧化反应的连续和完整。

3、氧:氧是一种重要的代谢物,能提供生命的关键能量,并参与一系列的生物反应,有助于我们的消化、肌肉活动和新陈代谢等等。

氧在身体里占据相当大的比重,是维持身体正常函数的必要条件之一。

4、氢:氢是许多有机物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液体中占据了人体里最大的比例,构成我们血液循环系统里99%的部分。

氢能促进身体新陈代谢以及平衡细胞表面的酸碱度,这对健康具有重要的影响。

5、磷:磷是生物体的重要元素,主要存在于细胞的核酸和蛋白质中,磷脂可以保持细胞膜的稳定性,因此,参与了许多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调节,对调节脂质和蛋白质的代谢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其实,人体里的其他元素也不可或缺,如钙、钠等,但上述元素是最重要和必需的,它们能够促进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和生理功能,维持健康。

因此,要想身体健康,这些元素的摄入是必不可少的,这样不仅能够延缓衰老,还能改善人体的代谢功能,良好的饮食习惯是必不可少的!。

组成人体生命的化学元素

组成人体生命的化学元素

组成人体生命的化学元素组成人体生命的化学元素人体是由化学元素组成的,组成人体的元素有60多种。

其中有钙、钠、钾、镁、碳、氢、氧、硫、氮、磷、氯等11种属必需的定量元素,集中在元素周期表头20个元素内,另有铁、铜、锌、锰、钴、钒、铬、钼、硒、碘等十余种必需的微量元素。

我在这里整理了相关学问,快来学习学习吧!组成人体生命的化学元素人铁、铜、锌、锰、钴、钒、铬、钼、硒、碘等十余种必需的微量元素。

其中钙、钠、钾、镁四种元素约占人体中金属离子总量的99%以上。

它们大多以化合物形式存在于人体之中,当膳食中某种元素缺少或者含量不足时,会影响人体的健康。

在这里为大家介绍几种元素在人体中的作用:1.氮氮是人体必需的定量元素之一,也是构成蛋白质的重要元素,氮占蛋白质分子重量的16%~18%。

蛋白质是构成细胞膜、细胞核、各种细胞器的主要成分。

动植物体内的酶也是由蛋白质组成。

此外,氮也是构成核酸、脑磷脂、卵磷脂、叶绿素、植物激素、维生素的重要成分。

由于氮在植物生命活动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因此人们将氮称为生命元素。

植物缺氮时,老器官首先受害,随之整个植株生长受到严峻阻碍,株形矮瘦,分枝少、叶色淡黄、牢固少,子粒不饱满,产量也降低。

蛋白质是生物体的重要组成物质,有多种蛋白质的参与才使生物得以存在和连续。

例如,有血红蛋白;有生物体内化学变化不行缺少的催化剂酶;有担当运动作用的肌肉蛋白;有起免疫作用的抗体蛋白等等。

各种蛋白质都是由多种氨基酸组合而成的。

氮是各种氨基酸的一种主要组成元素。

2.钙钙是人体重要元素之一,也是人体中含量最丰富的金属元素,含量仅次于碳、氢、氧、氮,正常人体内含钙大约1千克~1.25千克。

每千克无脂肪组织中平均含钙20克~25克。

钙是构成人体骨骼和牙齿的重要成分,它参加人体的很多酶反应、血液凝固,维持心肌的正常收缩,抑制神经肌肉的兴奋,巩固和保持细胞膜的完整性。

缺钙会引起软骨病,精神松弛,抽搐,骨质疏松,凝血机制差,腰腿酸痛。

化学元素在人体中的多元角色与生命活动的重要性

化学元素在人体中的多元角色与生命活动的重要性

化学元素在人体中的多元角色与生命活动的重要性化学元素在人体中扮演着至关重要且多样化的角色。

它们不仅构成人体的基本结构和组织,还参与调控人体的各种生理功能和代谢过程。

以下是化学元素在人体中的主要角色:1. 结构材料●无机元素:如钙、磷等,主要构成人体的硬组织,如骨骼和牙齿,为人体提供支撑和保护。

●有机元素:碳、氢、氧、氮、硫等则构成有机大分子结构材料,如多糖(如葡萄糖、糖原等)、蛋白质、核酸等,这些大分子是生命活动的基础。

2. 载体作用某些金属离子或其配合物在人体内起到载体的作用,参与物质和能量的代谢过程。

例如,含有Fe²⁺的血红蛋白对氧气(O₂)和二氧化碳(CO₂)的运载作用,使得这些气体能够在血液中有效传输。

3. 激活作用人体内许多酶的活性与金属离子密切相关。

金属离子可以作为酶的固定组成部分(称为金属酶),也可以作为酶的激活剂(称为金属激活酶),促进酶催化反应的进行。

例如,锌是多种酶的辅基或激活剂,参与核酸和蛋白质的代谢过程。

4. 调节作用●电解质平衡:体液中的电解质(如Na⁺、K⁺、Cl⁻等)在维持体液的物理、化学特性以及渗透压、酸碱平衡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水平衡:水是生命之源,占人体体重的60%至70%,参与体内各种生物化学反应和代谢过程,是维持生命活动不可或缺的物质。

5. “信使”作用化学元素还参与细胞间的信号传递过程。

例如,Ca²⁺作为细胞中功能最多的信使之一,通过调节细胞内钙离子的浓度变化来传递信号,影响细胞的代谢、增殖、分化等过程。

6. 其他重要功能●能量代谢:如磷元素参与ATP(腺苷三磷酸)的构成,是细胞能量的主要来源。

●神经系统:钠和钾在神经冲动的传导中起关键作用,影响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

●抗氧化防御:某些微量元素(如硒)参与体内的抗氧化防御系统,保护细胞免受氧化应激的损伤。

综上所述,化学元素在人体中扮演着结构材料、载体、激活剂、调节剂、信使等多种角色,对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和代谢过程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生命元素抗癌之王

生命元素抗癌之王

———硒健植物硒产品系列报道之二[本刊记者]梓牧健康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其重要性无人不知。

然而无论圣贤抑或百姓,谁都无法保证不被疾病侵扰。

微量元素硒的发现是人类健康史上一个重要的划时代的革命,它对人类健康的贡献是不可估量的!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资料和研究都说明硒对于人体健康的重要性,富硒产品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人们对于硒的认识、认同也越来越高。

硒元素是人体细胞分裂、增殖、代谢的必须元素,而硒元素在人体内不能合成,必须从每天摄入的食物中获取,如果人体长时间得不到充足的硒补充,细胞就会丧失活性,导致人体功能衰退直至发生疾病。

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中国是硒最贫乏的国家之一,仅仅依靠土壤中和食物中摄取量是无法达到人体所需标准的。

研究表明人类的很多疾病,如克山病、肝病、贫血、冠心病、大骨节病、糖尿病、皮肤病、癌症等四十多种疾病及间接导致400多种疾病与缺硒密切相关。

人的健康长寿需要充分的硒,专家呼吁:缺硒易患病,补硒好处多!硒健产品中富含大量的植物活性硒,被人体吸收率高达90%以上,同时也解决了代谢率低的问题,植物活性硒与人体重金属和有毒有机化合物结合,并将有害物质通过人体代谢通道如:汗液、呼吸、排泄等排出体外,吸收和代谢路径如下:植物活性硒-硒代蛋氨酸-硒代半胱氨酸和甲基硒半胱氨酸(这部分直接参与代谢)-硒化氢(人体中仅存在十几秒)-硒蛋白(形成人体中重要的抗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唯一和必需物质)。

正是由于这种物质,人才免得癌症和慢性病。

硒健富硒农产品80%以上的硒是以含硒蛋白的形式存在的,是在动植物体内天然合成,易于人体吸收,完全无毒副作用。

硒健产品治疗慢性疾病有奇效提高免疫身体好许春泉56岁,家住水八仙的故乡苏州车坊镇。

刚上年纪的他患有很多的慢性疾病:肠胃炎、前列腺炎、膝关节疼痛等。

虽然苏州的气温温暖湿润,但是许春泉却得一年四季带护膝,尤其每年一到阴雨天,他的关节疼痛就会更加严重!虽然到医院看了几次,但是对于这种慢性病,除了缓解,也没有找到其他更好的办法。

微量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微量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微量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摘要:微量元素与健康的研究是现代生命科学的重要课题,各种元素是构成机体并决定生命活动的基本要素.微量元素在人体内按照生理作用的不同可分为必需微量元素和非必需徽量元素,钙、铜、镁、锌、铁均属于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在人体内构成细胞的成分,以辅酶、辅基激活剂的形式参与物质的合成、分解、转化.微量元素参与生物体代谢的调控、酶的合成、呼吸链的组成、免疫系统的生长发育,是生命活动及繁衍等不可缺少的元素.关键字:微量元素健康人体食物1、微量元素的概念微量元素指占生物体总质量0.01%以下,且为生物体所必需的一些元素.如铁、硅、锌、铜、碘、溴、硒、锰等.微量元素为植物体必需但需求量很少的一些元素.这些元素在土壤中缺少或不能被植物利用时,植物生长不良,过多又容易引起中毒.在农业中,常以微量元素作种子处理、根外追肥来提高作物产量.目前多数科学家比较一致的看法,认为生命必需的元素共有28种,在28种生命元素中,按体内含量的高低可分为宏量元素或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微量元素占人体总质量的0.03%左右.这些微量元素在体内的含量虽小,但在生命活动过程中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2、微量元素与人体的关系2.1铁Fe1含量:成人体内含铁量为3-5g.2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有显着的补血功效;能够增强白血球抵抗病菌的能力;维持人体细胞的正常功能;维护消化系统的健康;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并且参与氧气的运输过程,把氧输送到全身各组织器官,为人们进行各种活动提供所需的能量.缺乏微量元素铁主要会导致各种贫血症的生成,出现呼吸急促,心跳加快、心悸,头晕,食欲减退,注意力不集中,脸色苍白,身体虚弱,指甲凹陷、脆弱等症状,并且抵抗力和免疫力也会下降.婴幼儿缺铁不仅影响到身体的生长发育,也会阻碍智力的发展,有可能导致心智不健全.3食物来源:动物肝脏、血、肉类、鱼类、蛋类以及樱桃、草莓、大枣、苹果、杏脯、山楂、黑木耳、海藻、红蘑、苔菜、发菜等水果和蔬菜.另外,牛奶、酸奶、部分果汁等也含有少量的铁.相关菜谱有蘑菇拌黄瓜、白菜拌菠菜、芹菜炒鸡片、酸辣鸭肝、枸杞炖牛肝等.2.2铜Cu1含量:成人体内含量为100-150mg,每日需要量为1.5-2.0mg.2与人体健康的关系:胶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胶原能够促进骨骼、皮肤以及缔结组织的形成;并且可增强人体对铁和酪氨酸的吸收,有助于血红素的合成以及有效维护皮肤和头发的健康;防止骨质的流失;提高生育能力和免疫力等等.缺乏铜会降低铁的吸收与利用,易导致继发性贫血症的生成;并出现牙齿脱落、早生白发等现象;影响神经系统正常功能的发挥;导致睾丸激素分泌失调,致使性功能下降;还易患上风湿性关节炎和骨质疏松症等.3食物来源:铜含量比较丰富的食物有蘑菇、核桃、动物肝脏、榛子、黑胡椒、芝麻酱;良好来源有花茶、红茶、绿茶等茶叶;一般性来源有青豆、萝卜、西红柿、紫菜、香菇、菠菜、土豆、虾、豆制品、梨、杏干、栗子、花生米、黑芝麻、小茴香等.相关菜谱有海蜇拌竹荪、绿豆炖鸭肉、火腿炖螺肉、核桃百合汤、松子百合糯米粥等.2.3锌Zn1含量:人体内含量为2-3g,成人每日供给量为15-20mg.2与人体健康的关系:能够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和制造胰岛素;维护细胞和酵素系统正常工作;组成多种酶,并且有助于增强各种酶的活性,合成脱氧核糖核酸;调节体液酸碱度;有助于增强记忆力和提高智力,尤其是对胎儿的大脑发育有重要的作用等.缺乏锌会出现厌食偏食、食欲下降、嗅觉味觉失灵等症状;致使免疫力下降,引发动脉硬化和贫血症等疾病.孕妇缺乏锌有可能导致胎儿脑细胞含量减少,影响其智力发展.儿童缺乏锌会阻碍其正常生长发育,有损智力发展和生殖系统的健康等.成年男性缺乏锌则有可能导致前列腺肥大,降低生殖系统的功能,影响生育能力等等.3食物来源:微量元素锌的来源十分广泛,尤以肉类食品最为丰富,而其良好来源有蔬菜、粮食作物和水果.相关菜谱有芝麻拌蕨菜、金针菜炖牛心、三丝汤、银耳扇贝枸杞汤、小麦牡蛎粥等.2.4锰Mn1含量:成人体内含量为10-20mg,成人每日供给量为2.5-5mg.2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参与蛋白质的合成,能够促进甲状腺和性腺激素的分泌;有助于脂肪和糖类的新陈代谢,抵抗自由基对细胞的侵害,具有良好的抗衰老功效;可促使骨骼和结缔组织正常生长和形成;维持体内血压值、血糖和血脂含量的正常;维护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加强脑部功能,有助于提高记忆力;并且还能够缓解疲劳和神经过敏症状,促进身心健康.缺乏锰会导致运动神经失调,手脚发生抽搐现象;中枢神经系统受损,影响大脑功能的发挥;脂肪和糖类代谢出现异常等,易患上骨质疏松症、心脑血管疾病、不孕症、高胆固醇症等多种疾病.3食物来源:主要来源于植物性食品,动物性食品中的蚌肉含量较为丰富,其他如蛋类、奶类、肉类、鱼类等食物也含有少量的锰.相关菜谱有姜末黑木耳、甜酥核桃仁、香菇土豆炖鸡肉、莼菜炖鳝鱼、葵花籽糯米粥等.2.5铬Cr1含量:成人体内含量为6-7mg.2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最为主要的是对人体中的脂肪、糖类和蛋白质起到调节作用.例如它能够分解脂肪,从而达到减肥的效果;控制胆固醇的含量;促进胰岛素正常分泌,调节葡萄糖含量;而它与体内的蛋氨酸、丝氨酸等结合,能够促进蛋白质的新陈代谢,同时有助于血红蛋白的合成、;等等.缺乏铬,最易导致脂肪、糖类和蛋白质的新陈代谢出现异常,不但会使身体变得肥胖,还有可能患上高血压、动脉硬化、等疾病.而适当地摄取铬,不仅能够降低上述病症的生成几率,还有利于维护视力健康、防止基因突变和预防癌症等.3食物来源:动物性食品和植物性食品中都含有铬,如鸡肝、牛肝、猪肝、羊肝、鸭肉、鸡肉、牛肉、猪肉、羊肉以及各种鱼类、贝类、黄油、小麦、玉米、全麦面包、牛奶、青豆、胡萝卜、柿子椒、蘑菇、甜菜、菠菜、花椰菜、蜂蜜、香蕉、葡萄、柑橘、草莓、啤酒、红糖等,其中动物性食品的铬含量比较丰富.相关菜谱有柑橘烧鸡、豆豉烧青鱼、金橘猪肘、西红柿菠菜鸡肝汤、双米冰糖粥等.2.6碘I1含量:正常成人体内含25-50mg,成人每日供给量为0.1-0.15mg.2与人体健康的关系:碘与甲状腺关系密切,其生理功能也是通过甲状腺的生理作用来显示的.缺乏碘会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异常,易患上地方性甲状腺种疾病;并阻碍儿童的智力发展,严重者有可能导致中枢神经受损.孕妇缺乏碘有可能导致肌肉组织无力,胎儿骨骼生长异常等.但是过量地摄取碘也会影响甲状腺的功能,致使甲状腺机能受损,进而产生一些疾病,有损人体的健康.3食物来源:加碘的食盐就是人们摄取碘的良好来源.除此之外,海带、紫菜、苔菜、海参、海蜇、海鱼、虾类等海产品中也含有大量的碘,尤其是生活在深海的鱼类,而玉米、燕麦、白菜、芹菜、柿子、牛肉等食物也含有碘,它们的含量较低.相关菜谱有木耳炒蚶肉、大葱文蛤汤、海参竹笋汤、干贝菠菜汤、山药白菜薏米粥等.2.7氟F1含量:正常成人体内含2-3g,人每日供给量为1.5-4mg.2与人体健康的关系:主要作用是维护骨骼和牙齿的健康.氟还有助于神经系统功能的正常发挥;促进肠胃对铁的吸收,帮助造血,预防贫血症;调节胆固醇含量,预防动脉硬化;等等.缺乏氟会导致钙、磷代谢异常,从而影响到骨骼和牙齿对钙和磷的吸收,导致骨质疏松、脆弱,骨骼生长缓慢,并有损牙齿的健康生长,易患上骨质疏松症和龋齿等,会出现牙龈退缩、牙根暴露、牙齿断裂等现象;既令牙齿疼痛难忍,又不美观.3食物来源:氟含量比较丰富的是茶叶,因此,常饮用茶水有助于补充氟.另外,鳕鱼、沙汀鱼、鲑鱼、苹果、牛奶、鸡蛋、鸭蛋、羊肉、牛肉、小麦、大米等蔬果、鱼、肉和谷类食品也含有氟,都可作为补充来源.相关菜谱有虾仁炒腰果、葱烧罗非鱼、鱼丸汤、麦冬党参红茶、桂圆绿茶等.2.8硒Se1含量:正常成人体内含12-21mg.2与人体健康的关系:能够加强对细胞膜的保护,避免自由基的侵害,促使红细胞和白细胞正常功能的发挥;并且能够抑制致癌物的活性,防止癌细胞的分裂与生成,适量服用还能够减轻癌症患者化疗的痛苦.缺乏硒会导致机体各组织器官功能减退,加速人体的衰老;严重时有可能出现血管弹性降低、心肌受损、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的症状,并且易导致克山病的生成.男性缺乏硒有可能降低生育能力.儿童缺乏硒有可能导致生长缓慢、关节僵硬.而适量地摄取硒不仅可预防上述疾病,还有助于抵抗衰老,维护青春.3食物来源:硒的来源比较广泛,其中无花果中的硒含量十分丰富.此外,龙虾、猪肾、蘑菇、鸡肝、海参、鱿鱼、人参果、洋葱、金针菇、大米、大蒜、玉米、橘子、核桃、啤酒等食物也含有较多的微量元素硒.相关菜谱有扁豆炒松蘑、青椒炒鸭肝、枸杞猪肾汤、木耳炒鱿鱼干、豌豆大米饭等.总结:微量元素与人类健康有密切关系,它们的摄入过量、不足或缺乏都会不同程度地引起人体生理的异常或发生疾病.根据科学研究,到目前为止,已被确认与人体健康和生命有关的必需微量元素有18种,这每种微量都有其特殊的生理功能,尽管它们在人体含量极其少,但它们对维持人体中的一些决定性的新陈代谢却十分必要的,一旦缺少了这些必需的微量元素,人体就会出现疾病,甚至危及生命.世界卫生组织曾经提出过一个“健康基石”的说法,即健康的必要的基础,用中文译出来只四句话16个字:合理饮食、戒烟限酒、适当远动、心理平衡,这16个字刚好便是健康生活的注解.。

引人注目的第三代医学:元素医学

引人注目的第三代医学:元素医学

引人注目的第三代医学—元素医学人类在与疾病和衰老作斗争的长期实践中,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都曾作出过积极贡献。

但是,随着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由此导致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的恶化,在旧有许多重大疾病一直无法攻克的情况下,新的“疑难杂症”更是越来越多。

加之现代医学所用的化学药物几乎都有“毒副作用”,导致“医源性疾病”也随之大量涌现,严重破坏着人类的健康和寿命。

严酷的现实已成为困扰医学界的重大难题,迫使人类必须选择新的出路。

在此两代医学都举步维艰很难再有新的突破的当口,一种被称之为第三代医学的“元素医学”应时而生。

所谓元素医学,就是研究物质元素在人体中的生理作用,及其含量的均衡程度,进而通过科学方法进行人为干涉和调整,促使人体元素保持平衡,从而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促进人类健康长寿的目的。

现在,这一新生医学的幼芽虽然刚刚破土而出,但已展现出了其旺盛的生机和活力。

一、元素医学是当今最高层次的医学传统医学一般指中医,其理论基础是整体生物学。

现代医学一般指西医,其理论基础是细胞生物学。

而元素医学的理论,则是建立在了原子生物学基础之上。

按照元素医学的理论,人的健康与疾病、寿命长短、智力高低、容貌容颜,都与身体内处于原子状态的元素含量紧密相关。

因此元素医学是科技层次最高的医学。

其实,关于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在很早以前就曾被人注意过。

在古代,中国人为了求长生不老曾发明过炼丹术。

两千多年前的《内径》就有矿物质入药的记载。

东汉的《神农本草经》记录矿物药物46种。

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更有矿物药物355种。

在西方,早在100多年前,科学家就发现骨髓是由磷酸钙组成的,还发现血液中含有铁。

到19世纪时,西方科学家发现锌是许多酶的组份,碘是甲状腺素不可缺少的物质。

后来,英国地球化学家埃里克汉密尔顿领导的研究小组精确地分析了岩石、灰尘、自来水、人的血液和大脑后发现:在生物圈中,几乎每一个生命过程都和“没有生命”的无机元素有关。

人们已经知道,我们人类生存的家园——地球,共有天然元素94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元素角度看人体生命姚东阳(陕西德融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陕西汉中723200)摘要:建立直观的思维模型,从元素角度分析人体生命,有助于对体内环境与外环境物质信息交换过程细化观察和宏观整合,理解生命本质,对整合现有相关理论,健康养生有益。

关键词:元素;思维模型;人体生命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Elements of humanYAO Dong-yang(Shaanxi Derong New Energy Corporation Limited,Hanzhong723000,Shaanxi,China)Abstract:By a thinking model,the elements of human help to study the material and information exchange process of body,or may help to understand the essence of life.This may integrate the existing relevant theory and beneficial health keeping. Key words:elements;thinking model;human life不同的观察层面和角度有不同的观察结果,综合分析有助于接近客观的理解和合理应用。

不断深入细化观察和宏观整合是接近本质的一种方法。

宏观上看,人体由表面的皮肤毛发和皮肤下包容的生命组织形成。

在头部和躯干部,由皮肤、肌肉和骨骼围成为两个大的腔:颅腔和体腔。

以功能分:消化、神经、呼吸、循环、运动、内分泌、生殖、泌尿系统[1]。

再细分则为组成各类组织器官的细胞和相关联的液体、气体或固体环境。

细胞内又存在各类细胞器和细胞内溶液。

再进一步细化则为各类大分子结构,再分则是组成大分子的小分子单元,以及溶解或吸附的离子。

以目前物理、化学、生物学认识的极限则为各类元素、电子。

人体内物质充满变化和运动,在微观粒子和宏观人体层面上存在复杂的和谐、平衡。

本文从硬件方面以元素层面观察为基础,综合分析,以期有助于对人体健康养生,代谢调理方面做一些有益探讨。

1原理人体由60多种元素组成。

氧、碳、氢、氮这四种元素占人体总量的96%,钙、磷、钾、硫、钠、氯、镁这七种占3.95%.,以上十一种元素占人体总量的99.95%,称为人体内必需的宏量元素。

所余仅占0.05%的其它元素称为人体中的微量元素。

组成人体元素的性质决定了相关各类组成物的物理、化学、生物性质。

宏观的生命结构和生命机能与这些元素相关联[2-4]。

人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大气圈、水圈和地壳中的元素含量,是人体选择化学元素的先决条件。

元素在地球上丰度的总趋向一般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而降低。

目前公布的人体必需的11种常量元素,在地壳、海洋或大气中大量存在,,生物可得性高,尤其氧、碳、氢、氮这四种元素,构成了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也大量的存在于原始海洋,地壳以及现代大气地壳和海洋中。

这些组成生命有机体的原料,构成了生命的最主要元素。

人体中必需的常量非金属元素氢、氧、氮、磷、硫等都是一、二、三周期的典型非金属元素,电负性较大,原子半径较小,价电子数多,易于形成相对稳定的共价化合物。

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它们相互结合小分子,在原始地球中逐渐由这些小分子形成氨基酸、嘌呤、核糖,脱氧核糖等有机分子,进而发展进入生物大分子蛋白质和核酸的自然合成。

这些生物大分子再在原始海洋中组成多分子体系。

随着漫长的生物进化历程,逐渐过渡到现代生命,并组成人体。

人体必需的常量金属元素钾、钠、钙、镁都是第三、四周期的活拨金属元素,在溶液中大量以游离正离子的状态存在于体液中以维持体液的电荷与渗透压平衡。

氯元素与这些金属元素组成海盐的主体成分。

元素碳在周期表中的特殊位置决定了它们的自相成键能,以及生成不同类型键,并易与氢、氮、硫、磷、氯等主要生命的非金属元素共价组合。

人体是皮肤包裹的一团分化协作的细胞,浸泡在专用的少量海水(体液)中,形成整体意识,独立行动的生物综合体。

细胞则是各类细胞器包裹在细胞膜内,有独立微型海洋环境(细胞液)的生命综合体。

细胞与体液环境吸收营养,排放废物,执行各自功能。

细胞内则由细胞器完成内部更精密的功能,其吸收和排废由细胞器和细胞液完成,总体以细胞为单位与体液交换。

人体则以内部所有,集体宏观,通过饮食排泄,冷热等,与更大的环境接触交换。

每一层界面都为其内部建立相对稳定独立的环境和输入输出的保护。

分散于原始海洋的单细胞、细胞团生物,不断的协同进化,最终包裹在皮肤容纳的小型海水环境中,形成更高效的进化能力,摆脱单纯原始海水环境限制。

共生生命体中、分化的皮肤起到环境屏障作用,保护内部的生命体,内部的生命体则分化为消化、呼吸、运动、生殖等功能。

适应和进入淡水、陆地、空中等等不同于原始环境的新的环境,生命也在适应中进化,包括形成人体的生命综合体状态。

人体包裹在更坚固、更多功能的容器内,携带食物、空气、水和其他与进化相关的材料、工具、信息、伴生生命,逐渐在适应大气层之外的宇宙空间环境。

从细胞角度看,人体内的微型海水环境,溶解有适宜浓度范围的营养物质、盐分、以及细胞活动排放的垃圾废物。

人体通过饮食排泄,以不同大小结构形式,补充有益元素和清理废物。

若海水太淡,则细胞吸水膨胀水肿,堵塞细胞之间的缝隙和通道,营养无法运入,垃圾无法运出,出现肥胖、糖尿、痛风、风湿、尿毒等等宏观异常现象。

细胞健康应从双方面开展,减少垃圾摄入,同时增加盐和水,在保证渗透压同时溶出代谢垃圾。

若体内海水中垃圾多、海水淡。

细胞水肿低效,则发指令调整,宏观反应则是改变人饮食,口重嗜盐,从而口渴补水且浓度有效析出细胞内产生的水溶性垃圾代谢物,排泄清理。

同时若食品比较咸,则食量减小,也就减少了垃圾食品的摄入,进出双向调控。

饮食过淡则体虚无力,稍运动则汉多。

出汗提浓细胞周围海水矿物质浓度,排出废物,改善细胞工作效率。

细胞内则依靠钾元素形成另一个渗透压,来吸收营养,排放废物。

干炒粗盐热敷、一些含有益盐分的热温泉浸泡,拔火罐负压都与局部细胞外液渗透压和清洁度有关,间接影响细胞内环境。

范围区别内外,内包含于外之中,层层环境。

内外相互影响,动态平衡变化。

物质和信息双重属性为本源。

2元素2.1思维模型现代物理和化学描述人类世界常规物体由大量分子或原子组成,分子或原子统称为微观粒子。

原子直径的数量级大约是10-10m。

常规物体所包含的微观粒子数目巨大,典型的数值是阿伏伽德罗常数NA=6.023×1023/mol。

原子包括原子核和核外电子,原子(atom)指化学反应不可再分的基本微粒,原子在化学反应中不可分割,但在物理状态中可以分割。

原子由原子核和绕核运动的电子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氢原子只有一个质子)。

化学中认为原子是构成一般物质的最小单位,称为元素。

已知的元素有118种,具有核式结构。

原子的质量极小,一般为10-27kg量级,质量主要集中在质子(静质量1.67×10-27kg)和中子(静质量1.67×10-27kg)上。

原子核外分布着电子(静质量9.11×10-31kg),电子跃迁产生光谱,电子决定了一个元素的化学性质。

最初正反粒子的分化和不同宇宙原子核自旋及电子公转确定粒子的极性和旋转电场,最终决定人类观察到的有机大分子自旋方向。

所有质子数相同的原子组成元素,每种元素大多有一种不稳定的同位素,可以进行放射性衰变。

当质子数与电子数相同时,这个原子就是电中性的;否则,就是带有正电荷或者负电荷的离子。

根据质子和中子数量的不同,原子的类型也不同:质子数决定了该原子属于哪一种元素,而中子数则确定了该原子是此元素的哪一个同位素[5]。

太阳系的核心太阳自转、发射能量、吸引物质和体系自平衡的引力;外围行星自转公转,且类木行星拥有复杂的卫星系统;拥有小行星、彗星、远端的奥尔特星云等复杂体系,相对于太阳系而言内部空间宏阔,充满物质、空间、运动和能量,各星球本身元素丰富,温度(能量场)引力(力场)特征明显,其中地球进化出丰富的生命体系和文明。

太阳系半径以太阳风能影响到星际介质的距离(大约是冥王星距离的四倍)计为39.44AU×4×1.5×108km=2.3664×1010km;太阳半径696000km,两者比值为0.34×105。

太阳质量是天文学上用于测量恒星、星团或星系等大型天体的质量单位,约为2×1030千克。

太阳的质量占整个太阳系质量的99.8%。

以现今成熟的认识认为太阳系有8个明显的行星[6]。

原子的直径约10-10米,电子的直径约10-18米,原子核的直径在10-15米数量级,约为原子直径的十万分之一,相当于标准足球场中心的一粒大豆,电子相当于足球场外围的几粒微小沙粒(10-10÷10-15=105,比例系数为105)。

原子的质量极小,一般为10-27kg量级,质量主要集中在质子(静质量1.67×10-27kg)和中子(静质量1.67×10-27kg)上。

原子核外分布着电子(静质量9.11×10-31kg)。

类比元素周期表,基准态外围有8个电子的为氧原子。

(1.67×10-27×8+1.67×10-27×8)÷(1.67×10-27×8+1.67×10-27×8+9.11×10-31×8)%=99.97%。

上下对比:直径比太阳系对太阳与原子对原子核数量级一致,质量比太阳对太阳系与原子核对原子数值相近。

可见光频率4.2×1014~7.8×1014Hz。

1地球年约等于60×60×24×365=31536000秒。

将电子绕原子核一周为视为其微观一年,地球年与它的年的比值为1×3.1536×107×4.2×1014~7.8×1014=1.32×1022~2.46×1022。

原子核直径约10-15m数量级,太阳直径139.2万km,合1.392×109m,太阳和原子核直径数量级比109÷10-15=1024。

在大比值尺度上1022与1024大致相近。

若以没有经过大气过滤的更广泛的紫外光计(频率3×1016~7.9×1014Hz),则直接都在1024级比例上(太阳系中地球为第三颗行星,并非外层行星,紫外线比红外线波长短频率高,其作为震荡源的电子公转周期短,为内层电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