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语文作业课件-17古诗三首人教部编版(共16张)
合集下载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件-17. 古诗三首( 饮湖上初晴后雨)人教(部编版) (共18张PPT)

文学成绩: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 诗人,“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 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成为“三苏”。
主要代表作品:《饮湖上初晴后雨》、《六 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念奴娇·赤壁怀 古》、《水调歌头·几时有》。
学习 诗文
饮湖上初晴后雨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饮湖上初晴后雨
01 学习目标
02 学习字词
03 学习诗文
04
布置作业
学习 目标
饮湖上初晴后雨
1.会写1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感受诗句的优美。
学习 字词
饮湖上初晴后雨
zhuānɡ 化妆
妆
学习 诗文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 居士”,众人称其为“苏东坡”。
学习 诗文
饮湖上初晴后雨
通过朗读,这首诗中哪些词语意 思你不了解呢?请大家分组来讨论。
学习 诗文
饮湖上初晴后雨
潋滟:形容水波荡漾。 方好:正好。 空濛:形容景物迷茫。 亦:也,也是。 西子:指春秋时越国美女西施。 淡妆:淡雅的妆饰。 浓抹:浓艳华丽的了这些字词的意思,你明 白每句诗的意思吗?用自己的话说 一说。
若把西湖当作是美女西施,淡妆 浓抹都是那么合适,美丽多娇。
学习 诗文
饮湖上初晴后雨
感悟思考:
1.诗的前两句写了什么风景? 2.诗人为什么要把西湖比作“西子”?
学习 诗文
饮湖上初晴后雨
西施无论是浓施粉黛还是淡描娥 眉,总是风姿绰约;西湖不管晴姿雨 态还是花朝月夕,都美好无比,令人 神往。诗人抓住了这两者的类似之处, 写出了西湖的神韵。
主要代表作品:《饮湖上初晴后雨》、《六 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念奴娇·赤壁怀 古》、《水调歌头·几时有》。
学习 诗文
饮湖上初晴后雨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饮湖上初晴后雨
01 学习目标
02 学习字词
03 学习诗文
04
布置作业
学习 目标
饮湖上初晴后雨
1.会写1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感受诗句的优美。
学习 字词
饮湖上初晴后雨
zhuānɡ 化妆
妆
学习 诗文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 居士”,众人称其为“苏东坡”。
学习 诗文
饮湖上初晴后雨
通过朗读,这首诗中哪些词语意 思你不了解呢?请大家分组来讨论。
学习 诗文
饮湖上初晴后雨
潋滟:形容水波荡漾。 方好:正好。 空濛:形容景物迷茫。 亦:也,也是。 西子:指春秋时越国美女西施。 淡妆:淡雅的妆饰。 浓抹:浓艳华丽的了这些字词的意思,你明 白每句诗的意思吗?用自己的话说 一说。
若把西湖当作是美女西施,淡妆 浓抹都是那么合适,美丽多娇。
学习 诗文
饮湖上初晴后雨
感悟思考:
1.诗的前两句写了什么风景? 2.诗人为什么要把西湖比作“西子”?
学习 诗文
饮湖上初晴后雨
西施无论是浓施粉黛还是淡描娥 眉,总是风姿绰约;西湖不管晴姿雨 态还是花朝月夕,都美好无比,令人 神往。诗人抓住了这两者的类似之处, 写出了西湖的神韵。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件-17《古诗三首-1》人教(部编版)(共16张PPT)

自学提示
1.自由朗读《望天门山》,读准字音与停顿。 2.一边读一边圈出不理解的字词,并借助注
释或工具书试着理解。 3.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同桌交流介绍诗人。
李白简介
生平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他的 一生绝大部分在漫游中度过。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 交友。曾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
写一写
写一写
写一写
写一写
谢谢!
天门山:今安徽东梁山与西梁山的合称。东梁山在今芜湖市,西梁 山在今马鞍山市,两山隔江相对,像天然的门户,所以叫天门山。 楚江:长江中下游部分河段在古代流经楚地,所以叫楚江。 至:到
我能根据插图, 讲出古诗描绘 的画面。
望天门山
[唐]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人教版 语文 三年级 上册
17 古诗三首
第一课时
读一读
望天门山
[唐] 李 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读一读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 苏 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读一读
望洞庭
[唐]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写一写
左结构: 上下结构:
写一写
东自梁由山 朗在读今《芜望湖天市门,山西》梁,山读在准今字马音鞍与山停市顿,。两山隔江相对,像天然的门户,所以叫天门山。
写一写 欲湖把光西 秋湖月比两西相子和,淡潭妆面浓无抹风总镜相未宜磨。
湖楚光江秋 :月长两江相中和下,游潭部面分无河风段镜在未古磨代。流经楚地,所以叫楚江。 一天边门读 山一:边今圈安出徽不东理梁解山的与字西词梁,山并的借合助称注。 他东的梁一 山生在绝今大芜部湖分市在,漫西游梁中山度在过今。马鞍山市,两山隔江相对,像天然的门户,所以叫天门山。 名他言人佳 评句价:天笔生落我惊材风必雨有,用诗,成千泣金鬼散神尽。还复来。 其曾人被爽 召朗至大长方安,爱供饮奉酒翰作林诗。,喜交友。 楚天江门: 山长:江今中安下徽游东部梁分山河与段西在梁古山代的流合经称楚。地,所以叫楚江。 楚欲江把: 西长湖江比中西下子游,部淡分妆河浓段抹在总古相代宜流。经楚地,所以叫楚江。 天东门梁山:在今安芜徽湖东市梁,山西与梁西山梁在山今的马合鞍称山。市,两山隔江相对,像天然的门户,所以叫天门山。 天释门或中 工断具楚书江试开着,理碧解水。东流至此回。 与他杜的甫 一齐生名绝,大世部称分在“李漫杜游”。中度过。 一边读一边圈出不理解的字词,并借助注 水自光由潋 朗滟读晴《方望好天,门山色》空,蒙读雨准亦字奇音。与停顿。 他两的岸一 青生山绝相大对部出分,在孤漫帆游一中片度日过边。来。 两人岸教青 版山语相文对三出年,级孤帆上一册片日边来。 两自岸由青 朗山读相《对望出天,门孤山帆》一,片读日准边字来音。与停顿。 一根边据读 课一前边搜圈集出的不资理料解,的同字桌词交,流并介借绍助诗注人。 人两教岸版 青山语相文对三出年,级孤帆上一册片日边来。 根主据要课 作前品搜:集《的蜀资道料难,》同《桌梦交游流天介姥绍吟诗留人别。》《将进酒》等。 人与教杜版 甫齐语名文,三世年称级“李上杜册”。 东与梁杜山 甫在齐今名芜,湖世市称,“李西杜梁”。山在今马鞍山市,两山隔江相对,像天然的门户,所以叫天门山。
新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件-17 古诗三首 人教部编版(共23张PPT)演示课件

初晴后雨:开始是晴天,后来下了雨。
《饮湖上初晴后雨》描绘的是西湖在不同天气 背诵三首诗,默写《望天门山》。
刘禹锡 字梦得,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人,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下呈现的不同风姿,表达了诗人热爱大自然的 17 古诗三首
银白色的盘子里摆放着一枚小小的青螺,显得小巧玲珑,十分精致,又与月光笼罩下的湖水、山色相衬。 刘禹锡 字梦得,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人,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饮湖上初晴后雨》描绘的是西湖在不同天气下呈现的不同风姿,表达了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17 古诗三首
tíng
wèi m ó pán
《望天门山》描绘的是天门山夹江相对,长江 他擅长行书、楷书,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
诗人先描写从远处看到的洞庭湖的水光山色,再把月下的洞庭湖比喻成“白银盘”,把洞庭湖中的君山比喻成一枚小小的“青螺”。
喜(喜爱)
睡(睡觉)
我会写
yáo
遥(遥望)
yín pán
银盘
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1.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
诗中描写了天门山、长江、孤帆、太阳等景物。
2.“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这两句诗分别写了 怎样的景象?
上句写远望天门两山所见的雄姿,下句则传神地描绘 出孤帆乘风破浪、越来越靠近天门山的情景和诗人欣赏名 山胜景、目接神驰的情形。
17 古诗三首
学习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3个字,掌握多音字“抹、磨”。 2.背诵三首诗,默写《望天门山》。(重点)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培养 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重难点)
《望洞庭》这首山水诗描写了秋天月下洞庭湖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和高卓清奇的情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17 古诗三首 课件(共16张PPT)

想一想:诗人为什么要写无风的潭面?
“潭面无风镜未磨”形象贴切地 表现了千里洞庭风平浪静、安宁温柔 的景象,在月光下别具一种朦胧美。 因为只有“潭面无风”,波澜不惊, 湖光和秋月才能两相协调。
诗人遥望洞庭湖又看到了什么?
远远望去
遥望洞庭山水翠,
诗意:远远望去,洞庭湖如 同白银盘。
比喻,形容洞庭湖。
整体感知
《望洞庭》这首诗画面颜色非常 丰富,其中,描写颜色的字 有: 翠 、 白 、 青 。
品读古诗
相互
湖光秋月两相和,
和谐,这里指水色与月光融为一体。
诗意:秋月映照下的洞庭湖, 湖面风平浪静
指湖面。 潭:水很深的湖。
潭面无风镜未磨。
诗意:平静的湖面犹如一面 尚未打磨的镜子。
夜晚的洞庭湖湖光和秋月 相互映照,优美、平静。
谢谢观看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白银盘里一青螺。
青绿色的螺。这里 用来形容洞庭湖中
的君山。
诗意:盛放着像青螺一样的 君山。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比喻
将浮在水中的君山比喻成白银 盘子里的青螺,写出了洞庭湖山水 的美丽,表现了作者壮阔不凡的气 度。
朗读古诗,并背诵。
主旨概括
《望洞庭》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 庭湖的优美景色,表达了诗人对洞 庭风光的 喜爱 和 赞美 之情。
17 古诗三首
——《望洞庭》
洞庭湖,古称云梦、九 江和重湖,处于长江中游荆 江南岸,洞庭湖的美景有"洞 庭秋月""远浦归帆"等洞庭湖 "十影"。
君山,是八百里洞庭湖 中的一个小岛,距岳阳城15 公里,风景佳丽,而且有许 多名产奇珍,其中尤以君山 茶闻名,自唐代即被列为贡 茶。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件-17.《古诗三首》 望洞庭 望天门山 饮湖上初晴后雨 人教(部编版)

诗人把湖面比作没有打磨过的铜镜,给人一种模糊、朦胧的感觉。
课文讲解
要求:朗读诗歌第三句。 思考:在这朦胧的月色中,诗人眺望远处,还看见了什么景色呢? 这景色有什么特点? 看到了山水美景。 在皎洁的银辉之下,山愈显青翠,水愈显清澈,山水相互 映衬,浑然一体,这也是一种和谐之美。
课文讲解
要求:朗读诗歌第四句。 思考:作者看到这样的山水联想到了什么? 诗人为什么要这样比喻呢? 联想到白银盘、青螺。 诗人的视线又从广阔的湖面集中到君山,君山 在这湖中就好像一只青螺,生动形象,语言优美。
课文讲解
要求:齐读诗歌。 思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山水的喜爱 与赞美之情,可以看到诗人李白的 开阔的胸襟与豪放不羁的精神。
归纳总结
这首诗写了碧水青山,白帆红日,交映
成一幅色彩绚丽的画面。但这画面不是静止 的,而是流动的。随着诗人行舟,山断江开, 东流水回,青山相对迎出,孤帆日边驶来。 诗歌不仅表达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也展现
课文讲解
要求:齐读诗歌。
思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诗歌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归纳总结
在诗人刘禹锡眼里,八百里洞庭不
过是案上杯盘而已,诗人举重若轻,自 然淡泊,把人与景的关系表现得这样亲 切,这也是人与景的和谐之美啊。
拓展延伸
洞庭湖是我国的名胜,许许多多有名的诗人都慕名而
去,写下了不少经典名篇,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课堂小练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运用的修辞方法是( 比喻 )
诗题为《望洞庭》,是( C )时候望洞庭的? A.早晨 B.中午 C.夜晚
诗中“翠”的意思是( C ) A.翠鸟,鸟名 B.绿色的硬玉,翡翠 C.绿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件-17 古诗三首 望天门山人教(部编版) (共18张PPT)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单独、一个。
突出,出现。
两岸青山相对耸立,一叶孤舟乘风破浪,从水天相接的天边驶来。
出
孤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为什么李白不说“两岸青山相对峙”而说“两岸青山相对出”?
本句诗写远望天门山所见的雄姿,这里的“出”字使本来静止不动的山有了动态美,不但逼真地表现了舟行途中天门山特有的姿态,而且寓含了诗人的喜悦之情。
诗的三、四两句有什么联系?
这两句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上句写远望天门山所见的雄姿。下句则点明“望”的立脚点是“日边来”的“一片孤帆”。描画出了孤帆乘风破浪,越来越靠近天门山的情景。
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
楚江开
碧水东流
至此回
山水相映
青山
相对出
孤帆
日边来
以动写静
孤帆乘风破浪
长江灵秀浩荡
17 古诗两首
望天门山
望天门山 [唐]李白
作家名片: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主要作品:《蜀道难》《将进酒》《梦游天姥吟留别》等。
Hale Waihona Puke 澎湃 亦 妆断 楚 碧 孤 饮 蒙 欲
高大雄伟,峻峭险峻
碧绿清澈
第一句诗会让人联想到什么景象?
这一句诗让人联想到天门本来就是一个整体,阻挡着汹涌的江流。由于长江怒涛的冲击,“天门”才中间断开而成为东西两山,借山势写出了水的汹涌。
第二句诗中的“回”字有什么作用?
一个“回”字,把江水翻滚抛掷、变化无穷的状态全表现出来了,借水势衬出山的奇险。
有感情地朗读诗词,读准字音。
再读诗歌,结合注释理解诗意。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件-17 古诗三首 人教(部编版)(共46张PPT)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诗意:碧绿的江水向东浩荡奔 流到这里回旋。
状元成才路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诗意:两岸的青山相互对峙,一只小船 从太阳升起的地方悠悠驶来。
这两句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上句写望 中所见的天门山的雄姿,下句则点醒“望” 的立脚点。诗人并不是站在岸上的某一个 地方遥望天门山,他“望”的立脚点便是 从“日边来”上的“一片孤帆”。
我会写
断 楚 至 孤 帆 饮
初 镜 未 磨 遥 银 盘
词语解释
【中断】从中间断开。 【出】高高地耸出。 【孤帆】一只小船。帆:挂在桅杆上的布篷,常被用来指船。 【饮湖上】在西湖的船上饮酒。 【潋滟】波光闪动的样子。
【空蒙】云雾迷茫的样子。 【西子】即西施,春秋时代越国的美女。
【淡妆】淡雅朴素的装扮。
状元成才路
衣巷》《石头城》等。
望洞庭
唐 刘禹锡
湖 光/秋 月/两 相 和 ,
潭 面/无 风/ 镜未磨。
遥 望/洞 庭/ 山水翠,
白 银/盘 里/ 一青螺。
理 解 古 诗
互相映衬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湖面的波光 未经打磨的铜镜
诗意:洞庭湖上的秋月光辉和水色交相融和, 湖面无风平静得如同未经打磨的铜镜一样。
资 料 袋
天门山:
位于安徽省和县与芜湖市长江
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
的叫东梁山(古代又称博望山)。 两山隔江对峙,形同天设的门户, 天门由此得名。
望天门山
[唐]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自由读一读古诗, 对照注释,说说每 句诗是什么意思。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诗意:碧绿的江水向东浩荡奔 流到这里回旋。
状元成才路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诗意:两岸的青山相互对峙,一只小船 从太阳升起的地方悠悠驶来。
这两句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上句写望 中所见的天门山的雄姿,下句则点醒“望” 的立脚点。诗人并不是站在岸上的某一个 地方遥望天门山,他“望”的立脚点便是 从“日边来”上的“一片孤帆”。
我会写
断 楚 至 孤 帆 饮
初 镜 未 磨 遥 银 盘
词语解释
【中断】从中间断开。 【出】高高地耸出。 【孤帆】一只小船。帆:挂在桅杆上的布篷,常被用来指船。 【饮湖上】在西湖的船上饮酒。 【潋滟】波光闪动的样子。
【空蒙】云雾迷茫的样子。 【西子】即西施,春秋时代越国的美女。
【淡妆】淡雅朴素的装扮。
状元成才路
衣巷》《石头城》等。
望洞庭
唐 刘禹锡
湖 光/秋 月/两 相 和 ,
潭 面/无 风/ 镜未磨。
遥 望/洞 庭/ 山水翠,
白 银/盘 里/ 一青螺。
理 解 古 诗
互相映衬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湖面的波光 未经打磨的铜镜
诗意:洞庭湖上的秋月光辉和水色交相融和, 湖面无风平静得如同未经打磨的铜镜一样。
资 料 袋
天门山:
位于安徽省和县与芜湖市长江
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
的叫东梁山(古代又称博望山)。 两山隔江对峙,形同天设的门户, 天门由此得名。
望天门山
[唐]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自由读一读古诗, 对照注释,说说每 句诗是什么意思。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17古诗三首:饮湖上初晴后雨》课件

文
上
册
课后小结(一)
2
2023-2024学年秋季统编教材(部编版)《饮湖上初晴后雨》古诗,作者苏轼通过描
0 2
绘自己在西湖饮酒赏景的感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
3
1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以下方法:
饮
年 三
背景介绍:首先,我介绍了苏轼的生平和《饮湖上初晴后雨》的创作背景,让学生了
湖 上
年
解古诗的基本信息和背景知识。
级 语
逐句讲解:我逐句讲解了古诗的内容,通过讲解每个字的意思和上下文的联系,让学
初 晴 后 雨
文
生理解古诗的含义和表达方式。
上 册
朗读训练:我进行了朗读训练,让学生通过朗读感受古诗的韵律和节奏,进一步理解
古诗的情感和艺术价值。
图像辅助:我利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展示了西湖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更加直观地
感受古诗所描绘的景色和氛围。
互动讨论:我组织了小组讨论和互动交流,让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进一
步加深对古诗的理解和记忆。
课后小结(二)
2
0
2 3
在课后,我布置了一些相关的作业,比如让学生再次朗读古诗,背诵并默写古诗,同
2 时也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拓展阅读,了解更多苏轼的诗歌作品。
饮
年
三
在总结时,我重点强调了学生对于古诗的理解和记忆情况,同时也注意发现和纠正学
语
雨
文
上
册
因为西湖风光好,所以每到节假日,景区
人多为患。建议大家旅游不要在节假日去西湖
字词学习
2
饮湖上初晴后雨
0
2
3
饮
年 三
饮:喝酒。
湖 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