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13第3节比热容课件 (10)
1比热容课件人教版物理九年级

实验结果
煤油
等质量的水和煤油,升高相同温度,水需要的加热时间更长,水比煤油吸 取热量多。
由本次实验可以看出,水和煤油吸取热量的差异,是由它们的种类决定的。
二 比热容
经过科学测定,发现一般情况下,不同的物质,在质量 相等、升高温度相同时,吸取的热量不同。物质的这种性质, 用物理量比热容来表示。
4.小黄同学为了研究物质的比热容,取质量相等的甲、乙 两种液体,用同样的电热器同时加热(不计热损失)。过 一段时间后,发现甲液体升高的温度比乙液体大,由此判 断甲、乙两物质的比热容的大小关系是甲 小于 乙。
5. 要把2kg的水从20℃加热到100℃,至少需供给多少热量? 已知:c=4.2×103J/(kg·℃),m=2kg,
修建人工湖,利用水的吸热本 领强,来调节气温。
四 热量的计算
பைடு நூலகம்
物质吸取热量的多少与其质量、温度变化、比热容成什么关系?
比热容的计算公式:
Q:吸取的热量 m:物体质量
t1:物体初温度 t2:物体末温度
Q = c m △t
当堂练
1.关于比热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温度越高,比热容越大 B.物质放热越多,比热容越大 C.物质的质量越大,比热容越小 D.物质的比热容与质量和温度无关
实验与探究
实验目的 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 实验器材 烧杯、电加热器、天平、钟表、温度计、搅拌器。 实验方案 取等质量的水和煤油,使其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加热的
煤油
时间(吸取热量的多少)。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a.取一定质量的水和煤油装入两容器中,安装好实验器材。
b.记录液体加热前的温度t1。 c.给电加热器通电一段时间后断电,同时上下拉动搅拌棒,
第十三章第3节比热容

第3节 比热容
栏目索引
解析 手拿刚出笼的馒头时,若先在手上沾些凉水,利用凉水先对手进 行冷却,凉水遇到热的馒头,会汽化,汽化吸收手上的热,使手的温度降低, 同时又由于水的比热容较大,升温较慢,避免手被烫伤,故B正确。 答案 B 点拨 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性质,对于同一状态下的同一物质,比热容 是不变的,跟热量、质量和温度无关。比热容表示物质的吸、放热本 领,比热容大表示吸热本领强;或者说物质的比热容大,它的温度就难以 改变。
第3节 比热容
栏目索引
题型三 热量的计算
例3 (2017重庆中考A卷)世界卫生组织倡导大家饮用烧开后的水。用
天然气灶烧水的过程是通过
(选填“做功”或“热传递”)的
方式改变水的内能。在标准大气压下,将5 kg初温为20 ℃的水烧开,需
吸收热量
J。[水的比热容c水=4.2×103 J/(kg·℃)]
解析 用天然气灶烧水的过程中,水吸收热量,温度升高,是通过热传递
(1)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a)所示,此时乙的温度为
℃。
(2)甲液体第30 s的内能
第35 s的内能(选填“大于”、“等
第3节 比热容
栏目索引
于”、“小于”)。
(3)小明根据图(b)中0至30 s图线及题目所给信息得出:甲液体的比热容
比乙液体的大。你认为小明的说法是否正确?
你的判断依据
是什么? 解析 (1)由图(a)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 ℃,示数为58 ℃;(2)由图(b)
栏目索引
答案 (1)58 (2)小于 (3)正确 甲、乙液体吸收相同的热量,升高相
同的温度,由于甲液体的质量小于乙液体的质量,根据c= Q 可知,甲液
mt
体的比热容大于乙液体的比热容。 点拨 分析解答该类实验题时注意“控制变量法”实验思想的应用。 要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有两种办法:一是让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 加热相同的时间(用相同的加热装置,加热时间就表示了吸收热量的多 少),看温度的变化值,温度变化值大的物质吸热能力弱;二是将质量相同 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加热时间,加热时间长的物质吸热能 力强。
第13章第3节比热容

第3节比热容一快乐预习感知一、探究物质的吸热情况 i.研究方法: __ 法和 法。
2•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在升高相同的温度时,吸收的热量一般是 ________ 的。
反映物质的 ________ 能力的强弱,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
2•—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 _______________ 之比,用符号 ______ 表示。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水的比热容 (1)c 水= ;(2)意义:质量为 ______ 的水在温度升高(或降低) _________ 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 _____ J 。
4•计算热量的公式(1)吸热公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放热公式: ____________________ 。
轻松尝试应用1•物理学中引入比热容的概念 ,是为了比较( )A. 相同质量的不同物体,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热量不同 ,吸收不同的热量,升高温度不同 ,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热量不同D.不同质量的相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升高温度不同 2•下列情况中,比热容发生变化的是( )C.砖块的体积减小一半D.水结成冰 3•在探究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时,小明猜想可能与液体的质量、升高的温度以及液体种类有关。
为了探究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液体种类是否有关 ,选取了相同 _______ 的水、酒精、色拉油,用规格相同的加热器同时开始加热,使三者升高相同的温度。
实验测得水的加热时间最长,色拉油的加热时间最短,由此可得出的探究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018 •湖南邵阳中考)蓄水量为1 t的太阳能热水器装满了30 C 的水,经过光照后水的温度升高了 20 C ,则水吸收的热量是 ________ J 。
[c 水=4.2 X 103 J/(kg •C )]5•早晨,小华整理床铺时,将装有1 kg 水的热水袋取出,发现水的温度已从昨天晚上的90 C 降低到20 C ,则热水放出的热量为 _________ J 。
九年级上册物理(人教版)教学课件PPT第13章第3节比热容

所以不觉得热;冬天,海水由于外界温度太低而要放出大 量的热,使气温不至于降得太低,所以不觉得冷。 ④沿海水多,内陆砂石、泥土多,水的比热容比泥土、砂石 的大,白天当它们吸收相同的热量后水温升高较小,砂石、 泥土的温度升高较大;而夜晚放出相同的热量后砂石、泥 土又会降得较多。
0.46×103 0.39×103 0.14×103 0.13×103
知2-练
1 煤油的比热容是2.1×103J/(kg·℃),表示的物 理意义是_1_k__g_的__煤__油__在__温__度__升__高__或__降__低__1_℃__时__ __所__吸__收__或__放__出__的__热__量__是__2_.1_×__1_0_3__J_,将一杯 煤油倒掉一半后,它的密度__不__变____,它的质 量_变__小_____,它的比热容__不__变____。 (后三空均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知1-导
问题
知道了水的比热容是4.2×103 J/(kg ·℃),你能根 据它的物理意义计算出0.4 kg的水,温度从20 ℃ 升高到70 ℃,需要吸收的热量吗?
吸收的热量 =4.2×103 J/(kg·℃)×0.4 kg×(70 ℃-20 ℃) =8.4×104 J
归纳
知1-导
吸收的热量=比热容×质量×升高的温度 Q吸= cm(t1-t0) 吸收的热量=比热容×质量×升高的温度 Q放= cm(t0-t1)
CHU ZHONG WU LI JIAO XUE KE JIAN PPT
CONTENTS
1 课堂讲解 •比热容
•水的比热容大
2 课时流程
逐点 导讲练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 13.3比热容课件(共33张PPT)

实验拓展
用传感器比较不同物质的比热容
课外拓展
夏天,高楼林立的城市气温往往要比郊外高出 几个摄氏度,这种现象在气象学上称为热岛效应。 请结合当地的情况,撰写一份关于热岛效应的成 因和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如何改善的报告。
学习方法会放
●物理的学习思想
转换法
控制变 量法
知识要点回放
知识技能
过程方法 感悟体会
• 14、Thank you very much for taking me with you on that splendid outing to London. It was the first time that I had seen the Tower or any of the other famous sights. If I'd gone alone, I couldn't have seen nearly as much, because I wouldn't have known my way about.
Q吸=cm(t-t0) 或 Q吸=cmΔt
2、吸热公式:
Q放= cm(t0-t) 或 Q放= cmΔt
练一练
某司机一次向车内加质量为10kg、温度 是25℃的水,结果水的温度升高到65℃,问 水吸收了多少热量?
生活·物理·社会
汽车发动机为何用水来冷却?
水的比热容大,在质量一定的条件下水升高相同 的温度时,吸热多,用水作冷却剂效果好。
。2021年3月16日星期二2021/3/162021/3/162021/3/16
• 1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2021年3月2021/3/162021/3/162021/3/163/16/2021
第13章第3节 比热容(第1课时:比热容的概念)导学PPT课件(人教版)

物理
2.讨论 4:阅读课本 P13 的“想想议议”,归纳总结在日常 生活中,哪些地方利用了水的比热容大这一属性? 北方楼房取暖用的“暖气”,就是用水作介质;发电机等机 器在工作时发热,可以用循环流动的水来冷却.北方农村培 育秧苗时,总是在傍晚时向田里多灌一些水.
返回
物理
【例 2】下列用水的实例中,利用了“水的比热容较大”特点 的是( A ) A.初春的傍晚向秧田里灌水 B.在地面洒水可起到降温的作用 C.用水发电 D.用喷水雾的方法形成彩虹
返回
物理
课前自主预习
【阅读课本 P11~P13,完成以下问题】 1.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 吸取的热量 与它的 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之比 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2.比热容的单位:J/(kg·℃) . 3.水的比热容为 4.2×10³J/(kg·℃) ,表示:1 kg 的水温度 升高(降低) 1℃ 吸收(放出)的热量为4.2×103 J .
返回
谢谢观看
第十三章 内能
第3节 比热容(第1课时:比热容的概念)
目录导航
01 学 习 目 标 02 课 前 自 主 预 习 03 课 堂 合 作 探 究 04 课 堂 检 测
物理
学习目标
1.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重点) 2.会使用比热容表, 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重 点) 3.通过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重难点) 4.利用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自己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 的能力.
返回
物理
课堂合作探究
实验突破 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1.讨论 1:同学们在生活中一定烧过水,一壶水容易烧开还
是半壶水容易烧开?将一壶水烧开与烧热,哪个需要时间长?
(名师整理)物理九年级第13章第3节《比热容》优质课获奖课件

一、比较不同物质吸热情况的实验
6.得出结论: 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吸收的热量多。 7.推理: 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吸收相同的热量,煤油升高的温度多。 8.归纳结论: 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升高同样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不同。
二、比热容
1.定义: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 升高的温度乘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注: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降低1℃所放出的热量,与它温度升高 1℃所吸收的热量相等。 2.符号和单位:比热容用符号c表示,它的单位是焦每千克摄氏度,符号 是J/(kg·℃)。
答:因为水的比热容大,白天,它吸收的一定热量后,水升高的温度不 多;夜晚,它放出一定热量后,水降低的温度不多。
二、比热容
7.利用比热容解释下列现象: ④为什么同一纬度的海滨城市和沙漠地区的气温变化会如此大?
海滨24℃-28℃
沙漠5℃-38℃
二、比热容
7.利用比热容解释下列现象: ④为什么同一纬度的海滨城市和沙漠地区的气温变化会如此大?
【解答】 A、根据图乙可知,甲杯的水加热2min与乙杯的水加热3min升高的温度 相同,根据Q=cm△t可知,两杯水的质量相同,所以吸收的热量相同, 故A 正确; B、实验中,用不同加热器加热,相同时间内,加热器放出的热量不同, 所以相同时间内两杯水吸收的热量不同,故B错误;
例6.质量为500g的某液体放出了3×104J的热量后,温度下降了30℃; 若此液体放出的热量有60%被一质量为2kg的铁球吸收,求: (1)某液体的比热容 (2)铁球升高的温度(c铁=0.45×103J/(kg•℃))
例3.水具有比热容大这一特点,下列在生活和生产中不是利用这一特点 的是( ) A.汽车上的发动机用水冷却 B.冬天用的暖手宝里面用水供暖 C.农民播种时,用盐水选种 D.城市中心建设人工湖
最新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比热容》精品课件

3、在烈日当空的海边玩耍,你会发现沙子烫脚, 而海水却是凉凉的。这是为什么? 因为沙子的比热容比水的比热容小,在吸收相同热 量时,与水相同质量的沙子的温度会上升更高,所 以在烈日当空的海边,沙子烫脚而海水却是凉的。。
4、质量为2kg的某种物质温度从20℃升高到40℃时, 吸收的热量是1.88×104J,该物质的比热容是多少?
从上表中你可发现什么规律?
1、水的比热最大。 2、同种物质在不同状态时比热值不同。
比热容: 3.水的比热是4.2×103焦/(千克·℃)。
表示1千克水温度升高1摄氏度需要吸收 4.2×103焦的热量。 4. 比热是物质的特性之一,不同物质的比热一般
不同。
5.比热容反映了物质的吸热本领,比热越大,不 容易升温,也不容易降温。
关 于
度的热水给你捂手,你会选择哪一个?为什么?
热 2、如果有两个相同大小的热水袋,其中一个倒入 水 袋 80℃的热水另一个倒入 40℃的温水,你会选择哪一个?
的 为什么?
话 题
3、热水袋里装的是水,如果换成温度、质量和水一样
思 的其它物质,比如煤油、酒精、或者是沙,取暖效果一
考 样吗?
物质吸收(或放出)热量的 多少,除了与物质的质量和 温度变化有关外,还可能与 什么有关?
可能与物质的 种类有关。
探究活动 水和煤油谁的吸热能力强 让我们认识电加热器
探究活动 水和煤油谁的吸热能力强 根据猜想设计实验
方案一:取等质量的水和煤油,加热相同的时间 (吸收相等的热量)后,比较温度的变化。
方案二:取等质量的水和煤油,使其升高相同的 温度,比较加热的时间(吸收热量的多少)。
实验一
如果加热前后温度的变化量用Δt表示,则 Q吸=cmΔt Q放=cmΔt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比热容 1.物质的比热容跟密度相似,也是物质的特性之一。 2.对某种确定的物质来讲,比热容是一个确定的数值,跟物 体质量的大小,温度改变的多少,物体的形状、体积、位置 等无关,它仅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 3.可以用比热容来鉴别物质的种类。
观察比热容表
1.哪种物质的比热容最大?它为多少? 2.每种物质都有它的比热容,水与冰的比热容是否相同?
答案:水吸收了1.68 × 106J热量
例2.质量为2kg的沸水(100℃),温度降低了60℃,水 放出了多少热量?
解析:Q放=cm(t0-t) =4.2× 103J/(kg·℃)×2kg× 60℃ =5.04× 105J
答案:水放出了5.04× 105J热量
一、比热容 1.定义 2.单位: J/(kg·℃)
第一物课理 时九年初级 探比热容
❖学习目标
1.了解比热容的概念,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道比热容是 物质的一种属性。
2.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重点难点
了解比热容的概念。
❖ 学习内容一
比热容
❖学习指导
• 阅读课本P11-P12文字内容 与插图,基本概念、定义, 用红笔作上记号。
❖ 自学检测
1.不同的物质,在质量相等,升高的温 度相同时,吸收的热量__不__同___。
处理数据
液体
水 食用 油
质量 初温 m/g t0/℃
500 20 500 20
末温 t/℃
30 30
升高的温 度 (t-t01)0/℃
10
加热时间 t/min
4 2
结论: 1.吸收相同的热量,食用油升高的温度比水___。高
2.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不等,水吸收的热量 __多_。
结论
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质的种类有关。
❖精讲点拔
4.在本实验中,水和食用油在吸收热量 的同时,还在对外散热,所以实验的结 果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是允许的。为 减少误差,尽量采用绝热性能好的容器 来进行实验。
❖即时练习
在方案二的实验中, 对水和食用油加热, 我们发现,质量相 同的水和食用油, 升高相同的温度, 水需要加热的时间 更长,这说明水需 要吸收更多的热量, 即水的储存热量的 本领更强。
d.请小组讨论后,给出本组实验方案。
❖ 合作探究
3.交流设计方案,根据实验条件的可能 和器材的准备情况确定实验方案。
方案一: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 热量,看哪一个的温度升高得多; 方案二: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 温度,看哪一个吸收的热量多。
以小组为单位,选定方案一,完成P11 页图13.3-1和13.3-2的实验,请学生 观察,设计表格并记录实验数据。
想一想
新疆有句谚语:“早穿皮 袄午穿纱, 围着火炉吃西 瓜。” 你能说出它的道理吗?
沿海地区及我国东南部白天和晚上的气温变化_不__大__,而在 沙漠地区及我国西北部昼夜气温变化_较__大__。为什么?
答:这是因为在同样受热和冷却,即吸热或放热相同时, 水的比热容大,温度变化小;砂石的比热容小,温度变化 大。
探究活动
实验后的思考 1.水和煤油谁的吸热能力强? 2.如何科学地比较不同物质的这种特性?
其实很简单,就是采用比较单位质量、升高1℃的水和食 用油吸热的多少来比较它们的吸热能力。 实验后的思考,往往比实验本身更重要。——牛顿
归纳
1.比热容 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 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之比。
答案:B
❖即时练习
答案:D
第3节 比热容
1.通过实验探究,建立比热容的概念。 2.了解比热容是反映物质吸、放热本领的物理量。 3.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4.会进行物体吸、放热的简单计算。
导入
不同时刻,为什么沙子和海水的温度不同?
讨论
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跟哪些因素有关? 1.用同样的炉火分别烧一大锅水和一小杯水,加热到 相同的温度,谁吸热的时间长?谁吸收的热量多? 2.把一壶水烧热和烧开,哪种情况需要吸收更多的热 量? 说明:物体吸收的热量与质量、温度变化有关。
❖ 合作探究
1.分析小资料中的数据,能得出哪些结 论。(回顾八年级声学中关于声速小资 料的归纳方法)
1、不同的物质,比热容一般不同。 2、同种物质,状态不同,比热容也会不同。 比如水和冰。 3、一般来说,金属的比热容远小于非金属。
❖ 合作探究
2.想一想:夏天, 我们在水边玩耍的 时候,脚踩在沙子 上有什么感觉?踩 在水中有什么感觉? 为什么有不同的感 觉?阅读P13页图 13.3-3的图片与 相关内容,想一下 怎么回答。
❖ 合作探究
3.拓展性问题:我们大部分地区是亚热 带季风气候,在海边,白天与夜晚的风 向是否相同,请回家上网查阅资料后回 答。
因为陆地基本上是沙石构成的,比热容小于 水,白天温度升得快,热空气上升,海洋升 温慢,海洋上方的冷空气流过来补充,所以, 白天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在晚上,陆地降 温快,海洋降温慢,风又会从陆地吹向海洋。
1.关于比热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物体的比热容跟温度有关 B.物体的比热容跟物体吸收和放出的热量有关 C.物体的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 D.物体的质量越大它的比热容越大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一杯煤油用去一半,它的比热容减为原来的二分之一 B.吸收热量多的物质,比热容一定大 C.高温物体放出的热量一定多 D.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吸收了相同的热量,煤油升高的 温度大于水升高的温度
❖ 学习内容二
了解常见物质的比热容,利用比热容的 知识解释一些常见现象。
❖学习指导
• 阅读课本P19文字内容与插图, 分析小资料中数据,注意这些数 据之间存在的规律。
❖ 自学检测
1.水的比热容是___4_.2_×__1__0_³J_/_(__㎏__·_℃__)_,
它的物理意义是:质量是一__千__克_的水,温度
二、热量变化的计算公式 Q=cmΔt
贵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只怕一 日曝十日寒。
3.在农业生产中,为了保护秧苗夜间不致受冻,傍晚 时要向秧田里多灌些水,这是因为水的( B ) A.密度大 B.比热容大 C.温度高 D.热膨胀大
算一算
1.水的比热容为4.2×103 J/(kg·℃),它表示的物理含 义是什么? 质量为1kg的水在温度升高 (或降低)1℃ 时吸收(或 放出)的热量是4.2×103J。
1.物质吸收热量的本领也可以理解为物 质“储存”热量的本领。 2.开始的温度叫初温,结束时的温度 叫末温。升高的温度指的是初温与末 温的温度差。
3.不同的物质,质量相同,吸收相同 的热量,温度升得慢的吸收热量的本领 比较强。不同的物质,质量相同,升高 同样的温度,加热时间长的吸收热量的 本领比较强。
2.公式: Q=cm △t 3.常用的比热容单位是: 焦耳/(千克·摄氏度) J/(kg·℃)
4.水的比热容是:4.2×103J/(kg·℃) 读作:4.2×103焦耳每千克摄氏度 物理意义:1kg水每升高(降低)1℃需吸收(放出)的热 量是4.2×103J。 物质的比热容跟密度相似,也是物质的物理特性之一。可 以用比热容来鉴别物质。
❖ 合作探究
4.阅读“想想议议”,思考: 在夏天,在室内 洒水可以降温,这是利用了什么?现在我们很 多同学家中有小汽车,打开小汽车的前盖,会 看到一个大水箱(向上滚动鼠标滑轮可以重看 汽车水箱散热器图片),水箱起什么作用?里 面装的是什么液体?为什么要装这种液体?如 果是在北方,在冬天很冷的情况下,能否只装 这种液体,如果不能,应该怎么解决?
❖ 合作探究
加热时间(t/min) 0 1 2 3 水的温度(t水/℃) 食用油的温度(t油/℃)
❖ 合作探究
4.分析数据:相同质量的水和食用油, 吸收相同的热量,哪种物质升高的温度 多?升温快的物质吸收热量的本领是强 还是弱?
5.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方案二。 再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精讲点拔
升高__1_℃____需要吸收的热量是_4_.2_×__1_0_³_J。
2.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所 _吸_收__的__热__量_与它温度降低1℃所_放_出__的__热__量_ ,在数值上是__相__等_的___。
3.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吸收或放出同样的 热量时,比热容大的物质温度___变_化__小___, 因此,__比__热_容__大___的物质对温度有很好的 调节作用。
2.请大家设计实验完成这个猜想。 a.在实验中应该控制哪些量相同? 质量相同,初温相同。用一样的加热 器来加热。
❖ 合作探究
b.让哪些量不同?
让物质的种类不同。
c.怎样比较物质吸收的热量的多少?
通过比较加热时间来比较物质吸收的热量 ,加热的时间越长,说明吸收的热量越多。
我们可以采用酒精灯或电加热器来加热, 为了保证加热器放热的速度相同,一般使用 电加热器。
❖ 合作探究
5.扩展性实验。阅读P13页图13.3-4了 解利用温度传感器和计算机来探究不同 物质比热容的方法。
❖精讲点拔
水的比较容大,等质量的水和其它物 质相比,吸收同样的热量,水的温度 升得慢,吸热或致冷效果好。降低同 样的温度,水放出的热量比较多,取 暖效果较好。
❖即时练习
1.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中,需要用对温 度更加敏感的 _物__质_来__做__为__显__示_液__,__所__以__一_般__采__用__比__ _热__容_小__的__液__态__金_属__―__―__水__银_作为介质。 2.完成课本P14页第1、2题。
放热的计算公式:Q放=cm(t0-t)
热量的计算公式
Q=cmΔt
Q:物质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c:物质的比热容 m:物体的质量 Δt:变化的温度
吸热时Δt=t-t0 放热时Δt=t0-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