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物理13.3比热容

合集下载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册 13.3 比热容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册 13.3 比热容
第十三章 内能
第3节 比热容
导入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知
来 自 大 自 然 的 疑 问
同样的日照条件,海水的温度和沙滩不一样。白天,海 水凉,沙滩烫脚。傍晚,沙滩凉了下来,海水却还暖暖的, 这是为什么呢?
素养目标
13.3
2. 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能根 据比热容进行简单的热量计算。
1.认识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不同,了解比热容 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探究新知 实验准备
(1)比什么?拿谁比?怎么比? (2)怎么知道哪种物质吸收热量多? (3)要记录哪些数据?
实验设计
探究新知
方案一:用相同质量的两种物质(如食用油和水), 让它们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加热时间.
设计记录数据的表格.
物质的种类
表一

食用油或 (沙子)
升高的温度 (℃)
加热的时间 (min)
A
B
C
D
探究新知
知识点 2 热量的计算
知道了水的比热容是4.2×103 J/(kg·℃),你能根 据它的物理意义计算出0.4 kg的水,温度从20 ℃升高 到70 ℃,需要吸收的热量吗?
吸收的热量: Q=4.2×103 J/(kg·℃)×0.4 kg×(70 ℃-20 ℃) =8.4×104 J
探究新知
探究新知
13.3
钢筋水泥都市,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 也给我们带来诸多不便,比如,炎炎夏季,都市气 温往往比郊外要高3 ℃ ~ 5 ℃,这就是热岛效应, 应该如何应对呢?
巩固练习


c Q mt
,关于同一种物质的比热容c,下列说法中
正确的是( C )
A.若吸收的热量增大到原来的 2 倍,则比热容增大到原来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13.3比热容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13.3比热容教案

教案:人教版九年级物理 13.3 比热容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材第13章的第3节,主要内容包括:1. 比热容的概念: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2. 比热容的计算公式:c = Q/(mΔt),其中c表示比热容,Q表示吸收或放出的热量,m表示物质的质量,Δt表示温度变化。

3. 水的比热容:水的比热容为4.2×10^3 J/(kg·℃),大于其他物质,因此水常用作冷却剂、取暖剂等。

4. 比热容的应用:根据Q=cmΔt可知,质量和初温都相等的甲、乙两物体,吸收相同的热量后,比热容大的物体温度变化小。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比热容的概念,掌握比热容的计算公式。

2. 培养学生运用比热容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让学生了解水的比热容特点及应用,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比热容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的理解与应用。

2. 教学重点:水的比热容特点及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尺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讨论为什么用水作为汽车发动机的冷却剂。

2. 讲解比热容的概念,引导学生通过实验现象理解比热容的含义。

3. 讲解比热容的计算公式,并进行例题讲解。

4. 讲解水的比热容特点及应用,引导学生运用比热容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 随堂练习: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比热容的概念、计算公式及应用。

7. 布置作业:(1)教材第13.3节课后习题。

(2)请列举一个生活中运用比热容知识的实例,并简要说明其原理。

六、板书设计1. 比热容的概念2. 比热容的计算公式:c = Q/(mΔt)3. 水的比热容特点及应用七、作业设计1. 教材第13.3节课后习题。

2. 请列举一个生活中运用比热容知识的实例,并简要说明其原理。

13.3比热容

13.3比热容

初中物理教研组
跟踪练习1.在探究“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的实验中,实
验装置如图所示。
加热时间/min 甲的温度/℃ 乙的温度/℃ 0 30 30 1 34 38 2 38 46 3 42 54 4 46 62
_ 质量 初温 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分别倒 (1)实验中应取___和 入相同的烧杯中,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加热,当它们吸收相同热量, 升高的温度 来判断吸热能力的强 即 加热时间 ____ 相同时,通过比较 弱。 (2)当两种液体都加热到46℃时,通过比较 加热时间 来判断 吸热能力的强弱。 (3)分析实验数据可知 甲 液体的吸热能力强。
初中物理教研组
探究知识点三:热量的计算 阅读课本第14页“想想议议”,分小组讨论总结 出热量的计算公式。 吸热公式: Q吸=cm(t﹣t0) 。 放热公式: Q放=cm(t0﹣t) 。 t0:初温。t:末温。 为了计算简便,温度的变化量可以用Δt表示。
初中物理教研组
例题:
5kg的水,温度升高5℃需要吸收多少热量?
初中物理教研组
你能帮助解决吗?
问题一 :清晨起床后,小明想吃完方便面后再 去学校,暖瓶中又无热水,但时间已经不多了, 小明是烧开半壶水来煮方便面呢?还是烧开一壶 水煮方便面?
问题二:如果现在有质量相等的温水和凉水, 你应该选择哪种水呢?
初中物理教研组
探究知识点一:比较物质的吸热本领 如下图所示是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要研究 质量 和____ 初温 相 这个问题,必须保持水和煤油的____ 同,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 控制变量法。
初中物理教研组
1.(2017•无锡)先后加热初温、质量均相同的水和煤油, 比较两种液体比热容的大小,多次实验表明:要让水和煤油升高 相同的温度,水需要的加热时间更长,以下关于该实验的操作及 分析错误的是( ) A.水比煤油的比热容大 B.加热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是为了水和煤油受热均匀 C.实验中可以不使用温度计,让水和煤油都沸腾后再比较加热 时间 D.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若吸收相同热量后.煤油比水升高的 温度大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 13.3比热容课件(共22张PPT)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 13.3比热容课件(共22张PPT)

进行实验,收集信息
分析得出结论
❖ 相同质量的同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
收的热量是 相同的

❖ 相同质量的不同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
吸收的热量是 不相同的

综合以上过程,我们得到如下结论: 物体升高的温度与__质_量____、物_质__种_类_、 _物__体_吸_热_的__多_少___因素有关。
物体升高温度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物体在吸收的热量温度升高时,升高的温度 跟物体的质量有关,和吸收的热量有关 。
物质温度变化,除了与物质 的质量和吸收(或放出)热 量的多少有关外,还可能与 什么有关?
可能与物质的 种类有关。
如何通过实验来研究?
根据猜想设计实验
让我们认识电加热器
探究活动
根据猜想设计实验
铝 0.88×103 水银 0.14×103
冰 2.1×103 干泥土 0.84×103 铅 0.13×103
你发现了什么?
❖ 物质的比热容与物质的种类有关,不同的物质 的比热容是不同的;
❖ 水的比热容最大;
❖ 物质的比热容不仅与物质和种类有关,同时还 与物质的状态有关,如水的比热容与冰的比热 容就不相等;
。2021年3月16日星期二下午6时22分9秒18:22:0921.3.16
❖ 1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2021年3月下午6时22分21.3.1618:22March 16, 2021
❖ 16、如果一个人不知道他要驶向哪头,那么任何风都不是顺风。2021年3月16日星期二6时22分9秒18:22:0916 March 2021

T H E E N D 17、一个人如果不到最高峰,他就没有片刻的安宁,他也就不会感到生命的恬静和光荣。下午6时22分9秒下午6时22分18:22:0921.3.16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 13.3比热容课件(共33张PPT)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 13.3比热容课件(共33张PPT)

实验拓展
用传感器比较不同物质的比热容
课外拓展
夏天,高楼林立的城市气温往往要比郊外高出 几个摄氏度,这种现象在气象学上称为热岛效应。 请结合当地的情况,撰写一份关于热岛效应的成 因和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如何改善的报告。
学习方法会放
●物理的学习思想
转换法
控制变 量法
知识要点回放
知识技能
过程方法 感悟体会
• 14、Thank you very much for taking me with you on that splendid outing to London. It was the first time that I had seen the Tower or any of the other famous sights. If I'd gone alone, I couldn't have seen nearly as much, because I wouldn't have known my way about.
Q吸=cm(t-t0) 或 Q吸=cmΔt
2、吸热公式:
Q放= cm(t0-t) 或 Q放= cmΔt
练一练
某司机一次向车内加质量为10kg、温度 是25℃的水,结果水的温度升高到65℃,问 水吸收了多少热量?
生活·物理·社会
汽车发动机为何用水来冷却?
水的比热容大,在质量一定的条件下水升高相同 的温度时,吸热多,用水作冷却剂效果好。
。2021年3月16日星期二2021/3/162021/3/162021/3/16
• 1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2021年3月2021/3/162021/3/162021/3/163/16/2021

13.3比热容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册

13.3比热容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册

13.3比热容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册在设计这堂物理课“13.3比热容”时,我的意图是让学生通过实验和理论分析,理解比热容的概念,掌握热量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比热容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我希望通过启发式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1. 知道什么是比热容,理解比热容的概念。

2. 掌握热量计算公式Q=cmΔt,能够运用比热容和热量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比热容的概念,热量计算公式的运用。

2. 教学重点:实验操作,理论分析,问题解决。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验器材(烧杯、水、酒精灯、温度计等),投影仪,电脑。

2. 学具:笔记本,笔。

活动过程:一、导入(5分钟)1. 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比如热水袋的使用,引发学生对热量的思考。

2. 提出问题:“为什么热水袋里的水温会下降?”引导学生思考热量与温度的关系。

二、实验探究(1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器材,解释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观察,理解比热容的概念。

2. 分组进行实验,学生自行操作,测量不同物质的比热容。

3. 学生记录实验数据,观察实验现象。

三、理论分析(10分钟)1. 引导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分析比热容的计算公式Q=cmΔt。

2. 解释比热容的物理意义,引导学生理解比热容的概念。

四、解决问题(10分钟)1. 给出一个实际问题,比如:“为什么在冬天,湖面的水会结冰?”2. 引导学生运用比热容和热量计算方法,解决问题。

活动重难点:1. 实验操作,数据记录和分析。

2. 比热容的概念,热量计算公式的运用。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学生在实验操作中是否掌握了实验技能?是否能够正确记录和分析实验数据?2. 拓展延伸:比热容在生活中的应用,比如汽车发动机的冷却系统,热水袋的使用等。

这堂课的设计思路是以实验为主线,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理解比热容的概念,然后通过理论分析,掌握热量计算方法,通过解决问题,运用比热容的知识。

13.3比热容 课件(共34张PPT) 人教版(2024) 九年级全册

13.3比热容 课件(共34张PPT) 人教版(2024) 九年级全册
2、拓展性作业: 调查了解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应用了比热容的
知识。
即不同物质的吸热本领不同,物理学中
用比热容来表示物质的吸热本领。
一、比热容
1、比热容是反映物质吸热本领的物理量。 2、定义: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 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之比,叫做这种物 质的比热容。用c表示。
3、表达式:
4、单位: 物理意义:
5、
读作:焦耳每千克摄氏度
二、水较大比热容的应用——解释现象
为什么沿海地区昼夜温差小,沙漠地区温差大?
水的比热容竟然是沙石的四倍多
质量相等的物体,吸收相同的热量, 比热容大的物体,温度变化小。
白天: 海边的气温不高。
晚上:
沿海地区 昼夜温差小
海边的气温不低。 晚上海边的情形又如何呢?
白天海水吸收很多热量, 由于水的比热容大, 所以海水的温度上升不多, 海边的气温上升也不多。 白天海边的气温不高。
小结:
一、比热容 1、比热容是反映物质吸热本领的物理量。
2、表达式:
3、单位: 4、对c的理解:
①不同物质,比热容一般不同。
②比热容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
③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质量,升高的温度,吸收 的热量无关。 二、水较大比热容的应用
①调节气温 ②冷却剂
布置作业
1、基础性作业: 完成“课时练”中的习题。
问题:
1、质量相同的同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时,
物体吸收热量相同吗? 相同 即:同种物质的吸热本领相同。
2、不同种物质的吸热本领相同吗?
来自大自然的疑问
同样的日照条件,海 水的温度和沙滩不一 样。白天,海水凉, 沙滩烫脚。傍晚,沙 滩凉了下来,海水却 还暖暖的,这是为什 么呢?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13.3比热容教案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13.3比热容教案

教案: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13.3比热容一、教学内容1. 比热容的概念:介绍比热容的定义,即单位质量的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2. 比热容的计算公式:Q=cmΔt,其中Q表示吸收或放出的热量,c表示比热容,m表示质量,Δt表示温度变化。

3. 比热容的特性:描述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与物体质量、温度变化、吸收或放出热量无关。

4. 比热容的应用:介绍比热容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热水袋、汽车发动机冷却液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比热容的概念,掌握比热容的计算公式。

2. 能够运用比热容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比热容的概念和计算公式的理解,以及比热容的应用。

2. 教学重点:比热容的概念和计算公式的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实验器材(包括热水袋、汽车发动机冷却液等)。

2. 学具:教材、笔记本、尺子、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热水袋和汽车发动机冷却液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这两种物品与比热容的关系。

2. 讲解比热容的概念和计算公式:讲解比热容的定义,即单位质量的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给出比热容的计算公式Q=cmΔt,并解释各参数的含义。

3. 演示实验:进行比热容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如热水袋的热量传递等。

4. 练习题:布置一些有关比热容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比热容:定义:单位质量的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计算公式:Q=cmΔt七、作业设计1. 题目:计算一块质量为2kg的铜,从20℃升高到100℃所吸收的热量。

答案:Q=cmΔt=2kg×0.39×(100℃20℃)=50.4J2. 题目:一辆汽车的发动机冷却液的比热容为3.6×10^3J/(kg·℃),质量为50kg,升高温度为50℃,求发动机冷却液所吸收的热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论:同一种物质,质量越大、升高的温度
越高,吸收的热量越多。
问题
对于不同的物质,当物体的 质量和升高的温度都相同时, 吸收的热量相等吗?
一、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情况 实验目的 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情况 实验方法:
让相同质量的水和食用油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它们 吸收热量的多少。
加热的时间不同
实验器材 进行实验
t=t0+ Δt=70℃+40℃=110℃>100℃ Δt2=100℃-70℃=30℃
答:水放出了5.04 × 105J热量;水温可升高30℃。
复习与回顾 1、比热容的意义是什么? 2、比热容的定义是什么? 3、比热容计算公式? 4、如何计算物体温度升高时吸 收的热量?
2、解释:沿海地区及我国东南部白天和晚上的气温变化 较__小__,而在沙漠地区及我国西北部昼夜气温变化_较__大_.
看课本P13想想议议
如何计算物体吸收的热量呢?
例:2千克的水,温度升高5℃,吸收多少热量?
Q cmt
(1)计算时:单位要统一
(2)条件:无状态变化,升温(降温) 过程中,吸收(放出)的热量。
酒精灯、烧杯、铁架台(带铁 夹)、石棉网、质量相同的
__水____ 和食___用__油_ 、 温__度___计___ 、 _秒__表____。
记录数据:(视频) 水的吸热能力更强
液体 质量 m
水 100g 食用油 100g
初温 t0
末温 t
升高的温度 t-t0
时间
分析数据归纳结论:
物 质 质量

相同
水 酒精
煤油
2kg 3kg 10kg
5℃ 4℃ 10℃
4.2×104J 3× 2.1×105J
水、酒精、煤油谁的吸热能力强?
二、比热容(C)
1.定义: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
所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的温
度乘积之比,叫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公式: c Q
mt
2、单位: 焦每千克摄氏度
看“小资料:一些物质的比热容”。我们还能知 道哪些信息?
4、水的比热容是4.2×103J /(kg·℃)的意义: 1kg水,温度升高(降低)1℃吸收(放出)的 热量是4.2×103J
水的比热容最大这一特性的有哪些应用?
水的比热容最大这一特性的应用 1、汽车发动机为什么用水来冷却?家里暖气片 中流动的是热水,有什么好处?
2、 Q cmt 的意义:物体吸收(放出)
的热量,跟物质的比热容,质量,变化的 温度有关
例1、质量为100g的水的温度从25℃升高到65℃,
水吸收了多少热量?
解:Q吸=cm(t-t0) =4.2 × 103J/(kg·℃) ×0.1kg × (65℃-25℃) =1.68 × 104J
答:水吸收了1.68 × 104J热量
J/(kg·℃)
看“小资料:一些物质的比热容”。我们能知道 哪些信息?
比热容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呢?
3.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1)比热容的大小只与物质种类、状态有 关;物质种类不同,比热容一般不同.物质 的比热容与物质吸收(放出)热量多少、 物质质量、温度高低无关。 (2)比热容的实质是物质吸热能力;
第十六章 热和能 第三节 比热容
生活中的经验告诉你:
1.分别把一壶水和半壶水烧开,哪个所用的时间 长? 水质量多的那壶加热用的时间长
2. 把一壶20 ℃水加热到50℃和加热到100℃,哪次 所用的时间长?
水温度升高多的那壶加热用的时间长
加热时间的长短能够反映出什么呢?
加热用的时间长短反映的是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
食用油 相 同
升高温度
相同 相同
加热时间
长 短
吸热情况
多 少
结论:不同的物质,在质量和升高的温度相同时, 吸收的热量不同。
实验结论讨论
1、不同物质,在质量相等,升高的温 度相同时,吸收的热量不同。
这表明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不同,怎样 表示物质的这种特性?
实验数据
物质 质量(kg) 升高温度(℃) 吸收热量(J)
例2、质量为2kg的沸水(100℃),温度降低了60℃,
水放出了多少热量?如果放出的这些热量被3㎏温度为
70 ℃的水吸收,在一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温度可升高多
少? 解:Q放=cm1 Δt1 =4.2 × 103J/(kg·℃) ×2kg × 60℃
Q吸==cm52 .0Δ4t×2 105J
Q吸= Q放= 5.04 × 105J Δt2= Q吸/cm2 = 5.04 × 105J÷ 4.2 × 103J/(kg·℃) ×3㎏ =4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