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普通话培训教案章个课时
教师普通话培训教案(6章15个课时)

教师普通话培训教案:【教学目标】:了解语音的性质,准确理解和掌握语音单位的内容【主要教学内容】:1、语音的性质2、语音单位【知识点】:语音的性质及相关概念,音素、音节、元音、辅音、音位等语音单位的概念,汉语拼音方案【重点】:语音单位的内容、基本概念、音节的结构、普通话声韵拼合规律和音节的拼合规律【难点】:音素、音位、音节结构第一课一、语音1、定义:语音是语言的物质材料,是人的发音器官发出的代表一定意义的声音。
首先,语音是一种声音,如同自然界的其他声音一样,因此它具有物理性质。
其次,语音不是一般的声音,有别于风声、雨声、铃声、琴声等,它是人的发音器官发出的声音,因此它还具有生理性质。
最后,语音不仅是人的发音器官发出的声音,还因是有一定意义的声音,这个“一定意义”是使用该语言的全体社会成员约定俗成的,因此语音还具有社会性质。
语音的社会属性是使语音从根本上与一般声音区别开来的本质属性。
2、语音的性质1)语音的物理性质大凡声音均具有音高、音强、音长和音色四个要素,语音是声音的一种,当然也不例外。
A.音高音高指的是声音的高低,它决定于发音体振动的快慢。
小的、细的、薄的、短的、紧的物体振动快,声音高,而大的、粗的、厚的、长的、松的物体振动慢,声音就低。
这就是为什么女人的声音高而男人的声音低的缘由,前者声带短而薄,后者声带长而厚。
音高是汉语形成声调的基础。
B.音强音强指的是声音的强弱,它决定于发音体振动幅度的大小,而振动的大小有取决于发音时用力的大小。
用力大,振幅大,声音就强;用力小,振幅小,声音就弱。
音强是汉语形成轻声的基础。
C.音长音长指的是声音的长短,它决定于发音体振动时间的久暂。
振动时间持续久,声音就长,振动时间持续短,声音就短。
音长是形成英语中长音、短音的基础,如eat(吃)就读作[i:t],it(它)就读作[it],前者为长音,后者为短音。
D.音色音色指的是声音的特色,也可以说是声音的本质,所以又叫音质,也叫音品。
《普通话培训教案》课件

《普通话培训教案》课件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普通话的发音方法,提高发音准确性。
2. 使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普通话文章,增强语感。
3. 培养学生熟练运用普通话进行日常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普通话概述教学重点:了解普通话的定义、特点和重要性。
教学难点:普通话与方言的区别。
2. 第二课时:普通话发音教学重点:掌握普通话的声母、韵母和声调。
教学难点:声母、韵母的发音方法及声调的运用。
3. 第三课时:词语辨析教学重点:学会正确使用普通话词语,区分方言与普通话词语。
教学难点:多音字的识别与运用。
4. 第四课时:句子朗读与表达教学难点:朗读时的停顿、重音和语调的把握。
5. 第五课时:日常交流场景模拟教学重点:学会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运用普通话进行交流。
教学难点:在不同场合下运用普通话的得体性。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示范、练习、互动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利用多媒体课件、语音示例等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3. 组织小组讨论和场景模拟,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练习普通话发音和朗读,巩固所学内容。
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音准确性及交流能力。
3. 期末测试:进行普通话水平测试,评估学生综合运用普通话的能力。
五、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周:普通话概述及发音练习2. 第二周:词语辨析及朗读练习3. 第三周:句子朗读与表达4. 第四周:日常交流场景模拟5. 第五周:复习与测试六、第六课时:听力训练教学重点:提高学生的普通话听力理解能力。
教学难点:快速理解并准确辨别普通话语音和语调。
教学过程:1. 播放普通话听力材料,要求学生听懂并复述内容。
2. 进行听力游戏,加强学生对普通话语音的敏感度。
3. 分析听力材料中的难点词汇和表达,引导学生正确理解。
七、第七课时:普通话口语表达技巧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运用普通话进行口语表达的能力。
普通话教案

3、普通话水平测试的“三级六等”:
一级甲等:97分以上 一级乙等:92分-96.99分 二级甲等:87分-91.99分 二级乙等:80分-86.99分 三级甲等:70分-79.99分 三级乙等:60分-69.99分
下列人员的普通话应该达到国家规定的等级标准
1、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应当达到三级甲等以上水平。
3、企业宗旨:运用生物高科技,服务大众百姓
酵母与人类的生活关系密切,应用十分广阔。 公司要坚定地站在全球技术的最前沿,不断地 引进、消化、吸收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改变传统的消费习惯,服务大众健康。
易读错声调的词语
召开 车辆 亚洲 即使 尽管 强迫 给予 角色 请贴 塑料 包庇 教室 假期 绿林 纤维 比较 气氛 提防 模样 因为 参与 连累 供给 脊梁 着急 成绩 档案 横财 翘首 照片
第一章 普通话的声调
一、普通话的声调
声调是音节高低升降的变化,它主要决定于音高, 比如“衣、姨、椅、艺”的意义不同,就在于 yi 这个音节的四个声调的不同。 汉语有声调,而且有区别意义的作用,这是汉语 最显著最基本的特征,声调在汉语语音系统中具 有特殊的重要地位。 普通话有四个声调:第一声(阴平)、第二声 (阳平)、第三声(上声)、第四声(去声)
声母、韵母训练(1)——常用词语
经营 资源 方针 从事 员工 坚持 成长 首创 技术 标准 发展 精神 质量 生命
倡导 目标 管理者 帮助 充分 实现
结合 共同 爱护 尊重
声母、韵母训练(2)——常用词语
追求 满意 永不满足 创新 完美 投资者 相对 改进 政府 社会 无限
全力以赴 周全 公众
永无止境 利润率 消费者
2、教师应当达到二级以上水平,其中语文教师、幼儿园教师和对外汉语教学教师应当 达到二级甲等以上水平,普通话教师和语音教师应当达到一级水平,学校 其他工作人 员应当达到三级甲等以上水平。
普通话培训班教案设计模板

课程目标:1. 使学员掌握普通话的基本语音、语调和声韵配合规律。
2. 提高学员的普通话听说能力,能够进行日常交流。
3. 培养学员对普通话的兴趣,养成讲普通话的良好习惯。
课程对象:普通话初学者教学时间:共8周,每周2课时教学工具:录音机、多媒体教学设备、普通话水平测试软件等教学进度安排:第一周:普通话基础知识1. 介绍普通话的起源、发展及重要性。
2. 学习普通话的声母、韵母、声调及音节结构。
3. 练习声母、韵母、声调的发音。
第二周:声韵配合与词语1. 学习普通话的声韵配合规律。
2. 练习词语的发音,注意声韵配合。
3. 朗读课文,提高语感。
第三周:语调与朗读1. 学习普通话的语调特点。
2. 练习朗读技巧,注意语调、节奏和停顿。
3. 朗读短文,提高朗读水平。
第四周:口语交际1. 学习普通话的日常用语和交际技巧。
2. 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日常交际场景。
3. 练习口语表达,提高听说能力。
第五周:语音辨正与纠正1. 学习普通话语音中的常见错误及纠正方法。
2. 分析学员的发音问题,进行针对性指导。
3. 练习纠正发音,提高语音准确性。
第六周:语音测试与评估1. 进行普通话水平测试,评估学员的发音水平。
2. 分析测试结果,找出学员的不足之处。
3. 制定针对性的训练计划,提高发音水平。
第七周:文化内涵与表达1. 学习普通话中的文化内涵和表达技巧。
2. 练习表达具有文化内涵的句子和段落。
3. 提高学员的文化素养和表达能力。
第八周:总结与展望1. 对整个培训课程进行总结,回顾所学内容。
2. 分析学员的学习成果,提出改进建议。
3. 展望未来,鼓励学员继续努力提高普通话水平。
教学活动:1.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普通话基础知识、语音规律、语调特点等。
2. 语音练习:学员跟读、模仿发音,教师纠正发音错误。
3. 朗读训练:学员朗读课文、短文,教师指导朗读技巧。
4. 口语交际:学员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日常交际场景。
5. 语音测试:进行普通话水平测试,评估学员的发音水平。
普通话考前培训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普通话考前培训教案课时安排:共5章,每章2课时,共计10课时教学目标:使学员掌握普通话的基本发音规则,提高口语表达能力,顺利通过普通话水平测试。
二、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第一章:普通话概述1. 讲解普通话的概念、重要性以及普及意义。
2. 介绍普通话水平测试的等级划分及评分标准。
3. 使学员认识到学习普通话的必要性,激发学习兴趣。
第二章:普通话发音基本规则1. 讲解普通话的发音器官及发音方法。
2. 分析普通话的声母、韵母、声调及其组合规律。
3. 通过对学员的语音进行点评,纠正发音错误。
第三章:常用词汇与语句1. 筛选出常用易错词汇,进行讲解与练习。
2. 分析常用语句的结构和规律,提高学员的语感。
3. 加强学员对常用词汇和语句的记忆,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第四章:朗读与说话1. 选取适合朗读的文章,培养学员的朗读技巧。
2. 讲解说话的技巧,如逻辑性、连贯性、生动性等。
3. 让学员进行朗读和说话练习,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第五章:模拟测试与指导1. 组织模拟测试,让学员熟悉测试流程和题型。
2. 对学员的测试结果进行点评,找出不足之处并进行指导。
3. 针对学员的薄弱环节进行针对性训练,提高整体水平。
三、教学评价1. 每章结束后进行小测验,检验学员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 模拟测试成绩作为评价学员普通话水平的主要依据。
3. 结合学员的日常练习和课堂表现,全面评估学员的进步。
四、教学资源1. 普通话教材、教辅资料。
2. 普通话水平测试模拟题库。
3. 录音机、电脑、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五、教学建议1. 注重学员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2. 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提高学员的学习积极性。
3. 加强课后练习与辅导,巩固所学知识。
4. 组织阶段性测试,及时了解学员的学习进度,调整教学策略。
六、情景对话训练1. 介绍情景对话的概念和重要性,使其在实际交流中更加自然流畅。
2. 提供不同场景的对话素材,让学员进行角色扮演和模拟练习。
普通话培训教案1(共5篇)

普通话培训教案1(共5篇)第一篇:普通话培训教案1普通话培训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普通话,如何学习普通话;2.知道普通话和自己方言在语音上的差异;3.根据本地方言做正音练习。
教学重点、难点:准确分辨普通话和自己言在语音上的差异,并改正。
教学过程:一、了解普通话的准确定义二、如何学习普通话学习普通话语音包括发音和正音两个部分。
发音准确是语音学习最基本的要求。
发音是否准确与听音、辨音的能力有关,所以首先要提高语音的分辨力。
在掌握了正确发音的基础上,还要通过反复练习,达到完全熟练的程度。
正音是指掌握汉字、词语的普通话标准读音,纠正受方言影响产生的偏离普通话的语音习惯,这属于一种记忆的训练。
方音同普通话语音的差异不是毫无规律的,了解了方音和普通话语音的对应规律,就不必一个字音一个字音地死记,而可以一批一批地去记。
在正音的基础上,还要通过朗读、会话练习,逐步运用到实际口头语言中。
三、指出普通话和本地方言在语音上的差异(一)声母1.青岛话l、r和y分不清。
例:录、人,热,肉2.zh ch sh z c s例:吃,支,中,知,齿,师,书,说,上,争,蒸(二)韵母 1.e和a 1)普通话e在青岛话中通常发a.例:喝水、割肉。
2)普通话a在青岛话中通常发e.例:白天。
2.ing,eng,ong三个音分辨不清1)ing和ong分辨不清。
例:英雄2)eng和ong分辨不清。
例:天冷四、发音练习白天苹果热气录相天冷鸡翅拍球空调小路英雄潇洒牙齿白菜吃肉开门鱼刺说书生动割肉容易原因风景知识玲珑喝水咱俩光荣风筝影棚晴朗五、总结、延伸在生活中只我们多加注意方言中容易发错的音,并加以练发音练习资料打印、发放,练习。
习,我们的普通话就会日益剧增。
第二篇:普通话培训教案 1普通话培训教案 1 <试前4学时培训>一教学目的:通过培训,使应试者明确学习和使用普通话的意义,了解《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对应试者所从事职业的普通话要求;了解普通话测试的标准和要求,能运用一定的测试技巧和方法;针对自身语音面貌进行自练。
教师普通话指导教案(6章15个课时)

城关二小教师普通话培训材料第一章普通话的概念【教学目标】准确理解和掌握普通话的概念,了解普通话的形成和重要性,以及各方言的特普通话有声母21个,韵母39个,声韵相拼形成四百多个音节。
声调有四个,阴、阳、上、去加上儿化韵的变化也不过一二千个。
音节中双音节词占多数,没有特别难发的音节,和古代汉语及某些方言比较简单得多,是较容易掌握的。
普通话音节中元音占主导地位,元音乐音成分多发音响亮、悦耳。
辅音中清音占优势,四个声调中高音成分多,变化明显,使语言有抑扬顿挫的音乐色彩,节奏感强,而且普通话的双音节、三音节、四音节词有约定俗成的轻重格式,节奏明朗,富有韵律,儿化也给语音带来柔美、细腻的感觉。
再加上双声、叠韵、叠音的一些词更显出普通话语音的音乐性。
第二课普通话的形成汉代以前人们就使用着一种在口语基础上形成的统一的书面语——文言文。
心,“官到广普通话。
第三课方言现代汉语有不同的方言,各方言之间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语音方面,我国按区域大体分为七大方言区:1、北方方言:北方方言可分为四个次方言华北、东北方言,分布在京、津两市,河北、河南、山东、辽宁、吉林、黑龙江,还有内蒙古的一部分地区。
西北方言,分布在山西、陕西、甘肃等省和青海、宁夏、内蒙古的一部分地区。
新疆汉族使用的语言也属西北方言。
西南方言,分布在四川、云南、贵州等省及湖北大部分,广西西北部,湖南西北角等。
江淮方言,分布在安徽省、江苏长江以北地区、镇江以西九江以东的2567【教学目标】:了解语音的性质,准确理解和掌握语音单位的内容【主要教学内容】:1、语音的性质2、语音单位【知识点】:语音的性质及相关概念,音素、音节、元音、辅音、音位等语音单位的概念,汉语拼音方案【重点】:语音单位的内容、基本概念、音节的结构、普通话声韵拼合规律和音节的拼合规律1A.音高音高指的是声音的高低,它决定于发音体振动的快慢。
小的、细的、薄的、短的、紧的物体振动快,声音高,而大的、粗的、厚的、长的、松的物体振动慢,声音就低。
教师普通话培训教案

教师普通话培训教案教案标题:教师普通话培训教案教学目标:1. 帮助教师提高普通话发音准确性和流利度。
2. 培养教师良好的普通话语音习惯和语调。
3. 提高教师的普通话教学能力,为学生树立良好的语音模范。
教学内容:1. 普通话发音准确性的训练:包括声母、韵母、声调、儿化音等。
2. 语音语调的培养:包括语音语调的基本规律、常见语音错误的纠正等。
3. 教师普通话教学技巧的提升:包括语音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的利用、学生普通话发音问题的分析与解决等。
教学步骤:第一步:普通话发音准确性的训练1. 引导教师正确发声,特别是声母和韵母的发音。
2. 给予教师练习声调的机会,帮助他们掌握普通话的四声。
3. 针对儿化音进行练习,帮助教师掌握儿化音的正确发音。
第二步:语音语调的培养1. 分析普通话语音的基本规律,例如轻声、鼻音等。
2. 指导教师如何运用语音语调来表达不同的语气和情感。
3. 纠正教师常见的语音错误,例如舌尖音、喉塞音等。
第三步:教师普通话教学技巧的提升1. 介绍不同的语音教学方法,例如听音辨音法、对比法等。
2. 推荐优质的教学资源,例如普通话教材、录音资料等。
3. 分析学生普通话发音问题的原因,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和练习方法。
教学评估:1. 通过教师的课堂表现和练习成果来评估其普通话发音的准确性和流利度。
2. 观察教师在教学中是否能够运用正确的语音语调,以及是否能够纠正学生的发音错误。
3. 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教师普通话教学的效果和改进空间。
教学资源:1. 普通话教材和录音资料。
2. 普通话发音练习软件或网站。
3. 各种普通话发音教学视频和音频资源。
教学建议:1. 鼓励教师多加练习,通过模仿和反复训练来提高普通话发音准确性。
2. 建议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多听多说普通话,培养良好的语音语调习惯。
3. 提醒教师要注重语音教学的细节,例如发音部位、气息控制等。
以上是一个教师普通话培训教案的大致框架,你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需求和教师的水平进行适当的调整和补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普通话培训教案章个课时Updated by Jack on December 25,2020 at 10:00 am城关二小教师普通话培训材料第一章普通话的概念【教学目标】准确理解和掌握普通话的概念,了解普通话的形成和重要性,以及各方言的特点。
【教学内容】1、普通话的概念2、普通话的形成3、各方言的特点【知识点】普通话的概念,各方言区的划分。
【重点】普通话的概念第一课一、普通话1、什么是普通话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着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
2、普通话语音的特点普通话有声母21个,韵母39个,声韵相拼形成四百多个音节。
声调有四个,阴、阳、上、去加上儿化韵的变化也不过一二千个。
音节中双音节词占多数,没有特别难发的音节,和古代汉语及某些方言比较简单得多,是较容易掌握的。
普通话音节中元音占主导地位,元音乐音成分多发音响亮、悦耳。
辅音中清音占优势,四个声调中高音成分多,变化明显,使语言有抑扬顿挫的音乐色彩,节奏感强,而且普通话的双音节、三音节、四音节词有约定俗成的轻重格式,节奏明朗,富有韵律,儿化也给语音带来柔美、细腻的感觉。
再加上双声、叠韵、叠音的一些词更显出普通话语音的音乐性。
第二课普通话的形成汉代以前人们就使用着一种在口语基础上形成的统一的书面语——文言文。
唐宋时期在北方方言的基础上逐渐产生了一种接近口语的书面语——白话。
宋元以来的白话文学使白话取得了书面语言的地位。
随着白话小说、戏曲、话本等文学作品的流传,加速了北方方言的推广。
金朝以后,元、明、清、民国都曾建都北京,北京成了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各民族的交往融合促进了北京话的完善和发展。
从元朝开始,北京话已作为“官话”在官方或非官方的交往中使用。
到了明、清,由于政治力量的变化,经济文化的发展,白话小说、戏曲受北京话的词汇和语法的影响很大,“官话”随着白话文传播到各地。
至此,北京话在整个社会交往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到20世纪初,特别是“五四”运动以后,民族民主革命运动高涨,掀起了“国语运动”和“白话文运动”,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出现了大量优秀的白话文文学作品。
在口语上“国语”代替了“官话”。
那时的国语实际上已经成为北京语音为标准音的汉民族的共同语。
新中国建立以后,各民族加强了团结和交往,经济和文化不断向前发展,确立规范的民族共同语成了迫切的需要。
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50年代中后期正式确定了汉民族的共同语为普通话,并颁布了方针和政策,采取了一系列的步骤向全国推广普通话。
第三课方言现代汉语有不同的方言,各方言之间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语音方面,我国按区域大体分为七大方言区:1、北方方言:北方方言可分为四个次方言华北、东北方言,分布在京、津两市,河北、河南、山东、辽宁、吉林、黑龙江,还有内蒙古的一部分地区。
西北方言,分布在山西、陕西、甘肃等省和青海、宁夏、内蒙古的一部分地区。
新疆汉族使用的语言也属西北方言。
西南方言,分布在四川、云南、贵州等省及湖北大部分,广西西北部,湖南西北角等。
江淮方言,分布在安徽省、江苏长江以北地区、镇江以西九江以东的长江南岸沿江一带。
2、吴方言:分布在上海市、江苏省长江以南镇江以东地区、南通的小部分和浙江大部分地区。
典型的吴方言以苏州话为代表。
3、湘方言:分布在湖南省大部分地区,以长沙话为代表。
4、赣方言:分布在江西省大部分地区,以南昌话为代表。
5、客家方言:分布在广东、福建、台湾、江西、广西、湖南、四川等省,其中以广东东部和北部、福建西部、江西南部和广西东南部为主,以广东梅县话为代表。
6、闽方言:现代闽方言主要分布区跨越六省,包括福建和海南的大部分地区、广东东部潮汕地区、雷州半岛部分地区、浙江南部温州地区一部分、广西的少数地区、台湾的大部分汉人居住区。
闽方言可分为闽东、闽南、闽北、闽中、莆仙五个次方言。
其中最重要的是闽东方言。
7、粤方言,分布在广东中部、西南部和广西东南部的约一百来个县,以广州话为代表,当地人叫“白话”。
第二章普通话语音与发声语音概说【教学目标】:了解语音的性质,准确理解和掌握语音单位的内容【主要教学内容】:1、语音的性质2、语音单位【知识点】:语音的性质及相关概念,音素、音节、元音、辅音、音位等语音单位的概念,汉语拼音方案【重点】:语音单位的内容、基本概念、音节的结构、普通话声韵拼合规律和音节的拼合规律【难点】:音素、音位、音节结构第一课一、语音1、定义:语音是语言的物质材料,是人的发音器官发出的代表一定意义的声音。
首先,语音是一种声音,如同自然界的其他声音一样,因此它具有物理性质。
其次,语音不是一般的声音,有别于风声、雨声、铃声、琴声等,它是人的发音器官发出的声音,因此它还具有生理性质。
最后,语音不仅是人的发音器官发出的声音,还因是有一定意义的声音,这个“一定意义”是使用该语言的全体社会成员约定俗成的,因此语音还具有社会性质。
语音的社会属性是使语音从根本上与一般声音区别开来的本质属性。
2、语音的性质1)语音的物理性质大凡声音均具有音高、音强、音长和音色四个要素,语音是声音的一种,当然也不例外。
A.音高音高指的是声音的高低,它决定于发音体振动的快慢。
小的、细的、薄的、短的、紧的物体振动快,声音高,而大的、粗的、厚的、长的、松的物体振动慢,声音就低。
这就是为什么女人的声音高而男人的声音低的缘由,前者声带短而薄,后者声带长而厚。
音高是汉语形成声调的基础。
B.音强音强指的是声音的强弱,它决定于发音体振动幅度的大小,而振动的大小有取决于发音时用力的大小。
用力大,振幅大,声音就强;用力小,振幅小,声音就弱。
音强是汉语形成轻声的基础。
C.音长音长指的是声音的长短,它决定于发音体振动时间的久暂。
振动时间持续久,声音就长,振动时间持续短,声音就短。
音长是形成英语中长音、短音的基础,如eat(吃)就读作[i:t],it(它)就读作[it],前者为长音,后者为短音。
D.音色音色指的是声音的特色,也可以说是声音的本质,所以又叫音质,也叫音品。
音色的不同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a.发音体不同。
发音体质料的不同会带来音色的不同。
如钢琴的音色不同于口琴,是因为前者的发音体是钢丝弦,而后者的发音体为小簧片。
不同的人发同一个音音色有别,那是因为两人的声带等发音体不同。
b 发音方法不同。
同样的发音体,若发音方法不同,也会产生不同的音色。
如小提琴,用手指弹奏的音色同用弓演奏的音色就有区别。
普通话辅音声母中b和p、d和t、g和k、j和q等等的不同,均是因发音方法略有差异所致,b、d、g、j类发音时不送气,而p、t、k、q类发音时送气。
c发音时共鸣器形状不同。
同样的发音体,同样的发音方法,若共鸣器形状不同,也会造成音色的不同。
如小提琴、二胡同是弦乐器,同是用弓演奏,但由于共鸣器形状不同,两者的音色不同,我们一听就能分辨出哪个是小提琴声,哪个是二胡声。
普通话舌面元音a、o、e、ê、i、u、ü的音色不同,主要是因发音时口腔这个共鸣器形状的变化而造成的,同发音方法无干。
从现代汉语的角度来看,音色的不同,主要关注的是发音方法的不同和发音时共鸣器形状的变化。
2)语音的生理性质在这个部分,主要要弄清人类发音器官的基本构造和发音机理,为后面普通话声母、韵母的学习打好扎实的基础。
人类的发音器官根据位置和功能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部分:A声门下系统——动力系统声门下系统主要由肺和气管构成。
这是一个动力系统,肺上面有许多肺泡,肺泡的张合产生发音所需的气流,这些气流通过气管送到声门系统。
B声门系统——调空兼成音系统声门系统主要由喉头和声带构成。
这是一个调空兼成音系统。
调控,说的是由气管输送上来的气流在这里得到调节控制,从而形成人类成音所需的语音基本声源脉动气流;成音,说的是借助从肺部上来的气流对声带的冲击使声带振动发音。
C声门上系统——深加工系统声门上系统主要有三腔:咽腔、口腔、鼻腔构成。
其中咽腔犹如二居室的客厅从声门上来的气流在这里分流,一部分将去大房间——口腔,一部分将去小房间——鼻腔。
这是一个深加工系统,人类语音(包括现代汉语语音)中所需的各种音色均在这里加工形成,其中“舌头”的贡献最大,有它深加工而形成的音,无论在哪种语言中均是最多的,所以我们平时说某人有辩才,善于辞令,就称为“三寸舌”或“三寸不烂之舌”。
言语争辩也叫“舌战”。
观察发音器官示意图,并且记住各个发音器官的名称,能在自己的口腔中找到对应的器官。
3)语音的社会性质语音的社会性质是语言的本质属性。
语音的社会性质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A用什么样的语音形式去表达什么样的意义,不是由个人决定的,而是由社会约定俗成的。
各个不同的社会群体,社会约定不同,因此,同一个意思又可以采用不同的语言形式去表达,如“鸡”,普通话读jī,广东话读[kai];而同一种语音形式也可以表示不同的意义,如[fei]这个音节,汉语可以表示“飞”、“非”、“妃”等意义,而英语则可以表示“小妖精、仙女(fairy)”和“接合、恰好吻合(fit)”等意思。
B各种语言均有自己的语音系统,在不同的语音系统中,一些相同的语音现象所起的作用也会有所不同。
如现代汉语的清塞音和清塞擦音可分为送气的和不送气的两组,因为这送气和不送气有别义作用:b和p有别,d同t不同;而英语清辅音的这种“送气”和“不送气”却无区别意义的作用。
第二课语音学语音学是研究语言声音体系的科学。
语音学的任务是研究说明语音的性质,内部结构和单位,语音的分类和组合,语音的产生、变化及变化的规律。
三、语音的基本概念(一)音素及其类别1.什么是音素音素是从音色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音素的不同取决于音色的不同,i和ü音色不同,所以是两个音素。
2.音素的分类人们往往从发音方法的角度将音素分为元音和辅音两大类。
所谓元音,是指气流振动声带,在口腔或咽头不受阻碍而形成的音,如普通话的a、o、e、ê、i、u、ü等。
元音又叫母音。
所谓辅音,是指气流在口腔或咽头受阻碍而形成的音,如普通话的b、p、m、f等。
辅音又叫子音。
元音和辅音的主要区别在于:(1)气流受阻与否。
发元音时,气流在咽头、口腔畅行无阻,不受任何阻碍;发辅音时,气流在咽头或口腔受到阻碍,只有冲破这种阻碍才能发出音来。
这是元音同辅音最主要的区别。
(2)气流强弱与否。
发元音与否,气流振动声带发音,已有所消耗,所以气流较弱;发辅音时,必须冲破阻碍,所以气流较强。
(3)发音器官紧张均衡与否。
发元音时,发音器官各部分保持均衡的紧张;发辅音时,只有形成阻碍的那一部分器官紧张,如发 ba (八)中的b的时候,只有上、下唇特别紧张。
(二)音节1、什么是音节音节是用听觉可以区分的语音结构的基本单位,它是依据发音时肌肉的松紧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片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