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普通话培训教案(6章15个课时)
普通话培训教案

普通话培训教案
普通话培训教案
一、教学目的
通过培训,使应试者明确学习和使用普通话的意义,了解《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对应试者所从事职业的普通话要求;了解普通话测试的标准和要求,能运用一定的测试技巧和方法;针对自身语音面貌进行自练。
二、教学重点
关于平翘舌音、鼻边音、前后鼻韵母,声调,音变,朗读和说话的测试训练。
三、教学难点
1. u、o的儿化
2. “说话”的训练。
四、教学过程
(一)第一次培训
1.学习、使用普通话的意义和要求 <时间:20分钟>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和成都市法规、文件的有关规定的宣传
教具:自制灯片卡片摘录
板书:学习、使用普通话的意义和要求
2.测试要求、评分标准 <时间:20分钟>
(1)读单音节字词100个 <《训练资料—评分表》p23>
(2)读双音节词语50个《训练资料—评分表p43 - 1 -。
六年级普通话培训教案

一、教案名称:六年级普通话培训教案第一章:普通话语音基础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普通话的语音特点及其基本音节结构。
2. 培养学生正确发音和听力理解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普通话进行日常交流。
三、教学内容:1. 普通话的语音特点2. 普通话的音节结构3. 普通话的声韵调组合4. 普通话的声母、韵母和声调表四、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普通话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讲解:讲解普通话的语音特点,如声母、韵母和声调的区别。
3. 示范:教师示范发音,学生跟随模仿。
4. 练习:学生进行分组练习,相互纠正发音错误。
5. 听力理解:播放普通话语音样本,学生进行听力理解练习。
五、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音准确性。
2. 评估学生在分组练习中的听力理解能力。
3.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复习并练习普通话发音。
六、课后作业:1. 复习普通话的声母、韵母和声调表。
2. 练习发音:每人选择五个生词,练习发音并记录自己的发音。
3. 听力练习:听普通话语音样本,并填写相应的练习表格。
七、教学资源:1. 普通话声母、韵母和声调表。
2. 普通话语音样本。
3. 录音机或播放器。
八、教学时间:40分钟九、教学方法:讲解法、示范法、练习法、听力理解法十、教学重点:普通话的语音特点及其发音方法十一、教学难点:声母、韵母和声调的准确发音十二、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普通话声母、韵母和声调表及语音样本。
十三、教学反馈:学生反馈对普通话发音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教师进行评估和指导。
十四、教学调整: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
十五、教学延伸:下一章将介绍普通话的词汇和语法基础知识。
六、教案名称:六年级普通话培训教案第二章:普通话词汇基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普通话词汇的基本构成和分类。
2.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普通话词汇进行表达。
3. 引导学生掌握常用的普通话词汇。
教学内容:1. 普通话词汇的构成和分类2. 普通话词汇的用法3. 常用的普通话词汇教学步骤:1. 导入:回顾上一章的内容,引入普通话词汇的学习。
教师普通话培训教案

教师普通话培训教案教案标题:教师普通话培训教案教学目标:1. 帮助教师提高普通话发音准确性和流利度。
2. 培养教师良好的普通话语音习惯和语调。
3. 提高教师的普通话教学能力,为学生树立良好的语音模范。
教学内容:1. 普通话发音准确性的训练:包括声母、韵母、声调、儿化音等。
2. 语音语调的培养:包括语音语调的基本规律、常见语音错误的纠正等。
3. 教师普通话教学技巧的提升:包括语音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的利用、学生普通话发音问题的分析与解决等。
教学步骤:第一步:普通话发音准确性的训练1. 引导教师正确发声,特别是声母和韵母的发音。
2. 给予教师练习声调的机会,帮助他们掌握普通话的四声。
3. 针对儿化音进行练习,帮助教师掌握儿化音的正确发音。
第二步:语音语调的培养1. 分析普通话语音的基本规律,例如轻声、鼻音等。
2. 指导教师如何运用语音语调来表达不同的语气和情感。
3. 纠正教师常见的语音错误,例如舌尖音、喉塞音等。
第三步:教师普通话教学技巧的提升1. 介绍不同的语音教学方法,例如听音辨音法、对比法等。
2. 推荐优质的教学资源,例如普通话教材、录音资料等。
3. 分析学生普通话发音问题的原因,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和练习方法。
教学评估:1. 通过教师的课堂表现和练习成果来评估其普通话发音的准确性和流利度。
2. 观察教师在教学中是否能够运用正确的语音语调,以及是否能够纠正学生的发音错误。
3. 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教师普通话教学的效果和改进空间。
教学资源:1. 普通话教材和录音资料。
2. 普通话发音练习软件或网站。
3. 各种普通话发音教学视频和音频资源。
教学建议:1. 鼓励教师多加练习,通过模仿和反复训练来提高普通话发音准确性。
2. 建议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多听多说普通话,培养良好的语音语调习惯。
3. 提醒教师要注重语音教学的细节,例如发音部位、气息控制等。
以上是一个教师普通话培训教案的大致框架,你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需求和教师的水平进行适当的调整和补充。
普通话培训教案

普通话培训教案教案标题:普通话培训教案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普通话发音和语调,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2. 培养学生对普通话的兴趣,增强学习动力。
3. 培养学生正确的听说读写能力,提高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教学重点:1. 普通话基础发音和语调的学习与练习。
2. 听力训练与口语表达的提高。
3. 读写能力的培养与强化。
教学难点:1. 学生在习得普通话发音时可能会出现特定音节或音调的困难。
2. 学生在运用普通话进行口语表达时可能会受到局限。
3. 学生在书面表达时可能会遇到一些语法和词汇的困难。
教学准备:1. 教室中应准备相应的普通话学习资料,如课本、练习册等。
2. 教师需提前准备好教学PPT或其他多媒体教具,以便辅助教学。
3. 准备一些听力材料和口语练习题,用于课堂练习和讨论。
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 利用图片、视频或音频等吸引学生对普通话学习的兴趣。
- 提问和引导学生谈论普通话的重要性。
2. 发音与语调训练(15分钟)- 引导学生正确发音普通话声母和韵母,并注意语音语调。
- 利用示范和练习教学法帮助学生掌握声调和重音。
3. 听说训练(20分钟)- 播放相关普通话听力材料,引导学生听懂关键信息。
- 引导学生回答有关听力材料的问题,培养口语交流能力。
4. 读写能力训练(20分钟)- 引导学生通过词汇和句子练习加深对普通话语法和表达的理解。
- 布置相应的阅读材料并进行朗读练习,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5. 拓展练习与总结(10分钟)- 提供额外的练习题和互动活动,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目标,并展望下节课的内容。
教学建议:1.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现有水平,适当调整教学内容的难易度,提供个性化的辅导。
2. 鼓励学生大胆尝试普通话口语表达,多进行口语训练和互动练习,提高语言流利度和自信心。
3. 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和素材,如普通话歌曲、影视剧等,激发学生学习普通话的兴趣和动力。
(完整版)普通话教案

(完整版)普通话教案普通话概述(第1--2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现代汉语2. 掌握七大方言教学重点:大力推广普通话的意义教学难点:七大方言和普通话的关系教学过程:1.安全教育:教育学生注意感冒,适当饮食。
2.清点人数:【导入新课】同学们好!新的学期开始了,很荣幸这个学期我将与同学们一起学习一门新的课程,即《普通话》。
普通话是我国的通用语言和世界上人数最多的语言;语言文字是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我们生活和工作中都离不开普通话。
要学好普通话我们就从了解普通话开始。
【讲授新课】一、现代汉语概述(一)现代汉语的特点1、语音方面2、词汇方面(二)现代汉语的地位联合国六大工作语言(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汉语)二、现代汉语方言七大方言。
1、北方方言以北京话为代表2、吴方言以上海话或苏州话为代表3、湘方言以长沙话为代表4、赣方言以南昌话为代表5、客家方言以广东梅州话为代表6、粤方言以广州话为代表7、闽方言以福州话、厦门话为代表三、普通话语言标准:以北京语音未标准音词汇标准:以北方词汇未标准词汇语法标准:以典范的白话文著作为语法标准四、大力推广普通话的意义1、语言是重要的交通工具。
2、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对普通话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3、普通话是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之一。
【小结·巩固新课】本节课,学习了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大家知道了普通话的由来,了解了七大方言。
望同学们课后复习,并完成作业,预习第二节的内容。
【布置作业】预读附录C的文章。
语音(第3--5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语音的三种性质2.掌握语音的基本概念3.掌握普通话语音系统4.熟练掌握《汉语拼音方案》教学重点:普通话的语音系统和语音的基本概念教学难点:语音系统的掌握教学过程:1.安全教育:教育学生学会大度,退一步海阔天空。
2.清点人数:【导入新课】人与人之间的仙湖交流、沟通主要是通过语言来实现的,而语言又是通过语音来传达的。
普通话培训课教案

一、教案名称:普通话培训课教案第一章——语音概述1.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普通话的基本语音特点。
(2)使学生掌握普通话的声母、韵母、声调的基本知识。
(3)培养学生正确的发音习惯。
2. 教学内容(1)普通话的定义及基本特点。
(2)声母、韵母、声调的分类及发音方法。
(3)发音器官及发音方法。
3. 教学方法(1)讲解法:讲解普通话的基本特点、声母、韵母、声调的分类及发音方法。
(2)示范法:教师示范发音,学生跟随模仿。
(3)练习法:学生分组练习,相互纠正发音错误。
4. 教学步骤(1)导入:介绍普通话的定义及基本特点。
(2)讲解:讲解声母、韵母、声调的分类及发音方法。
(3)示范:教师示范发音,学生跟随模仿。
(4)练习:学生分组练习,相互纠正发音错误。
二、教案名称:普通话培训课教案第二章——声母发音训练1. 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普通话声母的发音方法。
(2)培养学生正确发音声母的能力。
2. 教学内容(1)声母的分类及发音方法。
(2)声母发音练习。
3. 教学方法(1)讲解法:讲解声母的分类及发音方法。
(2)示范法:教师示范发音,学生跟随模仿。
(3)练习法:学生分组练习,相互纠正发音错误。
4. 教学步骤(1)导入: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入声母的学习。
(2)讲解:讲解声母的分类及发音方法。
(3)示范:教师示范发音,学生跟随模仿。
(4)练习:学生分组练习,相互纠正发音错误。
三、教案名称:普通话培训课教案第三章——韵母发音训练1. 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普通话韵母的发音方法。
(2)培养学生正确发音韵母的能力。
2. 教学内容(1)韵母的分类及发音方法。
(2)韵母发音练习。
3. 教学方法(1)讲解法:讲解韵母的分类及发音方法。
(2)示范法:教师示范发音,学生跟随模仿。
(3)练习法:学生分组练习,相互纠正发音错误。
4. 教学步骤(1)导入: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入韵母的学习。
(2)讲解:讲解韵母的分类及发音方法。
(3)示范:教师示范发音,学生跟随模仿。
教师普通话培训教案章个课时

城关二小教师普通话培训材料第一章普通话的概念【教学目标】准确理解和掌握普通话的概念,了解普通话的形成和重要性,以及各方言的特点。
【教学内容】1、普通话的概念2、普通话的形成3、各方言的特点【知识点】普通话的概念,各方言区的划分。
【重点】普通话的概念第一课一、普通话1、什么是普通话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着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
2、普通话语音的特点普通话有声母21个,韵母39个,声韵相拼形成四百多个音节。
声调有四个,阴、阳、上、去加上儿化韵的变化也不过一二千个。
音节中双音节词占多数,没有特别难发的音节,和古代汉语及某些方言比较简单得多,是较容易掌握的。
普通话音节中元音占主导地位,元音乐音成分多发音响亮、悦耳。
辅音中清音占优势,四个声调中高音成分多,变化明显,使语言有抑扬顿挫的音乐色彩,节奏感强,而且普通话的双音节、三音节、四音节词有约定俗成的轻重格式,节奏明朗,富有韵律,儿化也给语音带来柔美、细腻的感觉。
再加上双声、叠韵、叠音的一些词更显出普通话语音的音乐性。
第二课普通话的形成汉代以前人们就使用着一种在口语基础上形成的统一的书面语——文言文。
唐宋时期在北方方言的基础上逐渐产生了一种接近口语的书面语——白话。
宋元以来的白话文学使白话取得了书面语言的地位。
随着白话小说、戏曲、话本等文学作品的流传,加速了北方方言的推广。
金朝以后,元、明、清、民国都曾建都北京,北京成了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各民族的交往融合促进了北京话的完善和发展。
从元朝开始,北京话已作为“官话”在官方或非官方的交往中使用。
到了明、清,由于政治力量的变化,经济文化的发展,白话小说、戏曲受北京话的词汇和语法的影响很大,“官话”随着白话文传播到各地。
至此,北京话在整个社会交往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到20世纪初,特别是“五四”运动以后,民族民主革命运动高涨,掀起了“国语运动”和“白话文运动”,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出现了大量优秀的白话文文学作品。
《教师普通话培训》ppt课件完整版

多角度思考
尝试从多个角度理解听力材料,如文 化背景、社会现象等,提高理解的深 度和广度。
16
教学中的听力运用
听力材料的选择
听力技巧的指导
选择适合学生水平的听力材料,确保学生 能够理解并掌握所学内容。
教授学生有效的听力技巧,如预测、推理 、概括等,提高学生的听力效率。
听力与口语的结合
听力与阅读的结合
语篇理解能力
能够把握语篇的整体结构和中心思想,理解 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15
听力训练的方法和技巧
精听训练
通过反复听取同一篇材料,提高语音 辨识能力和词汇理解能力。
泛听训练
广泛听取不同类型的材料,如新闻、 讲座、电影等,提高句子和语篇理解 能力。
2024/1/26
速记要点
在听取材料时,快速记录关键信息, 如时间、地点、人物等,有助于后续 理解和回忆。
通过听力训练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鼓励学生模仿和跟读听到的内容。
引导学生将听力材料与阅读材料相结合, 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2024/1/26
17
05 阅读理解能力提 升
2024/1/26
18
阅读理解的基本要求
01
02
03
掌握文章主旨
能够快速准确地把握文章 的中心思想和主题。
2024/1/26
2024/1/26
12
教学中的口语运用
课堂用语
使用规范的课堂用语,如“请 同学们翻开课本”、“这个问
题谁来回答”等。
2024/1/26
讲解技巧
运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进行讲解 ,突出重点,便于学生理解。
提问与回答
鼓励学生提问,及时、准确地 回答学生问题,促进课堂交流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麦市小学 教师普通话培训材料 第一章 普通话的概念
【教学目标】 准确理解和掌握普通话的概念,了解普通话的形成和重要性,以及各方言的特点。 【教学内容】 1、普通话的概念 2、普通话的形成 3、各方言的特点 【知识点】 普通话的概念,各方言区的划分。 【重点】 普通话的概念 第一课 一、普通话 1、 什么是普通话 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 2、普通话语音的特点 普通话有声母21个,韵母39个,声韵相拼形成四百多个音节。声调有四个,阴、阳、上、去加上儿化韵的变化也不过一二千个。音节中双音节词占多数,没有特别难发的音节,和古代汉语及某些方言比较简单得多,是较容易掌握的。 普通话音节中元音占主导地位,元音乐音成分多发音响亮、悦耳。辅音中清音占优势,四个声调中高音成分多,变化明显,使语言有抑扬顿挫的音乐色彩,节奏感强,而且普通话的双音节、三音节、四音节词有约定俗成的轻重格式,节奏明朗,富有韵律,儿化也给语音带来柔美、细腻的感觉。再加上双声、叠韵、叠音的一些词更显出普通话语音的音乐性。 第二课 二、普通话的形成 汉代以前人们就使用着一种在口语基础上形成的统一的书面语——文言文。 唐宋时期在北方方言的基础上逐渐产生了一种接近口语的书面语——白话。宋元以来的白话文学使白话取得了书面语言的地位。随着白话小说、戏曲、话本等文学作品的流传,加速了北方方言的推广。 金朝以后,元、明、清、民国都曾建都北京,北京成了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各民族的交往融合促进了北京话的完善和发展。从元朝开始,北京话已作为“官话”在官方或非官方的交往中使用。到了明、清,由于政治力量的变化,经济文化的发展,白话小说、戏曲受北京话的词汇和语法的影响很大,“官话”随着白话文传播到各地。至此,北京话在整个社会交往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到20世纪初,特别是“五四”运动以后,民族民主革命运动高涨,掀起了“国语运动”和“白话文运动”,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出现了大量优秀的白话文文学作品。在口语上“国语”代替了“官话”。那时的国语实际上已经成为北京语音为标准音的汉民族的共同语。 新中国建立以后,各民族加强了团结和交往,经济和文化不断向前发展,确立规范的民族共同语成了迫切的需要。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50年代中后期正式确定了汉民族的共同语为普通话,并颁布了方针和政策,采取了一系列的步骤向全国推广普通话。 第三课 三、方言 现代汉语有不同的方言,各方言之间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语音方面,我国按区域大体分为七大方言区: 1、 北方方言: 北方方言可分为四个次方言华北、东北方言,分布在京、津两市,河北、河南、山东、辽宁、吉林、黑龙江,还有内蒙古的一部分地区。西北方言,分布在山西、陕西、甘肃等省和青海、宁夏、内蒙古的一部分地区。新疆汉族使用的语言也属西北方言。西南方言,分布在四川、云南、贵州等省及湖北大部分,广西西北部,湖南西北角等。江淮方言,分布在安徽省、江苏长江以北地区、镇江以西九江以东的长江南岸沿江一带。 2、吴方言:分布在上海市、江苏省长江以南镇江以东地区、南通的小部分和浙江大部分地区。典型的吴方言以苏州话为代表。 3、湘方言:分布在湖南省大部分地区,以长沙话为代表。 4、赣方言:分布在江西省大部分地区,以南昌话为代表。 5、客家方言:分布在广东、福建、台湾、江西、广西、湖南、四川等省,其中以广东东部和北部、福建西部、江西南部和广西东南部为主,以广东梅县话为代表。 6、闽方言:现代闽方言主要分布区跨越六省,包括福建和海南的大部分地区、广东东部潮汕地区、雷州半岛部分地区、浙江南部温州地区一部分、广西的少数地区、台湾的大部分汉人居住区。闽方言可分为闽东、闽南、闽北、闽中、莆仙五个次方言。其中最重要的是闽东方言。 7、粤方言,分布在广东中部、西南部和广西东南部的约一百来个县,以广州话为代表,当地人叫“白话”。
第二章 普通话语音与发声 语音概说
【教学目标】: 了解语音的性质,准确理解和掌握语音单位的内容 【主要教学内容】: 1、语音的性质 2、语音单位 【知识点】: 语音的性质及相关概念,音素、音节、元音、辅音、音位等语音单位的概念,汉语拼音方案 【重点】: 语音单位的内容、基本概念、音节的结构、普通话声韵拼合规律和音节的拼合规律 【难点】: 音素、音位、音节结构 第一课 一、语音 1、定义:语音是语言的物质材料,是人的发音器官发出的代表一定意义的声音。 首先,语音是一种声音,如同自然界的其他声音一样,因此它具有物理性质。 其次,语音不是一般的声音,有别于风声、雨声、铃声、琴声等,它是人的发音器官发出的声音,因此它还具有生理性质。 最后,语音不仅是人的发音器官发出的声音,还因是有一定意义的声音,这个“一定意义”是使用该语言的全体社会成员约定俗成的,因此语音还具有社会性质。语音的社会属性是使语音从根本上与一般声音区别开来的本质属性。 2、 语音的性质 1)语音的物理性质 大凡声音均具有音高、音强、音长和音色四个要素,语音是声音的一种,当然也不例外。 A.音高 音高指的是声音的高低,它决定于发音体振动的快慢。小的、细的、薄的、短的、紧的物体振动快,声音高,而大的、粗的、厚的、长的、松的物体振动慢,声音就低。这就是为什么女人的声音高而男人的声音低的缘由,前者声带短而薄,后者声带长而厚。音高是汉语形成声调的基础。 B.音强 音强指的是声音的强弱,它决定于发音体振动幅度的大小,而振动的大小有取决于发音时用力的大小。用力大,振幅大,声音就强;用力小,振幅小,声音就弱。音强是汉语形成轻声的基础。 C. 音长 音长指的是声音的长短,它决定于发音体振动时间的久暂。振动时间持续久,声音就长,振动时间持续短,声音就短。音长是形成英语中长音、短音的基础,如eat(吃)就读作[i:t],it(它)就读作[it],前者为长音,后者为短音。 D. 音色 音色指的是声音的特色,也可以说是声音的本质,所以又叫音质,也叫音品。音色的不同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a.发音体不同。 发音体质料的不同会带来音色的不同。如钢琴的音色不同于口琴,是因为前者的发音体是钢丝弦,而后者的发音体为小簧片。不同的人发同一个音音色有别,那是因为两人的声带等发音体不同。 b 发音方法不同。 同样的发音体,若发音方法不同,也会产生不同的音色。如小提琴,用手指弹奏的音色同用弓演奏的音色就有区别。普通话辅音声母中b和p、d和t、g和k、j和q等等的不同,均是因发音方法略有差异所致,b、d、g、j类发音时不送气,而p、t、k、q类发音时送气。 c发音时共鸣器形状不同。 同样的发音体,同样的发音方法,若共鸣器形状不同,也会造成音色的不同。如小提琴、二胡同是弦乐器,同是用弓演奏,但由于共鸣器形状不同,两者的音色不同,我们一听就能分辨出哪个是小提琴声,哪个是二胡声。普通话舌面元音a、o、e、ê、i、u、ü的音色不同,主要是因发音时口腔这个共鸣器形状的变化而造成的,同发音方法无干。
从现代汉语的角度来看,音色的不同,主要关注的是发音方法的不同和发音时共鸣器形状的变化。 2)语音的生理性质 在这个部分,主要要弄清人类发音器官的基本构造和发音机理,为后面普通话声母、韵母的学习打好扎实的基础。 人类的发音器官根据位置和功能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A声门下系统——动力系统 声门下系统主要由肺和气管构成。这是一个动力系统,肺上面有许多肺泡,肺泡的张合产生发音所需的气流,这些气流通过气管送到声门系统。 B声门系统——调空兼成音系统 声门系统主要由喉头和声带构成。这是一个调空兼成音系统。调控,说的是由气管输送上来的气流在这里得到调节控制,从而形成人类成音所需的语音基本声源脉动气流;成音,说的是借助从肺部上来的气流对声带的冲击使声带振动发音。 C声门上系统——深加工系统 声门上系统主要有三腔:咽腔、口腔、鼻腔构成。其中咽腔犹如二居室的客厅从声门上来的气流在这里分流,一部分将去大房间——口腔,一部分将去小房间——鼻腔。这是一个深加工系统,人类语音(包括现代汉语语音)中所需的各种音色均在这里加工形成,其中“舌头”的贡献最大,有它深加工而形成的音,无论在哪种语言中均是最多的,所以我们平时说某人有辩才,善于辞令,就称为“三寸舌”或“三寸不烂之舌”。言语争辩也叫“舌战”。 观察发音器官示意图,并且记住各个发音器官的名称,能在自己的口腔中找到对应的器官。 3)语音的社会性质 语音的社会性质是语言的本质属性。语音的社会性质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A用什么样的语音形式去表达什么样的意义,不是由个人决定的,而是由社会约定俗成的。各个不同的社会群体,社会约定不同,因此,同一个意思又可以采用不同的语言形式去表达,如“鸡”,普通话读jī,广东话读[kai];而同一种语音形式也可以表示不同的意义,如[fei]这个音节,汉语可以表示“飞”、“非”、“妃”等意义,而英语则可以表示“小妖精、仙女(fairy)”和“接合、恰好吻合(fit)”等意思。 B各种语言均有自己的语音系统,在不同的语音系统中,一些相同的语音现象所起的作用也会有所不同。如现代汉语的清塞音和清塞擦音可分为送气的和不送气的两组,因为这送气和不送气有别义作用:b和p有别,d同t不同;而英语清辅音的这种“送气”和“不送气”却无区别意义的作用。 第二课 二、语音学 语音学是研究语言声音体系的科学。语音学的任务是研究说明语音的性质,内部结构和单位,语音的分类和组合,语音的产生、变化及变化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