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洁和欧莱雅产品差异化策略研究

合集下载

讨论案例33宝洁的差异化营销策略

讨论案例33宝洁的差异化营销策略

宝洁的差异化营销策略宝洁公司(Procter & Gamble),简称P&G,是一家美国消费日用品生产商,也是目前全球最大的日用品公司之一。

宝洁公司在全球大约70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业务。

宝洁公司在全球80多个国家设有工厂或分公司,所经营的300多个品牌的产品畅销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包括美容美发、居家护理、家庭健康用品等。

宝洁公司是多品牌战略的典型,美容时尚类品牌有SK-Ⅱ、伊奈美、潘婷、飘柔、海飞丝、沙宣、伊卡璐、舒肤佳、卡玫尔等;健康类有吉列博朗、护舒宝、朵朵、佳洁士、欧乐-B、帮宝适等;家居类有汰渍、兰诺、金霸王、碧浪等;彩妆类有、安娜苏、封面女郎等。

宝洁公司的多品牌策略不是简单的把一种产品简单地贴上几种商标,而是追求同类产品不同品牌之间的差异,包括功能、包装、宣传等诸方面,从而形成每个品牌的鲜明个性。

这样,每个品牌有自己的发展空间,市场就不会重叠。

以洗发水为例,宝洁公司在中国市场上共有5大洗发品牌:海飞丝宣扬的是去头屑,“头屑去无踪,秀发更出众”;飘柔突出“飘逸柔顺”;潘婷则强调“营养头发,更健康更亮泽”;“沙宣”是专业美发;“伊卡露”则注重草本精华。

于是宝洁构筑了一条完整的美发护法染发的产品线,最大限度地瓜分了市场。

宝洁在不同品牌的营销过程中打造一系列的概念,为每个品牌打造一个概念,从而给每个品牌赋予个性和独特的价值。

如“佳洁士”与全国牙防组推广“根部防蛀”的防牙、护牙理念;“舒肤佳”与中华医学会推广健康、杀菌、护肤”的理念;洗发水的“去屑、健康、柔顺”理念等。

在广告宣传上,不同品牌的概念的运用也表现得淋漓尽致,如海飞丝的广告中,海飞丝洗发水用海蓝色的包装,首先让人联想到蔚蓝色的大海,带来清新凉爽的视觉效果,“头屑去无踪,秀发更干净”的广告语,更进一步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起“海飞丝”去头屑的信念;潘婷“含丰富的维他命原b5,能由发根渗透至发梢,补充养份,使头发健康、亮泽”,突出了潘婷的营养型个性;飘柔“含丝质润发,洗发护发一次完成,令头发飘逸柔顺”的广告语配以少女甩动如丝般头发的画面深化了消费者对“飘柔”飘逸柔顺效果的印象。

欧莱雅的进攻 如何与宝洁的大品牌战术抗衡

欧莱雅的进攻 如何与宝洁的大品牌战术抗衡

DD 嘉立创WWW.SZ-JLC.PW欧莱雅的进攻如何与宝洁的大品牌战术抗衡来源:环球企业家欧莱雅的进攻如何与宝洁的大品牌战术抗衡(1)欧莱雅的进攻如何与宝洁的大品牌战术抗衡(2)在经过8年的苦心经营后,欧莱雅已经成为宝洁在中国最忌惮的对手。

谁将统治这个世界上增长最迅速的化妆品市场,真正的对决才刚刚开始DD 嘉立创WWW.SZ-JLC.PW2001年,初任欧莱雅((L’oreal)亚洲区总裁裴天瑞(ThierryPrevot)从巴黎来到中国的时候,他大吃一惊,在商场化妆品柜台上最畅销的是小护士、大宝、羽西这些他从来没有听说过的品牌。

而在整个中国市场上,这家全球第一大化妆品企业居然仅仅排在第十位。

4年之后,羽西、小护士已经加入了由兰蔻、美宝莲、巴黎欧莱雅、薇姿等组成的欧莱雅全球品牌阵营。

2004年,欧莱雅在中国的销售额接近30亿人民币,是1997DD 嘉立创WWW.SZ-JLC.PW刚刚进入中国时的近16倍。

“略为夸张地说,欧莱雅中国在8年时间里做出了欧莱雅全球近100年所做出的事情”,裴天瑞满意地告诉《环球企业家》。

仅仅用了8年的时间,欧莱雅不但将旗下17个国际大品牌中的12个成功引入了中国,还一举吞并了小护士和羽西。

第三方数据显示,2004年公司占据了中国化妆品市场(仅包括彩妆、护肤、染发等产品,不包括洗发水)9%的份额,仅次于宝洁,居市场第二,而一DD 嘉立创WWW.SZ-JLC.PW年前的数据约为6%,居于第三。

今年2月,创立98年的欧莱雅公司公布了最新财报。

在截至2004年12月31日的2004财年,欧莱雅实现全球销售145.3亿欧元,较上年可比增长6.2%.全年税前利润达20.63亿欧元,增长10.3%,这是欧莱雅集团连续第20年实现税前利润两位数增长。

而欧莱雅中国业务的销售增长率更是达到了惊人的99%。

欧莱雅(中国)首次迈入了该集团销售前十名的“精英俱乐部”。

但是,一个歌利亚般的企业巨人遮蔽了欧莱雅的光芒。

欧莱雅与宝洁的品牌差异

欧莱雅与宝洁的品牌差异

欧莱雅与宝洁多品牌战略的异同很多人知道兰蔻,很多人知道薇姿,还有很多人熟知美宝莲,但这些人中,并不是所有人都知道,原来他们来自于一个系统,那就是欧莱雅集团。

这种有意淡化企业品牌与各产品品牌的关系,是欧莱雅的一贯作风。

同样,在化妆品巨头里,宝洁集团旗下的知名品牌也多达几十个,但与欧莱雅不一样的是,在宝洁旗下品牌的宣传中,我们都能注意到会强调宝洁出品,以彰显权威。

可见,虽然都是多品牌战略,但在具体操作上却各有千秋。

同:细分市场寻找差异欧莱雅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号称是世界上唯一只做化妆品的公司,在全球拥有25个国际知名品牌。

1996年进入中国,2004年收购了中国本土知名品牌小护士和羽西。

这种收购行为,对欧莱雅来说,驾轻就熟,不是第一次,也绝对不会是最后一次。

正如欧莱雅中国有限公司副总裁兰珍珍所言,“在我们的品牌荟萃里面,就包含了法兰西的优雅,拉丁美洲的热情奔放,美国的青春、活力、潮流,日本的精细,中国式的古典,都是以各种不同的文化背景去塑造我们的产品,以让全世界任何一个角落的消费者,无论他们自身有任何一种文化背景,他们都能够在我们产品种类中找到他们所喜爱的化妆品和他们觉得能够体现自身价值和意义的化妆品品牌。

”显而易见,欧莱雅从法国出发,触角遍布全球,不管是在亚洲还是美洲,都能迅速根据因地制宜,不断扩展品牌链,既能做到国际品牌的落地生根,又能推动当地品牌的国际化。

如其在收购羽西、小护士之后,在国际化,配方、科研、广告宣传方面等等都做了很大的更改;而其为了在中国推出一个新的护发品类,经过由五大国际研究中心共同研究,超过150名研究人员对一千多种配方进行研究和评估,并在差不多将近5万名的中国消费者里面开展对头发的研究,经过十多年的研究以后方才正式推出。

足见其多元化策略,不是简单地把各地的已有品牌直接拿过来,也不是把在欧洲市场的品牌原封不动搬到亚洲市场。

欧莱雅的金字塔策略,在其品牌架构中就能窥得一二。

以他们在中国的彩妆市场为例,金字塔的塔底部分,有大家家喻户晓的美宝莲,不仅在世界彩妆市场上销售第一,而且也是绝对在中国彩妆市场里面占主导地位。

欧莱雅挑战宝洁:谁是赢家?

欧莱雅挑战宝洁:谁是赢家?

性 ,应慎 用 。 ”业界 告诫 说 。 对 于 欧 莱雅 品牌 下移 的路 线 ,
中国化妆 品协会理 事长张殿 义 曾分 间检验 。因为大部 分的低端 品牌仍
位专家分析认为 :目前 ,欧莱
正 是基 于 对 低 端产 品的 争 夺 , 欧 莱雅集 团先前不得 不对 其战略进 行调整,当时,欧莱雅就决定在中国 价格开 始有意 识地下调 ,使 得大众 品牌 中又分为 不同档次 ,其最 低价 格已经接近国内品牌化 妆品的价 格 , 从而开 始 了中低市场 的争夺 。而高
称 ,在 中国也不例外 。现在 ,在世界 美宝莲、卡尼尔等在塔底 .这些产品 范 围内,它一共拥有 5 0 多个品牌 . 0
价格 因素 制约 了基层 消费 者的购 买
方 向。
基 本上都是 中高档 或 以上 产品 。
其中 1 7个是国际 知名的大 品牌 ,占
在 高端 定位 之 下 .欧 莱雅 投放
欧莱雅挑 战宝洁 :谁 是赢 家
文 /徐 燕 品牌 下移挑 战 品牌 上 移
以前 ,在 中国这一 品牌 金字 塔体 系
塔基 部分 上 的比例大 。欧莱 雅上 述 的这 些产 品吸引 的只 是最 有 消费能
力的 3 %的人群 。调查就显 示这一 0
中 兰蔻 、碧 欧泉 、赫莲娜在塔顶 ; 欧莱 雅集 团一 向以多 品牌而 著 薇姿 、理肤 泉在塔 中;巴黎欧莱雅 、
有的高 品牌形象 。 品牌低档次延伸 由于实施 多品牌 策略 ,加上 对东方 莱雅集 团在 多元化及市 场营 销方面 存在不少 的缺 陷 。

因此 ,面对 宝洁玉 兰油 的霸主 高 档地位 受到挑 战 ,并逐 渐失去 已
大的市场是属于 大众化 的 , 要想 冲 击着盈 利大 户的高档产 品 的合理 文化 的理解 以及人种等 的不 同 ,欧

市场研究 , 2005,(10) 宝洁战略重心转移与欧莱雅对决中国化妆品市场

市场研究 , 2005,(10) 宝洁战略重心转移与欧莱雅对决中国化妆品市场

在宝洁收购了伊卡露、威娜之后,美容护理产品占宝洁全球总收入的比重由2003年的28%上升到2004年34%,宝洁在化妆品领域2004年的销售收入为170亿美元同比2003年的122亿美元增加了近40%,出身化妆品的宝洁CEO雷富礼促使宝洁的业务重心明显向利润较高的美容化妆品倾斜。

宝洁已坚定了向高利润的皮肤护理和化妆品行业全面进攻的决心。

(一)寻求更广阔的利润空间作为日化行业的巨头,宝洁的洗涤用品市场已经非常成熟,加上我国洗涤用品市场产品利润空间越来越少,市场日渐饱和,难有大的上升空间。

大众洗涤产品的利润,远不能与化妆品业务相比,尤其当成本控制和降价成为宝洁大众洗涤产品最明显的市场竞争的主流时。

在日化产品的市场份额近乎封顶及销售滞涨,行业内的价格战此起彼伏以及原材料价格继续上涨的三重压力下,化妆品领域的高额利润率足以让宝洁找到新的兴奋点。

(二)难以抗拒中国化妆品市场的魅力中国化妆品市场近年来飞速发展,化妆品市场正进入空前繁荣期,中国化妆品市场的规模将接近684亿元,平均增长率12.9%左右,利润可达30%-40%。

根据2004年3月底发布的《中国化妆品市场发展状况》显示,中国化妆品和个人护理用品的消费额增长率位居世界第二,已成为世界第8大消费市场。

(三)宝洁中国的软肋———化妆品市场对伊卡璐、威娜的成功收购,加强了宝洁的护发用品品牌,但在中国市场的推进,显然相对滞后。

而它的基础化妆品牌则更显单薄,只有玉兰油和SKⅡ,在产品线上没有彩妆产品以及缺失主攻低端市场的产品,仅以这两个品牌去对抗欧莱雅的十几个强势品牌显然力不从心。

相对于有500亿元市场容量的美容化妆品市场和宝洁在中国市场的整体影响力来说,实在显得单薄。

相反,其对手欧莱雅的金字塔品牌战略却演绎得精彩纷呈。

经过17年的苦心经营,宝洁巩固了其在中国日化用品领域老大的地位,宝洁的7大主要品牌中已经有5大品牌进入中国市场,其中包括洗涤剂品牌、食品品牌、卫浴品牌、护理品牌、化妆品牌,但化妆品牌却始终是宝洁的一大“软肋”。

宝洁VS欧莱雅多品牌战略的差异化生存

宝洁VS欧莱雅多品牌战略的差异化生存

让S K

II
以独立 的 品牌 形象 出现




雷 达 的 尊 贵 身份

相反

大众
因为
珍珍说 的那 样 仅是 产 品

欧莱雅 销售 的不仅

刻 意 淡 化 了它 同 宝 洁 公 司 的 关 系

汽 车 公 司 推 出高 档 车 辉 腾 时 盲 目和 大众 联 系在


而且 是
种 生 活方 式
” 。
的 品牌 内 涵 不 可 与 大 众 品 牌 同 日而


前 车之 鉴

经 营切 忌 生 搬硬 套

辉腾 进 军 美 国市场

型 号 有从6 8 6 5 5
对于 兰蔻

赫 莲 娜 的使 用 者 来
类似情况在手表行业 也有体现
美 元 的V 8 辉 腾 到售 价 达 1 0 0 2 5 5 美
元 的 12 缸 豪 华版
维普资讯
n
r。
h
。 n
c
l、。 ,
n i, , n _1 _1
, c _、
ic
_—
慈 《 & 自 藕i

b





-
王 三
_『 J . I
l
T

ⅣT 皇睦 砷仟



-
i
V 、= l = lI『—I『 、 J J Ⅱ =) l r_

厕翻嘲E 『 蕴


二÷ jl审

莱雅 公 司 有 意 淡 化 了 自己在 旗 下 不 同

基于价值分类的多品牌战略探析——以宝洁和欧莱雅集团为例

基于价值分类的多品牌战略探析——以宝洁和欧莱雅集团为例
F A z H A N ・ X U E S H U z o N G H E N G
学 术 纵 横
基于价值分类的多品牌战略探析
— —
以宝洁和欧莱雅集团为例



摘 要 :本 文分别 以 当今 世界 两 费者之所 以看重某些产品属性 , 是 因为 司发展成 为 当今世界 上最大 的消 费性 大价值 创造 的标杆 企业—— 宝洁和 欧 这些 属性能 够带来他们 所期 望的 消费 产 品公 司 , 2 0 1 3年世 界财 富 5 0 0强 排
情感价值 宝洁 欧莱雅 功能价值和情感价值
关重要 的地位 : 对于那些 体现形象 特征 主要是 以功能价值 分类 的多品牌策 略。
的产 品( 如奢侈品 ) , 中国消费者会 更注 首先 ,其通过对市场进行细分之后 , 评


重情感价值 ; 而对 于那些实用属性 和功 价每个 市场 的价值 , 同时 , 根据 自己的 场, 然后针对客户的特 点采取独特 的产 品和市场 营销战 略 ,以求 获得最佳效
莱雅为例, 深入探析 品牌的功能价值和 结果 ( O v e r b y e t a 1 . , 2 0 o 4 ) 。因此有些属 名第 8 6位 , 营业 收入达到 8 5 1 . 2 0亿 美 情感价值 , 以及基于价值 分类的 多品牌 性 的产品消费者会更关 注功能价值 , 而 元 , 拥有员 工 1 2 . 7万名 , 其涉及 的领域 战略, 并得 出选择哪一种多 品牌战略取 另一些 属性 的产 品消费者 则可 能更关 有美容美发 、 居 家护理 、 家庭健康用品 、
决 于产 品本 身属 性的结论 , 最后为我 国 注情感 价值 。张新 安( 食 品及 饮料等 , 所拥有 的品 2 0 1 0 ) 的研 究发 健 康护理 、 企 业 的品牌 管理和价 值创造 提 出相应 现 , 在 中国消费者感知顾客价值的形成 牌达到 3 0 0个 , 产 品的范 围之广和 品牌 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 词 : 多品牌战 略 过程中 ,受传统文化价值观 的影 响 , 社 数量之多达到了令人难 以置信 的程度 。 功 能价值 会 性消费结 果 以及形 象属性 占据着 至 对于这么众多的品牌 , 宝洁选 择的

本土化:宝洁模式vs欧莱雅模式

本土化:宝洁模式vs欧莱雅模式

本土化:宝洁模式vs欧莱雅模式2002年6月,当宝洁公司针对中国市场推出激爽的时候,多半没有想到会以今天的局面收尾。

这已经是宝洁旗下针对中国市场推出的第二个本土品牌了,上一个是润妍,二者同样以停产退市告终。

而其在全球的老对手———欧莱雅集团,在引入新品牌上,则更多的采用收购本土品牌然后重新改造包装上市的手法。

2003年年底,欧莱雅仅花1个半月的时间,就一举拿下两个中国最著名的本土品牌小护士和羽西。

业内人士指出,通过并购等形式将本地较有影响力的公司、产品或品牌“拿来”,进行重新包装整合后充实自身的品牌线,这是欧莱雅的独特竞争力。

对于两家公司不同的本土化道路,上海君策顾问公司总经理屈红林指出,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公司文化的不同。

虽然提出要转型成为BeautyCompany,但是宝洁在传统意义上还是一家“大日化”公司,市场策略上更为传统,多采取和零售商合作以及电视广告等形式,相比之下欧莱雅更“创新一些”。

“宝洁的企业文化也不太倾向于收购,就连用人也很少采用‘空降兵’。

”他强调说。

而宝洁的另一个尴尬在于,“中国市场上,类似于小护士、羽西这样可供选择的并购资源非常少。

”事实上,当年宝洁曾对羽西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但是最终被欧莱雅“夺爱”。

而在决定进军中国低端沐浴露市场之前,宝洁也曾尝试过收购六神,也最终无果。

“他们的确跟我们谈过,但是葛总(葛文耀)不愿意放手。

”家化集团内部人士指出。

事实上,在国际市场上,宝洁有专门的沐浴露品牌,但是鉴于引进新品牌的高风险和高成本,宝洁并没有将专门的沐浴露品牌引进国内市场。

收购本土知名品牌的路也被堵死了。

这种情况下,“大品牌”战略最快捷的方式无疑就是品牌延伸。

宝洁旗下现有的4个沐浴品牌:玉兰油、舒肤佳、飘柔和激爽,其中前三者都是采取的品牌延伸策略,即在原来成功的大品牌基础上进行品牌延伸。

而激爽则是宝洁在多年前华南地区销声匿迹的香皂品牌“ZEST”基础上改头换面设计而成的,它被塑造成为了一个包含沐浴露和香皂的个人清洁品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文题目:宝洁和欧莱雅产品差异化策略研究
摘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需求的个性化日益凸出,产品差异化策略会成为从事国际营销企业的主要产品策略的主流。

创始1837年的宝洁公司和1997年进入中国市场的欧莱雅公司都是实施产品差异化策略的典范,本文主要通过对宝洁公司和欧莱雅公司的概况以及其所实施的差异化战略进行分析,最后的出结论——产品差异化策略是企业开展国际市场营销的主流产品策略,它的作用会越来越显著。

关键词:国际营销差异化策略宝洁公司欧莱雅公司
一、产品差异化策略的内容
产品差异化策略是指企业向世界范围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市场提供不同的产品,以适应不同国家或地区市场的特殊需求。

产品差异化策略是为了满足不同国家或者地区的消费者由于地理、经济、政治、文化等条件的不同而形成的对产品的千差万别的个性需求。

实施产品差异化策略,企业就要针对不同目标市场的特点,生产和销售符合目标市场消费者需求的产品。

虽然所有的消费者的需求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共性,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需求的个性化会越来越突出,因此,产品差异化策略会成为国际营销企业的主
要产品策略。

产品的差异化主要体现在产品的形式、包装、品牌等方面。

企业针对国际市场消费者的具体请过改变原有产品的某些方面,以适应不同的消费需求。

例如:北欧和南欧国家的消费者因为各自的风俗习惯不同,对于同一件电器冰霜,他们各有各得要求。

北欧国家的消费者习惯每个星期都到超市购物一次,然后把货物都储存在电冰霜,所以他们偏好于体积较大的电冰霜;而对于南欧国家的消费者而言,他们对食物的新鲜度有较高的要求,天天都会去超市购物,所以他们需要的是小体积的电冰霜。

产品差异化策略是从消费者的需求的角度出发,它的优点:总体上,能比其他策略更好地满足和符合当地消费者的个性需求,有利于开扩国际市场,也有利于树立企业良好的国际形象。

详细分析,(一)建立起消费者对产品或者服务的认识和信赖。

当产品或者服务的价格发生变化时,消费者的敏感程度就会降低,另外,产品差异化战略为企业在同行产业竞争中形成一个隔离地带,避免竞争对手的侵害。

(二)消费者对品牌的信赖和忠诚增加了新加入者进入该行业的难度。

如果该行业有新的参加者参与竞争,它就要改变消费者对原产品的信赖和克服原产品的独特性的影响,但是消费者对原产品已经建立了较厚的信赖和忠诚,所以新加入者想改变形势就更加难了。

(三)产品差异化战略产生的高边际收益增强了企业对付供应商讨价还价的能力。

(四)企业通过实施产品差异化战略,建立起消费者对本产品的信赖,使得替代品在性能上的竞争实力。

缺点:
实施产品差异化策略,企业要考察各个目标市场消费者的不同需求,要针对不同的国际市场开发设计不同的产品,还要生产和销售更多的产品种类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因此,产品差异化策略的缺点是它要求企业要有更高的市场调研能力、更高的研究开发能力和管理能力。

二、产品差异化策略的案例分析——欧莱雅公司和宝洁公

欧莱雅堪称全球“美丽产业”, 1997年欧莱雅进入中国市场,,欧莱雅营销的高端化妆品品牌有兰蔻、赫莲娜、碧欧泉;中端化妆品品牌有薇姿、理肤泉、欧莱雅专业美发、卡诗;低端化妆品品牌有巴黎欧莱雅、羽西、美宝莲、卡尼尔、小护士等。

而宝洁公司始创于1837年,是全球最大的日用消费品公司之一,它的营销产品范围甚广,包括:洗发护发、美容护肤、个人清洁、妇女保健、婴儿护理、家居护理等。

宝洁营销的洗发水品牌有潘婷、海飞丝、飘柔、沙宣等;洗衣粉有汰渍、碧浪、欧喜朵、波特等;牙膏有佳洁仕;香皂有舒服佳;化妆品有SK-II、玉兰油、威娜、伊卡璐、妮维娅等;另外还有吉列、博朗、品客、金霸王等。

不同之处:在超市上,消费者会比较容易发现潘婷、碧浪、舒肤佳等众多宝洁旗下的产品广告或包装上,在较为明显的地方
标有“宝洁公司”的字样及“P&G”的标志,标明该产品出自宝洁旗下,以增强产品的权威感,提高消费者的信任度。

对于这方面,欧莱雅的做法却截然不同,在欧莱雅旗下的众多产品品牌中,消费着很难看到“欧莱雅”的标记,欧莱雅有意淡化了欧莱雅企业品牌同各产品品牌的关系,使产品品牌以独立的形象出现,对欧莱雅不太了解的消费都都不知道兰蔻、赫莲娜、碧欧泉、薇姿等知名品牌也是出自欧莱雅。

相同之处:欧莱雅和宝洁的多品牌战略都采取了差异化营销策略,它们旗下的每个产品品牌都个性迥异,针对不同的细分市场进行产品设计、价格定位、广告传播及渠道建设,满足消费者差异化的市场需求。

例如,欧莱雅旗下的兰蔻等以高贵、时尚为品牌内涵,通过严格选择的分销渠道如香水店、百货商店、免税商店等进行销售;巴黎欧莱雅则强调“专业和时尚”,通过专柜和专业美容顾问的渠道向公众展示品牌形象及产品;而美宝莲则定位大众化妆品品牌,突出奔放、时尚和多彩生活方式的品牌个性;薇姿只在“药房专售”,强化其专业化、科学化、医学级的品牌特征。

又如,宝洁旗下的海飞丝宣扬的是去屑,采用的广告语是“头屑去无踪,秀发更出众”,飘柔突出“头发更飘,更柔顺”,潘婷强调“拥有健康,当然亮泽”,沙宣强调专业美发,追求“专业发廊效果”,伊卡璐是针对染发,以草本为招牌,注重“草本精华”等。

小结:
针对宝洁公司:
(一)宝洁公司常常实施产品差异化策略,使得公司在消费者树立起一个实力雄厚的形象,利用一品多牌从功能、价格、包装等各方面划分出多个目标市场,能满足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求,从而使得消费者偏爱宝洁这一品牌,提高消费者的忠诚度。

(二)宝洁公司采取产品差异化策略,尤其是洗发水、洗衣粉这种“一品多牌”市场,宝洁公司的产品摆满了货架,并将产品从功能、价格、效用等多方面进行细分,就减少了竞争对手进攻的机会,削弱对方的实力。

针对欧莱雅公司:
虽然欧莱雅进入中国市场较晚,但是它能够充分分析中国市场消费者的不同需求,把产品划分高、中、低端三个档次,满足了不同层次的消费者得需求,使得它在中国市场取得很好的成绩。

欧莱雅的化妆品以“档次、价格”为品牌区隔标准,以情感表达和自我表现为品牌利益诉求点,满足消费者不同的品位、档次及审美情趣需求。

欧莱雅不同档次产品之间的差别非常大,细分目标市场可以准确定位,充分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

三、结论
欧莱雅公司和宝洁公司都是运用产品差异化策略占领市场并取得较好成绩的成功案例。

通过上述分析,欧莱雅公司和宝洁公司都成功运用产品差异化策略,建立起消费者对产品或服务的认
识和信赖,使得它们各自的产品在中国的市场上都营销顺利,成果显著。

但是实施产品差异化战略也有一定的风险,它的成本较高,增加了企业的成本负担。

所以,广大企业想要国际市场上营销事业取得成功,就要在具体根据自己企业的情况下,做出适合自己企业实况的策略,不能生搬硬套,这样才能成功运用产品差异化战略占领市场,赢得消费者的亲睐。

参考文献:
《成功营销的99攻略》主编:晓东
《国际市场营销学》(第二版)主编:甘碧群
《销售攻心术》主编:曹华宗
《市场营销教程》(第6版)主编:〔美〕加里·阿姆斯特郎,〔美〕菲利普·科特勒,俞利军译
《罗宾汉市场营销》主编::(美)安德森著,潘晓蟻译《顾客营销》主编:刘建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