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在高处》课件
摘自《自由在高处》的好句子

摘自《自由在高处》的一些好句子,与大家分享
1 给不知将来做点什么的年轻人的两个建议:如果不想浪费光阴的话,要么静下心来读点书,要么去赚点钱。
这两点对你将来都有用。
2 在一个广场上,人挤人,你不知道方向在哪里,但如果你站得高一点,看得远一点,就知道周遭的种种拥挤对你来说其实毫无意义。
3 要么成为你自己,要么一无所成。
4 一个人生命中最大的幸运,莫过于在他的人生中途,即在他年富力强的时候发现了自己的使命;一个人,在他的有生之年,最大的不幸恐怕还不在于曾经遭受了多少困苦挫折,而在于他虽然忙碌终日,却不知道自己最适合做什么,最喜欢做什么,最需要做什么,只在送往迎来之间匆匆度过一生。
5 一个人的全部尊严就在于思想。
6 容忍比自由还更重要。
7 以独立之志,做合群之事,以思想和良心去担当。
8 我将归来,万马千军。
9 恶是摧枯拉朽的,善却是以蜗牛的速度前进。
10 改变不了大环境,就改变小环境,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你不能决定太阳几点升起,但可以决定自己几点起床。
11 在推动社会变革的过程中,你的每一句话,都可能是最后一根稻草。
12 其实文字秀美者众,难的是见识;见识明辨者众,难得的是态度;态度端厚者众,难得的是心地;心地温暖,更需脚踏实地身体力行,方是做学问,求真理,提问解惑,治世济人的书生。
13 入狱身先,悲智双圆。
14 河流弯曲是为了哺育更多的生灵。
15 自由在高处,也在你我平凡的生活里。
《自由在高处》解析

熊培云
1973年生,祖籍江西。 毕业于南开大学、巴黎大学。主修历 史学、法学与传播学。 思想国网站创始人。 新闻工作者。 《南风窗》驻欧洲记者(主笔)。 《南方都市报》、《新京报》、《南 方周末》、《东方早报》专栏作家及 社论作者。
熊培云
其文字,自由、明辨、宽容、温暖,先后在海内外知 名华文媒体发表评论、随笔千余篇。 以其理性且有情怀的思想、温和而向上的力量,两次 入选世纪中国网友“百位华人公共知识分子”。 致力于建设一个人道的、人本的、宽容的、进步的、 每个人都可以自由思想的中国与世界。
一直以来,熊培云致力于推动社会多元化 建设,倡导左右携手,共为民生谋福祉, 用社会的进步来推动国家的进步,这些主 张,正融入集体意识,正成为当下最亮色、 最理性的声音 。
其社会观察和文笔,让我恨不得重回小学,对自 己的文学功底、人文社会科学推倒重来。 读他对电影、对文艺、对著作的评论,是一种思 想享受。 他的才华是上帝给我们中文世界的礼物,这种礼 物让我们没有理由不感激。
为个人争自由,就是为国家争自由。
真正让我们不自由的,是我们迷失的内心, 是我们只知道协调自己与周遭的关系,而 忘了要让自己的人生走向高地。
以自由的名义,每个人都可以选择自主的 生活。 以生活的名义,谁也不要去鼓励他人牺牲。 勇敢也罢,懦弱也罢,背后都是个人有选 择如何生活的自由。
在伽利略因为害怕“皮肉之苦”,而选择妥协后, 他的学生安德雷亚怒气冲冲地质问他,“没有英 雄的国家真实不幸,酒囊饭袋!保住一条狗命了 吧?”而伽利略的回答是:“不。需要英雄的国 家真不幸。”
————著名华人经济学家、耶鲁大学教授陈志武
囹圄之上有蓝天——读《自由在高处》有感

囹圄之上有蓝天——读《自由在高处》有感「狱中」、「囹圄」、「蓝天」,每个字在我的心中都意义重大,因为它们都究竟发生在我的一个深刻的作品《自由在高处》中。
主人公索尔是一个有着梦想的孩子,她从小就是一个调皮捣蛋的小女孩,而索尔的妈妈就是一个温柔、友善的律师,在索尔的童年里,她的妈妈总是帮助她完成她的梦想,对索尔赐予了安全感和温暖。
然而,索尔的童年一切都被一个突如其来的事实打破那就是她被司法机关拘留了。
在被拘留后,索尔内心的恐惧和悲伤溢于言表,她的心理遭受了很大的打击。
这时,索尔的妈妈出现了,她陪伴着索尔,让她感受到了温暖,鼓励索尔,鼓励她继续追寻她的梦想。
随着时间的推移,索尔也经历了很多磨难,但她毅然决然地拒绝了周围的磨难,坚定地追寻自己的梦想,坚持着自己的原则,与艰辛斗争,岁月中无数次地让她努力实现自己梦想。
经过多年的努力,索尔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摆脱了多年的囹圄,回到了自由的蓝天之下。
在蓝天之下,索尔以不可动摇的担当、不可思议的勇气重新握住了自己的梦想,这正是《自由在高处》中想要传达的一个主题:即使处于困境之中,也要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梦想,永不放弃。
正如电影《自由在高处》所展示的,处于困境的每一个人都可以登高望远,看到更宽广的世界。
看到那蓝天之上,看到它等待着自己,朝着外面的世界自由地奔跑,坚持不懈地追求着自己的梦想,最终可以实现自由。
回想起索尔,也许许多人都会觉得自己学会了什么,不只是一个温情的故事,更是一种信念,一种勇气,这种信念改变了很多人,让他们有勇气去坚持自己的理想,朝着自己的梦想前行,并最终获得自由。
回想起从《自由在高处》中获得的经验,我想我也可以坚持追求自己的梦想,并不断努力,最终达到自己所追求的自由。
熊培云的《自由在高处》读后感

熊培云的《自由在高处》读后感一大摞书目中,我首先挑中这本,就冲自由二字。
我喜欢自由,虽然说自由的人是孤独的。
熊培云的《自由在高处》一书告诉我们:生活是可以选择的,自由在高处。
自由是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所追求的。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可以借助工具穿梭于地球任何地方,甚至探索到了太空,但人类更追求的是思想的自由。
因自由而任意驰骋、跳出时代桎梏的超前思想。
“我始终坚持一个看法,如果这个环境已经在给你做减法,你首先应该想到的是给自己做加法,要相信时代每一天都在朝着好的方向走,相信我们的国家要比我们想象的自由。
大环境可以决定你的自由度,但你内心还有一个小环境,那里有你对美好生活的自由裁量权。
而这个完全在于你的觉悟,在于你对生命、对世界的理解。
只要你足够独立和自由,你可以DIY一个属于你的美好世界。
”作者的这番话可给在现实中困惑的青年人一点启示。
不要为不可改变的外部环境苦恼,让自己去适应、去提高。
或者给自己的人生其它选择,跳出功利,跳出比较,自由的选择生活,选择让内心安宁、幸福的道路。
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让越来越多的人拥有经济上的自由,但人们要想要更多的自由。
他们要表达自己对大环境的意见,希望推动民主社会的建立。
这或许是博客和微博在中国能这么火的原因吧。
人民渴望言论自由,渴望让世界听见自己的声音,让自己的声音改变世界,而网络让这个梦想不那么遥远。
当一件大的公共事件时发生时,每个人都是一个微媒体,发表自己的看法,表达自己的情感。
民众如撼树的蚍蜉,因网络的自由而变得强大,这是科技时代赋予我们的礼物。
自由的前提一定是选择,我们在生活中总会听到“没办法、体制就是如此”、“大家都这样”等此类的话语。
一般人也都会选择随大流,一边随一边抱怨。
其实,选择的前提就是有自己的精神立场或者说信仰,并能够根据自己的信仰对生活做出解释,从而做出符合自己的选择。
在选择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对自己的观点和行动进行调整。
注意,是“调整”不是放弃自己的观点随大流。
自由在高处

上苍赐予我们眼睛,是为了让我们能够彼此看见。
但正如圣·埃克絮佩里在《小王子》里所写的,有些东西只用眼睛是看不见的,所以还要用心灵看。
接下来,我想借着两种常常被人视而不见的动物——大象和大猩猩,来解释我们的眼睛出了什么问题。
在英文里,“房间里的大象”(Theelephantintheroom)指的是那些触目惊心地存在却被明目张胆地忽略甚至否定的事实或感受。
类似的场面对于当代中国人来说,实在太过熟悉。
有的出于恐惧,有的出于羞愧。
比如说今年年初,我曾在大学校园中看到两个醉醺醺的男人在餐馆里殴打一对情侣,餐馆半边的餐具都被砸烂,可是坐在另一边的几桌人还在安心地吃着饭。
真的是大象进了瓷器店他们也看不到。
原因很简单,那不是他们家的瓷器店,也不是他们家的大象。
所谓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正义只在五米之内”①[1]。
除了房间里的大象,还有一种视而不见是“看不见的大猩猩”(Theinvisiblegorilla)。
它来自20世纪70年代心理学家乌尔里克·奈瑟进行的一个实验,这个实验在哈佛大学的心理课上亦有精彩呈现。
哈佛的试验者首先完成了一个一分钟的小短片。
短片中有两队球员,分别穿着黑色和白色队服,所有球员都在不断移动并互相抛接篮球。
短片拍好后,试验者开始在哈佛大学内招募志愿者。
志愿者需要观看影片并计算白衣球员的传球次数(无论是空中传球还是击地传球都被算做传球),同时可以完全忽略黑衣球员的传球次数。
一分钟后,志愿者被提问是否算清了传球次数。
最后的答案大同小异,不过这不是试验者的目的。
试验者接下来要问的是,刚才在舞台上走过一只大猩猩,大家是否注意到了。
很不幸,有一半看过短片的人都忽略了这个细节。
因此,我们不仅要看到房间里的大象,还要看见舞台上的大猩猩。
人们总是相信眼见为实,却忘了提取意义时存在的视觉盲区。
心理学将上述实验所呈现的问题称为无意视盲。
当人们把自己全部的注意力集中到某个区域或物体时,他们会忽略那些他们不需要看到的东西。
《自由在高处》

2018/3/4
• 自由在高处,也在你我平凡的生活里。我之所以能做到不绝望, 并且‚永不绝望‛,是因为我对人生对世界有这样的理解:一是 相信自由内心的力量、行动的力量,一点一滴地改变逆境的力量; 二是相信即使你没改变,别人也在改变,没有一成不变的环境。 事实上,人类文明化的历程,就是围绕着自由与自救展开的。保 持一点一滴做事的作风,既是让自己在尽力做事,也是让自己醒 着。我相信生活在我们这个时代、在困顿中前行的人们,将来总 有一天会站在自由而幸福的彼岸会师的。我不要天堂,我只要底 线。因为没有底线,就没有自由。
2018/3/4
• 绝对的平等是不可能的,但是平等的自由还是可以实现的。 • 自由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因为我们每时每刻都面临着选择, 也都面临着自己自由与否的问题。可是,我们总是生活在一定的 框架中,自由也不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还包括想不做什么的自 由。一个自由的人一定是一个有个性的人、也是一个精神上很强 大的人。头脑的自由才是真自由,行动的自由要以头脑的自由为 前提。可惜,在我们生活中,自由总是被误读、也总是被忽视。 不但有无形的,也包括有形的。
2
2018/3/4
17
自由在高处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值得思考的几个问题
• 自由是随心所欲,毫无约束吗?
• 不是,自由是有边界的。
• 受约束的自由是不是真正的自由?
• 是,自由是在一定范围内的相对概念。
• 自由与秩序是什么关系?
• 二者相辅相成。
• 自由泛滥会如何?
• 最终会丧失自由,因为负面人物和正面人物一样可使自由泛滥。
2018/3/4
飞到天上去 ——读《自由在高处》有感
‚爱自由,爱生活,有一种鸟是关不住,因为它的每一片羽毛都闪着自由 的光辉。‛——这句话是编辑对《自由在高处》的推荐语,也是《肖申克的 救赎》中的一句经典台词。 我们构建了社会,社会囚禁了我们。这种囚禁带来的伤害不会使人损失 一分一毫的钱财,但却损害了我们与生俱来最宝贵的财富,思想。
读书报告《自由在高处》

自由在高处,幸福在低处——读熊培云《自由在高处》所想接触这本书是因为响应学校假期读书活动的号召。
自从毕业以来,已经好久没认真的读过一本书了,有时候想想自己的放纵,真有点不好意思。
学校的读书活动终于促使我下定决心好好的读一本书。
其实刚开始我从书店买回来的是熊培云的另一本著作《一个村庄里的中国》,被腰封上震撼人眼球的介绍吸引,可买回家之后和它对战了一个星期,我终于缴械投降了。
反而是书中提到的另外一本书《自由在高处》引起了我的兴趣,所以我一咬牙又到书店去了,反正学校给报销。
对于本书的作者,我也不是很了解,我到百度上搜过他的简历。
熊培云 1973年生,祖籍江西。
毕业于南开大学、巴黎大学。
主修历史学、法学与传播学。
思想国网站创始人。
过去与现在与熊培云写作相关的职业主要有:《南风窗》驻欧洲记者(主笔);《新京报》首席评论员;《南方都市报》、《南方周末》、《东方早报》、《亚洲周刊》、《凤凰周刊》等知名媒体专栏作家、社论作者及特约撰稿人;南开大学传播学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我看书有一个毛病,就是在打开之前先把书的封皮封底封二封三什么的仔细看一遍,在看到封底时,读到了这样一句话:“改变不了大环境,就改变小环境。
小环境改变了,大环境也会随之改变。
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你不能决定太阳几点升起,但能决定自己几点起床。
”这一句颇有些“山不过来,我便过去”味道的话瞬间在我心中得到了积极的响应,于是觉得很应该来看看这本书了。
主体分为三个部分:面包与玫瑰,自救与自由以及演讲与独白。
第一部分:面包与玫瑰:面包象征经济保障,而玫瑰代表较高的生活质量。
面包和玫瑰都要有,并且,我们不能因为失去面包而认为不必再追求玫瑰,作者想要强调的是没有面包就要寻找面包,以积极的心态去找寻面包,而不是失望甚至一味地绝望。
第二部分自救与自由则是本书的方向和重点。
在一个国家,国家整体是自由的未必每个个体都是自由的,而如果每个个体自由了,意味着整个国家自由了。
读书分享交流会《自由在高处》

书中的关于人际关系的观点对 于我们的社交生活具有指导意 义。我们应该注重建立良好的 人际关系,尊重他人,理解他 人,从而在生活和工作中取得 更好的成果。
对未来学习和成长的规划
制定学习计划
为了更好地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 质,我们应该制定科学的学习计 划。结合自身的兴趣和职业规划 ,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和内容,确 保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取得更 好的成绩。
03
读书感悟与启示
对自由的深入理解
自由的定义
自由不仅仅是政治上的自由,更是一种生活状态和 心理感受。在《自由在高处》中,作者通过多个角 度阐述了自由的内涵,让读者对自由有了更深入的 理解。
自由的追求
书中描述了人们追求自由的艰辛历程,让读者深 刻体会到自由的价值和意义。同时,作者也强调 了个人自由与集体自由的关系,引人深思。
书中强调了自由对于社会发展和人民幸福的重要性,认为只有当人们拥有更多的 自由和权利时,社会才能更加繁荣和进步。
自由在高处的含义
“自由在高处”意味着自由不是一种低级的、简单的状态,而是一种需要不断努力争取和维护的状态 。
书中指出,自由在高处意味着我们需要摆脱各种束缚和限制,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束缚, 以实现真正的自由和权利。
对社会问题的关注与参与计划
要点一
关注社会热点问题
要点二
参与公益活动
通过阅读《自由在高处》,我们应更加关注社 会热点问题,了解国家大事和政策方向,从而 更好地把握时代脉搏和未来发展趋势。
作为社会的一份子,我们应该积极参与公 益活动,关注弱势群体,为他们提供帮助 和支持。通过自己的行动来传递正能量,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拓展知识面
通过阅读《自由在高处》,我们 应更加注重拓展自己的知识面。 通过参加各种读书会、研讨会、 在线课程等方式,不断丰富自己 的知识储备,提升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