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近代西方的政治制度
近代西方的政治制度的确立和发展

近代西方政治制度上的确立和发展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
1、根本原因:新航路的开辟,通过海外殖民扩张活动,手工
工场和圈地运动的发展使英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发展,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要求限制王权,分享政治权利,发展资本主义。
2、17世纪以来,英国国王宣扬君权神授,损害了资产阶级
和新贵族的利益,使两者矛盾尖锐。
3、导火索:苏格兰人民起义
二、英国君主立宪制的作用
1、确立和发展为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保障
2、各派通过议会斗争,实现了自己的政治主张,有利于社会
的稳定发展。
3、代议制大大削弱了国王的权利议会政府开始掌握国家权
利,治理国家,使英国走上了资产阶级民主化的道路。
4、为其他国家确立了模式。
第2课《西方国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产生与演变》知识点

第2课西方国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产生与演变一、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1、古希腊的政治制度(1)城邦国家的形成①时间:公元前6世纪,古代希腊城邦国家发展起来。
②特点:城邦的公民直接参与国家管理;其制度中包含一定的民主因素;各城邦实际实行的制度千差万别。
(2)雅典:民主政治。
建立在奴隶制度之上的民主。
A.权力机关:国家权力掌握在公民大会、议事会、官员和陪审法庭手中,公民积极参与国家管理。
B.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直接民主、公民主权、轮番执政、法律至上、公民意识。
(3)斯巴达:寡头政治(少数人掌握政权的一种统治形式)2、古罗马的政治制度(1)罗马共和国时期:贵族共和制特点:①公民大会的召开和表决都受到高级官员和元老院的限制,难以有效发挥作用。
②所有官职均无薪金,穷人实际上无法当选。
③罗马共和国带有浓厚的贵族寡头制特征。
(2)罗马帝国时期:君主制A.标志:公元前1世纪末,屋大维建立元首制,掌握罗马国家大权,形成君主政治。
B.特征①皇帝(元首):掌握国家大权,既是最高立法者,又是最高法官;②军队:听命于皇帝,是皇帝实行独裁的重要工具。
3.古希腊罗马政治制度的本质:维护奴隶主阶级统治的工具,公民仅是少数。
二、中古西欧的封建制度1.中古西欧国家的建立(1)建立:在西罗马帝国的废墟和日耳曼王国的基础上建立。
(2)发展:法兰克王国的查理大帝一度建立起庞大帝国。
他死后,国家陷入分裂,形成了后世西欧三个主要国家法国、意大利和德国的雏形。
(3)特征:①以封君封臣制度为基本特征;②世俗王权和基督教会长期并立,时有冲突。
2、法国等级君主制的形成(1)背景①欧洲的分裂割据状态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②在走向统一国家的过程中,王权与教会冲突不断。
(2)三级议会的组成:由教士、贵族、城市代表组成。
(3)三级议会召开的结果:三级会议支持国王,反对教皇,确立了国王有权征税的原则。
(4)意义①三级会议的召开,标志着法国进入等级君主制阶段。
第2课 西方国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高二历史(选择性必修1)

A.贵族的特权被取消
B.罗马法体系最终形成
C.公民与贵族法律上平等
D.自由民获得相同的权利
【答案】C【解析】题干提及平民与贵族斗争主要是体现为法律,要求在法律上与
贵族平等,并不是取消贵族特权,故A项错误;帝国时期颁布的《民法大全》标志
着罗马法体系最终形成,与题干共和国时期不符,故B项错误;由材料“氏族贵族
国时期不符,故B项错误;由材料“氏族贵族和平民不久便完全溶化在国家中了”可知长期斗争最终使得平民与贵族获得了平等的法律地位,故C项正确;罗马共和国时期法律(公民法)主要)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的一切自由民,故D项错误。
二、中古西欧的封建制度 1、中古西欧封建国家的形成
(一)中古欧洲的封建制度及特征 1. 封君封臣制度(采邑制) (1)背景:西罗马帝国灭亡,法兰西王国(日耳曼人王国)的建立
(2)实质:是封建贵族等级制度 (3)特征:君臣之间互为权利和义务关系(与中国分封制比较:见大 纲下课件) (4)影响:查理大帝时期,达到鼎盛;后一分为三,形成法、德、 意三国的雏形。
罗马帝国
公 元 395 年 , 罗 马 帝国发生分裂,分 裂为东、西罗马帝 国 ; 公 元 476 年 , 西罗马帝国分裂。
日耳曼民族入侵
日耳曼人入侵,建立了 许多大小不同的王国。
法兰克帝国
法兰克王国的 查理大帝一度 建立起庞大的帝 国。
法兰克帝国分裂
帝国三分,即法国、意 大利和德国的雏形
01
02
03
④(文化)人文主义思想的盛行;
⑤(其他)仁人志士的努力。
2、雅典民主确立的过程: 君主制——贵族制——民主制
BC8世纪
贵族制取代君主 制,准备条件
BC6世纪初 梭伦改革 奠定基础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代议制)的 确立与发展概况
代议制:选民通过选举代表组成代表机关,间接参政议政,讨论决 定国家大事,行使国家权力的一种民主制度和组织形式。 议会制君主立宪制:英国 君主立宪制 二元制君主立宪制:德国 总统制民主共和制:美国 民主共和制 议会制民主共和制:法国
考点一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探究三 责任内阁制的形成与影响
责任内阁制是资本主义国家由首相为首的内阁总揽国家行政权力并向议会 集体负责,受议会监督的一种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在这一形式下,国王 “统而不治”,是国家的象征,在形式上任命内阁。
材料一 乔治一世(1714-1727在位)入主英国,但他不熟悉英语 ,对英国事务也不感兴趣。掌控行政大权的内阁会议逐渐由国王主 持转向由财政大臣主持。 1721—1742年,政府工作由多数党领袖、财政大臣罗伯特• 沃波尔(辉格党)主持,实际上成为英国的第一任内阁首相。 ——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 根据材料一结合教材, 从乔治一世开始行政权发生什么变化? 责任内阁制下什么先例形成? 变化:行政权逐渐由国王向内阁转移;内阁开始由首相主持; 先例:国王不参加内阁会议,议会下院多数党领袖任首相组建内阁 的范例形成;责任内阁制开始形成。
专 题 三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 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近代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考点
(1)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1688年“光荣革命”;《权利法案》的颁布;责任制内阁的形成; 1832年议会改革;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2)美国的联邦制及共和政体的确立 美国独立之初的严峻形势;1787年宪法的颁布;美国的联邦制以及 共和政体的确立。 (3)德国的统一与德意志帝国的政治体制。 德国的统一和德意志帝国的建立;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政体的确立 及其历史影响。 (4)近代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历史作用 近代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主要特征;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西方 政治发展中的作用。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知识梳理

一、 英国的君主立宪制英国英国::前提——“光荣革命”;奠定基础——前提——“光荣革命”;奠定基础——《权利法案》《权利法案》;确立——确立——1818世纪中期世纪中期;;发展——发展——18321832年议会改革。
改革。
1. 了解英国“光荣革命”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不满复辟的斯图亚特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1688年,英国议会邀请詹姆士二世的女儿和荷兰执政威廉继承英国王位女儿和荷兰执政威廉继承英国王位,,这次不流血的政变这次不流血的政变,,在英国历史上被称为“光荣革命”(标志着资产阶级革命的结束级革命的结束))。
2. 理解《权利法案》和责任内阁制的形成(1) 《权利法案》《权利法案》:1689:1689年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颁布。
年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颁布。
①内容①内容::以明确的法律条文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限制国王的权力,,保证议会的立法权、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等权力。
财政权等权力。
君主权力受到法律制约。
约。
②意义②意义::从此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权力从此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权力,,国王开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国王开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
确立。
(2) 责任内阁制责任内阁制:18:18世纪前期形成世纪前期形成,,开创者——沃尔波尔开创者——沃尔波尔,,是英国政治制度的显著特点。
是英国政治制度的显著特点。
内阁产生过程内阁产生过程::普选产生下院议员→下院大选→(国王形式上任命)多数党领袖为内阁首相→首相提名(内阁和政府成员内阁和政府成员))→(国王批准→(国王批准))组成责任内阁制。
内阁成员集体负责组成责任内阁制。
内阁成员集体负责,,与首相共进退与首相共进退;;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对议会负责且控制立法程序。
作为政府和内阁首脑的首相掌握行政权,又能通过议会掌握立法权又能通过议会掌握立法权,,因此掌握国家大权。
掌握国家大权。
3. 了解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1) 原因原因::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工业资产阶级兴起工业资产阶级兴起,,要求获得更多政治权利。
西方国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演变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因此,关注西方政治制度发展的内在联系, 将西方各国政治制度作为一个前后相继的整 体来加以认识和把握,使其脉络清晰。
西方国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 一、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11.. 雅雅典典民民主主政政治治 2. 斯巴达寡头政治 3. 罗马 • (1)罗马共和国——共和制 • (2)罗马帝国——元首制 ➢ 二、中古欧洲的封建制度 1. 特征 2. 典型国家 • 法国:等级君主制(三级会议) • 英国:议会君主制(《大宪章》) ➢ 三、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
产生与发展 1. 英国——君主立宪制 2. 美国——联邦制共和制 3. 法国——共和制
观察地图:简要说明古希腊地理位置和 希腊地理位置的关系。
希腊地处地中海东部的巴尔干半岛,东临爱琴海,扼欧、 亚、非三洲要冲。希腊没有肥沃的大河流域和广阔的平原,在 希腊和小亚细亚沿海地区只有连绵不绝的山脉,把农村隔成了 互不相连的小块。
产生与发展 1. 英国——君主立宪制 2. 美国——联邦制共和制 3. 法国——共和制
教材梳理:雅典是古典民主城邦的代表 阅读课本归纳雅典民主政治的核心内容。
权力机构 国民大会 (最高权 力机关)
议事会
官员
陪审法庭 (主要司 法机关)
产生方式
主要职责或说公民中 抽签产生
人民主权
直接民主
法律至上
轮番而治
公民意识
西方国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 一、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1. 雅典民主政治 2. 斯巴达寡头政治 3. 罗马 • (1)罗马共和国——共和制 • (2)罗马帝国——元首制 ➢ 二、中古欧洲的封建制度 1. 特征 2. 典型国家 • 法国:等级君主制(三级会议) • 英国:议会君主制(《大宪章》) ➢ 三、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
西方近代史(政治)

西方近代史(政治)一﹑近代史的概念世界近代史包括15世纪初至1900年前后大约500年的时间,从资本主义发展的历程来看,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3个时期:15世纪到17世纪早期欧洲资本主义兴起时期、17至18世纪资本主义代议制度初步形成时期、19世纪以来两次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时期。
二﹑背景知识①15世纪到17世纪早期,欧洲正处在封建社会解体和资本主义兴起的阶段。
经济方面:农业、手工业的技术进步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在地中海沿岸和西北欧一些地区,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初期阶段——工场手工业兴起。
国际关系方面:以西班牙、葡萄牙为首的殖民主义国家开辟新航路,抢夺殖民地,开始用殖民主义的锁链,把原来彼此孤立、隔绝的大陆连接起来,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思想文化方面:经济和政治关系的变动引起意识形态领域的变化。
新兴资产阶级掀起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体现了以人文主义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为资本主义发展解除了封建神学的精神枷锁,推动了近代科学的产生和发展。
②17世纪中期至19世纪初,是西方资本主义代议制度初步形成的时期。
经济方面:17世纪后,荷兰、英国等国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获得了迅速的发展。
它们致力于发展海外贸易,积极拓展殖民地,彼此间展开了夺取殖民霸权的斗争。
殖民扩张与掠夺是推动世界市场形成的主要途径。
文化方面:17、18世纪,资产阶级掀起一场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启蒙运动。
启蒙思想家崇尚理性,抨击君主专制和神权专制,提倡天赋人权。
他们勾画出未来理性社会的蓝图,也奠定了近代民主政治的基础。
政治方面:17、18世纪,英国、美国分别确立了资本主义代议制度。
英国是现代议会制度的发源地,《权利法案》的颁布是议会制度真正开始的标志;美国通过1787年宪法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它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创立了世界政治体制的一个先例。
③从19世纪初到20世纪初的一个世纪,是两次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最终形成时期。
第2课 西方国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第二课西方国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演变课标要求了解古代至近代西方政治体制各主要类型的产生和演变。
本节重点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产生与发展本节难点比较英国与美国政治制度的异同知识概要一、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一)古代希腊,公元前8到公元前6世纪,古代希腊城邦国家林立,小国寡民,长期独立自治。
古希腊公民要承担保卫城邦的责任,也掌握大部分社会财富,直接参与国家管理,是希腊城邦制度的基础。
1. 雅典,古典民主城邦的代表,国家权力由公民大会、议事会、官员和陪审法庭掌握,属于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的民主。
(2)特点:人民主权、轮番而治、直接民主。
人民主权即国家一切权力属于全体公民;轮番而治就是“轮流统治与被统治”。
2. 斯巴达,寡头政治的代表。
(1)表现:国王世袭继承,垄断了军事统帅权;长老会议员终身任职;监察官由选举产生,主持公民大会,审判国王,任期一年,不得连任,更换频繁。
(2)特点:实权掌握在国王和长老会手中,公民大会权力较小。
古代罗马,经历了从共和制到帝制的演变3. 罗马共和国的政体,表现在:(1)执政官,任期一年,由全体公民选举产生,职责是担任军事统帅,主持公民大会和元老院,执行相关决议。
(2)元老院,终身任职,是国家决策机构,负责向官员提出建议,协调行动等。
(3)公民大会,负责立法、宣战和审判,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但召开和表决受到高级官员和元老院的限制。
特点:所有官职没有薪金;实权掌握在元老院和高级官员手中,公民大会的权力比较小;具有浓厚的贵族寡头特征。
4.罗马帝国前27年,屋大维实行元首制,形成君主政治。
皇帝(元首)掌握国家权力,是最高立法者和最高法官;军队听命于皇帝,是实行独裁统治的重要工具。
5. 古代希腊罗马政体的共同点:形式上都实现了分权;都维护奴隶主利益,维护奴隶制度;公民仅是少数;妇女、外侨和奴隶都没有资格参与政治。
二、中古欧洲的封建制度(5-15世纪)1. 封君封臣制度(采邑制,封建等级制)(1)背景:西罗马帝国灭亡,法兰西王国(日耳曼人王国)的建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欢迎——进入 历史
学习本单元应注意
把握一条线索:
欧美主要国家在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后都建立起以议会为标志的资产阶级政治统治。
把握四个重点: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美国的1787年宪法及总统共和制建立;法兰西共和制的确立;德国二元制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和发展。
理解一个重要观点:
英、法、美、德各国尽管民主政治形式和发展程度有差异,但都属于以代议制为核心的民主制度,它体现了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重大进步。
三、责任制内阁的形成
——英国君主立宪制下的国家政权组织形式
1.内阁的起源:内阁最初始于英国,有英王的枢密院外交委员会演变而来,十七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在英王威廉三世时,枢密院与外交委员会已有内阁之称。1717年以前,内阁会议习惯上由英王主持,1717年之后,当时英王乔治一世由于不懂英语而不再主持内阁会议,于是内阁会议改由一名大臣主持,这样就产生了首相职务,并形成了英王不得参加内阁会议的惯例。这实际上是反映了英国资产阶级在革命后对英王权力逐步限制和削弱。一般认为,正规的内阁制始于英国1721年成立的以罗伯特沃波尔(1676—1745)为首的内阁。但直到1900年,英国议会的布告中才第一次出现内阁一词,1937年通过的《国王大臣法》,内阁这一名称才正式有了法律依据。以后,内阁这一形式,为许多资本主义国家所采用,成为这些国家的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内阁首相(总理)就是政府首脑。
2.内阁制的形成:18世纪前期
英国第一任首相:沃波尔
四、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1、君主制、民主制、贵族制(三合一);
2、以议会内阁制为核心:权力中心在议会,内阁掌握行政权并对议会负责;
3、君主统而不治;国王作为国家元首是民族团结的纽带和国家统一的象征。
4、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探究】一、英国的内阁制与明朝的内阁制有什么区别?
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艰难的共和之路艰难的共和之路
1789年法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
法兰西第一共和国(1792--1804)
法兰西第一帝国(拿破仑,1804--1814)
法兰西第二共和国(1848—1852)
法兰西第二帝国(拿破仑三世,1852--1870)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1870-1940)
2、经济方面:
使英国成为资本主义经济强国。为工业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保障。
3、世界影响
英国是现代议会制度发源地,为其他国家树立了君主立宪制的典范。
美国——总统共和制(特点:三权分立)
1.背景:美国独立战争之初面临的困难(邦联的缺陷)
州际联盟(邦联制)在对内对外政策上无法稳定统治秩序、保护国家的利益与主权
共和制的确立: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1875
(1)宪法内容
德意志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德意志帝国宪法(1871年)
1、内容:
①德意志帝国是君主立宪制的国家。
②皇帝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统帅,集大权于一身。
③宰相主持政府工作,由皇帝任命,只对皇帝负责。
④议会是立法机构,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组成。
2、评价
①标志着德国资产阶级性质的君主立宪制度的确立
1.形成:19世纪50年代中期最终形成
2.发展:19世纪60年代开始两党轮流执政
3.影响:左右政局、交替执政
4.本质:都是资产阶级政党,都维护资产阶级根本利益。
1、(09年全国卷二)美国历史学家弗格森在《美国革命(1763—1790)》中写道:“1776年革命派认为自由是保护个人权利,反对政府暴政的侵犯。1787年联邦派所要保持的自由,按他们的理解,则是反对群众暴政的侵犯。”根据他的看法,创立美国联邦政府
思考:共和之路艰难的原因是什么?共和之路虽然艰难,但最终确立了共和制,这说明了什么?
新制度的建立并非一帆风顺,获得“各种政体的
实验场”称号的国家是:
A英国B法国C美国D德国
艰难的原因:内因—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外因---本国封建势力、外国武装干涉
说明:由封建专制走向民主共和是历史发展的趋势;历史在曲折发展中的前进。
第一部分知识要点
一、英国
光荣革命
——英国君主立宪制建立的重要背景
经济背景:17世纪初,英国的资本主义有较大发展
阶级基础: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出现
历史传统:中世纪英国已形成议会(封建性质、上下两院、对王权有限制)
政治斗争:光荣革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
资产阶级革命:
1、原因:——根本: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斯图亚特王朝的君主专制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1、核心思想:
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国王权利,保证议会权力。
2、历史影响:
英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地位,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开始确立起来。
1832年议会改革(第一次)
1、改革的原因
工业革命的深入,英国资本主义发展。
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要求扩大政治权利
2、改革的内容: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议席。
3、改革的影响:进一步促进了工业资本主义发展。
2、确立:1787年宪法
①联邦制原则:既巩固了国家政权,有利于保护美国国家利益和主权,又给各州保留了较大的主权。
②人民主权原则:总统和议员都由选举产生
③分权制衡原则: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互相制约
3、宪法的完善
(1)南北战争(1861——1865)内战后,联邦政府巩固了国家统一
(2)宪法第13条和第14条修正案(通过修宪扩大普选权)
1、性质不同:英: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中:封建专制主义加强的表现
2、内阁权限不同:英国内阁权限比中国内阁权限大
3、组成方式不同:英:由选举产生;
中:皇帝专制独裁的产物。
4、影响不同:英:促进了英国的现代化进程;
中:强化了专制制度,日益成为社会发展的障碍。
二、内阁与议会的关系
在议会选举中获胜的多数党上台组阁,内阁对议会负责,集体负责。如果议会通过了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内阁就要下台,或者宣布解散议会,重新进行选举。
布莱尔必须是工党领袖;
必须通过英国女王的任命(形式)。
(2)英国派兵参加对伊拉克的战争,内阁成员大体上是赞同还是反对?为什么?
赞同。
内阁对国家事务集体负责,内阁与首相共进退。
(3)如果当时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反对出兵,
首相布莱尔是否会因此而撤兵?为什么?
不会。
首相掌握行政大权,只对议会负责,不对国王负责。
②有利于德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③局限性:民主立宪是虚,君主专制是实;带有浓厚的封建性,军事性色彩
原因:1、长期分裂,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不够强大; 2、容克贵族领导通过自上而下完成统一,统一后容克贵族的势力很强大。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政体发展模式
英:民主创新循序渐进
美:民族独立三权分立
法:政体演变循环反复
A.背离了革命的原则
B.强化了全国性政府的权力
C.忽视了对个人自由的保护
D.维护了商人和农场主的利益
1878年宪法颁布的主要目的是加强中央集权。
1、(2007·青岛模拟)参加1787年制宪会议的核心人烟迪逊说:“如果人都是天使。就不需要任何政府了;如果是天使统治人,就不需要对政府进行外来的或内在的控制了。”麦迪逊说这番话的意图是
C.实现了由“主权在君”到“主权在民”的革命性转折
D.解决了革命引起的政局动荡问题,为国家崛起提供了坚实的政权保障
《权利法案》从诸多方面限制了王权,确立了议会主权,从而实现了从“主权在君”到“主权在民”的革命性转折,对世界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
3、(2008·佛山质检)1997年5月布莱尔首任英国首相,到2005
废除奴隶制,进一步肯定联邦法律的至上性,用法律维护国家统一
4.两党制:
是美国分权制衡体制得重要组成部分。都是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
5、对美国1787年宪法的评价
是近代世界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的法律基础。“分权与制衡”原则,避免权力过分集中,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精神。确立了总统共和制,利于国家的巩固,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局限性:忽视了公民个人的权利;承认奴隶制,留下种族歧视的烙印;妇女、印第安人、黑奴的选举权被剥夺。
学科教师辅导教案
辅导科目:历史 学员姓名: 年级:二年级
学科教师: 课 时 数: 课时 第___ 次课
授课主题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教学目标
1、了解近代美英法德的政治制度
2、理清近代西方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3、练习相应的高考题,把握命题思路
授课日期及时段
2015年3月14日10时00分——11时30分
——
2、过程:
光荣革命
•时间:1688年
•内容:议会邀请信奉新教的荷兰执政威廉和妻子玛不流血的宫廷政变
•意义:完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任务
二、议会权力的确立
——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
开始确立:1689年《权利法案》(标志)
发展完善:1832年议会改革
《权利法案》(1689年)
A.君主立宪的观点
B.革命权利的学说
C.社会契约的理念
D.天赋人权的思想
2. 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的《权利法案》沿袭了罗马法的
精神,又开启了近代民主代议制的先河。其在世界民主化
进程中最为深远的影响是:
A.确立了英国的君主立宪制,为世界各国普遍接受
B.以明确的法律条文捍卫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巩固了
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
君主立宪制度的基础是什么——代议制
核心是什么——责任内阁制
1、(09年海南卷)对英王查理一世的审判与处死是英国革命中的重大事件。布拉德肖法官曾在法庭上向查理一世宣示:“在国王和他的人民之间存在一个契约协定….这就好像一条纽带,纽带一头是君主对国民应尽的保护义务,另一头是国民对君主应尽的义务。先生,一旦这条纽带被切断,那么只能说,别了,君主统治!”上述材料表明,布拉德肖比法国启蒙思想家更早提出了(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