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近代西方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政治前提)
1、背景
1)经济基础: ___________经济发展 资本主义 资产阶级 新贵族的力量增强 2)阶级基础: _________和______ 3)政治状况:斯图亚特王朝实行专制统治,议会与王 权间的矛盾日益尖锐 (焦点、结果) 4)思想:民主思想的发展和传播
B
下列关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表述不恰当的是 ( ) A.“光荣革命”是其形成的标志 B.国王的权力要受法律的制约 C.议会是国家的权力中心 D.有助于英国的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
A
Ⅱ、美国——总统共和制 一、美国民主共和制建立的背景
(一)美国的独立(历史条件、过程、结果)
(二)1787年美国宪法的制定(背景、内容、意义) 1、制定的背景
二、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1、确立的标志——1689年《权利法案》P37
内容:限制____权力,约束_____,保证议会的 _________等。 作用:①政权:议会权力高于王权,巩固了___ ②制度创新:标志着______________ ③后世影响:权力制衡原则为______提供 了借鉴。 2、重要补充——《三年法案》《王位继承法》
(1)结束了英国的封建专制制度,使得英国走上 资产阶级政治民主化的道路。 (2)英国代议制民主在各种政治体制的创新,为欧洲 和世界作出了重大贡献。 (3)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促使英国政治稳定和 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 (4)顺应了资产阶级民主与法制社会的历史潮流, 促进了资产阶级政治文明的发展。 (5)对于欧洲和北美地区、英国海外殖民地等产生了 不同程度的影响。
组多 阁数 党 负 责
君主
任 命
1、君主制、贵族 制、民主制三者融为 一体;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考点1: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了解《权利法案》制定和责任制内阁形成的史实,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一、君主立宪制建立的条件:1.经济基础:英国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力量壮大2.政治前提:光荣革命;3.历史传统:从中世纪开始,英国贵族就有通过议会与专制王权作斗争的传统4.理论依据: 17世纪英国启蒙思想家洛克、霍布斯等主权在民、否定君权神授、主张分权为了实行君主立宪提供了理论上的依据。
二、君主立宪制的发展:1.确立:1689年《权利法案》:目的:《权利法案》是限制王权和保障议会权利的重要法律文件,本质:以法律条文的形式限制国王权利,保障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等权力。
内容: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利,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等权力作用及影响:确立了英国“议会至上”原则,是使国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议会逐渐成为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
英国君主立宪制政体确立起来。
2.发展:责任内阁制的形成时间:18世纪前期(1721年,沃尔波尔),内阁制开始形成。
内阁的组成:下院议员由选民普遍直接选举产生,由国王任命在下院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领袖为首相,由首相提出内阁成员和政府成员名单,递交国王批准,组成责任制内阁。
内阁的职能: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上对议会或首相负责。
内阁的权力主要表现在控制下院立法程序,通过控制下院本党议员控制下院、宣布提前大选等。
首相的职能:首相的权力主要表现为拥有各部大臣和主教的提名权、高级文官的任免权、内阁会议主持权、各项重大政策的决策权等。
3.完善:议会改革1832年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议席,加强了在议会中的作用,为工业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保障。
三、君主立宪制特点与作用:1.特点:立法限制王权,保证议会权力,是君主制、贵族制、议会制三合一混合体;保留君主(“统而不治”,国家最高权力象征);议会掌权(权力至上,有立法权,行使国家最高权力);内阁是核心(中央行政机关,内阁首相是国家最高决策者、领导者)。
近代西方的政治制度的确立和发展

近代西方政治制度上的确立和发展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
1、根本原因:新航路的开辟,通过海外殖民扩张活动,手工
工场和圈地运动的发展使英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发展,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要求限制王权,分享政治权利,发展资本主义。
2、17世纪以来,英国国王宣扬君权神授,损害了资产阶级
和新贵族的利益,使两者矛盾尖锐。
3、导火索:苏格兰人民起义
二、英国君主立宪制的作用
1、确立和发展为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保障
2、各派通过议会斗争,实现了自己的政治主张,有利于社会
的稳定发展。
3、代议制大大削弱了国王的权利议会政府开始掌握国家权
利,治理国家,使英国走上了资产阶级民主化的道路。
4、为其他国家确立了模式。
第三单元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通用2篇)

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通用2篇)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进展篇1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进展【考点一】了解1688年的“光荣革命”1688年,英国议会邀请詹姆士二世的女儿玛丽和她的丈夫荷兰执政威廉承袭英国王位,共同统治英国,这次不流血的政变,史称“光荣革命”。
【考点二】理解《权利法案》1、颁布时间、机构:1689年,英国议会2、内容: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利,保证了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等权力。
3、作用:国王开头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考点三】了解英国责任制内阁和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1、简称内阁,形成于18世纪前期。
2、成员:内阁首脑是首相,内阁成员是各部大臣。
第一任首相是沃尔波尔。
3、运行机制:①内阁成员集体负责,与首相共进退。
②内阁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其实是对议会负责。
③议会多数党领袖被国王任命为首相。
④首相有权提名各部大臣,把握行政大权,又通过议会把握立法权,实际上把握了国家大权。
4、1832年议会改革⑴缘由:工业革命后,工业资产阶级兴起,要求获得更多的政治权利⑵结果: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的议席,大大加强了在议会的作用,为工业资本主义的进一步进展供应了保障【考点四】理解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现代英国君主立宪制是君主制、贵族制与民主制三者融为一体的混合物。
它的主要特点是虽然保留了君主,但议会掌权,以议会内阁制为核心。
18世纪以后内阁权力开头膨胀。
国王作为国家元首,是国家统一的象征;同时,他也是英联邦首脑,起着维系英联邦的纽带作用。
【考点五】理解美国1787年宪法、了解美国联邦制的权力结构1、背景:①美国的独立:1776年宣告独立;1781年赢得战斗;1783年英国承认②邦联的危害:邦联制的美国,国内商品流通不畅,社会动荡加剧,对外贸易处于不利地位,经济进展受到严峻影响③形成共识:必需建立强有力的中心政府,才能建设一个统一而强大的国家,促进美国富强④启蒙思想的影响:华盛顿等领导人深受启蒙思想影响,盼望建立共和制国家2、制定:1787年,制宪会议在费城召开,通过联邦宪法,即1787年宪法,该宪法汲取了英法资产阶级政治学说的精髓,尤其是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
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4、内阁与议会的关系 • 内阁成员集体负责,大政方针上保持一致,与首相共进 退。若议会通过对政府不信任案,内阁将垮台,但首相 也有权解散议会。内阁与议会相互制衡。 • 运行机制如何?
5、英国政体(君主立宪制)结构特点
• 1、君主制、民主制、贵族制三者融为一体,是混合政体;
• 2、君主是国家元首,国王临朝不理政,是英国象征,是英联邦的首脑,是民 族团结的纽带和国家统一的象征; • 3、议会是国家权力中心,行使立法权; • 4、首相是政府首脑,内阁首相与议会相互制约。 • • • • 间接民主 ; 体现主权在民和分权制衡的原则; 更多的弹性、更广泛的包容性、更大的自由度; 大多保留中世纪的传统特征,基本框架没有发生根本变化, 国家权力中心发生变化。
考点一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0--1688)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背景
治:斯图亚特王朝厉行专制统治;英国资产阶级的壮大,即 资产阶级与新贵族的联合。 • 文化:英国清教的广泛传播。启蒙思想滋长。 • 矛盾: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2、革命前政治斗争的焦点 国王与议会的关系、国王与法律孰轻孰重的问题 (议会的由来:1215年约翰王被迫签定《大宪章》,规定国王在 国家所有重大事务上,包括征税,都必须征询贵族的意见并得 到他们的同意,国王不得随意侵犯贵族的人身自由。 继任的亨利三世撕毁《大宪章》,贵族孟福尔等击败国王,控制 朝政,1265年召集议会,此为英国议会的起源。) 3、斗争的实质: 资本主义民主与封建主义专制之间的斗争 4、矛盾激化的导火线: 税收问题
补充:
• 1、民主代议制-----由民主选举代表组成议会行使国家权力的一种国家 制度。是间接民主,包括两种: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 • 2、国体:指国家性质,即哪个阶级专政。 雅典:奴隶主阶级专政。 清朝:封建地主阶级专政。 美国:资产阶级专政。 中国:人民民主专政。 • 3、政体:指政权组织形式。 雅典:民主制。 清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封建君主专制) 美国:民主共和制。 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 • 4、国家结构:是一个国家地方与中央,整体与局部上的权力关系。一 般分为单一制和复合制(联邦制)。 美国:联邦制。 中国:单一制。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代议制)的 确立与发展概况
代议制:选民通过选举代表组成代表机关,间接参政议政,讨论决 定国家大事,行使国家权力的一种民主制度和组织形式。 议会制君主立宪制:英国 君主立宪制 二元制君主立宪制:德国 总统制民主共和制:美国 民主共和制 议会制民主共和制:法国
考点一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探究三 责任内阁制的形成与影响
责任内阁制是资本主义国家由首相为首的内阁总揽国家行政权力并向议会 集体负责,受议会监督的一种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在这一形式下,国王 “统而不治”,是国家的象征,在形式上任命内阁。
材料一 乔治一世(1714-1727在位)入主英国,但他不熟悉英语 ,对英国事务也不感兴趣。掌控行政大权的内阁会议逐渐由国王主 持转向由财政大臣主持。 1721—1742年,政府工作由多数党领袖、财政大臣罗伯特• 沃波尔(辉格党)主持,实际上成为英国的第一任内阁首相。 ——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 根据材料一结合教材, 从乔治一世开始行政权发生什么变化? 责任内阁制下什么先例形成? 变化:行政权逐渐由国王向内阁转移;内阁开始由首相主持; 先例:国王不参加内阁会议,议会下院多数党领袖任首相组建内阁 的范例形成;责任内阁制开始形成。
专 题 三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 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近代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考点
(1)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1688年“光荣革命”;《权利法案》的颁布;责任制内阁的形成; 1832年议会改革;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2)美国的联邦制及共和政体的确立 美国独立之初的严峻形势;1787年宪法的颁布;美国的联邦制以及 共和政体的确立。 (3)德国的统一与德意志帝国的政治体制。 德国的统一和德意志帝国的建立;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政体的确立 及其历史影响。 (4)近代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历史作用 近代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主要特征;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西方 政治发展中的作用。
103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代议制的作用
防止专制:资产阶级通过议会对国家实行集体统治,以 防止专制独裁。 避免暴力:资产阶级不同集团的权益之争,在议会中得 以和平的方式实现,这有利于避免暴力冲突。
一、英国早期议会传统的形成 二、英国革命与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1、17世纪王权与议会的斗争 ★ 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 3、议会权力的确立:《权利法案》
第三单元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的确立与发展
英国君主立宪的确立 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在欧洲大陆的扩展
本单元内容概述
君主立宪制
资本主义国家以君主(国王、皇帝)为世袭元首,但君 主权力受到宪法和议会不同程度的限制的政体形式。又有二 元君主立宪制和议会君主立宪制两种具体形式。
共和制
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的政体形式。 《中国大百科全书》
三、责任内阁与政党政治的形成
1、内阁的起源 2、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 3、责任内阁制的基本原则 4、英国政党制度的形成
四、代议制民主的发展
★ 1、代议制 ★ 2、议会改革与民主政治的发展
☆1832年议会改革
1832年议会改革的背景 随着工业革命的展开,新兴工业资产阶级要求获 取政治权利维护自身利益 议会选举制度的弊端日益明显 1832年议会改革的主要内容 降低选民的财产资格 调整议席的分配,增加新兴工业城市的议席 1832年议会改革的影响 增加了选民的人数,促进了代议制民主的发展 工业资产阶级进入议会,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邦联
两个以上的主权国家为了某种共同利益(如经济、 军事利益等)而组成的国家联盟。 联邦的各成员国对内、对外享有全部主权,各 成员国经过平等协商把各自的一部分权力委托给邦 联机构。邦联机构是协商性的,它所作出的决议只 有经过各成员国认可才有约束力,并通过各成员国 政权才能对其公民发生效力。 邦联没有统一的中央政权,没有统一的宪法与 法律体系,邦联各成员国的公民没有统一的邦联国 籍。由于邦联较强调各成员国的独立和主权,因而, 严格地讲,邦联只是一种比较松散的国建联盟。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一、英国革命背景:根本原因:斯图亚特王朝实行专制统治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过程:1640年英国爆发革命。
期间,处死了国王查理一世,成立共和国。
但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1688年光荣革命,标志英国革命的完成。
二、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特点:①保留国王,实际上“统而不治”的地位,作为国家的象征而存在。
②国家的最高权力在议会,实行代议制。
议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内阁掌握行政权并对议会负责。
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是正式确立的标志。
18世纪责任制内阁逐步形成。
三、美国政府的建立:1776年,英属北美13个殖民地独立,美国诞生。
独立之初的美国实际上是13个州的松散联盟(即邦联)。
1789年联邦政府成立,华盛顿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
19世纪中期,美国形成民主党、共和党轮流执政的格局四、美国1787年宪法:1787年在费城召开制宪会议通过了一部联邦宪法。
评价:①是世界上第一部较完整的资产阶级宪法。
②加强了国家权力,实践了三权分立原则,体现资产阶级民主精神。
局限性:承认黑人奴隶制,印第安人没有公民权,妇女地位低下。
五、艰难的法兰西共和之路:1789年法国大革命和第一共和国的建立;1870年第三共和国的确立。
六、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1875年初,国民议会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意义:从法律上正式确立了共和政体(议会制共和国),标志着法兰西共和政体的最终确立七、德意志的统一:俾斯麦领导下,普鲁士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完成了德国统一。
1871年,建立了统一的德意志帝国。
八、德意志的二元制君主立宪制:特点:皇帝不是虚位,而是握有实权。
皇帝和首相掌握国家的大权。
议会对政府没有监督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一第三单元测试卷1、(2016全国卷三)1875年以后,法国确立了共和政体,议会处于政治运行的中心,党派林立,内阁更迭频繁,1958年,戴高乐就任总统,修改宪法,规定总统拥有任命总理、解散议会等权力。
这一政治体制的变化A有利于政局稳定B确立了总统国家元首的地位C剥夺了议会的主要权力D有助于两党制的形成2、(2017佛山模拟)根据“光荣革命”后建立的政治制度,英国由少数贵族掌握政权。
这种制度能够保成证工业革命顺利发生,但是当工业革命发生后,它又成为陈旧的制度,必然被工业化社会淘汰。
这说明“光荣革命”A只是确立了民主的基本原则B对英国历史进程影响很小C正式确立了英国君主立宪制D未改变英国国家权力结构3、(2017成都二诊)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国会议员候选人在参选时必须是所在选区居民,同时参议员的年龄不得低于30岁且要成为美国公民9年以上,众议员的年龄不得低于25岁且要成为美国公民7年以上,这一规定A适应了以移民为主体的现实国情B导致了国会议员的数量减少C增强了参议院在两院中的权威D协调了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关系4、(2017黑龙江质检)美国1787年宪法第十款规定:任何一州都不得“缔结任何条约,参加任何同盟或邦联;颁发捕获敌船许可状;铸造货币;发行纸币”。
1792年第十条修正案规定:“宪法未授予合众国、也未禁止各州行使的权利,由各州或其人民保留之。
”这表明:A保障人民主权,建立共和体制B联邦政府加强了各州的自主权C立法、行政、司法分权制衡D各州和联邦政府之间分权制衡5、(2017湖南质检)1875年法国宪法规定,共和国总统不仅“是国家元首并统率武装部队,行使行政权”,而且“总统与参众两院议员共同享有创议法律之权”,同时又规定“共和国总统的每项命令须由各部部长一人之副署”。
这一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是:A共和派的力量比较强大B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C共和派与君主派的妥协D启蒙思想的深入人心6、(2017四川诊断)德意志是一个半专制的君主立宪国家。
帝国议会具有民主选举的基础,也提供了现代政党的讲坛,但是帝国议会对帝国政府没有任何监督权。
普鲁士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传统在帝国中得以延续。
这实质上表明A德皇拥有绝对的实权B德国民主政治不完善C德国的议会是虚设的D德国的封建残余浓厚7、(2016临沂质检)19世纪晚期,德国资产阶级政党,包括工人政党都可以选举自己的代表参加议会。
到1890年,社会民主党在帝国议会中的席位已达35个。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德国政党政治发展,由议会选举组成代议制政府B政党不能对国家元首的人选产生影响C帝国议会享有立法权,可通过立法限制元首权力D德国国家权力由皇帝手中转移到议会手中8、(2016湖南六校联考)近代英国崛起的动力在哪里?一位学者比较研究近代英法两国时发现:“英国正走向自由主义,国会统治和进步;而法国则不断加强贵族统治,封建主义以及浪费----简言之,加强旧制度。
英国是宪法国家而且相对自由一些,而法国却是专制主义和独裁主义的国家。
”这位学者进而得出的结论是:A自由主义是英国崛起的前提B国会统治和进步是英国崛起的主要原因C宪法为英国崛起奠定了基础D制度变革是英国崛起的动力之一9、(2015湖北期中)“它是共和主义与君主主义妥协的产物。
它虽然承认了共和制,但君主制的阴影处处可见……这样一部不伦不类,伸缩性很大的宪法,既能适应君主制出能适应共和制。
”它是指A英国《权利法案》B美国1787年宪法C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D《德意志帝国宪法》10、(2015河北五校质检)俾斯麦从19世纪50年代末就开始考虑一种特殊的德意志型的制度,既能保持普鲁士王朝和容克阶级的政治优势,又能在经济方面照顾资产阶级的利益,并使两个阶级的利益互相融合,成为德意志帝国的统治基础。
这种设想在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中加以定型,最终促进了德意志新体制的形成。
上述材料表明A专制制度与民主制度可以相互补充B统一后,德国制度具有专制色彩C德意志开创了适合国情的政治体制D统一使德国资产阶级利益得到保障11、(2017江淮十校联考)2014年9月18日是,苏格兰就是否脱离英国而独立举行公投,联合王国面临分裂危机。
此前有些英国国会议员建议女王介入,白金汉宫却罕见地发表声明说:“女王在公投上将保持中立”。
英国女王之所以在苏格兰公投问题上保持中立是因为A英王只是国家统一的象征,对政治没有任何影响B独立公投是苏格兰内部事务,与英国无关C根据英国法律,女王对政治议题须保持中立立场D即使独立,女王还是苏格兰国家元首12、(2017山西质检)在费城制宪会议中,虽然各州,各派系之间有利益冲突,但为了实现共同的国家未来和长远的政治秩序,大家一方面相互承认对方的逐利冲动,另一方面寻求利益整合和政治妥协的可能性。
因此,美国确立了A中央集权制B共和制C联邦制D两党制13、(2017赣州期中)1877年法国总统麦克马洪迫使共和派总理辞职,并任命保王党人组阁,此举遭到众议院的抵制。
他又下令解散众议院重新选举,结果共和派仍占上风,他只好同意共和派组阁。
1878年初共和派又在参议院选举中获胜。
他被迫辞……这表明A法国最终确立了共和制B共和派实际占了优势C法国政局始终动荡不定D保王党人已经完全失败14、(2017济南模考)1850年普鲁士颁布了宪法,其中规定:“国王有宣战,媾和及外国订立其他条约之权……立法权由国王与两院共同行使之,每项法律需经过国王和两院同意,财政法案和国家预算应首先提交下院,国家预算上院可以全部通过或者全部否决……凡年满二十五岁的普鲁士人有选举权。
”这表明当时的普鲁士A用议会粉饰其封建君主专制的本质B已经具有近代民主政治的特征C确立了比较完善的君主立宪政体D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15、(2016衡阳质检)杨和平在《查理一世之死与英国宪政体制的确立》中写道:处死查理一世无疑是革命,但是经过光荣革命的反革命,英国用宪政框架吸纳革命原则,成就了王权接受限制的持续妥协,维护了英国持久稳定的法治与和平。
下面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光荣革命是革命的倒退B国王“统而不治”是妥协的结果C内阁制是英国宪政的核心D宪政体制下国王与议会分权制衡16、(2016江西月考)《世界史纲》中写道:在资产阶级革命的时期,欧美各国的国会或议会都曾取得过“至高无上”的地位,拥有很大的权力;不论是共和制还是君主制,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精髓都是使权力分散,以达到权力间互相制约的目的。
不能论证上述观点的是:A1689年《权利法案》B美国1787年宪法C法国1875年宪法D德国1871年宪法17、(2015辽宁实验中学期中)有西方学者评价全体选民选举出的德国下院(德意志帝国议会)时说:“下院是汽车的第五个轮胎。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A各邦代表组成立法机构中的联邦议会B德国民主制度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C德意志帝国政府向帝国议会负责D德意志各邦共同推举帝国宰相18、(2015襄阳期中)美国学者斯科特在《控制国家--西方宪政的历史》写道:社会的全盘重建是必要的,而这一伟大任务只有具有不受拘束的坚定且无情的政府才能完成……美国的政治发展……并没有摒弃英格兰的政治遗产;相反美国政治重建中的设计师试图保持并完善这种遗产。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美国和英国一样都实行资产阶级代议制B美国联邦政府的职能与英国的责任制内阁职能相同C美国总统一英国首相都必须对国会负责D美英两国都通过颁布宪法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19、(2015武汉调研)法国1875年宪法规定,总统为国家元首,由国民议会两院依绝大多数票选出,拥有统率军队、任命内阁各部部长和一切军政要员、解散众议院等权力。
总统的命令须经由各部部长副署。
国民议会由参、众两院组成。
内阁向议会负责,内阁总理由议会多数党领袖担任,议员可以兼任内阁官职。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法兰西第三共和国A总统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B政体与美国联邦共和国相同C政体具有总统制和议会制的双重特点D实行总统、议会、内阁三权分立20、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实际上是资产阶级议会和封建王权的较量过程。
在此期间,英国人对国王的存废经历了三次选择。
结合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第一次:处死国王第二次:请回国王第三次:进口国王A处死国王违背了资产阶级的利益B请回国王反映君主专制深厚C进口国王说明了内外力量对比失衡D国王存废体现制度设计中的斗争与智慧21、汉密尔顿说:“在美国的复合共和国里,人民交出的权力首先分给两种不同的政府,然后把政府分得那部分权力再分给几个分立的部门。
因此,人民的权力就有了双重的保障。
两种政府将相互控制,同时各政府又自己控制自己。
”从权力运作上看,美国的复合共和国主要遵循A主权在民的原则B天赋人权原则C联邦制原则D三权分立原则22、法国《人权宣言》第十条规定:“意见的发表只要不扰乱法律所规定的公共秩序,任何人都不得因意见,甚至信教的意见而遭受干涉。
”以下言论与材料体现的主张相一致的是:A我的茅屋就是我的城堡,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B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自存。
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C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D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快乐的猪,一种是痛苦的人。
24、强权一般都指凭借军事、政治、经济的优势地位,欺压、侵略别的国家和民族,因违背人民的意志,强权政治自然会遭受到失败,如德国发动两次世界大战;美国发动了朝鲜战争等,但也有例外,如德国的俾斯麦就获得了成功,这主要是因为A俾斯麦具有超强的个人能力,具备推行强权政治的主观条件B俾斯麦处在近代初期,“强权政治”与社会生产力相适应C俾斯麦得到皇帝及人民的普遍支持D俾斯麦的强权政治建立在促进民族统一和进步的基础之上25、(高考预测)1721年,罗伯特·沃波尔代替国王主持内阁会议,实际上成为英国的第一位首相。
但“首相”一词最初被用来形容专制君主的首席大臣,也用来指国王的走狗,罗伯特·沃波尔强烈抗自己被称为首相。
这主要说明英国( )A. 首相违背宪政精神B. 有浓厚的王权传统C. 内阁制尚未形成D. 王权势力仍然强大2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英国通过“光荣革命”克服了专制王权,议会成为最高权威。
在君主立宪制的政治框架内,英国又用和平,渐近的方式实现政治权力的转移,从而完成了政治民主化历程。
材料二法国之所以要用暴力革命来克服专制王权,原因就在于法国专制主义过于强大,王权与贵族坚决捍卫旧制度,不愿做出任何妥协,对立双方只好兵戎相见,然而,大革命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此后近百年中,法国一直处于革命与复辟的轮回中,社会持续动荡,经济发展速度受到影响,工业化进程缓慢。
直到1870年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
此后法国就确立起议会制度,不再发生革命了,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