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识你的学生 多给他们一点笑容
善待学生的微笑一个教师的温暖举动

善待学生的微笑一个教师的温暖举动善待学生的微笑 - 一个教师的温暖举动教师是一份崇高的职业,他们肩负着培养学生的重任,为他们的成长和发展贡献力量。
除了教授知识,教师们还应该在日常教育中展现出善意和温暖。
这其中,一个简单而有效的方式就是用微笑去善待学生。
微笑不仅能够给学生带来快乐和自信,还能够促进积极的学习氛围。
本文将探讨善待学生的微笑对学生的积极影响,并分享一个温暖举动的故事。
第一,善待学生的微笑能够建立积极的师生关系。
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需要得到关爱和支持。
教师用微笑去面对学生,表达自己对他们的认可和鼓励,能够促使学生感受到师生之间的关系是温暖和融洽的。
一个友好的面容往往能够打破师生之间的疏离感,建立起相互尊重和信任的关系,从而增强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第二,善待学生的微笑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情绪状态。
学生在学习中常常面临压力和困惑,他们需要得到教师的关怀和安慰。
教师微笑着面对学生,展现出自己宽容和理解的态度,能够缓解学生的紧张情绪,降低他们的焦虑感。
微笑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情绪表达方式,能够传递正能量,让学生感受到快乐和安心,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满意度。
第三,善待学生的微笑可以激发学生的自信心。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会面临到自我怀疑和动摇的情绪。
教师微笑着面对学生,鼓励他们勇敢面对挑战,相信自己的能力。
微笑是一种积极的肢体语言,能够传递出对学生能力的肯定和赞赏,从而帮助学生树立起自信心。
当学生感到自己受到重视和支持时,他们更有动力去迎接学习上的挑战,勇敢地投身于知识的海洋。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李老师。
李老师是一位初中语文教师,她以微笑示人,对学生关爱备至。
在李老师的课堂上,她总是微笑着迎接学生的到来。
她用温暖的目光注视着每一个学生,给予他们肯定和鼓励。
每当学生们提出问题或犯错误时,她总是微笑着纠正和引导,而不是批评和指责。
她的微笑让学生感到安心和被尊重,激发起他们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在李老师的课堂上,学生们愿意积极参与讨论和互动,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让赏识之花开遍每一个学生的心田

让赏识之花开遍每一个学生的心田王聿娟赏识教育好比照亮孩子心灵的“阳光”,让每一个孩子在赏识中形成自信,在赏识中走向成功。
在班主任的生活中,多一份赏识,就多一份希望,多一份快乐。
赏识,源于内心对他们的爱,对他们有一种深切的企盼。
赏识中包含信任尊重理解激励宽容等等,这一切的根源就是爱,赏识学生就是爱学生。
因为有爱,我们才会用一双智慧的眼睛发现孩子的优点,用宽广的胸怀包容孩子的缺点。
能真正理解孩子内心的需求,每个孩子都有向上之心,都不愿意做错事,都渴望被赏识。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斯曾说过:“人性中最深切的本质就是被人赏识的渴望。
”一个真正爱学生的老师,一定懂得通过赏识学生,走进他们的内心深处。
赏识,要公平公正赏识教育是生命的教育,是爱的教育,是充满人情味、富有生命力的教育。
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赏识、尊重、理解和爱。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关注人的发展。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核心理念的最基本的组成部分。
它要求教师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在进行赏识教育时,教师也必须公平公正,一碗水端平。
让每一个孩子都得到肯定和赞美。
因为人人都需要赞美,需要别人的肯定。
赏识教育要求我们每一个教师用欣赏、认同的态度去努力发现每一个学生的优点、闪光点,加以引导,使每一个同学都能彰显出属于自己的独特的个性,从而走向成功。
一个优秀教师的魅力,绝不仅仅来自渊博的知识,还来自于客观公正对待每一个学生的态度。
公正对于教师有特殊意义,它可以告诉学生是与非,它可以引导学生走向高尚而远离卑鄙。
赏识的公平公正也意味着教师要全面了解班级的每一个学生,不忽略班级的任何层次的学生,赏识的内容因人而异,但是对每一个学生的赏识不是虚夸,是真正的闪光点的夸赞,是对学生的未来一种切实的期许,是有针对性地赞扬学生,具体问题具体赞扬,言之有物,这样才能更加触动学生的心灵,引起学生的共鸣。
赏识,要因人而异在做到公平公正的赏识每一个孩子的同时,也要因人而异,采取不同的赏识策略。
用心赏识你的学生

用心赏识你的学生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也说过:“人性中最深切的本质就是被人赏识的渴望。
”我深深领悟到不仅要尊重每一个学生,还要学会赞赏每一个学生,赞赏每一个学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进步,赞赏每一个学生所付出的努力和所表现出来的善意,赞赏每一个学生对教科书的质疑和对自己的超越。
欣赏、赞美和激励是助孩子飞向成功彼岸的翅膀。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学会赏识学生,向孩子的心灵播洒阳光,让每个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一、抓住学生的闪光点,真诚地赞美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动心的深处。
教学中我们应积极发现每一位孩子的优点,哪怕是一丁点的进步,也应赞美他。
课堂上,老师一个赞许的目光,一个富有激励作用的肢体动作,一句鼓励的话语,都有可能帮助学生找回自信,促使学生奋进。
我班有这样一个女生,她叫郭圣,学习成绩不好,上课从来不会举手发言,连早读都不张嘴读书,劳动拈轻怕重,在路上遇到老师就躲开,从不会问好,就算老师主动与她打招呼,也当作听不见,悄然走开。
说实话,这样的学生的确很令人头疼,你想表扬她都没有任何理由,也找不到任何言语。
可就在这个学期开学以来,在学校各种新观念及班主任老师的教育和鼓励下,这个孩子居然奇迹般地不躲老师了,那天在操场上主动走上前来,有点羞涩地敬了个队礼,小声地喊了句“高老师好!”我真有点不敢相信,然而心里却非常高兴,迫不及待地就在课堂上,当着全体同学的面大力表扬了她。
她低着头一语不发,但能看出她内心的喜悦。
从此这孩子有了很大的转变,我对她的一点点进步都会加以赞扬,不断激励,他就在老师的赞美和鼓励中由自卑走向了自信。
其实,每一个学生身上都存在着无穷无尽的潜力,就好像一座急待开采的金矿,我们要及时发现和挖掘并将其提炼成闪闪发光的金子。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有一双善于捕捉学生闪光点慧眼。
抓住这个闪光点,不断地赞赏,反复地激励,使学生有一种被发现、被认知、被重视的感觉。
多用微笑鼓励学生

多用微笑鼓励学生琼中中学李燕萍热爱生活,便微笑着对待生活;热爱工作便微笑着对待事业;热爱生命,便微笑着对待自己。
微笑走进了课堂,爱的阳光也便扑鼻而来,来普照了教室的每一个角落。
当学生出色时,微笑是真诚的赞许;当学生出错时,微笑是善意的宽容;当学生得意时,微笑是甜蜜的分享;当学生迷惑时,微笑是信任的期待-----相见,便沟通着心灵;分别,则是美好着回忆。
这就是微笑的魅力!微笑是一种表情,更是一种思想、一种过程、一种感觉,融化在日常的点点滴滴之中,亲亲的,暖暖的。
微笑吧,让微笑成为一个新的教育里程,让爱的阳光普照校园,让我们的学生尽情编织着青春的梦想。
因为,有微笑,才有尊重;有尊重,才有爱;有爱,才有教育。
学会微笑的对待每一位学生一、学生渴望老师的微笑。
微笑服务早已是服务行业的一个基本要求,学校也需要微笑教育,学生也需要老师的微笑。
他们的心地单纯,就像晶莹剔透的美玉。
他们希望看到的是一个充满微笑的世界,希望周围的人们给他们报以微笑。
老师的微笑如同阳光、和风和细雨,无声地滋润着他们的心田,让学生觉得老师很喜欢自己,老师在表扬我,老师很在乎我。
这种需要一旦得到满足,便会成为一种积极向上的原动力,人的许多潜能和情感便会奇迹般地激发出来。
所以,凡是做老师的都不应吝啬对学生的微笑。
我的所教学的两个班都是平行班,并且语文的基础不好,不爱做笔记,不爱看书,更不爱读书,每次上语文课更是死气沉沉。
为了改变这现状也下了功夫,有一次生次了。
在上《故都的秋》时,因为全班四十六人的朗读的声音还不比我一个人的声音大,恼火起来就是这样安排:每一大组朗读一段,如果声音不洪亮、不整齐则重读,直到满意为止。
安排下去了,第一组用了三次,第二大组比较在乎就只用两次过关,而卡在第三组的原因是男生多,女生少,男生的声音比女生还小,开口度实在是太小了,朗读起来二三重唱都有,全班都停下来了,因为他们也读不下来了。
我只好安抚自己,用微笑的语气说道:我们作为高中生如果比小学生的朗读还要糟糕,这不是要我们回炉重造吗?这样班上的学生笑了,接着给第三大组两分钟时间调整,一次性过关,第四大组也要两次,衔接顺畅。
多给学生一点微笑

多给学生一点微笑石家庄市五十中学张素蕊热爱教育事业,献身教育事业是师德的思想基础“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崇高的事业”。
人们常把教师比喻为“红烛”、“人梯”、“春蚕”、“铺路石”,意在表达教育这一职业的无私和伟大。
所以,教师从自己执教之日起,就该对教师这一职业有充分的认识,我终生无悔。
热爱.尊重学生是师德的基本要求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和心的呼应。
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才能使教育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
可以说,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
对学生冷漠,缺乏热情,决不是一个有良好师德的好教师。
教师爱学生体现在“严”和“慈”上。
常言道:“严师出高徒”。
又说:“严是爱,宽是害”。
对学生不严格要求,严格训练,是难以培育出跨世纪的可靠接班人和合格的建设者。
“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所以,对学生不严不行。
当然,严要得法,严要有度,不能按法西斯式的训练来要求。
慈,就是对学生要关心、爱护、宽容尊重。
充分鼓励学生的自尊和自信,关心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进步,使学生全面发展。
李镇西老师说过这样一句话:教育,首先是充满情感的教育。
一位受学生衷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富有人情味的人。
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
与其对学生板着面孔的严厉,还不如微笑着宽容。
我们老师们教育的失败其实就是一方面热心播撒之声感情的种子,另一方面却在粗暴摧残师生感情的幼芽。
没有哪一个学生喜欢被批评,也没有哪个不喜欢受到表扬。
老师在无限重复的日子里,把我们的学生会程序化,我们希望他们人人遵规守纪,考试都能考高分,各项比赛都能拿奖等等。
但每个学生所处的环境不同性格不同,所以他们对事物理解也会不同。
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学生们喜欢被尊重,教师只限于惩罚,事实上收效甚微,甚至会导致他们跟你对着干。
反之,如果遇到问题了,与其老师部分青红皂白的批评,不如给学生微笑,让学生先在内心感到愧疚,他们自己集思广益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同时还增加了凝聚力。
对教育而言,微笑是一种胸怀,也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艺术。
多给学生一些笑容

多给学生一些笑容曾听到这样一种说法:“在学生面前不能太随和,不然学生不怕你,树不起威信。
”这样的老师在学生面前总要装出一副很严肃的样子,高高在上,俯视学生,时刻用冷峻的表情面对学生。
这样一来,学生确实“听话”了,教师还颇有一些“自豪感”:看,学生们被我管得服服帖帖的。
这样的师生关系,其实并不和谐,师生之间隔着一条无法逾越的鸿沟,在这样的老师面前,学生的眼神都总是躲闪的,夸张的说,像兔子见了狼,学生成天担惊受怕,怎么能茁壮成长?作为老师,我认为应该把对学生的满腔热情尽情地表达出来,把对学生的爱统统写在脸上。
学生感到学起来有劲了,成天愿意和老师呆在一起,把老师看作崇拜的对象,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才能得以实现。
教师这行其实是很幸福的,只要自己热爱学生,也会有那么多学生热爱着自己。
表情体现了内心的感情,师生之间的相互尊重、相互热爱必须通过表情体现出来,教师的表情,真是一门艺术!多给学生一些笑容,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长期以来师生不平等的地位导致了学生对教师有一种恐惧感,面对老师时,总是不由自主地带着一种紧张、害怕的情绪,特别是所谓的“差生”,由于长期倍受老师与同学的双重歧视,仅有的一点自信已被深深地埋在了心底。
如果这时教师再板着一张脸,学生更会紧紧地封闭自己,谈什么“师生平等”“自主学习”?作为教师,惟有以对学生的满腔热爱,一点一滴的发掘出学生的自信、激情和个性,怎能雪上加霜,再往学生已经“历尽磨难”、“伤痕累累”的心灵上洒盐呢?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结果主人却要成天面对冷漠的表情,主人的地位从何体现?教师微笑着面对每一位同学,会给学生一种亲切感,感到老师喜欢自己,减轻甚至消除对老师的恐惧感。
只有当学生不惧怕老师,乐于亲近老师时,才有可能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解决学习中的疑问;才有可能在学习活动与交流中各抒己见,大胆创新;才能更好地贯彻新课程标准,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多给学生一些笑容,能够使学生产生成就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赏识你的学生读书心得体会

赏识你的学生读书心得体会赏识你的学生读书心得体会1读完《赏识你的学生》,让我曾经浮躁的心,宁静了很多。
这本书所展示的,或是学生的心灵独白,或是感人至深的教育故事,或是精选的专家评析,然而,它为我们开启的,却是教育的全部奥秘,那就是在对学生的心灵进行了真正的解读后,爱的付出。
真爱学生,才懂得“漂亮的孩子人人喜爱,爱难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的道理。
真爱学生,会清醒地承认学生的差异,会批评学生存在的不足和缺点,但是,心中牢牢刻下的,是“赏识、宽容、理解、信任、责任、奉献……”这本书中无数的成功者的经历都告诉我们:外因并不是决定因素,内因才决定了事物的最终走向。
学生的成长应该是学生自己的事,只有调动和依靠学生自身积极因素才能真正做到。
美国作家巴德?舒尔伯格七八岁时写了第一首诗,母亲对他的评价是“精彩极了”,父亲的评价恰恰相反:糟糕透了。
从母亲的“赏识”声中,他得到了爱的力量,那成了他今后灵感和创作的源泉;从父亲的批评声中,他得到了警告的力量,于是不时提醒自己“小心、注意、总结、提高”。
在这两种力量的‘鼓励下,他终于成为一个著名的作家。
通过这个事例,我们可以认识到,赏识是很多促进学生成长的催化剂中的极为有效的一种,它能够激励、唤醒、鼓舞学生内在的积极因素,从而使很多的不可能成为可能。
一、我深深懂得要付出所有的爱心去关心爱护我的学生。
作为一个老师,从事教育事业二十余年,似乎此时我才恍然大悟,深深体会到,有这么多这么多母亲把他们的生命一一孩子交给了我,他们又何尝不是呢?对我充满了期待和希望,我好象掌握了这么多人的命运责任之重大啊!我自认为已经很关心很爱护自己的学生了,但再站在一个母亲的角度去看的话,觉的欠缺了点什么,从这一刻起,我更觉得我应该用我全部的爱心去关爱我的学生,因为我是一位人民教师,同时我也是一位母亲!二、它让我明白如何去更加的关爱我的学生一一赏识学生。
可怜天下父母心,哪个父母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作为教师,最大的愿望莫过于学生“青春于蓝而胜于蓝”。
给学生一个微笑

给学生一个微笑,换来一个明媚的春天
做为一名教师,我们更应该把微笑带给我们的学生。
记得曾经有一位学生给我写过一张纸条,上面写着:老师,今天上课您一直对我们笑,您知道我们的心里是多么得开心呀!原来老师的笑可以使他们心情愉悦,可以给他们增添信心,可以激发孩子们学习的兴趣。
天真无邪的孩子,谁不喜欢老师有一张和善而灿烂的笑脸?尤其是对于智力不太好的学生,当他们在学习上遇到挫折时,我们更应该给他们一个鼓励的微笑,并且微笑着给他们讲解,消除他们的自卑心理,弥补他们的知识断层,这样他们也能慢慢地掌握所学的知识。
老师们,当我们每天面对学生,固然不可忘了严肃、严格,但同样不要吝啬我们的微笑,她对每位学生都是一帖心灵的滋润剂,能春风化雨,能萌发希望,能催人奋进,能获得丰收……请相信,你给学生一个微笑,他会给你一个明媚的春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赏识你的学生多给他们一点笑容
案例一:一个经常被老师批评为“太笨”的农村中学生正在接受老师的发问:“你是怎么搞的?这道简单的题目你都不会。
”学生回答:“你不是说我笨吗?就是因为我太笨,所以不会。
”
案例二:一所乡镇中心校某班级教室里传来老师宏亮的讲课声,走近一看,原来是老师正怒火冲天,所讲授的每一字、每一句都是那样火气冲天。
可想而知,定是学生上课回答不上老师的问题而惹怒了这位老师。
过后,老师的这堂课被学生称为“吼课”。
学生们在恐惧中艰难地熬过了一堂课,什么也没有听懂。
从以上两个例子不难看出,工作在农村中小学教育一线的教师同仁们,往往会有这样的感受:农村孩子太笨、太难教了。
因此在课堂上,教师们往往会感到自己的教学过程寸步难行,对学生可谓“恨铁不成钢”。
于是,老师们便开始在自己的课堂上对学生板着面孔,冷言恶语。
事实上,笔者认为,农村孩子其实并不笨,他们只不过较城里孩子而言接触的事物少一些,眼光狭窄一些,这能称其为笨吗?在众多考入国内重点高校的学生中也不泛农村孩子。
曾有一位学生在学校是出了名的“后进生”,学校老师对其是人见人怕。
家长没办法,被迫把他转到了另一所学校就读。
没想到这个学生竟然像变了个人似的,改而被同学和老师称其为天才,在学校组织的全校数学大赛的计算机操作大赛中双双获得冠军。
也许我们教育工作者真的应该反省了。
与其老是责怪学生笨,不如回过头来在我们教师自己身上找一找原因:是不是我们的教育方式出了问题?
坦白说,笔者也曾责怪自己的学生太笨,素质太低。
每次走下讲台和批改作业时总会有一肚子气。
一次笔者有幸听到了著名教育家周宏先生一堂名为“赏识你的孩子”的讲座。
就是这一堂讲座,给了我莫大的启迪。
周宏先生从一个父亲的角度,结合自身的成功,举了诸多实例,向人们揭示了当今中国家长们家教中存在的一个弊端,那就是中国家长太爱自己的孩子了,爱到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而恰恰就是他们这种无知的溺爱、冲动的爱,反而逼出了一个又一个坏孩子。
因为,家长们给孩子的期望值过高,稍有不满意,动辄打骂孩子,说孩子笨,不争气。
家长们的期望就像一座无形的大山压得孩子们难以喘息。
时间一长,孩子们认为自己真的很笨,变得自卑了,他们失去了自信心,甚至彻底崩溃了。
而家长们眼巴巴看着自己一手培养的孩子变得无可收拾,不知道原因,也无力回天。
家长们确实没有想到,假如我们教育孩子的方式来一个180度的大转弯,鼓励孩子、赏识孩子,让孩子有信心地发展,带着一种好的心情去发展,正如周宏先生说的:“心情好,一好百好。
”因此,不要老是死盯着孩子的缺点不放。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同为教育。
虽然周宏先生阐述的是一个家庭教育方面的问题,但我想把它借鉴到我们教师的教育教学中来,也不无道理。
如果案例一中的老师多关心一下这位学生,找一找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多表扬、多鼓励、多赏识,那么,也许这个学生会重拾信心,逐步发展。
假如案例二中的老师上课时多
给学生一点笑容,那么,这个班的学生就不会在恐惧中度过40分钟,学习知识的效果也会倍增。
为此,笔者也在自己的课堂上尝试了赏识教育,多给学生一点笑容。
结果我发现,教师一笑,学生的心情好了,没有压力,学习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气氛较以前更活跃了,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配合得恰如其分,收到了不同凡响的教学效果。
因此,笔者呼吁广大农村教育战线上的教师们不要再责怪学生这不行,那不行,多赏识你的学生,多给他们一点笑容,你将收到意想不到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