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芽观察日记教案

合集下载

科学小实验豆芽种植教案

科学小实验豆芽种植教案

科学小实验豆芽种植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植物的基本生长原理和需求。

2. 学习种植豆芽的过程和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观察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责任心。

二、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豆子、容器、纸巾、透明塑料袋、水壶、投影仪。

2. 学生准备:纸笔、手洗液、水杯。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展示一张豆芽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图片,思考豆芽是如何生长的。

- 引发学生对植物生长的好奇心和研究兴趣。

2. 知识讲解(10分钟):- 使用投影仪展示关于植物生长的幻灯片,介绍植物的基本生长原理和需求,例如光照、水分、温度等。

- 解释豆芽种植的原理,让学生了解种子发芽的过程和需要的条件。

3. 实验活动(25分钟):- 制作豆芽种植的实验步骤:a. 准备一片纸巾,并将其铺在容器底部,充分湿润;b. 在纸巾上均匀撒放豆子;c. 使用另一片纸巾覆盖在豆子上,并将其湿润;d. 盖上透明塑料袋,使其保持潮湿;e. 将容器放置在光照充足的地方。

4. 观察记录(15分钟):- 学生观察豆芽种植盆的变化,记录每天的观察情况,包括发芽时间、根的生长情况等。

- 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和记录,分析豆芽生长所需的光照、水分、温度等因素的影响。

5. 结果讨论(10分钟):- 学生总结豆芽种植实验中观察到的规律和现象,并与同学分享。

-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豆芽生长的可能原因,并帮助学生得出结论。

典型的讨论问题包括:a. 为什么豆芽需要充足的光照?b. 为什么豆芽需要保持湿润?c. 每天的观察记录有何规律?6. 实验总结(5分钟):- 教师帮助学生总结实验结果,并与学生一起回顾实验过程中的困难和解决方法。

- 鼓励学生表达他们对本次实验的想法和体验。

四、教学延伸:1. 探究进一步:学生可以尝试调整实验条件,比如改变光照时间等,观察豆芽发芽和生长的变化。

2. 应用拓展:学生可以研究其他植物的种植方法,并进行更多的实验观察。

科学小实验种植豆芽教案

科学小实验种植豆芽教案

科学小实验种植豆芽教案教案标题:科学小实验——种植豆芽目标年级:小学一年级教学目标:1. 了解豆芽的基本生长过程;2. 发现光照、水和温度对豆芽生长的影响;3. 培养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4.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教材和资源准备:1. 豆芽种子2. 干净的小盘子或花盆3. 湿润的纸巾或棉球4. 透明塑料袋5. 黑色纸板6. 台灯或阳光7. 温度计8. 记录实验结果的表格或日志教学步骤:引入活动(5分钟):1. 启发学生思考:你们知道植物从哪里来吗?它们是如何生长的?2. 引导学生回忆在生活中他们见过的植物,植物分为种子、芽苗、根、茎和叶。

实验步骤(15分钟):1. 解释这次实验中将种植豆芽,豆芽是豆类的芽苗。

2. 将豆子分发给学生,每人2颗。

让学生观察豆子的外观。

3. 将纸巾或棉球浸湿,并把它们放在盘子或花盆里。

4. 将浸湿的纸巾或棉球上均匀地撒上豆子,然后轻轻覆盖一层湿润的纸巾或棉球。

5. 将盘子或花盆放在一个有充足阳光的地方,或用台灯提供适当的光照。

6. 将一颗豆子放在黑色纸板上作为对照组,不提供任何其他条件。

7. 将另一颗豆子放在透明塑料袋里,并将塑料袋挂在一个稍暗的地方作为实验组。

8. 要求学生记录实验条件和观察到的变化,包括每天是否提供充足的阳光、水分和温度。

实验结果分析(10分钟):1. 每天观察和记录豆子的生长情况,并绘制一个生长曲线图展示实验结果。

2. 引导学生回答以下问题:a. 在透明塑料袋中的豆子有什么变化?为什么?b. 在黑色纸板上的豆子有什么变化?为什么?实验总结(5分钟):1. 引导学生总结实验过程和结果,并分享他们的观察和推理。

2. 强调豆子的生长需要阳光、水和适当的温度,并练习团队合作精神。

拓展活动:1. 学生可以尝试在阳光条件下不提供水分或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不提供阳光,观察对豆子生长的影响。

2. 学生可以尝试在纸巾和棉球之外的其他介质中种植豆子,观察结果是否有所不同。

生豆芽的观察日记

生豆芽的观察日记

生豆芽的观察日记一、教学内容教材章节:《生物》第九章第一节植物的生长详细内容:本节课主要学习植物的生长过程,以豆芽的生长为例,观察并记录豆芽的生长过程。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掌握豆芽的生长特点。

2. 培养学生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如何观察并记录豆芽的生长过程。

重点:掌握豆芽的生长特点,培养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显微镜、豆芽、培养皿、记录本。

学具:豆芽、培养皿、记录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已经发芽的豆芽,引导学生思考豆芽是如何生长的。

2. 讲解豆芽的生长过程:通过显微镜观察豆芽的生长过程,讲解豆芽的生长特点。

3. 小组合作实验: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豆芽的生长过程。

4.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回答豆芽的生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5. 结果分析:让学生展示实验结果,分析豆芽的生长过程。

六、板书设计豆芽的生长过程:1. 发芽2. 生根3. 叶子生长七、作业设计(1)豆芽的生长过程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豆芽在生长过程中,________先发芽,然后________生根,________长出叶子。

答案:(1)豆芽的生长过程包括发芽、生根、叶子生长。

(2)豆芽在生长过程中,先发芽,然后生根,长出叶子。

2. 请结合实验现象,分析豆芽在生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豆芽的生长过程,让学生了解了植物的生长特点,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实验,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2. 拓展延伸:下节课我们将学习植物的呼吸作用,请同学们预习相关知识,准备进行实验。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难点与重点在本节课中,教学难点是观察并记录豆芽的生长过程。

种豆芽观察日记教案

种豆芽观察日记教案

种豆芽观察日记教案教案:种豆芽观察日记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种豆芽的生长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践能力。

2.让学生了解豆芽的构造、生长过程和适宜生长条件。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科学探究思维。

教学步骤:1.导入(3分钟)在课堂上放置已经种下豆芽的花盆,引导学生观察花盆,并提出问题,如“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植物吗?”“你们能从这个花盆里观察到什么?”等。

2.学生活动(35分钟)a.学生分组观察花盆中的豆芽,并记录观察到的现象。

b.学生们使用手镜观察豆芽,尽量观察到更多细节。

c.学生们互相交流观察结果,并共同讨论豆芽生长的需求和适宜的生长条件。

d.学生们共同策划进行豆芽生长的实验,明确需要准备的材料和步骤。

3.实验操作(30分钟)a.学生按照策划好的实验步骤,准备材料并进行实验。

b.学生观察实验进行的结果,并记录下实验现象和数据。

4.汇报与总结(12分钟)a.学生小组轮流向全班汇报实验结果和观察的现象。

b.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豆芽生长的要点和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c.学生填写观察日记,将本节课学到的知识体会总结在日记中。

d.学生提交观察日记并进行评价和展示。

教学评价:1.学生的观察记录是否准确和详细。

2.学生是否能够理解总结豆芽生长的要点和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3.学生在小组中的合作和交流情况。

教学延伸:1.学生可以尝试种植不同的种子,观察它们的生长过程有什么不同。

2.学生可以进行更多的科学实验,探索植物生长的规律和机制。

教学资源:1.豆芽种子2.浇水壶3.花盆4.相机或手机5.手镜6.观察日记模板教学节奏:本节课的教学节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但要确保学生有足够的观察时间和实验操作时间。

同时,教师要注意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确保学生的学习效果。

小班豆芽生长日记教案设计意图

小班豆芽生长日记教案设计意图

小班豆芽生长日记教案设计意图教案设计意图:通过小班豆芽生长日记的教学活动,旨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同时促进幼儿对自然界生长变化的认识和理解。

通过亲身参与观察、记录和分析豆芽的生长过程,幼儿将能够培养对植物生长的兴趣,并学会通过记录和观察来获取知识。

教案设计步骤:1. 导入环节:通过与幼儿的互动,引发他们对植物生长的好奇心,例如观察一棵小植物的生长过程或播放与植物生长相关的视频。

2. 目标设定:明确教学目标,如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通过记录和观察豆芽的生长过程来认识植物的生长变化。

3. 教学内容:a. 介绍豆芽生长的基本知识,如种子的发芽过程、生长需要的条件等。

b. 指导幼儿进行豆芽生长实验,包括准备种子、种植土壤、水、光照等。

c. 引导幼儿观察豆芽的生长过程,并记录下来,包括观察种子发芽的时间、根的生长情况、叶子的出现等。

d. 帮助幼儿分析豆芽生长的原因,引导他们思考植物生长需要的条件。

4. 教学活动:a. 分组观察:将幼儿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观察一盆豆芽的生长情况,定期进行记录和比较。

b. 绘制生长日记:引导幼儿将观察到的豆芽生长过程用绘画或文字记录下来,包括发芽、生长、变化等。

c. 小组分享:每个小组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和记录,让幼儿相互学习和交流。

5. 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幼儿的观察记录和参与情况,评价他们对豆芽生长过程的认识和理解程度。

教案设计意图总结:通过小班豆芽生长日记教案的设计,旨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豆芽的生长过程,让幼儿学会通过记录和观察来获取知识,并对植物生长有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和分享,促进幼儿的交流与合作能力的培养。

10节小学实践活动:豆芽种植(第一课)教案

10节小学实践活动:豆芽种植(第一课)教案

10节小学实践活动:豆芽种植(第一课)
教案
目标
通过本课的实践活动,学生将学会如何种植豆芽,培养他们的
观察力和耐心,同时加深对植物生长过程的理解。

教学步骤
1. 引入:向学生介绍豆芽种植活动的目的和意义。

2. 材料准备:
- 豆芽种子
- 盛放豆芽的容器(如花盆、小碗等)
- 水
- 湿润的纸巾或棉球
3. 示范种植过程:
- 向学生展示豆芽种子,并解释种子的特点和生长过程。

- 将湿润的纸巾或棉球放入容器中,然后撒上适量的豆芽种子。

- 用适量的水浸湿纸巾或棉球,保持湿润状态。

- 将容器放在光照充足的地方,保持适宜的温度。

4. 学生实践:
-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份材料。

- 学生根据示范过程,依次进行豆芽种植。

- 学生需要每天观察豆芽的生长情况,并记录下来。

5. 讨论和总结:
- 每节课开始时,学生可以分享他们观察到的豆芽生长变化。

- 引导学生讨论豆芽的生长过程,如何影响豆芽生长的因素等。

-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鼓励学生继续观察和记录豆芽的
生长情况。

注意事项
- 确保豆芽种子和容器的质量良好,以保证豆芽能够正常生长。

- 提醒学生每天保持容器内的纸巾或棉球湿润。

- 强调观察的重要性,鼓励学生仔细观察豆芽的生长变化并记
录下来。

以上是第一节豆芽种植实践活动的教案,通过这个教案,学生
将开始了解植物生长的基本过程,并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观察力。

幼儿园豆芽教案

幼儿园豆芽教案

幼儿园豆芽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豆芽的生长过程,培养幼儿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2.培养幼儿观察、记录、交流的能力。

3.培养幼儿合作、分享、关爱生命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豆芽生长过程的认识。

2.观察记录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1.豆芽生长过程中的变化及原因。

2.记录和交流的技巧。

四、教学准备1.豆芽种子、种植器皿、纸巾、水等。

2.记录表格、画笔、剪刀、胶水等。

3.课件、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五、教学过程1.引入(1)教师出示一颗豆芽,引导幼儿观察豆芽的颜色、形状等特点。

(2)教师提问:你们知道豆芽是怎么来的吗?引发幼儿思考。

2.讲解豆芽生长过程(1)教师通过课件、图片、视频等形式,向幼儿讲解豆芽的生长过程。

(2)教师引导幼儿关注豆芽生长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如豆子发芽、根的生长等。

(3)教师与幼儿互动,解答幼儿关于豆芽生长的疑问。

3.观察豆芽生长(1)教师发放豆芽种子、种植器皿、纸巾等材料,指导幼儿进行豆芽种植。

(2)教师引导幼儿观察豆芽生长的过程,记录生长情况。

(3)教师与幼儿交流观察到的现象,分享自己的发现。

4.记录与交流(1)教师发放记录表格,指导幼儿记录豆芽生长过程。

(2)教师引导幼儿用画笔、剪刀、胶水等材料,制作豆芽生长过程的画卷。

(3)教师组织幼儿进行交流,分享自己的记录和发现。

(2)教师引导幼儿思考:如何让豆芽生长得更好?(3)教师布置家庭作业:与家人一起种植豆芽,观察生长过程,记录发现。

6.教学延伸(1)开展“豆芽美食”活动,让幼儿品尝豆芽美食,了解豆芽的营养价值。

(2)组织幼儿参观农田,了解豆芽的种植环境。

(3)开展“环保小卫士”活动,引导幼儿关注环境保护,关爱生命。

六、教学反思1.教师在教学中是否关注了幼儿的个体差异,满足了不同层次幼儿的需求?2.教师在教学中是否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培养幼儿的观察、记录、交流能力?3.教学延伸活动是否有效地拓展了幼儿的知识面,提升了幼儿的综合素质?七、教学评价1.评价幼儿对豆芽生长过程的了解程度。

小学劳动教育课程第一课:豆芽种植实践教案

小学劳动教育课程第一课:豆芽种植实践教案

小学劳动教育课程第一课:豆芽种植实践教案课程概述本课程旨在通过豆芽种植实践,让学生了解植物生长的过程,体验劳动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同时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和生命观念。

教学目标1. 了解豆芽的生长过程和条件。

2. 学会使用简单的工具进行豆芽种植。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4.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生命观念。

教学重点1. 豆芽的生长过程和条件。

2. 种植豆芽的技巧。

3. 观察和记录豆芽的生长情况。

教学难点1. 豆芽的生长条件。

2. 种植豆芽的技巧。

教学准备1. 教室或温室。

2. 豆芽种子。

3. 种植工具(如铲子、水壶等)。

4. 观察记录表。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豆芽的生长过程和条件。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豆芽需要在特定的环境下生长。

实践操作(15分钟)1. 引导学生分组,每组分配一定数量的豆芽种子和种植工具。

2. 向学生演示如何种植豆芽,包括如何准备土壤、播种、浇水等步骤。

3. 让学生根据演示步骤,自己动手种植豆芽。

观察和记录(10分钟)1. 给学生发放观察记录表,指导他们如何观察和记录豆芽的生长情况。

2. 让学生在指定的时间内,定期观察豆芽的生长情况,并记录下来。

总结和反思(5分钟)1. 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和感受。

2. 引导学生思考劳动的意义和价值,以及环保意识和生命观念的重要性。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观察记录和参与度,评价他们在课程中的表现和收获。

同时,也可以通过学生的提问和讨论,了解他们对豆芽生长过程和劳动教育的理解程度。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观农场或蔬菜种植基地,深入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

2. 让学生尝试种植其他植物,如花草或蔬菜,进一步培养他们的种植技能和环保意识。

以上是小学劳动教育课程第一课:豆芽种植实践教案的详细内容,希望能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种豆芽观察日记教案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种豆芽》观察日记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观察日记的格式,学会写观察日记,养成记录生活细节的习惯。

2、以种豆芽的过程为例,练习动手操作,记录培育过程。

3、以种豆芽的过程为载体,练习写小的“观察日记片段”。

并试着在活动结尾,学会整合几次的观察内容,写成一篇完整的“观察日记”。

情感目标:
在整个操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和主动观察生活的习惯。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1、在种豆芽的过程中持之以恒地观察、记录。

2、在实践、观察、记录的基础上,整理出一篇真实、完整、充实的观察日记。

教学过程
一、准备阶段
1、要准备的材料:每个小组准备一个透明的塑料杯和二十粒黄豆。

2、组织“种豆芽”的活动。

(1)老师简单介绍种豆芽的方法:
用足量的水将黄豆浸泡一天,然后把水沥干。

用剪刀在杯子的底部打几个小洞,用来沥掉多余的水分。

从第二天开始,每天给黄豆浇两次水,不要随意翻动黄豆。

(2)学生按组尝试着种豆芽。

二、观察阶段
1、学生每天定时给黄豆加水,并仔细观察黄豆的变化,直到黄豆长成豆芽。

2、将自己每天看到黄豆的变化以及自己的心情及时记录下来,写成“观察日记片段。

3、观察总结;
(1)、同学们,这些天,我们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种豆芽,在同学们的精心照料下,豆子已经变成了可爱的豆芽,多么神奇呀!
(2)、大家回忆一下,为了成功地制作豆芽,我们都作了哪些事呢
(准备杯子子、豆子、给豆子浇水、观察并记录豆子的变化……)
(3)、大家在观察的时候,主要是抓住了豆子的哪些变化特点进行观察
(外形变化、生长情况)
(4)、经过一个星期的辛勤劳动,同学们一定有许多的话想说吧。

学生畅谈自己种豆芽的感想或启发,并将自己的感想记录下来。

三、习作指导:
1、组内交流自己的观察日记。

2、评一评同桌的或自己的观察日记。

(哪里写得详细哪些地方值得自己学习你还有好的建议吗)
3、老师挑选一个小组内的任意一位同学读日记,让全班同学评价。

在评议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明白:日记的内容重点应该是黄豆的变化。

4、整合日记片段。

能不能将我们的日记片段整合成一篇内容完整、充实的日记呢你们有什么好的方法吗(学生讨论。


方法一:用“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将日记片段连结起来。

方法二:用“星期三……过了一天……又过了两天……到了第天……”将日记的片段连
接起来。

5、老师的建议:如果可以运用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再用上一些学过的好词语,你的日记会更加生动呢!
6、你能用上哪些好词语呢
四、学生习作:
1、学生修改、整合日记片段。

2、再把自己的习作给同伴读一读,评一评,根据同学的意见改一改。

3誊写作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