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铁路局供电系统接触网支柱防护设施整治方案
供电段接触网改造工程方案

供电段接触网改造工程方案一、项目背景随着城市化和交通运输的不断发展,铁路交通的负荷越来越大,供电系统也面临着更高的要求。
为了满足高铁的运行需求,提高接触网的质量和可靠性是迫切需要的。
因此,对供电段接触网进行改造已成为铁路电气化建设中的重要工作。
二、现状分析目前,供电段接触网的现状存在以下问题:1. 老化严重:供电段接触网使用年限较长,部分设备已经出现老化和损坏,导致供电质量下降。
2. 技术落后:部分供电段接触网设备采用的技术已经落后,无法满足高铁运行的要求。
3. 安全隐患:老化设备和技术落后导致接触网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不利于铁路运输的安全稳定。
三、改造目标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次改造的主要目标如下:1. 提高供电段接触网的可靠性和稳定性,确保高铁运行的安全和顺畅。
2. 提升供电设备的技术水平,引进新的设备和技术,满足高铁运行的要求。
3. 减少供电段接触网的故障率,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和维护成本。
四、改造方案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次改造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更换老化设备:根据供电段接触网设备的老化程度,对部分设备进行更换,以提高供电设备的质量和稳定性。
2. 引进新技术:采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对供电段接触网进行升级改造,以满足高铁运行的要求。
3. 加强设备维护:加强对供电设备的维护管理,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确保供电设备的正常运行。
4. 完善安全设施:对供电段接触网的安全设施进行完善,排除存在的安全隐患,确保铁路交通的安全运行。
五、改造步骤根据改造方案,本次改造的步骤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调研和规划:对供电段接触网进行全面调研和规划,确定改造的范围和方案。
2. 设备更换:根据调研结果,对老化和损坏的设备进行更换,引进新的设备和技术。
3. 技术升级:对现有的供电设备进行技术升级改造,提高设备的性能和稳定性。
4. 维护管理:加强对供电设备的维护管理,建立健全的维护体系,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5. 安全改善:对供电段接触网的安全设施进行改善,排除安全隐患,确保铁路交通的安全运行。
接触网工程专项施工方案(3篇)

第1篇一、工程概况本工程为某铁路线路接触网改造工程,主要内容包括接触网支柱更换、接触线更换、补偿装置更换、隔离开关更换、接触网设备绝缘子更换等。
工程地点位于某铁路线路,线路全长约XX公里。
二、施工组织1. 施工队伍:由具有丰富接触网施工经验的专业施工队伍组成,施工人员具备相应的资格证书。
2. 施工设备:配备接触网施工专用的吊车、高空作业平台、绝缘工具、测量仪器等设备。
3. 施工材料: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接触网支柱、接触线、补偿装置、隔离开关、绝缘子等材料。
三、施工工艺1. 施工准备(1)现场勘察:对施工现场进行详细勘察,了解现场地形、地貌、地质条件等。
(2)技术交底: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明确施工工艺、安全注意事项等。
(3)材料设备准备:按照施工进度计划,提前准备好施工所需的材料、设备。
2. 施工步骤(1)拆除旧接触网:采用高空作业平台,将旧接触网支柱、接触线、补偿装置、隔离开关、绝缘子等拆除。
(2)安装新接触网:按照设计要求,安装新接触网支柱、接触线、补偿装置、隔离开关、绝缘子等。
(3)调整接触网:对安装好的接触网进行调整,确保接触网高度、线间距、拉力等符合设计要求。
(4)绝缘子更换:将损坏或老化的绝缘子更换为新的绝缘子。
(5)接地处理:对接地装置进行检查、维修或更换,确保接地可靠。
(6)测试与验收:对接触网进行测试,确保各项技术指标达到设计要求。
四、安全措施1. 施工人员必须穿戴符合规定的劳动保护用品,如安全帽、安全带、绝缘手套等。
2. 高空作业时,必须使用安全带,并设置安全防护网。
3. 施工现场设置警示标志,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施工区域。
4. 施工车辆、设备应按照规定停放,不得占用施工通道。
5. 施工过程中,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严格执行各项安全操作规程。
五、进度安排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施工进度计划,确保工程按期完成。
六、质量保证1. 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材料、设备,确保施工质量。
2. 严格执行施工工艺,加强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接触网支柱超限整改方案

新建兰新铁路第二双线(甘青段)LXS-13标接触网限界超限整改方案编制:复核:审批:中铁九局兰新铁路(甘青段)LXS-13标项目经理部第二综合作业队二〇一四年七月接触网限界超限整改方案一、编制依据1、《高速铁路设计规范(试行)》(TB10020-2009);2、《高速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3、《高速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8-2010);4、《嘉峪关南车站接触网基础预留平面布置图》;5、《接触网支柱侧面限界检查测量记录表》。
6、《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范》(JGJ145-2004)7、《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2006)8、《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二、整改范围新建兰新铁路第二双线(甘青段)-13标段嘉峪关南车站DK704+505~ DK706+700 区段范围内,站场内现浇的路基正线有碴轨道接触网限界小于3100mm的接触网基础。
三、总体整改思路嘉峪关南车站有碴轨道正线Ⅰ、Ⅱ共计侵线接触网基础共计26个。
其中50mm的2个、37mm的1个、5mm-25mm的23个。
总体处理方法是25mm以上的采用凿除原有承台基础,并重新植入锚栓浇筑基础使立柱基础限界满足要求,25mm以下的采用对接触网立柱向外侧平移,直到满足设计界限的要求。
施工周期为7月31日——8月10日。
四、人员配备及施工周期总计划投入人员10人,其中现场管理人员1人,技术人员1人,施工人员8人,总计划施工周期为7月31——8月10日。
五、材料要求及机械设备基础地脚螺栓、定位钢板均必须按照兰乌二线施网(通)1002施工。
预埋螺栓材质为Q345(16Mn)或35号优质碳素钢,螺母垫圈的机械性能要与之配套植筋胶材料必须选用专门配置的改性环氧类胶粘剂,其性能指标应满足规范《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2006)中A级胶要求,不含乙二胺且无毒,同时应满足相应等级的抗震性能试验和焊接试验、疲劳试验、拉拔试验。
接触网杆防护方案

接触网防护方案一、编制说明因新建Kxxx+xxx~Kxxx+xxx左侧浆砌片石挡土墙结构尺寸内存在两根接触网杆,基坑开挖会影响接触网杆稳定性,同时修筑挡墙时,两根接触网杆将被砌筑在片石挡墙内,为有效的对接触网进行防护,制定以下防护方案。
二、施工部署为保证临近既有线侧挡墙能够安全有效的完成任务,不影响既有线行车及其他施工安全,项目部特成立以项目副经理为组长的组织机构,工程部部长、工区工长为副组长,下设技术防护组、设备防护组、安全防护组,具体组织机构见下图2-1所示。
图2-1 组织机构组长(项目副经理):负责整个施工过程的统一指挥工作,施工前召开各相关人员参加组织协调会议,对所有人员进行详细分工,并指定其职责。
副组长(工程部部长):负责编制防护施工方案,对每次施工的注意事项和安全防护问题向现场管理人员进行交底。
副组长(工长):负责现场管理和指挥工作,指挥各个班组按方案进行施工,确保每次施工安全顺利进行。
技术防护组:负责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及时为现场防护提供技术措施,和防护方案。
设备防护组:按照方案、交底要求进行设备防护,及现场临时情况下的防护工作。
安全防护组:负责对防护部位的观测与记录,并负责施工中的安全防护工作,防止发生人身、机械伤亡事故。
三、接触网防护方案1、施工准备阶段对施工现场进行调查,接触网网杆大约8~9m 高,基础网基础埋深大约3m ,根据现场情况,接触网的防护方案采用地锚斜拉加钢管斜撑,348#接触网杆位于0#桥台旁,台上有接触网基础钢筋;347#接触网杆右侧存在新建的右侧挡墙,挡墙上有竖向通长钢筋。
两根接触网位置如下所示。
现场平面位置图如下所示:347#接触网杆348#接触网杆2、既有接触网支护在进行基坑开挖前,接到安质部已办理停车、停电手续后,对接触网杆进行加固处理,加固时采用地锚斜拉和钢管支撑加固。
348#接触网杆固定在混凝土地锚墩与0#桥台上的接触网基础钢筋上;347#接触网杆固定在右侧新建挡墙的钢筋上。
接触网设备整治标准

关于对接触网设备进行整治的通知段管内各供电车间、大修车间:为迎接铁路局牵引供电对规检查,保证“十.一”黄金周期间供电安全,根据“规范管理、强基达标”的要求,为真正把我段的接触网设备做到外美内实,经段研究决定,近期在我段范围内集中开展接触网设备整治活动。
为将此次活动抓出成效,各供电车间、大修车间应主要做好以下工作:一、各供电车间、大修车间要利用正在开展的秋季行车设备安全大检查的大好时机,采用地面检测及巡视、上网巡检等方式,认真、全面地对接触网设备进行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建立问题库,限期整治,彻底提高接触网设备的内在质量。
二、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接触网设备的美观效果:(一)支柱号码牌1、号码牌按线路公里标方向依次编号。
双线区段下行线为单数,上行线为双数。
2、每个区间、车站均应分别编号,车站两端锚段关节处的支柱应编入车站。
3、回流线、供电线、专用线、货物线等支柱,均应在号码前冠以“H”、“G”、“Z”、“货”等字样。
4、号码牌涂刷要求:回流线、供电线、专用线、货物线支柱及双线路腕臂柱涂刷支柱号,号码一律采用白底黑字的阿拉伯字码两侧涂刷;书写编号的位置、大小、字体要与附近悬挂号码牌等高,在地面和列车上均能清晰可见。
白底尺寸为250mm×150mm,黑体字为100mm×70mm,横向排列。
号码(含字符)共三位,号码前位空缺时,用“0”补齐。
5、号码牌悬挂要求:除上述支柱外的支柱均悬挂号码牌。
正线单支撑装置的支柱,号码牌悬挂于平腕臂上,双支撑装置的支柱,号码牌悬挂于来车方向的平腕臂上,号码牌中心距绝缘子带电侧400mm。
软横跨号码牌悬挂于上部固定绳上,号码牌中心距离节点1、2、3、4绝缘子带电侧400mm处(对于2S、4S节点,悬挂于从接地侧第1、2片之间,距离第一片绝缘子400mm处)。
单独锚柱号码牌悬挂于承力索下锚杵环杆处,号码牌中心距承力索下锚绝缘子接地侧400mm。
其它水平拉杆柱、压管柱号码牌悬挂于相应水平拉杆、压管上,号码牌中心距绝缘子带电侧400mm。
铁路接触网改造要点及供电改造相关问题

铁路接触网改造要点及供电改造相关问题发布时间:2021-06-28T07:18:55.595Z 来源:《现代电信科技》2021年第3期作者:郭正[导读] 铁路接触网点是一个独立的系统,具有一定的复杂、繁琐、灵活等特性,需要设计人员对铁路接触网点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设计,避免铁路施工过程中所带来的影响,根据施工的情况进行全面的调整。
(呼和浩特供电段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00)摘要:铁路接触网点是一个独立的系统,具有一定的复杂、繁琐、灵活等特性,需要设计人员对铁路接触网点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设计,避免铁路施工过程中所带来的影响,根据施工的情况进行全面的调整。
但是,在铁路接触网点实际运行的过程中,经常会受到铁路运行状况的影响,导致铁路接触网点的安全性能有所下降,所以铁路接触网点改造是十分必要的。
在铁路接触网点改造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当对铁路运行的状况进行全面的了解,并且和供电、运输等电务部门进行及时的沟通,全面汇总,这样可以在最大程度上降低对铁路接触网点改造的影响,以此有效保证铁路接触网点的正常运行。
关键词:铁路接触网点;改造;要点;相关问题一、铁路接触网工程改造的必要性伴随着我国现代化社会建设和发展的形式逐渐转化,我国铁路事业建设发展出现了迅猛发展建设趋势。
并且在我国铁路工程建设和发展中,一直在改进铁路工程发展策略,可以说我国铁路工程建设和发展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
对于铁路工程建设和发展而言,接触网是非常关键的一项建设内容,要知道很多火车在运行过程中,需要借助电力牵引,这样才能为火车的运行提供动力。
而电气化接触网正是铁路工程运输过程中提供动力的重要保障因素,只有接触网运行得到了保障,这样才能为铁路工程安全运输提供帮助。
以我国现有铁路工程运输情况来看,我国已经进入到高速铁路运输时代,和谐号、复兴号、绿巨人等都是我国现有铁路运输建设中形成的新型运输方式。
在提高铁路运输速度的同时,对相关的配套设施建设也应该及时的作出改进,这样才能为我国铁路工程运行提供帮助。
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安全保证措施

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安全保证措施⑴接触网支柱安装与调整安全保证措施竖立支柱时,坑内不得有人,支柱放入基坑内后,支柱顶端稍向田野侧倾斜,股道间支柱顺线路方向倾斜。
支柱整正过程中,支柱的任何部分和整正器均不侵入建筑限界。
在架网前对高路堤地带的混凝土支柱、钢柱基础,根据设计要求砌筑护坡,确保支柱受力后的稳固性。
⑵接触网架设作业安全保证措施施工负责人在放线前对放线区段进行详细调查,在高压线下放线时,其两端支柱的放线滑轮开口封死,防止导线跳出触电。
放线车作业台升、降时,不得上下人,架线作业台上有人作业时,行车平稳且速度不得大于5Km/h,架线完成后,必须沿架线区段检查一遍,确认接触网各部连接可靠,接触网无侵入铁路基本建筑限界及其他不良状态,线路上无遗留工具及其它妨碍行车的物件。
⑶接触悬挂调整安全保证措施在没有防护设施的高处作业,施工人员必须系牢安全带,使用专门的用具传递工具、零件和材料,不得抛掷,并在周固设专人防护,警戒行人。
高处上下交叉作业位置要错开。
气候恶劣时,停止露天高空作业。
每辆车梯出车时不少于四人,车梯上的作业人员不超过两人。
在车梯未放稳时不得登梯作业,扶梯人员昕从作业人员的指挥,推行速度不得大于5Km/h,也不得发生冲击等现象。
在曲线区段作业时,车梯上的作业人员站在导线的曲线外侧作业,并在曲线外侧设置拉绳人员,以防车梯倾倒。
车梯在线路附近长时间停放时,将车梯放倒在铁路限界之外。
⑷六氟化硫断路器安装安全保证措施六氟化硫断路器其重心偏离设备支架中心,故吊装时钢丝绳套的长度及悬挂位置严格遵守说明书的规定。
起吊及安装作业中,不得使套管、套管式电流互感器外壳和金属配管等承受附加外力或碰撞。
储气罐正常情况下充有1.50~1.53Mpa的压缩空气,当需对断路器检修时,先确认断路器处于分闸状态,然后关闭储气罐进气阀,打开排气阀释放气体,而后作业。
断路器在出厂时已全面调整,试验合格,安装中禁止作设备解体检查,当需要检修时,有技术人员指导,并须在排净缸体内SF6气体,且氧气含量达18%以上时方可作业。
接触网施工安全专项方案

接触网施工安全专项方案一、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铁路安全管理条例》2、原铁道部《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牵引供电工作验收标准》。
3、工程设计文件,施工图纸。
4、上级有关文件二、测量、基坑开挖1、风险因素分析(1)工具侵入铁路运行限界,影响行车安全。
(2)基坑坍塌,影响行车安全。
(3)机车撞轧,影响人身安全。
(4)未设警示标语及防护设施,行人坠入受伤害。
(5)隐蔽设施不清对地下设施造成伤害。
2、安全措施及盯控重点(1)必须按规定设置驻站防护员及现场防护员,行车防护员必须熟悉作业范围、作业内容及风险因素。
(2)现场防护员必须与驻站员、现场施工负责人联系良好,联系中断时立即停止作业。
(3)基坑开挖雨季必须采取疏水措施。
(4)采取正确的坑壁支撑方法,木方和木板要有足够的强度。
(5)基坑周围采取防护措施,防止行人坠入。
(6)弃土应投出坑外0.6m以外的地方,堆放不准超高轨面,(7)施工前与有关部门联系,弄清地下隐蔽设施情况,地下设施在开挖和回填过程中都要采取防护措施。
(8)所有机具不得放置在线路侧,施工人员不得侵入限界。
三、支柱组立、金具安装1、风险因素分析(1)支柱组立吊车不安规定支腿,起吊挂钩不牢固,造成吊车倾覆。
(2)支柱组立及金具安装时,绝缘距离不够,造成触电。
(3)支柱向线路侧倾斜,侵入限界,影响行车。
(4)起重臂下站人,存在安全隐患。
(5)立杆或金具安装时,猛推硬拉伤人。
(6)支柱四角螺帽松掉调整,倾倒侵限。
(7)支柱回填、整正没达到规范要求蹬杆,导致支柱倾倒或人员坠落。
(8)上下抛掷料具,造成伤人,或触电。
(9)不按规定使用平台,如运行中作业车平台升起或平台动作时上下平台。
导致伤人或挂坏行车设备。
2、安全措施及盯控重点(1)必须按规定设置驻站防护员及现场防护员,行车防护员必须熟悉作业范围、作业内容及风险因素。
(2)现场防护员必须与驻站员、现场施工负责人联系良好,联系中断时立即停止作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供电系统接触网支柱防护设施整治方案
各供电系统单位,漯阜铁路有限公司供电段,京广铁路客运专线河南公司、沪汉蓉铁路湖北有限公司、湖北城际铁路有限公司:根据运输局供电部《关于开展接触网支柱防护设施排查整治的通知》(运供供电电[2014]2304号)及局供电处《武汉铁路局供电处关于开展接触网支柱防护设施排查整治的通知》(武供电综函[2014]168号)文件要求,供电处组织铁四院及各供电段制定了接触网支柱及拉线防护设施设置标准,各供电段组织对管内接触网支柱防护设施进行了排查,对存在的防护设施安全问题进行了梳理和分析。
为消除支柱及拉线防护设施安全隐患,结合管内支柱及拉线防护设施现状,制订整改方案如下:
一、接触网支柱及拉线防护设施现状
经调查,管内接触网支柱及拉线共需装设防撞类防护设施1157处,已装设728处,与新标准不符合368处,损坏25处,需增设150处。
其中武汉供电段:共计排查出需装设防护装置572处,已装设545处,与新标准不符合255处,损坏25处,需增设27处;信阳供电段:共计排查出需装设防护装置197处,已装设142处,与新标准不符合69处,需增设55处;襄阳供电段:共计排查出需装设防护装置320处,已装设71处,与新标准不符合44处,需增设68处)。
各单位接触网支柱及拉线防护设施安全隐患情况见表1、表2。
管理单位防撞类支柱防护设施安全问题情况表(表1)
产权单位防撞类支柱防护设施安全问题情况表(表2)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防护设施强度不够。
2.防护设施防护高度不够。
3.防护设施基础不符合标准要求。
4.防护设施损坏。
5.部分支柱及拉线缺少防护设施。
三、防护设施整改方案
1. 新建、大修、更改线路接触网支柱及拉线防护按照新制定
的标准执行。
2. 损坏或功能丧失的接触网支柱及拉线防护设施按照新制定的标准进行补强。
12月15日前整治完毕。
3. 接触网支柱及拉线防护设施未按规定要求设置的,按照新制定的标准进行设置。
12月15日前整治完毕。
4. 既有接触网支柱及拉线防护设施不达标的,年内有更改或大修计划的,随更改或大修进行整治;无更改或大修计划的,防护高度不足1000mm的2015年整治完毕;防护强度不够的,损坏时按新标准进行补强。
附件:武汉铁路局供电系统接触网支柱防护设施安全隐患整治方案
武汉铁路局供电处
2014年11月12日。